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6 15:56: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物科技发展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STS教育;新课程改革;生物教学

引言

经研究发现,现有的生物教学模式主要解决了“怎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物教学中“为什么学”、“学了做什么”的问题,即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生物学知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缺乏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自觉性,更没有仔细去思索科技高速发展背后隐藏着的生态危机和道德危机。STS(科学、技术和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它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学术需要之中,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新的思维模式,所以日益显示出它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它正沿着理论STS和应用STS两个方向蓬勃发展着。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是一种趋势,也是我们势在必行的举措

一、STS教育与新课改的关系

STS教育基本理论认为:科学是通过它的理论,更是通过它的应用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并在社会生活中普及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应当力图使其在对实际问题的研讨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应尽量让学生在创设的实际情境中去理解、认识科学概念和规律。这一教育理论的基本特点是: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基本理论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强调教学内容要现代化、社会化,注重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

新课程从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增加有关生物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综合进生物学教学之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穿插组织单元教学,充分体现了STS教育思想。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思想,新教材除开设三个必修模块外,还增设了“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这几个模块,介绍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思想,以及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心和科学技术的决策能力。由此可见,为了实施新的课程目标,向学生普及STS知识,增强STS意识,推进STS教育,势在必行。

为了实现这些基本目标,在生物教学中进行STS教育的任务显然比传统的单纯传授生物知识与技能要广泛得多、复杂得多。结合生物教材和学生实际,我们认为进行STS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对现代生物知识及其价值观的了解;培养学生科技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模拟决策能力。

二、STS教育在生物新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力实施STS教育,是促进高中生物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1、加强现代生物知识的了解及其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知识及其价值,对当今世界和国内的科技发展的动向更为关注,对热点科技领域的新成就、新技术有大概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科学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就是科技的发展,未来的世界强国必然也是科技强国。

2、培养学生科技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知识涉及到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在传授知识同时要注意渗透STS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发奋进取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更好地掌握生物“双基”。让学生关心现实,关注身边的事物现象通过切身体验来掌握概念和规律,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探究方法,学会学习,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时,首先提出问题:放在家里阳台上的植物一段时间后为什么向窗外倾斜?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盆跟着太阳光转动?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3、培养学生科技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知识包罗万象,涉及到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实际联系紧密,其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观察、实验,偏重探究和思考理解。教师在传授知识同时要注意渗透STS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发奋进取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更好地掌握生物“双基”。让学生关心现实,关注身边的事物现象通过切身体验来掌握概念和规律,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探究方法,学会学习,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提倡植树造林?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花卉移栽时为什么要去掉一部分枝叶?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篇(2)

一、“细胞及细胞的生命活动”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教科书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活动,在制作和观察临时玻片标本的同时,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从而进一步理解细胞的概念,宏观地理解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细胞是生物体遗传、生殖、发育和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基础。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认识,以图片形式展现,让学生初步认识其条件和意义。整个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利用教学挂图、教学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辅助手段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学生“对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认识。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在讲授具体教学内容时,要将问题深入浅出的处理,为高中生物教学埋下伏笔,这样既增加了生物教学的层次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高中生物是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上,从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入手,从微观角度系统阐述了细胞的各种结构和功能,继而顺着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组成细胞的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学习,为进一步认识细胞的微观结构和理解细胞的功能夯实了基础,然后分模块逐步认识细胞结构和功能,深层次的理解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运输方式、能量供应和利用机制,最后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例,侧重揭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实质,重点阐述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其物质基础和精细的结构密不可分,与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能量转化利用息息相关,最后才从宏观角度阐述细胞的分类、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整个历程。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从常见的生殖方式入手,引出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让学生知道能够使后代出现亲代相似性状的是遗传物质DNA在起作用,接着先后展开了人的性状和性别决定方式的认识,继而了解常见遗传病的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对于优生优育、预防遗传病发生以及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则重点介绍。为了增加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前景的理解和憧憬,课本特别以“多莉”羊的产生、“抗虫棉”的培育、日常生活常用的发酵技术等,简单陈述了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和生命健康的意义。这种安排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同时又要求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发挥穿针引线、引路搭桥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先认识有关遗传学基础概念,继而认识遗传因子的发现、性状遗传的基本现象以及遗传现象的检验,从而总结遗传的基本规律。接着从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性细胞产生的特殊方式和受精作用,从而引出了遗传物质、染色体、基因的概念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再重点介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DNA的复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再自然导出遗传密码的发现及其意义。在认识和理解基因传递规律的过程中引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变异知识;从学习理解遗传过程中基因频率的改变等知识点,为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基础。在理解基因的基础上,从生活及生产实践中,自然而然让学生对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重点认识和理解,继而详细重点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应用。 

