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15:33: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阑尾炎手术属于普外科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腹部手术,在围手术阶段病人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各种心理,这种心理导致病人血压上升、抵抗力降低、心率加快,容易导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增长,从而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1]。鉴于此,针对进行阑尾炎手术的病人,我院从2010年开始采用心理护理结合常规护理来进行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期间进行手术的58例阑尾炎病人。当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25~73岁,平均年龄为(46.3±8.1)岁。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9例。两组病人在病程、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措施。
1.2.1术前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来获取病人的信任,与病人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通过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病人来进行阑尾炎知识的宣教,以此来提升病人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认知程度,从而有效减少病人因为对阑尾炎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导致其不配合临床治疗或者拒绝手术的情况。此外,护理人员还必须要积极疏通病人的心理顾虑,向病人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比如麻醉方法、手术时间、手术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手术过程中病人需要注意的地方等,并且要向病人讲解阑尾炎手术的可靠性,以此来消除病人内心的疑问。
1.2.2 术中心里护理 手术过程中应当安排一名护理人员全程进行陪护,以此来提升病人的安全感。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采用抚触、肯定的眼神等各种非语言行为来对病人表示鼓励与支持。并且要在手术过程中教导病人放松的方法,通过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2]。
1.2.3 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完成以后,护理人员要尽量满足病人身心方面的需求,病人的问题必须要一一解答。与此同时,还应当向病人宣教术后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导病人自我护理的措施。在给予病人心理鼓励的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积极做好病人家属的疏导工作,与病人家属一起帮助病人,使得病人能够处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
1.3 评价标准
1.3.1 焦虑评定标准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进行评比。SAS总共包含20项,每项都分为4个等级评分。将各项之间的分数相加即为总分,采用总乘以1.25系数,取证书部分作为标准总分。病人得分月底,表明其焦虑程度越低。70分为重度焦虑。
1.3.2 疼痛评定标准 依照WHO疼痛标准进行分级。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2级,中度疼痛;3级,重度疼痛。
2 结果
2.1 研究组病人无论是术前焦虑程度,还是术后焦虑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P
表1 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焦虑程度对比(n/min)
组别 例数 术前焦虑 术后焦虑
研究组 29 11 17 1 23 6 0
对照组 29 3 22 4 19 9 1
注:两组病人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研究组病人的疼痛程度整体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P
表2 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对比(n/级)
组别 例数 0级 1级 2级 3级
研究组 29 0 20 8 1
对照组 29 0 10 16 3
注:两组病人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键词】痔瘘;舒适度;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41-02
