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9 10:12: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发展的利与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大坝;建设;利弊;分析
水坝建设是最能唤起人类激情的工程之一,更是人类意志和创造力登峰造极的表现。水坝是一项集发电、灌溉、航运、防洪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工业化以后,特别是发明电以后,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一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如我国由于季风性气候,暴雨集中,时常有洪涝灾害发生,从总体上讲,淡水资源十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水需求的增长,要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建设一批大型蓄水水库,增加各流域汛期的蓄洪能力,从而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
(一)大坝的建设的益处
1,就三峡大坝为列,它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并兼有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大坝的建设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我国为例,由于季风性气候,暴雨集中,尽管时常有洪涝灾害发生,而从总体上讲,淡水资源十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水需求的增长,要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建设一批大型蓄水水库,增加各流域汛期的蓄洪能力,从而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纵观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如果没有特殊环境形成的天然水资源充足保证,几乎无一例外的必须依靠水坝蓄水来解决其水资源供应问题。三峡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7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对周边省区的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起到了缓解作用。
2,大坝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保障。目前,我国已面临着能源危机。煤,天然气,石油的剩余可采储量正在逐渐降低,如果按目前的消费速度,在一百多年以后将会枯竭。所以,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尽管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风力和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社会需求。当前,全世界上大约20%的电力是来自水电,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的比重还很小。水电是目前唯一一种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可以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3,大坝的建设对防洪具有重大的意义。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城市和人口最为密集、社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防洪是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
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地拦蓄长江上游的洪水,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从而保护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水威胁。
(二)大坝的建成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三峡一带属石灰岩地貌,这坝得怎么建才能防止滴水穿石?那水的压力如此之大,而三峡地区的脉形纵横交错,是极易发生地震的板块挤压地区,如此多的水聚积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危险至极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并由此而可能加剧植物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3.目前库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将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4.三峡工程将改变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对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5.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出现冲淤变化;对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低洼农田土壤潜育化、沼泽化有一定影响;下游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有可能增加。对上海的影响尤其明显。
6.三峡建坝后,库区水面抬高加宽,沿江部分文物古迹将被淹没,三峡自然景观也会收到影响。
从三峡工程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水利工程在兴建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许多对我们有害的方面。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移民问题,泥沙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经济效益减少等问题更令人担忧。我们兴建水利工程是为了使人类更好的生活在这一“水”球上,但若不经切实真正有效详细的设计和思考,也许弊还是要大。若一个工程真正投入建设实施,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弊端,使得人们受之福而不患其灾。。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方面,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水利工程成功的重要途径。 不可否认,对水坝利与弊、是与非的审视,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对于事物多方面的认识。但是,我们应当把这种审视是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水坝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对于每一项具体的工程而言,必须根据水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进行辨证的分析之后,用科学态度作出决策。对环境影响利大于弊的水坝工程,可以改善环境,应该积极建设。对环境影响利弊相当,但工程的资源、社会效益巨大,综合来看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据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原则应容许其上马。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水坝工程,应坚决反对。 只看到水坝的“利”,而忽视了水坝的“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掠夺行为,同样,过分夸大水坝的“弊”,反对在一切河流上建水坝,反对一切水利工程,决不是对待水坝应有的态度。
