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

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22 10:35: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

篇(1)

第十六届、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有许多关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专题,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类似这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将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猪的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困扰猪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从病理学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进行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PR),猪流感(SI),猪瘟(HC)等;(3)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4)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以及遗传因素等。

1传染性。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购猪、人员和物品等在猪场间的流动,也可通过空气在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RCV)等经空气传播,其传染性可达数公里。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 周边地区有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 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Bille等(1975)发现冬季仔猪肺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丹麦屠宰场的资料证明,气候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胸膜炎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缩性鼻炎在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3管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据屠宰发现,曾患有肠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遗传。多数研究表明,呼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影响。有临床观察表明,纯种汉普夏猪(Hampshires)比约克夏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约克夏猪比长白(Landrace)猪对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国编辑。

有资料表明:去势公猪对肺炎和胸膜炎的发病率比母猪高10%,可能是去势造成的应激及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了这种差异。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做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制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2.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

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 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 .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加强和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抗病力。

5.预防性用药,防患于未然

五 .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 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2 )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3 )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氟甲砜霉素、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考虑好药物的休药期。

篇(2)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诊断;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8.28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99-02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在分类学上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猪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猪场如果预防不利,一旦发生该病就很难控制,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已知的PCV有PCV1和PCV2 2个血清型,其中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而PCV1为非致病性。研究表明,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并且容易传播,病毒来自于粪便、鼻液等废物,其感染途径可以是呼吸道、口腔等,各种年龄的猪都会感染。猪感染了PCV2,死亡率可达10%~30%,某些猪场严重暴发该病的,死亡淘汰率在50%以上。除此之外,PCV2还是造成猪免疫障碍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1 流行情况

猪圆环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该病。哺乳期乳猪发生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5~12周龄的保育猪会发生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尤其是断乳前后的仔猪易发;生长期或育肥期发生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较多,而哺乳期间多呈散发。病猪和带毒猪是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自感染猪的粪便、鼻液等废物中排出,水平传播途径有呼吸道、口腔等,而垂直传播途径为公猪;部分吸血昆虫也能传播本病。规模猪场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各种病原菌失调,很多细菌混合感染,饲料营养水平下降,胃肠道发育不健全,消化吸收能力不强,滥用抗生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的缺失等都可加重病情。

2 临床症状

2.1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主要发生在3~14周龄的猪,最常见于3~8周龄,一般断乳后1~2周发病。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皮肤苍白、损伤、皮毛粗糙、体重减轻、渐进性消瘦、虚弱、结膜黄染。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紊乱,发病率虽低但死亡率极高。继发感染时,断奶仔猪死亡率10%~30%不等,较严重的猪场在暴发本病时死淘率高达40%左右。

2.2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主要发生在保育后期和生长肥育猪。发病初期,猪的肩背部或四肢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其大小不一,后期融合连成块,常见于臀部、四肢及腹部,也可发展到胸部、侧腹部及肩背部等。轻度感染可痊愈,严重感染时还表现跛行、水肿、厌食、发热、消瘦、精神萎靡不振、呼吸困难或急促,甚至发生死亡。

2.3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发生于13周龄以上的中大肥猪。本病主要由猪蓝耳病病毒、PCV2和猪肺炎支原体等3种病原引起。猪蓝耳病病毒是本病的启动因素,是产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必要因素。PCV2是本病的一个重要参与者或推波助澜者,其决定了疾病的严重程度。猪肺炎支原体原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前2种病原的感染,猪抵抗力下降,支原体得以活跃。实践经验表明,当前育肥猪呼吸道症状表现几乎都是PRDC。一些资料报道参与本病发生的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在本病中不是决定性致病因素。实际上本病是呼吸型圆环病毒病的延续,是在中大肥猪阶段,加上猪肺炎支原体的参与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征。易感猪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突然发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明显,有的非常剧烈。部分猪有不同程度呼吸加快,还有一些猪流鼻涕,呈流感样症状。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症状又加重,如此反复,可造成患猪死亡或成为僵猪,死亡率最高可达26%。

