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育理论的重要性

教育理论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24 10:55: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育理论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育理论的重要性

篇(1)

一、强化理论的形成及基本内涵

强化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著名学习理论,它的提出和完善经历了一个较长过程,其代表人物分别有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斯金纳等,是他们在不同时期的研究结论共同成就了该理论。其中最核心的概念“强化”最早由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提出。巴甫洛夫在用狗做经典条件发射实验时使之保持饥饿状态,这种饥饿状态使狗保持对实验环境的警觉,当实验人员将铃声和食物进行若干次配对呈现后,狗对铃声产生了反应(分泌唾液);若反复呈现铃声而不给予食物的话,狗的分泌唾液反应又会逐渐消退。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一种学习现象,是联想的结果。他把这种条件刺激(铃声)和无条件刺激(食物)的配对呈现会增强学习者对条件刺激(铃声)的反应称为强化,其中的无条件刺激(食物)被巴甫洛夫称为强化物。在巴甫洛夫的研究基础上,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斯金纳等人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强化的内涵和外延。桑代克的研究发现,决定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机体的行为后果。如果一个行为能导致满意的结果,该行为将会被加强;而如果一个行为不能导致满意的结果或会带来麻烦的话,该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斯金纳在前两位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仔细的研究,发现通过呈现愉快刺激可以增加行为的发生率;通过呈现厌恶刺激可以减少行为的发生率;而通过撤销厌恶刺激也可以增加行为的发生率,因此他提出了强化有正负之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增加行为的发生率;负强化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增加行为的发生率,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减少行为的发生率。此外,斯金纳还进一步提出了强化的层次和程序。从而丰富了强化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了著名的强化理论。近年来,强化理论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二、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

时展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家长的观念中仍然存在传统的、专制的、保守的落后成分,如为了防止孩子骄傲一味地使用“威严”,即使孩子做得很好也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当孩子违背他们的命令时,就会以训斥、谩骂和体罚进行教育,结果使孩子产生抵触对抗,严重者甚至离家出走,或结伙违法,或厌世轻生。

(二)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把升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导致家长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下,将升学变成对子女的唯一希望和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和任务。导致家庭教育内容学校化,忽视了对子女兴趣、理想、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使孩子变成了考试的机器。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无所谓。常常手持“升学”大棒在孩子面前挥舞:“上不了大学,你这一辈子就算完了!”“上不了大学,你就得去扫大街、看大门、捡破烂、要饭吃……”这种强迫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甚至对孩子的心理构成伤害,使本来活泼聪颖的天性变得郁郁寡欢,并对学习产生了恐俱感。在家长的一味逼迫下,孩子们会表现出厌学、考试焦虑、忧郁、压抑、胆怯畏难等。

(三)教育方式上的随意性

教育子女的态度常常以父母个人的情绪为转移,教育的语言和方法随心所欲,常常掌握不好分寸。

三、强化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意义

其实,强化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很多的时候,家长是在无意识中运用或误用。因此收不到较好的效果甚至是产生相反的效果。例如,孩子在学校考试中比上次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回家告诉父母,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鼓励。父母出于怕孩子骄傲,说:“进步这么一点点有什么好炫耀的?还差的很远呢!”孩子将以后不在愿意和父母讲或不在愿意努力学习。又如,孩子第一次帮助家里扫地,但扫的不是太干净,家长不满意将孩子说了一通“连扫个地都扫不好你还能做什么?”孩子很可能以后不愿再帮忙。再如,家里来客人,家长让孩子和客人打招呼,孩子的声音很小,家长批评“没礼貌,声音像蚊子一样,谁能听的到?”孩子接收到的你不满意的心理体验,下次打招呼尽管会大声但很不情愿或尽量避免这种时候出现,多次以后就会影响孩子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而想反,如果上述三例中,家长给予的是相应的认可或表扬,则会产生积极的强化效果,即孩子会更努力,争取再次取得进步,得到父母认可,并不断获得自信。强化的最大意义在于它能通过满意的心理体验来提高行为的频率和维持行为的动机水平。家长想要孩子在哪方面得到发展,就要在孩子做出这方面的行为是给予认可、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表达不满意和没达到要求。将强化理论运用到家庭教育过程中,可以使孩子的积极行为得以发扬,消极行为予以取消或转变。运用强化理论可以使孩子的一生被一次次的强化所塑造的。