片面的认识只会导致偏激的态度。围绕水坝的是是非非,我们更应摆正我们的态度,针对各地形式各国国情,做出相应的判断。可以说,水坝的功用众多,因此其发挥职能也是多方面的。因而,我认为,对于水坝利与弊的考察更应在经济、政治、生态环境等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基于利大于弊的原则,发展大坝。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活跃课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当做主要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实现快乐阅读的飞跃。阅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技巧、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主战场。然而,由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像中小学生那样活泼好动、爱表现,多数出现默默无闻、静坐不动,老师的提问和引导不配合等“冷场”现象,英语阅读课多以“独角戏”上演,与活跃课堂、高效课堂失之千里。
为此,打造英语阅读的活跃课堂势在必行。本文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简单谈谈如何构建英语阅读的活跃课堂,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一、 读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促其动起来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体现和发挥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取决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知兴趣和背景知识的感知欲望,或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等,这样才能进入阅读状态。
1. 情境法激发兴趣。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一般是图文并茂,因此,可以借助文章的插图或根据文章的标题进行猜测或对文章的背景进行介绍,也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等激发学生对阅读文章的阅读兴趣。如教学People on the move的Reading时,先提出问题: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article?让学生看文章的题目Population movement in the USA,再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猜测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可以结合文章的四副插图内容“This woman feels that for older people moving somewhere warmer makes sense”,“The community understands the needs of older people”及一些年轻人喜欢迁移到大城市,认为“I want to have fun”,“Where the big companies are”,通过这几幅插图及文字介绍,以问题What two groups ar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及他们的观点是什么等,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
2. 就阅读材料设计任务,促其阅读的兴趣。牛津英语的模块十Unit 1的reading:Teach a man to fish,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引领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阅读。
如When was Live Aid held? What does WFP stand for? 等问题,引导学生投入阅读。如教学Living with technology时,布置学生上网查询高科技radio、TV、video、CD、MP3、MD players等的发展史,并且上网查询英语的发展史,这样通过网上查询、课上交流,学生相互讨论,对阅读中想读、乐读等做铺垫。
二、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1. 猜测词义。多数学生在遇到生词时都急躁,急于翻阅词汇表、查阅字典、或者问同学,这样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猜测单词,根据构词法或者上下文联系,快速猜出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如读到句子Without the Internet, people would have fewer avenues to meet people时对于avenues的含义不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猜测意义,逐渐地学生遇到单词就会判断或猜测,而不是急躁或放弃。
2. 从段落中找主题句。阅读理解在中高考的试卷中所占比值越来越大,找出主题句是任务型阅读的考测题型之一,多数以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出现,一般而言,主题句不在开头就在结尾,也有少数在中间,但开头者居多。尤其是在议论文为主的文章中,主题句多数在段落的开头,除非是总结性的放在结尾。这样在教学中,以学生快速找到主题句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提高应试能力的方法之一。
3. 预测法激发学生阅读。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培养学生预测课文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在阅读过程中,不应该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应该主动地思考,根据上下文联系、根据插图和主题句等,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如教学Growing pains时,让学生根据剧情而预测结尾如何,故事会像什么方向发展,故事的结局如何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 读后,让学生动起来
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只关注课堂的活跃,课后、读后的活动容易忽略。在阅读教学中,读后不容忽视。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如阅读Living with technology后,让学生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机器人的使用的利与弊、因特网的利与弊、电视的利与弊等,实现课内外的完美的整合。
总之,阅读时教师应立足学生、立足教材,利用情景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促使学生动起来,阅读课活起来,从此与冷场说再见,告别冷场,与活跃课堂握手,让乐读在阅读课上飞扬。
参考文献:
>> 德国“同居式”养老 新形式下的市场养老设施功能业态研究 外国“同居”式养老面面观 同居式养老,几多欢喜几多忧伤? 同居养老,猜忌生悲 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模式介绍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研究 三代同居是符合国情与老人心愿的养老选择 养老地产的养老模式与规划设计初步研究 基于传统理念的社区养老文化构建 基于养老服务理念的老年人档案建设 基于乡镇养老院调查的我国养老体系构想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 倒按揭式以房养老与中国式养老的碰撞 苏北地区养老现状与问题调查研究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宜老服务理念分析与研究 城镇居民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养老服务的成本与效益研究 机构养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候鸟式”养老的利与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utm_source=&utm_medium=referral&utm_content=caixin_news_mail&utm_campaign=caixin,2012630.
[2]殷骏.如何补强同居式养老模式[N].新民晚报,201681.
[3]魏华林,金坚强.养老大趋势: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三浦展.超独居时代的潜商机[M].进口图书默认,2014.
