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7 16:11: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

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重点对策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数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农村小学在面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情况下,思想准备不足,理念转变不够,行动迟缓,收效甚微。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师数量缺乏,结构失衡

从我所在的县城大部分农村小学来看,一位老师至少要上两门课。语文教师除了任教语文外,还需担任思想品德课;数学教师除任教数学外,还需负责英语和科学科目。仅仅两位教师担任了整个年级的所有课程。至于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几乎无法开展。例如体育课,只局限在随便跑步和自由活动的范围内。因为教师短缺造成的学生发展片面,根本无法开发学生潜质的现象,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农村小学生在起跑之时就比县城就读的小学生慢了很多,更无法与城市小学生相比。同时,音、体、美学科教育资源极度缺乏,素质教育只是纸上谈兵。

(二)农村家庭教育面临“无能”与“缺位”的状态

由于近几年来农村出外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孩子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家庭教育,在农村,由于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着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而且孩子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这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容易造成他们孤独、自卑的性格,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这些感情和交流是学校教育无法给的。而且由于没有科技馆、少年宫,也没有什么夏令营,一到寒暑假,学生们大多窝在家里无人管理,陷入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孩子本人,这都是极端危险的。

(三)农村素质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城乡差别造成的

由于在农村,村民、家长等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还不是很多,家长、学生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农村家长对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县教委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委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看升学率;对教师的管理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这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追求。

二、解决农村素质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

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要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实施素质教育是降低留级率和辍学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各种宣传、典型示范、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等,使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了解素质教育的特点,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条件。只有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农村教育才能真正摆脱“跳农门”的局面,农村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素质教育才能顺利推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加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校长的能力建设,提高教育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真正提高在职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及时的改进,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阶段。在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也是如此,学生的学法仅仅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循环中。今天的教师素质影响甚至决定着明天的学生素质,切实提高农村在职教师的的业务素质迫在眉睫。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发展途径的狭窄,激励机制的贫乏,使得这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团体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地位,促使农村教师在工作中形成职业满意感,从而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二)吸引更多的农村素质教育人才

从现实情况来看,应着力应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问题,提供比较可行的提高自我专业素质的机会。专业素质的提高还需要整体提高农村教师对现代化技术的熟悉和学习,尤其是网络等信息渠道。还可以定期安排农村教师到县城、城市优秀学校观摩优质课程。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应当与思想素质的提高同时进行,这需要教育部等国家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为农村师资注入活力。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

(三)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信息技术;西部农村;评价机制;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4.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93-02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茫茫数十载,素质教育在我国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天地?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状有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谈一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1客观自然条件的限制,西部农村的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西部农村中小学是否按《纲要》的要求去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了呢?特别是有没有切实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呢?

事实上,在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客观自然条件的限制造成的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经济落后,使得西部农村的很多村校校舍到现在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就更别说投影仪、电脑、网络、闭路电视系统、大屏幕彩电和教学监控系统了。这对试行新课改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虽然国家逐年在加大对西部农村教育的投资,但是真正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时日。目前,广大的西部各省市村级小学都与现代信息技术无缘。

2师资力量薄弱,配置不尽合理,使西部农村的教育改革步履维艰

我国西部许多地区,由于近几年在校学生人数的逐渐减少,使学校教师表面上出现了“过剩”的现象,但是从所开设的课程来看,有显得极为不足。教师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学科结构也存在严重偏差,而这些教师又主要集中在教育实力薄弱的村级学校。在很多乡镇的各所学校中,物理、化学教师多为半路出家,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课程教师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开足课程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最简单地说,单是音体美课程的开设就需要一大批专业教师,退一步讲即便是都能开足课时,谁又能保证质量?特别是在新课程中,能胜任一些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更是没有,但有些中心小学的师生比例却严重超标,这种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和学校之间的教师人数比例失衡的教师配置不合理状况,严重的制约着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再加上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经济落后,无法吸引优秀师范人才扎根西部。由于价值规律对人才资源的调配自然作用,西部民众教育支付能力的有限性根本无法吸引发达地区的教师人才。在人才流动的市场取向的条件下,反而使西部高校培养的教师人才纷纷流向东部发达地区,成为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输入的源泉。同时原本在西部工作的教师从业人员,也在积累了一定的从业经验后,成为发达地区教师职位的“抢手货”,在人才流动的市场趋势下流入东部发达地区。

