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0 10:00: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培训的效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75
[中图分类号]F272;C975;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0 引 言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知,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的发生是人和物两大系列轨迹交叉的结果。因此,防止事故发生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人和物的运动轨迹中断,使二者不能交叉。在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理念框架下,需要采取科学方法对安全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凸显安全培训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因此,笔者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提出了安全培训计分卡方法,探索对安全培训的评估途径。
1 平衡计分卡简介
平衡计分卡的方法由卡普兰和诺顿提出,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绩效评估方法,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绩效改进工具。平衡计分卡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创新与学习角度考察组织,确保组织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战略的实施和绩效评价。它根据组织所要获得的竞争优势进行动态调整,而非一成不变。
平衡计分卡的精髓在于构建兼顾内部与外部因素、反映过去与未来绩效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具体而言,平衡计分卡平衡了短期与长期业绩、外部与内部业绩、财务与非财务业绩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平衡计分卡强调作业的过程,表明了员工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系统,创新和制定适当的战略,使组织能够将特定的价值传递给相关方。
2 安全培训计分卡的设计与分析
安全培训计分卡的设计需要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角度考虑,它们是安全培训计分卡的绩效衡量指标。如图1所示。
2.1 财务角度
实施安全培训并不能够直接为组织带来经济效益,但通过安全培训降低员工行为风险,使组织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安全培训在财务角度应当关注投入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和组织的成本效益需求,绩效指标应当考虑安全培训费用在相关经费支出中的比例。
2.2 顾客角度
安全培训的受众即为组织的顾客,包括组织的员工及组织的相关方。在设计安全培训计分卡时,应当考虑以下问题。
(1)受众的定位。包括受众的工作性质、文化水平、已培训情况、心理状态、相关方的组织文化特点以及本组织与相关方的文化差异等。
(2)培训的目标。明确通过安全培训,受众应当达到的水平,包括对组织概况和安全管理特征的认知、安全意识的建立、安全技能的掌握程度等。
(3)衡量目标的绩效指标。如培训满意度、专项技能考核、危险源辨识能力等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
2.3 内部流程角度
管理流程的再造对促进组织改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安全培训计分卡,关注安全培训过程中各项业务流程,使组织能够了解培训中的亮点与薄弱环节,专注于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在设计安全培训业务流程目标时,应当考虑以下关键问题:①如何使安全培训的效果体现在实际工作中;②如何及时了解员工对安全培训需求的动态变化;③如何对员工提出的有关安全方面问题进行正反馈。
2.4 创新与学习角度
创新与学习能力对组织或个人能否成功实现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应当把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创新和学习能力衔接起来,才能够凸显安全培训在组织发展和员工提升中的作用。在设计安全培训的成长目标时,应当考虑以下问题:①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变化情况;②根据组织内部、外部环境变化,各级各类员工需要提高哪些关键技能,需要改进安全培训业务流程中哪些程序;③如何通过实施安全培训计分卡,推动组织文化建设并加以持续运用。
3 结 语
安全培训计分卡不仅仅以评价安全培训效果为目的,更站在组织发展战略的角度,为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的评价方法的精细化、个性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凸显其独特性和优越性,并不断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国内的油田企业职工安全培训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在的安全培训项目已经划分为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和专业能力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体系,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开展相关活动培养安全氛围。但由于油田企业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油田企业职工安全培训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一)油田企业职工安全培训规模不足。目前国内想要进行大规模的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有几个难点,石油企业施工占地面积广,各部门与各部门之间分散在工地四处,这使得大规模的安全培训项目变得难以实现,将各部门所有施工人员聚集在一起培训然后再分散回各自岗位,这无疑浪费了很多生产施工时间,造成不必要损失。因此目前国内的油田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大多是岗前培训,在后续的定期培训和专业能力培训工作的开展上效果不理想。这是油田企业生产施工过程中的隐患所在,阻碍了油田企业的发展脚步。
(二)油田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力度不足。进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油田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方案越来越趋近完善,特别是其中的安全知识培训和常规系统培训。但在顺应历史潮流,跟随社会发展进步的方面来说却没有做到最好。目前的油田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所针对的还是之前的旧型号设备设施和生产技术,还没有跟上石油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脚步,在培训的力度和深度方面都还有所不足。
二、目前安全培训问题的原因
(一)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石油企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施工各部门间较为分散,一些部门在施工总部进行石油石油采集,一些部门则在远离总部的区域对新勘探出的石油矿井进行采集,而石油矿井的勘探部门则长时间远离总部,在大山深处、荒漠、远洋等地广人稀的地区进行着石油矿井的勘探工作。因为这些客观因素,油田企业安全培训的开展就变得很难实现,强行召集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无疑是浪费了宝贵的施工和勘探实践,造成企业和国家不必要的损失。
