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启发式教学概念

启发式教学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22 10:35: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启发式教学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启发式教学概念

篇(1)

关键词:线性代数;启发式教学法;概念引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65-02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的三门数学公共基础课之一,与其他两门数学课程(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不同的是,这门课程的概念多、定理多、运算规律多,并且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实用性。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生觉得课程内容过于枯燥、抽象,不理解其中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来龙去脉,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只会简单记忆概念、性质和公式,进行行列式、矩阵等的运算,而不知道如何运用《线性代数》的知识将各种实际问题抽象为一个线性代数问题并进行求解。如何将课程中抽象枯燥的概念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产生相关理论的思想、方法和过程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线性代数》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所谓启发式教学法[1,2],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动的思考活动,领会和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和发展其自立性和创造性,同时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能够自主地、容易地把握和领会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们以戴斌祥老师主编的《线性代数》教材中第二章第三节矩阵的逆一节内容为教学实例,说明如何从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入新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深挖教材内容,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情境

能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情境,使问题情境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建立自然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生成有效的教学探索活动是数学课程开展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线性代数》课程主要研究对象是线性方程组,主要研究内容是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解的个数和解的结构问题,研究工具包括行列式、矩阵和向量组。由于《线性代数》的概念、定理及性质较多,零散且繁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钻研教材,立足于教学要求,以课程的主攻课题为研究主线,加强即将新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地建立和改进课程知识结构网络,促进学生对新学习内容本质的理解。教材第一章引入了行列式的定义,讨论了行列式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并介绍了行列式的一个直接应用:克拉默法则。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行列式起源于解线性方程组,应用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必须满足克拉默法则的两个前提:一是线性方程组的方程个数与未知数的个数要相等,二是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不等于零。同时,学生体会到由于计算行列式的方法比较灵活,计算工作量大,当系数行列式的阶数较大时用克拉默法则解线性方程组是不适用的。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从所要研究的一般的线性方程组(m个方程n个未知量)引入了矩阵的定义,第二节介绍了矩阵的五类运算:矩阵的加法、数与矩阵的乘法、矩阵与矩阵相乘、矩阵的转置和方阵的行列式。到此为止,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性方程组的矩阵形式,明白了引入矩阵实际上是希望通过研究矩阵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地讨论线性方程组解的理论和方法。根据以上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课程知识,为了在矩阵的逆这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我们创设了如下数学问题情境:数的运算定义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有了数的除法,一元一次方程ax=b,当a≠0时,方程的解可表示为x=b÷a,而矩阵的运算也定义有加法、减法、乘法,那么矩阵是否也可以定义一个除法,当矩阵方程AX=B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方程的解可表示为X=B÷A。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开展富有启发性的课堂讲授

启发教学法倡导教师开展启发式的讲授,而不是教师简单告诉、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的讲授。也就是说,在课堂讲授中,要学习的主要数学内容虽然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但教师不能径直地告诉学生有待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学生消极旁观地倾听并进行简单的记忆和模仿,而要引导学生使新学习的内容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建立内在的逻辑联系,并对教师的讲授做出自己的解释,构建新知识的意义,以此加以内化,从而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启发指向数学思考过程和数学思维方法,并从中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矩阵的逆这一节的主要数学内容教材是按如下顺序安排的。

为了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形成启发态势,我们以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为起点,对教材内容按照知识的发生发展及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进行教学法加工,引入教学内容中矩阵的逆矩阵及矩阵的伴随矩阵这两个重要概念。