痔瘘手术治疗在肛肠科较多见,由于疼痛、便血、便秘、部潮湿、瘙痒不适及部位的特殊等因素常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行痔瘘手术的88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8例,男51例,女37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2±11.2)岁,肛瘘15例,痔57例,肛周脓肿16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4例,对照组44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 术前干预 评估病人的一般资料,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知。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主动关心和体贴病人,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特点,手术及麻醉方式,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手术后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心理疏导,消除顾虑及恐惧紧张心理,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医护治疗与护理。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嘱病人忌烟酒,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易进营养丰富、清淡、少渣、易消化的饮食。多食素菜、瓜果、预防便秘。术前肠道准备尽量采用对患者相对舒适的方法【1】。
1.2.2 术中干预 由于手术部位特殊,病人大多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尽量较少不必要的暴露,对病人进行安慰,消除害羞、恐惧心理。摆放要舒适,避免给病人带来不适,或者损伤神经、下肢静脉受压。
1.2.3 术后干预 对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尿潴留、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要有预见性,尽早干预。手术后指导病人采取舒适,避免局部受压加重疼痛。及时处理术后疼痛,进行预见性疼痛护理,减轻患者不适。痔瘘手术后由于麻醉的影响、患者心理、切口疼痛等因素常导致尿潴留发生,这会引起病人不适感,因此术后要及时督促和鼓励患者排尿。术后发生尿潴留者,继续做好心理干预,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采用足底反射、按摩疗法,热滚动按摩疗法,诱导排尿法【2】等方法刺激排尿,以上方法无效时可采用导尿术。切口出血:多发于术后1―7天,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等。术后24小时之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以免伤口疼痛及出血。观察创面的变化,如切口渗血,应紧急行压迫止血,观察病人的脉搏、血压,询问有无头晕、心悸等症状,安抚病人,避免紧张,并报告医生。教会病人坚持中药坐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大便后随时坐浴减轻疼痛,防止切口感染。冬季坐浴过程注意室内温度,防止受凉。术后指导病人合理营养,宜进低渣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忌吃生冷食物及辛辣、 油腻之品。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进行评分,对满意率进行调查对比。若患者有疼痛VAS评分3、尿潴留、便秘等其中一项为不舒适。满意率调查采用统一调查量表,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填写,患者舒适满意的标准为整个围术期身体、心理感觉良好,无特殊不适。满意度调查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级,满意率=(很满意+满意)/(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通过整体化、个性化、人性化护理使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将不愉快程度降至最低,这是20世纪90年代Kolcaba提出的全新的护理模式【3】。“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痔瘘患者由于疾病特点常常痛苦不堪,护理人员对痔瘘患者采取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围手术期不适,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舒适度,增加患者满意率,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克蕊. 自然排空与清洁灌肠对痔瘘手术患者舒适度影响的对比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136-137.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再脱位;心理反应;心理干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及发生率为3%-4%,一旦发生将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大影响。我科2003年¬¬¬―2010年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68例,术后髋关节再脱位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烦躁、依赖等心理反应,我们通过配合实施再手术后的围术期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在后期恢复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5例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54岁~66岁,平均62.3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再脱位时间:全部术后3-5周出现。脱位次数:1例脱位2次,其余1次。脱位类型:2例前脱位,3例后脱位。脱位原因:2例搬运不当,3例使用不当。4例手法闭合复位成功,1例切开复位,无后遗症。从X线片上看,髋关节置换手术没有易脱位因素。2例出现烦躁,2例出现依赖感,1例预感性悲哀,5例均有不同程度恐惧与焦虑。
1.2 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措施