(一)当孩子出现某种符合目标的行为时,家长应及时采用正强化来认可,激励,包括各种奖励、赞赏、认可、微笑以及创设令孩子愉快的环境等。这样可以使这种行为得到保持和发扬,从而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二)对孩子的某种不当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的轻视或某种程度的否定。时间一长,孩子的这种行为就会逐渐消退。

(三)对于一再出现的冒犯底线的行为,必须采用惩罚(批评甚至处罚)来表示对某种行为的否定,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孩子这种行为的出现。但用惩罚时最好和正、负强化一起使用。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军事理论课 兴趣培养 提高途径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应有兴趣,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以保证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编制学习兴趣问卷

要提高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看法,找出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兴趣的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此,我们参考查阅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问卷[2],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军事理论课的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很难让他们产生兴趣;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上述原因,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二、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

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兴趣的产生是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认识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心情愉快地参加学习,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明白:“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1]。重视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1]。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军训工作是学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军事理论课是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3]。

其次,我们定期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一是组织学生到附近部队参观,与部队官兵交流,同时邀请部队教官进行授课。参观前我们让学生准备好问题,有不懂的地方参观时可以随时向部队官兵请教。通过和部队官兵的互动交流,学生对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学习兴趣比原来浓厚。二是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三是邀请一些军事理论专家为学生举办讲座,用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国防的重要性,明白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

三、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4]。军事理论知识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而发展[1],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与世界政治军事密切相关,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知识流,充满了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特别是许多热点问题值得跟踪关注[1]。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新事物,但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兴趣不浓,自控力比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而军事理论课内容广泛,如果不作调整全部讲授,则高职院校学生很难全部掌握,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针对军事理论课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删减与时展不太适应的内容,通过网络、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关注最新的国防信息及世界军事发展动向,对热点问题进行跟踪关注,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调整后,学生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对一些热点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收到预期效果。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多讲一些和学生专业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对教师所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因此我们对教学方法作了改进,具体如下:

1.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军事理论课内容广泛、理论抽象、历史跨度长,同时具有非常突出的时代特征,而大学生很难有机会亲眼目睹战争场面,因此学习起来会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传统的板书、录像等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现代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制作了高质量的课件,让文字、声音、动画、图像融为一体,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了,使历史的内容具有了时代感,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校园网等教育设施,以校园网为平台,建立开放式、全天候、科学高效的教学信息系统。军事理论课全体教师实现信息畅通、数据共享,教学计划、课程编排、课程设计、成绩管理等工作都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我们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和完善军事理论教育网站,将相关课件资料在网站上公开,为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提供良好条件。

2.建立军事理论课QQ群或微信群

为更好地和学生交流,我们每位军事理论课教师都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建立QQ群或微信群,要求所有学生加入。在群里,学生有问题可以单独和老师交流,也可以师生一起讨论。老师和学生将收集到的最新军事动态及时在群里,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跟踪,对群里的信息通常是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群里人气很旺,一些原本对军事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受感染后开始关注军事理论信息,有的还积极参加讨论,从而提高对军事理论课的兴趣。对在群里积极信息或讨论的学生,老师及时表扬,并给其平时成绩加分,这样做后群里信息和参加讨论的学生越来越多。