长期教学实践,真实感受到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尤其生物遗传和进化这个模块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体现生物教学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科学技术价值观精神,体现生物知识的“实践应用”这一高考热点上非常重要。 

三、“稳态与环境”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从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入手,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最基本的生态学知识,重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两大功能,是通过课本上碳循环图片,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认识,总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在学生能力目标培养上,主要侧重学生的识图、观察和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 

高中生物通过对细胞内环境组成及作用的认识入手,阐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继而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学习,使学生从局部和个体两方面,抽象理解稳态调节重要性,尤其深刻地阐述了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和免疫的调节机制及其作用。生态系统部分,在引入群落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理解生态系统成分、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及作用,在初中学习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两大功能的基础上,还阐述了第三大功能---生态系统信息调节,最后自然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维持。这种安排符合生物学从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种局部到整体、多样性到共同性、生物与环境的相统一的观点。尤其通过一些社会调查、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和课外探究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大胆质疑和创新的科学品质。关注我国生物资源、人口、环境、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认识我国生物科技发展成就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总之,生物教师必须在全面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恰当的连接、过渡、拓展和提升,有效的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使学生技能适度提升,生物素养进一步提高。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专业和以及教育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 方红霞.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4(8). 

篇(3)

[关键词] 豆腐皮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36-02

一、基本情况

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东临永安,南接连城,西北与宁化毗邻,东北与明溪接壤。全县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共3.4万户,农业人口12.5万人,劳动力7.7万个,耕地面积15.27亩,水面资源4.5万亩,林业用地234万亩,森林覆盖率84%,木材蓄积量1200多万立方米,是极富代表性的山区农业生态县。

二、清流县豆腐皮产业的发展历史与过程

豆腐皮亦称腐竹,是传统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清流豆腐皮的生产工艺源于宫廷,乃南宋杨太后所传,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在明朝还被定为贡品。豆腐皮产品的历史声誉,为清流县豆腐皮产业化形成典定了基础。

清流县生产的豆腐皮以其色泽金黄,香、醇、甜、韧富有弹性,一煮就熟、久煮不糊,并含丰富的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适合人体的十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而独具特色,名闻遐迩,蜚声海内外。

为了发展这一特色农业产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清流县委、县政府就把豆腐皮加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点产业来抓,把嵩溪镇作为豆腐皮生产示范区,1997年成立了豆腐皮营销协会,1998年,成立福建省清流七星岩食品有限公司,辐射带动全县豆腐皮产业的发展。2002年后,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推广蒸气常压锅炉加工新工艺,豆腐皮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先后兴办了豆腐皮专业合作社和工厂化生产企业,实现了豆腐皮加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与工厂化集中生产有机结合,形成了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豆腐皮加工已成为清流县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成为清流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支柱产业。

三、豆腐皮产业的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全县以家庭作坊式生产豆腐皮的农户1300多户,分布在县辖区13个乡镇,通过设备设施改造,产能不断提高,同时组建豆腐皮专业合作社1家,兴建工厂化生产企业2家(其中:已投产 1家;在建1家)。2013年全县豆腐皮产品产量为3610吨,产值7920多万元,比2009年增加1322吨,产值增加4100多万元。其中:农户家庭作坊式分散生产的产销量为1800吨;合作社组织化产销量910吨;企业工厂化常年生产的产销量为900吨。

2.品牌建设不断加强。目前,清流县生产的豆腐皮品牌有鑫珍、七星岩、玉莲、康尔利、远香、星霞、青野、陆岛8个品牌,均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流豆腐皮”专用标志。在品牌建设方面:

清流七星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七星岩”牌豆腐皮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公司获得“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公司生产的豆腐皮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认定;豆腐皮产品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鑫珍”牌豆腐皮获三明市知名商标,并且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获准使用中国商标条码,2011年“鑫珍”牌豆腐皮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2年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认定。合作社曾被省农业厅评选为“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2年合作社7月3日,兰爱珍理事长代表福建省全国先进示范社晋京接受回良玉副总理的颁奖。合作社的成功做法和成效已经通过《农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建支部生活》、《三明日报》、福建东南卫视、三明电视台、清流电视台、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报道。