1.2.1 心理分析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及发生率为3%-4%。手术后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张力,可能是导致脱位的重要原因[1]。脱位的病人多为老年人,患病后多有焦虑、急躁、恐惧、孤独和对手术效果安全性产生担忧。由于是手术后不久出现的脱位,病人的心理中很多存在对手术效果的怀疑,与再次手术和复位的巨大恐惧。表现为烦躁、少语、对医护人员不信任、拒绝交流合作等,一旦发生将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容易引发医患矛盾。从本组病人看,全部脱位均不是医源性因素引起,均为病人使用不当发生。
1.2.2 心理干预措施
1.2.2.1 帮助患者转换角色 ,正确对待疾病 髋关节再脱位后再进入患者角色感到紧张,焦虑。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尽快转变角色,使他们正视疾病,重视疾病,从而配合治疗。对角色强化的患者,护理人员明确告知病情已经好转,在医生、护士的指导、协助下应逐渐进行功能锻炼,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2.2.2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心理干预效果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患者在心理上及躯体上的痛苦,如疼痛、活动受限,因此多给予关心、同情、体贴和鼓励。与患者加强沟通,让其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释放压力,在工作中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引导患者宣泄积怨的情绪。此外,详细介绍关节脱位发生的原因,并非手术不成功所致。打消其思想依赖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时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1.2.2.3 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术前讲解术后易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原因、症状及后果,预防THA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详细讲解髋关节脱位后卧床和限制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治疗和预防再脱位的方法,以及康复锻炼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病人心中有数,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不管是闭合还是切开复位,患者均应卧床休息一段时间,行皮牵引,穿防旋鞋,置患肢于外展30度中立位。术后不宜过早进行直腿抬高活动,以免引起脱位和疼痛。
1.2.2.4 重视生活护理, 大多数术后脱位都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当造成的,因此必须重视生活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正确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及家属主动配合。在协助术后锻炼时应该清楚有可能引起脱位的姿势。在使用便盆时,从健置入,臀部上抬足够高度,避免患肢外旋内收动作。应将整个髋关节托起,不可单纯牵拉抬动患肢,侧卧时注意保持屈髋屈膝,两膝之间垫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旋造成脱位。指导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及活动范围,较好地执行出院后康复计划。嘱病人三个月内不能向患侧翻身,坐在凳子上不可弯腰拾东西。在日常活动中,尽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盘腿,不坐矮凳,即屈髋
2 结果
本组5例患者中,我们采取正确疏导、耐心倾听、解释等心理干预方法,使焦虑患者在2天之内焦虑症状减轻, 烦躁患者在两天内减轻烦躁,有依赖感的患者在两周之内正确转换角色,预感性悲哀患者在3天内能积极配合,患者身心健康得到了保障,痊愈出院。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髋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是手术后不久出现的脱位,病人的心理中很多存在对手术效果的怀疑,入院后存在严重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在实施准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同时,重视患者心理护理,通过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重视情感支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的恢复,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手术室收到次日手术通知单后,护士长即安排好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这两名护士即为该手术病人的责任护士,负责手术前访视,手术中配合和手术后随访工作。如果责任护士术前没有机会探视病人,应有代访者,并向责任护士提供口头或书面报告,扼要地提出这一病人的护理计划。一般尽量由责任护士术前访视,这样,当护士和病人在手术室再次见面时,就不觉得是陌生人了。对于急诊手术病人,责任护士可利用术前短暂的时间与病人沟通。
1·1术前访视和评估
责任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一般于手术前一日进行术前访视,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收集资料,进行术前评估。
1·1·1阅读病历。了解病人姓名、年龄、性别、诊断、预定的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所需时间、既往史、家族史;病人的呼吸、循环、代谢、肾、肝以及神经系统状态;各项生化检查异常情况和问题;皮肤状态、过敏史、有无感染;营养状态;机能障碍的部位、程度;体型、身长、体重;病人的社会背景、精神状态、经济状况、职业;生活习惯、嗜好;手术同意书等。[2]
