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3 16:07: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篇(1)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方教材;评价体系;地方旅游

英语教材教材评价是推动教材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和引导教材建设,确保教材内容安排合理,重难点适当,进而有效地指导人才培养的各项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创新思维,顺应时展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地方教材评价体系,从而为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与参考。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视角出发,结合九江地方旅游英语教材编写工作需要,就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地方教材评价体系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具体工作开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区域经济对地方教材的新要求

区域经济不仅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对地方建材建设也提出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注重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注重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要求学校在课程建设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关注就业市场变化,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注重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增强他们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地方教材不仅要有效指导教学活动,还要顺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因此,应该合理编制教材内容,完善教材评价体系,对教材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从而促进地方旅游英语教材编写水平提高,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推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三)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关注就业市场和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完善的教材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教材内容设置。不仅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能促进教材内容改进和完善,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也有利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地方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由于一些地方院校对教材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缺乏相应的经费、人才和制度保障,当前地方教材建设仍然存在不足,未能有效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一)教材建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所选用的教材比较陈旧,忽视更新和完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有效指导教学工作开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二)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材缺乏顺应时展要求,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这是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目标。但目前很多学校不注重该项活动,所采用教材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三)教材形式单一,适用水平低例如,局限于使用纸质教材,视频、音频、图像资料的应用不足,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急需改进和完善。

三、区域经济视角下地方教材评价体系构建

为促进地方旅游英语教材编写水平提高,使其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有效指导人才培养各项活动的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对地方教材的新要求,结合当前教材建设存在的不足以及九江地方旅游英语教材编写工作需要,可以采取以下有效对策,构建完善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一)指导思想与目标。在九江地方旅游英语教材编写时,应该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确保教材编写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教材评价体系构建时,应该有利于教材编写,能有效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地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编写出反映当地人才培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教材。要积极引导旅游英语教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体现现代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工作,为九江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准备人才力量。(二)评价体系的原则。地方教材评价体系不仅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还应该有利于展现地方旅游专业教育改革方向,有利于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造有利条件。评价内容要素应协调统一,各指标内涵明确,表意清晰,方便操作和应用。同时,在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还要恰当设计每个指标的权重,从而区分每项指标对教材质量贡献的大小,为提升教材评价效果,提高九江地方旅游英语教材编写水平创造良好条件。(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指标权重和量表。首先要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这是对教材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另外,在评价指标设计时,应该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将重点放在教材内容和教材整体质量上,并且教材内容的评价是核心与关键。下面将从评价指标设计和指标权重的确定进行详细分析。1.评价指标设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考虑地方旅游英语教材编写需要,地方教材评价体系构建时,一级指标包括科学性、思想性、适用性、辅助资源和设计水平五项。满足100分,五项一级指标权重各占20分。二级指标如下:(1)在科学性方面,教材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反映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权重各占10分。(2)在思想性方面,教材内容应融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注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权重各占10分。(3)在适用性方面,体现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为教与学创造条件,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学习;适当设置高质量的习题与思考题,有利于检验学习效果,四项指标的权重各占5分。(4)在辅助资源方面,配有丰富多样的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并且辅助资源应该对教材内容有适当拓展;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配置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资源,体现教学的重难点,两项指标权重各占10分。(5)在设计水平方面,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界面合理、友好,方便检索与交流互动;电子课件布局合理,制作清晰美观,突出重点,录像、动画的音效质量高,图像清晰,动画生动准确,两项指标权重各占10分。2.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专家调查法,以匿名方式向专家分发调查表征求意见,并汇总整理调查表,形成完善的评价表。召集教学一线的任课老师和教材主编专家,讨论并判断调查表的分值分配及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和完善对策,最终确定地方教材评价体系。具体应用过程中,按二级指标设定的分值打分,然后应用加权统计法得出总分。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优,80-89为良,70-79为中,60-69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区域经济视角下地方教材评价体系应用

在教材评价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既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还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和追求,对教材内容和教材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不断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一)教材内容评价及应用。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需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安排重、难点内容,并着重把握以下要点。例如,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精选教材内容。九江地方旅游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综合全面考虑,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并适当安排重点与难点内容,进而有效引导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促进课程目标顺利实现。教材评价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以及有效从事自己的工作奠定基础。(二)教材使用评价及应用。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也应该关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恰当选用相应的教材,有效指导课程教学,并加强教材管理工作。例如,要关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教材,定期对教材进行质量评估,开展评优和推荐工作,并对优秀教材进行宣传和推广。构建完善的教材选择系统,建立教材信息管理系统,动态掌握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教材建设和规划提供指引和参考。此外,还要健全教材管理制度,落实择优选用制、优秀教材推广制、教材质量评估与跟踪调查制等。确保教材评价、使用和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教材。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地方旅游英语教材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更新思想观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完善的地方教材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教材编写水平,更好地规范和引导教学活动,使其有效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推动人才培养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淑娟,王纯阳.《旅游英语口语》教材建设研究——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大学教育,2015(12):97-98.