[5]民政部,全国养老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养老服务政策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关键词:卫生人才流动 利弊 分析
一、国内卫生人才流动的有利趋势
在进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卫生人才的流动的利与弊展开分析时,我们就一项调查报告展开数据分析:2013年度,我院调动人员共15名,其中调入9名(从基层医疗单位调入5人,从外省市调入4名),调出6名(调基层医疗单位3名,调往外省市3名);2014年度,我院调动人员共13名,其中调入8名(从基层医疗单位调入6人,从外省市调入2名),调出5名(调基层医疗单位3名,调往外省市2名);2015年度,我院调动人员共16名,其中调入10名(从基层医疗单位调入6人,从外省市调入4名),调出6名(调基层医疗单位4名,调往外省市2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青年阶段的人员流动大,流动人口的学历水平较高,特别是从外省市调入的人员职称相对较高。通过上述的调查显示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卫生人才流动有利的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层面得到拓展,卫生人才的流动也比过往要频繁,流动人才的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也较年轻化,人才流动的自由度相对宽松,这种流动趋势会越来越显著。
二、国内卫生人才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卫生人才招聘问题分析。随着民营医院迅速崛起,卫生人才招聘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在这样的卫生人才需求形势下,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招聘机制,形成相应的人才应聘规模,才能解决卫生人才分布不均等问题。对于医学毕业生也存在一些缺乏正确的基层就业观念的问题。医学毕业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前进必不可少的原生力量,做好相应人才的招收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与此相悖,许多的毕业生仍然选择在大城市就业,但是职位有限的前提下,许多的人才就选择了城市里的其他工作,这就造成了许多医疗人才的流失,同时许多底层医院就无法满足相应的人才需求。这种现象存在的本质原因是底层医院的条件差、收入低等,对大多数医学毕业生没有吸引力。
2.卫生人才医疗素质培养问题分析。对于初入医炉的许多卫生人才来说,依靠仅有的医学基础知识是无法满足高实践能力的医学事物的,这时医院就需要做好相应知识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提升新手们的知识水平,操作水平。这里面就涉及了一些问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在一些医院存在卫生人才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实际的医疗事故处理能力偏弱等现象。这是因为许多的优秀医疗人才选择留在大城市,导致底层的医院人才素质比较偏低,更甚者很多医院的工作人员都是普通民众,这样医院卫生人才的专业水平就更低。而在后续的医学知识培训过程中,培训模式缺乏相应的经验。
3.卫生人才考核用人才问题分析。对于流动卫生人才的使用层面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通过一定程度的实力判断,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医院卫生人员的专业水平,还对薪资的分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良好的薪资水平,不仅可以作为卫生人才提高自身医疗素质的动力,还对医院专业人才的离职率有一定的控制。以医院实际用人才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院方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在许多的医院都存在考核制度不合理、薪资分配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的卫生人才的医疗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工作的积极性也就与薪资水平成正比。再者,缺乏科学、合理的评聘体系和晋升通道,对于一些水平比较高的卫生人才来说,由于院方缺乏相应的专业的考核制度,不能实现技术考核凭证,导致职称工资不能改善等情况的出现,这也导致了卫生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卫生人才流动的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影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工资普遍较低、职工待遇较差,为了平衡这种人才流动不均的态势,需要做好薪资分配方面的工作。
三、我国医疗卫生人才流动的发展研究
1.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人才。通过上述的论述中我们了解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招聘方面的问题,单靠这些医疗机构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够的,需要依靠政府政策来调节。以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基石,再做好相应的思想宣传工作,这样才可以解决卫生人才需求缺乏的问题,才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整体的水平。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降低入学门槛,扩大培养人群。从实际的基层医疗背景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其卫生人才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在招收人才时就需要适时的降低点招聘要求,这样就可以扩大招收面,这样更多的人可以进行相应的职业基础培训工作(如:新录用临床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同时还可以创新学习模式,对于底层的学员可以在其学习期间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希望能在毕业时可以回到基层来进行相应的医学实习任务(如:实施政府医学助学金)。这样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稳定。
2.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人才。基层的医疗卫生水平距离大城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基层的医疗需求也就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提高相应服务人才的整体素质。其具体的人才培养改良方案如下:国内的医学院校需要转变培养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也要从理论知识的广泛猎取变为实践应用层的多多练习。这时就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出各种符合医疗要求的基础稳定的卫生人才,同时根据培养要求,规划出相应的实训实验室,保证人才培养的环境基础。针对基层卫生人员本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可以分级培训,培训日期也可长可短,根据具体的专业方向针对性进行相应时段的培训工作,这样就可以实现各个方面人才所需补充知识的全面性完善。规定时间内的培训工作完结之后,还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考察,进行最后的学生的成果验收。