3.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户作坊式生产豆腐皮设备设施得到技术改造,采用蒸气常压锅炉生产,提高了产品生产科技含量和产品品质。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与福建省农科院合作,于2011年研发了速食豆腐皮和即食豆腐皮休闲食品,在市场销售中,颇受销费者青睐。清流七星岩食品有限公司自2012年以来,豆腐皮加工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1项,适用新型专利5项。

4.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鑫珍”牌豆腐皮已获食品企业质量安全QS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质量执行标准为Q/QLXP000IS―2009;福建省清流七星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七星岩”牌豆腐皮已获食品企业质量安全QS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获得ISO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5.营销市场不断拓宽。①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成员生产的“鑫珍”牌豆腐皮产品实行统一销售,在福建农产品展示与技术交易平台注册域名网站(http:///),开设了嵩溪爱珍豆腐皮网络店铺,在北京王府井、上海、江西、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大中城市和我省部分县、市设有直销点。产品入驻新华都、沃尔玛、山姆等超市,2010年,产品开始远销德国、新加坡和台湾。②福建省清流七星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七星岩”牌豆腐皮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台湾及出口澳大利亚等地,产品入驻新华都、沃尔玛等超市。2014年4月与该公司与澳大利亚“亚瑞总公司”签订了“七星岩”牌豆腐皮销售总的协议。

6.效益明显。一是经济效益明显:2013年,农户夫妻2人以家庭作坊式生产豆腐皮,日产量140斤,销售收入为1260元,利润为560元,每个劳动力每天纯利润为280元;2013年,福建省清流七星岩食品有限公司以工厂化豆腐皮产销量900吨,平均销售价格为2.2万元/吨,生产与销售成本为1.94万元/吨,每吨获得利税0.26万元,创利税234万元。二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①就目前生产规模,可解决2000多个农村劳动力从事黄豆种植、豆腐皮加工、畜牧、水产、运输、餐饮等行业就业问题。②利用豆渣养猪和养渔,能缩短喂养期,且肉质好,可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又推动了农村节能沼气池的建设,沼液(渣)用于无公害茶果基地生产。③豆腐皮生产带动黄豆种植业的发展,黄豆藤可作为牛、羊饲料,牛、羊粪可作为农作物有机肥,促进了农业生态产业链平衡发展。

四、当前我县豆腐皮产业存在的问题

1.多数农户作坊式生产设施老化,规模小,需要尽快得到更新改造,场所及卫生环境仍需整治。

2.本地产黄豆原料严重缺乏。2013年,清流县本地黄豆产量在4100吨左右,可供豆腐皮生产的黄豆原料只有1200吨,占当年豆腐皮生产所需黄豆原料总量5140吨的23.3%,黄豆原料缺口为3940吨,黄豆原料缺口数量全部从我国东北地区调进。如果福建省清流七星岩食品有限公司第二条生产线建成及清流县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物科技项目建成投产,黄豆原料缺口将上升至6500吨以上。

3.豆腐皮品牌质量不统一。在全县豆腐皮产品现8个品牌中,有注册商标的只有3个,质量标准方面,只有“鑫珍”、“七星岩”品牌制定了质量标准,除此之外的几个豆腐皮品牌没有注册商标和制定规范的质量标准。由于品牌混杂,偶有出现市场销售中互相压价的现象。

4.豆腐皮产品交易中心尚未建立。产品生产、检验、冷藏、分装、展示、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示范与服务场所尚未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在豆腐皮产品营销方面各自为战,不利于豆腐皮产业进一步发展。

5.缺少资金与技术的扶持。资金方面:部分农户作坊式豆腐皮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等技术改造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进行,无论是合作社还是企业都因缺乏自有资金、金融贷款难而影响扩大生产规模。技术方面:目前生产以以豆腐皮主,科技含量不高,新产品少,特别是旅游休闲类的豆腐皮食品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五、豆腐皮产业发展对策

1.全面实施农户作坊式生产设备设施和场地的技术改造工程。目前,农户(含合作社成员)作坊式生产的豆腐皮产量占全县豆腐皮总产量的70%以上。为改善生产环境、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对农户作坊式的生产设施、场所进行技术改造,建议县政府成立“清流县豆腐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帮助协调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金融信贷、技术指导等相关事宜。