3单一的评价机制,使素质教育成了变本加厉的应试教育

高考制度的存在,有它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现实,也有它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在高考指挥棒的“隐形”作用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的最终评价也是唯分数论,分数也成了学校评价每一个科任教师的主要依据。在这种以分数作为唯一尺度的评价机制下,素质教育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教育怪相。某些地区更是将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推向极致,就是划定一个标准,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比较,对于未达标的教师进行罚款,甚至末位淘汰。在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单一的考核办法下,一方面,会导致教师给学生施加很大的压力,课外活动时间被严重“掠夺”,课业负担急剧加重。小学生晚上十点以后还有做不完的作业,六年级还有补课现象。这种让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会使学生过早的产生了极度的厌学情绪,相应地,学生就会找一些娱乐场所来放松自己,如逃学、进网吧、打台球等等,久而久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全面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 会使教师之间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不正常的竞争。

评价是总结经验,克服缺点;评价是激励先进,激发后进。我们虽然打出的素质教育的大旗,但是,如果不能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恐怕这杆旗帜不会飘扬多久,就会遭到人们的质疑。

4社会差别的存在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强化了应试教育

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人,追求生活的美好是每个人的愿望。在我国目前阶段,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处境,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高考是一条主要途径。特别是西部农村青少年,凭借读书升学来改变自己命运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大学有限的招生名额成了莘莘学子的竞争目标,大家都渴望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中争得一块蛋糕。

“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等等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大大强化了应试教育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入世”的功利思想,在今天并没有失去其依存的土壤。正因如此,对知识的追求演绎成了对完美人生的追求的同义语。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能否为社会所用作为衡量标准,以别人的认同为标准,使人失去自我。不论自己或别人,都会觉得“没用”,“书白读了”。不仅自己觉得脸上无光,失了面子,家人也有同样的感受。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面对西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全社会,包括教育部门、学校、家长,都应该好好检讨和反思:为什么孩子会累得让我们如此心痛?为什么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现状;思考

小学教育的发展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由于新课改的实行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对于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关注。提高小学教育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改善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小学的教育质量,是国家和小学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最基础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小学教育担负着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和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我国小学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城市和农村小学发展不平衡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和农村的小学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和城市的小学教育相比较,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1)校舍建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校舍建设比较简陋,学生的学习条件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教学设施方面也存在着差距。农村的学校建设与城市相比相差甚远,农村由于发展落后于城市,教学的设施是不完善的,很多小学都没有多媒体设施,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3)教师的待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虽然教师的工资水平国家规定是一样的,但是一些福利待遇农村的教师与城市的教师相比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另外,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区的教学水平也存在着差距,最后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

2.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启蒙教育,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地区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发达地区的教师整体水平高于落后地区的教师水平。另外,同一地区的教师素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体罚学生的现象,这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

3.素质教育未能全面贯彻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实行,素质教育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需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小学的教育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并没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没有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学校由于经济因素,或者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原因没有实现素质教育。

二、如何促进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小学面临着新课改的压力,如何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小学管理者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1.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由于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农村的小学教育质量比较低,这不利于农村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教育公平。国家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1)国家要加大对于农村小学的财政支持,提高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平。通过加强资金支持,可以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增加对农村小学教师的福利。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人员,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良好的待遇,减小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待遇差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3)国家要重视落后地区的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要平衡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为学生做好榜样,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1)要对教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通过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2)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国家和学校应该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素质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学校需要增加教学资源,同时学校要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设施和教学人员的支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关系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国家需要十分重视小学教育的发展。目前,面临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行,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清喜.关于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思考[J].河南教育,2005.

篇(4)

一、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

1、体育设施缺乏、活动内容单调

目前,还有相当部分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严重缺乏,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老化、损害比较严重,甚至个别学校连操场都没有,体育器材也只有几个篮球,几副掉胶的乒乓球拍,几根拔河用的绳子。因此造成许多体育项目因为体育场地的不足,体育器材的缺乏而无法开展,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

2、体育经费短缺、心有余力不足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更别提不被广大教师和家长重视的体育教育上的经费了。无须讳言,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不少的学校和教师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无奈经费短缺,使提高体育素质的想法只能束之高阁,有心无力。经费的短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瓶颈”。

3、体育教师队伍思想不稳定

农村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是造成体育教师不被不重视的最重要原因:体育教师不仅其社会地位低而且工作待遇也低。这也造成了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长期如此,专业体育教师缺乏,体育课只能由文化课的任课教师代替。由于教学任务,任课老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准备体育教学的方法,致使许多学校的体育课要么学生自己上自习,要么在校园内跑两圈就自由活动的“放羊式”教学。以至于许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只限于每天的课间操。

