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8 10:19: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关键点在于,让学生自己能够真切的感受音乐欣赏带来的快乐,这将是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收获乐趣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要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以一种直白、生动、形象的方向向学生来呈现这些内容,快速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如何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呢?如何进行呈现呢?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挖掘的点与呈现的方式是不同的,教师在考虑这些问题以前,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开展教学设计,找到两者的共通之处。下面我结合一个教学案例来进行说明。
例如,《苗岭的早晨》这首曲子主要用到了小提琴的音调来表现旋律的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询问班上是否有学生学习小提琴,如果有学习小提琴的同学,可以让该同学结合自己的音乐知识来给其他同学解读这首曲子的内涵。在引导学生欣赏该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比如与曲子内容相关的动画类视频,在播放该曲子的时候也播放该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接着询问学生是否有去过苗族这类少数民族的地区旅游过?让曾经去旅游过的学生,对比课堂上播放的曲子与自己亲耳感受过的民俗音乐,寻找两者的共通点。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轻松,对于有音乐才能的学生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而有音乐欣赏经历的学生则要求要注重相互分享,活跃课堂的交流套路氛围。
二、教师要注重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改善与提高
一般说来,学生喜欢上一门课程,不仅仅是因为课程内容本身所具备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往往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程的教师而愿意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可以说,教师自身在建立学生与学科之间兴趣点的过程中,其发挥的作业是巨大的。那么,教师如何才能真正获取学生的喜爱和认可呢?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自身进行改变:第一,改善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弱化自身在班级建立的权威者形象,尝试者與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倾听学生的想法与意见。第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言。第三,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去主动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普遍喜欢的音乐类型,并从中选取合适的作为教学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中情感内容
1.教给学生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
单凭听去体会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容,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还只能停留在较为浅薄的层面。教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具备完整的音乐欣赏能力,必须要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即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以及对于音乐力度与音色的认知。乐理知识主要指的是一些旋律、拍子、速度以及简单乐曲的认识;音乐力度与色度则是音乐中的重要表现手段,不同的乐器其音色与力度是不同的。对于这些学习内容,教师要在日常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充与积累。
2.构建音乐欣赏的桥梁
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音乐?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最为普遍的回答,即能引发听者共鸣的音乐才是好音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轻易的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并不是说这些音乐不好,而是学生本身所具备的音乐水准还不能理解这些作品。尤其是初中音乐教材中存在一批民俗的、古典的音乐,对于大多数听惯了流行乐的学生来说,听这类音乐是很难让他们产生共鸣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音乐时,首先要构建起一座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音乐的桥梁。比如,通过给学生放音乐文化纪录片,让学生感受一种音乐兴起、繁荣的过程,体会这些音乐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或者多多开设以传统音乐或者古典音乐为主题的班会,鼓励学生学会自主的去欣赏这些优秀的音乐,让这些音乐能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音乐看法,与老师以及同学进行及时的学习交流,只有这样,音乐才能真正在学生心灵里栖息。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互动策略;教学应用
一、互动策略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互动式教学方法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动地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激情,通过教学过程师生间的知识及反馈信息即时交换、教学方式及时调整等多方面相互配合,构成了动态发展的教学统一的交互活动与交换影响的课堂过程。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富有启发与引导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是一项具有突出实际价值的研究课题
音乐是一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课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相比其他学科,更为强调师生间的相互配合作用。因此,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意义也就更为重要和突出。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课程的教育理念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了音乐欣赏课教学确立师生互动平等交流的重要性。音乐欣赏课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发现、体验、创造并享受音乐之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互动关系,通过互动欣赏与平等对话来共同提高对音乐的认识与欣赏水平。这要求音乐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课堂角色,由传授音乐知识技能转变为组织引导欣赏音乐作品、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互动策略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互动策略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尝试运用好这一教学策略时,要格外注意充分地利用音乐课堂所固有的情感性、音乐性学科优势,通过创设、改变、实施音乐欣赏课堂上的授课环境、组织策略与效果评价方式,来促使学生在愉悦心境中全方位、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欣赏实践中来。使得音乐欣赏课程成为师生通过平等互动来共同探索音乐之美的美妙旅程。
