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15:33: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信息化 烟草企业 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69-0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以来,烟草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竞争变得非常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烟草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的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烟草行业作为我国的一个垄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当今企业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信息化建设对烟草行业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1 信息化建设在烟草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烟草行业的各级企业迫切需要信息化的建设。烟草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能够提高企业决策者决策的科学性和企业生产者生产的规范性。从我国的整个烟草行业来看,烟草企业的虽然产品单一,但是企业的数量众多,这就为整个烟草行业采取先进的、规范的、统一的生产经营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并且这种模式也比较适合信息技术来进行生产管理。在现在的状况下,我国的烟草企业主要在代码、数据字典、接口、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等方面对信息化标准存在需求,只有通过制定这些信息化的标准,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数据标准化。
烟草行业的规范管理需要信息化标准的出台。我国一直以来对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模式。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行业的生产、经营、销售进行统一管理,这种管理体制要求整个烟草行业内部必须政令统一、快捷、通畅、准确,信息化建设则是该行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烟草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是信息标准化建设,也是烟草行业各个企业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如果不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体现不出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开发优势。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必须对信息化管理有关的一些指标、数据以及流程的标准化进行重视,对信息资源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数据建设标准进行统一。与此同时,还需要遵照烟草行业的统一要求,对信息化建设的新信息资源标准、数据交互机制和基本业务流程加以规范,形成比较完善的标准化框架。
2 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全方位规划和整合各种行业资源,打造信息化建设平台。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以要按照“全方位规划、分步骤实施、效益带动、逐渐推广”的方针,全方位规划和整合行业的有效资源,打造行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平台。全方位规划包括整个信息化建设项目需要达到的目标、购置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实施步骤、实施周期、实施人员、实施范围以及软件选型)、整个项目的费用规划、整个项目的风险评估和投入产出分析等工作。信息化建设平台包括信息管理、库存管理、采购过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合同管理,与此同时,可以动态的对企业进行信息宣传和信息,也可以通过建立搜索引擎来达到实现整个烟草行业信息化系统的信息查询。
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烟草企业的管理层要首先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支持,达到加大对信息化管理投入的目的。烟草企业领导必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局性的布局进行实施,信息化部门也要通过发挥技术可靠、综合协调、管理服务的作用,保证管理、技术和业务的协调发展。企业中的其他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信息化建设,从而达到健全企业管理体系、优化服务流程的目的。当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
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整合机制,实现企业的系统化。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直接反应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烟草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出各个阶段的实施计划,确立每个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达到为企业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的目的。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是指企业在管理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他要求对企业内部运营状况深入了解,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提供依据,特别是确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充足的外部信息,为烟草企业制定经营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企业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信息化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需要不同层次、各种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不但需要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懂行业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既懂法律又懂业务的双向人才。烟草企业要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还要建立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加强现有职工和现有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以此来塑造稳定的技术队伍。烟草企业还可以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等多途径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队伍,确保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例如,我们东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进行的《基于网上订货系统的多元服务开放平台建设及应用》课题研究,就是在充分利用本单位员工的基础上,与武汉金百瑞科技有限公司的专业人才进行合作开展的,这样,不但确保了我们单位课题研究的技术支持,还有利于本单位员工的成长,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向专家学习的机会,也是为职工继续教育建立了一个平台。
3 结论
总之,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由单机应用、局部系统应用发展到了网络化、集成化、数字化,基本完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阶段,在行业经济发展中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促使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加忠,叶鹏华.浅析网络环境下烟草信息资源建设[J].硅谷,2009(5).
