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10:38: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态环境是老年旅游者选择医疗保健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因素。海南独特的医疗保健资源受世界各地老年人群的亲睐。根据海南医疗保健自然资源具有的不同保健原理及其所适宜的老年人群,对其进行归纳分类,见表1。
二、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优势
1.优越的资源禀赋使海南成为开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理想之地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长冬无夏,是国内老年人出游的首选之地。海岛四面环海,森林覆盖率高达61.5%,被誉为“天然大氧吧”。岛内温泉遍布,水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对老年退行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便利的交通为老年人外出旅游减轻心理负担。海南海制定出一系列对于旅游服务人员素质的管理规定,相关行业服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稳固的旅游硬件及软件设施为海南开展医疗保健旅游提供保障。
2.强有力的政策为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保驾护航医疗保健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一项新型产业。海南省卫生厅在《关于加快海南医疗保健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海南医疗保健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目标:到2015年医疗保健旅游产业初具规模;2020年力争将海南建设成为闻名中外的医疗保健旅游目的地的。2013亚洲博鳌论坛中,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我国首个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予以9大政策扶持。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我国现今仅此一家。这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推出,为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提供了鼓励与支持。
3.“积极老龄化”趋势推动海南开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步伐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提出“积极老龄化”口号,倡导老年人保持健康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水平,积极地应对老龄化。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庞大的“银发消费”市场是旅游业所不能忽视的。老年人除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外,也愈加重视余暇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夕阳人群”催生了医疗保健旅游这一“朝阳产业”。“积极老龄化”为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又推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
三、海南医疗保健旅游发展现状
1.老年旅游群体对海南医疗保健旅游的需求现状在调查中,当问到“海南发展医疗保健旅游需做好哪些工作”,36%老年人认为提高医疗保健技术水平,21%的人认为完善异地医保报销问题,18%的人认为加大开发黎医苗药的医疗保健价值,认为提供多种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路线选择的占16%,9%的老年人有其他的想法。海南现有医疗保健水平和旅游项目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需做好的工作还有很多。当问及“希望在旅游中增添哪些项目”,17%的老年人选择增添食膳调理,44%的老年人选择增设中医医疗保健服务,20%的老年人选择增添医疗体育项目,19%的老年人选择山水观光。海南的旅游业对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深度不够,目前尚停留在观光游、休闲游等,医疗保健旅游的推出丰富海南旅游体系。
2.海南老年医疗保健旅游项目建设现状三亚市中医院从2002年开始发展“旅游+中医医疗保健”项目,现正在建设三亚市中医国际疗养院——“旅游+中医保健康复”的花园式疗养院。2009年总医院落户海南三亚,为海南旅游的发展提供最先进的服务、最高端的设备、最规范的管理,并且形成医疗、康复、保健“三位一体”的功能布局,提升海南的医疗保健水平。但海南有关中医医疗保健专业人才以及熟练掌握国际语言的医务人员十分缺乏;医疗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省内医疗机构缺乏国际认证;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还未完善;医疗机构与旅游机构还有待进一步整合。在全球医疗保健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积极努力解决目前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所面临的困境,逐步完善海南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各项保障。
四、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建议
1.利用资源优势,以医疗保健促进旅游,寓旅游于医疗保健海南优质的生态人文医疗保健资源,为打造老年人医疗保健特色旅游创立条件。结合不同资源,对不同体质的老年群体设计医疗保健旅游方案。如依托热带森林资源,针对有心脏病、失眠的老年群体开展天然森林氧吧疗养游;依托温泉资源,针对有皮肤病、关节炎等疾病的老年群体开展温泉保健疗养旅游产品;依托高水平医疗保健康复中心,针对老年人常出现的慢性疾病开展如气功瑜伽、食疗药膳、针灸等。使老年人在治疗、康体、保健、养生的同时,赏心悦目的领略海南岛的阳光沙滩、椰风海韵及人文景观。
2.完善医疗保健旅游信息化服务,多角度推广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海南医疗保健旅游起步晚,仅三亚的中医医疗保健疗养在俄罗斯和部分国家有一定知名度。通过网络信息完善海南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是十分有效的。如借鉴新加坡医疗旅游推广平台的发展经验,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医疗保健旅游官方门户,设立不同语言版本,加大医疗保健旅游宣传;构建海南国际旅游岛老年医疗保健旅游信息化网络体系,加快实现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信息管理智能化、公共管理网络化、安全保障一体化;向来岛游客展示中国传统医疗保健技术与海南特色旅游资源结合的魅力,扩大海南的医疗保健旅游在国际的影响。