二、对策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因为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体育锻炼是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形成健康体魄和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做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认清当前体育教学的形式,努力发展体育教学的新对策。针对当前的形式,目前的对策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传统观点,重视体育教学

改变农村学校“智育至上,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校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工作地位和社会待遇,要让老百姓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人生道路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上级部门从专业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中配备愿意为基层教育做贡献的大学生做教师。也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自己解决。

2、加大经费投入,购买新的体育器材

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就要想法设法从根源解决问题。教育部每年都会为农村学校拨一定的教育款项。学校可以将这笔经费设立专款投入体育教学设施的购买,比如比较适合农村情况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等。另一方面,农村学校也应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地筹措体育经费,弥补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不足,灵活多样地搞好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

3、立足于现实,利用农村特殊的教学资源,发展特色体育教学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立足于现状,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教学资源,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本土教育”,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谋求发展。我们可以创立具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例如以农业知识为载体,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形式,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还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的认识,以及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总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的发掘身边现有资源,形成特色教学。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成绩,才能取得领导的重视、家长的认可,才能让体育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按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推动农村体育教学新课改

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在农村学校中实施体育新课改,改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放羊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体育课堂中,在保证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教师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并适时开展德育和美育教育。这对于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篇(5)

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全面强大的基础,依靠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与技术生产力为国家的富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70%的基础上,与之配套的农村小学教育却很难与城市的教育相提并论,其在基础设施,教育师资,教育模式以及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虽然,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农村小学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良性的发展,国家也通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但农村的特殊社会属性使得小学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优化师资条件与学生评估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以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甚至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以整合生源组成,这些都需要各家长的教育工作者和农村政府作出更多的努力,以使农村小学的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使素质教育在农村得以展开。

1.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农村教育观念与思维的缺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本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全国的全面深入,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里只希望学生能认识字、能进行数学计算,而如今,社会的需求使得学生必须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我国的部分农村,这种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改变,其中就包括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概念和农村家长的教育认识,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是小学生必须该受的教育,但有些农村小学教师只注重语文、数学的教育,对其他的素质教育能过则过,没有使教育效果得以体现,比如音乐课的教学依然采用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模式,而英语教学也不够重视,特别是在发音上存在方言的因素,使得小学生的英语发音不够准确,这都是教师的教育概念没有得到改变的体现。

1.2农村教育设施的缺陷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使得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相对匮乏,其主要表现在校园基础设施与教育基础设施,校园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育等相关的设施较为缺乏,比如很多农村的小学体育场还是砂石跑道,足球场也没有人工草坪的铺设,这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受伤的隐患,而至于其他的体育锻炼设施更是没有,影响学生的锻炼方式选择,使得学生课间玩的多数是自制的娱乐用具,如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等。而教育当面的设施缺陷是指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设备不完备。据调查,目前只有10%左右的农村学校拥有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而更多的农村学校使用的还是传统的电化教学器材,如收录机、投影仪等,音美体器材也很缺乏,几台简陋的录音机,几盒单调的彩笔往往就是农村小学开展音美教学的全部家当。

1.3农村教育师资的缺乏

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三种群体组成:一是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二是年龄不等的代课老师;三是为数不多的各方面都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但目前的现状是由于农村的发展关系难以吸引大量的年轻教师前往教学,教学观念陈旧、知识体系单一、教育模式缺乏变通的老教师依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主体力量,这种师资现状难以匹配国家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经费及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师外出培训和自我充电的机会较少,更加不利于教师力量的发展。

2.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分析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需要现代化的教育基础与配套设施,需要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与观念,需要现代化的教师队伍,这些就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农村地方政府进行不断的政革发展。首先,需要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现状,修建适合小学生身体锻炼和体育兴趣培养的基础设施,补充音乐与美术教育的设施辅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多媒体教学模式,以标准的听、读、写来为学生提供英语教学;其次,加大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村家长更深刻的理解小学教育的含义,以配合学校教育完成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同时,需要学校与家长优化对学生的学习评估办法,改变过去传统的只注重语文与数学成绩的考核方式,需要同时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兴趣、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从重单纯只是评价转向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评价;摒弃只以分数为主导的教学评价,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改革方面,需要通过平台、专业、特长、发展、薪资等方面吸收文、体、美专业的师范毕业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以吸收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建立长效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城市的小学教育相对于农村小学教育是先进的,使城市小学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一段时间,农村小学教师到城市小学学习一段时间,形成见习交流制度,以开拓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视野。

