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危机应对措施

企业危机应对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7 16:11: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危机应对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危机应对措施

篇(1)

【关键词】财务危机,风险防范,佳兆业

一、财务危机的相关概念综述

(一)财务危机的定义

对财务危机定义的研究一直是财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深入探索,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科学的研究应该首先从定义入手,如果对概念的界定不清晰,就无法准确地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进一步的研究,也就不可能得出准确无误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财务危机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失败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的危机,应该包括:企业技术失败、资不抵债、债务无力偿还和破产等。

(二)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无争议的债务的困难与危机。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或本金而有倒闭的可能性,因此又称为违约风险。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二、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经济环境、政府政策变化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有些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这些因素从外部作用于企业,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每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如果不能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就会一步步走向危机的深渊。因此,只有正确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认识到不利于自身的因素,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1.经济环境变化

在经济萧条时期,市场不景气,客户需求下降,产品销售额不断下降,甚至企业产品滞销严重而出现亏损,企业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就可能陷入财务危机。市场是不断发展的,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也将会面临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例如作为与宏观经济景气度关联度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钢铁行业已率先深刻感受到经济增速下滑、下游需求疲软的浓浓寒意。《证券日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27日,在已中报的18家上市钢企中,除了久立特材,剩余的钢铁企业中业绩悉数大幅下滑,其中马钢股份巨亏近19亿,山东钢铁亏损9.96亿,同比减少336%;杭钢股份亏损1.07亿,同比减少150%;沙钢股份、八一钢铁和太钢不锈净利降幅均超过五成,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2.国家政策变化

国家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国家政策的突然改变,打击了有关企业的主要业务,而企业又无法短时间内开展新的业务,那么可能就会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导致企业的业绩急剧下滑,出现严重亏损,最终引发财务危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受到国家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限制,当国家政策旨在保护和扶持某个行业时,就是这些行业的企业大力发展的好时期。若一旦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策有所变化,那些无法适应变化的企业必然面临生存危机。

当然,战争、事故、自然灾害等外部灾难也是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总之,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不可忽视,企业应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才能在竞争中长久生存下去。

(二)内部因素

1.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应收账款不断增加

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会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企业往往由于资金投向问题造成其过于分散,长期占用资金而造成资金严重短缺,这样企业就不得不大量借入资金以维持生产经营,造成企业负债过度。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最终就会引发财务危机。

应收账款不断增加无疑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的增加,应收账款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企业现金并未增加,反而增加了应收账款的成本,如果应收账款回收期越长,企业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长期下去,会造成企业资金回收困难,资金短缺而引发危机。例如光伏业中著名企业超日太阳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2011年,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04%,应收账款却同比增长240.16%。应收账款快速增加,使超日太阳财务资金状况明显恶化。2012年第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继续攀升至26.34亿元,经营性现金再度流出6.14亿元。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超日太阳第三季度应收账款为7.56亿元,而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 .36亿元,当期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近73%。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33.42亿元,比期初增长了51%,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42.3%,超日太阳已陷入严重财务危机。

2.企业过度负债财务杠杆运用过度

负债经营,能使企业得以利用财务杠杆效益,但如果企业过度增加负债,则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会导致企业信誉下降,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使企业很难再筹集到所需的资金,这样一来企业的财务状况会一步步恶化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因此,企业财务危机发生与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息息相关。财务杠杆运用得当,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但如果企业过度负债,财务杠杆运用过度,一旦决策有所失误,财务危机就很容易发生。因此,保持合理的财务资金结构,是有效预防财务危机的重要手段。例如: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曾经的光伏龙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背负了巨额债务后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吓退了接盘方,被要求破产重组。2011年一季度以来,在尚德盈利能力极弱的状况下,其负债率持续走高,这种高负债必将导致企业走向灭亡。据201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尚德总资产为43.79亿美元,而负债总额高达35.82亿美元,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1.66%。与此同时,无锡尚德还背负着沉重的到期债务偿债压力。可见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应合理运营财务杠杆效应,避免负债过度造成财务危机。