[2]李娜,乔晓娇.我国烟草信息化统一的研究[J].物流科技,2010(5).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财务的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得到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带动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创新,推动了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确保财务报表的质量。提高报表准确性,增强会计数据的可靠性。财务人员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对企业的人、财、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为审计工作奠定基础,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信息化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财务信息化能够减轻财务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将财务管理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上,促使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重组和组织结构改革,使财务工作更加标准化,提高财务操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2)财务信息化是市场经济提出的要求。由于开放式的经济发展,信息要素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避免在优胜劣汰中受到损失。(3)财务信息化是优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实现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获得财务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的信息,正和企业内部信息,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实现企业价值增长,最终带动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创造并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企业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才能够顺利进行。但是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安于现状,缺乏创造精神,不能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看来认识自己的企业,无法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效益的重大影响,忽视了企业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互衔接。致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在部分企业无法展开,项目经费拨款不足,即使实行财务信息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仍未能发挥过作用。
2.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障碍较多
首先,财务信息化软件类型不能满足企业集体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实行的财务信息化的财务软件功能落后,在企业的管理、生产、经营等管理流程上发展有限,不能按照企业的生产线和经营思路设计的功能来完成信息核算,使企业的很多业务处理都不能在财务信息化软件上实现,无法通过信息化处理常规业务。其次,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低。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是由不同部门管理信息系统拼凑而成,多个部门在信息交叉部分无法实现链接,阻碍了经营业务的及时处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财务管理的监督功能丧失。第三,财务软件的适用性和安全性问题。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极易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泄漏,不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此外,财务信息化需要网络的支撑,很多企业没有为信息系统设置防火墙,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使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大,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企业领导者只有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才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通道。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一些企业领导者要改变现状,提高认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同时,要加强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的防范,及时进行信息备份,设置防火墙,加强计算机系统防毒设施等,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进行。
2.要加强财务软件的创新,减少财务信息化过程中的障碍
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系统软件功能的配合。首先,企业要保证财务系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要能够承担建设重任,避免因硬件方面的缺陷延误系统处理信息的及时性。其次,要根据自己业务的实际情况,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管理思想,改进软件功能,将新的技术普及到所有部门,提高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功能。第三,加强财务软件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加强财务信息化网络支撑,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减少财务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
3.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财务信息化最根本的保障是人才,企业要全力配合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还要熟练计算机操作软件,尤其是财务处理软件,要培养“财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人才。为建立企业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创造条件,更好地是财务管理为信息化服务。
四、结语
现代企业的财务化建设,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加强财务软件创新和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全力加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整体处理信息的水平,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姚劲梅.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思考[J]管理视野,2011(3).
关键词:信息化;供电企业;信息安全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供电企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之上,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一机遇,才能成为高效率、高水平的一流供电企业。
一、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1、市场化程度不高。长期以为,供电企业是我国国有垄断型企业,处于国家电力部门严格的监管之下,计划经济的氛围较浓。这就使得供电企业也具备了其它一些国有企业的特性,那就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生产与管理,而不注重成本、销售与投资回报,这与市场经济的竞争与盈利理念不符。
2、信息化投入与总资产比重失调。据相关机构统计,在我国100多家供电企业中,超过60%的供电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不足,其用于信息技术研发和设备购买的资金只占总资产的0.4%,只达到发达国家平均8%信息化投资水平的一半[1]。
3、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在我国,供电企业取垂直一体化式管理,即国家——网省——地市三层管理体制,但是各网省公司之间管理模式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即使在同一个网省公司内部,各地市之间也存在差管理体制上较大的差异。这些都阻碍着我国供电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4、信息化观念相对滞后。目前,在我国供电行业仍然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重生产和重安全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供电企业逐渐加大了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但是与生产与安全比起来,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二、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中信息化人才的短缺