教师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用互动策略首先要培养真诚、尊重、信任的情感效应,营造出一种弥漫充盈在师生间的融洽、默契的对话情境,使得师生可以在温馨的精神氛围与教育情境中自然、平等地互动交流。
(一)营造情感氛围。班级授课的传统课桌“井”字形排列在保障教学秩序的同时,也拉开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互动策略在客观上要求创设出平等对话的情感环境,首先就要改变座位排列形式,比如设计成半圆形、马蹄形星形等等。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学生可以随音乐播放随机流动地坐,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随地盘腿坐,或者与教师排排坐等等。在将学生从课桌座椅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蹲下身来以集体一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展开活动,尽量缩短师生间的物理空间距离,使得心理距离尽情靠拢,从而创设出一种亲近、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
(二)创设对话环境。在于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互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引导性、肯定性、发展性、民主性的即时效应,尽可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有话就说、有疑就问,充分放开畏错心理。同样,在需要引导学生发言时,可以采取商量口吻同学生交谈,比如“谁想说说”“谁感觉到什么”“我也这样想的”;如果学生发言出现精彩独到之处,则要及时捕捉并进行鼓励,比如“原来是这样呀”“你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学生的发言闪烁其词时,则要进一步启发与鼓励,比如“再讲清楚些好吗”。
(三)组织心理对话。良好对话情境的营造与得体对话环境的创设,最终是为了实现师生间的深层次心理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情商与情操。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要保持学生的心理安闲澄净,使学生在思想上感受到充分的安舒自由,在感情上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信任。所以,无论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出现什么情况,教师都不应上海学生的自尊心。通过主动靠近学生引导学生大胆放心、勇敢热烈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即使有古怪问题与荒诞想法也不必指责、回避,鼓励他们把话说完。只有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安全感与愉悦感,才能真实表现自我,充分进行开放式的心理对话。
三、互动在声乐教学中的优越性体现
(一)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前期,本身就具有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但传统模式下文化课的紧张应试教育环境与音乐课的散漫放羊授课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挫伤其参与积极性。而互动式教学策略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与表达天赋,促使教师动态掌握学生疑点及思路,营造出温馨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可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并建立起良好的教学关系。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参与教学。互动式教学中吸引了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培养艺术天赋、展示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有利。这种互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尽情展示自我,创造鉴赏音乐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教师也应借此用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展示个性、发展自我。这一过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参与、表现、交往、合作欲望,促进他们积极发展思维力进而提高创造力。
(三)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的主体意识。与文化课的被动填鸭式教育过程不同,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良好的教学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保持着相互协调配合的主体关系,进而培养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在课内课外主动接触并欣赏高雅艺术。
结语:互动式教学方法由来已久,在一些古代的典籍中就有过表述与体现。随着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方法的发展,基于音乐欣赏课堂的特殊之处,互动式教学方法也逐渐发展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广泛运用于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与课后交流之中,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妍菁.初中音乐课堂有效互动策略[J].考试周刊.2013(90)
[2]苏.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一、营造审美氛围,引导学生建立情感体验的观念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结合自身的条件,营造出音乐艺术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情感体验的观念,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在音乐教室创造了音乐教学基地、展现了多个著名音乐家的图像和信息,从而在日常教学中影响着学生;第二,依据校园课间循环播放激发学生情感的音乐,或者是让学生自主提供优美德育音乐资源,在课前时间展示,从而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提升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案,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学生问题的解决者,学生是教师提出问题和知识的接受者,但是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还是依据“灌输式”教学方案,这样会影响实际教学工作质量。由此,在实施音乐欣赏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案,依据多样化的教学知识和教学形式展现音乐艺术独特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其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工作:(1)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2)依据媒体技术创造优质的情感教学场景;(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流行歌曲。实际案例证明,情感的表现不只在古典音乐中,在流行音乐中情感也非常丰富,流行音乐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在音乐情感中自主展现和理解。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前播放几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如《十七岁的雨季》《同桌的你》《中国话》《水手》《稻香》等,这些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流行歌曲,有助于教师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三、支持学生创造,完善情感体验
