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市管理概念

城市管理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24 10:38: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管理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管理概念

篇(1)

关键词:智慧城市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复杂性

前言

城市的治理是一件任务繁杂而艰巨的工作,这里聚集着大量的人口,如何有效对这些人口的流动,生活工作,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治理,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考验。智慧城城市及治理是一项需要多个学科的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体系,数据信息化体系等多个方面。智慧城市的治理最重要的是利用标准化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地集成起来,这是智慧城市能够运行起来的基础。

1智慧城市中标准化的应用

标准化在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城市中各种复杂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如果信息和数据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形式进行管理,这将会给后续数据的处理带来难以估量的工作量,同时对于计算机来说标准化的数据才能够进行识别和处理。其实这个概念很早就在我国提出了,提出这个概念的就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钱学森提出要加强标准化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后续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打下基础,适应未来的发展环境。

2城市管理,标准化及标准体系

2.1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的对象就是这个开放复杂的大系统,虽然它拥有众多的组成要素,但是最核心的还是人在其中的流动。这个城市的管理依赖于城市的基本信息流,这些信息流包括城市的运行机制,管理手段,决策引导从而规范协调和服务经营行为。在城市的运行机制中包含了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等,这是城市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然后通过政府和市场以及社会的互动来进行管理。传统城市治理一般指的是市政管理,但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引入对于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智慧城市的治理已经呈现出市政管理和社会服务高度融合的趋势。

2.2城市管理的标准化

对于一个智慧城市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标准化,这是实现城市管理最佳秩序的重要前提。标准化的城市治理有许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利用这个思路来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不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平问题。如何进行标准化的工作?一方面要对管理的对象进行规划和实施,另一方面要对管理和服务等活动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形式进行固定下来。最后将这些制定成标准化的东西贯彻实施,并且在整个实施的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城市的标准化是以什么为标准呢?根据国内外智慧城市的治理经验来看,这种标准化要达到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要求才能称之为标准化。实现这种标准化需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开放化的设计,这种开放主要在四个方面。①数据标准的开放,数据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信息支撑,标准化的信息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大型计算能力来进行处理。②平台接口规范开放,开放的平台接口规范可以实现多部门信息数据的互通和分享,实现资源共享[2]。③用户参与及用户体验设计的开放,这种开放式的设计能够增强市民对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增强市民的城市主人翁地位。④建设复杂系统的开放,这种开放可以凝聚更多人的力量,应付复杂的城市治理环境。

2.3城市管理的标准体系建设

城市的管理标准体系就是为了实现城市治理的有序而设定的,这种有序主要是指在城市的管理领域中按照城市管理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有机的整体。建立城市治理的标准体系可以方便以后的检索和查询相关信息,从而进行体系结构组成的分析。城市的标准规划和标准管理都需要标准的治理体系来提供依据,这些都是建立在理清法规和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然后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实际需要来进行具体的编辑和制定。只有加强城市的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才能实现城市治理的长治久安。

3智慧城市的标准化

3.1创新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治理

新技术融合是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利用现达的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创新城市治理的新思路,推动创新民主化进程。今天的所有创新治理始终要以服务人为核心,这是城市治理永恒的主题。随着城市形态的不断演进,智慧城市的出现加速了城市向智能化,社会化和人本化的服务转变,这是城市管理的创新之处。

3.2标准化对智慧城市的支撑作用

今天的城市发展正处在数字化城市向着智慧城市的转变过程中,这种转变是以标准化作为支撑依据的。今天的智慧城市发展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全面透彻的感知,以物联网为技术支撑的城市信息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收集城市运行的各方面信息,让管理及时掌握城市的动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3]。②宽带化的互联,网络建设的发展使得城市的信息流通更加便捷,而且信息的数量也越来越大,这为城市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③智能融合应用,城市管理引入更多的智能应用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让居民更加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④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化创新,城市的发展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城市的治理也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源不断。

4结束语

西安市莲湖区也在城市管理标准化方面做出了四方面的有益尝试。标准化执法体系,服务体系,服务管理体系,效能监察体系的建立使得西安莲湖区的城市面貌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任冠华,宋刚.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初探[J].标准科学,2014(3):14~17.