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供电企业要想在信息化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人才是关键。但在现行的供电企业中,存在着以下一些情况阻碍着人才的培养与发挥。①供电企业在开展技术专家、技术能手、技术骨干建设时,往往只强调电力技术和技能方面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人才、专家的培养,这让信息人才感觉在企业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更多发展的空间。②在供电企业中,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即懂业务管理的不懂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的又不懂业务管理,企业业务与信息技术相互不能有效的整合。③当前,供电企业中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与保持机制,人才激励扭曲,绩效考评制度不合理、不健全。
2、缺乏统一的行业信息化标准
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供电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信息编码、规范也不统一;甚至一个大型的供电企业下设的十几个系统也各自拥有代码,有的连名称都不一样,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与当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衷相背离[3]。一些盈利较好的供电企业,为了实现多部门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实现一站式的服务,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新购买硬件,设计软件,整合资源方可实现目的。
3、供电企业的管理系统相对滞后
根据Charles M. Savage 在《第五代管理》一书中将企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供电企业还处于第二阶段:严格的等级制度,即金字塔式结构。虽然金字塔式结构的企业责任分工明确,便于管理,但这种互不干涉的顺序模式也存在着许多如协调性、灵活性等问题,特别是在对产品与服务都要求很高的供电企业来说已经不在适合了[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供电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各企业、各部门的协调性要求越来越高,组织结构的变势在必行。
4、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性不高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企业业务系统的运作,包涵了许多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安全问题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第一个问题。若真的使企业信息化、自动化陷入瘫痪状态,其带来的损失将有可能超出企业的负荷。目前,造成我国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各企业使用的安全软件五花八门,甚至一些电子政务网站干脆连防火墙都没有安排,或者一些部门安全了一些杀毒软件,但只是留于形式,并没有随时的更新和升级;二是,计算机的管理人员与应用人的安全意识薄弱,殊不知竟有75%以上的安全问题是由于组织内部人员的不正常使用引起来的。
三、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1、培养和保持信息化人才
供电企业必须培养一批高效的、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首先,提高信息化人才在供电企业中的地位,把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管理放在同等的地位对待,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储备,积蓄供电企业的发展后劲,为信息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其次,加强企业员工的业务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营造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培养企业复合型的人才,特别是在高管层要培养一批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再次,建立和完善供电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人才机制,实施和整合有效的激烈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用人制度,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优化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
2、进行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实施
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大企业网络与自动化建设,扩展企业的网络和通信覆盖面,同时,加大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基础知识的普及,实现人人有网上,人人会上网的局面。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必须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在资源整合、有效管理和技术的标准化上下功夫,建立一个统一、全面、高效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5]。再次,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扩大企业内部数据的有效共离,特别是财务数据、采购数据、库存数据等,降低各个中心或部门的运营成本,实现供电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3、建立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
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是一个将对等的知识联网、集成和对话式工作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必须打破了部门之间严格的界限,可任职跨职能的任务团队,进行对等的知识联网。这能够帮助供电企业将内部员工集合起来,按照市场的要求来组织跨职能的工作。团队的成员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信任,形成协作,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同时,员工作为网络中的知识贡献点和决策点,可能感受到自身的权利与价值,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4、强化信息化建设安全保障工作
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企业的信息安全和长久发展,也是决定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要从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框架、安全管理、认证和加密技术以及安全标准化等方面入手,解决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基本保障。从完善有关安全法律和规范入手,尽量减少人为破坏、误操作等行为的出现。最后,要设立专门人员负责专门的信息输入、储蓄和,完善内外网系统的隔离和重要文件的储备工作。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朱维政.嘉兴地区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网技术,2001.
[3]冯永青.基于信息理论与技术的地区电网辅助决策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关键词:企业财务 信息化 途径 研究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简析
企业财务信息化即是指企业财务管理采用科学技术,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各种加工和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准确、完整的企业财务信息。企业财务信息化具有集成性的特点,就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内部的业务进行分类,组织,整合,使之形成比较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模式,使信息资源管理集成化,使企业内部的财务业务集成化,使企业内外的信息一体化。广泛性的特点,就是企业财务信息化是一个企业是否稳步发展的前提,是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大环境的保证,所以必须要求企业财务全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企业财务领域的所有适用范围,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有动态性的特点,即企业财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动态性,各种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采集是实时的。企业财务数据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分类汇总、分析核算等处理是同步进行的,为企业财务信息传输应用的及时性和动态性提供了保障。
