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草原环境保护

草原环境保护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7 09:39: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草原环境保护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草原环境保护

篇(1)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牧区草原;建设研究

畜牧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目前我国畜牧业在发展中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就牧区而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与草原的生产能力之间的问题以及草原生态能力退化、沙化、盐碱化问题等,都对我国牧区的发展存在严重威胁。本文主要从牧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如何促进牧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期待我国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和谐发展。

1牧区草原的发展现状分析

青藏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被称为全球环境的“江河源”、“生态源”以及“亚洲心脏”,而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都取得较大的进步。地区人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畜牧业,农区有地可以进行耕种,但是牧区的经济收入只能是依靠畜牧产品,不管是出栏还是自用都只能依靠畜牧产品,但是目前畜牧业在我区发展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我区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牧区的出栏牲畜只能是家养牲畜,这种情况下牧民的家畜饲养数量应该要有所提高,但是目前牧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却是草场承包责任制下以及草原补偿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将可饲养的畜牧产品量改成了人均60单位,给牧区牧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生态保护在牧区草原的建设探讨

2.1合理规划草原资源生态功能,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地区牧区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的草地面积高达8807万hm2,可利用的草地面积达到7077万hm2。重点解决好人畜、草畜矛盾,加强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和地区的生态保护,相关的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畜牧产品的出栏数量做到从实际出发,不能制定过高的要求,加重牧民的生活负担,此外,这些解决措施的实施也可以为草场的生产力发展以及退化问题提供可恢复的可能,全面促进我国牧区生态保护的发展,解决牧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2.2发展区域产业,推行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

篇(2)

 

本文笔者基于围绕新疆巩留县草原特点,重点分析产权角度下草原生态系统破坏原因,探究明确草原产权对保护草原环境的益处.

 

1 从产权角度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

 

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有多种,如草原肆意开垦、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等.而从产权角度分析草原生态环境破坏情况,可以确定草原产权制度的缺位、草牧场承包到户的制度缺陷均造成了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1.1草原产权的制度缺位

 

依据《中国土地资源》中所说明土地面积权属情况来看,我国未订权属的土地面积较多,而其未订权属的草原面积占到了90%多.究其原因,草原产权的制度缺位.因为草原产权的制度缺位,就使得草原所有权不明确,出现大量无主地,被称为“公共地”.这就使得一些牧民或其他人士在公共地上进行放牧、砍伐等,使得草原退化严重,逐步沙漠化.当然,一些地区草原产权是归草原全民或集体所有,并没有细化到用户头上,促使集体的所有权不稳定的情况存在,这也使得草原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也频频发生.

 

1.2草牧场承包到户的制度缺陷

 

实行草原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牧区的一项基本政策.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实施,将人、畜、草基本生产要素统一集中在家庭经营之中,可以调动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但从当前草原牧场家庭承包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项政策比较形式化.原因就在于草原牧场承包到用户的制度存在缺陷,其草原牧场实际应用情况不符,未能对草原牧业予以合理规划,约束草原牧场承包情况,促使牧民合理运用草牧场,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建设草原.另外,草原家庭承包经营执行的过程中,并未对承包合同的执行予以严谨的说明,促使草原牧场使用权的落实不合理,导致草原牧场使用权无法有效发乎效力[2].

 

2 明确草原产权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益处

 

巩留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新疆巩留县人民主要进行草原畜牧活动.而新疆巩留县草原是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资料.维持草原良好的发展,不仅是保草原生态环境,也是保障新疆巩留县人民正常生活的关键.对此,笔者分析草原产权的作用,探究其在草原发展中是否有用:

 

2.1明确草原产权可以形成牧民集体的经济利益保护机制

 

之所以说草原产权的有效落实可以形成牧民集中的经济利益机制,主要是我国草原地区一直都未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这使得放牧、垦荒等活动肆意进行,最终所产生的恶劣后果由全社会来承担,这必然导致人民集体经济利益的损失.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就只有明确草原产权,使草原归当地牧民所有,牧民来维护和使用草原,同时草原也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牧民的维护中良好建设和发展,就意味着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是保护人们集体经济利益的重要体现[3].