2.4 A2型先天性震颤

A2型先天性震颤主要发生于哺乳期仔猪。PCV血清学阴性的后备母猪在怀孕的关键阶段感染了PCV后,其所产仔猪有可能发生本病。发生本病的每窝仔猪其发病头数不等,从1~2头到一窝中大部分均发病。发病日龄早的一产下即发病,绝大多数均因震颤不能吃奶而死亡。发病较晚的震颤症状较轻者可以存活下来。震颤为双侧性,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

2.5 母猪繁殖障碍

国外有试验证实,PCV2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国内尚未见有单纯PCV2引起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现场发病报道。在检测流产胎儿与死胎中,也检出PCV2,但尚不能证明其由PCV2引起。

3 诊断

一是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症状主要发生在3~14周龄的猪,最常见于3~8周龄,一般断乳后1~2周发病。呼吸困难、咳嗽、皮肤苍白、损伤、皮毛粗糙、体重减轻、渐进性消瘦、虚弱、结膜黄染。腹泻和中枢神经紊乱,死亡率极高。解剖后可看见胃溃疡和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肿大。肝、肾肿大,脾出现梗死,胆囊充盈,胃肠黏膜出血、坏死。有时出现浆膜炎,纤维素渗出物覆盖在心、肺及腹腔脏器上。二是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常见于臀部、四肢及腹部,后发展到胸部、侧腹部和肩背部等。解剖主要为肾脏肿大、苍白,表面常有淤血斑、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损害为全身性坏死性脉管炎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性肾炎;有猪蓝耳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蓝耳病病毒与PCV2共同引起间质性肺炎和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胰样变”肺病变。三是A2型先天性震颤。其震颤为双侧性,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四是母猪的繁殖障碍。其表现为后期流产和死胎,心肌变性,有时心肌肥大。

4 防控对策

4.1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保健和驱虫

加强通风,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保持栏舍干净、干燥;减少冷、热应激。同时,对猪群进行定期保健,可根据当地疾病流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用药。转群时进行一周用药保健。也可在饲料中加入健胃散和免疫球蛋白,增强猪群的免疫力。

4.2 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选择高效的消毒药对场地、栏舍、用具、饲槽等各项设施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切断传染源。同时,不要让外界车辆进入猪场,以避免带入病源。用疫苗进行防控是目前最好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实践证明,用上海海利疫效果较理想。推荐程序为:一是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2 mL/次;产前1个月加强1次,2 mL/次。二是经产母猪跟胎免,首免2次产前6~7周和3~4周,2 mL/次,以后产前3~4周接种1次,2 mL/次;普免:每年2次,首次普免,以后产前3~4周2 mL/次。三是仔猪免疫,2~3周龄接种1次,1 mL/次,最晚在35日龄前免疫。可以和海利猪瘟苗、蓝耳净、链球净等同时免疫,建议提前免疫更有保障。四是公猪接种,每年2次普免,2 mL/次。

4.3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

不同日龄的猪不能混养。每批猪出栏后栏舍要进行严格的驱虫和消毒,并空置1周后再进猪。防止病源互相感染。猪场的病死猪一律按无害化处理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源传播和污染环境。

5 参考文献

[1] 刘松,黄贤进.规模场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2,8(10):103-105.

[2] 花象柏.猪蓝耳病疫苗预防探讨[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8(3):5-7.

[3] 余骅.猪常发病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2):130-131.

[4] 韩战强,刘长春,张红超,等.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09-110.

篇(3)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防治

1 前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本传播较为迅速,染病初期不表现任何症状,之后会出现喷嚏、咳嗽、气管有罗音等典型症状,尤其在夜间症状更为明显。本文结合作者日常防治经验,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特点 、临床症状、病变变化给予详细的介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为今后防控此类疫病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借鉴。

2 诊断要点

临床确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需要结合这种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变变化进行。

2.1 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于不同日龄阶段、种群的鸡只都可感染,但是主要以4周龄之内的雏鸡为主要侵害对象,这种疾病的传播较为迅速,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易感鸡群同时发病,一般流行时间不是很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直接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接触病鸡咳出的飞沫,间接传播途径为被刻出飞沫所污染的器具、饮水、饲料等等。