3.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且风险意识淡薄

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一些企业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导致主营业务不明,内部管理混乱;一些企业盲目的扩张打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而使企业销售成本不断升高而收益不断减少,甚至成本高过了收益;还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导致资金回收困难,这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难免会陷入财务危机。虽然企业想要不断壮大自身,就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张,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但如果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盲目扩张,管理者缺乏企业发展的长远眼光,被规模的快速扩大蒙蔽了双眼,过高估计了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便会使原本因为扩张而财务紧张的企业更加危险。面对种种风险与挑战,企业必须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才不至于措手不及。

4.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和财务管理人才

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对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财务危机刚出现时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企业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适合自身的财务预警系统,及时防范与控制可能出现的危机。但如果财务人员不善于运用合理的财务指标来构建属于自己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会造成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而无法预防财务危机。一个企业的良好经营是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的,若企业因为人才缺失而造成种种财务决策失误,甚至会引发严重的财务危机。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一)针对外部因素的应对措施

1.针对经济市场环境

企业应注意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的能力。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及时调整企业负债比率,确保自身偿付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企业还应关注因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而使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的情况,以免出现严重亏损。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市场环境,应制定及时应对的措施,提高企业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此降低因经济环境变化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危机。

2.针对国家政策

企业应注意国家政策的变化及其对企业在经营、投资和筹资等方面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及时针对国家政策因素的出现调整经营策略,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适时调整财务管理办法,从而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以此降低国家政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企业只有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投资经营战略,正确把握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的变化,对企业进行适当调整,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外部因素给企业造成的严重影响。

(二)针对内部因素的应对措施

1.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并合理控制应收账款

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准确科学的预测资金需求量,合理的筹集和使用资金,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防止盲目占用资金造成浪费。资金更应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合理投入。企业在资金的借入上应更加谨慎,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入资金,只有这样,才会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避免因盲目借款而引发财务危机。企业应加速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以提高资金使用率。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如果企业制定了十分严格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政策,对客户来说要求过高,则有可能错失许多潜在客户,甚至会为竞争对手提供便利,最终影响企业的销售水平。但是如果企业将信用标准放得很宽,尽管企业会有很多客户,但是这样一来,这些客户的总体还款水平就会降低,这无疑会使企业坏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导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使得企业缺乏资金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准确评估客户的信誉程度,根据信誉程度的不同,划分信用等级,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应收账款,减少坏帐损失,避免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2.加强资本负债结构的优化与财务风险的控制

企业要想使公司财务稳健发展,加强资本负债结构的优化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应当依照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资本负债结构进行调整,让该结构保持适当的比例。想要加强资本结构的优化,企业应保持权益与债务两项资本的合适比例,当负债比率超过负债利息等于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这一界限时,就会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风险。企业财务危机的预兆之一便是资产负债率过高,负债占企业资本结构的比重越高,财务风险也就会越大,若控制不好,企业陷入危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资本结构,严格控制财务风险。良好的经济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以适当激进,增加适当负债,并对财务风险进行真确的评估;当经济环境恶化时,企业应小心谨慎,耐心应对,合理调整负债结构,努力降低企业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一定要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对危机的发生有所防范。

3.提高企业及员工防范危机的意识并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只有每个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到位,企业的抗危机能力才会有所提升。只有教育员工树立危机防范意识,才能将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为此,企业可以对员工尤其是专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危机知识的普及,使员工的忧患意识得以激发,使其意识到防范危机的重要性,总体上提高企业的危机意识,共同为防范危机而努力。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加强危机意识的树立,居安思危才能防范于未然。同时应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就很容易发生经济效益低下、决策大量事物或违法乱纪等危害企业的现象,这样积少成多必然会导致企业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4.建立适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而对企业可能或即将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的财务分析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说是一种诊断工具,能跟踪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在发现财务状况异常时及时预警,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企业损失。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可以发挥对财务的监测、诊断、治疗、保健的作用。企业还应在建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使其有较高的灵敏度,这样就越能使其发生巨大的作用。

