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5 11:00: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控编程速成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数控机床;实训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14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并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加工手段,这就要求当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大的工程意识,而且还要掌握高新技术。那么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对于培养新形势下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数控机床实训教学的培养目标
我校的数控实训主要安排在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前来实训的有机械类、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的大二学生。数控实训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加工方法,掌握简单的手工编程并了解计算机辅助编程的过程,实现零件的数控加工,从而培养大学生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
二、 数控机床实训教学的内容
数控基础理论课之前,老师先带领学生到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展示柜前观摩,然后领着学生初步认识现代部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将要进行的数控实训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及期待。
学生在数控实训之前已完成了普通车、铣的工种实训,对车削铣削加工已有较好地认识和了解,讲课中老师经常使用比较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数控机床的认识和理解。
数控编程有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编程指令和参数都较多,每一条指令有它的固定格式和编程方法。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老师每讲解一个指令,就要求学生运用该指令对零件进行编程、模拟、加工,这样可及时跟踪检查学生对该指令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网络基础上,现代部的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一体,与机床联网。在自动编程讲解中,将工件的形状、尺寸、走刀路线、切削用量等按指定的格式输入到计算机,后置处理后生成加工程序,动态模拟显示和绘制刀具轨迹图并检查程序的正确性。通过机床系统接口和计算机连接,将程序直接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中,控制机床加工或进行DNC加工。自动编程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进一步实现CAD/CAM/CNC一体化的教学与实践。
为此,中心大力加强现代制造技术实训模块的建设,重点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建立了以网络DNC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系统和以非接触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及快速成型机集成构建的逆向工程实训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实训,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制造企业的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成,理解网络制造、数字制造的内涵和实践技术。
“激光非接触式三维扫描仪――快速原形制造”为特征的逆向工程实训系统是以已有的产品或技术为研究对象,以现代设计理论、生产工程学、材料学、计量学、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图形学和有关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解剖、掌握对象的关键技术为目的,最终实现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再现及创造性地开发。通过该系统的实训,使学生综合掌握现代逆向工程的应用方法和学习创新的科学方法。
三、 实训教学课程改革的建议结合具体的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还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优化教学大纲
将教学大纲合理优化,使实施性教学大纲更具有实用性。结合学院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对教学大纲进行优化,调整相关内容,使教学大纲更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条件和特色教育目标。把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仿真实训教学服务于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具体操作实训的教学性质进一步明确,使教学大纲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突出其服务于专业的特点。
2、改革教学内容
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按照"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实践训练"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生存与发展能力打下好基础。分析数控仿真加工技术与实体数控机床加工的特点和数控机床与仿真机床的可操作性能。它们都是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机床,加工方法和内容以及程序的编制很相似,在许多方面都遵循一致的原则。利用它们的相似点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强化相关基础教学,使学生在接触真实的数控机床前进行程序的编程与机床的操作具有了一定的相关实践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便于数控加工专业教育的顺利进行。
3、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以技能培训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强化服务意识。在教学方法中应更多的引入实体式数控加工的相关知识,将对比式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习惯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转变实践教学环节淡化理论的传统思维,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针对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主要荣誉:获2001~2002年度“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称号;2004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8年获“中华技能大奖”;2008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获“高技能人才楷模”称号。
苗俭是上海市2012年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唯一的一位女性。作为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双工种高级技师,经苗俭亲手制造出的运载火箭、战术武器和载人飞船等的关键零部件超过上千件。苗俭在航天世界中,不断超越自我,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坚守在航天一线的女技师
苗俭多年来从事的工作是卫星、火箭、导弹、飞船和航天飞行器等产品零组件的加工,产品精度要求高、任务急、难度大,容不得一点误差。而航天技术在全世界属于战略级保密技术,没有国外成熟技术和经验可以引进。从铣工到数控机床,再到工艺编程,上海女孩苗俭在这个许多男性都不敢想象的钢铁制造世界里深深潜修了17年,她和很多男工人一样亲手操作几百公斤重的超大零件,亲力搬重达几十公斤的机床压板、垫块、工装夹具等,她练就极强的站功以应对每天长达近10小时的站立式工作,她的高超技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不断更新换代的最先进的航天加工技术。
苗俭是一个认准目标就会咬住不放的人,凭着对机械加工的执著和不懈坚持,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钻研的毅力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练就了复杂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和精湛技艺,担当重任、开创性地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
1995年苗俭成为唯一一名招进航天804所的女性铣工。而后,苗俭在学习和工作中找到了兴趣。最初的十年,苗俭为自己制定过两个五年计划,瞄准提高技术等级、学历提升等目标。她在十年间,完成了上海机电职工大学“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大专文凭,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拿到数控高级工,获得同济大学机械专业本科学历。