 

2.2明确草原产权可以形成牧民自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机制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过共有资源的问题:“许多人共有的东西,总是被关注的最少”.这一理论放到草原发展中同样适用,如若不明确草原产权,草原就会变成公共地被人们随意使用,而无人维护和管理.相反的,确定草原产权,将草原产权落到牧民的头上,牧民就会将某部分产权视为所有物,对这部分草原的使用予以控制、对这部分草原予以维护,促进草原良好建设.这充分说明了草原产权的确定可以使牧民自主的维护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3明确草原产权可以形成牧民集体内部的经济效益协调机制

 

明确草原产权,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牧民普查,明确牧业人口、户数、拥有草原及牲畜数量等.再在普查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明确草原产权,促使草原使用权平均分配给牧民,并由当地政府负责监管草原使用情况.通过此种方式所明确的草原产权,使得草原产权在牧民集体中充分发挥作用,即协调经济效益.因为草原产权的配置与牧民生活实际情况相关,使得草原产权配置合理,促使每个牧民的权益得到保护,牧民可以合理使用草原,创造经济效益.

 

2.4明确草原产权可以形成利益主体的政策参与机制

 

通过明确草原产权,牧民才能够合理的使用草原,实现经济独立.此种情况下,在当地社区或政府提出政策的情况下,牧民才会以草原使用主体身份参与到政策讨论中,以维护自身的利益.由此,可以充分说明草原产权的明确,可以形成利益主体政策参与机制,促使利益主体拥有对自己生存环境控制和管理的权利,避免草原被侵害、被破坏、被占用的情况发生[4].

 

结论

 

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可以确定草原产权的明确是非常有意义的,其可以形成四种机制,维护牧民经济利益、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使草原合理使用、良好建设.

 

参考文献

 

[1]盖志毅。草原产权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J].草原与草坪,2005,(6):12- 16.

 

[2]陈祥军。草原产权变动在哈萨克牧区社会的反应与影响---以新疆阿勒泰富蕴县为例 [J]. 新疆大学学报 (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1):62- 67.

 

[3]赵兴有。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价值、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论文集。2013:124- 125.

篇(3)

【关键词】生态环境;甘南州;解决对策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高原、素有“甘肃后花园”之称。这片土地山峦起伏、林木森森、草原壮阔、河流奔腾、麋鹿出没,是一片神奇壮美的土地,总面积约为44000余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0%。它的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在甘肃都是首屈一指的。甘南州的水土涵养、生态保护决定着甘南州藏、汉、回族几十万群众的生活与未来,从宏观上来说,对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乃至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现状、社会发展都有相当影响。

一、甘南州自然环境现状

当前,甘南州的自然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趋向,森林滥砍滥伐严重、草场严重退化,湿地逐渐退缩,水源涵养量近几年下降严重对黄河水量的补充量由约45%减少为15%。

(一)森林滥砍滥伐严重

1998年,国家停止对甘南地区天然林大规模采伐,封山育林。但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由于甘南林木材质优良,在各大木材市场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收益,偷砍盗伐现象非常严重。甘南州七县一市的林木资源在这十几年来始终受到大大小小的不法份子的破坏侵害。再加之甘南州森林防火期内,气候干燥,森立火险等级居高不下,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火灾交替交织频发也是森林草原破坏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二)草原荒漠化严重

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的增加,畜牧业规模的扩大超过了草原的承受能力是其一,人为破坏,如采矿取金、挖掘冬虫夏草等稀有中药草是其二,其三是近年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而相应设施及管理模式未能配套。其四随着道路交通的进一步完善与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更为普及,踏青季节人们更方便深入到甘南草原腹地,随之污染与破坏也到以前未曾到达的地方。

(三)水源涵养不断下降

随着草场荒漠化与林线的后退,水源涵养量也是不断减少。而水资源的缩减反过来又促使草地与森林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如此往返循环,令人忧心。有为数不少的泉水干涸;溪水断流,几乎境内所有胡泊面积缩减。据统计目前白龙江流量下降了20.6%,洮河流量下降14.7%;大夏河流量下降31.6%。