3.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人才使用。为了实现卫生人才的成绩考核和薪资分配公平的最大化,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为了保证考核成绩的公正、公开,需要对与之匹配的工作岗位设定一定的考核基准,并对不同的客观影响因素赋予相应的评分比例,考核既要考虑其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注重人文素养,具体包含上级同事以及服务人群的意见。这样的考核方式既注重了自身的医学专业知识的考察,也实现了与人交际的服务行业的基本服务质量的考察,具有很高的时效性。对于长久工作的卫生人才可以通过相对年限提升工资奖励津贴,进行相应的住房补贴,基本保险的缴付等优惠政策来鼓励卫生人才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保证了底层医疗机构的人才流动率。
综上所述,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卫生人才流动的利与弊展开论述,我们了解了国内卫生人才流动的总的趋势,同时也对这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卫生人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敏.“人才外流”的利弊分析――留学决策引出的新视角[J].世界经济文汇,2007(6):69-85
[2]王炼涛. 浅析医院人事档案制度的利弊[J]. 人力资源管理,2014(3):156-157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水资源的污染及短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并与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为此,我通过询问形式对我市水污染进行调查。
二、调查过程
第一步:实地调查,首先,我随老爸来到长安航管站,向我爸的老同学刘海华了解长安镇河道情况,然后,乘坐快艇,游览了崇长港及长山河和泰山港,一路上,刘海华叔叔向我介绍几十年前,这些河道,是长安镇附近的主要航道,水清透彻,而现在垃圾遍布河道,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水污染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泥河上流工厂的废水排放,城市布下水道安置此处,污水经管道排入河中,泥河附近大量农田,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流入其中,致使藻类疯长,鱼类大量死亡,居民的环保意识差,经常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第二步:调查分析,经过实地调查,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调查结论
1.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中国农民调查》偏重于从政治的眼光看待现代中国农村的改革,现在,让我们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一些问题。
一
农村中的收入差异和贫富分化
根据《中国经济年鉴》,2000年中国城市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为6279.98元,农民年纯收入为2253.42元。根据这些数据,许多学者估计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为3:1。而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若把城市居民享有的补贴算进去,城乡居民收入比例高达5:1。这就是农村存在的收入差异和贫富分化,而这正是一些农村社会问题的根源。我们许多人只停留在表面,高呼农民增收,而极少有人进一步考虑这一点。
我们以山东省为例,2000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659元,但达到这一平均线的农户不足40%,高达60%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在平均线以下。下面是我对各层次农村家庭的分析。
在农村中,有一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他们能够利用手中的资金购买先进的生产工具,能够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可以从事其他非农业的行业,如从事农村的运输业、服务业。有些人甚至进入城镇从事劳动和经营,但由于严格的户籍制度,他们仍属于农民行列。这些家庭一般拥有高于普通农户的年收入。
而普通家庭缺乏必要的财力,不能采用先进的机械和技术,一般只能靠天吃饭。这些家庭属于普通收入的家庭。当然,这些家庭也有劳动力进城务工以获得收入的。
还有一些家庭,他们缺乏劳动力。我们知道劳动力主要是成年男子是农业生产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缺乏劳动力,就意味着无法进行正常生产,无法取得正常的收入以维持家庭的支出。这些家庭一般属于低收入群体。
而且即使在收入均等的情况下,由于农户日常支出的不同,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条件差异。
根据持久性收入假说,由于农业的市场风险和气候因素引起的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以及农村农民为养老和一些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如婚嫁、建房等)的高储蓄,农民一般保持低消费的倾向。但有两种在现阶段比较特殊的家庭群体,他们的支出较高于普通农户,造成其经济状况的拮据。一种是存在老弱病残的家庭,一种是有较高教育支出的家庭。
我们知道,由于农村养老制度的严重不健全,农民自己承担着赡养老人和养育子女的巨大负担;由于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严重不健全,农民无法享受正常的医疗卫生保障,自己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因此,那些存在老弱病残的家庭通常是特别困难的。同时,农村中子女受高等教育的农户并不占多数。以山东省平均年纯收入2659元为例,一个三口之家的年纯收入为7977元,而中国人民大学普通本科生一年所缴费用一般在6800元以上,而一年的生活费用最低在3000元以上,这样仅教育一年支出9800元以上,这已经是入不敷出,家庭还要支付日常的水电等生活费用,以及春节等节日的开支。所以,这种家庭一般是十分困难的。
这两种家庭往往是经济状况比较差的。
以上是关于农村中收入差异和贫富分化问题的分析。由于农村收入差异和贫富分化,按人口同比例征收农业税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是农业税的弊端,它不仅没有给予困难家庭相应的扶持,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而且,相对于城市,农村中缺乏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的机制,所以,农村中的收入差距比城市中更能引发矛盾冲突。《中国农民调查》中发映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这一深层原因引起的。
二
户籍制度对经济发展利与弊的权衡
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高达1亿多,农业的无利可图以及城市的高速发展之间的巨大反差,使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农民工。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农民工的处境。