篇(2)

关键词:公共治理;制度创新;城市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现代的城市以一个巨大的系统,其中的内容繁杂,不仅涵盖着城市公共设施,还有城市与人口的管理。目前对城市的管理都是开放式的管理模式,面对城市内容的复杂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必然联系,从城市利益的角度出发,就要强化城市宏观管理水平,以避免城市环境的“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的分离。解决城市问题,就要从源头上治理,要塑造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就要从公共治理的视角,转变被动的公共环境管理状态,实施主动性的服务管理行为。

1. “城市管理”以及“公共治理”的概念界定

1.1 城市管理

对于“城市管理”概念的界定,是从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宣传中渗透出来的,主要是指公共事务的管理。城市中所涉及到的公共事务包括多个方面,那么在管理过程中,也要实施多种方法,由个人或者公私机构根据既定的城市发展策略规划执行。实施城市管理是一个持续化的管理过程,以解决各种利益充分,或者联合采取行动解决某项城市方案,其中所包括的内容可以是公民社会资本,也可以是正式的制度或者非正式的安排。

1.2 公共治理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所倡导的公共治理模式是在城市管理中公共治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公共治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治理主体除了国际组织和政府之外,社会组织和私人部门也可以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所采取的方法是通常为协商、洽谈、谈判等等。可想而知,公共治理有别于传统的公共行政,相比较于政府对公共事务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的单一化管理,公共治理则不再依赖于政府的政治权威,而是采用了民主互动的方式对公共事务共同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动式的治理模式,公共治理主要强调的是多元化的管理主体,民主的管理方式,协作化的管理模式。

2.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管理内涵

从公共治理的视角审视城市管理,需要从公共治理模式的基本理念以及社会参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2.1 城市管理中公共治理模式的基本理念

从具体的城市管理而言,城市管理在履行管理责任的时候,要履行合法性、协作性以及效能性。

首先,城市管理过程中要履行公共治理责任,承担责任的主体即为任何的行政主体,所采取的行政行为即为公共治理的基本逻辑。城市管理的责任性是建立城市管理的核心要求基础上的,主要是指参与公共治理的公众,以其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城市管理公共的决策当中,同时还要对公众的权利予以尊重,并施以必要的保护。此外,城市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属于是开放性系统,要确保其在城市管理各项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输出,并及时接收反馈信息,以使做出决策的的过程中,公民充分享受到知情权。

其次,在服务型社会中,城市管理要以服务公共利益为宗旨,政府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时,要对政府和社会秩序要自觉服从。公民对政府所履行的各项职责具有监督控制权。

再次,城市管理要具有效能型,就要强化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城市管理中,实施公共治理就是以合作的方式对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以达到公共利益的目标。政府部门由治理城市管理到指挥城市管理,与非政府组织建立起合作关系,与公民社会共同合作,实现城市管理社会化,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城市管理协作化作为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其更注重城市管理的品质层面,改变了行政管理强调效能结果,以工作数量和时间成本做为工作质量的衡量指标。

2.2 城市管理中的社会参与

在公共治理模式中,公共治理结构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根据决策目标设计政府内部组织结构,并对所涉及到的行政资源优化配置。在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实施公共治理要重点强调两个基本要素:其一,为了确保政府运行机制更为协调,要求政府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开,以实现三权相互制约;其二,实施有效的城市管理要求社会广泛参与。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严格分开,就意味着各自管理职能职能明确,避免由于管理职责界定不清而导致管理越位、缺位、失位、错位的现象出现。将社会性职能和公益性管理内容向社会性组织转移,完善市政管理的综合治理措施。这就意味着城市管理中,公共参与成为了城市治理的重要途径,但不仅仅是指个体参与,而是将政府下放的职能承接过来。通过有组织的职能转移,实现组织化方式的公共治理模式落实到位。