1·1·2向病房护士了解护理计划,向经治医生了解麻醉方法、手术进路、特殊手术的、手术需用的特殊器械和敷料、特殊设备如显微镜等、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1·1·3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作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针对不同的心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关心、安慰、鼓励病人,使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1·1·4对病人进行术前指导,根据病人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恰当地向病人解释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简单地介绍有关麻醉知识,消除病人对麻醉的恐惧感或依赖感;简要地介绍手术经过,术中的特殊及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措施;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可携带直观用具如氧气罩,手术室布局的照片,使病人清楚和直观地了解手术室的环境。
1·2确定护理问题
责任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种类预测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一般术中常见有13种护理问题。例如恐惧、潜在性的电灼伤、潜在性的性损伤等。
1·3制定护理计划。根据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术中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潜在的性损伤,采取的措施为:①正确安置,既便于医生操作,又顺应呼吸、循环功能,避免神经、血管受伤,避免身体各部肌肉扭伤;②安置动作轻柔缓慢、协调一致,注意负重点和支点是否正确;③禁忌将病人安置在超过其忍受限度的强迫上。
1·4手术中的整体护理
将制定的护理计划贯穿于全手术过程中,在术中,责任护士用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配合手术、观察病人,根据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及早发现问题,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手术顺利完成。此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4·1护士热情、友善地把病人接到手术间并用几分钟时间专门照顾他,让他感到他是这里最重要的人,亲切地称谓病人,勿用床号、病名或手术名称代替病人姓名,与病人作简单的交谈,如“我是张护士,整个手术过程中我会照顾您,有什么需要尽管对我讲。”
1·4·2病人入室后,始终有人陪伴他,简单介绍手术室的设置,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经验丰富的手术大夫和麻醉师,向病人讲明麻醉与术中必要的配合,可能体验到的各种感觉与注意事项。如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有不适和牵拉痛,作深呼吸可减轻不适与疼痛。
1·4·3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噪杂声,各项护理操作做到稳、准、轻、快,在病人听得见的地方,不允许喧笑,无谓的闲谈,对病人的病情不随意议论或窃窃私语,尤其对矫形、烧伤、妇科及手术者,更要注意言辞勿损伤病人自尊心。
1·4·4关心病人需求,让病人感到舒适。允许病人用枕头直到麻醉师认为应撤去枕头为止;可松开病人的领口,以利呼吸;询问病人冷不冷,是否需要盖被;病人感到口唇干燥不适,可用湿棉球湿润口唇以助缓解不适,以上措施是保证病人身体上的舒适。其次,要保证病人精神上松弛。病人可能希望和手术医生谈话,护士要让他得到这个机会;在每一步操作和采取一些措施时,都应耐心解释,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如给病人缚安全带时告诉他不是把他绑在手术台上,而是象汽车里座位安全带能保障安全;对孤独和恐惧的病人,对他进行安抚如握住病人的手,抚摸患儿的脸能增加舒适并消除顾虑;病人对术中身体暴露往往感到羞怯,护理时应给予理解,并做到最小范围的暴露,保护病人的自尊心。
1·5术后随访与评价
术后随访有助于责任护士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当病人知道手术室的护士仍然关心他的术后恢复时,会很愉快,这种愉快的心情也能促使他早日康复。一般于手术后第二天随访,对特殊病人,亦可于手术当天或术后几日多次随访,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手术情况并进行术后指导。查看病人有无手术并发症,并通过局麻病人对手术的体验以及对护理情况的描述,手术医生对护士配合质量的评价,来评估术中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
2体会
2·1消除病人的焦虑,使其获得安全感
外科病人在手术室停留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是整个疾病治疗中关键的一环,也是病人身心最脆弱的时刻。手术病人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术前访视能有效地降低病人紧张焦虑程度。通过对病人术前访视,使接受手术的病人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这样,病人情绪稳定,精神轻松,从身心两方面为主动配合手术做好准备。
2·2确保手术病人在护理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3]
目前,手术科室护士为病人制定的护理计划只有术前、术后部分,而术中却是空白,手术室责任护士对病人实行整体护理,并将护理计划及实施情况记录于表内,在术后与病房责任护士详细交待,这一短暂而特殊的护理过程可以说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继续。