5.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解决企业财务危机的手段之一,可以帮助那些难以还清债务的企业摆脱暂时的财务困境,使企业有时间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到正确方法解决危机,使企业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有:以资产清偿债务;以现金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的偿还期限、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等;以上三种方式组合。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对策   

        1 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在此次经济危机下,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存在经营规模小、资本和技术力量薄弱等固有顽疾,加上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的影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据中国社科院一项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 内部财务控制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一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财务管理观念陈旧,过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管理中一味地注重控制成本的绝对额,靠减少短期投资来提高企业利润。二是财务管理内部人控制,财会人员任用“家族化”、“亲缘化”。三是财务管理职能无法发挥,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四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违规现象严重。

        1.2 筹资渠道窄,资金严重不足 资金不足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不利因素,资金筹集主要依靠内源融资,缺乏外源融资渠道。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生产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管理落后,经营风险大,短期行为较为普遍还贷诚信不足贷款风险大;二是制度安排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直接的资本市场融资基本上不考虑中小企业,没有创业板市场;间接融资中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1.3 投资盲目,缺乏科学性 由于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在投资过程中追求短期目标,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致使其在投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有些企业管理者甚至在做投资决策时,没有做项目评估,只凭个人经验和想象做决策,投资方向难以把握,资金浪费较大。

        1.4 资金运营机制缺失 中小企业现金管理效率低下,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丧失增值机会;有的因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造成资金流动性差,陷人财务困境。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坏账比例高。因为没有严格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无科学合理的信用调查和评价力法及有效的收账方法,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坏账,资金周转失灵。中小企业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1.5 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人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2.1 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在经济放缓、流动性萎缩时,谁掌握现金谁就拥有主动权。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时候,当需求下降,市场不明朗时,企业不应该进行大规模的扩张行动,而应强化资金管理,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①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要充分预测到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②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要进行调研评定,定期函询核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③对存货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存货要尽可能地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确定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健全财务运行机制。通过财务制度,确保财务管理贯穿各个业务环节,并健全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与财务监督机制,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2.2 创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拓宽筹资渠道 企业的运转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中,国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信贷政策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地方银行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要支持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方面的支持系统。缓解和分散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金融风险,改进企业的筹资条件,使企业更容易筹到发展资金。

        2.3 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的投资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与变化。第一,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第二,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第三,规范项目投资程序。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另外,要注意实施跟进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2.4 建立现代企业价值观,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小企业也应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的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它反映的是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投资者在评价企业价值时,是以投资者预期投资时间为起点的,并将未来收人按预期投资时间的统一口径进行折现,未来收人的多少按可能实现的概率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与投资的风险价值,可以促使企业资产保值和增值,有利于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2.5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紊质 中小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能力的建设,扭转粗放管理的局面。许多中小企业存在财务管理粗放的问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仍停留于会计核算层面,对外部条件变化引发的财务问题缺乏分析和应对能力。企业财务管理涵盖财务预测、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多个方面,需要培养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管理方法。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上,要严格遵守《会计法》规定的人员上岗资格,及对财务管理人员经常进行在职培训,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使他们能够尽快的更新观念,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人员管理体制,采用激励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竞争上岗。加强全员素质教育,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的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健康向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政部2009.4.9

篇(3)

关键词:国企;招投标;模式;法律问题

在经济市场发展中,为了让国企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我国允许国企对工程、技术和物资进行招投标。通过公平公正的招投标,让各个企业都能受益。但是目前国企招投标模式还不完善,在与招投标相关的法律问题上也存在漏洞。所以,很多企业通过招投标的规则漏洞,达到自己的不良目的,扰乱正常的招投标市场秩序,最后致使企业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建立一个适应招投标的完整体系和规范制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招投标体系的建立和规范以及主要法律问题

企业招投标需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并且规范行为,才能保证招投标的公平公正。第一,要根据项目特性,利用互联网制作招标信息。第二,公开招投标的性质,以及开采使用会带来的预计收益。第三,参与招投标的企业必须具备国家认证的资格。第四,公开招投标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个企业所出的标底。第五,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文件的内容必须相符合。招投标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透明公正。招投标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是避免个人和单位把招投标项目化整为零,为自己牟利;要严格查处某些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围标和串标。但现行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漏洞,因此,要完善招投标的法律。