(二)思想观念的原因。在现代社会,也出现了大庆油田这种油田企业的行业楷模,因此各个油田企业间形成了注重生产的竞争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无疑轻视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这种情况对油田企业职工的安全培训开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是目前国内油田企业中的重大隐患。
三、油田企业职工安全培训的优化思路
(一)完善相关安全培训体系。完善油田企业职工的安全培训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的完善安全培训的方案,加强施工人员对安全培训的注重观念,顺利历史潮流更新以往的观念。油田企业的企业目标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强调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和企业的目标愿景的共同目的性,强调施工人员经过安全培训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目标。把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与自身的职业发展前进结合起来,强调在接受了安全培训,自身安全意识过关的情况下,才能谋得更好的前景与发展。在安全培训的整体体系上也应该进行改革,将以往临时性质的安全培训系统化。
(二)安全培训效果测试。在开展新一轮的安全培训前,制定培训的最终目标,在能达到目标的前提下,丰富培训内容,结合企业相关愿景和实际施工情境,设计好最充分的培训方案,避免应付式的安全培训,使油田企业职工的安全培训能够真正起到作用,培养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在安全培训过程中,灵活把握培训过程,对施工人员所欠缺的相关知识进行针对优化,最大化培训效果。在培训完成后,可以进行培训效果的测试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试方案,重视最终的测试结果,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都能达到指标,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展开和持续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215-02
一、构建煤矿安全培训体系的意义
1.安全培训事关矿区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稳定煤矿安全生产局面,遏制事故多发的态势,在落实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的同时,必须注重从根本上抓好职工安全素质培训。针对煤矿职工队伍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抓好安全培训是提升职工安全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治本之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培训体系是促进安全发展,全面提高煤矿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措施。
2.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是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煤矿不遏制事故,事故就会摧毁企业。落实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针对安全培训基础较为薄弱,缺乏高素质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现场操作人员的状况,要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现场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的治本之策。
3.构建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是安全培训的灵魂。培训工作适应煤矿安全发展的需要,做到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培训体系,从计划、管理、实施、监控等环节形成一个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上下联动、相互监督的闭路循环机制,通过各环节之间高效运行,保证培训质量。国投新集公司是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控股的国家大型一档股份制企业,也是两淮地区首家上市的煤炭企业。矿区1989年12月开发建设,现有职工2万余人,四对生产矿井,两对在建矿井,五对规划建设矿井,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年设计生产规模为3 590万吨,列入全国13个亿吨煤基地之一的两淮煤炭基地。2007年以来,生产能力连续突破1 000万吨,年利润稳居10亿多元,总资产160多亿元。公司安全培训工作突出一个中心,健全两个体系,遵循三个原则,坚持四个统一,确保五个落实,把好六道关口。针对矿区快速发展职工队伍迅速扩大的实际,以新工人培训为中心,健全安全培训体系和监管体系,遵循依法培训、学以致用、教考分离原则,坚持同一工种学大纲、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核标准、统一持证样式,确保机构、师资、场所、计划、经费落实,把好学员的入学关、考勤关、课时关、内容关、考核关、发证关。从宏观上把握住了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和主线。围绕培训体系建立7章50条《新集公司安全培训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什么是培训、培训工作谁领导、谁监管、谁落实、怎样干、怎样才算干好、干不好怎样处理”等具体问题,以此作为培训工作的标准,起到了较强的指导、规范和纠偏作用。近期该公司编制了人力资源培训中长期发展规划,规范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培训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以及各类培训的具体规划。旨在调动各矿培训积极性、增强培训吸引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职工培训计划、方案、考核、评估得到规范。近年来,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80余期,每年培训量15 000人次,年培训率在120%以上,职工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二、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建设的存在问题
1.安全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理性思考,存在随意性,导致培训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与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脱节。没有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给培训工作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2.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原则。没有把教师、学员视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教师缺乏教学管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处在要我培训的状态,没有调动我要培训,抓好培训的积极性。