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证明,提升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最重要的就是明确音乐欣赏教学工作是一种思维学习,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等,这些情感的终点就是人们的内心,而想象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塞?约翰生提出:“理智像太阳,它的光是恒久的、不变的、持续的;而想象,则像发光的流星,不过是稍瞬即逝的闪耀,其活动无规律,其方向亦不固定。”由此可见,在实际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指导学生发现和明确音乐教学中的魅力,支持学生更多地去创造,不断地去想象和整理活动,以此提升情感体验。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梁祝”这一曲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多次欣赏过程之前明确梁祝故事的情节,并且依据学生自身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想象当时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故事中最为经典的两位主人公分别化蝶而去的场景,就是学生蕴含情感最为丰富的时期。还有,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法国圣桑创造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自由想象动物狂欢的场景,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动物们在狂欢节的形态有效地描绘在自己的脑海中,理解歌曲中动物的心态和情感。
四、不断创新展现,优化音乐情感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思维启发 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音乐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念,而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教学技巧。从视唱、听、动等几个方面人手,让学生深刻领会音乐、充分体验音乐情感,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全面提高音乐素质。
一、注重视觉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我们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施教的最佳时机和条件。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二、注重思维启发,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在过去的观点中有时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那现在我却要鼓励我的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的鼓励、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
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著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三、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演意识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名言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欣赏七年级下册歌曲《太湖美》时,因为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色彩的民歌,我就会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着名风景的图片,与曲调幽雅流畅、委婉曲折、与描绘太湖风光诗情画意的歌词相得益彰了。学生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在九音乐欣赏课上,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
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着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
三、体验参与乐趣理解音乐共鸣
关键词: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符合音乐情境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思绪投入到整个音乐氛围中,把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最真实的语言表述出来。多媒体手段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为学生提供生动优美的画面、轻松愉悦的场景及生动有趣的音乐情节,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我国少数民族歌曲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少数民族生活的画面,让学生对他们的服装、生活环境、配饰及风俗习惯有个大致的了解,激发学生欣赏少数民族歌曲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氛围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蓝色的多瑙河》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描述多瑙河秀丽风光的动态画面,同时为学生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使画面与旋律相互映衬,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欣赏课的乐趣和美感,加深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直观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戏曲艺术欣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必不可少内容。初中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非常少,对戏曲中采用的省略、想象及装饰虚拟性等知识了解不多。教师在让学生欣赏这方面的音乐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欣赏教学方法,则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效果,为学生呈现直观的音乐画面,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京剧这一音乐形式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京剧的唱腔、旋律不同于歌曲,其固有的程式化的板式、唱腔、结构、演唱技术深奥而复杂,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况且不同的行当具有不同的发声用气方式,其吐字行腔、润腔方式和韵味也别具特色。京剧有着丰富的知识,学生了解得非常少。为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戏曲艺术的巨大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音乐家的演唱风格,让学生直观地欣赏不同的京剧脸谱。如让学生细看《霸王别姬》《空城计》等戏曲片段,既让学生欣赏到优美的京剧唱腔,又能够让学生细看京剧艺术家身上所穿的不同颜色的服装、夸张的脸谱造型,更能够了解京剧表演中的各种虚拟动作和不同人物的脸谱造型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重现历史画面,陶冶学生情操。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优秀历史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对历史画面的重现和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历史革命歌曲录像带、视频片段、电影剪辑等,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较好的音乐效果,观看生动、形象的画面,欣赏缤纷绚丽的色彩,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能力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深刻理解真、善、美的真谛,激发学生对丑、恶、丑的憎恶,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目的。