[2]王素珍,苏谦,杨小燕.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15(4):30-34.

[3]李汶.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10):110-112.

[4]许新华.高职教材评价及其指标体系设计[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52-55.

篇(2)

本项调查是以怀化这一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的各县(区)城、乡镇农村各幼儿园为主要对象,时间范围为2012年3月〖FGS〗~〖FGN〗2012年9月。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访问调查和观察调查。这项调查既是指导中等师范学校专业办学的内在诉求,以期提高学校培养优质幼儿教师人才的综合能力――这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又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优质学前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回应,迫使我们去思考研究可以使个体终生受益的衡量标准,以引导人们树立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儿童观、发展观、质量观。更是摸清怀化地区学前教育质量基本情况,思考与研究幼儿教育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良性有序发展,提高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

一、怀化地区学前教育质量基本情况截至2011年底,怀化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2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01所,民办幼儿园428所,在园幼儿101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73%,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怀化统计年鉴・2012》)公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32%,但是绝大多数在县城地区;农村地区多为民办幼儿园。城乡幼儿园各项条件差距较大,且有拉大的趋势。

二、怀化地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关于怀化地区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我们采用的是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访问调查和观察调查等方法,主要是以怀化市鹤城区乡镇中心幼儿园为调查主体,兼顾其他各县。由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超班额现象十分严重。以怀化市主城区鹤城区为例,该区辖有8个乡镇,常住人口已达35万,而公办幼儿园城内只有5所(其中2所属怀化市管)。乡镇公办幼儿园还处于空白,民办挂靠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只有8所。(《怀化市教育局2012年城乡教育发展情况统计》)学前三年的幼儿入园主靠民办幼儿园解决。因此,民办挂靠乡镇中心幼儿园超班额十分严重,据统计,各层次的班级均超过了国家规定限额人数20余人。城区学前教育相对乐观,但由于务工人群的增加导致城区学前教育质量有所降低,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由于有利可图,超班额现象日趋严重。

(2)师资力量不足。按照教育部门有关要求,条件好的每一个班一定要实行“两教一保”,条件不足的也要“一教一保”,但怀化市鹤城区有10%乡镇中心幼儿园出现一个班一个老师包打包唱,既是主班老师又是保育员现象屡见不鲜。另外,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个别乡镇,除园长幼师中专毕业,大多数老师是初中毕业或初中肄业,没有取得幼师专业毕业证和幼儿教师资格证,根本达不到学前教育的教师资质,90%的老师没有参加任何幼师专业培训和上岗培训,而且个别幼儿园所请的老师年龄偏大,达不到教学要求。

(3)教育教学欠规范。幼儿园应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安排一日活动内容,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不得按照小学模式编排课表,不得进行珠心算、早期识字、双语教学等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但是,鹤城区或部分毗邻县的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的随意性和“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从课桌的摆放到教学的内容完全小学化。幼儿在教室内识字、计算,在座位上写作业的场景比比皆是,把学前教育完全变成了提前教育。再加上超大班额及户内外玩具、教具的缺少,使幼儿几乎不可能进行游戏活动。这些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4)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进展缓慢。2005 年,湖南省召开了幼教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建设公办中心幼儿园,到现在已经是第8年,怀化各县(市、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建设进程十分缓慢。许多乡镇未将中心幼儿园建设纳入乡镇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还停留在乡镇完小校园内开办幼儿园及学前班阶段,挤占义务场所和教育资源,造成义务教育班额大,活动场地不够,公用用房缺少。

(5)园所规模较小,设施条件差。农村地区,70%以上幼儿园是租用场地或者挂靠小学富余场所,缺少办公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园舍面积和建筑设施达不到规定标准,幼儿教室狭窄,户外活动空间有限或者没有户外场地,园内童趣化不够。户外设施陈旧,大多数幼

儿园户外活动器具不足,有些幼儿园没有任何玩教具设施,根本不具备办园条件。城区局面乐观很多,82%以上的幼儿园有自己独立的场地,有比较丰富的幼儿游戏设施。

(6)城乡差距较大。在上面所叙述的五个层面,就学前教育质量而言,城区比乡镇都要优质。伴随着对于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视,这种差距最终会导致城乡幼儿园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乡镇幼儿园面临更多的生存压力,这会导致乡镇幼儿园的境况持续下降。城区幼儿园则会出现拥挤,学前教育质量得不到根本性的保证。