2005年,苗俭的身体出了状况,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让她几乎站不起来,领导和家人都很担心,但她还是拒绝从一线退下来,“我喜欢操纵数控设备,我跟它感情深厚,没有人能接手这台设备,让我再带几个徒弟吧!” 就凭着这种不放弃和坚持到底的精神,苗俭又挺过来了。
技能竞赛中展现实力
中国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她的技能不断提出高标准、高要求,让苗俭坚持不懈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和全面提升,更给她提供了施展才华和超越自己的航天大舞台。对此,苗俭一直心怀一份深深的感恩,而她的耐心细致、平和坚持的品性使她在机加工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国家航天重点工程某型号重要部件的设计工装中,苗俭让高精度复合变曲面不锈钢翼板的五点动平衡重量误差从2克减小到1克,产品合格率从10%提高到100%。而她多年来克服了对于软件的弱项,学习软件编程操作,掌握多种CAD\CAM软件,开发运用多款软件系统,解决了国家航天“高新工程”中大型件的高精度加工,完成了“导弹翼板”、“频率综合器盒体”等复杂产品的机械加工,其中难度较大的大型件就有百
余项。
除了攻关上的成就感,让苗俭一直最有自我超越激励的是参加各种全国性的技能大赛。1998年在航天八院高级铣工比武中,年仅21岁的她获得了高级铣工第一名的荣誉。此后越是大型竞赛,苗俭的潜力和技能就越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9年,航天803所组队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工决赛,各方的期望和压力都很大。在松江进行的封闭式集中训练中,每天早上的体能训练,白天8小时技能训练,晚上的业务知识、理论训练相当紧张。苗俭的腰不好,不能睡软床,便天天睡在床板上,早上起来和其他同事一样训练、跑步。比赛时抽签抽到西门子系统,对所有人都是全新考验,苗俭主动请缨:“我来承担这个工作。”通过短短一个月的勤学苦练,她的团队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她的心理素质很好,很自信,在各种平台上通过各种比武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做到最极致。”这是人力资源部部长钱锡全对苗俭的高度评价。
搭建强吸引力的圈子
苗俭的工作室以先进数控加工专业为主要方向,麾下汇集高技能人才、工艺技术人员等方面的14名航天技术型能手,承担着我国航天星、箭、弹、船、器控制系统的精密机械加工任务,以及航天领域的各种技术攻关、竞赛比武和带徒传技等任务。这支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团队,是航天机加工技术技能人才的黄金团队。
工作室实行首席技师负责制,苗俭作为负责人,主持开展工作室各项工作。而今的工作室汇集了所里来自生产一线的技能能手,其中不乏和她一样曾获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的高手,工作室并非行政部门,没有行政权力,苗俭以个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凝聚和吸引着技师们各显神通,她说:“我不是领导,我是要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圈子,让大家都愿意往里钻。”
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开展了卫星铸件支架多位旋转式装夹等工艺攻关项目,并把Studer数控磨床非圆磨削软件应用、侧压夹具的研究与制造、复合加工后残余应力对精密零件尺寸影响的探讨等攻关项目撰写成论文,起到技术积累和推广的作用。另外,工作室按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星环式多孔位膨胀夹紧装置研磨工装、薄壁复杂结构件精密加工技术研究等7项攻关项目的研发任务。
做徒弟心目中最完美的师傅
多年来最让苗俭感触和开心的是曾被最腼腆内向的徒弟偷偷称为“心中最完美的师傅”,她从2005年开始被聘为上海市青年高技能人才导师团成员,现在工作室的重头工作之一是帮助新生代的航天优秀工人快速成长。
关键词:CAD/CAM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教学改革 专业技能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08-01
模具行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高新技术产业,高职CAD/CAM模具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在机械、汽车、家电、轻工等制造行业中从事模具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图、数字化分析仿真、产品成型过程模拟的模具加工制造人员、生产管理员、模具维修、经营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生产成本核算及产品报价等职业岗位群;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及模具销售等岗位;也可以在技术开发和引进领域从事技术工作。这就决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安排,并积极主动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及时创建、调整、改革教学体系,使之能真正地培养模具技术“银领”人才。
1 目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形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适应不了社会紧缺岗位的需要;(2)新增师资渠道单一,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难以充实到高职教师队伍中来,“双师”教学师资稀缺;(3)大多数学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最后综合技能模块往往被以模拟生产一种产品(“纸上谈兵”式的“综合实训”)所替代,或者单一实习模块在计算机上模拟训练。随着企业现代化程度和设计制造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许多新工艺和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设计理论急需得到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2 改革理念及思路
(1)综合实训,组织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涉及模具材料、机械原理、电气控制、液压传动、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微机原理、数控机床、加工装配等内容;(2)调整课程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将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实践教学;(3)强化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真正能够“零距离”上岗,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集产、教、研于一体,与专业改革和建设相适应的专业师资团队;(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验室、训练中心建设,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发挥企业兼职教师作用;(6)构建立足专业特色,能够面向学生的专业竞赛体系,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选拔作品参加校外或全国性的技能竞赛,在竞赛活动中加强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与实践改革具体方案
(1)改革教学模式,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方法体系,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2)分析专业人才培养及职业能力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能力为模具制造能力,及模具CAD/CAM技术应用能力,实行以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类软件课程—制造类实训课程三位一体的培养计划;(3)模具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针对专业特点,大胆进行课程整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互补,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场地进行实习实训教学,鼓励学生参加钳工、车工、数控操作、CAD、Pro/E、UG等职业技能考证工作;(4)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模具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专业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5)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建立教学与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或转岗问题。(6)高职院校可以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建立综合型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既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教学与培训,也可以通过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带领学生开展科研实践的创造性活动。