2.2 临床症状

染病初期看不到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蔓延,可突然在鸡群中出现有呼吸道症状的病鸡,并迅速蔓延开来,临床表现为喷嚏、咳嗽、气管有罗音,尤其在夜间症状更为明显。

雏鸡染病可见黏液自鼻孔流出,同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导致雏鸡的输卵管发生永久性地变性,导致成熟后不产蛋或者是产出畸形蛋,所以,这种染病后的雏鸡一般不留做种用。成鸡感染可见产蛋减少,或者伴有软皮蛋、畸形蛋、粗壳蛋产生。此外,这种疾病对老龄蛋鸡产蛋影响比较显著。单纯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程在一周左右,恢复期在4~5周。2~3周龄雏鸡感染后有病死可能,死亡率在10%以下。但是如果有并发症出现,死亡率可高达25%以上。

2.3 病变变化

病变变化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气囊、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病鸡的气管、鼻道和窦中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的渗出液。气囊可呈现浑浊或含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在病死鸡的气管下部或支气管中可见到干酪样的栓子。肺充血、水肿。此外,有些毒株可引起明显的肾脏病变,被称为“肾型传支”,表现为肾脏肿大、颜色苍白,肾小管常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使肾脏呈花斑状,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变粗。心、肝的表面有时也沉积尿酸盐,似一层白霜。泄殖腔内常有大量石灰样尿酸盐。法氏囊内充血、出血,积液增多。“肾型传支”多伴有下痢症状,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

3 防治措施

3.1 疾病预防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关键在于加强舍内环境卫生管理和有效组织疫苗接种。第一,加强舍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定期清扫舍内污物,并集中污物做无公害化处理。第二,有效组织疫苗接种。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有气雾法、饮水法、滴眼法,这些方法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疾病免疫中都有被用到。但是,气雾法对于呼吸道的刺激比较严重,尤其是在患有严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群中要谨慎使用。饮水法免疫中可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导致免疫失败。所以,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优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最好的免疫方法为滴眼法。

常用的免疫疫苗有H120和H52°在选择何种疫苗免疫时,最好是弄清地方病毒的血清型。但是迫于免疫的需要,在不知道病毒血清型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H120,这种疫苗多用于雏鸡,其余日龄鸡只也可适用。H52多用于被H120接种免疫过的鸡群。此外,实验证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疫苗最好是用本地分离出来的毒株致弱后制成的疫苗,这种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会更好,在今后疾病预防中这种技术可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免疫流程一般在4~5日进行首次免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可提前免疫日程到1日龄,首免后到鸡只生长到6周龄可继续第二次免疫,之后每隔2~3个月就免疫1次。

此外,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马立克疫苗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要靠得太近,特别是在刚刚接种完鸡马立克疫苗的头几天一定不要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苗。

3.2 疾病治疗

目前对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尚没有特效药物,防治此类疾病的根本在于加强疾病预防措施。在临床诊治中,一旦发现有染病症状,一定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迅速组织疫苗免疫,这样对于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大有裨益。

研究表明,中西药对于缓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并发症都有一定的疗效。西药可采用治呼金刚或者是克咳或者是强力洁林配合呼喘通,对于缓解呼吸道传染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也可以使用肾宝或者是肾肿消,对于缓解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中药多采用止咳、化痰、平喘类药方,可将麻黄、柴胡、板蓝根、双花、连召各50g,豆根、荆芥、防风各30g,苏子、知母、冬花各1g,混合碾碎,均匀混入饲料中,每10只鸡用20g治疗效果较好。此外,无论是采用中药还是西药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饲料管理,为病患鸡的疾病康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 结论

综上所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4周龄之内的雏鸡为主要侵害对象,本传播较为迅速,染病初期不表现任何症状,之后会出现喷嚏、咳嗽、气管有罗音等典型症状,尤其在夜间症状更为明显。病变变化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气囊、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病鸡的气管、鼻道和窦中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的渗出液。气囊可呈现浑浊或含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在病死鸡的气管下部或支气管中可见到干酪样的栓子。肺充血、水肿。这些都可作为确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依据。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关键在于加强舍内环境卫生管理和有效组织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多采用滴眼法,常用的免疫疫苗有H120和H52,但是,最好选择用本地分离出来的毒株致弱后制成的疫苗,免疫效果会更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防治根本在于加强疾病预防。但一旦有染病情况出现,一定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迅速组织疫苗免疫,这样对于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崔德凤,张永红,阮文科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及其S1基因序列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08(9):85-87.