三、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情况及对策一方面是学前教育质量本身存在各类问题,另一方面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就评价当前学前教育质量而言,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怀化市没有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二是怀化地区70%以上幼儿园没有具体、科学、完整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三是部分幼儿园具有硬件条件评价体系,但缺失教育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有很大的片面性。

篇(3)

关键词:创建 评价 提高水平

1 概述

火力发(热)电厂生产一线工人便是运行人员,运行人员最根本操作便是运行操作,最难的操作便是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这些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全厂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如何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是电厂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开展了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考问讲解等常规培训,并定期组织运规、安规的学习与考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类培训总是缺少实效性、针对性、生动性,不便直接提高运行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更不便于纠正习惯性、重复发生的错误或不妥的操作。为了进一步细化运行操作程序,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操作质量和事故处理能力,使操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机组、电网的安全、可靠和经济稳定运行,创建了火力发(热)电厂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编制《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管理考核细

则》

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就是指对火电厂运行生产中,发生的操作程序复杂、具有一定技术难度,需要多人或多专业配合的操作及事故处理工作,进行的综合性评价活动。要想开展好此项工作首先必须由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制定出详细、严谨、实用、操作性强的《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管理考核细则》。这一步是开展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活动的准备工作,也是基础工作,考核细则制定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这项活动的成败,所以要抽出精干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高质量完成。

3 开展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活动

3.1 开展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的目的

开展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活动,质在不断细化运行操作程序,提高运行操作质量和事故处理能力,使各项操作规范化、标准化,从而确保机组及电网安全、经济、可靠、稳定运行。通过评价活动不但使参与操作或事故处理的人员积累经验、吸取教训,而且通过召开评价会议或利用网络公布评价结果,可使其他人员得到提高,达到培训目的。

3.2 开展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的过程及方法

对于火力发(热)电厂发生的大型操作项目,如机组的启动、机组的停止、220KV线路倒旁路、母线停送电、发电机励磁系统工备励倒换、深度减负荷消缺等项操作;以及构成障碍及以上的事故处理,如锅炉灭火、机组故障跳闸、发电机失磁等等。均可按照《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管理考核细则》进行实时评价。

3.2.1 操作值自评过程及方法

大型操作或事故处理工作完成后三日内,操作值值长利用接班前或交班后时间组织全体操作人员进行自评活动。大型操作自评时每个操作人针对“操作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操作人和各专业协调配合是否良好到位,操作程序是否正确,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如何,工作票、操作票及有关运行制度的执行情况,操作中运行及检修设备存在什么问题及对策,对操作中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操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效果”等内容认真总结评价。

3.2.2 评价领导小组的评价过程及方法

大型操作或事故处理完成后,评价领导小组专业人员即可根据操作值的实际操作与标准操作、实际完成的参数曲线与标准曲线,进行实时评价、对比分析;并通过操作值完成操作或事故处理效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机组(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指挥协调以及规程执行情况等方面展开评价工作。

3.2.3 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评价分析会

大型操作或事故处理工作完成后五日内,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召开由全部操作人及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评价会,听取操作值汇报自评材料后,由评价领导小组专业人员对自评情况及操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时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讲解,要举一反三。找出操作中的好的方面,以便在以后工作中继续发扬;找出操作中不足及缺点,并分析清原因及以后如何避免;对扣分及加分情况及依据给予说明,要以理服人,并得出综合得分。综合得分一般是自评得分与评价得分之和,单元长、值长的各项得分以机、炉、电各专业综合平均得分为基础,进行加减分,得出岗位综合成绩。最后由评价领导小组负责人宣布各专业及岗位本次大型操作或事故处理质量的综合得分情况。

对于评价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或较为严重的问题,由评价领导小组责成相关单位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并限期完成。评价不及格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应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保证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评价后责成专人将评价材料进行整理存档,并在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上上网,以便使全体运行人员可以学习借鉴,并且可使全公司人员监督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

3.2.4 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的考核

为了将责任追究制落到实处,本着奖惩对等的原则,公司设立了大型操作质量评价专项奖,每月根据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管理小组上报的考核意见下达考核通知。根据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难易情况,评价小组制定奖惩标准基数,并根据每月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成绩情况进行考核。