2.大力扩种本地黄豆,解决本地黄豆原料缺乏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本地黄豆生产豆腐皮产出率高、质量好的优势,不断扩大本地黄豆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桂夏豆2号、福豆310、福豆234、和华夏9号等黄豆优良品种,逐步解决本地黄豆原料缺乏的问题。

3.整合品牌,研发新产品。第一,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现有豆腐皮品牌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利用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和豆腐皮生产企业现有的品牌声誉、销售网络,物流配送等综合实力兼并其他品牌,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努力将清流豆腐皮产品以相对集中的品牌推向国内外市场,不断提高清流豆腐皮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实现农户、合作社、公司企业三方利益共赢。第二,要通过合作社、企业的优势,由政府和相关部门引导,加强合作社、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研发豆腐皮新产品,在现有速食豆腐皮、和即食豆腐皮新产品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研发清流豆腐皮航空食品,不断提高清流豆腐皮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4.建立豆制品专项检测机构。要建立豆制品专项检测机构――豆腐皮质量检测中心,制定质量检测标准,对产品的质量从感官要求(色泽、香气和滋味、形态)到水分、蛋白质、脂肪等方面实行严格把关,让广大消费者能吃上货真价实的豆腐皮。

5.尽快建立清流豆腐皮交易中心。采取合作社或企业出资、政府财政补助的办法,在清流县嵩溪工业园区建设一个清流豆腐皮交易中心,内设豆腐皮产品二次烘烤、产品检验、产品分装、产品冷藏、产品研发、技术培训、产品营销等功能区,以此增强清流豆腐皮产业发展中的配套服务功能。

结论:清流豆腐皮产业正有着组织化、工厂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健康发展,豆腐皮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清流豆腐皮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市场:随着人们对天然营养食品的炽热追求和注重体健的保养,整个农产品杂粮(豆腐皮)产品已成为大中城市不可缺少的必须食品,而且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势头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市场预测十分看好;国际市场:韩国、日木及东南亚等地都是豆制绿色食品需求很高的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开拓国际市场,前景也是十分可喜的。

参考文献

[1]肖步金,《清流县农业特色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三明市科学技术大网―学术研讨

篇(4)

关键词:创业投资 退出时机 选择

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又译为“风险投资”)以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业企业为权益投资对象,资本的运行方式是以“投入――退出――新的投入”为特征,目的在于获取高额资金回报。以《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为标志,为我国创业投资提供了有利机会。但是,创业投资退出时机在很大程度上仍影响了投资的预期效果。

根据行业成长特点选择退出时机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紧缩及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不少行业增长缓慢或出现了负增长,有些创司因而对本行业没有信心,过早地退出了既存行业进入到其他领域,以致失去了很好的回报机会。

要考虑到进、退行业的市场竞争度。从主要行业的创业投资分布看,医药保健、生物科技等行业的产业化过程特别是中后期需要的投资规模相当大,创投机构有限的投资规模很难满足其需要。这些行业进入门槛较高,企业数量少,稍具规模的企业必然成为众多投资机构追捧的对象,而投资能力有限的创投机构很难与上市公司和商业银行竞争。因此,进入这些行业的创投资本必须从早期阶段开始参与企业的培育,在成长期最迟在扩张期退出。

相对于软件、通信和一般信息产业而言,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较大,创投机构可以从容地寻找到其满意的投资对象。处于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其资本需求量与创业投资的资本供给规模正好相当。所以,针对这些行业创业投资多选择在扩张后期和成熟早期退出。

分析各类行业在各自发展阶段上的时间规律,是把握退出时机的重要方面。例如,某行业的成长期通常为一年,而一年后仍未有进入扩张期的迹象。此时,就应该考虑立即退出。即使转让价格不高, 对该投资而言甚至是负收益,但创业投资公司资金退出时机的选择,取决于投资公司整个投资组合收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追求个别项目的现金流入最大化。

根据创业企业生命周期选择退出时机

一般创业企业包含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扩张期及成熟期5个阶段显著的生命周期特征。

