时间:2023-10-26 10:02: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音乐成为学生必备技能之一,因此初中音乐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要想搞好初中音乐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教学目标编制上,尽力保持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相一致,对教学目标和进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努力做到阶段目标和长远目相匹配。初中音乐教学以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为蓝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特点,结合年度教学计划,将教学目标层层细化,落实到学期、具体课时,将音乐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做到协调统一。
2.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上,要深化意识理念。将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分解细化,使音乐元素深化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的视角和纬度完善教学过程,传递教学理念,巧妙利用多媒体、视频、影视桥段、竞技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音乐的魅力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提出一些指向不清晰的问题,使音乐老师有时不知如何解答,这类问题往往是学生思维开阔、视野清晰的表现,老师应该给予充分重视,这也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对音乐教学的探讨和交流,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和提高。
3.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价要重视。音乐老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前的十五分钟对当天的音乐学习内容进行简单总结,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个大致了解,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馈和解决。在音乐教学与实践上,老师应该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从歌谱识别、实际唱功、后期音乐处理与制作等,根据情况对学生状态进行及时调整和跟踪。这种音乐教学方法对学生状态的调整和跟踪具有重要作用。
4.优化音乐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手段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方法上,结合故事情景、背景介绍、音乐对比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鼓励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多加提问和思考,并结合适当的小活动营造课堂学习氛围,这些手段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教师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一定要结合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设计课时,不能仅凭主观的臆想来创设课堂,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目标地去编排每一节音乐课。
一、教师应明确、把握教学目标
1.俗语说治标不治本,要想整体课堂被优化,就要优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不能只是表面功夫,应该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对于音乐的教学目标应该使之具有科学、有效、合理、明确以及可行性等特点。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应该懂得推陈出新,把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前提下,更要贯彻到课堂上,把音乐知识教活,要求教师一定要充分全面地去了解音乐教材。
2.教师应该有机地统一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拟定,完善教学目标,让其更加合理,把教学大纲作为其基础部分,把握好教学目标的精髓,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目的地教学,在每一节课堂之中,都争取做到把音乐知识与历史以及音乐实践和创造完美地结合,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了解器乐,增进自己的音乐思想锻造,而这和教师教学目标的把握更是离不开的。
二、优化音乐教学的方法
1.对于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讲求适度的原则,在坚持音乐作为其基础的前提下,更应该确立好教学方法,让它更加有效。首先,教学的方法优化与选择能够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所闻、所见与所感作为切入点,缩小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跨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忱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两种不相同的节奏去表达相同的一句话,可以通过缓急让学生了解三连音的全部过程。
2.对于联系到生活的音乐链接,教师可以以此来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可以通过拓展学生想象思维的形式,培养初中生的创造力。在音乐素材的内容、意境与感情等方面,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想象这扇窗户来开启内心深处的音乐之门。教师可以适度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指导与鼓励学生的切身体会,通过感受音乐来了解音乐,从而掌握音乐的精髓,增强自身的音乐素质。
3.在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学过程,过程是结果的前提,优化整体的音乐教学过程,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与恰到好处。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插播一段音乐人物的小故事,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情境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悬念导入方式以及温故知新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对于课堂进行之时,应该鼓励学生带着怀疑去学习,多提问、勤思考。也可以有组织地展开一些课堂上的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并且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的整体过程,把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出一个高效、完美、活跃的音乐教学环境,才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 新课改 新教育观 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14-02
音乐能陶冶情操,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特别是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如果与音乐相伴,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从事多年音乐教学谈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教学课的体会。
一、创设美教学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良好的音乐课堂,要引导学生认识音乐赋予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及音乐本身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完整地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提高他们对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引起感情的共鸣,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感受歌曲的美。 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学习环境:形象生动的课件、声情并茂的范唱、酣畅淋漓的伴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随着旋律或节奏动一动,甚至教师一个简单的手势、表情,都要让学生有美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和欣赏音乐的美。诱发音乐审美感受,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变“苦学”为“乐学”,将学习转化为审美活动的过程。这样,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
更新观念是实施课改的前提。要想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把握五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体教育观;面向学生每一方面的全面发展观;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主体教育观;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并重的方法观。新的课程理念,突出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要在课程实施中处理好怎样“教好”和如何“学好”的关系。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体验互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三、音乐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不只是为了教,而更是为了学,即不仅学会,更要会学。在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音的高低、强弱的感受。例如,用眼睛看:蝴蝶和小鸟谁飞得高,谁飞得低,感受音的高低:用耳听,让学生自己在钢琴上找两个音,听辨音的高低:用手敲,学生敲击打击乐器,要求学生敲出强弱不同的音,学生在敲敲玩玩中自由探索。用嘴模仿,用嘴模仿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音的强弱。
四、给学生一个表现、合作交流的课堂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张梅玲教授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不能一次求完善,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她的话富有哲理,对我们音乐教学也很有启发。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创造表现,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究,给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去大胆设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创造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五、巧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39-01
传统的音乐课教学理念认为音乐课是一门技艺性的课程,所以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即为“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这种教学理念是十分陈旧、落后的。音乐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学习应当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初中音乐教师应通过不断创新,使学生在音乐课中真正能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进行“情景化教学”
“情景化教学”已经逐渐走进了中小学各门课程的课堂。所谓“情景化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元素创造出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境,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春节序曲》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通过电脑向同学们展示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等反应春节生活的视频以及全国各地欢度春节的照片,通过这一系列的展示在课堂上营造出浓浓的春节氛围。紧接着,教师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畅谈大家在春节时候看到的一些趣事以及收获到的心得体会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意识。“情景化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轻易地将音乐课堂的气氛推向。“情景化教学”拉近了音乐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达到“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用音乐点缀生活”的效果。