3.课堂上加强和学生的互动

课堂上如果自始至终只有教师讲授,不和学生互动,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军事理论课一般是上大课,班级多,学生人数多,上课时学生注意力更难集中,因此必须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首先,每节课我们都会提一些和上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是随机选取的,学生问答问题的态度、正确率等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由于是随机选取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要回答问题,因此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否则无法回答教师的提问。对回答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平时成绩加分;对暂时未回答出的学生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回答出。除了教师向学生提问外,我们规定学生必须向教师提问。每次上课结束前我们会告诉学生下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先预习,有问题整理好,等到上课时向老师提问,也可以根据老师讲课的情况临时提出问题。对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不管提的问题怎么样,平时成绩都给加分。有时学生提的问题比较多,课堂上不能全部回答,我们就让学生把问题放到QQ群或微信群里,课后一一给予解答,对在群里提问的学生同样给其平时成绩加分。其次,我们会不定期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部分章节的内容。讲解内容我们会提前通知学生,讲解前从自告奋勇的学生中随机选一位上台讲解或直接按学生学号请上台。对上台的学生视讲解情况给其平时成绩加分。通过上述互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取得可喜的教学效果。

4.定期举办PPT竞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定时举办PPT竞赛。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组就所学章节的内容制作10―15张PPT,每组推选学生上台演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根据PPT的制作质量和演讲效果评选出前三名,给参加的学生平时成绩加分,不同获奖名次加不同的分。如中国国防一章,让学生制作了中国为什么要建造航母的PPT,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查找资料,组织制作PPT和课堂讲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章军事思想,让学生制作失败的历史教训的PPT,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效果显著。

五、结语

通过上述各种措施,学生充分认识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大大提高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积极和老师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纪律也比原来有所改善,课后学生及时预习新课,查找相关内容的资料,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取得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晓昌,张政文.军事理论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前言1、1-3、5.

[2]黄湘.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问卷的初步编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2-126.

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知识

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计算机的操作者!所谓基础知识是指某门学科有一定的恒定性,不易淘汰的、该学科的其它有关知识皆发端和源于它的那些知识。综上所述,加强理论基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试析信息技术教育出现“轻理论”现象的主要原因

1.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中考课程,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即使有考核多数也是提前告知学生试题,甚至是做出答案给学生抄抄即可,然后教师自定标准给学生个成绩,但与中考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上机玩玩,不用学什么理论,反正中考没有。

2.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不足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在广大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是教育部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做出的重大决策。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广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不少学生、家长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必不可缺,但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重应用而轻理论、轻语言的现象。学生普遍认为我只要能打打字、上上网就行了,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常是学得“不太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3.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教学任务重,缺乏激励机制

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受人员编制和教育经费等方面制约,许多学校几乎没有配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改行和兼职的比较多,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正规本、专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教龄稍长一些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最近几年走过了从“电教教师”到“计算机教师”再到“信息技术教师”的路,这样的师资状况,没有掌握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难以胜任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很难认识到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在教育教学乃至对学生考核中表现出对理论知识的轻视,进而形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

二、解决信息技术教育中“轻理论”现象的对策

1.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信息技术教育应当作为基础学科列入到中考内容中。即使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实行“等级制”,即:将信息技术课程的等级合格作为学生参加中考的“通行证”,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以“考”促“学”,以“考”带“学”,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计算机制作比赛,为学生们的学习搭建舞台,营造环境,对学生中优秀作品应及时反馈、讲评、展示,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合理的考试评价将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重视理论基础的最重要的举措。

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认识

让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而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渗透、潜移默化。此项工作不能仅靠教师,它可以通过多途径、多主体、多层面的思想教育共同实现,它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完成。在学校,以信息技术课为主阵地,开展信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信息理论基础的重要性等各种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理论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还要通过关于此方面内容的演讲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保证学生彻底改变以往错误观念,真正做到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改掉“轻理论”的错误观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学校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

(1)纠正课程设置偏差。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也随之增多,由原来的一周一节至现在的一周两节,由于该课不为中考课程,不被领导重视,各校在执行课时计划的时候存在随意性,有的学校随意减少规定的课时数,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严重。致使课时不够,课程完成不了,上机实践多,理论讲解少。针对此现状,学校应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课时进行教学,严抓信息技术课程的常规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教学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