大批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从事劳务,其中很多人,他们长年工作在城市中,甚至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所以,他们从根本上已不是农民。但由于户籍制度这一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无法得到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工作和生活的待遇,得不到城市的认同。这些人的子女本应在城市接受教育,但由于城市无法提供这一条件,他们只能将子女送回农村。这些子女接受了一定教育,又回到城市,从而又开始又一个循环。这种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同样生存在城市中的人,无法享有同样的居住、受教育、医疗卫生等福利待遇,是如此的可笑,不可理解。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人开始反对户籍制度,而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而且我相信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户籍制度依然不会被废除。原因我将在下文中分析。
上面我们分析了户籍制度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现在我们系统地分析一下其对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户籍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种田几乎成为其收入的唯一途径。家庭为了生存,就必须拥有一个成年男子,从事农业劳动。拥有的成年男子越多,成人后分到的土地就越多,从而得到更多的农业收入。令农村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即他的成长、抚育等生活费用)为mc,边际收益(即他所分到的土地创造的收入)为mr,只要mc≤mr农民增加劳动力就是理性的。事实上,这个式子或许不成立,因为很可能是mc>mr.但由于农民判断能力的有限以及其主观的期望,农民往往是增加劳动力供给。这就增加了生育,增加了人口,从而扩大了粮食需求量,政府进一步努力通过行政政策加强对农民种田的控制,农民又开始增加劳动力供给,于是形成了下图所示的恶性循环。
强化驱使
农民种田
生育
增加劳动力
户籍制度
人口增加
强化对农民控制
粮食需求量增加
那么我们因此就废除户籍制度吗?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国的就业形势。
就中国城镇而言,最近几年,每年大约需要为2400万人安排工作。其中包括800万的失业人员,600万的下岗人员(包括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这是1400万;另外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包括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和转业军人。这显示了城市就业形势的紧张。
况且,我们现在的失业是结构性失业,普通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而农村劳动力恰恰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废除户籍制度,农村1亿多剩余劳动力中即使只有一半流向城市,也会加剧城市本来已经紧张不堪的就业局面。结果只能是增加城市失业人口。我们知道,城市居民一旦失业,就失去了所有收入来源,维持生活都很困难,只能依靠政府救济。中关村大街街头许多办假证件、发票的人都是城市失业人员,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处境。因此,废除户籍制度,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不仅不会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加重了社会负担,造成社会混乱,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而如果使这些劳动力暂时不涌入城市,留在农村,依靠土地和农业,是可以自力更生地维持生活的。
所以,综合考虑户籍制度的利弊,在现阶段情况下,我不赞成废除户籍制度,虽然它是《中国农民调查》的主要矛头所指之一。当然,当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废止户籍制度,因为它的确违背了人的平等、自由和尊严的与生俱来的权利。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会劳动,人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科学技术。我所说的限制并非控制科学技术,不让科技发展;相反,科技还应发展得更快,因为它有利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也是这样,它是柄“双刃剑”,任何一项科学发明,无不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性。谁也不会否认科技的发明创造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发明并不都能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克隆动物早已司空见惯。自从第一头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克隆人”这种丧失道德伦理的事情似乎正向人类款款走来。人类将不得不面对“人类道德伦理的挑战”。“人”与“非人”的界限也一时间从最初的街头小报,上升到全球科学界的大争论。而更为严峻的是,我们是克隆100个希特勒,还是克隆1000个爱因斯坦?由于人类的冷静,“克隆人”也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能看到。不过,人类要警惕,说不定哪一天该技术被一个科学疯子或是恐怖组织所掌握,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些国家为了自身“安全”,偷偷研制“核武器”,置国际公约于不顾,最后的苦果只能自己吞。广岛、长崎上空的硝烟还未散尽,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露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核武器”犹如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人类自相残杀的效率提高到了可以在一瞬间让所有的人一起毁灭的程度,也使人类的文明危如累卵。史前文明的毁灭是否印证了人类的担忧?还有某些国家的“恶魔之舞”―――“生化武器”,由于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就可以制造出来,且威力并不逊于“核武器”,因而被人们称为穷国的原子弹。在未来的战争中,是由“生化武器”还是由“核武器”引发世界末日,其结果无疑是一样的。
“网络技术”的发明者也许没有料到,电子游戏会成为网络世界的“海洛因”。在全世界,电子游戏产业是一个已达15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产值绝不逊色于好莱坞电影。电子娱乐将是未来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然而,随着沉迷于电子游戏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不断带给人新奇感的娱乐也逐渐将它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
历史的车轮不停地转动,科学技术不停地发展。人类应该冷静下来,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有益的事,还是玩火自焚。科技无罪,其罪在人,在于人类怎样运用科学技术。科技发展并没有因为种种争议而停步,人类也不可能因噎废食。水能淹死人,但没见过哪一个人不喝水吧?
科学是大海中的一艘巨轮,人类是水手,只有准确地掌好舵,才能使其安全地航行,最终驶向人类所希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