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规划建设论文

规划建设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5 00:30: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规划建设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规划建设论文

篇(1)

1.1阿凌达河

阿凌达河是松花江的一级支流,位于鹤岗市行政区域内的西南部,是鹤岗市与汤原县的界河,发源于小兴安岭的摩天岭,自西北流向东南,经三道林场、将军石山西侧、过庞家店入元宝山水库。从元宝山水库经新华镇南、过汤原县鹤立镇北,汇流乌龙河后在汤原县德祥村东南汇入松花江。阿凌达河全长110km,流域总面积910.2km2,河道比降为1/800~1/550,河宽50m~150m,弯曲系数2.5。

1.2鹤立河

鹤立河发源于青黑山摩天岭,流向东南经三道林场,到新华镇北折向东,至鹤立河新华农场三十六连处汇入梧桐河,为松花江二级支流。流域面积为988km2,河长146km,河道比降1/200~1/1000,河道弯曲系数2.19。鹤立河由大、小鹤立河汇合而成,两条支流汇合口以上的集水面积分别为300km2和289km2。阿凌达河的阿凌达湖、元宝山,鹤立河新华农场鹤立二、三库、汤原县吉祥乡老龙岗水库是该灌区的主要地表水水源蓄水工程。除此之外,新华镇鹤立河渠首工程是本灌区的主要引水水源工程,该渠首兴建于1969年,拦河坝长125m,三孔2×2m的冲砂闸、二孔2×1.22m的引水闸组成,该渠首在1991年的特大洪水中严重破坏。1997年经鹤岗市水利局牵头,与新华农场、汤原县积极运作,争取资金重新修建了鹤立河渠首。现运行渠首上游集水面积725km2,年径流量8944万立方米。工程有1孔拦河闸,净宽10m,孔口尺寸10×2.5m;溢流堰长45m,堰顶高程96.00m;进水闸引水流量6.0m3/s,引水位96.0m;固滩长150m,高程97.10m。该渠首现状设计引水灌溉面积4万亩。

2气象

本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半湿润地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而漫长。根据鹤岗气象站资料统计,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为37.7℃,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38.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9.7mm,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尤其是7、8两个月雨量较为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9%,春季4、5月份降水量较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3%。多年平均蒸发量宝泉岭观测站589.2mm(E601蒸发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3h,无霜期为134d,多年平均封冻天数147d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2.0m。多年平均风速4.25m/s,最大风速可达24m/s,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夏季多东风和东南风。

3灌区概况

灌区土地总面积14.49万亩,现有耕地面积10.9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15万亩,旱田面积6.77万亩。现有旱田灌溉面积0.5万亩。新华灌区灌溉分区本着与灌区农业区划相结合,以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灌溉管理为原则,将灌区划分为阿凌达河、鹤立河2个分区。阿凌达河分区以水库直流灌溉为主,地下水为辅。灌溉水源为元宝山水库、阿凌达水库和地下水。阿凌达河分区土地总面积5.87万亩,现状耕地面积4.7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27万亩,旱田面积3.52万亩。旱田节灌面积0.5万亩。鹤立河分区以低坝引水自流灌溉与和水库直灌为主,地下水灌溉为辅。灌溉水源为鹤立河渠首,老龙岗水库、鹤立二、三库和地下水。鹤立河分区土地总面积8.62万亩,现状耕地面积6.1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88万亩,旱田面积3.25万亩。

4水源及用水量分析

新华灌区水源地现状多年平均水资源为26986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含过境水)为25582万立方米;地下水为1404万立方米。灌区工程现状供水能力为4018.7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含过境水)为3258万立方米;地下水为760.7万立方米。灌区现状年需水量为3549万立方米,富余水量为469.7万立方米。规划实施后新华灌区水源地多年平均水资源为26986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含过境水)为25582万立方米;地下水为1404万立方米。灌区工程规划后供水能力为4412.34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含过境水)为3244万立方米;地下水为1168.34万立方米。灌区规划近期水平年需水量为4412.34万立方米,满足灌区需水要求。新华灌区位于关门嘴子水库下游,规划中期关门嘴子水库上马后,梧桐河天然水资源量得到控制,可通过区域水量联合调度,引梧桐河河水入鹤立河,补充新华灌区农作物灌溉,新华灌区农业灌溉面积可适当扩大,灌溉保证率也可进一步提高。