3.建立相关辅助机构,促进医疗、保健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海南发展医疗保健旅游除需要医疗保健机构与旅游机构积极配合外,还需要其他相关组织的推动、规范、管理和监督。可借鉴台湾在省旅游委下设立专门扶持机构,监管机构,并成立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协会,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协助政府推出相关的产业扶持;同时增进医疗保健旅游行业之间相互了解和信息交流;通过医疗改革使海南与更多的地区实行异地医疗报销制度;出台保障老年人旅游权益的相关举措,多方位全面促进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业,并保持该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4.加强医疗体育在医疗保健旅游中的推广,全面提升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医疗体育是一种医疗性质的体育活动,包括医疗体操、医疗运动和适应性体育活动等,是老年慢性疾病有效的、经济的康复途径。老年人通过参加医疗体育活动,可增强体力,改善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根据来琼的老年旅游者体质情况,向其传授中华养生保健气功,并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活动内容、运动强度以及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对其进行医务监督,加强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防治、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全面提升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医疗管理;老年病;保健
1医疗管理对于老年病与保健的作用
首先,当前的情况是老年病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的完善而减少,反而出现增多的现象。从数据上来看,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老年人经常会患的疾病不容乐观,所以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医疗管理,加强对老年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采取措施重视老年人的保健工作。其次,医疗机构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风险,比如设备风险,患者风险以及医护人员风险等,这些风险有的是因为技术上的问题,有的是因为患者高龄危重引起的,也有的是医护人员渎职或者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的。既然有风险,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医疗管理,重视老年病的排查和治疗工作,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开展保健安全教育活动等来强化管理。另外,医疗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老年病患者的权益,希望可以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做好医疗保健工作,及时预防并发现潜在的老年病,最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的患病几率,减少老年人死于老年病的概率。
2老年人医疗保健管理工作
在开展对老年病和保健关系上的医疗管理工作中,除了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障老年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以及生命健康权以外,具体的医疗保健管理工作需要落到实处,需要深入老年患者群体中,通过身体检查、医疗保健宣传以及档案统计、到家访问等措施提高医疗管理的有效性。(1)加强对老年人身体的检查首先,要加强对老年人身体的检查,老年人患老年病很多都是没有预兆的,尤其是在一些村镇地区,这些老年人疏于对自己身体的管理,除非到病发的地步,否则很少会主动去医疗机构进行全身检查。在这个问题上,当地政府可以和当地的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免费的身体检查,比如某镇以村为单位,让各个村委把消息通知到各个家庭,凡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到相应医疗机构进行免费体检。这样做可以及时发现老年人是否有出现老年病的症状,一旦发现患有老年病就可以及时就医,对生命健康和经济都有保障作用。(2)开展医疗保健宣传工作其次,在医疗管理和老年病与保健关系上,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减少因病出现的经济负担等情况,当地的医疗机构和政府以及一些福利机构可以联手,到老年人群体中去宣传医疗保健。比如在当地政府的号召和支持下,医疗机构派出相应的保健专业人员到老年社区、养老院等地方开展保健知识教育活动,活动的形式和范围可以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调整,主要目的是强化医疗管理,不但让广大的老年人接收到了相关保健知识,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保健,及时预防老年病,而且也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越来越重视起医疗管理的重要性,在对老年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更加有耐心,医疗安全风险大大降低,有益于缓解医患关系,还能提高医疗机构的专业化程度。(3)做好老年人资料档案统计工作第三,要做好对老年人资料档案的统计工作。一般来说当地的医疗机构需要了解当地的人口结构,包括家庭结构方面的数据。在了解家庭结构的基础上,在老年病和保健问题上,医疗管理要做的就是统计出老年人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以及有无患病史,目前有无患老年病等信息。在统计完以后,为了便于老年病和保健工作的开展,便于医疗管理,必须要对所得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汇总归档,这样才能在真正进行医疗管理的时候做到高效有序。(4)做好老年人随访工作,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除了上述讲到的身体检查、保健宣传以及资料归档外,还需要做好老年人的随访工作。因为老年人发病是最没有规律的,尤其是对于一些高龄的,没有子女的或者患病比较严重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的生命健康需要得到相关机构的重视。在对老年人进行访问中,首先相关机构的人员要对老年人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访问中着重关注其身体有无出现不好的症状,并做好认真记录。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他们在对老年病和保健上的医疗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各种医疗设备,先要保障技术的安全性,然后对医护人员要进行老年病检查、治疗以及保健方面的培训,即使有些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很强,但为了让其重视起医疗管理在老年病和保健上的作用,也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经验和知识培训,给老年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病预防、治疗以及保健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医疗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可能会对患者、医疗机构甚至是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医疗管理在老年病和保健关系中的作用十分重大,相关医疗机构需要和当地政府机构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医疗管理,使得医疗管理对于老年病和保健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魏昌 董琰 付华艳 单位:青岛军以上退休干部休养所卫生所 青岛警备区第四干休所医疗保健中心
参考文献
[1]孔奕翼,王亚东,梁万年.老年疾病医疗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01):13-17.