1.矩阵的逆矩阵定义的引入。首先,回顾数的乘法与矩阵的乘法的异同,说明由于数的乘法满换律,为此一元一次方程ax=b与xa=b同解,当a≠0时,方程的解可表示为x=b÷a,而矩阵的乘法不满换律,矩阵方程AX=B与XA=B(假设AX和XA都满足乘法定义)不一定同解,故无法找到直接定义矩阵除法的方法。另一方面,类比于数的除法是数的乘法的逆运算,b÷a=b×■=b×a-1,启发学生通过定义矩阵的逆,并结合矩阵的乘法间接实现矩阵的除法去求解相应的矩阵方程,即当矩阵A满足一定的条件时,矩阵方程AX=B与XA=B的解可分别表示为X=A-1×B和X=B×A-1。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为什么要定义矩阵的逆,而没有定义矩阵的除法。与此同时,原来创设的如何定义矩阵除法的数学问题情境也顺利转化为如何定义矩阵的逆。然后,类比于数的逆运算,当a≠0时,数a的逆a-1存在,且满足aa-1=a-1a=1,并联想到矩阵运算中单位矩阵的作用类似于数的运算中1的作用,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启发学生发现不是所有的矩阵都存在逆矩阵,只有矩阵是方阵时才可能存在逆矩阵,方阵A的逆矩阵A-1存在时满足方程AA-1=A-1A=E。最后,给出方阵的逆矩阵的存在性定义,并把如何定义矩阵的逆的数学问题情境进一步转化为方阵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存在逆矩阵,存在时又如何求它。

2.矩阵的伴随矩阵定义的引入。首先,由数a的逆a-1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0和任何一个方阵A可通过行列式运算对应到一个数|A|上,启发学生产生方阵A的逆矩阵A-1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0的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证明该猜想。必要性的证明由逆矩阵A-1存在时满足的方程AA-1=A-1A=E两边同时取行列式运算即能得到。充分性的证明,可引导学生依据方阵的逆矩阵的存在性定义和矩阵的乘法定义具体化为:在方阵A=(aij)n的行列式|A|≠0的条件下,一定能够找到一个方阵B=(bij)n,使得■a■b■=1,i=j0,i≠j。接着,回顾行列式|A|的代数余子式Aij的性质■a■A■=|A|,i=j0,i≠j,并将其与■a■b■=1,i=j0,i≠j进行比较,启发学生发现当|A|≠0时,方阵B一定存在且B=(bij)n=■■=■=■。此时,猜想得到证实,并进一步得到方阵A的逆矩阵A-1存在时A-1=■。最后,引入方阵A=(aij)n的伴随矩阵A*=[(A■)n]'的概念,并给出伴随矩阵的重要性质A*A=AA*=|A|E和伴随矩阵描述下的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及其证明过程。

参考文献:

[1]鲍培文.线性代数启发式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

[2]韩龙淑.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8-17.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163)

篇(2)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与要求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其操作步骤与实施要求.

第一,操作步骤.首先是教师提出教学问题,诱导学生来解决问题,从中把握相关的知识以及思想方法.其次,教师再提出与前述问题相关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逐步分析与解决,进而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第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需有效组织学生,即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评价预先策略把学生学习与发现过程中所需的相关知识在头脑中加以有效组织,同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方向展开思维操作与脑力活动.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提问的有效性,做到如下几点:①课堂提问需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情绪;②设计问题时,应把握内容重点,突出要点;③明确所提问题,同时所提问题需要与教学思路相符,并考虑到问题的连贯性与层次性;④课堂提问需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入手,提高问题的价值,以启发学生深思,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然后,教师则需把握启发式教学的不同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1.运用演绎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演绎启发式教学法以演绎过程为主,由一般至特殊,亦或由概括至具体.在演绎启发下,学生能够应用相关逻辑方法与一些直观法来完成某个基于抽象概念与其他概念上的知识概括.在运用演绎启发教学法时,教师应先明确所需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形成自主的问题空间,而后再以评价策略来分析学生是不是具有展开演绎启发的所需知识与技能、数学概念与数学原理,然后以小组讨论形式探究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演绎.

演绎启发主要适用于根据一些数学公理、数学定义与其他定理、定义等而推导出一些新的定义与定理,亦或展开新定理的验证.由于这一方式的要求较高,所花时间也较长,有些学生容易走出思维困境,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暗示与提示,如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等.

2.通过归纳启发式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

归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由个别至一般,由具体至概括.通过归纳启发,学生借助直观法与一定的逻辑方法来概括观察的具体事例、相关条件,以及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如学习一些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学公式、数学原理等,教师均可利用一些具体事例来引导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同时,在实施归纳式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还需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善于发现,学会抽象概括.