5经济效益

5.1费用

5.1.1投资。鹤岗市新华灌区工程设计静态总投资为10359.53万元,扣除计算利润及税金调整影子投资为9327.65万元,影子调整系数为0.90。

5.1.2年运行费。考虑该工程的工资及福利费、燃料费、动力费、维护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经测算后年运行费为305.10万元。

5.1.3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按年运行费的25%计算,为76.28万元。

5.2灌溉效益增产效益计算

(1)旱改水增加效益。旱改水面积为2.5万亩,旱改水后,水稻设计单产为580kg/亩,大豆玉米种植比例为1:1,经计算旱改水增产效益为620.70万元,每亩增产效益为248.28元。

(2)水田增产效益。原灌区水田4.15万亩。保证率较低,单产只能达到450kg/亩,工程修建后,水稻质量将会有很大提高,每亩单产可达到580kg/亩。

(3)旱田增产效益。原灌区旱田喷灌面积0.5万亩,灌区规划喷灌面积4.52万亩,旱田喷灌实施后大豆单产可由150kg/亩,提高到200kg/亩,玉米单产可由450kg/亩,提高到600kg/亩。

(4)灌溉总效益。综上,灌区粮食年增加效益1440.12万元,可增加粮食产量1641.50万千克。灌区效益是由水源工程、田间配套工程等共同产生,其中现状水田有1.67万亩由水库提供水源、2.48万亩由鹤立和渠首提供水源,需要对其进行分摊,水源工程按费用现值分摊现状水田效益的35%,总效益为1274.90万元。

5.3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从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看,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9.24%,大于8%;按8%的折现率计算的经济净现值为1250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1.12,大于1。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投资或效益单因素浮动±10%时,经济内部收益率均大于8%,说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6结束语

篇(2)

(1)设备老化问题严重。电网系统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部分供电导线和设备等老化现象特别严重,给电网规划建设和改造运行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随着用电量的不断的增加,电网传统的供电导线截面积已经不能满足供电容量需求。同时,配电网中供电在故障重合闸、故障识别、故障查找、在线监控等自动化装置严重缺乏,不能够实现“四遥”功能(“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不能够满足现代电网自动化检测、监控以及节能经济运行的实际需求。

(2)缺乏完善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对电网进行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时,缺乏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工具,同时也没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或者体系,不能根据当地的环境、行业特点等进行差异化设计与规划建设,这对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非常不利。

二、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基础数据的管理。基础数据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电网规划和改造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基础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尽可能的研发和利用行业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方法,尽可能的避免在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中出现信息不完善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电网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然后根据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的种类进行分类,这样能够保证数据处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同时保证电网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电能。此外,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中基础数据的更新速度相对较快,电网工作人员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配合,既能够避免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又能够显著的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效率。

(2)实现与其他项目建设的同步规划和建设。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应该以大局为重,高占位,综合考虑长远利益与全局利益,做好电网与其他项目建设和改造的统一规划。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勾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实现与其他项目之间的融合,做好电网建设规划方案的审核工作,实现两者规划的同步性,保证两者能够在同一时间进行审核和建设。同时,还应该站在法律的角度,对电网和其他项目的规划方案进行保护,保证两者的可行性,这样能够促进两者和谐发展。

(3)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力度。现代电网规划建设以及改造运行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克服设备老化问题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安全隐患,应该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一方面,对于新技术,加大新技术的投入,逐渐的实现对电网系统中配电装置、输变电运行的在线控制以及状态检修,同时创建油温检测体系、红外测温体系、在线检测体系等先进的测控体系,能够自动的对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准确的分析与评估,有效的掌握电网中所有设备的性能水平和运行状况,对于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新设备,例如,在架空线、走廊狭窄等难以通过的区域,可以使用供电可靠性较高的高压电缆与绝缘导线,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其使用寿命相对较长,能够满足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的要求;在人群密集的城镇和树木密集的林区,应该优先选择架空绝缘导线,这样能够尽可能的降低电网运行事故发生的概率;对于空气质量不好、多雾以及多雷雨天气等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应该优先选择棒式绝缘子,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绝缘子被击穿现象发生的概率。