一、概念解析
(1)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就是病人按照医疗分级体系就医,它强调根据患者病种和病情选择最适宜的医疗机构进行恰当诊治。分级诊疗的内涵契合于医疗需求的本质。
一般来说,人群的医疗需求为“正三角”结构。三角形底部代表人群普通病症的医疗需求。“普通”既指疾病发生的普遍性,也指疾病治疗手段的普遍性。因此,通常意义上普通病症应在基层医疗机构予以解决。三角形顶部代表人群疑难重症的医疗需求。人群医疗需求的“正三角”结构决定了人群在就医过程中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应高于高等级医疗机构;同时,疾病诊断的专业性也决定了人群就医应首先利用基层医疗机构进而有针对性地利用高等级医疗机构。
(2)慢性病的特点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这类疾病的显著特点包括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
二、文献综述
经济学家迈克尔?格罗斯曼(MichaelGrossman)指出,健康是一种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的,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人力资本。健康状况低下所引发的医疗保健支出和花费会占用现有收入,导致人力资本缩水和福利水平的耗减。
健康状况是影响医疗保健支出的直接因素。慢性病高发势必会抬高医疗保健支出。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伤害大等特点,其引起的疾病冲击在某种程度上和大病冲击类似。高梦滔等运用ArellanoBond模型研究发现,大病会导致患病户人均纯收入5%~6%的下降,且影响会持续约15年。麦金太尔(Mclntyre)指出疾病会导致家庭直接成本(医疗及相关费用支出)和间接成本(因疾病造成的生产时间损失)的增加,使家庭陷入贫困或者更深度贫困。因此,为降低疾病风险,医疗保健支出成为人们不可避免的选择。
经济因素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一直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西奥?西提瑞斯(TheoHitiris)等运用一个汇集560个混合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研究证实了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居民健康消费的重要因素。纽豪斯(Newhouse)、杰德森(Gerdtham)、罗艳红等的研究均印证了“收入是影响医疗保健支出最重要的解释变量”的观点。除直接影响外,经济因素也会通过地域差异等,间接影响人们医疗保险支出的选择。那西?莫肯(H.NaciMocan)等通过对中国6407户城市家庭医疗保健需求的研究,发现医疗保健的收入弹性在较贫困家庭中绝对值较大。
综观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现存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影响结果分析视域局限,主要分析的是不同因素对卫生保健支出的影响;二是研究对象笼统化,缺乏针对具体群体、具体病种的研究。
三、分级诊疗服务的供求分析
(1)供给方面
1.日常保健的替代性
医院和护理院日益增加的费用使得老年人转而关注其他一些成本较低的保健安排,如家庭护理。范霍滕和诺顿(VanHoutvenandNorton)证实了日常保健和长期保健的可替代性,他们提出了效用最大化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儿女及他们年长的父母所做出的日常保健决定。儿女选择最佳的消费、休闲和日常保健,以及他们预算限制的集合。效用的作用还包括老年父母的健康状况。父母选择的效用最大化包括儿女所能接受的消费,正式医疗保健和日常保健。同时发生的最大化过程表明日常保健可以是正规保健的替代品或补充,并且替代或补充的效果可能随正规保健消费类型的不同而改变。他们经验论断的结果表明,儿女提供的日常保健对长期保健、医院保健和医生就诊都是净余的替代。
就我国国情而言,受计划生育政策积累影响,“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已成为主流,现阶段慢性病老龄人口基本难以享受其独生子女提供的日常保健,日常保健对长期保健的可替代性较低。
2.医生和供给诱导需求
医生为医疗保健产出提供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在卫生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作为患者的中介,医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并引导医疗投入的使用,医生的决策严重地影响卫生保健制度的数量、质量和成本。麦圭尔和波利(McGuireandPauly,1991)提出了医生行为的基准模型,它将观察到的大部分医生行为作为特殊的、使医生效用最大化的案例来研究,医生通过这三个方面获得效用:(1)净收入;(2)空闲时间;(3)无效用的诱导,即医生努力诱导病人购买比实际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
分级诊疗政策的措施之一是推行全科医生制度,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全科医生可以联网查询居民在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一方面对居民健康状况实施连续的健康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参与到其医保费用的管理。并且,社区可以预留上级医院的专家号源、转诊住院床位等。可见,全科医生手中的医疗资源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了。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其供给诱导需求的可能性。
(2)需求方面
1.健康需求
格罗斯曼(Grossman)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对卫生和健康的需求。我们可以用投资边际效率(MEI)来分析投入资本的回报。健康的边际效率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为健康时间的生产函数显示了递减的边际回报。健康的资本成本也会同样地反映利率加上健康的折旧率。这样,健康的最优需求就在投资边际效率曲线与资本成本曲线的交点上。
而考虑到年龄的变化,健康的均衡也会发生变化。对老年人来说,随着预期寿命缩短,MEI曲线会左移,贬值增加,老年人减少投资的趋势被强化。但模型的其他特征意味着,当人们变老时,他们通常会增加其在健康方面的总投资。这又意味着老年人会比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
2.标准预算约束
消费者在购买医疗保健所带来的效用和购买其他商品所带来的效用间面临着一个替代,这就是消费者标准预算约束理论。从经济理论上讲,消费者选择的逻辑是直接的,即消费者可能选择任何他负担得起的组合或“一篮子”商品,并且从中选择最优的那一个组合。
分级诊疗政策中,慢性病老年人面临不同的就医选择,他们会在自己的预算约束内做出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健康状况及不确定性是影响老年人就医行为的重要因素。韦迪格(Wedig)发现,对于健康状况较差的人来说,寻找卫生保健的价格弹性较低。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卫生保健需求,当某个消费者担心未来的健康风险并寻找预防措施的建议时,称之为预防性需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为了长期内的均匀效用,现在就做准备以避免未来对自己不利的波动。