3.2.5 开展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活动原则

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工作应本着“次评价”、“月考核”、“季上报”、“年评比”的原则进行。“次评价”是指每次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工作完成后均应进行实时评价,以便达到实效性;“月考核”是指评价领导小组每月对运行值的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进行的考核,达到奖优惩劣;“季上报”是指评价小组应按季度将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材料汇总后存档;“年评比”是指根据全年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结果,开展评选工作,评选出优胜值及优胜个人。“季上报”和“年评比”的结果作为公司选拔运行优秀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

4 开展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活动取得的效果

在对这些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进行评价过程中,运行人员收获最大。在自评工作中,运行人员积极认真总结操作过程,找出差距与不足,积累经验;在参加评价会时,听取专家评价及讲解后,又有一个新的提高和认识,达到不断完善、逐步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的目的。另外他们还可以学习网上其它值发生的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材料,达到更深更广接受教育,增长见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在对这些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进行评价过程中,全面提高了火力发(热)电厂的运行人员实际操作水平,增强事故处理能力,并且积累了大量宝贵实际操作经验。各类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细化运行管理工作,使各项操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每次评价会既是有针对性的总结评价会,又是一堂生动培训课;使运行培训工作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生动性。由于按照评价后的成绩进行考核,使运行人员操作前对大型操作高度重视,这也从另一方面保证大型操作质量,杜绝了以往常发生的各类小型误操作。

5 结论

火力发(热)电厂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最直接、最生动、最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运行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增强事故处理能力,进而提高火电厂大型操作及事故处理质量。同时是对传统培训的一种补充,丰富运行培训方式、方法,增加培训生动性,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性。此评价体系适用于各种火力发(热)电厂运行管理系统。

5.1 要注意评价的时效性,应严格遵照评价程序规定进行实时评价,不能无故拖延评价时间。各级人员要精心准备,认真、高质量的按要求完成自评材料和评价材料。评价领导小组在评价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掌握好评价尺度。

5.2 评价领导小组的专业人员要注意收集各种参数数据、历史曲线,尽可能全程跟踪操作细节,以保证评价质量,坚决避免评价过程流于形式。

5.3 要注重评价质量,以求持续提高运行队伍整体水平,切忌就事论事;要举一反三,评价中要鼓励运行人员敢于暴露操作中存在的缺点不足,以便不断完善、提高。

5.4 评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定的考核细则规定执行,注重奖罚分明、当月兑现,以求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晶.火电厂主要设备故障诊断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0(03).

[2]郭召松.火电厂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3]万文军,周克毅,胥建群.火电厂优化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电力,2003(07).

篇(4)

2016年6月2日至3日,在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举办的“北京2016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有关教育专家和部分教育行政、教育督导部门负责人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和交流。此次督导评价研讨会的召开,必将推动全国教育督导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实现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此,从本期开始,本栏目将陆续呈现此次会议上的精彩发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年来成效显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提前实现了规划目标。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越来越旺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迈向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任重而道远。教育督导与评价工作必须研究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与时俱进,有所突破。

增强质量意识,加强内涵建设

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上学难”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而“上好学校难”的矛盾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毋庸置疑,缓解教育主要矛盾、化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和软件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努力,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而办好学校的核心要素,如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等,则需要经过几代师生的努力,需要长期的积淀和社会的认可,不可能用钱堆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这个角度而言,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是学校发展进程中一条不可逾越的规律,我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教育督导和评价工作要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增强质量意识,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内涵建设上,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变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先导。要确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开展教学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形成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校园文化;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多样化的质量观,突破传统的“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的禁锢,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探索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要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观,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育政绩观和学校绩效观,保证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教育督导和评价工作要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国情校情,将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观念更新贯穿于人才培养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优化教育结构,拓展优质资源

优化教育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就业市场和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的急剧变化,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层次类型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要强调多元联动,鼓励多方主体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能,特别是政府、高等院校、城乡中小学之间应积极加强联系与协作,共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科学顶层设计、转变学校管理方式、提升学校自我发展能力等手段,形成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动力。要加强科学规划,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公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和社会对于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教育督导与评价工作要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研究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培养方案,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深化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效果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功能,质量是学校声誉的载体和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当前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互联网技术和知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知识传递方式由单向转为多向互动,使得学校的知识权威和学术垄断地位遭到威胁,教育实际效能受到社会质疑和批判。以“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式的兴起,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角色正在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乃至教室布局面临一系列的冲击。又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增加了学生选择性和高校自,高中学校的选课制、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将成为新常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要顺势而为。

教育督导与评价工作要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主动应对新的挑战,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融合线上学习与线下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