3.四级培训基地缺乏有效制约,培训工作没有立足全局,没有从战略角度规划安全培训工作,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硬件设施不到位,专兼职教师缺失,只注重培训期数和人数,忽视培训质量,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三、安全培训体系的设计
为提高培训质量,增强煤矿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培训管理思路、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授课方法、实训基地建设、试题库建设、培训考核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重点是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满足生产现场的需要。培训体系的设计主要是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培训方案策划制定、培训过程质量控制、培训效果评估反馈四个方面,这些环节形成闭路循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
1.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培训活动开展之前,对参培单位和学员的类型、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深入矿井班组进行调研。调研分析是培训的基础工作,忽视需求分析,导致培训对象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现场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具体,培训效果事倍功半。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有组织分析、现场分析、教学和学员分析、前瞻性分析等几种方法。新集矿区每月都到各矿基层班组调研,摸清受训单位和学员的需求,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情况,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定位,编制培训计划,制定实用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强化过程控制,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2009年培训9 600多人次,合格率达95%。
2.培训方案策划制定。培训策划是以安全素质提高为导向,岗位与能力匹配为原则,为专项培训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与培训流程,辅助企业落实培训计划。策划内容主要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内容介绍、教师介绍、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方法、教学设备和场地需求、培训日程安排、学员调查问卷、学员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等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培训项目成败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成果和效益。通过预先进行方案设计,充分体现培训策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煤矿安全培训课程体系是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建立适应安全发展需求、体现成人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必须摆脱传统培训方法方式的思想束缚,不断总结创新煤矿安全培训的新模式,使授课内容针对性强、安全知识面广、专业内容新、课堂气氛活跃的模块化安全培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体现培训对象的特点、岗位相关性、新技术的应用。建立起基础课厚、专业课精、事故案例课宽、安全文化课细的模块化安全培训课程体系。
3.培训过程质量控制。培训过程质量管理是对培训过程进行动态有效地控制。有效的培训控制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一是管理制度建设。为保证培训有序开展,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培训管理内容主要是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规范的领导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和培训质量反馈体系,规范安全培训的组织、培训、考核、发证、反馈等项工作,促进培训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管理工作的实施。落实培训教师、参培学员、教职员工;落实教学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管理措施。质量控制要与培训执行过程与考核相结合,重点是培训过程控制,及时观察培训过程中参训者的反应及意见。培训计划执行应注重弹性原则和例外管理,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增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不是为了找麻烦,而是为了培训质量的稳步提高,更是为了培训工作健康发展。新集矿区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了以督导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层次的教学质量和后勤服务监控体系。教学督导的职责从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教材建设,到考试、课程设计等各环节;对学员上课、住宿、就餐,课后活动等环节构建了三跟一查的培训监控体系,使整个培训过程得到全面、全程、及时和有效的监控。
【关键词】安全培训;成果导向教育;岗位安全能力;培训效
安全培训每年都在举办,但是效果一直都不令人满意。人们更加关注安全培训的产出问题。
1安全培训低效原因分析
企业安全培训低效是由培训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失效导致的。本文对企业安全培训低效原因分析如图1,各环节存在的主要缺陷分析如下:
1.1培训需求分析不足
企业大多是遵照国家法律法规或上级公司等的要求开展培训,培训前没有真正结合自身特点和员工需求,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安全培训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流于形式。
1.2培训缺乏系统规划
培训实施前,企业没有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安全培训计划,致使安全培训工作呈短期性、阶段性,实际上处于零散状态[1]。
1.3培训组织工作不当
实施过程中,存在培训时间跟生产任务冲突的情况;或是没有根据岗位差别安排培训,致使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培训内容一样;外聘培训教师不熟悉现场,讲授过于理论化,不能联系实际;企业兼职安全培训人员虽是技术骨干却不熟悉安全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难以深入职工的安全培训。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严重影响培训效果。
1.4培训方法和手段单一
安全培训过程习惯采用传统的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员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手段,这种培训方式不适合成人教育,很难调动学员的参与性、积极性,培训效果自然不好。
1.5培训效果评估的局限性
大多数企业培训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课程内容、授课质量、掌握情况等。培训效果往往被培训结束时的一次考核所替代[2]。员工的安全技术、安全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培训效果评估还应该持续关注员工的应用掌握情况、是否能产生长期的影响等。