四、对慢性病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分级诊疗的服务供给和慢性病老年人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分级诊疗政策对该群体的就医行为影响是不确定的。一方面老年人的确具有更多的卫生保健需求,但其就医目的、就医意愿、就医选择、就医方式受健康状况、资金、社会保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变量的复杂性及不可控性加剧了其卫生保健行为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从供给来看,分级诊疗政策实施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从费用及灵活的配套措施方面引导慢性病老年人到社区医院就医,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医疗费用较高得现状及医生供给诱导需求的可能性,会影响到慢性病老年人到基层医院就诊的意愿。因此,综合来看,该政策对其服务对象的卫生保健行为影响仍然是不确定的。
五、政策优化建议
(1)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政策扶持
为了让基层首诊切实有效地落到实处而不是空有口号,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继续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以吸引和留住足够的医疗卫生人才。基层医疗机构作为首诊医院要真正实现功能,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让更多的患者相信基层医疗机构,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才能让基层首诊执行到位。
(2)加强社会办医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在大力鼓励社会办医的同时还要强化对民营医院的监管,完善医保报销支付政策,规范社会办医,防止个别民营医院利用政策漏洞谋取不当利益。加强对医生的监管,防止其利用手中资源和权力诱导患者,防止道德风险。同时,改变单纯增加民营医院数量作为医改成效的思维,要开始重视民营医院质量和声誉,与公立医院形成良性竞争环境,让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3)落实医保和物价政策细化
目前的医保政策已经开始改革,通过不同疾病在各级医院报销比例,起付费用的差异化,分流患者到各级医院就诊。医保部门和物价部门可以进一步根据各地差异,将不同疾病在不同级别医院的报销金额和比例作出调整,三个层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服务费用适当调节,降低药品、大型设备检查、检验等成本区别不大的项目收费标准。
1 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劳动条件的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加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下降了,平均期望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老年是生命的一个过程 现代科学不断发展,人们从细胞核去研究防止早衰,促进健康,消除促进衰老进程的内外因素,提高晚年的健康水平,延长人的寿命。但是人的生命从出生一发育一成熟一衰老一死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发展规律,是生命的必然过程。2000年,WHO对成人年龄界限作了新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老年期的界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秩序的改善,老年期的年龄界线还会后退。1964年,中国第一届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曾规定60岁以上为中国老年的老年期,而到1981年,中国第二届老年医学学术会议已公认65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欧洲发达国家挪威已规定67岁以上为老年期。
1、2 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世界人口构成比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达国家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18%左右。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老年人对社会的需求与依赖性增强,使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的任务加重。老年社会对构建人文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是对医疗保健的影响。领退休金、抚恤金、医疗费的人增多。医学越发展,社会的负担就越大。有些西方国家目前有1/4的地方财政支出用于退休金和抚恤金及医疗费用。二是对医院管理的影响。老年人有特殊的疾病谱,特殊的心理状态,特殊的护理要求,特殊的医疗制度。三是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老年人要求安度晚年,有特殊的文化、娱乐、健身的要求,公园、图书馆、养老院都要增加。除此之外,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劳动、教育、文化等问题,它是各国正在设法解决的问题。
1、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200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3、1 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程度虽然低于发达国家,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远比其他国家快195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是4 000万,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英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5%增长到7%用了80年时间,瑞典用了40多年时间,显然,我国老年人口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1、3、2 我国人口众多,基数大,老年人口绝对数世界第一不难想象,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居世界首位,即使老年人口系数多一些,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1982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是4927万,大约相当于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四国1980年老年人口总数之和。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系数达到了7.3%,老年人口总数达到8 000多万,这几乎相当于目前整个欧洲的老年人口总数。
1、3、3 医疗和社会保障支持能力弱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 000~10 000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2 000美元,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但我国医疗卫生的现状同人口老龄化趋势很不适应,缺乏老年医疗保健专业队伍。尤其是老年医疗保健研究以及老年社会医学研究领域尚有许多空白点。