总体来说,第三个阶段即成长期前后是退出的最佳时机。因为在此之前企业还需要资本注入,特别是由于其现金流量为负,而投资者不愿意投资前景不定的企业,此时选择退出非常困难;而后由于企业的成长较为稳定,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已不大,创业资本滞留就没有意义。如果将成长后期或扩张初期的项目,出让给那些抵抗风险能力较低的普通投资人,由于每年有稳定的收益正好符合了这一类投资者的需要。对其他投资者来说,这一批风险投资的退出可能是最好的买入时机。

创业投资退出的最晚时机应是企业成熟期的初期。当创业企业走向成熟时,风险大为减少,这时创业企业家就希望由自己控制企业,而不是听命于创业投资家,创业投资家也愿意见好就收。就创业投资的特点而言,一般在扩张期的末期就应该考虑退出问题。此时的企业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其退出的价格可能比成熟期还要高。同时,还要根据项目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谈判才容易获得成功。

根据退出效率选择退出时机

创业投资的退出效率是指创业投资的退出成本与资本收益之间的比较,即低退出成本和高投资收益之间的权衡。根据“2005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查分析报告”统计结果表明,在123个风险投资的退出项目中,有49个项目以国内企业收购方式退出,占退出项目比例的40%;管理层回购占退出项目比例的11%,以上市方式退出的项目数为4个,仅占3%。由此可见,收购兼并依然是国内创业资本退出的首选。

在实现退出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退出决策。无论创业投资公司还是创业企业的管理层都比较欢迎IPO退出方式首次公开上市,但IPO退出周期长、费用高。在IPO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该着重把目光放在产权交易上面。投资创业企业时,可以签订股权回购(如MBO管理层回购退出模式)条款,以增加退出的可能性。

正确使用清算方式。作为创业投资不成功时迅速离场的无奈但却是最佳选择的退出方式,清算占国外创业资本退出的比重高达30%以上。虽然清算导致一定的损失,但这是创业投资承受高风险的必然结果。对创业投资者来说,既要考虑到创业企业“起死回生”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更要按照“冰棒理论”及早果断退出,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根据企业的现实业绩选择退出时机

根据投资项目预先设定盈利标准。项目盈利能力是影响退出时机的一个直接因素。除了那些经营不正常或出现亏损且扭亏无望的投资项目要积极部署退出外,企业还应对目前虽能维持经营、但项目盈利能力较差的项目主动考虑退出。

约翰•康德和ICR公司的评估专家列举了在企业各个发展阶段中创业投资者认为可以接受的回报率(不考虑主观因素):种子期的期望综合年回报率为 60%-100%,开发期为50%-60%,扩张期为40%-50%,盈利期为30%-40%,快速增长期为25%-35%。

动态地掌握创业企业的股权增值状况。当创业企业由小到大顺利地成长时, 创业企业所面临的研发风险、制造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依次被排除,创业企业的股权大幅度增值。创业资本家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和对创业企业实施运营监控来促进创业企业的成长,动态地掌握创业企业的股权增值状况。

一旦确认继续持有创业企业股权的边际成本大于预期的边际收益,创业资本家就要着手实施创业投资项目退出。创业企业股权增值状况是决定创业投资项目退出时机选择的重要的因素。

根据投资回报潜力选择退出时机

创业投资的退出,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进入回报更好的项目。

加强项目前景预测,把握退出时机的主动性。投资退出必须要超前研究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及时作出预测和预报,做到创业投资的“进退自如”。一是要在行业、产品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国家行业发展政策,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是为了提供风险可能发生的有效信息,必须具有较为严密的科学性,包括市场前景、管理团队、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度等方面反映的预警信号。实际操作中,主要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客观评估投资项目价值决定了投资退出是否成功。由于技术风险或市场风险导致的失败项目在成长前期就可以做出判断,在成长前期就应通过破产机制,采取清算方式及时降低。对于情况一般的项目,可以选择在成长中期开始转让产权,退出创业企业。对于成功项目,创业投资公司通常在成熟期的早期转让手中的股票,以获取最大收益并及时退出。

根据资金来源选择退出时机

市场中有不同的创业资金来源和规模大小不一的创投机构,在创业投资取得巨额的投资回报面前,不同的创业投资机构应该是“利益均沾”的。

创业企业整个成长过程是各方资源分阶段获利的过程。从创业投资运作的过程看,在几个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介入主体。中小规模的创业投资机构,在投资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它们没有必要坚持到企业成熟期才退出,在企业扩张期就应该开始考虑退出。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创业投资机构来说,一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成熟期,其收益回报就会由超额利润转变为常规利润,这类创业投资机构此时便可以考虑退出,将接力棒交给类似于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等战略投资者,甚至是社会大众。