打破学科体系,按职业岗位设置课程模块。专业按照“专业+项目+基地”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来进行建设,积极探索“四融四定”,即“融专业于产业,锁定培养目标;融岗位于专业,锁定教学内容;融设计于教学,锁定培养模式;融认证于考核,锁定教学评价”。课程体系按照培养目标设计,包括四个方面:(1)两课模块开设: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2)基础模块开设:体育、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3)模具制造模块:①理论模块: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数控编程与操作、CAM、冷冲压与塑料成型工艺与机械设备;②操作技能模块:制图测绘、钳工实习、冷冲压模具设计、CAD实习、塑料模具设计、模具综合实训、数控机床操作实习、毕业上岗实习及相关课程的职业资格考证。(4)模具设计模块:①理论模块: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CAD、Pro/E、UG;②操作技能模块:制图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CAD实习、毕业设计(实习)及相关课程的职业资格考证。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是从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去考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所需项目、任务、素质为基础,遵循职业能力养成规律,将基于工作岗位的任务、项目,贯穿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并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在课程教学方面,要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坚持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和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岗位项目教学,设计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充分体验项目的完成过程,增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快,更新也快,为了使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经济发达地区接轨,还需要不断关注模具技术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技术人才及专家讲座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例如多工位级进模技术、热流道模具技术、模塑CAE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最好是结合相应设计软件操作,补充和更新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技术发展,并掌握相关技能,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杨冬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6(2).
模具行业是一个融合多学科知识,并为多种加工领域服务的行业。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使用模具生产各类产品,具有效率高、质量好、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日渐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加工工艺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汽车、通讯和家电行业与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金属制件和塑料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模具生产技术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制造水平的主要标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模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计算机辅助分析相继被引入到模具制造领域。模具的生产周期缩短了,质量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模具制造的整体水平和科技含量得到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发展很快,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正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发展阶段。虽然我国模具制造业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从事模具制造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中学正是抓住此机遇,新设置或将钳工专业转型为模具制造专业,现已成为规模较大的重点专业。对于职业中学来说,如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适应模具制造与加工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适应模具市场,是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二、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学校应组织人员深入到模具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对模具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岗位需求情况,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切实抓好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现在的企业一般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保证能快速地切入生产实际,减少上岗适应期,并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目前模具制造中传统的机械加手工的制造方式逐渐被现代制造技术取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以及数控加工技术不仅提高了模具的制造质量,缩短了制造周期,而且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受到企业的重视。因此,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或者技能型人才,他们除了要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外,重要的是具有模具生产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CAD、CAM,数控加工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所以职业中学应该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开展教学改革,完善模具课程建设
1.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要根据社会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必需”、“够用”为度,处理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为此,课程体系的主线应放在与模具设计、制造相关的主干课程上,即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模具材料、公差与配合、工程力学、冷冲压技术、塑料模塑成型技术、模具CAD、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模具损坏与修复等课程。计算机应用则侧重于与模具设计、制造密切相关的典型应用软件上。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亦需作相应的调整,应该考虑到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该删就删,该并则并。压缩理论学时,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减少一些课程上的理论重复,并将一些原来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互相渗透交叉,例如刀具、夹具、切削机床、切削工艺等传统机加工知识进行综合,以工艺为主线,以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结合实习和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能力。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强课程的灵活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一体化”教学。
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存在着一些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内容过多,而且抽象、难学,系统性不强,很难与工作需要联系起来。以前,我们对模具专业课讲授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完全分开的,一般是先进行理论课教学,然后才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学生由于缺乏对各种模具结构的感性认识,想象不出复杂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围绕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对模具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原来的纯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1)专业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结构、插图较多的部分,通过采用模型、动画等授课方式,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对模具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模型和动画可以自制和下载。