1、3、4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在地域分布上是倾斜的 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沿海地区高于西南、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医疗条件较好地区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医疗条件较差地区。二是城乡倒置显著。目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2 老年全方位的变化
2、1 老年生理上的变性萎缩老年人各器官衰老表现并非病理变化,因此,须与老年病区别,但衰老与老年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老年人生理上变化可归纳为:从解剖组织学角度看,一切脏器趋于萎缩,只有前列腺肥大;从生物学角度看,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DNA的修复能力差;从生理学角度看,一切功能都呈现出斜线下降而且不可逆。
2、2 老年人的精神衰老 老年人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个体差异大,老年人的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变化也不一致,一般规律主要表现有运动反应时间慢、学习和记忆差、智力降低(智力是否随年老而衰退目前尚有争论)、性格和社会适应――性格和对社会环境地适应密切关联。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特征,老年人到了后期,心理表现更加典型,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老年心理:怀旧、依赖、希望、恐惧。
2、3 社会方面的角色改变 老年不是从社会生活中的脱离,而是角色的改变。表现为从主角转换为配角、从“养人”转换为“人养”、从健康角色转换为疾病角色。日本高龄化调查委员会报告:全日本有老年特别护理疗养院500多所,可接受容纳4万多人,但卧床不起,需照料的有40万人。瑞典调查报告:70岁以上老人占医院服务总量50%,是急诊服务的25%,护理机构工作量的75%。美国有关机构调查:65岁以上支出的卫生费用是65岁以下的4倍。65岁以上老人有83%需看门诊。我国复旦大学医学院调查:上海5个区65岁以上老人病床需要量是平均量的2.4倍。可见,只有具备能力的长寿才是积极的、愉快的,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幸福;失却能力的延年益寿,对老人本身,对社会都是一种痛苦和负担。
3 老年人医疗保健的道德要求
健康需求是老年人的第一需求。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故健康对老年人来说是特别关心的一件事情。老年人因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对老年医疗保健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3、1 关切――理解尊重。赢得信任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尊重老年疗养员的特殊需要,要求我们对老年患者真正做到体贴关切。对患者体贴入微的关切,精心的照顾,这种美德是无价之宝,诚是信任的前提,满足和尊重老年患者的需要,使之改善情绪,增强亲切感、信任感、安全感、舒适感。
3、2 审慎――严谨精细,突出预防 老年患者功能衰退,机体老化,生命脆弱,保健护理工作务必细致、周到,防止老年疗养员在疗养期间发生病变。因此,必须做到:①严密观察。注意老年疗养员的饮食、行动、睡眠等的表象和反应。②精细护理。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避免粗疏,特别注意老年疗养员个体的特殊性。③应急准备。对体弱或生病康复期的老年疗养员,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复杂、反复多,而且变化无常,特况多,必须做好组织应急准备,包括器材、药材和思想准备。
3、3 真诚――热忱尽责,冷静自制 对老年疗养员的护理更能体现我们的人道精神和服务本质。由于对象情况特殊,要求做到:①周全完善。处处着眼于和维护老年疗养患者利益,除坚持常规操作外,还要防患于未然,时刻注意维护正常生理功能和必要的生活服务,提高满意率。为老年疗养员的服务更要强调“慎独”,医护人员要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②宽容自制。来疗养的老年疗养员,大都是离退休干部,他们心理上的变异、性格、感情、意志等都发生变化,在疗养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当或过火的行为语言,医护人员要体谅他们的心情,积极调整与疗养员的关系,竭诚服务。当老年疗养员不尊重医嘱安排,擅自改动或放弃某种治疗时,必须耐心规劝,不恼不躁。个别疗养员侮辱医护人员或破坏正常工作秩序时,都要冷静克制,不中止或改变正当的疗养护理原则。③优化环境。对老年疗养员要避免不良刺激,增加良性刺激,维护躯体疾病的病程和预后相平衡的心态,创造一个有利于疗养康复的内外环境。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63-01
现代社会人口逐步走向老龄化。据统计,全球老年人口约有6亿人,中国约有1.3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并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1]。人口老龄化极大地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做好老年卫生保健服务将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各种慢性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及缺乏保健常识有极大的关系,关心和重视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控制、保健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开展好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 老年人的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亚太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将60岁作为进入老年的标准,我国亦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界定。也有根据老年人的工作能力、健康状态、对卫生保健及社会照顾的需求,分为年代年龄(实际年龄或日历年龄)、社会年龄(社会学)、心理年龄(心理学)和生理年龄(生物学)。按人口学分为:准老年人(55~64岁)、“青年”老年人(65~75岁)、高龄老年人(75岁以上)。
2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2.1 生理特点
老年期各器官呈进行性衰老退变,出现一系列的改变,主要为:①器官组织的储备能力下降;②对外环境改变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减退;③躯体内环境对各种性质刺激的反应调节能力削弱;④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减退;⑤大脑功能衰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下降、联想速度迟缓、感觉器官老化迟钝等。一些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各种肿瘤等的发病机率显著增高。
2.2 心理特点