二、招投标风险防范预警与应对措施

1.对招投标的风险防范预警

风险预警是为了纠正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变差,导致企业受到经济损失。第一,要对企业招投标信息进行搜集,确定这次招投标的目标能够带来的风险和经济价值,为企业制定招投标的标底做准备。第二,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监控,比如国际形势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招投标的最终价格。第三,招投标项目不同,所带来的利润和风险也是不同的,参与招投标的企业要对会带来的风险类别和程度进行识别,才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规避风险。第四,对其他参与招投标的企业进行背景和实力分析,保证以最小的代价赢过对方。第五,要对本企业进行系统评估,评估企业实力,如招投标成功以后,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利润有多大,以及在整个招投标的过程中,企业的某些做法是否超出了能够承受的范围。

2.招投标风险应对措施

(1)招投标需要进行组织准备活动企业参加招投标的过程中,为了减少风险,增强招投标的实力,需要进行组织准备。第一,需要对招投标过程会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第二,要根据招投标的性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人员调动。第三,对参与招投标的核心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仅要选择了解特性和发展前景的人员,还要保证自己的核心人员不会被挖走。企业组织准备活动,是服务于整个招投标过程的,是防风险的主要措施。(2)招投标需要日常监控和危机管理招投标项目内容会因经济市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招投标的价格带来影响。尤其是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这些变化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时企业需要应对的风险情况是十分恶劣的,所以需要进行日常监控,不断地调整企业劣行情况,增加企业的实力。同时还要有处理危机的能力,对日常监控和组织准备活动都无法控制的危险,需要采取危机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因此风险预警和危机的处理,都是为了增加企业的招投标成功率,为企业在活动中减少经济损失。

三、国内外企业招投标存在的漏洞以及管理办法

我国的企业项目招投标管理存在漏洞是事实,但是同样国外的招投标管理也存在漏洞,所以我国要借鉴国外的管理办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地修正和完善我国招投标的管理。以德国为例,对的开采和立法以及招投标的管理,都是以公共经济为基础的,但是都会存在被某些单位和个人化整为零,私自利用的现象。因此,要对招投标的企业进行严格的评审,同时在招投标的过程中,要保证公平;要借鉴国外把招投标视为公共经济的精神,改变现有的招投标管理观念。

四、结束语

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会出现对招投标风险预警不及时的情况,因此,为了国企的发展,找到招投标管理的漏洞,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办法,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并针对风险做出应对措施,才能保证我国的国企招投标公平公正,同时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曾浩 单位:中国石化天然气川气东送管道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代晓艳.国有企业招投标管理实践问题初探[J].中国招标,2015(,7):7-12.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 发展策略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传导,使得世界各国也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经济衰退。各国政府虽然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并出台巨额救助方案,但是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冲击是外贸出口减少。出口下降,将一些出口企业倒闭,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经济增长放缓。而中国是严重依赖外需的国家,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贸易摩擦将加剧,这将会导致我国商品出口严重受挫。

2.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低迷不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势受到一定冲击。股市和债券市场融资困难,我国计划到境外上市融资的企业将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也改变了其全球格局,流入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中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流量中的占比将上升,流入引发金融危机的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将大幅度下降。

3.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危机初期,得益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保守,没有大量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投资回报率高,由此导致热钱加速流入,并进一步推高了我国股市和房市价格,造成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趋势更加严重。欧美等国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投机性资金将重估在我国的投资风险,将资金撤回国内,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这必将对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4.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采取放松银根的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些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1.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

金融危机爆发后,使中国意识到,我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及转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不能仅仅出口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同时需要扩大内需,摆脱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为此,很多出口企业已经开始改变经营思路,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改善产品结构,打造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引进高技术进行规模生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夺取更多的市场定价主导权。

2.促使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促使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未雨绸缪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化解已经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制度防范新的风险产生。这从长期来看,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是有益的。因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以从金融危机中得到启示,对衍生金融工具及早进行规范和监管。这些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有利于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