2)积极开展现场教学
对实践性较强的部分,以现场教学加上实验、操作、实训等方式,可取得比课堂讲授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模具的拆装与测绘实验,能加强学生对模具基本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完成拆卸、装配模具动手训练的同时,能建立从模具实物到绘出装配图的绘图能力训练,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善理论教学的效果。为配合模具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学校应筹建模具陈列室,购入多种典型结构的注塑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或根据教学要求制作各类教学模具,以供学生在上模具课程时拆装演练。另外,可以陈列各种塑料制件、冲压件以及压铸铸件等实物,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觉。模具室四周的墙上则是各种结构的模具挂图。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进一步了解其他种类的模具结构及模具的制造、应用,了解各种材料的成形技术与工艺过程。
3.厂校联合指导学生实习。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一方面,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技术服务,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结合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指导等,如在《数控编程》、《模具加工与制造》等课程中针对产品在数控编程中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中遇到的工艺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课程联系生产实际进行。提高了专业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学生的运用能力。而且通过现场实习,尤其是厂校联合指导学生实习,增进了教师对企业的了解,提高了教师知识更新的能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提高,学校教改工作进一步深入,同时,学校也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最后,企业获得合格人才,学生拓宽了就业门路。
4.强化实践教学,进行多种技能培训。
中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只有走出课堂进行课外实习实训的教学活动,把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大事来抓,才能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技校的模具制造专业处于起步及发展阶段,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实习设备、设施不配套。现代模具制造企业拥有大量配套的机械加工、特种加工、数控加工等设备及少量的钳工装配台,而技校用于模具实习的仍是大量的钳台、为数不多的普通机床车床、铣床、刨床、平面磨床、钻床等,条件较好的学校则有数量有限的电加工机床线切割、电火花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钳加工的设施大大过剩,而机加工、电加工、数控加工设备远远不足。其次是实习项目设置不合理,实用性不强。模具实习教学大多沿用原来的钳工实习项目,以锯、锉等钳加工为主,以机加工、电加工、数控加工为辅,本末倒置。模具实用制造技术、各种加工机床的熟练操作及选择恰当的加工工艺流程训练太少,基本功不扎实,从模具零件的加工到模具的装配、安装、试模及修模的模具制造的整套工艺流程没能完整地作为实习项目,学生难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最后,实习指导教师模具制造知识、技术滞后,专业实习教学经脸缺乏。我国模具制造业虽然非常年轻,但是充满活力,近十年来发展十分迅猛,模具制造技术推陈出新、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而多数实习教师掌握的是传统教材中较落后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际生产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专业实习教学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模具专业实习教学的效果。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开展多种教研活动,提高实习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学校或模具实习教学部门应多组织专业实习教师参加校内、校际及模具企业关于模具结构、模具加工工艺、模具CAD/CAM应用技术等专业知识、技术的培训、交流,必要时引进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模具技师及工程师,全面促进学校师资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实习教学水平。其次,应充分挖掘实习教学设备、设施潜力,增设实用性强的实习项目。针对学校模具实习设备严重不足的现状,要想方设法开设不占用或少占用加工设备的实习项目以缓解设备紧张的压力。可拟定以下实习项目,例如模具零件的找正、定位与安装的操作(利用划线平台、废旧机床、台钻等),该项目包括划针、百分表在工件定位、找正时的应用及各种工装、夹具的应用;各种钻头、铣刀、铰刀等刀具的选用及刃磨;冲裁模间隙的调整;组织参观校外模具制造、机械加工等相关企业等。最后,应及时加大模具实习设备的投入。模具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越业越广泛,模具的需求量越业越大,模具制造技术工人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来大,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中学模具制造专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专业,因此学校应紧紧把握住此良机,集中财力,毫不犹豫地加大对模具实习设备的投入,及时发展、壮大该专业,以期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配备了充足、配套的设备后,一定要设置最实用最优化的实习项目,同时还要考虑尽可能降低实习原材料的损耗,尽量降低实习教学成本,因此应拟定原材料一次投入、多次使用的实习方案。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要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型模具人才,就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通过培训、引进、聘用等方式,建成一支适应形势发展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提供宽松的环境,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加强校企联合,聘用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定期到校授课和进行实践性指导,引进高学历教师和企业的技术骨干补充到专业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来,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关键词:机械工程训练中心;规模;功能定位;规划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41-02
一、建设的背景
1.以市场为导向,就业工作促进改革。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必须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毕业生的就业成了高校的生命线。我院作为全国317所独立学院(2011年初统计)之一,也正把学院的重中之重由招生转为就业。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兼顾招生与就业良性循环,2009年学院决定新增专业,以机械系为龙头,逐步把我院转为以工科为主的理工类学校。
2.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促使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成为必然。学院坚持走“改革创新、质量第一、特色兴校”之路,以培养“奉献与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与基础能力强”的“两强”学生为目标,办教育特色和教学特色校。把学院办学理念精髓定位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为实现培养目标,建设一个规范的、具有规模的、设备先进的、功能合理的教学体系平台至关重要。学院再度加大办学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建设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力争教学设备更加现代化。它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有力保证。
二、训练中心建设规模的确定