不同的创投机构寻求不同的退出时机。2005年,在我国创投市场上扮演主角的,仍是财大势雄的境外创投机构,本土的创投机构资本规模普遍偏小。拥有海外通道的外资创业投资机构,主要通过“两头在外”的方式(即投资和退出都在境外)实现被投资企业的海外上市或境外并购,高回报退出。缺乏海外通道的本土创投,在退出方面更是受制于资本市场,只能寻求多方突破。国内创业投资者也可以同国外创业投资者联合投资一个项目,这样,资本退出时就可以搭车,从而有效防范风险。

政府资金成立风险投资的初衷,并不在于逐利,而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从创业投资的实际运作来看,政府投资并没有起到有效的示范作用。政府资金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机与其它资本“换手接力”,防止对民间资本产生挤出效应。例如以政府资金投入种子期,弥补私人或机构投资者所投种子期企业的部分损失,或购买其他投资者种子期投资项目股权的方式,使其投资收益兑现在种子期。

根据资本退出风险选择退出时机

创业投资退出风险或变现风险,是指创业投资者从投资项目中退出时可能遭受的损失。

应充分利用进入与退出项目衔接的动态相辅相成效果。创业投资待进入项目应能充分地利用现有项目实施所依赖的看不见的资源,以实现“搭车”之目的。

从价值最大化角度出发考虑退出时机。就退出条件而言,企业没有不可退出的投资,只有不能满足的要价。企业应当密切配合市场条件和时机的变化,从价值最大化角度出发,以较高溢价退出优质或正常经营项目,实现投资增值。

根据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的配合程度选择退出时机

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因为投资项目结缘,各方是平等的,也是互利的,因而需要携手走向共赢。但他们之间有其固有的矛盾,将会潜在地影响退出时机。

克服浮躁心理。虽然发展创业投资的大环境仍需改善,但也有创业投资和受资企业存在浮躁心理的问题。因此不仅要从政策和立法上积极创造出促进创业投资的有利环境,更要使投资和受资企业树立正确的创业投资意识,真正把功夫用到高新技术和高成长企业的发现和培育上。

篇(5)

[关键词] 高技术扩散;基本特征;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3-0018-03

[基金项目] 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北京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效用研究”(批准号:200507035)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铁山,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

杨进国,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投资和项目管理;

齐 园,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北京 100041)

高技术正以其无与伦比的威力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了各个国家发展的重点,而高技术只有通过扩散才能够发挥其影响力。那么高技术扩散的基本特征与模式有哪些?如何通过基本特征和模式研究来加快高技术扩散?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技术扩散的界定

由于技术扩散、技术转移和技术渗透之间存在着交叉和混乱。笔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对它们的界定如下:技术扩散是指技术的潜在使用者采纳应用技术的过程,包括自主的传播和非自主的传播行为,并以最后一个潜在的使用者接受技术为技术扩散过程的终结。技术渗透是指技术被采纳以后对使用者产生改变和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渐进的影响过程,包括对各种要素的改进,从而产生明显经济效果的过程。技术转移则是技术从供方向使用者的传播过程,可以是跨地区、跨国界的技术移动和传播过程,特别强调技术能力的转移,以技术接受方掌握技术为转移成功的标志。

技术扩散、技术转移强调的是技术在空间的运动和不同主体之间的转移行为;而技术渗透强调的则是技术对接受方主体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将集中研究技术的扩散行为,特别是从一个技术拥有者向其他使用者移动和传播的过程,但要略去企业内部的扩散行为。

二、高技术扩散的主要特征

高技术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渗透性等与一般技术不同的特点,因而它的扩散除遵循一般技术扩散的基本规则外,还具有自身特有的一些特征。这些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高技术的扩散条件要求相对较高。这与高技术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比如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就是一个很大的限制,会使一些潜在的技术需求者望而却步。更重要的,高技术也是高智力密度的,需要接受方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这些基础条件包括需求方研发能力、科技人员、工人的素质以及作业条件等。由于高技术扩散要求需方条件高,相对于一般技术而言,它的扩散难度要大一些。正因如此,高技术早期主要得到相关的技术爱好者的欢迎。