3.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管理方法

3.1 完善法律制度治理城市环境

在公共治理视角下实施城市管理,就要对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将私营部门和社会公众所发挥的主体作用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引导,使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充分互动,发挥主体性作用,并履行各自的职能。在宽松和谐的制度条件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城市治理当中,借助良好的法律制度实现多个主体协同共治。

3.2 实现监管分离,以强化部门之间的制约

实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一项重要的革新就是提高了部门之间管理的公正度和透明度。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并将政府治理逐渐向公共性的社会系统管理转移,实现社会服务化。在城市管理体制中,社会管理的监督权从中剥离出来,并兼并到城市管理监督指挥部门,形成新的城市运行监督机构。

3.3 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共同治理城市

在我国的城市发展进程中,以政府治理为主。虽然倡导公众共同参与城市治理,但是相比较于城市发展速度,则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数字化网络已经普及,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建立社区组织和专家咨询栏目,与公众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正面沟通,听取意见。采取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公共决策倾向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价值导向,倾听公众对城市治理的意见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管理中出现效能低下的问题,主要是基于城市硬件设施管理与人口管理相分离所造成的。面对新一轮的城市改革,就要以新的视角实施城市管理。将公共治理纳入到城市管理体系中,从制度创新到管理创新,以将公共治理理念落实,促进城市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汉忠.基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管理方法探究[J].中华民居,2012(06).

[2]王枫云.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我国城市政府行政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J].思想战线,2008.34(01).

篇(3)

我认为,城市管理首先应当兼顾弱势群体的生活生存需要。当一部分居民寻求整洁、井然和舒适的城市环境时,另一部分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和进入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却为了生计不得不利用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经营场所。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城市的洁净,就让一些本来在城市就业和维持生计的人失去机会。城市是所有居民的共同家园,城市管理必须兼顾弱势人群的生活生存需要,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竭尽所能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纠正退路进室,总得要有室进;纠正车辆乱停乱放,总得要有个停车的地方;取缔游商浮贩,总得要给人一个做买卖的摊位,如此等等。

我认为,城市管理还应当打破权力本位意识。看着自己的秤砣被收走,秤杆被折断,憨厚的瓜农欲哭无泪,相信许多人在街头都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对于城市管理,很多人习惯在“严”、“紧”、“控”上出招数,结果是该“严”的没严下去,该“紧”的没紧起来,该“控”的没控制住。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没有矛盾,这就需要打破陈旧的权力本位意识,推动管理重心向街道和社区下移,调动街道和社区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整治向长效全程转变。

我认为,城市管理最终还需要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依据。由于城市管理已经覆盖一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各个城市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减少重复执法的同时,也由于权力过分集中被责难。有人说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无凭无据,也有人说这种执法难以突破现行体制的瓶颈制约。从现实情况看,城市管理在国家层面至今没有一个独立机构当家做主,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成为国家不设委局、省级不设行政主管局的“稀有”部门。因此,把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从“大城建”体系中分列出来,解决“借法执法”的现实难题,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篇(4)

传统城市以高耗能、低回报为主,产业集中在粗放生产领域,城市管理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互联互通都比较差,老百姓所享受的服务也与令人满意有一些距离。但是智慧城市不同,它更关注低碳、智能化和综合技术的应用,不同城市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交流非常及时到位,工作关系融洽,老百姓也能体会到更加便捷、高质量的医疗、购物等生活服务体验。

我从2012年开始研究智慧城市以及相关课题,但是至今国内真正做得好的案例却没几个。一些试点城市只是停留在信息互动阶段,有些甚至连信息的互联互通都没做好。不少地方政府只是希望借助智慧城市的噱头来争取资源或者吸引投资,将智慧城市看作互联网或信息化城市的附带结果,并没有把它与产业联系在一起,也没有考虑人的因素。而这并非打造智慧城市的初衷。

当我们谈智慧城市,我们需要将产业、城市和人联系起来,也需要将城市与城市联系起来,这种互通有无才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此外,推广智慧城市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去做。