1.规模的确定坚持三条原则:①实用性原则,满足实践教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2020年要实现高校入学率达到40%,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对此做出澄请:“1.5%-1.6%是一个非常低的增长速度,它肯定不是一个高等教育快速扩张期,应该是一个平稳的增长期。”学院规模不会扩大、学院将机械系学生的招生规模定位为每年招收8个班级,因此,我校的训练中心的建设规模按照满足机械8个班级学生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设定。②经济性原则,节省资金。2006年学院发表了《关于资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声明》――将学校及学校全部资产2.8亿元全部归公,学院性质转变为“民办公有”,但作为独立学院仍然是自筹资金,自谋发展。在训练中心的建设上,做到既有一定的规模,又考虑学院自负盈亏的经济状况,经过充分调研论证,达到把训练中心建设好,形成规模,设备档次要中等偏上的总体原则。坚持即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节省的指导思想开展训练中心的建设。③可创新原则,有可扩空间。中心预留安置新设备空间,为训练中心将来发展预留出了7台机床安装位置及几个预留实验室。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给师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创新空间,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需设备具体情况见表1,表2。
2.设备数量的确定。训练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突出重要工种的建设,不盲目投资。主要依据《普通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规范和验收标准》,并结合我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和现有实际条件来确定设备的数量和型号。根据建设规范和验收标准中提出的人机比要求和每次接收120名学生实习,来确定机床数量。
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作用,与数控车和数控铣工种配套的建有两个微机室,可以完成各种创新设计和创作,还建有多媒体教室。将工程实训教学中零件的创新设计、工艺、编程、生产制造等合为一体,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形成教学与实训一体的网络实训平台。
3.功能模块的确定。学院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教学上采取应用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三性”教学。应用性即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来开展教学工作;多样性即分层教育,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放性即走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之路。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学院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逐步实现与市场“零距离”对接。训练中心设有多个训练模块:八个教学区:普车教学区、普铣教学区、数控车教学区、数控铣雕铣加工中心教学区、焊接教学区、多项加工教学区、特种加工教学区、力学教学区。七个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机械设备拆装实验室、机械检测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
三、训练中心功能定位
这里的‘定位’是指根据学院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育理念,依据学院自身资源状况和发展战略等确定的发展取向和建设类型。独立学院要实现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定位准确,找准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我们要走特色的发展之路,自主办学与依靠社会力量辅助办学相结合,就是董事长提出的学、研、产一体化之路。“产学研培用”是一种合作系统工程,即“生产、教学、科学研究、培训服务、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训练中心应定位为: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和一定的技术积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做到“以教学为主体,以科研提升教学,以生产促进教学,以实践运用和培训服务社会”,我校把工程训练中心的功能定位为“学、研、产一体,学、研、产培用相结合”。
四、发展与规划
1.中心现状:训练中心的建设,体现了学院以工科为主的决心和对“两强”人才培养的重视。中心改变了传统金工实习的陈旧的教学体系。建成了集工程基础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为一体,以模块式选课为主要特征、并适度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崭新的实践教学体系[1]。
2.发展规划:①发挥优势,强化服务理念。独立学院在办学自和个性化发展方面有广阔空间。要与市场接轨,确立“三服务”的理念。即教学服务: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服务作为工程训练中心的主要任务,也符合教学中心的办学理念。科研服务:充分利用中心的各种资源,为学院的科研提供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服务包括生产服务和培训服务。生产服务是利用训练中心的设备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同时强化与促进中心师资及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培训服务即为在校学生提供考级培训服务又为社会举办多层次的培训服务,打造中心的培训品牌,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②立足训练中心,深化教学改革。训练中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校内基地。我们把深化教学改革融入到训练中心的建设定位中,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环节,转化实习理念,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践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践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践教学条件为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全面提升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水平。③全面塑造“两强”教师是关键。为建设特色校,培养“两强”学生,建设一支与“两强”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非常关键。虽然学院现已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教师要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技术,以加强创新性教学,实践教师的培养、提升至关重要。中心在“双师型”基础上开展“内培外引”,积极培养及引进“三师型”教师。同时,学院对训练中心教师提出要求:理论教师至少带一门实践课,实践教师也要提升理论,定期对各训练模块进行教改。
五、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训练中心在各方面的定位与建设中,仍然会有一些不足:
1.设备的投入问题,将不断增加现代技术实践训练项目,如电火花成型加工、快速成型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数控冲床等。
2.开放训练问题,将逐步办成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3.创新训练和教学模式问题,将精心设计综合训练、创新训练项目。
4.师资队伍问题,将制订岗位职责,考评办法,安全与保护、质量保证体系等制度与规定。
5.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大校企合作以及校内相关院系的密切联系与合作,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这些问题需在后期的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探索,以“敢于创新、敢于改革、敢于超越”的精神为指导,逐步研究解决,合理建设,在学生培养中,因人施教,以保证我院训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一、金工实习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工科高校的金工实习仍然延续着铸造、焊接、车铣、刨磨、钳工等基本的机械加工工艺方式,单纯注重基本的操作技能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工业制造中被大量采用,数控加工、快速成型、激光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涌现,但现有实习内容还是传统的加工工艺方法,缺少对先进制造技术相关知识内容的安排,部分内容已落后于工业技术发展的水平,实习过程仍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通过现场操作、现场授课的方式来完成,使学生能够尽快熟悉机床的操作要领,但重复性的模仿操作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机械操作状态,缺乏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学生认识、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实习内容枯燥无味,形式缺乏创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金工实习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金工实习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技术基础课,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既是为专业课程打基础的实践课,而且也是将机械制造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训练课。