篇(4)

关键词:猪流感;继发;猪链球菌;诊治;防控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55

1 发病情况

某中型猪场存栏1800头。其中断奶仔猪280头,育肥猪1330头。2016年3月,该猪场育肥猪、断奶仔猪相继发病。据该猪场场主介绍,前几日天气骤变,大风降温,部分猪出现咳嗽、流鼻涕症状,本场兽医单按流感给药,治疗效果不佳,已陆续死亡26头,笔者应邀对该场开展诊治工作。

2 临床症状

保育猪舍内温度20℃左右、氨气味较重。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背毛杂乱,无光泽。食量减少,体温增高,扎堆。随机测量15头病猪体温,均在41.5℃以上。结膜炎,分泌物增多,张口呼吸,急促,听诊有大片湿罗音,鼻孔有脓性分泌物,部分猪关节肿大,跛行,走路拱背,卧地表现腹式呼吸、特别是卧地起来后连续咳嗽。耳部、四肢等处皮肤发紫,个别猪无症状突然死亡,口鼻出血沫,全身皮肤发红,腹下,大腿后侧等处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发病率为15%,病死率为26%,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3 病理变化

对8头症状明显的病死猪剖检,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败血症和胸膜炎、脑膜炎病变。皮下组织广泛性出血,淋巴结肿胀,切面呈大理石样病变,心包内有淡黄色液体,心内膜有出血点,脾脏肿大2~3倍、暗红色,边缘呈黑红色梗死,肝脏、肾脏肿大、充血、肾脏有小出血点,喉头、气管充血,胃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部分脱落。部分保育猪关节腔有纤维素性、脓性或黄色胶冻样渗出物,个别猪脑膜充血、出血、溢血等。

4 诊断

采集病死猪的血液、心包液、肝、脾、肺、 肾、淋巴结、脓肿内容物等一系列相关病变组织样品,本中心兽医实验室进一步检测。

4.1 随机采集

临床健康猪和症状明显的病猪全血各20份,分离血清,采用海博莱的ELISA试验盒,监测猪蓝耳病和猪瘟抗体,结果猪蓝耳病抗体90%,保护率较高,但猪瘟整群抗体保护率不足70%。

4.2 采集病变

明显的肺脏、脾脏、心包液、淋巴结、脓肿内容物等组织样品,经RT-PCR病原学检测,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均为阴性,流感呈阳性。

4.3 进行病死猪心血、肝触片,脓肿内容物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圆形、卵圆形、长链状或对称排列的菌体,挑取菌体接种血液培养基,37℃培养24h后呈现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小菌落,菌落周围形成β溶血环。诊断为溶血性链球菌,经实验室药物敏感试验,该菌对头孢类和阿莫西林高度敏感。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流感病毒与链球菌混合感染。

5 防控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

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猪舍消毒,选用刺激性小的百毒杀或过氧乙酸;门口走道用2%火碱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通风,加强保温,保证断奶仔猪舍温不能低于25℃,育肥猪猪舍舍温在20℃以上。

5.2 对病猪隔离、对症治疗

5.2.1 全群

添加中药宣肺止咳平喘方剂,如麻杏石甘散,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等药物全群拌料。用量为300g/t(实际有效药物含量),连用7d。清洁饮水,少喂勤填。

5.2.2 症状典型、病情严重的病猪

肌注黄芪多糖、穿心莲、鱼腥草等中药清热解毒和头孢噻呋钠消炎,每天1次,连续3d。

5.2.3 脓肿局部治疗

对局部脓肿涂抹鱼石脂软膏,达到促进肿块成熟变软的效果。先将溃烂组织剥离,脓肿切开,清除浓汁,双氧水冲洗脓腔消毒,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悬液、或软膏敷与患处。