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篇(5)

关键词:中医院校;教学;阶梯式;常态化;评价指标;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67-03

中医学作为一门服务于人类自身的自然科学性质,要求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质量保持永无止境的追求。但如何有效保证和持续提高中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一直是困惑高等中医院校的重要问题。国家为持续有力地监控高校教学质量,教育部对各高校教育进行了全面评估,这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种周期较长的外部评价形式,由于其评价范围全面、指标体系复杂、组织实施较为困难等要素,很难高频率、经常性地开展。然而教育质量保证的最根本动力在于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懈追求,故如何充分学习借鉴高等教育评估构建由教研室至二级学院再至学校的阶梯式、常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持续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评估的情况

1.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评估展开的主要模式与经验。由于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路径不同,政治经济环境各异,其高等教育评估的方式也具有明显差异性,形成各自的行为模式。概括来说,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本科教育评估,从政府对评估活动的参与度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自主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府集权模式和以荷兰为代表的元评估和以英国为代表的中介评估的政府指导模式。其评估取得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国家在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方向上应起到充分的主导作用,并将其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制订配套政策的重要依据。②教育评估的法制化、规范化、客观化、民主化、多样化、个性化应是基本的发展方向。③在教育评估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行业学术专家的作用,鼓励、支持、引导学术界自觉为其行业质量承担集体责任。④应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的监督。⑤应逐步构建集高等教育各利益方于一体的立体的教育评估系统,逐步实现评估机构的专业化和评估程序的稳定化。⑥在评估过程中应特别突出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质量评估的重要性。⑦在开展高等教育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情和各类院校的特殊性和各个院校的个性化。

2.我国高校开展教育评估的现状分析。到目前为止,全国高等院校基本上全部接受了教学评估,从评估的结果来看,大部分院校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办学标准,教学评估在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档案建设等方面大大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教育评估研究者对教育评估的本质、目的、对象、性质、基本原则、基本过程、主要类型及其功能与特点、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组织与制度、方法、心理与调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此同时,我国先后对不同的本科学校分别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水平评估,评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被评学校明确和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重视对基本教学规律的认识与掌握,理清了教学工作的思路;②促进了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教学与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校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③促进了学校及有关部门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水平;④促进了学校完善、改进管理制度,实现了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不断增强高等学校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劲。⑤通过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估,进一步加强了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二、教学质量阶梯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之必要

无论是世界模式还是中国模式,高等教育评估教学质量评价范围虽全面,但因为指标体系复杂、组织实施较为困难等要素,很难高频率、经常性地开展。因而需要建立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系统的、以教学为中心,将教学质量作为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借鉴高校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理念和做法,自觉地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达到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此可将不定期评估转为定期评价。构建由教研室至二级学院再至学校的阶梯式、常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持续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教学评价阶梯化内涵。“阶梯式”目前尚未明确定义,可理解为事物由较低层次逐渐向较高层次递进,将其运用至教学评价中意指评价由教研室、二级学院、学校由低至高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

2.教学评价常态化的内涵。所谓教学评价常态化,是相对于教学评价的非常态化开展而言的,是指高等院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将教学质量作为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借鉴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理念和做法,自觉地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达到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目的而进行的内部质量控制过程。所以,对于“教学评价常态化”内涵的把握,有四个层次的理解:①高等院校首先要有以教学为中心、将教学质量作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主动开展内部质控的强烈意识。②要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③在行动上要经常性地开展质量评价活动。④在效果上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有效解决,这也是常态化开展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中医院校教学评价常态化的特点。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构成我国医疗卫生的主体框架,两者均能为患者提供有效服务,然而两者的特色亦非常鲜明。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强调正确理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强调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学名医;强调建立中医的辩证思维方式,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临床问题等。

三、具体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构建中医院校教学质量阶梯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为中医院校教学及其管理引入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的监控和常态化评价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①继承高等教育评估的指导方针。应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评价活动,要继承和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重视评价本身的导向性、诊断,目的是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②突出中医特色。新的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评普通意义上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一般特性,又要充分体现培养对象为中医这一传统医学的本身的特点与规律。③能客观反映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无论是国际的、国家的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反映、引导、落实这些新变化、新要求、新趋势的有效手段之一,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自身应首先作出相应改变。因此,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能较好地反映出这一趋势和要求的重点内容。④评价指标的易操作性。指标体系中所设置的指标、考评的方法要注意能反映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应充分体现简单易操作的特点,降低评价活动的难度,减少评价专家的工作量,为常态化开展评价活动创造条件。