(四)动植物数量呈规模性减少,一些珍稀动植物从甘南绝迹

生态的恶化和人类的肆意猎杀,使得野生动植物种群急剧减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甘南州尚生存有各类珍稀脊椎动物多达230多种,而目前全州仅存国家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140多种,如野驴、雪豹等已从甘南草原永远消失了,而黄芪、贝母等珍稀植物已经踪影难觅,冬虫夏草也由于野蛮的挖掘方式在甘南的草原产量开始不断减少。

二、解决对策

近几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到民间组织都开始行动,采取各项措施恢复被破坏了的环境,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禁牧还草等,也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笔者这几年的调查走访,发现部分山区(如甘南当周草原、尕海湿地等)干枯的溪水重新流淌,梅花鹿、野狼等种群数量开始回增。但要想是被破坏了的生态彻底恢复,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地措施,笔者建议如下:

(一)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甘南落后的旅游管理方式要彻底的变革,对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开发利用方式要彻底转变。

(二)加大政府部门的管理力度与资金投入

政府的重视、参与是环境保护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生态保护保护所需投入的资金也主要来自于政府。如甘南当周草原在政府的大力投资和有效保护下,被破坏的植被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甘南州森林公安力量作为生态保护的主力军。目前的人员编制还需增加;警用装备还需进一步更新,才能真正遏制不法份子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猖獗势头。

(四)合理利用与引导甘南州群众的传统信仰与宗教文化,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群众们的自觉行动

在藏传佛教的观念中,万物皆有灵性,万物皆可膜拜,我们人类应遵循自然环境的基本规律,不可以人为中心,肆意使用与践踏大自然。这种朴素而与科学相吻合的观念我们不能用所谓的现念否定毁灭,反而应该珍视、保护与善加利用,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如果我们能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做到有序利用,合理开发、科学保护。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经济腾飞与绿色甘南将并行不悖。

参考文献

[1] 王守武.甘南生态环境保护与比较研究[J].甘肃民族研究,2002(2).

[2] 张元彬.拉卜楞之畜牧[J].新青海,1937(1).

篇(4)

关键词:草原牧区;畜牧产业;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20

在过去的放牧过程中,牧民没有做到科学放牧,因为牧草资源只有边利用边保护,草原畜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而过去牧民过度放牧,忽略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导致草原环境污染造成草地面积逐年缩减,对整个草原畜牧业发展造成了威胁,因此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所以必须提出相应措施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使草原生产力提高,促进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

1 草原生态建设的意义

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草原生态环境对于草原畜牧业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恢复生态环境变特别困难,因此必须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畜牧业,这样草原畜牧业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努力维护好草与畜的关系,防止两者矛盾尖锐,提高草原土地生产力,使牧草资源短缺得到缓解。牧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对草原畜牧产业稳态发展重要作用,因此草原生态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2 促进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措施

2.1 增强宣传教育,提高牧民的草原保护意识

如果草原牧区的牲畜数量超过草地生产力的承载数量,必然会带来牧草资源短缺,这样会遏制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所以要避免过去的盲目放牧模式,因此当地牧区管理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牧区牧民了解草原牧区草资源的有限性,组织牧民进行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如果对草原牧区不加以保护和科学管理,那么草原畜牧业必然会衰退,因此必须使牧民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做到科学放牧,避开草原牧区草的返青期放牧,这样则会给牧草生长留有足够的生长时间,所以提高牧民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促使草原畜牧产业稳态发展的有效措施。

2.2 积极践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国家草原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力倡导的,同时也是草原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现有牧场牧草保护及退化的草场的恢复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整个草原生态建设及恢复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草原中环境险恶的地方实行禁牧,做到科学化放牧,同时严格把控草场的牧草返青期,在牧草的返青期禁止放牧,对于违法占用草场及滥开滥垦的行为严肃处理,做到有计划性放牧,这样可以保护牧草的正常生长,在保证不影响牧民生产的前提下,做到科W放牧。