(4)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创建负荷需求预测管理体系,应该重视负荷需求预测工作,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电网规划建设以及改造运行工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对电力负荷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弹性系数法、负荷密度法、回归模型法、系数增长法等,在进行负荷预测时,应该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的发展计划等状况,合理的选择预测方法对地区的负荷需求进行预测,这样能够保证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以及真实性,为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应该创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都在法律、行业标准等基础上进行,因此,应该创建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电网规划建设以及改造运行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实现电网建设的可控发展,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三、结束语

篇(3)

如何建设新农村,现在的理论探讨有些滞后。首先表现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上,现在的提法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际上这个提法应该加上“生态良好”一项,成为“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认为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这二者是密切相关的,可以作为一个工程。农村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问题是主要的农村环境问题。

其次是基础设施,这牵涉到投资结构的问题,即投资的时空分布。区域内的城市形态聚居形态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投资如果和符合规律的城市形态耦合,则会比较合理。否则,如果是撒胡椒面式的投资,则投资的回报率低,且可能有负作用,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村子位于生态脆弱的山区,如果要修路,投资很高,还可能会破坏生态,如果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可能把居民迁出比较合理。

资金是投向大城市,中小城市,还是小城镇,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在肥沃的土地上合理密植,也就是把资金投向大中城市,密植的典型例子是“浦东新区”。资金过于集中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使城乡差别过大。现在投向农村有“矫枉过正”的意思。但笔者认为我国城市化过程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应注意与合理的城市形态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合理形态。

要确定城市的合理形态,首先要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区域的景观结构。根据景观异质性原理,依次确定需要保护的耕地的范围(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的范围及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由此确定基础设施的走向。工业应适当集中于城镇体系结点上,建设生态工业园。

是不是把“华西村”克隆就能建设好新农村?如果全国大部分村庄学“华西村”模式,必然是一种分散发展工业的模式。这种模式会增加环境保护的难度,增加物流成本,降低土地使用效率。可以想象,污染向农村的扩散会恶化农村生态环境。“华西村”模式只适用于工厂分散治理模式具有经济性的情况。

较好的城乡一体发展模式是:在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内,根据自然资源及交通区位等条件,合理布局制造业城市(20~80万人),并将在这些制造业城市工作的产业工人转化为城市市民,给予完全的市民待遇,为他们规划住宅,托幼,中小学,医院等公共设施。由于城市的人均占地低于农村人均占地,这种发展模式比分散式发展要更节约用地。

工业适度集中布局便于组织循环经济链,形成生态工业园,也便于一般污水集中处理。只有一些采用清洁工艺实现零排放的绿色工厂可以分散到乡村。因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转向农村,还要分轻重缓急,不宜平均分配,而应重点投入到有工业化城市化潜力的村镇网络结点上,以及联结这些结点的基础设施通道上,以在未来形成城乡一体的,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这样才能体现城乡统筹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华西村虽然是成功的,但却不能以简单“克隆”华西村来建设新农村。因为农村建设本质上是区域发展问题,必须从区域的角度考虑土地利用。如确定一个区域内水源保护区,湿地系统,可淹没区范围,生物多样化保护区,自然和文化景观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等都需要系统的科学研究,并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基础设施走廊的选线提出限制,而在村的水平上是无力作出这样的研究和规划的。在一个区域内(至少是县域内)需要对工业有总体布局,避免遍地开花,而这是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最令人担心的,理想的是以流域为单元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基础设施投资重点转向农村,怎么转值得深入探讨。正确的方式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乡一体的区域发展规划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据此进行新农村建设。

笔者初步归纳了一下,农村发展的投资领域有:

(一)加强基本农田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完善农业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投资。