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会计;实践教学

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尚未完全转变

现在的会计教育呈现两种模式,一种是重理论轻实践,这种模式一般在普通高等院校较常见。一种是重实践轻理论,这种模式在有些高职院校里比较常见。这两种模式都没有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性。有些高职院校在会计教育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会计教学中偏重会计知识传授,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未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会计实践教学缺失严重,与模式一相似。有些高职院校则太过重视会计实践教学工作,把会计技能训练作为会计教学的主要部分。由于对培养目标理解的片面性,导致其会计实践教学过于偏重手工模拟实训,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分配不合理,没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意义上的渗透与融合,反而阻碍了会计教学的深入开展,影响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实践教学环境不够成熟

有些高职院校虽然知道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也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主要以手工模拟实训为主,远未达到仿真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的建设势在必行。有些院校虽然建立了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由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软件更新缓慢,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学生学习的知识已经过时,在社会上已经淘汰了,这样的教学环境培养的学生也无法适应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此之外,校外实训基地形同虚设,水准不高,致使学生专业实习无法真正落实。

(三)师资水平有限

高职教育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师资水平高不高。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高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以及民办高职院校身份的特殊性,高职教师缺位现象严重。为了弥补这个缺位,他们把高校应届毕业生、普通高校的离退休教师及部分高校兼职教师作为充实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对于前者来说,由于民办高职院校身份特殊性以及工资水平和发展空间的有限性,应届毕业生教师的流动性很大,而且这类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学的质量性和稳定性。对于后者来说,他们的理论知识虽然很扎实,但是企业实践经验同样不足,未必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很可能会把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教育当中来。同时,有些高职院校太过注重社会实践经验,把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的企业人员聘请到学校做老师,其实也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师资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会计人才,需要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正是由于“双师”型人才的缺失及对其理解的片面性,导致整个高职师资水平有限,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四)实践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合理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会计实践课程开设的重要性,但总体来说课程设置较滞后,而且存在重复设置的现象,比如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会计实践课程,但是他们开设的实践课程仅局限在会计核算层面,很少考虑到会计的其他职能层面,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培养的学生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地会计核算的工作,无法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有些高职院校把实践课与理论课放在一起计算总课时,实践课只占总课时的一定比例,虽然教学计划上是明确指出实践课的教学比例,但是是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按计划授课,这个问题值得探究。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实践课时形同虚设,完全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同时,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会计实训教材,缺乏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

(五)考核办法不够合理

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关于实训实习的管理制度和相应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有些院校即使建立了一些自己的标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的认证,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会计考证与会计实际工作有很大差异性,很大高职院校以学生的考证通过率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这样的标准具有很大的片面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时不仅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同时也要通过实践课的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仅凭考证通过率来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使学生忽略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改革和完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改革和完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学校的领导,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要深刻地认识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会计应用性人才,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实践性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改变传统的应试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真实感。通过情景教学、案例分析、沙盘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混合性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将学生按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组教学,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5)

关键词:社会需求;传统教育;健康教育

军事体育教育是当今社会培养军事体育类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在当今的社会,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当今社会赢得竞争的两大法宝,也是人才的根本,所以在军事体育教育中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人才的可利用性,进而发挥人才的最大优势,这在消防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

一、健康

健康是现代社会被广泛提及的概念,现代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没有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健康不仅指的是一个人身体上没有疾病或者是虚弱的现象产生,而是指一个人的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现代健康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科学理论。

现代健康的含义具有多元化特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内容,就这三方面的相互关系而言,社会适应性取决于人类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而心理健康又是人类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反过来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可以说,现代健康的三个方面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而生理上的缺陷又会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所以作为身心一体的人类而言,要牢牢把握生理和心理这两方面的关系,做到身心健康。