2.高技术扩散的早期对象主要是一些技术爱好者和技术远见者。技术爱好者也许并不是技术扩散的对象,他们也主要是对高技术产品感兴趣,但他们的支持对高技术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他们对技术远见者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些远见者恰恰是高技术市场早期主要的扩散对象,并且对高技术的扩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口头传播对高技术扩散的影响很大。对于口头传播与大众传媒来说,口头传播对于高技术扩散影响更大。虽然大众传媒传播面广,内容翔实,但它却没有口头传播具有针对性,所以高技术受广告影响较小,主要靠口头传播而扩散。并且由于高技术自身的复杂性,以及高技术需求者的“稀少性”,因此,对传统产品营销非常有效的广告,其作用非常有限。相反,这些需求者会排斥广告,转而寻求熟悉技术的人作为参谋,口头流传就成了高技术扩散的极为重要的媒介。

4.技术中介对高技术扩散的作用极大。虽然口头传播对高技术扩散有很好的作用,但毕竟他们只是民间性质的私人行为,对技术产品的购买作用较大,而对高技术的交易来说,就有些不大合适。由于供需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采用高技术需要较高的基础条件以及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因此企业在采用决策的过程中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专业性和规范性的科技中介组织的存在,它会对技术及其市场化进行分析和预测,沟通供需双方的关系,对技术交易做出合理的评价,提供高技术相关方面的优惠措施等,尽可能减少扩散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从而促进高技术扩散的形成。所以,对于高技术的交易而言,一个合适的高技术中介机构的介入几乎就是必不可少的。

5.完善的市场环境对高技术扩散非常重要。高技术扩散是一个系列的过程,包括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高技术扩散需要发达的市场环境。这个环境能够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的自由流动,而这些条件对高技术的扩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些市场的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才能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通和流动,从而促进高技术扩散的进行。

6.高技术扩散能够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政府支持自然有利于技术扩散行为的发生。政府对高技术扩散的支持主要表现对高技术提供的优惠政策和政府采购两方面。政策方面,政府对于设立的高技术企业提供减免税收,给与政策性贷款等措施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如中国政府对TD标准提供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和国家开发银行无息贷款等以及对认定的高技术企业优惠10%的税收优惠。采购方面,对于很多高技术首先是用于军事方面,政府率先采用该技术,可以促进该技术的迅速发展,提高该技术的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的扩散。如美国军方最先采用半导体技术,就对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7.高技术扩散多发生在高技术园区。世界好多国家都有高技术园区,这些园区具有较强的集聚规模,产生了集聚效应。产业集群中企业由于分工协作、生产协作关系使得产业集群中企业所需要的技术、知识、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具有超流动性。在这流动和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等,从而促进了高技术的扩散。这也是高新技术园区能形成产业集群并能不断衍生新企业的原因。如1997年,硅谷区内有2000家企业破产,又有3500家企业诞生,而硅谷当年500家生物科技企业,预计也会有200家倒闭,但又会有300家冒出来,由此可见硅谷的企业衍生能力十分强大。

8.高技术扩散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范围更广泛。高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它往往以群体的技术形式而不是独立的技术形式存在。它的这种群体形式体现在产品上往往是多种科学技术知识的集成。群体化特征是高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渗透性,适用于许多领域,并能与传统技术或产品有效结合起来,产生新的用途。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一国的国防现代化、促进科技进步、改变生存环境、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体制改革,从而对一国的综合国力产生重大影响。如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高技术扩散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政府在其扩散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高技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作用,政府依据高技术的发展前景和不同的技术特征,往往采用不同的方式促进高技术的发展和扩散,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扩散模式。

三、高技术扩散的模式

依据政府对高技术扩散支持强度的不同,我们划分高技术企业扩散的模式为政府强制推广模式、市场自由扩散模式和政府支持与市场相结合扩散模式。

1.政府强制推广模式。政府强制推广模式主要使用于一些环保节能技术以及政府为达到一定目的实施的强制性标准。因为采用有些环保节能技术或强制性标准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有时甚至只增加企业的经济费用,虽然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或者节约资源以及人民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或者对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模式企业往往不情愿采用。此时,政府就常常采用强制性的法律或行政手段对高技术扩散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政府的预定目标。这种模式由于是政府主导,因此,具有扩散速度快、影响面广、社会效益明显等特点。如国家为了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到一定时期实施一定的排放标准,对于达不到标准的汽车不准上市交易,从而加快了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再如,中国信息产业部为了方便人民手机充电方便,强制执行手机充电器统一标准,使这种技术迅速得以传播。