2.3 加大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良品种引进

在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影响,往往遇到雷雨,寒流等恶劣天气都会对草原畜牧产业带来严重影响。而草原畜牧业发展对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极为简陋,需要牧民要承担巨大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牧场的抗灾防灾的能力,从而促进牧场稳态发展,同时草原牧区的环境较为恶劣,政府可以引导鼓励牧民引进优质的品种,使牧民认识到引进优良品种的益处,引进优良品种的牲畜可以在抗寒,抗热方面便有了改进,这样对于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4 加大财政投资,完善草原保护制度

草地荒漠化是草地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草原畜牧业来说,高品质的草原使用面积极为重要,为了使牧草正常生长,可对草原牧草返青期进行禁牧,在牧草生长的黄金时段对牲畜进行圈养,使牧草正常生长,避免牧草幼苗被牲畜吃掉,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同时对于草原牧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对自然灾害的到来束手无策,因此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于草原牧区进行照顾,支持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对其基础的生活设施建设,为其生存提供保障,比如给予发电机和帐篷等现代化设备,提高牧区的生活环境质量,避免牧民在雷雨及雨雪天气中经济受到损失,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人畜的生命安全。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如何使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做出分析,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限制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因此在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科学放牧,需要牧民的共同努力,防止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对退化的草场进行禁牧恢复,同时政府加大对畜牧业财政性投入,对草原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牧民的生存环境,提高牧民抗灾能力,这样必然会使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则达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3者和谐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1国有农牧场初期的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

随着时光的流逝,国有农牧场的居住人口开始逐渐增多。为了满足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需要,大面积的垦荒和引进的牛羊开始多起来,但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并未从根本上使草原生态环境受到影响。那时因国防需要,畜牧养殖业主要以养战马为主,牛羊多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而饲养。随着定居人群的增多,国有农牧场畜牧业以放牧养殖方式开始固定并延续下来,在20世纪80年代前,无论是土地还是畜群饲养都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无论是垦荒后的土地规模还是畜群总量对生态环境均没有构成不良影响。

2国有农牧场畜牧业如今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和文明程度息息相关。从党的召开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抓经济工作上来,跃进马场的经济发展随之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是联产承包后职工家庭中小型农用机械如小四轮拖拉机及化学除草剂和杀虫剂等迅速普及,耕种土地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于是开垦草原和开垦湿地就成为了当时跃进马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新开垦的土地因有机质含量多、庄稼长势旺盛、亩产量高、经济效益较为明显,于是受到丰收刺激的职工又把目光盯上了那些还未开垦的草地上,但是过度的开垦容易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在土地开垦的热潮中,另一波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的养牛和养羊业悄然兴起,这种状况应当得到及时的遏制。破坏生态环境受到大自然惩罚的先例有很多。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中西部草原及森林地区大肆开垦土地和砍伐树木种植粮食作物,导致了连续干旱和持续性的沙尘暴。1934年发生了美国历史上影响很大的“黑风暴”事件,沙尘暴覆盖了美国2/3的土地,吹走了3亿吨土壤,地面严重侵蚀,农产品产量下降,此后美国政府不得不停止了大面积开发,继而投入巨资修建灌溉系统,加强草原建设。

3国有农牧场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篇(6)

关键词:草原生态、生态建设体系、生态管理体系

1 健全和完善草原生态建设体系

1.1 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大对草原生态建设的投资力度

草原是森林和荒漠的过渡地带。因此,草原的保护不仅关系到畜牧业,而且也关系到森林的保护和沙漠的防治。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草原的保护。首先,坚持以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筹集建设资金,特别是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草原,按照谁投资、谁建设的原则,保护草原投资、建设者的合法权益。其次,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投入力度。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所需的资金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保证必要的资金,切实用于组织实施草原沙地防沙治沙、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引河济湖、草原节水灌溉、退耕还林、人工半人工草场等生态保护工程的建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质量,缓解和减轻草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态势。

1.2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区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它是为减轻和消除生态灾害,对生态脆弱区实行的特别保护。当地政府可以一方面根据草原环境的破坏程度和生态灾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大小,划分三种类型的生态保护区:一是封闭区,对人口稀少、环境破坏严重,而生态条件又十分脆弱的区域,实行封闭保护,禁牧、禁樵、禁采、禁猎。二是管理区,除对小面积生态条件脆弱的小流域、次生林、固定半固定沙丘保护外,大面积的是动员群众进行生态建设,恢复植被,以减轻风沙、水土流失、鼠虫害等生态灾害。三是监控区、对遭受生态灾害的广大地区,来不及进行生态建设,主要任务进行环境监测,指导工农牧业生产,控制新的生态破坏。