西方国家和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一样。在他们看来,公交上使用的一卡通都可以算是智慧城市的体现,但是国内智慧城市主要靠政府主导,采取全覆盖的顶层设计模式。当然,到底哪一种更符合智慧城市的本质目前还存有争议。可是我个人觉得,不管是在国内推广还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出口,我们都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传播带有智慧城市因素的产品来做到这一点,比如说推广互联网技术,或者把城市管理中与智慧城市关联的模式传播出去。我认为,城市借助科技提高自身档次也是升级为智慧城市的一种方式。以上模式,都比一下子移植过来更容易接受,不然速度太快了其他方面反而容易跟不上。

篇(5)

北京城管移动指挥车能实现日常监控取证、无线视频传输、现场指挥调度等功能。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而将物联网应用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管握手物联网

2010年,北京城管完成了对全市6000余部PDA城管执法终端的3G升级,还对全市300余辆城管执法车车载视频取证系统进行了3G升级改造,全面启动了对400个重点点位的“3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高度重视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认识到新技术给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创新带来的新机遇。从3G城管通移动执法终端应用到车载视频取证系统、数字综合巡查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无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再到城市管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平台的建设,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正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智能化、社会化。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将推动城市管理从以政府管治为主向以公共服务为主的转变,推动从电子政务向电子公务的转变,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向信息化城市管理、数字城市向信息城市、泛在城市(ubiquitous city)、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中国台湾也译作智慧城市,IBM包装了一个类似的概念叫smart city,被翻译为智慧城市)的转变。

用户体验是核心

正如邬贺铨院士所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北京市城管信息装备服务中心主任宋刚认为:“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这个观点也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传统的人与信息系统的交互都是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屏幕等外设来进行,而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变,沃尔玛超市的物流管理、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远程医疗等都代表着这样的转变。

创新2.0是指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是一种应对日益移动泛在化的信息通信技术,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体验为核心、社会实践为舞台的创新形态,使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成为可能。移动泛在环境下的创新2.0将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形态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从以研发生产为中心到以服务为中心转变。

社会进步、产业进步的动力来源于创新。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互动的产物,“创新双螺旋”对于物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非常重要。“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还主要聚焦在产业发展上,而对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模式的创新、相应的经济社会变革的研究还不够。要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面向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政策引导。”宋刚表示。

用户创新是源泉

下一代创新模式的构建、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市场、社会各方的参与。其中,政府是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引导和推动者,比如欧盟通过政府搭台、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创新基础设施来服务用户,激发市场及社会的活力。用户是创新2.0模式的关键,也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而用户的参与需要强大的创新基础设施来支撑。物联网的发展不仅将推动创新基础设施的构建,也将受益于创新基础设施的全面支撑。“作为创新2.0时代的重要产业发展战略,物联网的发展必须实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转变。”宋刚把“用”提到了很靠前的位置。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陈龙也认为,要让物联网受到欢迎,就必须从基层做起,从能够看得见、能够为老百姓接受的地方开始做起。

市民满意是标准

“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必须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来推动,物联网的移动泛在特性也将为以市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再创新提供新的机遇。”各物联网企业、信息化企业认为城市管理信息化部门是他们的直接用户,其实,也要看到广大一线在街道、社区从事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更是用户,城市管理的最终用户是广大生活、工作在其间的市民。今年,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明确提出“城市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的理念,并积极探索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转型。宋刚说,物联网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健康发展关键是看如何设计出让市民更贴心、更满意的各类服务,提升城市管理的公共服务水平,市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是检验城市管理中物联网应用的最终标准。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应用创新驱动,才能真正推动物联网的健康发展。

链接

论坛精彩观点一览

论坛嘉宾:北京市城管信息装备服务中心主任宋刚。

观点一:用户体验是一种用户在技术和产品应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观感受,传统的用户体验通常经特定设计,在特定的实验环境(如实验室)中进行。而物联网及移动泛在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创新形态发生转变,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人为本的创新2.0形态正在显现,实际生活场景下的用户体验也被称为创新2.0模式的精髓。

观点二:随着信息技术的移动泛在化、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用户体验设计正从传统IT的二维屏幕UI界面设计,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三维真实环境交互设计,以真实生活场景中的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模式将给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带来新的机遇。