二、健康对于消防的重要性

健康对于消防而言至关重要,主要是由于消防工作的特性决定的。首先,消防工作是体力工作。消防工作的强度大,这是消防工作最显著的特征,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没有健康的体魄是行不通的,所以要使消防工作取得应有的效果,体力是第一保证,而保证体力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保证身体健康。其次,消防工作还是高危性职业,面对这样的职业,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不能胜任此工作,在死亡的威胁面前要做到从容不迫,这才是消防人员应该有的心理素质。基于消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消防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消防院校的军事体育教育中,增加健康教育内容显得迫切而必要。

三、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的现状

所谓健康教育,指的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也不是片面地追求体育锻炼,更不是老生常谈的说教,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教育课程。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包括消防院校的教育,都没有对健康教育进行系统化、全面化改革,而是将理论和实践进行人为的割裂,导致健康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目前消防院校的健康教育,要么只注重健康理论的教育,对于书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灌输,丝毫不注重实际效果;要么就是注重身体锻炼,在片面追求强壮身体的时候却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对于健康教育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四、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基于自身需求

目前在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加大健康教育的内容非常必要,首先就是要满足自身健康的需求。自身健康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消防院校在军事体育教育中加大健康教育的内容,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性,在理论培养的时候,要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在理论培养的同时辅以身体锻炼,训练其身体素质,只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算真正地达到健康教育。

2.基于社会需求

目前的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人才,有强健的体魄却没有健康的心理或者有健康的心理却没有较强的身体素质,都不能担当我国社会消防安全的重任。所以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消防安全人员,在消防院校的军事体育教育中,就必须增加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受教育人员负责,更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了身体和心理两大法宝,消防人员才能在面对死亡威胁的消防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用,保证社会安全的同时也增加自身安全的保障。

3.基于传统教育的缺失

在传统的健康教育中,将理论和实践人为割裂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为了培养出更加适合现代化需求的消防人员,消防院校在军事体育教育中更应该注重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的理论培养和实践训练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在实际教育中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缺失的教育方式,更能培育出具有时代特点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消防人员,可谓一举两得。

健康教育是现在高校教育的普遍课程,因为健康教育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就消防院校而言,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目前人们的健康观念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基于现在社会的需求和消防工作的特殊性,在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符合社会需求,也符合消防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晓丹.消防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

篇(6)

关键词:赏识教育;地方高校;入学教育;柔性管理;重要性

教育改革凝聚了众多研究者对教育的期望与思考,重新审视了教育的出发点。纵观基础教育教改历程,教育的重心定位在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强调了现代教育应是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注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在这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模式的探索中,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多元化评价学生,使学生能在鼓舞中发现自我价值,增强内心成功体验的“赏识教育”悄然而行,它以“润物细无声之势”逐步成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充满人性化的教育。“赏识教育”思想其实早就在家庭教育中初见,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和中国的周弘的教育思想都一致强调了赏识对一个人发展可能的重要性,虽然是家庭教育模式,但可为学校教育进行赏识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而地方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很容易形成对自身发展极其不利的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所以,在入学教育中对他们实施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促使他们获取尊重,增强自信,体验和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且对其形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有指导性的意义。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门化的大背景下,提高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艺术,体现以生为本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赏识教育的理论为指导,对赏识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做了阐释,以期能起到参考作用。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就意味着鼓励、赞美等方式能达到有效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赏识教育是能够欣赏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性,承认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真心和孩子进行互动,让孩子体验成功快乐和树立尊严的教育。[1]施燕指出赏识教育是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教育、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教育、爱的教育。[2]许广元指出: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用赏识的手段爱护和发展个性,使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增强自信,获得成功体验。[3]他们一致认为赏识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赏识教育的主体是第一线的辅导员,赏识教育是在尊重个体差异,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和行为欣赏学生,给予他们行为上的鼓舞,增加心灵成功体验,形成良好个性的教育。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直接体验到爱与尊重。