(二)地质灾害治理国土整治方面的投资。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其他投入。

(四)道路交通,公共交通

(五)信息通讯网络

(六)农村能源及电力建设

(七)农村饮用水工程

(八)文化景观保护

(九)农村科学教育设施

(十)农村医疗设施

(十一)农村文化设施

篇(4)

关键词: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GIS技术;办公自动化;宜宾市

1引言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业务越来越复杂,传统的OA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本文探讨的是将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技术、OA系统技术相结合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以解决这种不足,并以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实际需求为例进行探讨。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成果资料主要采用纸质形式进行保存,需要查询使用时只能用通过手工查找的方式进行,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而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引入GIS技术,利用城市空间信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与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全面、高效的方法,提高决策与管理水平,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和现代化。GIS的数据采集功能,可以高效的获取城市规划建设信息;GIS的信息查询功能,可以快速地提供各种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统计信息等;GIS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以创建城市规划建设数据库,并进行操作、管理和维护等工作;GIS的统计与制图功能,可将大量城市规划建设数据以直观的专题地图或统计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GIS的专业应用模型功能,可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预测分析、评价、模拟、规划和决策;GIS的显示与输出功能,可利用多媒体实时、动态、交互性地演示多种介质的城市规划建设信息等。本论文探讨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系统结合规划“一书两证”业务,将三大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包括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图、文、表一体化管理。系统按照工作流程和权限设定,由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实现对报建项目的受理、审批、发证,具有对报建项目受理、录入、存档、办理、审批以及项目通知书、项目许可证、项目红线图等结果进行编辑打印等功能。

2宜宾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现状

宜宾市在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规划建设管理和国土管理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数据共享和数据标准机制、缺乏有效的更新机制,导致空间基础数据管理分散,缺乏衔接,数据使用和挖掘工作滞后,服务政府功能受限。

3宜宾市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整合现有的测绘资料建立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平台,并构建空间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机制;在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平台基础上,进行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系统更新和完善奠定基础。3.1系统建设目标。整合现有的城市空间基础数据资料,建立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政府对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地下管线、交通的管理能力。3.2系统建设工作内容。宜宾市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中的GIS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应用子系统:务GIS应用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业务科室在行政审批事项审批过程中需使用到的红线、放线、验线、竣工图相关功能。基于Web的基础空间信息平台日常查询GIS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是供日常工作中,局领导、各业务科室对部分地图进行图形浏览和简要的查询时使用。综合管网分析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综合管网二维应用功能以及三维显示功能。该子系统在行政审批系统中进行集成,从统一入口进入进行系统的使用。3.3系统结构设计。宜宾市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和基础空间信息平台均部署在住建局局域网内。基础空间信息平台是宜宾市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支撑数据平台。网站部署在互联网上。该系统具有自动交换接口,可与四川省行政审批业务通用软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通过手工导入导出方式与宜宾市住建局外网网站和四川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交换。3.4数据库建设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数据库:记录与项目相关的数据,如项目名称信息等。审批资料数据库:记录业务审批过程的数据,如各步骤审批意见等。基础空间信息平台数据库:记录GIS相关的数据。项目信息公开数据库:可以公开的项目信息中,供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开发平台模型库:记录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数据表定义、表单界面定义、流程定义等信息。

4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项目审批功能模块。其功能涵盖了一个建设项目从选址到竣工的整个审批过程、企业资质或行业审批的管理以及相关查询统计。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分为代办已办、业务处理和业务处理辅助功能。业务处理功能包括新建业务、表单默认数据生成、填写处理表单、保存、提交、取回、退回、受理、不予受理、流程图等。业务处理辅助功能包括自动生成所需法定申报材料、新增材料、上传电子件、资质材料扫描、编辑材料、删除材料,以及生成办理结果、证书、打印业务报表等。(2)业务GIS系统功能。包括专题地图编辑、地图排版打印、绘制红线、红线变更、放线、验线、空间查询统计、空间数据转换(CAD转GIS和GIS转CAD)。(3)数据交换功能。分为手工数据交换接口、自动数据交换接口。(4)综合管网GIS子系统。宜宾市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综合管网系统,涵盖了电力、电信、自来水、排水、雨水、天然气、其它管线各类管线的特征点、线走向等空间数据,包括管线用途、类型、材质、起点埋深、终点埋深、管线高程、管线半径等属性。包括管线编辑、管线查询、管线统计、管线分析功能。结语:通过将GIS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业务中,解决了传统OA系统简单的表现形式,实现了图文表一体化,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GIS技术在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正是城市建设管理实现自动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毅中,张镐,周晟,等.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仿生城市生态城市,空间形态