2成果导向理论
2.1基本概念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在1981年由Spady率先提出[3],通过学习过程学生所能获得的能力,既要满足现在教育的要求,又要适应公众未来的需要,是一种强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教育系统[4]。
2.2特点
OBE强调4个问题:(1)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2)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3)我们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4)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5]?OBE是一种系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模式,不是以学生必须学什么为出发点,而是以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做什么作为教学基础。强调围绕学习成果来设计相关课程体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明确自己所需达到的学习成果,在主观上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不仅有利于学习成果的达成,更让学生有一种全局观、整体概念;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帮助学生如何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最终成果的达成是分阶段、逐级实现的,通过对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评价,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一个能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
3基于OBE理论构建安全培训系统
基于OBE理论构建的安全培训系统是针对员工安全能力的培养。具体过程是通过培训需求设置岗位安全能力,根据岗位安全能力确定培训课程体系,进而合理组织培训工作,评估培训效果,并将评估结果反馈到其他各环节,以此实现培训系统的持续改进,培训系统构成,如图2。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3.1确定最终安全培训成果
最终的成果是指岗位安全能力,它是对员工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专业安全能力的具体描述。岗位安全能力的作用是将理想状态下抽象的安全文化、制度、目标转化为实际工作中具体的安全意识、执行力和安全绩效[6]。岗位安全能力要根据安全需求确定,岗位安全需求包括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外部需求来自国家、社会、行业发展等;内部需求来自企业自身的定位及实际安全风险状况、岗位安全职责、员工自身发展等。其中,企业实际安全风险是最主要的内部需求,企业应全面识别作业风险、设备风险、生产工艺风险、场所环境风险等[7],风险管控是内部需求的重要来源。为确保岗位安全能力可测量、可评估,应建立具体、明确的能力指标点。一条岗位安全能力可分解成若干能力指标点,一条能力指标点仅能对应一项岗位安全能力。岗位安全能力的确定方法可参照DACUM分析法,它的本质是一种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方法。现在已成为了一种科学、高效、经济的分析确定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职业分析方法[8]。表1以变电运行岗位为例,对该岗位进行了安全能力分析,并列举了几种常见培养方式。
3.2课程体系的构建
岗位安全能力的实现需要匹配的课程体系,二者直接的对应关系一般要求用矩阵形式表达,通常称为课程矩阵,见表2。通过课程矩阵我们可以看出每门课程对提升岗位安全能力的贡献;也可用于分析优化课程设置[9]。企业应根据培训需求,培训效果评估结果等定期更新课程矩阵,确保其科学合理。
3.3培训组织
课程体系构建后,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安全培训规划,在3~5年内完成对员工的岗位安全能力培养。在安全培训规划的指导下,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岗位性质、师资力量、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分层制定每年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模式,时间安排等。
3.4培训实施
成果导向教育要求以学员为中心,培训过程紧紧围绕帮助学员达成学习成果来进行。培训老师要采取适当的培训方式,为学员构建学习环境,引导学员进行有效学习。每次培训课程都是为了培训学员的某些具体安全能力。3.5培训的持续改进成果导向的安全培训系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评估最终培训成果来全面分析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安全培养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岗位安全能力能否实现安全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体系配置的科学性、培训组织的适宜性、培训活动的有效性。通过安全培训系统各环节的持续改进来提升安全培训的最终效果,即,有效帮助学员取得最终学习成果。
4结论
本文根据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构建了安全培训系统,在对OBE安全培训系统各阶段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针对企业安全培训盲目性、随机性等特点,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安全培训系统有利于企业建立规范化、模范化的安全培训模式。(2)该系统关注员工岗位安全能力的培养,安全培训目标明确,为企业安全培训工作指引方向。(3)安全培训系统突出强调培训的实用性和持续性,有助于企业安全人才的培养,有助于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培养和安全意识的提升。(4)该系统每一步的设计都与培训效果紧密关联,这不仅有利于培训效果的评估,更有利于企业安全培训系统的持续改进,最终达到企业的预期效果。
作者:曹秀平 张福群 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琅.企业安全培训低效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J].安全,2008,(1):48-49
[2]杨振宏,潘成林,等.国内外企业安全培训调查及模式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5):65-66
[3]Spady,W.ChoosingOutcomesofSignificance[J].EducationalLeadership,1994,6(51):18~22
[4]李光梅.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及其应用[J].教育评论,2007,(1):51-54
[5]李志义,朱泓,,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
[6]李欣,苏国胜.基于岗位安全能力的石化企业承包商安全培训[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5):94-95
[7]缴焕捷,刘宗瑜.基于危险辨识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及其信息化应用[J].价值工程,2015,(5):166-167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教育 案例培训