例如,由下面计算结果探究规律:

①11-2=3;

②1111-22=33;

③11111111-2222=3333.

依据上述规律,计算111111…11-2222…22(2n个1与n个2)的结果.

分析:从①与②的左边,我们可以看出,被开方数中被减数1的个数为减数2的2倍,而结果中的3的个数又与减数2的个数相同.于是我们可得出结果.111111…112n个1-2222…22n个2=33…3n个3.对于这个题目,其关键在于分析与归纳出题目结果中数字和算式中的数字的特殊关系,然后由特殊至一般.

3.利用实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能力

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倡导教师优选能够鼓励与增强实验方式的数学课题.实践表明,由实验切入,对于引导学生发掘相关数学结论是富有成效的,不但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锻炼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几何中一些数学定理,可利用度量直线与角,几何图形对比,以纸折叠与构造图形等实验方法来获得.

篇(3)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概述

启发式教育是最古老、最传统的教育方法之一。所谓启发,即引导受教育者有所领悟的意思。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论语・述而》中提出的经典论断:“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启发式教学的雏形。后来又经过数代教育家的不断继承和发展,有了现在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领会知识,陶冶品德情感,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特点,虽然新课程没有对于教学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但我们可以理解新课程把启发式作为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各种教学方法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新时期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联系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验)》强调:通过初中课程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体验,并且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阶段的物理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成为热门话题,而启发式教学却被打入冷宫,大家认为它是陈旧的教学方法,己过时了。其实不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实际都与启发式教学思想相关联或是其一部分,例如当前盛行的体现新课改精神的、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广泛应用的发现式教学、范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问题教学以及暗示教学等,尽管名称不同,但都遵循启发的原则,融入了启发的元素,探究式教学也不例外。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的学习情境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迪性。我们知道,在探究式学习中,问题提出后,在以后探究的各步骤中,还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还要向教师咨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刘知新老师指出的:“探究教学(或探究学习)是启发式的一种范型,是随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但其主旨是不会发生更本改变的。”很显然,探究式教学也有启发式教学思想。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现状

1.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高的认可度,但是大部分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许多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代为回答。教学过程中,常看到一些教师主观上所谓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些孤立、零散、表面的问题,或是一些简单的机械记忆的问题,只是为了设疑而设疑,搞形式。因此,学生不假思索或翻翻课本就可随口答出。例如讲圆周运动时,一上来就让学生看书,找到什么是圆周运动,而不是通过一些例子去启发学生。此做法,一问一答,看似是“启发”,实质是“”。看似课堂活跃,但实际并没有引起学生内在的思考,它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设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自然达不到“启发”的目的。

(2)还有的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出正确的答案。于是教师就在课前精心的设计了问题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中修正了学生任何节外生枝的想法,其目的是使整个课堂便于驾御,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细蜜、连贯、流畅。这种启发过程虽然达到了教师预想的目的,但却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例如习题:一个8kg的大气球拖着一个2kg的木箱,以4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上升到800m高空时,木箱脱离气球。当木箱着地时,气球又上升了多少米?老师这样进行启发的:气球开始是什么运动?(匀速运动)木箱脱离后,气球做什么运动?(加速运动)要计算加速运动的距离应该用什么公式?应该知道哪些量?(初速度、加速度、时间)初速度知道吗?(知道)加速度怎么计算呢?时间怎么计算呢?……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在启发过程中虽然看似注重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但问题还是过于细碎,不利于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发现,这种做法不能算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

(3)也有教师认为运用启发式教学,学生启而不发,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且短时间内见不到效果,影响成绩。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形势下,大部分教师选择只有在做课时使用,平时很少用。

四、物理课堂中常见的启发方式

1.直观、形象的实验启发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实验,物理就成了无源之水。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象,探求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新奇、生动的实验现象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各种猜想,有利于形成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的失重现象时,引入“水瓶落地”实验,当瓶子从高处落下时,小孔竟然不漏水。学生看到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无不感到新奇有趣,继而引发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和积极思考,水为什么不漏了?是什么“堵”住了小孔?其中有什么奥秘呢?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和教师的适度引导,让学生们自己领会其中的物理学原理,体会到观察、探究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2.创情、置景的情境启发