 

“卧牛城的传说”对于古城邢台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论文格式。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看,邢台卧牛古城是一座规划营建较完美、特色鲜明、典型的古代彷生城市和生态城市。它的空间轮廓,恰似一头巨型卧牛,它身长(南北)4.5公里、体宽(东西)1.5公里,周身由护城墙和护城河构成,腿蹄是四个水池(牛市坑、靛市坑、扬市坑、霍市坑),心脏部位是一“心脏”形湖泊(中心坑),牛胃部位是一大一小相连的两个水泊(韩家坑、王冒坑),肠道脉络部位是肠街(南长街、北长街)等,牛头部位是南头村,牛角部位是东牛角村、西牛角村,牛尾部位是牛尾河……等。

它傲踞邢襄大地、历经千年沧桑。它的规划营建理念和寓意丰富而深奥,很是耐人寻味,其空间形态可概括为——“头南尾北,颈扬头抑,脊峰耸立,伟岸高卧”。认真体味其身形神态是否可联想为“座北朝南、含胸拔背、颈直头抑、沉肩垂轴”,正在练就和张扬的中国功夫,彰显着“神牛”威仪向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论文格式。同时,体现着生态城市、彷生城市的思想。

“头南尾北”——古城营建中通过规划手法的正确运用,把城市主要功能和生态要素与城市形态进行了巧妙的整合和组织,将维系城市“生命”、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水源水脉、物源物流、风向等要素的流向和功能与“牛”(头南尾北)的新陈代谢、食物消化、吸纳生气的方向和功能取得了完美的统一。比如城区地下水流向恰好是西南向东北流,城区水源补给主要靠南部的七里河、百泉泉区;周流城区的围寨河、护城河等地表河流也基本是南向北流;城区物流方向主要也是南向北,古城的“好南关”历史上一直是最大最繁华的市场,市场是城市的主要物源;城区主导风向是南风和东南风,春夏两季尤为突出(风水势称为“生气”“景气”),水草丰美、空气清新的百泉泉区恰好处在主导上风向等。同时也具有“座北朝南”的含义。

“颈扬头抑”—— 古城规划营建中非常注重城市竖向设计,结合独特的地形,将整个城区规划为有利于雨水排除、防洪防涝的牛背形地势,并且各个部位对应工整。府前南街、北长街南长街和顺德路街区是牛脊(古城东西向分水岭);北大街(南高北低)是牛颈部位,南头村(北高南低)、东牛角村、西牛角村是牛头部位,地面南北坡向是颈扬头抑。同时,“颈扬头抑”的神态体现着“颈直头抑”“含胸”的寓意,体现着“牛城”威仪向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

“脊峰耸立”——清风楼处是牛脊峰部位,该处地面最高,东部向东坡、西部向西坡、北部向北坡、南部向南坡。古城建筑实体的空间布局,基本与上述地势一致,高大建筑向中部集中,如:清风楼(高23.3米)恰似牛城的脊峰,历史上一直是古城的制高点。规划营建中灵活运用 “对景”“框景”“借景” “比例、尺度、对比”等手法,突出了清风楼的高耸威仪、端庄凝重,形成了古邢台景之一“郡楼远眺”,府前南街区危楼耸立、空间构图丰富美观,构成古城突出的景观轴。同时,“脊峰耸立”的神态也体现着“拔背含胸”、傲骨挺立、神圣刚毅的寓意。