通过金工实习,学生可以认识各种机床和加工方法,学习各种设备的操作要领,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理论、工艺过程和生产流程,熟悉机械加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夹具、量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和掌握传统机械加工方法与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基本应用。通过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增强工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理论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利用金工实习这一良好的实践平台,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生产实践的感性认识,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所以说,金工实习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改变金工实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金工实习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在保留传统机械加工设备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综合训练和创新技术训练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习的过程中可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实习指导教师在讲课时,可结合相关知识要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或开展课题讨论,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发表不同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开放性思维,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金工实习教学主要采用口头讲解和现场操作的方式,配备少量模型和实物作为教具,指导教师现场讲授机械知识,进行示范操作,然后由学生动手模仿,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不但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而且还能够融入现代制造技术理论和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实习内容利用图形、图像、动画和影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地演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便于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实习效率。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适当的模拟教学,建立CAD/CAM网络实践教学中心和多媒体教学教室,方便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制造装备、加工工艺和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生产加工现实场景,使金工实习更贴近日常生活,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工程意识。在创新技术训练中,安排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简单的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机械方面的知识,进行零件设计,加工工艺编排,选择加工设备和零件材料,自己动手完成作品的加工。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调动他们实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四、更新金工实习的教学内容
传统金工实习的内容过于老化、陈旧,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新金工实习的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工实习教学内容应以掌握常规机械制造方法和设备为主,了解和认识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为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常规机械制造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操作常规机械设备的能力和劳动素质,提高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实物拆装和测绘实习,熟悉传统加工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机械设备结构的认知能力;熟悉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学习零件装配工艺知识,为下一步学习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打好基础;熟悉相关工程术语,了解技术文件和加工图纸,提高阅读技术文件的能力。在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过程中,引入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特种加工的实习内容,如数控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火花加工技术和激光打印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使学生熟悉现代制造技术的方法和设备,掌握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工艺知识。通过对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训练,了解数控编程和CAD/CAM等在工程中的应用,把常规加工工艺知识和先进加工技术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在创新技术训练过程中,通过创新实践训练和科技创新竞赛,让学生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建立实体模型,选择加工方法,动手操作完成作品的加工制作,提高学生的三维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际动手和创新的能力。总之,要不断更新实习内容,增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实习的比例,以适应培养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未来的竞争能力。
五、提升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水平
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金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金工实习教学功能的不断扩大和实习内容的不断更新,以及先进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对金工实习指导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金工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能够把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要主动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手段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指导教师要积极参加进修培训,不断完善知识水平,利用实习教学的空闲时间组织指导老师集体培训,或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以促进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使他们逐渐成为骨干力量。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和技能竞赛,促进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指导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适当引进一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加入金工实习的教学队伍中,让他们走到实践教学的最前线,承担部分教学和管理工作。加强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参加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加强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六、结束语
化工厂实习工作总结【1】
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在老师和工人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在此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和各位工人师傅的的悉心指导.