二、理论支撑下的赏识教育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赏识教育纵向的风向标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其中就有被尊重的需求。人的内心需求也会随所处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当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时,其他需求会自然地处于从属地位,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激励产生另外一种高级的需求,如此逐渐上升,成为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对处于青春期、自尊心特别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地方院校与其想象的大学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后就会产生对爱和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得到正面积极的评价,以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促使他们自我定位为有价值的人。正是由于条条框框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学习者对情感的渴求较多,所以赏识教育就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迎合了学生渴求被赞赏的本质需求,用一切富有人性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高层次要求。可以说,该理论为赏识教育理论的应用提供了纵向指引作用。

2.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赏识教育内在的驱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真正的自我就像一座屹立在浩瀚海洋中被淹没的大部分冰山,我们能看到的外在行为表现只是冰山的一角,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人的内在潜能是我们无法轻易看到的,恰恰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的行为。如果我们想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就要透过海水的遮挡,用探究的眼光发现冰山下半部分的秘密。同样在地方院校,对于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学生,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不能只依据外在行为判定学生的好坏,而要努力发现学生内在的自我,挖掘其潜能,这样就会看到他们生命中的渴望和期待,以此鼓励他们,对提高自信和健全人格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简而言之,该理论指明了赏识教育目标即发掘学生潜能,提高自信,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三、地方高校入学教育柔性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1.利用入学教育契机实施赏识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4],即人们对利用自身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当人自信时,其自我效能感就高,反之则低。这种信念对学生提高自信和认识自我有强化作用。对于地方高校的学生而言,由于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不如意,他们会觉得自己学习天赋很低,基础薄弱,做什么都不行,即自我效能感极低,长此以往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的不自信,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对他们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这种对自我缺乏正确定位的缺口正是赏识教育的入口,这些学生相较于其他高校学生更需要他人的关爱、尊重和赏识,所以可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入学教育这一时机中进行赏识教育,以实现辅导员的柔性管理,提升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地方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辅导员是与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在开学初就应树立学生学习的兴趣,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不吝惜积极的评价,从他们已具有的能力出发,多组织活动和创造发言的机会,哪怕是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自我认识,产生成就感,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自信,树立“我能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赏识教育的方式不仅会产生从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而且对养成良好的心态有深远的意义。

2.运用赏识柔性管理艺术,做到“刺猬取暖”,协调升华师生关系

(1)注重赏识柔性管理艺术的应用。赏识教育可以从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三个方面渗透。管理理念中渗透赏识教育,一方面应用“爱”的艺术,用“大爱”的精神和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可以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但爱的阳光一定要适度,不能过度,避免烈日当空带来的“灼伤”;另一方面应用“差异认同”和“尊重”的艺术进行交流,人的手指都长短不一,更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的独特个体,辅导员应认同差异,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挖掘淹没在海水中的冰山,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管理行为中渗透赏识教育,应采用语言艺术,用肯定、激励性的语言和亲切的微笑等肢体语言传达一种重视和被关注,促进师生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管理结果中渗透赏识教育,应用“多元评价”的艺术,不以分数论英雄,不以一把标尺衡量学生,关注不同学生的特长,并及时鼓励,促进其发展,让学生学会自我赏识和对他人赏识,取长补短,自我促进。

(2)协调升华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积极性,尤其在新课改的今天,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催化整个教育过程达到有效教育,而赏识教育能升华师生关系,能够提供师生平等交流的机会,能够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刺猬取暖”。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学生学习就有一股劲,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当师生关系较为紧张时,学生易产生逆反和对立情绪,长此以往,就会构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地方院校的辅导员要以平和的姿态去和学生对话、谈心,找到师生交流的最美距离,达到“刺猬取暖”,赢得学生的信赖。当学生产生信赖时,就会自我激励,调整心态,让自己爱上学习。这也正是赏识教育在地方院校实施的重要性的体现。