2.评价内容。中医院校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内容:二级学院设置满足教学任务要求的情况、图书情报及信息检索的教学资源量、使用便利性、师资队伍结构、学科专业网站建设及学员使用情况、教材、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质量、学员满意率调查、领导重视程度、教学奖惩制度、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及落实情况、教学档案完整性及归档及时性、师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

3.步骤与方法。①文献调查。界定教学评价阶梯式、常态化等相关概念;解析中医学院各层次学生培养目标;收集目前已有的中医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同类指标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因果分析图法,对中医学院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归类。②遴选评价指标。在进行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目标分解和归类合并,结合教学评价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对中医学院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进行设置;遴选指标,初步形成中医学院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③专家论证与深度访谈。通过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等,对拟定的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专家论证与专家的深度访谈,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评价标准。④体系设施。在中医院校内设施该阶梯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⑤结果汇总、分析及形成报告。对相应结果进行汇总,数据统计分析,并形成相关报道。⑥总结。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四、中医院校开展教学评价常态化的意义

常态化开展高校内部的教学工作评价,是高等院校注重内涵建设的具体体现。它符合了高等教育重在提高质量的时代要求,对于进一步确立院校内部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管理模式、明确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职责、引导基层教学单位建立更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审查教学质量、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整改,有重要意义。故这要求我们中医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中医教学质量的持续培养,建立一个符合中医特色的常态化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慧仙.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4):27-28.

[2]王云贵.高等医学课程模式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多元评估模型;社会福利;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D66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95-02

一、绩效评价与多元评估模型语义分析

从语义上来分析,“绩”的意思是成绩,“效”的意思是效率、效益。绩效就是指一定组织、群体和个体在一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活动效果,即成绩和贡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主要强调一个组织表现出来的成绩。美国学者Eri CRedaer认为:“绩效是指一个组织、群体和个体在一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成绩和贡献。”而经济管理领域中的绩效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对比,认为:“绩效是指单位将投入通过一个过程转化为产出,再转化为结果的工作。”评价这个词语最初用于购物时讲价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评价用于经济、部门管理等各个方面,意味着一个比较分析并做出全面判断的过程。我国学者冯鸿雁认为,评价必须有四个特征:一是评价的依据具有合理性;二是评价的标准具有客观公正性;三是评价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四是评价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社会福利绩效管理需要运用群众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因此,本文建议采用多元评估模型来评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绩效。所谓多元综合评估模型,是指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考虑几个方面的评价。本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三元综合评估模型,从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情况、执行效果和公民满意度等方面来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绩效进行考察。

多元综合评估模型的理论贡献有几点:第一,改变了以往绩效评估主体单一的局面,提高了公众参与度。评估主体多元化,可以考虑更多人的意见,防止评估过于片面。改变了“重机构统计数据、轻公众意愿”的做法,重视政府服务的效果。第二,进行指标多维设计,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方法,避免主观印象。既考虑了政府及其他组织部门的工作的定量成效,运用科学的数据测评工作效果,又避免过于主观。指标的多维设计还体现在:设计了包括数量、比例、满意度、有效性、便利性等指标,从多维度考察工作绩效,提高了评估的科学性。第三,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改变自上而下的评估方式,加强横向评估。

二、社会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按照多元评估模型,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三级,其中,包括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有:目标定位与指导思想、社会福利发展规模、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社会福利发展环境、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和社会福利实施效果六个方面。