情境启发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创设、模拟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形和气氛,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启迪思维的有效方法。情境启发的关键是创设情境,它既是一种构思,又是一种过程,需要教师的参与引导、点拨。物理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通过实验演示、录像、影片、图示、文字叙述等手段创设物理情境。

3.设疑、激疑的问题启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人类的思维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取得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巧妙地抓住时机,针对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针对学生思维的盲点、新旧认知产生剧烈碰撞的疑点或展现物理科学方法的有效点,切中要害地提出一些问题,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设置这样的问题

(1)要改变一个静止的物体的位置,即使它运动起来,你有什么办法?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暴露直觉经验:运动与力的作用有关)

(2)一辆四匹马拉的车比一辆两匹马拉的车走得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暴露直觉经验:力越大,运动得越快)

(3)在水平路面上用力推车,车才运动;停止用力,车静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暴露直觉经验: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4)在第3个问题中,停止用力后,小车是否立刻停止?怎样增加小车继续运动的距离?(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第3个问题,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直觉经验的反思,在学生中间产生对立面或在每个人的头脑中产生认知冲突)

4.形象、抽象的比喻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形象生动、贴近生活、新颖有趣的巧妙譬喻,能将教学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道理浅显化,能帮助学生克服认识理解中的困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达到开启智慧的目的。例如:对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物理意义,可以用“独舞摄下的录像”和“集体舞拍得的照片”分别比喻它们,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它们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和“多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

5.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类比启发

类比启发是通过两类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之间的对比,启发学生从一类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相应特征,以识别异同,认识规律,变未知为己知的一种启发方法。它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分清物理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阐述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势能的概念时,启发学生将其与弹簧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及弹性势能相类比,显得直观、清晰、容易明白。

总之,实施启发式教学是一项全面而持久的工程,需要教材、教案、课程设置等诸多环节的支持,更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教学勇气,要以学生为本,围绕丰富学生的主体性开展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要善于启发诱导,开启学生的心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白.运用启发式教学让新课程焕发生命力[J].河池学院学报,2005,25(6)

[2]李尚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4)

(1)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的教育观念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渊远的根源,“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见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启发式教学的教育理念[1],到了今天,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开拓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英语教师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反馈来实现教学。

(2)启发式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启发式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由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敢质疑,并分析解决问题,找到真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敢质疑的精神。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英语知识,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它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得到真理的过程与方法,而不是仅仅教给学生最后得到的结果。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要将其贯穿英语教学整个过程,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提问启发法、比喻启发法、反诘问启发法、点拨疏通式启发法、示范式启发法、情景式启发法。

(3)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启发式英语教学与注入式英语教学相比,具有优越性。注入式教学将知识硬塞给学生,注重的是结果,没有教给学生方法与过程,学生依然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没有发挥老师授业解惑的作用,虽然这种教学方法短期内是有效的,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疑问积累,学生会感觉到学习越来越困难,不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以致学生难以继续深入地学习下去,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英语教学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启发式英语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输入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所以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语言输入,而衡量教师语言输入效果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对输入信息的接受情况以及学生借此进行的语言输出情况。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按照语言的习得规律掌握语言知识并加以实际运用,并在课堂上按照所习得的语言规律,进行语言输出,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语言输出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首先,老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学习状态等各个方面后,老师才能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友好、民主是其主要原则,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最后,教师要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英语问题采用下列几种启发方法:①点拨启发,教师要针对问题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有效地解决问题;②设疑启发,在教学中主动提出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提出疑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故谬启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故意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错误,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将这些问题提出来,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④创境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恰当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

3.结语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68-02

启发式教学方式融合了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手段。它从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它建立起民主和谐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并在一旁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尽管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注意原则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只有在一定的原则下,才可以提高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效率。总体来讲,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注意事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性原则。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往往采用教师唱独角戏的形式进行,往往采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严重影响着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比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第二,独立思考的原则。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转变为自己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利用生物教材中的丰富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独立思考能力。第三,举一反三原则。生物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实际的生物启发式教学当中,应该努力对生物学科进行拓展,将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同日常生活实践或实验课堂相互结合起来。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探析