金融危机使很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受到严重冲击,市场低迷,而我国没有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并且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导致我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相对提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

三、我国的防范策略及应对措施

1. 制定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战略。

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发展的重点要从追求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转变到追求外贸增长效益和质量上来。要有效利用危机压力倒逼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加强风险管理,对金融创新进行重新审视,把金融创新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积极稳妥推进海外扩张,通过资产在各地区的配置实现风险的配置,有效降低总体风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要加强对金融活动的日常监管和调控,及时发现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扭转金融市场的无序状态。

3.改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迫使我国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走集约发展和提高科技含量的道路。我们应该抓住时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注重依靠设计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4. 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应采取更积极的发展策略。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我国受危机冲击有限,经济实力相对上升,应提高全球化水平。同时,政府应在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企业跨国并购和向外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宇,火颖.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9(2)

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业龙头企业;原因分析;措施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具体表现为: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企业销售回落;农产品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度下降;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出口创汇大幅下降等。为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影响的原因,寻求应对措施,近几年许多学者对此课题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一些企业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影响的原因分析

1.农副产品原料价格大起大落,企业亏损严重。

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菜籽价格从最高6100元/吨下跌到最低3000元/吨,下降50%左右;豆油价格从最高16700元/吨下跌到最低7200元/吨,下降56.9%;玉米价格从最高2050元/吨下跌到最低1548元/吨,下降24.5%。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引起其他农产品原材料如畜禽种苗、丝绸、蔬菜等农产品原料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同时,受农副产品生产和上市的季节性限制,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收购时无法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原材料成本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油脂行业受油价的剧烈波动,企业高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给企业带来相应经营困难。

2.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大幅减少。

对出口企业而言,由于出口目标国居民消费下降、合作伙伴受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日本、美国、欧盟等国技术壁垒、地方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加强,致使出口企业已签订单出货缓慢,预期订单不明确,大部分企业订单明显萎缩,导致企业销售下降、库存增加,许多企业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调减库存产品量大的品种生产计划,少数企业被迫停产甚至转产。南方部分规模较大的出口企业,在严峻的出口形势下,将产品调整为内销,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受到挤压。

3.加工产品价格低迷,企业利润空间有限。

目前国内外市场行情低迷,购销倒挂。企业产品价格不能同步上涨甚至下降,导致企业原料、产品间的比价越来越不合理,给原本微利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利润空间再次加压,企业利润严重下滑,许多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出现了“一生产就亏本,不生产就丢市场”的尴尬局面,龙头企业面临着“两难”选择。

4.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美元、欧元等货币不断贬值,出口企业的利润不断缩水。

近几年,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使许多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能力降低,尤其对低层次的农产品出口影响更大,因为农业企业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价格竞争。2008年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的汇率由7.3:1和10.8:1下降到6.3:1和8:1,这给我国出口这些地区的农业企业带来困难,大部分龙头企业利润严重缩水。

5.农业企业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缺乏竞争力。

农业产业是弱质产业,多数以鲜活农副产品为原料,这决定了农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自然风险大。收成的丰欠、病虫害及疫情的发生、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等都直接影响到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及其市场竞争力。同时,农业龙头企业多数为利用农副产品进行粗加工,产业链条不长、产品的附加值低、企业自主品牌少、市场开拓能力不强。而且,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是其普遍现象。企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受地理位置、工资福利待遇所限,农业龙头企业难以吸引到高层次人才,即使吸引到也难以长久留住。部分农业企业企业家知识水平有限,素质也不够高。面对危机,少数农业龙头企业当家人不能积极有效应对,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针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冷静对待,深入分析我国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既不能盲目悲观,更不能麻痹大意。而是应该坚定信心,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化解危机,努力推进我市龙头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企业具体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紧抓政策机遇,寻求发展良机。

我国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面对危机没有等待观望,而是积极拼抢,把握主动,在困难中奋起,在挑战中前进,在“危”中寻“机”。众多企业都能审时度势,采取了挖掘内部潜力、调整营销策略、研究开发新品、强化基地建设、加大技改力度等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龙头企业要重点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机遇,发挥部分企业基础较好和我市人才、管理的相对优势,主动关心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关心中央政府出台的各类利好政策,关注自身行业,及时研究对策,修炼内功,积极储备项目,积蓄力量。