老年人一旦离退休,由于社会角色及生活节奏的改变,往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心理、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职业功能改变:社会地位、社交范围发生改变,对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②生活环境的改变:从社会、单位的大环境回到家庭小环境,尤其是几代同堂;③经济水平下降,各种收入减少;④生活节奏的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紧张、快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转变为简单、松弛、单调的生活,如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常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消极的情绪,导致易患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身心疾病。
3 老年人群健康状况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关于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病,还应该达到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好”,因此评价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应该包括躯体、心理、社会活动等方面。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城市增高的幅度大于农村。上海市老年人患各类心理疾病的人数已从3年前的8%升至现在的19.9%,而其中尤以患神经官能性恐惧症、忧郁症和综合焦虑症居多。据介绍,老年人出现心理失常、心病缠身等心理亚健康现象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首先,不少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回家后,无所事事,闲得无聊,于是整日心事重重,而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生活小事后,心理疾病便“一触即发”。其次,一些老年人喜欢没病找病,“对号入座”,结果使本已比较脆弱的心理更加脆弱,导致忧郁症的出现。再者是各类纷繁复杂的家庭矛盾成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导火线”,由此而感发严重的官能性恐惧症。
4 老年健康教育的实施
4.1 培训社区健康教育人员
应是政府职能部门及地段医院的职责、义务,需由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组成,认真完成传授医疗保健知识任务,确保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到位。健康教育队伍人数不一定要多,而是要精,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帮助社区干部普及医疗保健等卫生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识,使他们热爱老年健康教育,成为老年人的保健指导者、老年心理问题疏导者。
4.2 建立健康教育专栏
设立教育橱窗、讲座场地,根据不同的季节利用宣传橱窗刊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知识,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设点宣传,如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红十字日、结核病防治日等,积极开展咨询活动。
4.3 利用公众传媒进行健康教育
组织专家到电视台、电台讲座,定期开办退休老人专题讲座,利用地段医院资源开办老年门诊健康咨询热线,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出谋划策。利用社区老年大学的作用把健康教育作为重要课题。利用公共传媒作用提供有关信息,指导老人按时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提供有关刊物上的卫生保健文章供老人阅读,并组织老人们集中学习。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指标,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因此,重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 养老保障 问题 对策
一、湖南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问题
1.养老资金不足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口所需各项费用增长是相当迅速的。2004年,中国仅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就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增长速度还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从“四普”到“五普”的10年间,湖南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了247. 05万人,增长了83. 49%,其中:低龄老人增加184. 26万人,增长74. 11%,中龄老人增加90. 25万人,增长92. 85 %,高龄老人增加21. 38万人,增长124. 74%。老年人口增多,各项经费开支增大,养老资金短缺,200()年,湖南省以60周岁为起点计算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6. 81,比1990年的13. 58增加了3. 23个百分点。老龄人口抚养系数的提高,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1990年是每7. 36个工作年龄人口供养1个老人,到了200()年是每5. 95个工作年龄人口供养1个老人。需要由社会赡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养老资金严重不足。
2.医疗保健魔乏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人的75.5 %,比上年增长31. 6% ,增长速度比基金收人增长快3. 5个百分点。目前,湖南省社会化养老体系还不健全,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医疗保健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据民政部门统计,2000年全省1165个老年福利机构中仅拥有2万多个床位,老年医疗、保健设施更少,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在农村,“因病返贫”的农户不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老年人更多,有的老年人得了病只好硬撑着,身受疾病之苦。
3.社会服务滞后
目前,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的需求。以老龄直属机构数为例,湖南省共有老龄直属机构253个,从业人员2442人,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强化为老服务功能。“要统筹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倡导居家养老的理念,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为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医疗卫生、生活照料等便捷的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业发展,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机制,向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服务。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为老服务专业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和质量。”
4.精神生活单调