观点三: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要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政用产学研”协同推动,强化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面向下一代创新的政策引导。

篇(6)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管理问题;市政服务热线;新模式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digital city management model in China is carried out, but with the new things, city management has also appeared many problems. Use of municipal services hotline to further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digital city management, this is our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Keywords: digital city management; city management; municipal services hotline; new mod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市民可以通过“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向城市管理部门提出建议、意见或咨询、投诉等, “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的开通,架起了城管部门与市民之间的桥梁,市民不仅可以通过服务热线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城市管理问题,还可以通过热线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无形当中拉近了城管部门与市民的距离。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利用市政服务热线去进一步探索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这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责任和义务。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与市政服务热线的定义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手段来分析处理和管理城市中部件和事件的信息,促使人、物、资金、信息和交通的通畅与协调。其管理平台是以基于GIS的可视化管理为核心,采用SOA架构,集成且利用电子地图、全球定位技术、PDA数据采集终端、视频监控、呼叫中心、移动视频、工业监测监控等系统和技术,引入城市指挥概念设计的综合管理城市平台。平台具有查询、求助、投诉受理、抢险抢修等作用,概括起来,数字化城市管理包含有:地理信息系统(GIS)、呼叫中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PDA采集终端系统。而我们要利用的就是呼叫中心系统中的市政服务热线,去探索发现数字城市管理中的问题。

呼叫中心系统中所包含的市政服务热线,就是市民通过拨打政府对外公布的一个服务热线,就能由电话进入政府所公布的服务系统,实现咨询投诉等各项功能。而政府则利用这个呼叫中心系统统一指挥管理市政工作,统筹协调分散在城管、市政、公用、园林、环卫、交通、建筑等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为社会、市民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队伍建设问题

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需要建立高规格机构及招聘高素质工作人员,但在精简机构、降低行政成本的大前提下,市政批准成立的指挥和监督中心,部分地方的人员编制问题会出现得不到落实的情况。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很多市区便采用聘用大量高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城管监督,监督员会认为自己收入低、社会地位低、辛勤工作得不到尊重、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而带着怒气、怨气工作,因此造成城市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

体制机制问题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下,其体制仍然会引发问题出现。如久拖督办案件、违章建筑、流动商贩都是由于体制不顺而引发此类问题出现。从管理体制上看受制于地方机构、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和监督中心大多事业单位。从机构设置上看,指挥与监管中心分离,权力制衡的指导思想无法实现。从运行机制上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属主或属地界限模糊,如城市规划调整中征地拆迁、产权变更等其中出现的矛盾因无牵头主管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督办而长期得不到解决。

参与主体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从城市问题发现、到处理问题、到处置确认结果、到处置绩效考评基本是在政府系统内部循环,而参与主体市民却游离于数字城管之外。尽管市民可以通过相关热线向政府或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过程并不透明,也未做到完全公开信息化,很多市民并不知晓,就更无从谈起运用。很多市县监督员发现的问题最低过万,而市民向相关部门投诉的问题还未能破千,这足以说明市民参与其中的主动性未能有效发挥。

三、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

(一)市政服务热线统一、明朗化

借鉴美国311热线做法,可以把诸多的令市民不明确、不知晓的投诉电话,全市甚至全国统一一个号码,对于每个投诉电话进行流水编号,以便于市民了解自己的投诉被处理的过程和结果,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率。

(二)加大市政服务热线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市政服务热线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广告、宣传单、部分公共设施等平台全面向市民宣传,宣传内容要切合市民日常生活、切身利益,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市民知晓和了解市政服务热线的服务内容和宗旨,才能有更多的民众参与城市管理之中。

(三)提高城市管理问题处置率

城市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发现容易处理难,尽管数字化城市管理给我们提高了了问题的发现率,但是处置城市管理问题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结果应用是数字化管理模式健康运用、提高城市管理问题处置率的根本保证。

(四)扩展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

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主要还是针对市容和环卫工作,应将更多的内容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范畴,充分整合现有专业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个专业子系统的互相沟通、信息共享,使城市管理逐步走向更完善全面的信息化时代。

虽然数字化城市管理为大家带来了很多便捷的服务,但是无形中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变得不喜欢与不熟识人或事物沟通从而给城市管理带来不少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去了解并利用市政的服务热线去反映问题,多为数字化城市建设贡献自己宝贵的意见,让人民政府从民众中发现更多的城市管理不足之处,才能为我们城市管理铺建一条崭新的道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闵锐利,杨寒光,石犇等.基于房产测绘的城市房产数字化——CAD、GIS在房产测绘和数字城市管理中的综合应用[C].//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378-381.