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首先,由于现阶段开发的企业财务软件在保密性能上依然存在缺陷,如此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没有严谨的操控程序而展示在用户面前。许多软件都忽视了对操作内的记录,而只编制了关于操作人员的日记记录程序和操作时间。其次,企业财务信息是企业重大机密,信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不得发生丢失、泄露和损坏。但是由于网络技术安全性一直存在隐患,所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安全性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各种计算机病毒可能导致电算化系统面临瘫痪的危险。再者,由于互联网不是隐蔽的,所以有些非法分子对网络技术的财务软件进行人为破坏。
(二)企业财务信息化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许多企业在建设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都会忽略了与企业财务信息化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而只看到企业财务信息化带给企业在企业财务工作及经营管理方面的优点。所以出现了一些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备而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严密,让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有机可乘。由于大多数企业都还是在用手工记账进行企业财务工作,因此,在企业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必然会参照手工记账企业财务的方法,导致管理制度也跟着落后。所以必须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新经济的展。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高素质人员稀缺
人才,是任何企业发展的根本,任何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人在操作。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企业财务信息化要求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既要灵活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又要精通企业财务专业知识,并且能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运用到企业财务工作当中去。然而,能把这两者统一,并运用到工作中去的人非常稀少。针对现代社会的员工来看,普遍有两种现象:一方面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缺乏企业财务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精通企业财务知识的专业人员又没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所以员工不能把这两者结合运用到工作中去,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大阻力。综上所述,要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必须拥有企业财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都扎实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充分开拓有利资源,加强企业财务职能,为企业经济正常运转打好基础。
(四)从业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各企业财务的工作量都比较大,而很大一部分从业人员错误的认为企业财务信息的建设就是为了减轻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而并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旨作用。甚至有些企业财务人员还认为,企业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多此一举,有电算化的存在根本不用企业财务信息化了,所以并不重视企业财务信息化。其实,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保障。
(五)企业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结合
由于资金缺乏,人才匮乏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很多企业除了财务部门在用财务软件,其它企业内部的各种数据根本得不到共享,在企业外部不能与银行、税务局共享,在企业内部不能与管理层、业务部等部门信息共享,这就造成了企业信息的局限性,也就相应阻碍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实现步伐。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研究
(一)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首先,必须要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性,使网络技术这块的安全得以保证,才不会使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其次,企业要加强与信息技术提供商之间的合作,让技术提供商能够提供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安全操作系统,能够及时维护操作系统,配制敏锐的杀毒软件及防火墙,将计算机系统的受损程度降到最低。另外,为防止电脑病毒入侵、机器故障等问题引起的数据丢失,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未经上级领导批准,光盘数据不得外借。由此可见,信息的安全问题企业财务信息化实现以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化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1、建立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内控制度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企业财务信息化相协调的内控制度,做到全面具体、简单易懂。通过对内控制度的完善,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确切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信息化 系统建设
1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近20多年中,中国的企业在飞速的发展的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随着总理正式提出了互联网+ 的模式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是深入到中国的每一个企业家的骨子里。可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但是很不幸的是,很多集团型的企业由于点多面广,组织架构庞大,在信息化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进行整体的战略布局,形成了各种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链。这是目前很多集团型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造成该困境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这些:
(1)企业的领导对信息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其次思路上并不完全成熟。
(2)企业内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
(3)企业内各个系统独立运行,存在各个信息孤岛。
(4)企业内部外部的数据之间无法有效的交互,存在重复输入的现象。
(5)系统中的功能有待完善,定制能力较差,难以满足集团的战略变化。
(6)企业没有专业的IT团队,难以支撑集团的战略发展。
2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需要明确集团信息化建设所包含的内容,一般来说可分为IT管理、IT研发、IT运维等。而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明确整体的系统的框架,能贯穿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单证流、结算流。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形成产品差异、服务差异、以及品牌差异,从而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1 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2)实现管理模式转型,打造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实现业务、财务、结算、管理等多方面的无缝衔接。