3总结

篇(6)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强竞争的信息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小学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并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1.思想观念的影响

当今,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读书无用,即读了大学不一定找到好工作,不读书一样可以找工作,在农村地区,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难以脱胎换骨,计划生育观念淡薄,超生严重,留守儿童普遍,家长没精力管理子女,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在学校想学就学,不想学拉倒,稍有疏忽,就干脆回家,迎来的将是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解。另一种倾向是把考试升学当作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我国历来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从隋唐时代实行科举制度以来,都是把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法宝,这种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另外,从社会就业来看,当前,中学毕业生还缺少适应就业需要的一技之长,导致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升学,才能使子女就业,于是,将老师和学生推向应试教育,这样就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再加上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换汤不换药,教学的成效最终还得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所以,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旧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2.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

以书本为中心,传授文化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影响是深远的。站在形势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传统教法有其弊端:教学功能单一,它一般是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主要精力在于讲授教材,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往往使一些思想敏捷、基础好的学生早已听懂,无事可干,而那些思维迟缓、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没听懂就讲过去了。素质教育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它是顺应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积极的,它与传统教法的出发点不同,它是把以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开发智力为主。在教学观念上倡导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强调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强调既抓好课内教育,又要抓好课外教育,注意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手段,家长和社会也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对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只要升学率高,考试成绩好,学校就成为名校,教师的声望也随之提高,成为名师,优质生源蜂涌而至,名校越办越好,领导对名校刮目相看,在各种利益分配时,无不向名校倾斜。农村中小学在生源大战中,必然处于劣势,因留不住优质生源而越办越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由于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估办法,多数学校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的评估方法,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教师的荣辱得失完全系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这一把硬尺子,统考、排名次之风依然盛行,使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热潮难以降温。如果以分定优劣的传统评价观不改变,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教师们也只能把分数奉为圭臬,埋头苦干,永远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4.落后的教育设施的阻碍

教育是前瞻性的事业,它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设施一定要赶上教育的发展要求,那种仅靠几本教学书籍,几支粉笔培养人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让人担忧,近年来,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的配置状况较前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现有设施的有效利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5.教师素质的制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高低对素质教育会产生直接影响。按理说,教师的人选就应该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地位不高,受人歧视,教师行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没有挑选的余地。

二、农村(山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根据农村教育现状,针对农村学校师资素质相对较弱,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等实际,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探索自己的实施途径,迈出坚定的步伐。

l.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社会是大前提,家庭教育很重要,学校是关键。而学校能否起好关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2.以课堂为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关键,课堂是主渠道。体现素质教育的课怎样上,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认真思考并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现在有些课看上去有了启发提问、大量练习、游戏活动、学具操作,显得热热闹闹,但还是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一套框框运行,实质上并没有跳出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了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应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篇(7)

[关键词]教学低效;原因;对策;农村;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33-01

课堂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目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教师应在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低效原因的基础上找准对策。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1.教师缺乏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机会

农村数学教师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及方法的机会少,教学理念及方法比较落后,不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从而导致教学低效。

2.淡化素质教育

农村初中学校大多淡化素质教育,唯成绩至上。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是骡子是马,把成绩拉出来遛遛”。在此种情况下,大多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题海战术”,导致课堂缺乏趣味性。

3.教学方法单一

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是在不断做题,教师不断讲题。教师处理教材时总是按部就班,不去分解与整合,缺乏教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更是陈旧老套,不是机械地讲概念、公式等,就是布置大量、重复、没有新意的练习。在这种单一、机械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并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解题,不会举一反三,难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二、改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状的策略

1.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学校应加大新课程理念的渗透,通过开展教师轮训、城乡教师交流、电化教育下乡等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让他们能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大素质教育力度

教师应一改“唯成绩至上”的教学观念,倡导趣味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从而激活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加大素质教育力度需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一是学校层面。学校要加大素质教育力度,需评价先行。通过改变课堂评价标准、途径、方法,让成绩不再成为评价教师与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以此构建一个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大环境。事实上,在教育发达地区或市县中,等级评价或综合评价体系已基本建立,而农村学校还需要迎头赶上。

二是教师层面。教师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积极探索激发课堂活力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学生层面。学生需要一改过去被动接受的局面,认识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学生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内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学生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后,了解了各银行的不同存储形式(如定期、活期)及利率,并计算活期、定期以及理财产品的收益。这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之一。

3.教学方法多样化。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