[2] 邓仕虎.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设计与开发[D].西北大学,2007:30-33

篇(7)

关键词:宜居城市 惠民 生态安居和谐

十年前,当“宜居”只是一个概念时,寿光市委、市政府便提出了要以建设群众满意工程,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为出发点,大力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宜居城市的工作目标。经过十年的锻造磨砺,寿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整洁有序的宜居城市。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荣誉。

一 坚持精品建设,实施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城市的载体功能

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寿光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生态、文化、现代”的目标,从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入手,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品城市。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寿光不断推进城区道路的建设改造,高标准改造建设了渤海路、银海路、金海路、圣城街等60多条道路,初步构建起“四环八横十四纵”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进一步扎实了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基本框架。按照 “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制定了《寿光市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大力发展慢行交通,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有效避免了交通拥堵现象,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区各主干道主要路口进行了渠划岛设计改造,因地制宜实行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三分离,大大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目前,全市人均占有道路面积25.03平方米,城区道路总长度达到967公里,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25.32平方米。

建惠民工程,寿光市处处体现人本理念,将目标定位为改善居住环境,优化市民生活品质。相继规划建设了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城市亮化建设。目前,城市路灯总量达到了1万余基,3万多盏,60多种灯型,形成了一路一品、一街一景的亮化景观。加强污水治理,全面推进污水排放处理工作。全市污水处理厂已建12座、在建及续建3座,已建成处理能力25.7万吨/日。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建设,积极实施雨污分流,逐步实现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

二 坚持精制设计,实施绿化工程,持续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

寿光市把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加大财政投入,每年绿化投资都在2亿元以上。各单位、企业和个人踊跃捐资,每年绿化捐款都在千万元以上;每年还开展“免费为市民赠树苗”活动,市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对绿化先进单位进行重奖,提高了全社会对绿化工作的积极性。

为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档次,先后聘请了天津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对外建设深圳园林设计公司、青岛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国内一流的设计公司,对市内一大批重点绿化工程进行了规划设计。积极开展“增绿、增花、添彩”工程,高标准抓好道路绿化和公园、游园建设,力求把每项绿化工程都建成精品和亮点。已建成仓圣公园、东城公园、生态农业观光园、中华牡丹园等公园、游园50余处,形成了“500米服务半径”的绿化格局。

以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切实让广大市民群众享受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成果。到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36.85平方公里,人口30.04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02%,绿地率达到37.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61m2, 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三 坚持精心组织,实施安居工程,努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不断完善房地产开发市场监管机制,大力推进节能省地环保型安居住宅建设,加快推动房地产业上档升级,鼓励开发企业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生态环保住宅,提升建设品质和档次,打造寿光地产品牌。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期间,寿光市先后开发建设了美林花园、中南世纪城、卡诺岛、怡景花园、左岸绿洲、领世郡等一批精品楼盘,有力地提升了城市档次和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2009年,借助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平台,寿光市承办了首次在县级城市举办的住建部A级住宅性能认定评审会,左岸绿洲、美林御苑两个项目均通过专家组的初审。2010年4月,寿光市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两个A级住宅性能认定试点城市之一,全市通过初审的A级住宅性能认定项目达3个。2011年5月,泰和华宇・玉清苑项目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的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预审,成为潍坊各县市区唯一一个通过预审的项目。

四 坚持精细管理,实施“保姆”工程,着力营造城市的和谐氛围

寿光市积极推行 “制度化、精细化、人性化”城市管理理念,初步构建起了科学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城市品位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