我们这次实习,主要在玉龙的尿素生产厂。在转化,脱碳,碳化,合成氨,尿素合成等五个车间共六个工段都进行了半天的实习,在车间师傅的详细讲解和悉心指导下,我们详细的了解了每个工段的设备和操控系统,初步了解了工厂各个工段的工艺指标,对工厂的管理制度也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还参观了研究生产销售化学纤维、精制二硫化碳、漂白玻璃纸、彩色玻璃纸及其加工产品、经营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的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初步认识了玻璃纸的制作流程和车间的情况。
成都化肥厂是1958年全国首批兴建的13套年产XX吨合成氨的小氮肥厂之一,XX年改制后更名为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 XX年与省农司合作,实现资产重组,为企业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40多年的艰苦创业,公司多次受到原化工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各级领导的表彰,荣获原化工部首批命名的六好企业、精神文明工厂、全国环境优美工厂等殊荣。裕农牌碳铵、尿素获部优、省优。 98年以来公司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先后采用四套先进的进口和国产dcs计算机控制系统,使产品产量、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目前,公司具有年产10万吨合成氨、13万吨尿素、10万吨碳铵、10万吨复合肥的化肥生产能力。在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生产经营宗旨指导下,产品深得用户好评和市场亲睐,XX年荣获四川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企业最大市场占有份额30强,XX年公司裕农牌尿素被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免检产品,XX年被评为成都市模范企业。
玉龙公司控股1个子公司和3个分厂,成都科创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水处理剂、聚丙烯酸脂特种橡胶等多种精细化工产品,成都化肥厂生产尿素和碳铵;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复合肥分厂生产复混肥;宝鸡市川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碳铵、甲醇、初甲醇。
作为一个迄今有40余年的老化肥厂, 玉龙公司位于古蜀商贾道上的驿站,也是诸葛孔明用兵布阵设旱八阵的军事要地青白江,一个具有诗意的名字,一块富庶的宝地,成都市的工业区,在这里云集了众多大小规模的国有企业,直到本世纪初,在历经各种变革以后,留存下来且有活力的企业已屈指可数。其中,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不仅是一家很有活力的企业,也成了青白江区的纳税大户之一。
玉树临风立大地,蛟龙出水腾长空。成都市技术监督管理局青白江分局副局长、著名书法家沈宗富为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题写的一幅对联,以说明今天的玉龙公司如一棵参天的大树,任凭风吹雨打,它都坚定不移地挺立于大地,又如出水的蛟龙正腾飞于长空,比喻该公司的发展前景广阔。
化工厂实习工作总结【2】
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结束了,带着一些不舍,我们离开了工业培训中心.两周的时间太短,使我们无法接触到全部的工种,但这忙碌而充实的两周确实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获益匪浅,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工业加工方法和流程,掌握了一些常用机器的操作方法.这对于一个工科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和经历,对以后走进工厂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习期间每一天都有新鲜的内容,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在实习基地,我第一次有了走入工厂的感觉,一台台陌生的机器井然安放,想到自己将是它们的操作者,不觉兴奋异常.它们中的一些年龄比我还大,代表了八十年代的生产力,有些已在现实生产中被淘汰,但对重在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操作的我们工科本科生来说还是很有教育指导意义的.尽管如此,我发现要自如地操作它们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而易举,这才发觉自己的差距还很大,要走的路还很长.
在实习前期,我接触了两种重要的机床-车床和铣床.由于接触的是比较旧式的机器,人工操作还占了很大比重,也正因为如此,它们上面的按钮,手柄和转盘都比较多,我们花了不少时间用于熟悉机器,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实物加工.车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移动来改变毛坯形状和尺寸,将其加工成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要求加工精细的零部件,主要是为了让我们熟悉对机器的操作,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一个圆柱体毛坯两端分别加工出一个槽和一个球体.在经历了几个失败的作品后终于加工出了一个较符合要求的作为作业上交,粗略地看还能大致辨认出是个球体的形状,但是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能对车床的作用和操作方法了然于心.另一种工业重要机器是铣床,利用铣刀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可加工平面,台阶,斜面,沟槽,成形面,齿轮以及切断等,还能钻孔和镗孔.机器不多,我们三人一组操作一台机器,任务是把一个圆柱体毛坯加工成个立方体.这次我们三人配合得很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美中不足的是楞边处理得不太平整.这项实习内容让我体验了团队合作的效率和第一次亲自成功加工出零件的,虽然回宿舍后不得不费好大劲处理被溅满机油的外衣.
之后我们开始接触更高级一些的机器-数控车床,分为三个工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线切割.在进行实机加工时都要在电脑上先编辑好程序,然后再把程序导入机器进行加工,不管是从加工效率,加工精度,都比前面的普通车床高了好多.这其间也使我学会了简单操作几种重要软件,如Solidwork,Powermill等.唯一让我感到头痛的是编程问题,好不容易写出程序了结果在电脑上就是模拟不出来,之后经过多方求助之后才算勉强完成任务.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关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介绍,这属于一种高新技术了,当前在国内尚未得到推广.那台号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利用特殊石膏材料的快速成型机引起我极大兴趣,惊叹人类的聪明智慧并意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尚存的差距.