在电力安全教育中,对电力企业职工的培训是安全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努力提高电力安全的培训效率是加强电力安全教育培训的可靠保障。然而,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下面浅析目前安全培训的弊端,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电力安全事故教育在安全培训中的作用。
一、电力安全培训的弊端
1.思想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安全培训相对一线生产经济效益比较缓慢,不能立竿见影,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一些企业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走过场,同时,这种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到下属职工,受训人员常常也不能对电力安全培训重视起来,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照本宣科是目前教育领域的通病,即便是多媒体教学已普及,只是模式上的变更,教学形式并未出现新的效果,而安全培训应该具有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输,不利于提高电力安全培训的效果。
3.管理人员培训缺失。当前,大多数企业把安全培训的重心放在一线职工身上,而管理人员及领导者通常不在培训之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培训人员安排,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动上、意识上的培训缺失。电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更大,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程度将影响着整个电力生产状况的安危,因而对管理人员进行电力安全培训将更为重要。
二、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作用
目前,电力安全事故培训模式化,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经济损失,形成事故文件下发各部门组织学习,效果无从反馈,下面我从一起安全事故,浅析一下安全事故案例培训对各级各岗位人员的作用。
案例:某供电局在修复农村低压线路故障过程中发生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的一般人身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1)电杆损坏严重,抗弯强度大幅下降,已不能满足登杆作业的强度要求。(2)防倒、断杆措施不足。(3)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采取的措施不足以保证作业的安全。
事故间接原因:线路组成构件强度配合不符合要求,当线路遇外力冲击时扩大了受损范围。
暴露的问题:(1)故障抢修管理方面,作业班组执行故障抢修管理制度刚性不够;(2)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一是图纸设计流于形式,没能结合现场山地的实际设计,以至工程无法按图施工;二是盲目施工,施工单位在无法按图纸施工的情况下,未办理设计变更,更换导线,并加大线路档距;三是现场监理不到位,监理失职,未能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办理变更;四是项目建设管理存在严重的“以包代管”,没有项目设计进行审查,在材料发生变更、竣工图与原设计方案出入较大的情况下均未能督促相关参建单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验收流于形式把关不严;(3)执行电气工作票制度不到位。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案例培训在安全培训中具有以下作用。
1.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有管理人员认为,我抓好生产,完成生产指标已经很不错了,安全与我何关?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到位、管理到位,这样的安全事故本可以杜绝的。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案例培训,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原因,教育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线职工的事情,管理作用也很重要。
2.事故案例培训的普遍适用性。安全事故案例,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各环节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到位,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上述案例教育设计人员,因为设计没变更、现场设计不到位,造成施工无法按图施工,验收人员把关不严等均为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3.事故案例培训效果明显。安全事故案例,血的教训,极其严重的后果,深深震撼每一位学习人员,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警钟敲响的过程,这种无形的影响势必使电力安全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4.事故案例培训意义深刻。案例培训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宣传效果明显,教育意义深刻。
1对以往安全培训工作的反思
由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高度敏感性,多年来,在电力系统内部,都很重视对广大员工的安全培训,从全员轮训,到重点办班;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从在岗训练,到脱产学习,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各类培训持续不断,但在农电工作中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操作)和违反安全生产纪律等现象仍屡禁不止,对农村电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伤亡事故远未杜绝。安全培训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注重结果,不问过程。过去开展农电安全培训的习惯做法,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要求教师教完既定课程,再划出重点进行辅导,然后组织考试,将学员成绩的合格率能否达到一定比例,作为评价培训效果的主要依据,培训工作就此告一段落。至于对教师的知识传授是否规范,学员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并未深究,也就是说,教学的过程一般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安全培训的“夹生”。例如:对登杆作业的教学,需要注意哪些环节,教师大多都会强调,而每一个具体环节到底怎么去做,又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则很少有人追根刨底;因此,学员参加考试,答题很可能非常准确,但真正到了施工现场,动作与操作仍不规范,人身伤亡的隐患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很难保证。
(2)偏重理论,忽视技能。毋庸讳言,多年以来,在基层单位开展农电安全培训的过程中,客观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倾向,实践当中,只强调“培”,不讲究“训”,偏重灌输理论知识,忽视训练动手能力,理论和技能的脱节,直接影响了农电安全培训在生产运行中应有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一是部分单位开展相关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为培训搞培训,效果自然不佳;二是受师资、场地、器械和费用等教学条件的局限与制约,基层单位进行安全培训只好重理论,轻技能。事实上,就农电安全培训来说,既应强化“培”,更需重视“训”,在某种意义上“训”比“培”还为重要,更加实用。