根据多元评估模型要求的考察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情况、执行效果和公民满意度,本文设计了社会福利评估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首先,社会福利事业指导思想方面,目标定位是指是否符合国家对社会福利发展的目标,是否以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提高社会福利标准,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为目的。发展思路是指对社会福利发展路径的思路和方式。其次,发展规模方面包括31个三级指标:一是社会福利机构数量和规模,包括的三级指标有:老年福利机构覆盖率,即当地老年福利机构数量除以老年人总数;老年福利机构床位覆盖率,即当地老年福利机构床位数量除以老年人总数;老年人协会或基金会覆盖率,等于老年人协会或基金会除以老年人总数;儿童福利机构覆盖率,用当地儿童福利机构数量除以儿童总数得到;儿童福利机构床位覆盖率;精神病院覆盖率和精神病院床位覆盖率,根据当地精神病院数量或床位数量除以精神病人总数得到;残疾人康复中心覆盖率;特殊教育机构覆盖率;残疾人协会或基金会覆盖率,均以机构数量除以残疾人总数得到;免费婚检机构覆盖率,等于当地免费婚检机构除以育龄妇女总数;政府部门福利管理机构覆盖率,即当地政府部门福利管理机构数量除以人口总数。二是社会福利工作人员数量,包括老年福利机构工作人员覆盖率、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覆盖率、残疾人福利机构工作人员覆盖率和精神病院服务人员覆盖率,均以工作人员数量除以对应的受益对象总数得到;三是社会福利标准,包括的指标有:城镇三无老人生活补贴标准、农村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补贴标准、农村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补贴标准、高龄无保障老年居民生活津贴标准、老年人护理津贴标准、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儿童生活补贴标准、散居孤儿生活补贴标准、残疾人生活津贴标准、残疾人康复津贴标准和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四是社会福利覆盖率,包括三个指标:实际享受老年人福利的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比例;实际享受残疾人福利的残疾人占全体老年人的比例和实际享受儿童福利的儿童占全体儿童的比例。五是社会福利总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关于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方面,三级指标可以分为各级政府社会福利部门设备配置,包括现代化设备如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打印资料以及资料的保管情况;社会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素质,包括各级政府社会福利部门工作人员作风和各级政府社会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结构构成两个方面;社会福利部门工作效率,即各级政府社会福利部门申请、批准所需天数和管理效率,答复解决率;社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主要指社会福利工作中的弄假现象多少,群众是否信任工作人员;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以及宣传水平,包括各项社会福利新措施出台率,各级部门社会福利相关研究的数量质量以及社会福利工作是否为群众所知晓,各项政策是否深入人心,居民对社会福利的关注率。其中,每个级别的政府都自成一个考核的体系,例如,省级政府绩效评价考察省级政府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水平,市级政府绩效评价考察的是市级政府的管理能力,区县级和乡镇(街道)级别可以运用本级的统计数据进行考察和评价。

关于社会福利发展环境,主要有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国内环境指的是公民参与度,包括参与老年人福利服务的志愿者覆盖率、参与残疾人福利服务的志愿者覆盖率、参与儿童福利服务的志愿者覆盖率、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覆盖率等,国际环境是指国际社会对我国各地社会福利的援助。社会福利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方面,政策支持是指政策完善程度以及监督制度的完善性,包括各项政策措施的完备程度以及审计、财务监督是否严格。法律保障指法律法规颁布的级别与数量。社会福利实施效果与公民满意度方面,则包括制度实施前后社会福利对象生活水平改变的程度、社会福利社会认可度、对社会保障事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宏观经济社会作用四个方面。

三、促进我国社会福利绩效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发挥多元主体作用

在我国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同阶段,都要坚守一个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地位的确立。社会福利事业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把为人民服务放在最重要位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才能树立以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绩效的宗旨和目标。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社会福利产品的提供也要发挥其他部门的作用,才能提供全面的福利同。

(二)发展资源共享型社区康复、教育和娱乐福利

要提高社会福利绩效,必须构建资源共享型社区康复、教育和娱乐福利体系。社区是人们生活的环境,人们对社区有天然的亲近感、依赖感和信赖感。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群众的这种亲近感,更容易提高人们的福利满意度。一个社区有活动室、锻炼场地,将促进人们的交流,促进社区居民幸福指数的提高。社区服务体系越完善,社会福利绩效水平越高。

(三)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管理和监督

提高社会福利绩效,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有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只有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提高违法成本,促使人们遵守法律,提高福利服务质量。加强管理是提高社会福利绩效的重要条件。一个管理不畅的部门,无法提供高效和高质量的社会福利产品。而没有社会力量的监督,福利提供主体就会存在侥幸心理,降低社会福利产品的质量,提供劣质服务。因此,既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发动群众、媒体等对社会福利提供主体进行监督,建立社会福利机构财务公开制度等,提高社会福利服务透明度。

(四)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社会福利专业化水平

社会福利绩效的提高,还有赖于资金的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社会福利机构的设施无法得到维修和更新,最新技术的产品得不到使用,具有专业化的人才可能会流失。提高社会福利绩效,还应该提高社会福利专业化水平,包括社会福利机构专业化水平、社会福利管理人员和社会福利服务提供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在福利机构全面评估中,要考察福利机构的财务资源来源、专业工作人员数量与水平;福利机构服务专业化评估中,主要考察福利机构的组织架构与决策、运作规范性等;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专业化评估中,要考察工作人员获得的专业培训和职业规划。只有提高社会福利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社会福利绩效水平,创立高水平的社会福利事业。

参考文献:

[1]张延辉,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绩效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美]EriCRedaer,公共部门绩效管理[M],张泰峰,译,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3][美]孙克姆·霍姆斯,公共支出管理手册[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篇(7)