1.3加强草原水利工程建设,维护草原区的水生态安全

草原具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完全具备以水利工程措施解决草原生态建设保护问题的优势。所以,政府要因地制宜,积极制定草原水利工程建设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如发展以水源井喷灌和地表水喷灌为主要形式的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利用打供水基本井和建蓄水池的方式开辟缺水草场和解决供水不足的草场、以及坚持“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生态水利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草原保护,对于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草原要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等有效举措,加强草原水利工程建设,切实维护草原区的水生态安全。

2健全和完善草原生态管理体系

2.1认真落实草原保护制度,加强后期保护工作力度

首先,全面贯彻落实草原“双权一制”工作。草原“双权一制”既是保护草原,防止

草原退化的有效措施,也是推动牧区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的有力杠杆。只有通过落实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草牧场承包到户责任制,实行有偿使用。将所收取的费用,取之于草,用之于草,才能打破长期以来吃草原大锅饭问题。只有把草牧场划分到户,把草原使用权真正交给农牧民,使农牧民成为草场的主人,才能调动农牧民自觉管理和保护草原的积极性,调动农牧民建设草原的积极性,调动农牧民科学养畜的积极性。为确保“双权一制”的落实与工作成果,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草牧场流转制度,使之规范化,法制化,以提高草原管理与合理利用水平,从而真正做到草原有主,放牧有界,使用有偿,建设有责,管理有法。

其次,积极采取休牧、禁牧、划区轮牧和改良等措施及草畜平衡制度。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实施休牧、禁牧、划区轮牧和改良等措施。在轻度退化的草地要进行围栏封育,实行阶段性休牧,减轻草场压力;在中度退化的草地要进行长期封育,让草地得以休养生息,逐渐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在重度退化和沙化的草地要进行灌溉、浅翻、免耕补播和飞播等技术措施进行草地改良,或建立半人工草地;在退耕地和难以恢复植被的草地建设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以增加牧草产量。

2.2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依法行政保护草原资源

为了有效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提高队伍素质,依法行政保护草原资源。首先,从市、旗区到乡镇都要设立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并配置合理的、专业性质强的草原监理人员。同时,要强化各级草原监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确保对破坏围栏、开垦草原、滥采滥挖野生植物等各种违法活动做到依法行政,严厉打击,从而担负起维护生态环境,保护草原资源的神圣职责。其次,政府要加大对草原监理机构的投资力度,将草原监理机构经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纳入统计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改善其工作条件,提高草原行政工作能力。最后,为加大草原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为保护草原资源,保障草原生态安全,还要加强公安局、森警部队、工商局、法院、监察局等部门在草原执法工作上的协调,各司其职,依法监管及时制止、纠正和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切实防止和有效遏制人为对草原的破坏。

2.3加强以草原生态价值观为主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是全民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弘扬草原文化,倡导草原生态价值观。要将新闻媒体、广播报纸、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作为宣传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及时宣传草原环保政策,宣传草原环保工作中取得的新经验。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的环保培训和知识更新,强化青少年环境教育,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篇(7)

    新疆有雪域高原和广袤的大草原,生物多样性很丰富。新疆还具有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发展新疆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资源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带动新疆的经济发展,增强对外开放意识,扩大对外交流有着特殊的意义。

    新疆以其天然淳朴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新疆旅游资源神奇独特,戈壁荒漠中镶嵌着一块块美丽绿洲,象绿宝石。苍茫中耸立的雪山,一望无际的浩瀚的沙海,还有邵神工的奇特地形地貌如雅地貌,旅游者只有置身其中才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西域之美。

    1.雪山冰川。帕米尔高原的雪山巍峨叠障、冰峰冰山神奇险俊非常壮美。帕米尔的山不仅雄伟、壮观、富饶,而且每座山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高达海拔慕士塔格冰峰7745米,是举世闻名的冰山公主;乔格里峰海拔高达8116米,被誉为是雪山王子。当太阳落山,银装素裹的慕士塔格峰在晚霞的映照下,成了一片彩色的世界。