“伟岸高卧”——古城选址、布局极好。论文格式。城池“高亢、近水”,城区地面比周围高出3--9米,1963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古城也安然无恙。其周围环境可谓“天生丽质”——南部为“百泉”泉区(奥陶系含水层上浮区),西北为“达活泉”泉区(奥陶系含水层上浮区),南为七里河,北为牛尾河,西为“卧龙岗”。四野绿林环抱、泉涌水清、虾跳鱼跃蛙鸣。1950、60年代依然近古。古城布局创造性地运用《周礼考工记》“王宫(府衙北部)踞中、面朝(府衙)后市、左祖(东大寺)右社(文庙)、市朝一夫”“方城”“旁门”等基本形制,引入“仿生城市”思想,营建为比较科学严谨特色突出的“卧牛城”。同时也具有“镇水”的含义。

邢台城的3500年历史基本是在“卧牛城”框架上建设发展的,“卧牛城”是城市的根,它是我国古代营造的较完美典型的“仿生城市”和古典生态城市之一,并且其轮廓、遗迹、地名保存较完整,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它应该是构成邢台市城市特色和申报邢台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要素,其规划营造思想、方法等很多方面仍然值的当今城市规划建设者们借鉴、学习和研究。我们应该十分珍惜这一先天条件,注重城市文脉延续,注重牛城形态、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卧牛城”必将会在我们手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壮大和升华,必将大大提高邢台市城市的品位。

篇(6)

Abstract: Eco-industrial park is a new kind of industrial park which work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logy theory,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ecological industry chain design theory and clearer production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ory of eco-industrial park as foundation, combines study of the successful case of Baotou aluminium eco-industrial park, finally explains the mode of 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has important directive function to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Key words: eco-industrial;park;planning;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81-03

0 引言

生态型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s,EIP)是在工业生态学的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要求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规划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能量物质流动传递的方式将各类工厂企业联系起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生态流线,将一家工厂企业的产品或废弃物转化为另一家工厂企业的能量或原料,最终达到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废物的零排放等目标。本文就生态型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进行概述,并结合包头市生态铝业园区分析生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1 规划生态学

在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是其建设的依据,而规划生态学则是其生态范畴内的规划指导和规范。规划生态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开放性和动态原则、生态位原则(种群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极其机能的关系)、限制因子原则、生态演替原则、生态平衡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原则、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与地域性原则。

2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的主要形式,人们已经开始运用生态学原理,在规划设计的原则指导下,按照规划步骤进行工业园区及其体系的规划设计。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循环性、链接性、多样性、高效性、地域性和进化性,而它的规划设计步骤则是调研、组建专家组、分析和明确指导思想、确定总体目标、分步骤建立任务(包括园区产业定位、企业选择或现有企业改造、生态链设计、园区集成系统方案、重点项目规划和分期实施等)、明确管理制度以及效益评估和监督等步骤组成。

3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目的旨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绿色循环设计、清洁防污生产、高效利用物质能源,并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在生态原理和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下,生态工业园区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原料和废料处理成本、共享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增强自身知名度和竞争力;使社区享受更清洁、高质量的环境,结束工业经济生产与环境质量的负相关情况;帮助政府增加税收、降低市政设施的总需求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区域污染,使资源能量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最终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更新。

4 实证研究——包头铝业园区的规划建设

4.1 园区基本情况 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如图1)位于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的东河区东南部,地处“呼包鄂金三角”核心区,北至丹拉高速公路,南至黄河二道坝,西起河北村以东,东至南绕城公路,总用地2843公顷。2003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创建,包头铝业新型生态工业园区成为环保部确定的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

4.2 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4.2.1 园区产业发展现状 铝业园区改变了粗犷的生产和原材料出售方式,以“铝电联营”为核心,通过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高的铝深加工项目,达到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规模的效果。园区已引进了一批港台等地区的化成箔、铝轮毂等铝深加工企业,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实现。

4.2.2 园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2.1 产业结构简单 园区产业类型简单,规模较小,集聚效应不强,易受市场、价格和供需等因素的影响。故而园区应延伸产业链、加强企业转型升级、培育高科技产业,并使各类中小企业多元发展,形成动态的产业链形式,以增强园区抵抗风险的能力。