采取上述措施后,除11头病情严重、已经重度衰竭的病猪死亡外, 猪群开始好转,体温恢复,采食量提高,7d后猪群趋于正常。

5.3 猪群恢复健康后

疾病原因致使猪群抵抗力下降,鉴于猪瘟抗体保护率已经低于保护率以下,全群普防1次猪瘟疫苗,防止因流感继发猪瘟。其它疫苗相应调整后按程序进行。对于发生过链球菌的猪场,要做好日常消毒卫生工作,尤其是在、免疫后。降低因外伤感染链球菌的几率。

6 小结

篇(5)

【关键词】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下呼吸道其他感染。据报道,国外发生率0.5%~5.0%,国内0.97%~3.8%。我国医院感染的总病例中,其构成比为26%~42%,占医院感染的首位[1]。本文就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护理角度,探讨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对策。

1原因分析

1.1易感人群

1.1.1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各种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脑卒中[2]、胸腹部手术后、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

1.1.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或和各种细胞毒药物治疗及胸腹部手术后、应用呼吸系统治疗仪器及应用各种放、化疗的病人。

1.1.3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减退、婴幼儿患者免疫机制不健全等,均易发生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1.2易感因素

1.2.1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和痰液可污染病室的环境,病室通风不及时,造成病室内空气污浊,悬浮致病菌增多。

1.2.2工作人员的自身带菌及探视、陪护人员的咽部带菌,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这些细菌和病毒通常对健康人可不发病,或只引起轻微呼吸道症状,但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1.2.3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病毒和细菌也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传给其他人。

1.3侵袭性操作与医疗器械的污染

1.3.1侵袭性操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其气管与外环境直接相通,造成呼吸道清除机制不健全时,细菌易侵入并致下呼吸道感染。

1.3.2医疗器械的污染:雾化吸入装置、吸氧管、湿化瓶及呼吸机管道等的消毒不彻底或保存不当而污染带菌,特别是雾化吸入装置,可产生大量带菌的气溶胶,它们会沉积在肺部的毛细支气管及肺泡,导致感染发生。

1.4呼吸道分泌物的坠积:长期卧床病人,昏迷病人其呼吸道清除分泌物的机能下降,分泌物常沉积于肺底,尤其是胸、腹部手术者,因局部切口疼痛,不愿做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沉积于下呼吸道,引起感染,另外,误吸亦可引起。

1.5正常菌群失调:病人住院期间应用广谱抗生素,使定植于口腔、鼻腔及咽部及胃内的正常菌群减少,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当该类细菌或真菌被吸入下呼吸道时,造成支气管或肺部感染。

1.6季节、气温变化: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温差悬殊大,夏季气候炎热,空调、风扇使用不当,住院病人不能及时增减衣被,致受凉诱发。

2 预防对策

2.1保护易感人群

2.1.1对免疫功能降低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以及放、化疗的病人,将其安置在有隔离和环境保护条件好的病房,避免接触医院内潜在致病原,若需离开受保护的环境时应戴口罩。注意加强营养,做好心理护理,使其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流感流行前,做好疫苗接种,流行期间做好药物预防(可用盐酸金刚烷胺或金刚烷胺)和保护性隔离。

2.1.2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要进行预防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教育和指导,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吸出口、鼻腔以及咽部的分泌物,定时翻身叩背,使痰液及时充分的排出。

2.1.3胸、腹部手术的病人:术前设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术后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告诉病人用力咳嗽时可用双手轻按切口处,以减轻疼痛,防止切口裂开;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增强机体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利于切口愈合;加强对疼痛的观察及护理,可适当应用止痛剂,或在切口处安置支架,尽量不用镇痛剂。

2.2控制感染源:对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应实行预防性隔离。

2.3切断传播途径

2.3.1认真洗手: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罪魁祸手,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3]。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养成认真正确的洗手习惯,特别是在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之后,必须认真洗手。正确方法为“指端指间手心手背型”即五指并拢与另一只手心摩擦,手心与手背相搓加指间交叉搓洗,时间15~30秒,用流动水冲净肥皂,再用无菌巾擦干或晾干,此法可使手上的暂住菌减少1000倍[4]。也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2.3.2保持病室内环境清洁:加强病房管理,保持室内整洁卫生,温、湿度适宜,坚持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刷一套,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清洗,晾干备用;地面经常用清水拖擦,遇到传染病人或进行终末处理时,可选择恰当的化学消毒剂喷洒或拖擦;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陪护、探视人员管理,禁止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员陪护或探视病人,必要时应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换鞋等);在流感流行季节,应减少陪人,控制探视,在发生呼吸道感染时,立即采取有效的空气消毒措施,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薰蒸、紫外线照射、空气净化等。