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百年沧桑》这首交响诗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历史上香港澳门被其他国家占据多年的屈辱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的爱国意识,从而加强学生对交响诗的理解。再如教师在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乐曲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快速切换的功能,为学生呈现完整的歌唱画面,让学生欣赏壮丽画面的同时,感受到动人心弦的音响效果,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巨大魅力,从而使学生从心底油然生出一种佩服的情感,深深地爱上音乐作品欣赏课。可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为学生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89-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音乐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及审美能力的主阵地,通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农村初中要加强音乐欣赏的教学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一、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音乐欣赏的欲望
对于音乐知识比较贫乏的农村初中学生,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欣赏课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曲目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握曲目内在的思想感情,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芭蕾舞剧《天鹅湖》时,向学生介绍剧情:芭蕾舞剧《天鹅湖》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恶魔把公主奥杰塔及其侍女们变成了一群白天鹅,只有在夜间她们才能恢复人形。王子识破了恶魔的阴谋诡计,用正义去战胜邪恶,最终使天鹅们恢复了人形,公主奥杰塔与王子结为眷属。古老而优美的传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诱发了他们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欲望。
二、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体现音乐欣赏的魅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光、色、形合一,音画同步的优势,在画面与音响的有机结合与教师的情境创设中,使学生融入优美的旋律和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体现音乐欣赏的魅力。如在教学《我的家乡多美好》时,展现了灿烂的阳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悠闲的动物等优美画面,再配上背景音乐,使声音、画面连成一片。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家乡多姿多彩的优美景色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强化音乐作品的分析,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
在农村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用歌曲旋律代替了全部的教学,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把握和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1)要深刻理解歌词含义。初中音乐教材里所选欣赏歌曲的歌词,有的是体现对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有的是体现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对歌词的理解,就能使学生了解歌词的生动故事和创作背景;还能使学生深层次的把握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从而把词和曲有机结合在一起。(2)巧用课本插图。音乐课本中的插图,是音乐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华、最直观的表现。在彩色插图的视觉刺激下,伴随着曲目优美的旋律,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优美、广阔的音乐情景,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如在教学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材中给出了鸟语花香、草桥结拜、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化蝶六幅彩色插图,引导学生依插图欣赏作品。引子呈现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呈示部表现草桥结拜、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展开部表现英台抗婚、哭灵控诉达到了,再现部“化蝶”把学生带入了神化的意境。由于直观形象的图画,再加上教师的点拨,使学生陶醉在凄美的意境之中。
四、创设学生参与的平台,提高音乐欣赏的水平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欣赏曲目的特色,积极创设学生参与的表演平台,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有效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水平。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音乐表现的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学生营造一种体验音乐情感的环境。通过讨论,准确把握曲目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情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在《保卫黄河》的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就曲目中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说,我看到了万马奔腾的黄河景象,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水浪声;有的说,我看到了在万山丛中和青纱帐里,与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的游击健儿;有的说,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学生在音乐的旋律和各抒己见的讨论中爆发了想象,从而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与主题,引擦出他们的想象火花。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曲目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曲目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如在歌曲《牧歌》欣赏教学时,当欣赏、试唱过乐曲后,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用马头琴伴奏,一组用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跳舞,一组有感情的合唱歌曲,然后角色互换,进行多轮表演。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自由发挥各自的想象及音乐天赋,进行创作表演:有的组穿上事先准备好的蒙古族服装进行舞蹈表演,有的组介绍了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有的组朗诵了一首赞美蒙古族的诗,最大限度地创设了学生参与的平台,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
五、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新的教学理念,勇于创新,勤于研究,根据曲目特色不断创新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欣赏能力与欣赏层次,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