4.2.2.2 建设资金不足 园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园区部分用地尚处于未被征收的情况,而这些用地已将部分建成地分割开来,导致用地联系不紧密以及影响企业用地建成规模等情况。而随着征地费用的逐年上升,资金不足导致此类问题悬而未决;②修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逐年开展,但仍有部分地区未实施七通一平;③一些公共服务性建筑及设施也尚未实施建设;④对于驻园企业的优惠和鼓励性支出也非常有限。

4.2.2.3 缺少公共服务设施 园区也是独立的生活社区,工作生活于园区之中的工人也需要一定的休闲娱乐场所,加之园区距市中心较远,故而园区内部应增设相应的文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只有园区内部环境质量升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的园区的建设中去。

4.2.2.4 缺乏企业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是指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并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顺利成长。企业孵化器对于园区企业的成长、员工的培养和人才的募集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有利于园区与本地高校的合作联系,为园区提供重要的人才储备。

4.2.2.5 铁路阻碍南北用地联系 京包铁路横贯东西,阻碍南北联系,且南北路只有四个涵洞,宽度高度均不能满足货车通行,无法满足货运要求必然会阻断生态工业园区的南北联系,进而影响工业生产链的连续性。所以,提高铁路用地的通行能力,建立桥涵、隧道或者迁移铁路,使南北用地加强联系也是很关键的。

4.2.2.6 环境质量有待提升 园区白银湖一带的整体环境较差,亟待开发和治理,以提高园区的整体环境和本地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4.3 园区的规划 针对以上问题,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包头生态工业(铝业)园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园区本地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制定了以下园区规划(如图2)。

4.3.1 园区定位 规划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基于铝电联营,建设以铝业为主的高科技、高产值、低污染,以发展电力、铝深加工及环保建材等相关产业为重点产业选择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

根据园区的产业链图(如图3),园区将形成五类功能的空间布局:铝业工业区、建材工业区、综合工业区、管理及技术服务区及生活服务区。

4.3.2 设计目标 园区设计旨在建设铝电联营的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工业化辐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高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并创造良好的景观,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园区。

4.3.3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是整个园区用地的骨骼框架,它直接决定了园区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园区的空间结构可以归纳为“一核、一心、一轴、三带、五区”。“一核”为管理服务区,是园区的行政管理中心; “一心”是指生态绿化公园,它是园区绿化建设的“心脏”; “一轴”是园区主要交通干道,也是园区的主要景观轴;“三带”为沿着三条对外交通轴线设计的绿化隔离景观带;“五区”是园区的五个功能区,分别为建材工业区、铝业工业区、综合工业区、管理及技术服务区及生活区。

4.3.4 用地布局规划 用地布局规划包括产业用地、管理及技术服务用地和生活区用地,值得一提的是管理及技术服务用地不仅用于园区的办公、金融活动及信息管理,还可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部门的入驻。

4.3.5 综合交通规划 根据园区的结构形态、工业性质和交通设施水平,规划的交通发展模式以自行车和通勤车为主,并适当发展出租车和公交车。园区内主干道红线宽度分别为40米和30米,40米道路为“三块板”形式,其他30米道路为“一块板”形式。次干道红线宽度22米,采用“一块板”形式。支路红线宽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15-20米之间。

4.3.6 绿地系统规划 (如图4) 园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包括生态绿地、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其中,生态绿地主要布置在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周围,并禁止在其中进行城市建设,它以保留现有植被为主,确保园区整体的绿化生态环境;公共绿地包括园区内的中央公园、绿化广场及街区绿地等;防护绿地包括重工业用地和周围其他用地之间的绿化隔离带、沿高压走廊形成的防护绿地和铁路两侧各50米宽的防护绿带。

园区对绿化景观的重视、对交通用地的详细规划。不仅将解决园区存在的用地联系及环境问题,其多元的用地设置,也为各类企业的入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合理的规划不仅提高了园区的形象,更提升了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以规划生态学、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能有效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因此,生态工业园区将成为未来工业园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带来更多可喜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乔琪.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胡俊芳.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7)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观;城市规划建设;设计

Abstract: the science city planning i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t prerequisite and guarantee the city. If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not in place, so will directly cause the whole city, the loss of function, affect the economy, society,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directl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For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is concerned, make urban plann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must want to will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strategic view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onstruction to, combining with the individual in the actual work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truction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hope to a view to play a valuable role.