2.3.3有关器具的处理: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清洗、晾干后使用,暂时不用者应干燥保存,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应每周更换、消毒两次,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呼吸道治疗仪器的处理:盛液器和导管每次使用前,如有液体必须先倾倒干净,以免返流入瓶中,雾化器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雾化吸入液体一定要严格消毒,污染的器械不能与液体接触,盛液体的容器或药瓶开启后24小时未用完者应废弃,呼吸道给药只能选用密封的药物。

2.3.4做好各项监测:及时完成各项监测,对病室内空气,有关器具的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的手定期或随时进行卫生学监测,对达不到规定标准的,要查找原因,改进措施,将各种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2.4合理使用抗生素

2.4.1使用抗生素前,应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细菌培养没有结果之前需要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并根据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半衰期、结合感染部位,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72小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修订给药方案。

2.4.2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发生,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引起过敏反应,从各类皮疹到过敏性休克,特别是后者若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因此用药前要详细询问过敏史,严格做好皮肤过敏试验,用药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防止过敏反应发生。毒性反应中以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听神经损害最为常见,包括引起耳鸣和耳聋,还有损害前庭神经引起的眩晕和平衡失调。应注意观察。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杆菌肽、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黄胺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从肾功能降低到尿毒症,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另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常引起成人腹泻(高达45%),也易致新生儿腹泻;引起肝脏毒性的有酮康唑、利福平、第一代头孢菌素、氯霉素等;氯霉素还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4.3对应用广谱抗生素和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要定期检查病人口腔和送检尿、大便、痰等标本,作细菌和真菌培养,发现阳性时,及时给予纠正和治疗,减少二重感染发生。

2.5预防感冒:在呼吸道感染的发病高峰期,冬春、酷暑季节或气候多变温差悬殊大的情况下,要注意加强住院病人的预防护理,使用取暖或降温设备时,应注意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特别是夜间使用风扇、空调时,一定要选用低档、微风,温度不宜调的过低,防止受凉感冒而诱发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是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问题;隔离感染源,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环节;加强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养成认真正确的洗手习惯;做好空气、环境及有关器具的卫生学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钟秀玲、程棣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60

2吴怀志、蒋昌荣、陈文笔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2:81

3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78-80

篇(6)

关键词:鸡支原体病;诊断;防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19-1

鸡支原体病是一种发作于鸡身上并引起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也被称为鸡慢性呼吸道病。在临床上感染率与发病率都较高,它会使得鸡群产蛋数量急剧下降,孵化成功率降低,雏鸡生长极为缓慢,肉鸡胴体质量降级等,往往会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损失和相当严重的危害。鸡支原体病单独感染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还比较轻,如果同其他病原如新城疫病毒、法氏囊病毒等混合感染时,就会加重病情,在养殖场所施行的高度集约化、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更容易加速该病的传播及扩散。

1 该病的流行特点

1.1 冬春季节感染严重、雏鸡死亡率高

该病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可能会发生,但在冬春季节还是流行相对更严重。其中,四到八周龄的雏鸡是最易受到感染的群体。一旦雏鸡感染此病后,死亡率会比成鸡高很多,如果是大群饲养的话,雏鸡经常是呈流行性,成鸡则大多为散发。成年鸡单纯感染该病,往往都是呈慢性经过,会出现产蛋减少、孵化率偏低与无法增重等情况。