关键词:高水平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水平教学型大学是地方高等院校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定位,如何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教学型大学的定位、内涵、特征和发展思路,成为制约地方高等院校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关键环节。现仅从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教学质量观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方面谈点浅薄的认识,供参考。

一、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教学质量观

教学质量观是办学主体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是确立办学思路、确立办学定位的思想指导,也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根本前提。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坚持以下教学质量观:

1、坚持质量观的多层次性。地方高等院校要成为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社会需求是多样的,学生个性是多样的,学科门类是多样的,学校规格是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学质量标准也应该是多样的,不能用统一的规格来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就不可能健康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能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型大学。

2、坚持质量观的多元性。具有不同特色的学校,其质量、水平应具有不同的类比性。衡量高校间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应注重特色,不能简单类比,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具有明显的办学特色。特别是在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办学特色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整体效益的要求,高等教育不能整齐划一,应该有所创新,有各自的特色项目与品派专业。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该做到从自身特点出发,合理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定位学校发展思路,切实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使我们的人才培养适合个性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坚持质量观的动态性。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既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术方向与标准、课程选择与组织、教学方式与方法、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等来规范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也不能用固定不变、标准化的教育理念、教育发展目标、教学质量标准、教育教学模式等来约束处在不断变动之中的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型高等院校。同时,质量观本身就是变化发展的,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质量问题,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4、坚持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在强化质量意识的同时,要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能符合共性质量标准,在专业水准、专业技能等方面应达到社会需求的基本质量标准。即要转变衡量教学质量只看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考试分数的高低的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观点,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发展的观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观点,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因此,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坚持全面质量管理。

二、高水平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结合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把教学质量的4个基本要素即教师状况、学生状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把教学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环节以及学校各有关部门控制质量的职能和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体系。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构建如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具有判别、诊断和激励功能。为了判断和衡量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并加以调整与控制,评价作为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应该在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试卷管理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改进各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促进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和整体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系统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形成自我完善、优化的建设机制,使学校的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制订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应涵盖教学改革与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综合管理等各个方面内容,建立起一套较完整、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制度。

3、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载体和运行机制,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保证。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可分为行政事务管理系统和学术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学校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分为校、系两级教学管理。质量管理功能是在这些机构履行管理功能时表现出来的,质量管理是这些机构职能的一部分。各职能部门彼此分工协作,从生源、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各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毕业生质量等方面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进行整改。学术管理由校教学委员会以及下设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等组成。

4.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与处理体系

教学质量信息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和正确处理,对于保证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学质量信息按信息流向可分为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反馈信息来自管理对象,反映质量状态;控制信息发自管理主体,用以实施质量控制。按信息来源可分为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采自教师,反映教师工作质量和教师对质量的评价;学生信息采自学生,反映学生学习质量和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中,学校应通过实行课堂教学听课制度、过程性教学检查制度(学期初教学准备检查、期中教学过程检查、期末教学效果检查)、教育教学督查、学生评教、学生教学信息站等多个渠道收集信息,通过文件、通知、教学简报、教学巡视通报等多种形式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以新的质量观引领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新的质量观,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

首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高等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宽、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既擅长一个专门领域,又了解不同学科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拓展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知识方面,要实现由单一的专业知识教育向相邻、相关和文理交叉的知识教育方式的转变。并不是让学生抛弃专业,而是要在专业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在素质方面,要由专业素质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道德素质,历史文化等人文素质以及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等等。 在能力方面,要由侧重获取知识的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 “金子”,还应该是“点金术”。通过“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实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文理知识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是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它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应重视考试和考试改革工作,对公共基础课等量大面广的课程实行考教分离;知识点密集的课程考试实行闭卷考试;注重能力测试的课程则可尝试开卷考

试;文科的专业课引人口试和论文。通过考试改革,增强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考试形式多样化,打破多年来闭卷笔试的一统局面,体现能力和素质导向。

其三,加强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保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优先投入和持续增长,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逐步按照国际惯例对实验室实施新的管理办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其四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并贯穿于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课堂教学与环境营造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知识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个领域的基本知识,还应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该领域独特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法。最后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大多数学校在科研与教学的政策上,往往是前者硬、后者软,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只有在我们的政策使教师感到加大对教学的投入、搞教学改革值得、 有吸引力、 有奔头的情况下,才会真正出现教学改革的,才能逐步做到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核心内涵在教学质量的高水平,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该立足教学质量的提高,坚持教学为先、教学为主、教学为重的基本原则,加强教学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教学改革,确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化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