Key wo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涵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结合城市发展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可以从资源,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几个不同的层面进行解释。第一,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的是要从宏观系统性的角度来寻求合理分配和利用城市资源的方式,强调的是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来进一步提升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则侧重于环境建设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力求提升城市的居住环境质量。第三,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则是通过合理的部署和规划制造,交通运输行业和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而有效地提升城市的产能价值,通过提升城市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输出率的方式来提升城市的经济收益,从本质上为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第四,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体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通过发展城市社会空间的方式来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平发展。综上所述,城市可持续发展则可以解释为:在一定的城市空间局限范围内,一切城市规划建设活动都必须遵循合理利用城市资源的原则,将其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增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为进一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让其修建成为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并用发展的眼光将城市建设成为满足现在和未来居住需求的场所,实现城市的科学,合理,安全和协调发展。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现实发展与长期发展的有效统一方式,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要将城市发展的近期与远期建设目标,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还要满足城市社会发展其他方面的要素,比如说城市人口,城市交通运输规划与建设,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城市环境建设等等,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过程当中总要时刻保持与其他城市要素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在满足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的让人口与资源跟上其他方面要素的步伐。最重要的是,在城市发展的规程当中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比如说宣传,立法等等方式进一步的强化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确保人口的增长不会对城市的其他要素,比如说环境,资源,土地等等造成过大的压力。

二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的体现

(一)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内容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重要原则和依据,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也是保障城市合理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有效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主要包括的内容具体可以总结如下,第一,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目标是: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性质规模等特点寻找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规划发展之路,朝着规模化和效应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土地利用:要对城市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结合不同土地类型,性质,功能特点进行区分,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开发,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第三,空间布局:指的是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切空间结构与组合的总称,具体而言包括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情况,地下空间的具体开发利用效率,以及沿城市轮廓线的空间结构特点,还有就是城市的景观以及风貌建设等方面的总和。第四,建设部署:这是围绕着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长期目标所开展的具体策略,通过统一的规划部署,阶段化的步骤实施,有效的实现远期和近期目标。综上所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城市政策的设计和实施策略,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结构的部署和规划,城市空间的有效性组合和部署,城市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有效利用,与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设备配置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是一项具有极强发展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公共策略,与此同时也是政府科学合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经济等等手段对城市发展所开展的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引导行为。新时代的背景下,城市设计规划建设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为人民服务的一项基本职责和义务,与此同时也是政府意志和有效执行力的重要体现和进一步延伸方式,是科学发展与群众智慧结晶有效结合的一项重要工作。城市规划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的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首先是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必须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之上,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经济建设,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对环境造成丝毫损害,尤其要加大力度保护好城市的优秀文化遗产,比如说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等等。其次,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对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和预测,预先做好应急准备策略。尽管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受到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比如说基础设施设备,科学技术环境,城市自身性质和规模等等方面的影响,都会影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却有足够的能力将这些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再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当中,当受到外界无法预估和抵抗的因素干扰的时候,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来对抗这些干扰要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而不是从此一蹶不振,不堪一击。另外一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城市要注意发展和利用好节能工业,充分利用二次和三次能源做好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时,保护好城市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城市的防灾、抗灾和减灾能力。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重要功能就是在科学合理利用一切资源,提高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率的同时,加大城市对危机问题的应对和抗变能力,最大化的发挥好城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运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观点做好城市空间结构,人口资源的控制,城市资源的利用,城市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城市人文社会环境的规划设计问题。

三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持续发展观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就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作出了简单的介绍,其次重点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的体现,具体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内容和体现形式两个方面展开了分析。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李百浩.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东南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2003.

[2]黄立.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吴志强,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J].城市规划学刊,2005,(6):2-11.

[4]马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