(4)利用好信息技术,可以使得企业更扁平化,才能从容应对市场的变化。
(5)只有依托于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才能拥抱互联网+。
2.2 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的方面
2.2.1 信息系统的建设
针对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自主研发或者采购外部的软件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来开展。系统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的部分。
2.2.2 IT管理
主要涉及到企业上网行为管理、机房管理、软件采购、硬件采购等。需要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IT管理的高效和有序。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管理或者外包管理等模式。
2.2.3 IT运维
日常的桌面维护、软件安装、机房巡检、病毒防治、系统升级等。
3 集团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几种方式
目前主流的几种方式:内部自建模式、外部采购模式、混合模式。一般来说集团型企业的业务、结算、管控等方面都存在很强的个性化要求,不管采用什么模式来实现最终都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要兼顾灵活性,因为需求的变化速度会远远地超过我们的预期。
3.1 内部自建模式
内部自建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拥有自己的IT团队,对于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化系统都由自己的IT团队自主进行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系统研发、系统测试、系统上线、系统升级等工作。这种模式的点是系统个性化程度强,更新、维护、升级改进的响应程度较高;但是也存在弊端,就是成本较大,同时开发周期也较长。
3.2 外部采购模式
外部采购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所需要的信息系统通过采购外部软件产品的模式。接口以及二次开发的需求也同样由软件供应商提供。人员外包、项目外包都属于这类模式的范畴。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系统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上线实施周期短;同样也存在弊端,个性化程度不高,更新、维护、升级、改进的响应度不够。
3.3 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所需要的信息系统部分通过采购外部的软件产品,部分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这种模式既考虑到了系统的个性化,同时又能兼顾系统的灵活性,可以很好的对系统的更新、维护、升级、改进作出响应。
4 集团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实施步骤
4.1 对现有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
由于目前大部分的集团型企业内各个系统已经存在多年,并已经正常运行。建议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对现有系统进行整合。整合的同时要对业务、数据、流程等方面进行整体的战略布局。
4.1.1 整体规划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考量的原则,全面考虑业务流、信息流、单证流、资金流、结算流的深度融合,要能具备界面整合、数据整合、业务整合等能力。
(2)全面集成原则,既要支持逻辑集成,也要支持物理集成。
(3)生态圈原则,系统的整合平台不能成为第N+1个系统。
(4)规范化原则,规范各个应用系统数据。
(5)标准化原则,实现代码标准化,业务模型标准化,数据建模标准化。
(6)平台化原则,采用主流的平台技术,确保开放性和可靠性。
(7)流程化原则,采用工作流引擎技术,做到可自由的拆分与组装。
4.1.2 系统规划的步骤
(1)近期目标。
A、对企业主要的核心系统如业务、财务系统进行改进和整合
B、建立企业的管理分析平台、数据挖掘系统,实现包括业务、财务等方面的各类分析报表,并对企业的业务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2)远期目标。
A、根据企业战略发展以及应用实际需要出发,将现有系统以及今后发展可能需要应用到的系统进行规划,并且系统与系统之间,要能够实现数据的有效交互。
B、对企业内各类应用系统进行评估,对一些不利与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系统, 考虑是否需要改进或者更换。
4.1.3 主流的架构模式
(1)企业服务总线模式。
ESB被称为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在传统中间件技术与WebService、XML等技术相结合之后的产物。它实现了系统间最底层的连接中枢,是搭建企业系统整体架构的必要部件之一。它颠覆了以前的软件架构体系,和传统中间件产品相比,它的解决方案性价比更优,并且ESB还消除了异构系统之间存在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类型的应用服务器之间可以互相协同,在不同的服务之间实现了整合。就功能角度而言,它提供了事件驱动和文档导向的处理模式,可以实现复杂的数据交互,同时它内置了许多标准接口可供用户调用。国内很多ERP厂商都提供此类型的产品,如金蝶的ESB和中创的INFORS产品等。
(2)SOA架构模式。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这是一个基于组件开发的模型,SOA使应用系统中的各项功能模块(定义为服务)用这些服务之间所定义的接口和约定进行关联。接口是用公共的方式进行设计的,接口相对独立于相关的硬件平台、OS和开发语言。这使得建立在异构的系统中的各种服务可以采取一个标准和统一的方式进行耦合。
SOA它能依据需求通过网络对软耦合的各种组件或应用实现部署、应用和拼接。Server层作为面向服务的基础,应用程序可直接对其进行引用,从而减少人工操作的依赖。SOA是一种软耦合的服务应用的架构,每个服务之间通过标准的接口进行交互与通信,不需要了解底层的接口开发与通讯机制。SOA可以理解为是B/S架构、XML、Web Service等技术的后续的扩展和延伸。与以往相比,采用了SOA构架的系统能更好地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
4.2 尽量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优化改造再利用
很多集团型企业内各类信息系统繁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链,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尽量还是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优化改造的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1)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对企业IT方面不完善的部分进行优化和升级。
(2)参考其他同类型的大型企业的建设思路,博采众长。
(3)考虑到业务、资金、结算、管理、风控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4)要考虑到各个系统之间的松耦合、开放性、灵活性。
(5)兼顾到作业层、管理层、领导层等各个层面对系统的需求。
4.3 网络基础架构的整体规划
由于企业的业务、结算、内部管理等方面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基础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集团内部总部与各子分公司之间的网络环境各不相同,网络建设和宽带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应该由IT团队牵头从各个分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统一的进行网络基础架构设计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总部、各个子分企业进行优化与改造。
同时,各分子公司需要配备IT专员,IT专员可以是专职或者是兼职的人员担任。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网络基础架构的运维和管理。
4.4 提升企业内部的IT力量
随着企业的业务不断地扩大,原先的人员配置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现在所面对的各种IT需求,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需要提前要培养一支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IT团队,这也是实现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1)对信息建设的工作内容进行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2)培养自主研发能力。
(3)完善人员配备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可以从内部外部挖掘IT人才。
(4)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IT技术的相关培训。
4.5 建立IT支持平台
随着IT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像以前那样企业内所以的IT工作由几个人,或者一个部门来完成,已经变的很难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强大的IT支持平台。这个平台包括(集团信息部、IT供应商的支持)。