2创新安全培训工作的思路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农电安全培训中的弊端?笔者认为这类培训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安全生产的需要,应该围绕以下3个方面转变观念,做好工作:
(1)切实转变培训指导思想。①从过去重理论、轻技能向理论联系实际转变;②从过去重结果、轻过程向既问结果、更重过程转变;③从过去重视“培”、忽视“训”向“教”、“育”并举、“培”、“训”兼顾转变。
(2)调整思路确定培训对象。以往,农电安全培训的对象主要着眼于农村供电所所长和技术员,而放松了对工作现场负责人和工作班组成员的培训。实施培训时,又将供电所所长或技术员当作施工骨干或一般劳力,讲授些岗位知识及技术,再由他们作为“二传手”承担本单位的相关培训任务,由于教学双方业务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造成培训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确定农电安全培训对象时必须调整思路,应该将工作现场负责人和工作班组成员列为重点,侧重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尽可能选择业务强,素质高的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
(3)求真务实改进培训方式。应该将正规化和标准化概念引入农电安全培训领域,以规范培训全过程。在具体做法上,围绕提高培训质量这一根本,坚持突出2个重点:一是安排参培人员接受为期1周左右的正规军训(约占培训时间的1/4),目的就在于对学员进行必要的体能测试和锻炼,同时,通过强化组织纪律性教育与训练,帮助和促使学员经过培训都能养成良好的施工习惯;二是指导参培对象接受标准化作业的训练,模拟施工现场,从开工到收工,不断规范施工作业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工艺水平,培养他们管理施工现场的组织和适应能力。
3围绕安全培训工作的探索
(1)强化领导,立足创新。遵循新的思路,要切实搞好农电安全培训,应该将这项工作列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班子,负责对相关培训工作的承办、指导和检查;创办农电培训基地,修改和完善农电培训制度,并组织人员编写专门的农电安全培训教学大纲。
(2)精选教师,编好教材。为保证培训质量,选聘教师应坚持以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较强为条件,并由教师编写各自承担的授课内容教材。
(3)规范管理,认真教学。按照全新的思路,在组织农电安全培训时,采取军训的模式,对学员严格实施全方位、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培训中遵循以训为主,以培促训的思路,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1授课缺乏创新
目前大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方法的研究与创新较少,在形式上采用说教式或填鸭式的培训方法,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受训者兴趣不高,效果不好。参加培训的矿工来自生产一线,文化水平偏低,又从现场突然走进教室,教学方式又那么单一,几天坐下来,很难适应。煤矿培训的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从思想上使学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要把学员从不会安全操作教到会安全操作,要把不懂理论教得懂理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经验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某些课程缺师资,只有聘请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教书育人的能力较弱;长期从事教学的专职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实践知识,这都不利于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提高。
1.2员工对培训重视不够
参加煤矿安全培训的人员,一部分不愿意参加安全培训,在他们的意识里,参加煤矿安全培训就是为了能拿到证,其他的对他们不重要,只要能顺利拿到证,能从事工作就行。而且他们认为培训授课内容陈旧、无针对性,与井下生产脱钩。规章制度条文讲授的较多,对一些实际问题讲的不深不透,参加培训的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培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般参加安全培训期间需要脱离工作岗位,一些煤矿只给员工算基本工资,这样会减少他们的收入,使他们在心理上不太愿意参加煤矿安全培训。
2提升安全培训质量的几点对策
2.1充分认识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3年1月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其中第七条规定: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确保员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违章指挥。强调了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拿到证,更重要的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对矿井安全的责任,加强员工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的认识,让员工从思想意识上愿意为煤矿安全生产做贡献,这样员工才会自觉地积极地接受安全培训,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2.2提高受培训者的收入
当矿上员工在培训期间,矿上只给发基本工资,会对他们的收入有一定影响,这样也会对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所以,应该针对安全培训制定相应的规定,对受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给予一定的政策,使他们能和正常员工有一样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以保证培训效果。
2.3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受培训者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
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他们接受和理解的培训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培训机构应从这方面着手,编制有特色的培训计划。当员工来参加安全培训报名的时候,了解他们的文化程度,然后根据文化程度分班,把程度接近的员工分到一起培训;并合理分配指导老师,保证不同程度的培训者都能接收到有效的安全培训,从而来提高安全培训的效果。
2.4持续改进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煤矿员工都是在实践中工作的,如果单单采用课堂授课,过多的讲理论,就与他们的工作联系不密切,众所周知,每一起煤矿伤亡事故案例都是矿工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在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中,要充分利用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消除矿工对学习安全知识理论的畏难情绪,又可以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把已有的对安全知识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特别是在对一线员工的培训班采用案例教学法,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