2.狠抓重点环节,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前情况下,产业转型是一条出路,调整是必然趋势,有关龙头企业要有保有压、有转有退,着力打造优势主导产业链,使我市龙头企业的优势行业、优势产业、优势企业更具竞争力。许多龙头企业也意识到,只有做中高档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研究开发新品、寻求产品的差异化,积极淘汰落后工艺、产能,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3.注重扩大内需,拓展市场。

一是着重加强对国内市场的研究,尤其应该在国内消费市场花功夫,特别是利用区位优势,扩大我国农副产品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占有份额。二是加强营销网络建设,重点要建立企业市场推广网络体系、市场营销人员队伍体系、市内外产需协作配套体系、鼓励市场营销的激励政策体系等。三是不放弃海外市场,国外市场的萎缩是暂时的,企业要研究国外消费特点,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积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陈应美,徐小平.浅析金融危机对湄潭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影响及相应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

篇(6)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贸易保护;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各国为了保护本国贸易,导致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抬头并持续升温,这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而中国作为出口贸易大国,在这场贸易保护战争中成为了众矢之的,出口贸易领域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贸易摩擦将更加常态化。因此,目前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在把握国内市场的同时,学会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

一、中国面临贸易保护加剧的原因

(一)失业率上升

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金融银行业,并且波及到了世界金融秩序。受此影响,发达国家服务业也遭受重创,进而影响到世界整体就业水平。于是,金融危机后,失业成了各国政府的头号大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就业率大幅度降低,失业率数据始终维持在高位。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08年至2012年,欧盟地区失业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十左右,就业状况最差,美国的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8%左右。而欧美等国政府认为,正是由于“中国制造”抢占了本国(地区)市场,才导致本国(地区)失业问题如此严峻。普通民众也持相同观点,在美国,71%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制造”是造成美国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各国政府便企图通过贸易保护的方式增加国内就业,而“中国制造”便首当其冲,成了贸易保护的重点实施对象。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以中美贸易为例,自2008年到2013年6年时间内,除2009年美中贸易逆差有小幅回落以外,美中贸易进出口额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美中进出口额分别从2008年的3377.9万亿美元和714.6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4404.3和1220.2万亿美元。而自2010年以来,虽然美国不断加大贸易保护力度,但是美中贸易逆差仍然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美中贸易逆差达到了3184.2万亿美元,比金融危机之初的2008年增长了19.6%。其次,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间对外贸易发展也极不平衡。以2012年为例,2012年我国对印度贸易顺差2887869万美元;对阿根廷贸易顺差130833万美元;对墨西哥贸易顺差1835588万美元。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巨额的贸易顺差地位,使得各国都抱怨中国商品冲击了本国产业,抢走了本国的就业岗位,这种矛盾增加了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金融危机使得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加大了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压力。

(三)政治因素

政府为了实现政治目标和经济利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以维持其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近年来,随着新的世界力量中心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的崛起,分散了世界经济实力,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不仅面临着在经济秩序方面来自中国的挑战,而且,在世界政治和军事方面也面临着中国发起的严峻挑战。

尤其是在后危机时期,欧美等国(地区)经济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的债务危机而遭受重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强劲,对其霸权地位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因此,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已不再是单纯保护本国某一行业的成长,美欧等国希望能够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遏制中国经济发展,消除中国对美欧的威胁,维持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

二、我国的应对措施

后危机时期盛行的贸易保护浪潮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将会面对更多的贸易摩擦。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也要从自身入手,加强内部修炼,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

(一)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为当地创造就业

后危机时代,要减少贸易摩擦,有效的途径之一便是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将出口产品的生产直接带到目标国,不但融入到当地市场,更能迎合当地的市场需求,为当地的市场增加就业岗位,刺激当地经济的增长。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但是投资区域和投资方式存在过于集中化的问题。以2010年为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美国则位列第七。而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和贸易摩擦的高发地带。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对这些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降低贸易顺差,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降低民众的不满情绪;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避开贸易对象国的反倾销和技术贸易壁垒。