2·3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
手术室实行整体护理,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新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理论、心理、教育、伦理、哲学和美学诸多方面知识,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6~52,平均35;颈椎骨折8,腰椎间盘突出症9,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3,
2.舒适护理
2.1础舒适护理:①舒适晨间护理:早晨起床时播放一些节奏舒缓、令人心情舒畅的轻音乐,可以使患者感觉美好的一天即将开始。为术后疼痛患者护理查房时,可介绍一下当天的治疗及护理项目,听取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意见。②舒适晚间护理:晚上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检查及护理。夜间尽可能关灯或开地灯,巡视患者时如用手电筒,不能直接照射患者的头部,应用墙壁反射光观察,这样不会影响患者休息。③舒适的:术中采用腰麻或全麻的患者,术后为防止误吸应去枕平卧6 h,长时间卧床可引起肌肉关节疲乏、疼痛,为减少患者不舒适感,做到勤观察,消除引起疼痛的诱因,在不影响治疗护理的同时,为患者安置舒适。
2.2舒适环境的管理 有研究表明,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对住院病人来说,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能提高环境舒适度,适当的感觉刺激,对健康是有益的。
创造一个整体、舒适、安静的环境,让病人安心养病,根据气温来调节病人的冷暖,必要时加盖毛毯或凉被。尽可能安排同性病人住在同一个病房,病房内温度、湿度要适宜。保持病人床单位的清洁、整齐。减少探病人员,避免病房噪音。
2.3 止痛措施的运用 药物止痛仍是目前解除术后病人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里除了要正确运用镇痛药物以外,为了使疼痛病人取得最佳的镇痛效果,应摒弃传统的“按需给药”改为根据药物半衰期的“按时给药”,使药物浓度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在镇痛效果的同时起到“预防为主”的作用。卧床患者应用足底静脉泵,从而增加血液循环,舒筋活血来减轻疼痛,使病人舒适。应用耳穴压籽减轻术后疼痛。
2.4轻患者心理压力:手术后患者对疼痛有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护士与患者做5~10min的必要谈话,可使镇痛效果持续18h,10min的笑能使患者在几小时内不再受疼痛的困扰。因此护士要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的不良情绪,以安慰和鼓励减轻其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2.5属积极配合:术后患者的生活暂时或长期不能自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感受需要他人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安慰,但因患者疼痛的表情造成家属的焦虑和不安又不可影响到患者,以免加重其对疼痛的敏感性。因此,要告知家属,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定期与患者家庭、朋友及单位沟通,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精神、情感、经济上的支持,提高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度。创造条件让亲友、同事多探视,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要。
3 结果通过对本组4例骨科手术后疼痛病人运用舒适护理方式,本组病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改善,病人满意度为96,护患纠纷下降为0。
【关键词】结肠癌 直肠癌 护理措施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地区。因此,如何预防其发生、降低发病率和早期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和目标。就整个大肠而言,癌肿好发部位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好发于40~50岁。下面将结肠和直肠癌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护理问题
1.1 焦虑、恐惧或绝望 与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缺乏了解;对疾病治疗效果没有信心;与手术、化疗及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有关。
1.2 疼痛 与癌肿侵及或压迫神经及手术创伤有关。
1.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肿瘤高代谢及禁食或限制进食等因素有关。
1.4 自我形象紊乱 与手术、放疗、化疗、造口等引起的外表改变有关。
1.5 知识缺乏 与缺乏结、直肠癌的治疗护理知识有关。
2 护理目标
2.1 病人能识别和表达恐惧的感觉,说出恐惧的原因,感受或说出恐惧的感觉减轻,在心理和生理上舒适感有所增加。
2.2 病人诉说疼痛减轻或感觉到疼痛的次数减少。
2.3 病人营养摄取增加,体重不下降。
2.4 病人语言或行为表现出对外表改变的接受。
2.5 病人改变生活习惯,适应新生活;了解疾病康复、预防复发及并发症的知识。
3 护理措施
3.1 减轻焦虑和恐惧
3.1.1评估焦虑与恐惧的原因及程度。
3.1.2术前与医生联系,向病人介绍手术方法及必要性,介绍预期效果、可能发生的危险、麻醉方式、康复时间等情况。
3.1.3根据病人对手术等知识理解程度,护士应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指导,取得病人信任。