2.市场自由扩散模式。市场自由扩散模式适用于比较成熟的高技术,由于存在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都会随着此技术的发展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市场自由扩散模式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是企业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这种模式包括2种形式:一种中心企业向扩散,它是由一个中心企业,是技术形成的中心,很多中小型企业是其系列化生产体系的成员或者是为它作配套服务的。在此情况下,中心企业的技术发展,很容易导致技术的自由扩散。这种方式比如微软公司,现在世界大部分的电脑的操作系统都是微软的视窗系统,具有很强的网络性,微软的操作系统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相关作配套服务的企业为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对自己的系统进行更新。再如电信运营商的每一次技术升级都要求相关的设备制造商、技术服务商等相关配套服务的技术提升,从而使相关技术得以迅速扩散。

另一种是由于技术本身具有的特点,它并没有中心企业,但是由于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减少工作量等,使得这种技术得以迅速运用。如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5年发明的JK00430铁路机车车载检测(它是专门为保证铁路机车包括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城际交通车车辆、动车组等安全运行而研制的在线车载动态监测预警装置)。由于能够为状态维修提供准确的依据,推动修制改革、减少备品备件、降低维修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车辆的出车率,这种装置入选我国六大干线安全标准线建设的重点装备,年创造社会效益逾10亿元。再如E-mail发展,由于电子邮件的使用简易、投递迅速、收费低廉,易于保存、全球畅通无阻,使得电子邮件被广泛地应用,它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3.政府支持与市场相结合扩散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一些产业关联性强、发展潜力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或者是一些涉及潜在用户众多的高技术,政府往往采用这种模式。它是企业由于经济利益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产生采用高技术的意愿和行动,从而达到高技术扩散的目的。对于政府来说,由于该技术能够在世界高技术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或者能够改变产业结构、形成较强的产业链,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对于潜在使用者而言,这些技术的成熟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提高自身的市面价值或者是自身生产条件得以巨大的提升,企业乐意采用此技术。但是由于高技术本身的特性,实施过程或者形成规模化的过程需要巨额的投资,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实力,往往是无能为力,并可能使企业陷入不利的地位。此时,政府的支持是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往往会采用一些经济手段如税收减免、政策性贷款、财政补贴等措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而推动高技术的扩散。

政府支持和市场相结合模式是政府支持高技术发展运用最广泛方式。如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TD-SCDMA的发展。TD技术对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TD技术发展还会带动我国软件、半导体、芯片、微电子、精密仪器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因此,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TD技术的发展并在适宜的场合明确表示中国一定会采用此技术。在中国政府相关部分的协调下,成立产业联盟,采用知识产权共享并对于联盟的企业特别是大唐集团给与财政拨款、无息贷款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支持。使得TD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进行了试验网建设,形成了1万亿元的产业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论

由于高技术扩散条件要求较高,使得高技术早期主要受到技术爱好者的欢迎,通过他们的传播,从而使这种技术扩大了影响力。随着高技术影响力的增大,相关企业的利润较高,其他企业产生这种技术的需要,但由于技术交易是最经济获取技术的方式,那么专业化中介的存在就非常重要,为了避免相关纠纷发生,就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规范相关的行为。而国家为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一般都采取一些行政、经济等方式支持高技术发展并为高技术扩散创造良好的条件,导致高技术企业聚集,形成相关的高科技园区,加快了相关高技术扩散,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高技术只有通过扩散才能够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力,政府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发挥高技术作用的有利保证。而要充分发挥高技术的作用就应该根据高技术扩散的基本特征、高技术类型和它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不同,分别采用政府强制推广模式、市场自由扩散模式和政府支持与市场相结合扩散模式,以便更好的发挥高技术的作用,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盖文启,等. 国际典型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与经验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4,(2).

[2] 科技日报两会特刊.生命在于创造―――记中国故障诊断一奇人唐德尧[EB/OL]. http://省略/gb/2007lh/2007-03-13.

[3]蔡希贤,史焕伟.技术创新扩散及其模式选择[J].科研管理,1995,(6).

[4]戴大双,周得胜.技术创新扩散的模式比较[J].技术经济,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