(二)开拓多元化贸易市场,平衡贸易利益

我国的出口市场一直以来较为集中,多年来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香港都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导致我国贸易顺差过度集中。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政府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力求改变这种状态。然而,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规范、法律不健全、政局常常不稳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国在开拓新兴市场的过程中并不顺畅。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主要集中在拉美和东亚等少数几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实行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寻找互补市场,提高我国企业在欧美日之外其他市场的市场份额,降低贸易失衡水平,分散贸易摩擦的风险。另一方面政府要努力平衡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利益,缓和因贸易失衡造成的贸易矛盾。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article/i/jyjl/

[2]Ruby E.US/China Trade Disputes in the post-Recession Political Landscape[J].2013.

篇(7)

关键词 市场营销 危机管理 有效对策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出现危机也属于正常的经营情况。企业危机的产生和发展容易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外部因素常常表现为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而内部因素多是来源于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往往是来自企业内部的危机会让企业措手不及,受到严重的创伤。可见,企业如果想要实现既定的市场营销目标,就必须要进行危机管理,帮助企业化险为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健发展的步伐。

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部分企业在遭遇危机时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主要就是因为对于企业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不了解什么是企业危机管理,也不知道企业危机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所以,为了更好地制定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我们应当深入了解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

企业危机管理,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遭遇危机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方法。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危机是在所难免的,并且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关键的是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如何化险为夷,在危机中更好的生存发展。企业危机管理就是基于这样的需求下产生的一种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管理活动,企业一方面要在危机爆发之前进行预防和控制;另一方面还要在危机发生之后采取应急管理对策将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晴雨表,企业管理者必须对企业危机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二)企业危机的表现形式

在企业的危机管理过程中,企业危机有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产品危机。产品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如果企业不能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出迎合市场环境的产品,或者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都会为企业带来严峻的产品危机。其二,信用危机。企业信用是长期经营累积的结果,如果企业的经营方式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者出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导致企业的信誉下降,就会为企业带来信用危机,而信用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是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的。其三,财务危机。资金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资源,但是在面对汇率、利率调整、股市变化等问题时企业都可能出现资金周转问题,严重的将导致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持续经营。除此之外,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还会遇到很多其他不同类型的危机。

二、市场营销视觉下的企业危机管理有效对策

(一)树立营销危机管理原则

营销危机管理原则对企业进行危机管理能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诚实信用原则。一个企业的信用情况是消费者对企业最直观的印象和判断,尤其是在市场营销的视觉下,企业更应该建立一个诚实信用的形象,在面对危机时,也要尽量避免危机对于企业形象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渡过危机后企业仍然能够保持市场地位。第二,防范原则。事实上,企业危机管理的核心并不是危机爆发后的应对措施,而是要在危机到来之前就防患于未然,避免危机的产生。

(二)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

企业常常在没有察觉危机时就遭遇危机带来的重创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有利于将进行职责划分,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谨慎对待企业潜在的和已经发生的危机。另外,企业危机管理是需要每个工作岗位的员工都肩负起防范危机和应对危机的责任。因此,企业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有必要利用平时的机会多为企业员工进行有关危机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每个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时刻牢记自己的企业使命感,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面对危机。

(三)重视企业危机公关的作用

在信息发达、媒体广泛的信息化社会,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忽视企业危机公关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要与媒体进行合作,进行媒体营销危机,发挥媒体信息的作用,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但是,这不意味着企业要通过媒体来粉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危机,而是要在危机发生之后以公开透明的态度,合理的面对媒体的采访和提问,给社会公众一个正面的回应,这样才能够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结束语

企业要在市场营销的视角下,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状况的危机管理对策,保证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能够从容应对,进而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服务于消费者。

(作者单位为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韦恒.基于市场营销视角的企业危机管理[J].行政论坛,2011,18(3):82-85.

[2] 于雁翎.基于市场营销视角的企业危机管理[J].学术交流,2012(8):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