3.1.4根据手术方式和特定需要,对病人及家属在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床边指导:术前肠道准备方法、药物准备及实验室检查;术后静脉高营养治疗;胃管、尿管及其他引流管的护理、疼痛的处理及活动的必要性、伤口的自我保护等。
3.1.5造口术前定位:由医生或造口治疗师完成。
3.1.6做好家属及朋友工作,激发他们的责任感,给病人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的支持。
3.1.7鼓励病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3.2 减轻疼痛
3.2.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分析疼痛原因及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
3.2.2设法除去或减少使疼痛加重的因素
给予舒适: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给予半卧位,减小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教会病人咳嗽或变换时用双手保护伤口,减少伤口的牵拉痛。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
3.2.3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动态,做好心理护理。
3.2.4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同时观察止痛药的效果、副作用并记录。
3.2.5指导病人应用无创伤性的解除疼痛的措施:教会病人放松技术以减轻疼痛的强度。利用枕头或毛毯支撑疼痛部位以减轻肌肉张力。指导病人看书、听音乐以分散注意力。
3.3 增进营养
3.3.1术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需禁食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保证营养摄入。术后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水及电解质,必要时给予血浆或蛋白。
3.3.2每周测体重一次,检测血清蛋白、血红蛋白、非蛋白氮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3.3.3术后早期严格记录出入量,保证液体出入平衡。
3.3.4术后肠功能恢复后饮食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从流食、半流食到普食,少量多餐,以不引起腹胀为宜。
3.4 指导病人适应形象的改变。
3.4.1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自己的看法,说出自身的健康问题、处理和预后,并澄清误解。
3.4.2促进病人与社会交往,鼓励病人多走动,鼓励家属和朋友探视,鼓励病人接受别人的帮助,提供机会与有同样经历的人接触和交往,多参与病房的活动。
3.4.3根据不同情况提供护理
1)对化疗引起的改变:说明有脱发、闭经、不能生育等可能性,但需强调这些改变在治疗后可能恢复;准备好假发、帽子或头巾等以便在脱发时使用;教会减少脱发的方法,如用疏齿梳子、不用发夹、不染发等;向家属说明正确对待形象改变。
2)对排便的改变——造口身份:评估病人的接受能力和认识程度;要注意到其他人的反应和对病人的影响,鼓励亲人们之间互相交流认识、统一思想;允许病人发泄;帮助家属接受病人的形象改变,如协助病人妻子或丈夫护理其配偶的造口而不表示厌恶;鼓励病人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到自我照顾;指导病人监测自己的进步;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如造口联谊会、造口爱心之家的活动;提供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方式和联系电话。
3.5 指导病人术后康复锻炼和自我护理方法
3.5.1评估病人学习能力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3.5.2用示教方法教授病人在翻身、咳嗽、下床活动时伤口的自我保护方法,保证腹带加压包扎的有效性,减少对伤口的牵拉痛。
3.5.3指导术后锻炼的方法:床上的下肢锻炼-床上翻身-床上坐起-床边站立-床边走动-房间走动-走廊内走动,循序渐进,以不感到心慌为宜。
3.5.4为避免腹部伤口疼痛,可以练习胸式呼吸,术后每小时进行深呼吸1次。
3.5.5讲解疾病复发及需要警惕的症状:如定期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的数值,每3~6个月复查1次;同时做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转移征兆。日常生活中注意排便情况,观察有无粪便带血,排便情况的改变,及时就诊;若有腹痛、腹胀甚至贫血的情况,应高度警惕。
3.6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6.1 Miles术后会阴伤口裂开、感染的防治
1)术后骶前引流管保持通畅,或者持续负压吸引。
2)持续导尿2周,避免膀胱充盈将盆底腹膜掀起,致骶前残腔积血。
3)术后3~5天内避免下蹲动作,术后第10~13天会阴切口完全愈合,方可拆线。
4)术后会理疗。
3.6.2切口疼痛处理
1)协助取舒适,生命体征平稳即可给予半卧位。
2)做好心理护理,讲解疼痛的原因和缓解时间。
3)分散注意力,指导病人听音乐、聊天、看报。
4)给予止痛药,如哌替啶。
5)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泵。
6)术后3天疼痛加重,要注意除外感染。
3.6.3造口护理
1)严密观察,预防造口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一般结肠造口位于左下腹,造口直径一般为2.5~3.5cm,高度为突出腹壁皮肤1.5cm,便于粘贴造口袋时对周围皮肤的保护。
2)颜色:肠造口黏膜的正常颜色为红色或粉红色,类似正常人嘴唇的颜色,表面光滑、湿润。如果造口的颜色苍白或深暗红,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防止缺血坏死。