1.2 传播途径较广

该病传播途径较广,通常都是经过呼吸道排泄物对饲料、空气及饮水所造成污染等接触传播,也可利用带细菌的种蛋垂直进行传播。

1.3 该病较易复发

大肠杆菌等并发或者继发感染。而密度过大的鸡群、寒冷潮湿的鸡舍、维生素A缺乏的饲料等因素都可能对该病的发作起着诱导作用。

2 关于该病的诊断

目前,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分析,就可得出初步的诊断。具体的诊断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血清学检查。病原的分离鉴定是诊断鸡支原体病最基本的方法。由于鸡支原体病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营养需求方面要求较高。一般适用的培养基有人工培养基、鸡胚等。病料则是疑似感染鸡的气管或者气囊的渗出液、肺的悬浮液或者鼻窦的渗出液,这些都可作为培养基来进行分离培养。对鸡支原体的病鉴定需要克隆化后的菌体形状、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力等,并且还要利用血清学方法来进行确定。由此可见,该方法工作量较大,花费时间较长,过程繁琐,不太适合当今生产上的快速诊断与监测。

相对而言,血清学检查则较为适应迅速诊断的模式。它通常用于败血支原体控制计划的鸡群检测与疑似感染的辅助诊断。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载玻片上滴上两滴抗原(用结晶将支原体染成紫色),接着加上一滴被检鸡的新鲜鸡血,进行混合,轻轻摇晃玻片,并且对照阴阳血清,只要出现“++”以上者,都可判定为血清学阳性。

3 该病的防治措施

3.1 对饲养管理的力度进行加强

这个需要加宽鸡舍,降低饲养密度,减少鸡的拥挤现像,并加强通风换气,改善鸡舍的环境,一定要避免各种应激反应。

3.2 尽早疫苗免疫

防治败血支原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弱毒活苗,它一般用于早期免疫,在病毒感染之前就建立起良好的免疫力,可远离病魔的侵害。通过使用疫苗,可以大幅度减少支原体的蛋传,提高雏鸡的存活率。

3.3 预防混合感染

支原体在单独感染时,危害较轻,对鸡群所造成的影响也较小,鸡群损失也很少,但一旦和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时,就会加重病情,带来较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还必须做好新城疫等疫病的预防工作,尽量避免继发与并发感染的出现。

3.4 及时治疗、正确用药

对发病鸡群的治疗措施在鸡群饲料中可以添加酒石酸泰乐菌素、阿奇霉素、替米考星、红霉素等。而因为败血支原体可感染气囊使得药物难以送达,所以在治疗中必须坚持长期用药及轮换用药的原则。此外,用药期间还需要改善鸡舍内外环境卫生,排除各种应激因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兽医工作者对鸡支原体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已经开始运用各种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同时还研发了一批有效的灭活苗与弱毒苗。但我们也要看到,疫苗免疫所提供的保护十分有限,药物也无法对鸡支原体病进行根本地治疗。所以,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还是一项复杂、长期、细致的综合性工作,相关养殖人员必须对此引起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 夏登银.鸡支原体病的防治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7,

(14):181.

[2] 王万春.鸡支原体病的流行及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

2011,(6):158-158.

[3] 张啸.鸡支原体病的诊疗[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1,13

(4):66-67.

篇(7)

步了解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及佳得安公司的情况,本刊记者特采访了佳得安首席营运官王炜先生。

记者:首先祝贺贵公司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与重庆机场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请您介绍下虫害会给机场带来哪些危害,贵公司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的原因是什么?

王炜:机场是个环境复杂的地方,集电子通信、导航、信息处理、飞机保养维修、物流,以及服务管理于体的场所。它是城市的对外窗口,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发展的程度。而机场人员和物品的高流动性,以及场地的延展性,都可能是虫害发生并且容易隐蔽的原因。因此虫害防治对机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虫害问题会给机场造成严重的隐患,其中鼠患会对电子电缆及配电问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机场跑道停机坪等也是鼠患严防区域。机场办公、侯机楼的卫生也会因鼠患虫害带来传染疾病。而且,虫害可能携带病菌出现在机场内的餐馆及商店。他们可能造成物品破坏也可能携带病菌,在机场内进行传播,而人员的往来会将病毒传染范围迅速扩大到世界各地。因此,机场范围内的虫害防治必须做到位,要形成防线,制定定期灭杀、卫生环境治理、建筑结构整改的综合防制策略。

佳得安具有非常专业和有经验的服务团队,曾经成功执行过上海虹桥机场1号、2号航站楼(候机楼)、停机坪、机场外环境及公共区域的鼠蟑蚊蝇控制;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务航空地面服务公司(办公楼、停机库及绿化区域)的鼠蟑蚊蝇控制。昆明老机场航站楼鼠蟑控制。重庆江北机场T1(国际)候机楼,T2(国内)候机楼、停机坪及外环境的鼠蟑蚊蝇控制。对于机场的虫控有着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根据国际领先的专业除虫理念,采用低毒的药物,完整的服务流程,确保机场和乘客的安全,这些都得以让我们在本次竞标中得到客户的青昧。

记者:贵公司除了能够为机场提供专业的服务外还能够为哪些企业提供服务?