(1)对于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进行评定,选出一批优质量的供应商, 做好企业信息平台运行的保障服务。
(2)根据具体需要,可采取项目外包、人员外包、技术服务、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要尽可能的为企业降低IT成本。
4.6 建立企业统一的信息门户
为了将企业所累积下的大量珍贵的信息资源和项目经验传承下来,需要使用一种快速、便利的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可槠笠的诓亢屯獠坑没Х窒砗屠用,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什么是企业信息门户EIP?就是说一个应用系统框架,可承载企业内所有的应用,并与信息相整合后形成一个统一的门户平台;一般来说EIP都是基于Web架构的,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用户可以从一个统一的渠道获取信息。EIP着重于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访问管理和无缝的对接。这类应用一定会包含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基本模块。
结合现在流行的社交工具QQ、微信、微博、在线商城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形象,打造企业的品牌价值,直接与用户终端对接,为打造平台化运营模式提供支撑,打造端到端的营销和服务模式。主要优点包括:
(1)即时的企业信息,将重要的资讯和产品信息等第一时间向外界推送。
(2)获取用户的反馈信息,建立与终端用户的沟通渠道。
(3)为终端用户提供实时、高效的服务通道,与竞争对手的形成差异化服务。
(4)宣传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助于提升品牌价值。
(5)形成企业内部员工便利的沟通渠道。
(6)帮助企业积累优质信息资源,传承企业文化。
5 集团型企业信息华建设的总结
一、从企业实际出发,围绕成熟软件进行配套开发,开创 “产、学、研、商”相结合的信息化实施新思路
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如果所有的系统都采取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方式,不但开发周期长,而且软件的质量也无法得到根本性的保证。但如果全面采用商品化软件,也存在软件不能全面满足企业需求、不同软件间集成性不好等问题。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明显的加快。一些专家和学者在分析我国信息化的进程后,用“信息化正在迈出万里的第二步”来概括我国的信息化的现状,这一观点,也说明作为整个社会信息化重要和主要组成部分的企业信息化,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也面临更严峻的任务。
二、突出企业管理需求和经济效益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项目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其目标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规范管理流程等实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因此,在信息化项目实施中,突出管理需求相对业务需求就更为重要,如何把企业领导层的管理思想和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案融入信息化工作中,将直接决定工程的成败。信息化本身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管理程序基础之上,所以信息化的过程首先就是管理程序的规范和科学化过程,这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都有所体现。结合信息化建设企业同时分别对有关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改革,如企业报表传递系统改革、三级成本管理体制的建立、网上监督与办公系统的建立、购销存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销售业务的日清日结等,这些改革在传统系统中几乎都是无法实现的,而在新系统中,这些改革本身就构成了实施的重要内容,并为企业带来了显著效益。
三、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系统是企业管理创新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
如何进行成本控制一直是企业思考的一个重点课题,经过长期酝酿,基于现代管理会计下的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路应运而生,但因核算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方面无法得到统一,系统一直没有实现预期的有效运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为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思想的实现带来了转机,使三级成本核算与控制系统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四、工程要充分保证系统的集成性及开放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技术原因多数在于系统的集成性及开放性,系统集成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公司的经营集成,经营集成要借助各种现代管理科学成果,并在信息集成的支持下完成。通过网络、数据库把系统集成起来,实现计划自顶向下的统一制定与运行,信息自低向上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各级管理人员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有效的监控。系统的集成要确保系统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数据的唯一性,避免信息的重复维护,同时将“隐蔽的信息公开化,分散的信息集成化,集中的信息分散化”,从而充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系统的开放性是信息化能够持续完善的前提,系统相互兼容的保证。
五、培养与建立一支作风顽强的实施及维护队伍,是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入的根本保证
任何外部的开发队伍都不可能为企业长期服务,在开发工作完成后,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能不能继续进行下去将直接决定于企业内部人员的能力。我们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强化训练与培养措施:要求所有的内部开发人员参与系统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承担具体的系统开发任务。
六、提高管理者信息化战略意识
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变革,企业无论采用怎样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明确清晰的战略,即使有,也是模糊地存在于最高管理者的脑海中,信息化规划的制定者要想运用企业战略指导信息化建设,无疑存在一定困难。
关键词:企业 农业 信息化
农民做为弱势群体,在与外界各个主体沟通过程中,农民由于获取信息能力弱,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将会给农民为代表的低收入者带来损失。[1][2][3]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民信息利用程度成为目前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农业信息化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由于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对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1.1融入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融为一体,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
1.2效益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农民充分利用得到的技术和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率,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减少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
1.3引导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增强,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基本要求,《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提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内容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农业服务信息化五个方面。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建设,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而服务。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应围绕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和农业服务信息化四个方面内容。