二、运用相关音乐软件 培养学生独一无二的音乐个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了课堂之中,成为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初中音乐课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计算机教室,方便学生利用便捷的计算机来进行音乐学习。例如,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向同学们播放初中音乐教材配套的视唱练视音频材料,这样必将使上课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同时很好地充实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同时,像“TT作曲家\Encore制谱软件”这样的音乐软件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大有裨益。学生可以通过在计算机操作使用这类软件,按照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进行旋律的简单创作。由于每个学生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迸发出无限的音乐火花。当然,教师应当注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个性特长,有的学生擅长作词,有的学生擅长配舞,应当鼓励他们自由创新,让他们都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分组进行研究型学习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教育界所倡导的研究型学习,指的是由教师进行引导,提出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然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收集资料,通过研究、讨论得出自己的研究结果,最后各个小组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由老师来进行总结、评价。研究型学习的模式同样适用于初中音乐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提倡引导与启发,使学生加强自力锻炼,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研究型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各小组通过《青春舞曲》这首歌来分析中国民歌的特点。学生可通过书本、杂志、网络等多方面的途径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小组讨论来总结出中国民歌的特点所在。研究型学习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将问题抛向学生,一改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深度。
四、注重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音乐对于人的身心都有着良好的陶冶作用,教师应当注重音乐教学与德育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我国有很多宣扬爱国主义思想以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的歌曲,教师应当教学计划中安排适量的课程专门进行此类歌曲的欣赏与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种种美德。在进行课本歌曲学习的时候,教师也应当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蕴藏的深厚的内涵,从而达到启迪和教化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当兵的人》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应抓住时机向学生们讲述中国军人坚强、英勇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如今的时代需要的是拥有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优秀素质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将音乐课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必能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智德兼备型人才。
总之,初中音乐课堂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阵地。音乐老师需要不断改善、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个性和潜能,培养起学生的优秀道德情操,从而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自我提升的殿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方法;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3.71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二)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三、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2.教师在学生心理基础上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自由、舒畅、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联想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展音乐实践创造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前教师应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丰富,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性的小礼品作为奖励,为教学增添活力。创设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音乐产生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器官,让学生辨别乐器、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作品前编上一段入情而简短的导语,这些导语的建立必须与中学生对该作品的熟悉情况和学生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学;发现法;情绪;目标;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是极其必要的。
1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却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音乐素质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2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而反对把人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布鲁纳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不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而且还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音乐。
3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这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即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4要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绪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和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每唱一首歌、奏一曲乐都充满着情感,音乐教学就取得了更大的效益,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技能技巧而忽视情绪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克服了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的枯燥和厌烦。因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关系,所以情绪的交往同样要求是双向的交流。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情绪更为重要,只有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满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我们从大量的优秀音乐课上可以发现,执教的教师都是精力充沛、全身心地、充满激情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都集中注意力地与教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泼而富有乐感。这样的音乐课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音乐教学要按其自身教学规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这是科学。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知、情、意、行去引导,这就是艺术。
【关键词】音乐教学 民族音乐 教学方法
一、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2.教师在学生心理基础上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自由、舒畅、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联想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展音乐实践创造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前教师应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丰富,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性的小礼品作为奖励,为教学增添活力。创设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音乐产生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器官,让学生辨别乐器、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作品前编上一段入情而简短的导语,这些导语的建立必须与中学生对该作品的熟悉情况和学生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关。
二、展开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教学
1.民歌。中国民歌是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民歌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它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曲调简单却有节奏感。民歌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同学们对待“民歌”问题的茫然,这种状况的产生包含着很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我尽可能全面收集整理有关民歌音乐欣赏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深入的学习研究,以期通过民歌专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逐渐转变观念,对民歌得以更进一步的认识。
2.民族器乐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民间乐器十分丰富,大约有五百或六百种。根据其发音原理和表现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许多民间器乐,如笛子曲《喜相逢》,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民间音乐瑰宝。中国民间音乐历史悠久,生机无限。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品种,区域和曲目众多,规模宏大,充满了民间艺术家们几千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渗透着他们的血,为我们挖掘,整理和总结。
三、以民间舞蹈为切人点的音乐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学习的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我国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仅在汉族地区就普遍流传着龙舞、狮子舞、花鼓等民间舞蹈形式,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相应伴随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大部分民间歌舞是载歌载舞、歌舞结合,形成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民间舞蹈,先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其次感觉如何,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第三了解如何使用身体语言表达民族音乐。前两点通过欣赏教学达到第三点,并通过实践学习培训。开发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使用奥尔夫、罗斯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相结合,开展动态的音乐课。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是把音乐、舞蹈高度结合,学生伴随音乐节奏,通过身体反映音乐情绪和要素,通过练习去体会舞蹈动作与节奏、旋律的结合。在教学生学唱乐曲时,教学生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跳,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想象力,以增强学生们的舞蹈律动感,指导学生制作舞蹈道具、自制简单小乐器,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学生们喜欢民族音乐,随着民族音乐进行民族舞蹈的动作表演对他们来说是很乐意接受的。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