3)水肿:手术后几天,造口出现一些水肿,无须处理;一周后,如果水肿无消退的迹象,应查明原因,是否有低蛋白或心功能不全等。水肿者一般选用一件式造口袋,底盘应略大于造口,以免损伤黏膜。
【关键词】 颅脑损伤;护理;体会
颅脑外伤作为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病情变化快,近年来其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作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5名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认为本病护理重点是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颅内压,并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协作医师及时治疗。
1 临床资料
自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我科共收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05名,其中男性71人,女性34人。全部病人都进行过颅脑CT检查确诊,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不高于8分。处理方式:66名手术指征不明显的病人入住神经外科ICU密切监护处理,49名具有手术指征者立即完成术前准备后手术救治,术后入ICU密切观察救治。
2 病情监测
2.1 生命体征 颅脑外伤的病人,其血压、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常不稳定,密切观测可以及早发现病人病情改变。如血压增高,心率降低,呼吸频率减低常常是颅内压升高导致的连锁改变。应常规配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持续生命体征监测,重点监测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因为血压失稳、心率改变和呼吸频率不规律常常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2.2 瞳孔改变 瞳孔直径的改变作为反映颅脑外伤病情改变的重要指标,需要熟练掌握。如一侧瞳孔逐渐扩大,同时伴另一侧肢体瘫痪,并有意识障碍等表现,多为脑疝的征兆;如两侧瞳孔散大固定,且无对光反应,是脑干受伤的表现。
2.3 意识状态 仔细认真的观察,及早发现意识改变,可以帮助判断可能的病情进展,为采取下一步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判断病人的意识时应注意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先排除急诊病人的意识改变是否与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有关;二是要对病人意识障碍的轻重进行客观的描述,一般是进行格拉斯哥评分;三是监测病人意识改变的变化趋势,如意识由清醒逐渐变为嗜睡,常常表示病人颅内活动性出血,需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3 护 理
3.1 脱水药的使用 颅脑损伤后,因为脑血管破裂出血,脑组织震荡受损,引发脑水肿、颅压增高,甚至严重时引起脑疝。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脑疝征象,主要的药物预防措施即为脱水药物的使用。当病人持续意识丧失伴发颅压增高时,应坚持应用脱水药物。脱水药物静脉滴注时速度控制很重要,一般250毫升浓度20%的甘露醇输入时间不长于20分钟,过缓输入对症状改善效果不佳。同时长期用脱水药物时,要注意病人内环境的改变,尤其是预防水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减退等。
3.2 使用镇静药物的护理 开颅手术的病人常常在术后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在起到镇静效果的同时可以保护病人的脑细胞,预防抽搐发作。当术后病人躁动不安,或者中枢性高热时,应使用冬眠合剂。
3.3 高热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常常出现高热不退症状,持续高热会损害病人神经系统功能,需要降温处理,目标温度一般不高于38℃。常用的降温措施为冰毯降温,并可配合使用肢体大血管冷敷,多可以有效控制体温,病人意识恢复后要继续冷敷控温2天左右,直至体温稳定。顽固高热患者可使用冬眠药物和激素处理,务必将病人体温控制在合理水平。
3.4 呼吸道监测 病人意识丧失后,因咳嗽反射消失,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留置在细支气管或吸入肺内后极易引起感染症状,恶化病人的一般状况。因此,应定时翻身拍背,强化基础护理,定期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3.5 术后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行开颅术后24小时最容易出现再次出血,术后1周是颅内压增高的危险期,同时是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发生的高发期,此时期内,要加强监护,密切注意呼吸、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6 强化营养 病人术后机体消耗大,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加大,应早期进行静脉营养,病人身体条件许可后及早进行鼻饲流质饮食,饮食以高蛋白质无渣饮食为主,充分的营养保障可以促进病人及早康复。
3.7 强化皮肤护理 病人术后长期卧床容易并发褥疮,需要勤翻身,每隔0.5-1小时要翻身一次,床垫要松软适度,睡泡沫垫,有条件者应配备气垫床,床单经常更换清洗,足跟、髋骨隆起处等易发生褥疮部位要经常检查,有发红等异常症状时及早处理。在我科收治全部105名病人未有褥疮症状出现。
参考文献
[1] 李冬芬,吴辉,黄春梅.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7:120-121.
[2] 庄文燕,仪立志,孔文龙,等.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