2.1服务于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种植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园艺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养殖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扩大。
①服务于种植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种植业信息化的宗旨为推进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实现设施园艺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将现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在大田种植生产的应用,建设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墒情气象监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作物长势监控系统、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控系统等大田种植信息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建设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植物生长管理系统、产品分级系统、自动收获采摘系统等设施园艺信息系统。
②服务于养殖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养殖业信息化的宗旨为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实现集约养殖场健康养殖的智能化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养殖业生产的应用,建设设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联合选育网络辅助决策系统、饲料配方辅助决策系统、动物健康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和动物疫病诊断与预警辅助决策系统等;建设推进船舶自动识别(AIS)、捕捞作业系统、船舶自动导航系统和渔船管理系统。
2.2服务于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
①服务于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企业信息化的宗旨为提高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将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推进农业企业使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业务流程重组BPR等管理信息系统,引导国有农场使用地理信息系统。
②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的宗旨为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员管理、财务管理、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及成员培训管理,为合作社提供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农资市场价格和质量信息,实现生产在社、营销在网、业务交流、资源共享。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应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管理平台。
③服务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的宗旨为减少交易中间环节,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建设粮、棉、油、禽、肉、蛋、水产、蔬菜、花卉、茶叶等重点农产品在物流配送、市场、管理、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④服务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的宗旨为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完善农业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生产、流通、交易、竞价、网上超市等服务。
2.3服务于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农业资源管理、农业应急指挥、农业行业管理、农业综合执法等基本信息系统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①服务于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加强对耕地土壤质量、肥料肥效、农田土壤墒情等内容的监测;实现对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资源、植被长势、生产力、工程效益、草原利用、草原火灾、鼠虫灾害、生态环境状况等全方位的监测;养殖水面面积、养殖结构、水面质量进行监测。服务于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②服务于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及时掌握农业重大自然灾害、草原火灾、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渔业船舶水上安全、农业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农业突发事件信息,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农业公共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建设农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③服务于农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对农业各行业进行动态监测、趋势预测,提高农业主管部门在生产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指挥调度、上下协同、信息反馈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农情(包括农、牧、渔、垦、机)管理信息化、农村集体资源管理信息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和预警服务平台。
④服务于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完善农药、种子、饲料、兽药等经营许可证审批流程,实现行政许可审批信息化,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信息报送、投诉举报受理、监管工作记录、案件督察督办、档案管理等功能。建设和完善行政许可审批信息管理系统,重点重点建设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兽药等行业的执法信息管理系统。
⑤服务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实现监测数据即时采集、加密上传、智能分析、质量安全状况分类查询、直观表达、风险分析和监测预警。建设覆盖部省两级行政管理部门、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和固定风险监测点三方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
2.4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用户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服务。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部、省、地市、县四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设。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类企业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融为一体,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根据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为依托,从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入手,围绕农业信息规范化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精准化服务,开展了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力求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目前服务的重点为:创建三维模型农情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建立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作物生产测报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测报的准确率;研发主动性推送信息服务系统、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预测分析系统等软件,探索建立多级网络型、普适终端自助型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基层信息个性化、协同式精准服务。
参考文献:
[1]熊尚鹏.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
[2]刘金爱.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