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的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唯有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才可以提高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为此,教师要想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第一,进行直观教学。生物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它具有抽象性的巨大特征,这种抽象性也是造成学生生物学习出现困难的重要原因。为此,加强直观性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第二,注重生物情感教育。学生的内心感情世界往往比较丰富,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呵护,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表扬以及情感教育是必要的。第三,开展第二课堂。主要目的是对这些学生进行课下辅导以及指导,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水平。

2.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性。生物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主要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命迹象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从一定程度上讲,生物课程是一种实验性学科。所以,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的重要性,发挥生物实验的功能,使得学生在生物实验中提升自身对生物的认知,提高学生生物实验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从而提出研究结论,让学生对于研究结论进行讨论,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及认识。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启发学生生物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3.语言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是高中生物的关键以及重点,教师的生物语言使用强度以及技巧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显得沉闷单板,这严重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即使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于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处理,加强对于课堂气氛的营造,激发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例如,我们在讲解反馈调节这个生物概念时,教师可以对这个概念进行比喻,将反馈调节比喻成工厂,从而做好反馈调节生物概念的讲解。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早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之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得学生提高生物教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性。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也同样的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启发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现已经被我国广大的高中生物教师所接受。生物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出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科学的思维活动。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生物启发式教学的现状,创新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郑友育.运用启发教学,提高质疑思维[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

[2]何锋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改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

篇(6)

关键词:问题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 实践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最为显著的特点,每个专业的学生在3年的时间内要修完30个学科,每个学科设置成16个问题,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就要解决这16个问题,每个学期为16周,每周解决1个问题,每个学期完成5个学科。通过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笔者学校借鉴这一教学经验,对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进行了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尝试。

一、对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进行问题启发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是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认知房地产业的基本概念,以及对房地产开发有一个框架和整体上的认知。一般情况下,这门课程会安排在大一,作为各门专业课程的先导性课程。

目前,在高职教学中运用得较多的有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先导性课程,同时又涵盖了房地产开发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用这两种方法教学,将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面临大量的未知知识,从而使完成任务和项目变得不现实,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相比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问题启发式教学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问题启发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种教学法的环节主要有: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因此,我们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中运用该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房地产行业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对房地产业的基本理论和工作内容进行深刻的认知,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因此,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有必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只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尝试和挑战。

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实施

通过对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分析,笔者学校对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改革,实施的具体环节如下。

1.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以问题来统领该门课程

在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计划课时为72学时,笔者将该门课程设计成8个真实的问题:

(1)房地产开发与社会经济的开发是怎样的关系?

(2)房地产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的关系是怎样的,政府如何干预房地产市场?

(3)在房地产开发各个阶段,政府如何实现监管审批?

(4)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实施方案是什么,如何做好此项工作的资料搜集?

(5)房地产开发商如何获得开发用地?

(6)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有哪些?

(7)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内容有哪些?

(8)房地产开发商资金筹措的渠道有哪些?

2.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置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情境

在该门课程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问题(2)为例,针对“政府如何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设置真实事件操作如下。教师在资料准备时,提取最近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如“国五条”),让学生分析在这些政策中如何运用土地政策、金融政策、住房政策、城市规划、地价政策、税收政策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这些政策会对房地产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要完成基本概念的认知,包括房地产一级市场、房地产二级市场、房地产三级市场、房地产供给与需求、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第二步是分析,学生在认知了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加工,分析在现实问题中具体采用了哪些政策,这些政策对房地产供给与需求、对房地产各级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教学环节的实施

(1)分组。通过分组学习,实现问题启发式教学所强调的协作学习。为更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在本门课程开始前,教师需进行学生分组,每组成员4~5人。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学生好、中、差水平的搭配,让先进影响后进。