3.避免“翠鸟移巢”,注重赏罚并行,建立正确人生观

赏识教育的实施并非一味的“翠鸟移巢”,否者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所以赏识教育是在褒扬的同时,注重适度的批评教育,这种惩罚和批评手段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抗挫能力,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利的。陈旭微提出,惩罚也要做到心中有爱,做到了解、尊重、信任,是一种有意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教育。[5]金银花提到批评要做到恰到好处,在注重场合、时机、语言艺术和策略多样的基础上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反省意识的培养有指导作用。[6]所以赏识教育要遵循赏罚并行的原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和适时的引导,增强自我反省和自我认识,以提高他们分辨是非、辨别真伪的意识,形成良好心态,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小结

赏识教育在地方高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应将更多关注的焦点凝聚在学生这需要关爱和尊重的群体上,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应用教育艺术鼓励和肯定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在积极鼓舞中达到乐学状态,既利于他们的发展,也能让教育之花撼动心灵。

参考文献:

[1]张运卉.点击苏霍姆林斯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施燕.在小学数学中推行赏识教育初探[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2).

[3]许广元.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2,(42).

[4]陈利民.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应用[J].新课程(下),2011,(6).

[5]陈旭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赏识和惩罚[J].中学生物学,2005,(5).

篇(7)

关键词: 高职英语 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一、引言

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起步,经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逐步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但是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一时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急需探寻创新型教育模式,强化高职英语课堂教育的效果。本文在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探讨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以和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需求,适应当下及未来改革开放的步骤。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

(一)虽然高职英语教学在过去的课程改革当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老师主导讲,学生只管听,甚至连提问都很少。我们应该转变这种情况,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课堂上学生的需求,从而制订教学计划。教育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新时期教育模式应该向这个方向转型。

(二)建构“以学生为中心”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最理想的学习模式,是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如果“以学生为中心”施行主动性培养,从学生的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水平。高职学生大抵已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独立学习能力,从这方面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在课堂,将来步入社会,人生处处是课堂,都会对学生影响长久,受益终生。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思维,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训练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对新知识有融会贯通的效果,将来毕业走进职场,自主快速地获取新知识。知识的获取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比获取知识更加重要,这就好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高职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培养的重要性。

三、高职英语教学弊端分析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一些弊端,最主要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英语课堂存在教师主导、教师一言堂、管理缺乏活性等问题。课堂上任务式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目的只放在应试上,这样的教育模式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的局面会持续很久,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多加注意改进。

传统教育模式由来已久,远者可以追溯到科举制的时代,科举应试的弊端绵延千古,在中国人的血液中难以根除。但是直接原因在于现代教育制度的弊病,教育工作者缺乏在教育方法、教学模式上的探索,致使传统的教育模式仍在高职英语教学当中占主导地位,影响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变革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需要让高职英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也就是将课堂教育的“中心”由教师让位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培养。可能有一部分教师一下子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所以需要慢慢变革固有的教学观念。观念是可以慢慢养成的,并且具有固定性、延滞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及未来的高职英语课堂,在教学观念中转型这一点是需要教师注意的。

(二)建立先进的教学理论。其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全新的教学理论来配合与指引实践。理论能够指导实践,这是的经典原理。我们可以从西方教学中借鉴优秀的教学理论,并且从中国古代教育当中汲取营养,对症下药地进行教学,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教学理论。只有通过一套优秀的理论指导,才能在教学实践当中更高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另外,有了理论作为指引,还必须在之后的教学工作当中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完善教学理论。理论和实践是一体的,让教学理论指引教育工作实践,并在教育工作实践当中完善教学理论。

(三)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一般而言,高职学生都有学习能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甚至拥有自己的学习理念,因为到这个年龄,一般人都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他们真正需要的不再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而是需要一种良好学习氛围,有高效的学习环境。所以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其实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而言,特别是对高职学生而言,是一种快乐的教学,让学生在愉悦当中获得知识。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为了营造一种让学生乐学的环境,快乐学习不像传统教育当中的被迫学习,快乐学习应该受到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五、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需求,这一教育理论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并加以施行。作为教育工作者本身,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理念,充分意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兴玲.有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问题与思考”.二十一世纪教育与教学研究,2000.

[2]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