    2.美丽的大草原。新疆草原很多,如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等增加巩乃斯草原位于伊犁新源县辖区内,是巩乃斯河系贯通的河谷山地草原,地域辽阔,沟谷众多,是新疆着名的草原,它不仅是新疆细毛羊的故乡而且是伊犁天马的重要产地。这里降水量丰富,四季有充足的水草资源和繁多的植物种类。每年6月至9月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辽阔的草原在蓝天的映衬下尤显华丽。每逢夏季,国内外众多游客来此体会伊犁大草原秀美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

    3.奇异景色.克拉玛依魔鬼城风景旅游区位于克拉玛依市所辖的乌尔禾区,景区以魔鬼城的“雅丹”地貌为重点,应在全世界像魔鬼城这样的雅丹地貌为数极少,所以它属我国的一级资源。远古时,这里本是巨大的淡水湖,后由于造山运动作用,变为陆地,原湖区喾的砂泥经常期风雨侵蚀,形成了独特的城堡自然景观,魔鬼城以其独特的景观吸引着中外旅游观光者。魔鬼城一带在地质上属艾里克纪,由白色石美砂岩、灰色砾岩、落层棕黄色泥岩组成。气候特点是四季多风。除了夏季旅游外,基本没有其他人为活动。魔鬼城风景旅游区规划为中心景区、影视活动区和服务接待管理区。中心区以雅丹地貌观赏区为主,以探险区为辅;影视区以西部影视为主,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色彩缤纷的民间活动,如蒙古族群众的那达慕大会、赛马等,让游客领略到西域民族风情。服务接待区是提供游客休息的场所。

    二、新疆生态旅游的发展

    脆弱的西部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在失控的条件下,极易成为旅游的牺牲品。西部开发发展生态旅游,走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带动经济发展,增强对外开放意识,扩大对外交流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旅游业是一种复合型产业。据了解,2006年全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0.1738亿元,其中社会投入4.4346亿元,今后的投入将大幅度增加,旅游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性递进,旅游产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过渡,以提高我区旅游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旅游业健康发展,必须谋求两个方面的统一,即在宏观决策上,要谋求中央与地方的协调统一;在微观控制上,要谋求各行业的协调发展。所以,发展旅游业,必然大大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增加社会就业机会。生态旅游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开发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业、餐饮业、宾馆业、旅游服务业、纪念品制造业等。通过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开发,给当地居民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每增加2个国际旅游者或10个国内旅游者,就可新增一个就业岗位。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可大大增加就业人数,减少失业率,减轻社会和政府再就业负担。

    3.增强群众环保意识。首先应对生态旅游开发、经营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清当今旅游发展趋势,在旅游开发和经营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推出真正的生态旅游产品,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次加强对游客的环保教育,让他们在旅游中自觉遵守旅游条例规范,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自觉运用生态学原则指导自己的旅游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

    三、新疆生态旅游发展中急待应优先解决的问题

    1.自然环境监测和保护自然资源。林业主管部门对比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同时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发展变化情况,形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旅游设施的修建和游客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给旅游区及其周围生态系统和物种生存繁衍带来种种影响。

    2.健全法制和管理体制。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各项旅游活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法律法规统一规范管理。避免出现过度开发、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资源。根据地方现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按生态旅游的要求,制定管理生态旅游的专门法规和行政规章,把生态旅游纳入法制轨道,确保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3.大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目标,是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从新疆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研究制定科学管理生态旅游的具体办法、技术规程等,不断完善和提高,使新疆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4.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业。通过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可以更好的发挥地方特色和传统,增加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同时,开展生态旅游业可以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

    开展生态旅游业,既丰富了新疆地区旅游事业,又推动了经济建设。在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并使其转化为直接的环境保护资金;各民族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自身发展的紧密关系,每一个人都应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人员。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提高社区居民及游客的环保意识,保护新疆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本地经济繁荣,实现旅游扶贫,进一步增加就业率;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对游客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从而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