(2)“一天解决一问题”教学环节的展开。问题启发式教学需要采用集中排课法,即一周中需集中一天进行同门课程的编排,一天解决一个问题,亦即实现“一天一题”。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的72个学时安排在9天,每周安排1天,每天解决1个问题,1天作为机动。

①第一阶段,每一轮会议和第一次自由讨论或独立探索。每天教学活动开始时,由教师召开第一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主要解决的问题为:教师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思考、拟定和分配实际任务,会议时间一般为1小时。

会议一完,进入自由讨论时段或独立探索。学生在各自的组内进行独立的探索,或发挥群策群力的精神,完成以下任务:搜寻和阅读资料,开始建构初步的解题方案,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核心议题。自由讨论时段一般为1~2小时。

以第二个问题的教学开展为例。教师在第一轮会议中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问题。准备“国五条”或“国六条”方案,然后针对“国五条”问题:“国五条”分别运用了哪些土地供应政策、金融政策、住房政策、城市规划、地价政策、税收政策?这些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供需,以及房地产一、二、三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充分了解问题后,学习小组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完成小组分工。

在第一轮会议完成后的自由讨论或独立探索时间,学习小组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集中讨论或分开学习。在该阶段,学生要自己阅读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教材,也可来源于图书馆资料或网络。学生收集和阅读理解问题的相关资料,形成对问题解决的初步认知,如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概念,以及网络上收集到的市场反馈信息或言论。

在完成该阶段的任务时,教师要随时了解小组讨论的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该阶段中的疑问。

②第二阶段,第二轮会议和第二次自由讨论,准备演示PPT。在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自由讨论或自由讨论的自主学习后,进入第二轮会议。第二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集中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难题,协助学生制定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案。会议之后,进入自由讨论时段,该段时间为2~2.5小时。学生继续在所属的组内探讨问题,阅读和剖析资料,在取得共识的前提下,制定更精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准备演示内容。

③第三阶段,第三次会议。在该阶段,学生和教师交流,演示研究成果,并进行答辩,学生观摩并通过提问了解其他组如何制订解决方案。教师进行探究和给予评价。若需要,教师可提供额外资料。

(3)课后完善及补充阶段。一天的学习后,还有一些环节及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及细化,学生可在课后进一步进行,最后提交成果,教师给予反馈。

(4)教学评价。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法下的教学评价方法作出改进。根据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的特点,课程的评价方法为:小组成员互评占10%,成果质量占50%,成果汇报占15%,过程控制占10%,课后改进占15%。

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体会

1.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先难后易的过程

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中实行问题启发式教学,在8大问题的解决中,前两个问题的实施是最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在大一开设,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很少,相关概念难以准确把握。针对该种情况,教师可在第二阶段的会议中增加基本概念与知识的集中讲解时间,从而纠正在第一阶段自由讨论中学生所出现的理解上的偏差。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大多首次接触小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还不默契,容易造成有些学生的任务很重,而有些学生偷懒甚至不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而“搭便车”的情况。针对该种情况,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工与学习进程要进行更为紧密的监督与跟踪指导。因此,在前两个问题的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更仔细的指导,尽量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增加学生的信心和兴趣。随着对问题(1)和问题(2)的解决,学生逐步掌握了房地产行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前期的相互了解和调整,小组协助学习也变得更加有效,因而后面6个问题的启发式教学将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

2.课后的完善和补充阶段尤为重要

在完成第三阶段的PPT汇报后,学生还应根据老师的意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包括完成学习日志,总结学习的收获和感悟。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往往不尽完善,课后的完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充知识量,形成更好的解答问题的角度,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应对学生改善后的方案或学习日志提出及时的评价,维持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学习的兴趣。通过实践,很多学生课后完善的PPT,不管是PPT的编排,还是解答问题的角度和表述,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问题启发式教学改革的收获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1.收获

在问题启发教学方法下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形成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同时要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学生形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思路和具体的操作可行的办法。这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在该种教学方法下,强调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去完成任务,符合房地产经纪和策划职业需团队分工协作的真实情况,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

2.问题

(1)充足的信息资源。在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下,教师需要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需要学校有充足的资料或信息资源,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时查阅资料的需要。特别是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还应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真实案例资料。