现今,湖南一个老人和两个老人单独居住的有108. 3万户,占全省总户数的6. 1 %,占60岁及以上老人家庭户的20. 8 %。这是由于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多,特别是有的是夫妻双双外出,甚至将小孩也带出去了,单独留守家园的老人增多,他们得不到子女的精神慰籍,缺乏家庭的天伦之乐。同时,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农村老年人享受公共产品的供给远不如城镇退休人员,农村缺乏必要的老年人文化娱乐场所,边远地区的农民一年难得看到一、二场电影,家里电视收的频道不多,而且效果很差,彩色变黑白,黑白变模糊。此外,子女孝道观念滑坡,农村老人有时就连应有的生活照料和经济供养都得不到,更不用说精神生活上的丰富了。正是上述三种原因造成了农村老人精神生活的单调。
课题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深入分析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设计了以智能移动产品为平台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框架和系统功能模块,并提出了基于系统平台的老年人健康服务产业链资源整合的设想,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展开个性化健康服务,实现健康老化、成功老化提供策略。
关键词:
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和老龄化最快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数的16.1%,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44亿,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提出了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指导意见。本课题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从物质与精神需求等方面着手,研究居家养老模式下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
一、居家养老概述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为养老场所,以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为依托,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支持基础上的养老方式。“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9073”养老模式,根据国情,90%的老人需要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
二、服务系统设计
服务系统设计是一种创新策略,通过系统思考整个服务中环境、人、物、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通过改善整个服务流程与体验,为用户构建一种新的服务价值,提供物质产品和非物质服务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最终提升用户消费满意度。服务系统设计理论最早应用于传统制造企业营销模式转变、责任延伸方面,即营销模式从销售产品延伸到销售产品的使用或者结果,起到提高产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该理论发展至今已逐步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有形与无形产品及服务相关的多产业领域。运用服务设计理论进行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老年人的个体信息,从老年人的根本需求出发进行归类细分,按需设计系统功能模块,以互联网数据交换实现医疗、家政等服务输送,打造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同时通过系统闭环设计,即老年人的使用反馈,进一步维护、更新系统,以创造出更优化的服务。
三、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分析
健康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组成的一个整体,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个人的健康行为(体育锻炼)、个人的能力和处理(压力的)技巧、社会经济环境、物理环境、医疗保健服务等。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包括物质生活照料、精神文化享受以及医疗保健护理等,受到年龄、学历、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必然不相。课题组以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无锡市区167位老年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年轻老年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老年人)为129人,占访谈总人数的77.2%。调研发现,由于机体功能的衰退,老年人自我照顾与社会(家庭)服务能力逐步下降,同时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逐步上升。尽管如此,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现在的老年人尤其是年轻老年人身体都较以往更健康。
(一)生理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会出现生理上的衰老,如智力的减退导致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消化系统的衰退导致饮食咀嚼费力、骨骼系统的衰退导致行动能力下降,此外还有视力减弱等等。被访谈老年人多能生活自理,但都患有一定程度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关节炎、颈椎炎等,其对医疗、保健等有较多的需求。被访者均表现出对健康养生、医疗保健的关注,具体包括定期体检、收听/看养生类节目,使用家庭医疗/保健仪器,如血压计、血糖仪等,按摩仪,足浴桶等。
(二)心理健康
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变化也伴随着心理特征的变化,主要为疾病、认知障碍、社交变少等带来的抑郁、烦躁、多疑的消极情绪。此外,伴随着家庭结构的空巢化,老年人对情感与精神需求则比以往更明显,渴望得到亲情和精神的慰藉。82.3%的被访谈者承担一定的家庭工作,如接送第三代上下学、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体力劳动。事实上,根据学者研究,老年人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包括力所能及的家庭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其生活的精神动力,有助于其成功老化。
(三)娱乐活动