王炜:我们公司除了为机场提供虫害防治的服务以外,我们还为餐饮业、食品制造、娱乐、酒店、物流仓库、超市卖场等几类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餐饮业和食品制造业,因与食品有重大的关系,其生产和管理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旦出现了问题将会为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而虫害却为他们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以食品制造业为例,在仓库(成品仓库,包材仓库,原料仓库)中,大量食品的堆放,可能会使老鼠蟑螂循着食品的气味潜入仓库,破坏产品并迅速繁殖;在车问(生产车问、更衣问、洗手问。机房、车问内通道)中,生产人员进出频繁,苍蝇等虫害可能会乘虚进入工作区域(员工食堂、厨房、锅炉房、车问、垃圾房等)。这些虫害不但会造成物品的破坏、影响产品的质量、员工的健康、损毁公司形象和商誉,而且会将各种病菌带给食品。

自佳得安成立以来,从原材料生产商到运输,从自有品牌生产到第三方制造,其与国内外众多重要的食品和饮料生产商展开了合作关系。佳得安的服务网络覆盖全国,都能为客户提供系统全面的虫害防制服务。同时,我们了解现有食品行业的各种审计标准,协助过多家500强食品企业通过专业审让

记者:作为中国第家从四大病毒传媒途径入手,提供专业环境卫生服务的公司,请您为我们解释“四大病毒传媒途径”具体指的是什么?贵公司怎么从其入手提供专业的卫生服务?

王炜:本公司的业务以控制企业内部的病媒传播途径为目标展开,病媒传播通常的途径包括:虫害传播、人物接触的问接传播、人与人接触的直接传播,以及空气传播。从空气过滤、消毒,到清新,我们的服务旨在全面减少病毒,细菌的数量:控制病毒、细菌的传播途径及传播速度;为客户创造安全、安心、安逸的环境。佳得安致力于提供”站式“的全面清洁卫生服务,为企业打造安全、人性、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工作环境,并成为企业长期信赖的环境卫生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记者:据了解,为了弥补粉尘控制领域的治理缺陷,贵公司最近独家从荷兰引进了3M高科技过滤网的专利技术,请您为我们介绍下这项专利技术的作用,及其将会为企业带来哪些效益7

王炜:3M过滤网技术曾经在SARS期问被医疗机构使用于3M N95的口罩中,确保医务人员不受病毒感染。该技术可以有效过滤微粒小到0.1微米的颗粒,包括病毒、细菌、烟雾和灰尘等。研究表明,每立方尺的空气内含有超过100万颗微粒,其中99%小于1微米,而小于10微米的悬浮粒子,人体的呼吸系统是无法阻隔的。其中5~10微米的粒子会被鼻部和上呼吸道挡住,2-5微米的粒子会进入呼吸道深部,小于2微米的粒子会进入到肺泡和细支气管,粗颗粒物的累计会诱发哮喘病,细颗粒物的吸入会引发心脏病、肺病和呼吸道疾病。而颗粒物上的有害物质,有些可能致癌或者携带流行性病毒。

佳得安采用的3M过滤网技术,通过纯物理的过滤方法,对空气中的PM10(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进行拦截,最小可以过滤直径小到0.1微米的粒子该产品是美国肺脏协会推荐使用,曾经被使用到北京奥运会的鸟巢。目前,住得安是国内商业领域独家推广该产品的商。能够帮助企业显著改善办公环境和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过滤膜安装后,过敏体质的人群可以明显感受到空气中粉尘减少后的舒适度,对秋冬季节的病毒交叉感染也可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提高企业工作效益。

记者:请您介绍下佳得安清洁卫生服务与普通环境清洁服务相比,优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