(2)合理的师生配比。在问题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既强调学习者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问题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检测、了解学生对某一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其次,应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由直接传授知识转变为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最后,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通过对话帮助学生分析所面对的问题,最终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要非常了解每阶段学生完成任务及讨论的进度,及时解决在该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老师还要对课后任务改进和完善给出具体的、持续的指导。因此,在该种教学方法下,教师的工作量远大于传统教学方法下的工作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以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为例,每班学生不超过25人,从而有条件实行小班教学,保障教学效果。

(3)教材建设。传统的教材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授,学生以听为主,而问题启发式教学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所以需要有全新的教材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而目前适应的教师教材和学生学材无疑是最为缺乏的。

参考文献:

[1]郑深.建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演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2(4).

[2]崔景贵.建构主义教育观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2(9).

篇(7)

一、启发式教学解析

在生理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么获取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内化知识都要依靠学生悟性。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利用启发式教学,就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能够合理地把教师引导与启发结合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的,提升教学质量。

二、启发式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权威,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接收知识。生理学是一门比较复杂而抽象的理论学科,学习的内容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感觉非常枯燥,从而无法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利用启发式教学进行生理学教学,把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想象与质疑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讨论问题,从而产生求知欲望。学生面对问题,会产生探究的心理,从而发散思维和创造性,不断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例如,在心脏的心肌四大特性教学时,先给学生讲解心肌的兴奋性和收缩性的关系,提出兴奋与收缩偶联的相关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体进行探究,查阅资料,拓展思维,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全部理解,并且能够扩张知识点。

(二)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以讨论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启发式教学以讨论问题为核心,其表现方式众多。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与重点、难点来设计好提出的问题,然后将问题提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谈论或者集体讨论,对问题进行详细的探究。在讨论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分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这样强化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拓展思维的能力。比如,在胃酸成分与胃溃疡的形成原因教学中,经过对问题的探究,有些学生的观点是溃疡的形成是因为盐酸侵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受损,最后形成溃疡。而有些学生查阅了很多的课外资料,最后得出的观点是幽门螺旋杆菌引发胃溃疡的形成,使用抗生素能够治疗胃溃疡。在这样的讨论与学习中,学生重新认识了胃溃疡的形成原因,并且学习气氛非常浓厚,也将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再比如,在机体的调节方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当你的手不小心碰到沸水会有什么反应?学生会针对此问题有各式各样的回答,紧接着,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明白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在机体调节中神经系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身的讨论再加上教师的专业引导,让学生对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

(三)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使用一般理论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使用一般理论对个别问题进行解释,利用个别问题的说明与解释来推导出结论。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获取生理学的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能够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抗力尿激素作用机制的课堂上,利用激素和靶细胞受体结合产生生物的效应为一般的理论,进而推导与鉴别出含氮类激素与类固醇激素相互作用的原理。学生在学习中,对抗利尿激素作用机制的理论知识得以充分的掌握,并且还掌握了个别问题,掌握了由一般到个别分析问题的方法。另外,老师要在生理学的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原理下归纳总结共同的结论,让学生能够更深层地掌握和理解知识,使学生从复杂而枯燥的生理学中找到生理学知识的共性特征,从而把握生理学的知识脉络,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启发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设备辅助教学的完成

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要充分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通过音像、图片、视频等能够把很多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印象。很多生理学上比较抽象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音像、图片和视频来完成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心脏泵血过程的时候,用一个心脏搏动的动画,能够清楚地显示心脏工作时各瓣膜开放和关闭状态,血液流动的方向,心室容积的改变,同时可以推理出心房、心室以及动脉三者的压力对比情况,使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泵血过程瓣膜、血流、压力及心室容积的变化。在生理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挂图、多媒体投影等方式把系统、器官等形态构造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加强学生对系统与器官的理解。在生理学的实验中,一般操作都比较复杂,所以可以通过视频播放资料,加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且提升实验操作的技能,把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比如,在肌肉收缩的讲解中,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肌肉收缩的过程,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肌肉收缩的动画效果,并且留下深刻印象,加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升了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