受年龄特点影响,被访谈者平时的主要活动锻炼为散步、小区健身器材锻炼、广场舞等运动。娱乐消遣上以看电视居多,其中43.1%的年轻老年人有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习惯,这部分老人多属于“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总体表现为文化素养较高。其主要使用手机浏览网页/新闻、微信朋友圈、QQ交流以及收听广播、音乐播放等。这些老年人会通过微信等与家人、亲戚、朋友进行实时沟通,分享信息,并有少数年轻老年人会使用照片美化、小视频编辑等App。通过调研可知,城市老年人,尤其是年轻老年群体对智能移动终端使用,为互联网技术下的健康服务系统平台的推行提供了可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平台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借助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平台中多方的沟通与互动。总体上,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四、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原则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接受性和认知特点,遵循以下两大原则:1)易用原则:设计者要在认知心理学、系统设计等理论指导下,充分分析老年人的逻辑思维和使用习惯,确保系统操作简单易用。平台界面应当简单明了,层级合理、切换方便。界面中图案、文字等要符合老年人辨识能力和认知能力。2)至美原则:操作界面应关注老年人的审美,并遵循形式美法则,色彩、图案、图标的设计要给老年人以美的享受。
五、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框架
围绕老年人的核心需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置五大常用功能平台,即医疗服务系统平台、康复护理服务系统平台、健康养生服务系统平台、家政服务系统平台和精神慰藉服务系统平台。另外设置紧急呼叫系统和投诉管理功能,前者实现紧急状态下的求助呼叫,后者方便老年人用户及其家属进行服务反馈与投诉,实现系统闭环设计,优化服务,具体如图1所示。信息平台以手机等智能终端为载体,由社区提供服务管理系统,平台的维护与管理由网络工程师、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跨领域专业人员组成,通过分析养老信息集成平台的内容数据和用户数据,为老年人进行身体状况和心理发展进行测试和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判断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层次和类型,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安排定期体检、开展健康培训等,让老年人实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实现科学养生与及时医疗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
(一)医疗服务系统平台
医疗服务系统平台通过数据中心,与社区医院进行老年人医疗信息数据交换,为老年人接受基础医疗诊断提供服务,同时,系统平台还可以与社区医院、中心医院形成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为老年人医疗诊断提供更优质服务。此外,紧急呼叫系统直接连接社区医院急救中心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急救提供保障。
(二)康复护理服务系统平台
康复护理服务系统平台可设置医疗康复服务和医疗康复知识模块。次系统平台主要针对失能老人的医疗康复服务,具体除了血压和血糖的检测、就医陪护、代配药等,还包括褥疮护理、帮助服药、排泄、介护、疾病的康复护理。失能老人的家属可以通过此平台选择具体的医疗康复服务。此外,家庭照料人员也可通过医疗康复知识模块获得专业学习。
(三)健康养生服务系统平台
分析老年人的健康层次与需求(如图2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程度增加;相反,年轻老年人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信息获得渠道的增多,其健康观念正在逐步变化,即从以往有病才治病的传统观念及习惯,转变为治未病、保健养生。因此,健康服务系统平台可以设置健康饮食模块和养生保健模块。营养师根据老年人的个人信息,为其提供膳食搭配方案选择。养生保健模块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养生保健信息,如中医养生讲座、保健操视频等。同时,系统平台若与餐饮中心、有机农场或者净菜配送中心实现信息交互,即嵌入农产品电子商务商对客订购模块(B2C)等,则不但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供基础保障,更能延伸到农业、商业等不同的产业链,形成老年人健康服务产业群。
(四)家政服务系统平台
老年人通过家政服务系统平台选择卫生清洁、洗衣、烹调、购物等服务,平台通过与家政服务公司实现数据联网,提供相应的服务与人员。
(五)精神慰藉服务系统平台
我国家庭规模目前呈现小型化、多样化趋势,单人家庭、空巢家庭比例增加,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以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也在增加。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增加,可通过此平台选择聊天、读报、陪同等精神慰藉服务,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服务的频率和内容。此外,老年时期仍是思维成熟、智慧发展时期,平台可设置网上“老年大学”,方便老年人学习充电,充实日常生活。
六、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流程及界面设计
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客户端可安装在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上,手机通过Wifi或4G接入。老年人及其子女家属可共享账号信息,检测、调整服务需求,同时对健康指标实时监控。具体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用户打开健康服务系统APP,进入注册界面,输入老年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与人数、住址等基本信息。确认资料、提交后进入登录界面,设置用户名和密码,并以醒目字体提示保存密码,以保证之后自动登录,简化操作。进入主界面,用户可直接输入近阶段健康数据,包括体重、身高、睡眠状况、常见疾病、遗传病史、心率、血压等近阶段身体指标,建立健康数据档案。系统平台根据用户信息分析及需求匹配分析,将反馈信息推送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模块和个性化服务推荐模块。用户可自主选择个性化服务模块或者选择系统推荐的个性化服务模块。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系统设置健康数据更新的消息提醒,并随着用户定期更新个人健康数据,系统平台也更新量身定制的健康服务。页面风格定制。系统提供默认页面及其他待选页面,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风格爱好自行设定,体现人本服务理念。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总体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七、总结
居家养老模式下,为了确保老年人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全方位关怀,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健康服务系统平台,为老年人展开个性化健康服务,通过医养结合实现健康老化、成功老化。
参考文献:
[1]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9):128-130.
[2]陈宁.国外“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药房,2017(11):1441-1442.
[3]姜霖,王勇彬.基于良好沟通的老年人产品设计策略[J].美术与设计,2017(1):181.
[4]何迎朝,左美云,丹.四种常用人口老化理论的集成研究[J].中国老年学会杂志,2016(5):2270-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