当然,实习阶段也不乏较为有意思的实习内容,像热处理和铸工.热处理是指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冷却,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以前觉得电视里打铁铸剑的过程很好玩,把铁烧得通红然后再快速放入水里冷却,再敲敲打打,但是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为什么经过这样处理的剑能更结实更坚固更锋利.现在学习了热处理,我明白了那是一个淬火的过程,经过淬火可以提高工件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耐磨性.另外还有几种热处理的过程,分别是退火,正火,回火,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作用和功能,可以加工得到各种满足不同要求的工件.另外一个收获就是让我掌握了用钢材在砂轮上磨削时形成的火花来鉴别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铸工的实习地点算是最简陋的了,只是一个简易工棚,里面堆了一排高高堆起的沙子,两边就是我们坐的地方了,摆放着一些工具.见此情景,心中窃喜,又可以玩沙子了,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铸造是指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型方法.虽然看上去简单,这项工艺也十分原始,一两千年来人们一直是这么铸造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这是一项力气活,同时也需要细心和耐心.有的同学的型沙没有足够的强度,经常在搬运,合箱过程中引起塌陷;有些同学加工型腔时不够耐心和细心,力度较大,结果把型腔不同程度地破坏了,之后得花较大精力去修补它.有些同学对加工程序不是很清楚,加工到后面一步才发现前面一步没完全做完.我算比较成功了,上下午的作品成绩都不错,只是手上磨出了些水泡,收获却是巨大的.
化工厂实习工作总结【3】
在实习的过程中,自己学到了许多原先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可以使自己更进一步接近社会,体会到市场跳动的脉搏,如果说在象牙塔是看市场,还是比较感性的话,那么当你身临企业,直接接触到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的话,就理性得多。因为,在市场的竞争受市场竞争规则的约束,从采购、生产到销售都与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开拓市场,如何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现实。于是理性的判断就显得重要了。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逐渐开拓,这与实践密不可分,在实践过程中,我又一次感受充实,感受成长。
下面是本人对工作过程的一些总结及心得体会:
目的
通过安排到xxx车间进行实习,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职能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
流程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下到生产车间后,先了解整个xxx生产的流程,从采购入库,到领料生产,到最后的成品入罐,对整个车间的生产活动有了基本认识,这对我们熟悉企业,进行实务操作打下良好基础。
其中,先前我们对xxx的生产几乎一无所知,但下到车间之后,我们不仅了解了生产流程,还进一步了解了xxx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用途,由于脂肪酸生产完后是直接用于公司后面的扬子石化生产,所以每个月的生产有一定的额度.而且由于季节和温度等条件的限制,机器开工的时间长度及强度也有相关的规定,另外,对一些流水线的参观,也激发了我对如何通过新流水线的建设,对降低生产成本的思考,于是,感受颇深的一点,要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基本、基础的作业环节是要了解的,否则,很容易让理论脱离实践.
在熟悉了车间的生产流程后,工作人员拿了以前的交接班记录和中间产品申请单和报表等资料给我们看,在翻看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有不懂或弄不清楚的资料,积极向同事请教,在他们的耐心指导下,我们对车间的整个产品检验的程序方法有了一定上的认识。
由于化工生产是不间断的,所以车间生产必须时刻有人,车间的工作人员采取四班两倒(一天白班12小时一天晚班休两天)和常白班制度.我们车间有四个人(主任,工艺员,等)上长白班,其他人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班四班两倒.
虽然我们没有正式分配,但我们都严格遵守车间的生产纪律,遇到不懂不明的地方都积极发问,以免造成安全事故.在车间里必须首先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我们先查看了每个仪器和设备,并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用途,遇到不懂的地方工艺员就跟我们耐心讲解.为了更好的工作,我们把工艺流程图画下来以便更好的熟悉工作环境.当然在化工生产中最重要的是安全.因此我们刚进车间时主任就给我们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
我们被安排在丙班和他们一起倒班,这样我们可以亲自参与实际的生产中, 下和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是否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生产工艺流程
脂肪酸是应用相当广泛的工业原料,可以榨油下脚料油泥为生产原料,广泛应用于橡胶硫化剂、塑料热稳定剂、剂,纺织用柔软剂、化纤油剂等,在医药方面,用于制取各种制剂、溶剂、吸湿剂和甜味剂等。据调查,国内脂肪酸年需求量30万吨,年产量20万吨,缺口10万吨。市场需求量很大
脂肪酸的生产制造方法,由原料经水解反应生成粗脂肪酸和甘油水,生成的粗脂肪酸经蒸馏工艺形成成品,其特征是:所述的水解反应是原料经过两个以上的水解塔(25),所述的水解塔(25)内采用导热油加热;所述的蒸馏工艺是先采用真空蒸馏装置对脱气塔(27)内的粗脂肪酸先脱水脱气,再经过蒸馏,冷凝后即得成品。
从牲畜的脂肪中提取的脂肪酸,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可食用性牛羊油,另一种是非食用性牛羊油即工业牛羊油,一般有5个指标:ffa游离脂肪酸titre凝固点,miu水分及杂质,fac色度,bleach漂白度(漂炼度)。
[应用领域]:牛羊油脂肪酸主要是丁苯橡胶的乳化剂,高级香皂的皂基,合成各种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橡胶硫化剂,塑料热稳定剂,剂,纺织用柔软剂,化纤油剂,抗静电剂,食品用乳化剂,用于化妆品洗涤剂及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原料等。
[包装]:桶装或散装,桶装为180kg/桶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