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学例题教学

数学例题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04 14:42: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例题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学例题教学

篇(1)

关键词:

例题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向学生展示应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窗口,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传播解题技巧、技能的途径。学生对例题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解题能力 。因此,研究和改进数学例题的教学,是今天数学教改的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设计例题教学,使它们真正发挥例题应有的教学价值昵? 现结合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点点滴滴,谈一点看法。

一、精选例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

1.以书为本挖掘潜力

对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要认真研究、挖掘和改造,从“简单”中求方法,从“老题""中求新意,才能给学生很多启发。特别是选题和处理题时,要注意研究和选择恰当的启发点,抓住问题的关键、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力求启而得发。

第一,要一题多解,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处理同一题。使例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延伸到数学的各个分支,力求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二,改变例题的条件和结论,一步步地向纵深递进,从而得到更深更多的方法和结论。

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甚至一个问题情境往往是中考高考试题的“母题”。

如:(2007年资阳)21.(本小题满分8分)

(1)探究an是否为8的倍数,并用文字语言表述你所获得的结论;

(2)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自然数,则称这个数是“完全平方数”.试找出al,a2,…,an,…这一列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前4个完全平方数,并指出当n满足什么条件时,an为完全平方数(不必说明理由).

这道题就是以华师版八年级上一道复习题,说明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为母本加以编制而成。 

   2.以学生身边生活与实际选材

   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数学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而且将“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注重联系学生身边生活与实际,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并非莫不可测,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它的身影。

3.适度选择题型新颖的综合题

引入一批题型新颖的综合题是必要的,其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与高中知识密切衔接的有关题型,如不等式、对数、数列等有关命题深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二.数学例题教学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例题教学的开放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教学开放性,应采取“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提问和质疑、尝试和探究、讨论和交流、归纳和总结等,促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开放。近年来,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中,开放性问题也很多,于是,开放题就成了中学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的课堂例题教学就要进行开放式的教学,真正做到“题目开放,思维开放,过程开放”。 

例如:“三角形中位线”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自学课本,接着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①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②怎样画出三角形的中位线?③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④请学生动手测量有关角的大小和中位线及第三边的长度,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⑤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最后要求学生证明自己的猜想,并能应用到简单的和证明中。然后再设计以下几个例题,加以拓展。

例l:已知如图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1)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是    。

(2)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是

  。

(3)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是    。

(4)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是    。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揭示知识背景,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探究痕迹,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去研究创造的,对数学规律作出充分观察、思考、猜想、交流,使规律的出现适合学生自己的数学需求。

三.数学例题教学注重知识的整合

课本例题的安排,主要是强化和应用当前所学知识,知识点方面有时显得单调。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对课本例题的课堂中进行拓展变式训练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在拓展变式训练中,学生可以放开手脚自己去想象、琢磨,从而有机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论等方面去认识知识,从而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发展,思维活动的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实现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延伸。

通过拓展训练、实现知识的整合,可使学生学会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使他们懂得怎样从事物的千变万化的复杂现象中去抓住本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篇(2)

关键词:中学数学;例题教学;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例题可以体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培养数学技能。只有通过例题的分析,才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概念,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知识。

一、例题教学在中学数学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知识、例题和习题。每一节课都会涉及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主要靠例题去过渡,用例题去引出新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看懂、理解、会做题,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去理解、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知识。可以说,例题教学对于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只是以解决例题中涉及的问题为目的,并不会从例题中展开延伸,导致学生只会照搬教师的解题方式,表面上对教师所讲的例题已经完全掌握,但其实一知半解,遇到稍微变化的题目,就会看不懂、不会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扮演着模仿者,对他们来说,学习数学就是“题海战术”,不停地做题去提高学习效果,没有自己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只是对教师例题解法的认同与接受。题型千变万化,学生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要真正发挥例题教学的作用,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只有具备灵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

三、对于中学数学例题教学方法的研究

1.对中学数学例题教学的全面认识

在中学数学例题教学中,教师往往对例题的讲解不够重视,没有明确例题教学的意义与价值,认为反正课本上有,大致讲一遍就可以了,有时甚至忽视学生的分析解题思路,只是照搬课本,其教学结果自然事倍功半。数学例题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掌握双基、传授方法、揭示规律、启发思想、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在思路、方法、格式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解题的示范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针对学生基础安排例题

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层层叠加的学科,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选择例题还是延伸讲解,教师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加数学例题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情况去对例题进行相应的变更,注重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尽量避免偏难的题型,选择一些难度较低、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例题,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通过教师解题思维的引导启发,学生要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尽量自己去完成解题过程。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3.例题的分析与讲解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发挥课堂的民主性,鼓励学生多发言,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强化学习气氛,保持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发挥其潜在的思维以及创造能力。学生通过自我尝试与探索,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更好地综合总结分析学过的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品尝到学习的成果与乐趣。同时教师在引用例题时,不要太拘泥于例题,要充分挖掘例题的内涵,在不改变例题中已知条件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或减少条件,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的解题策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达到例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4.重视例题的回顾反思

对例题的回顾反思过程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解题过程各个环节的审查、检验,可以让学生就已学知识深入探讨,以求对例题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揭示题目之间的联系性、规律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出例题教学的思路、方法、步骤,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应对不同模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训练思维的科学性、灵活性、广泛性、深刻性,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例题教学作为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概念、命题、习题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有极大的加强作用。在例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突破口。

参考文献:

[1]丁建平.中学数学例题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8(78):46-47.

篇(3)

[关键词]数学例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通过例题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答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之目的。同时,例题教学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例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例题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不协调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切实际,拔高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认为:课本上的例题太简单了、没什么可讲的,或者说讲起来不过瘾,于是,另找综合性强的题或竞赛题作为例题。这样,教师拔高了教学的要求,让学生过早地陷入综合训练之中,教师津津乐道所谓的解题技巧,忽视解题的通法,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听不懂,收效甚微,还很容易导致学生恐惧数学或讨厌数学。主要原因: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够,教学的随意性大,对学生估计过高。

2.教法单一,学生沉闷

不践行新课程理念,教法陈旧单一,以讲授为主,学生课堂上缺乏激情、思维未跟上,从而导致课堂气氛差、学生沉闷。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因例题而异,合理选择教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新课程观念淡漠,课改意识不强,备课不充分或教材挖掘不够。

3.停留预设,思维不活

教师在备课时对例题解法有了预设,从而形成思维定势。在课堂上表现出解题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分析例题只是把学生往自己准备好的解法上引,思维展不开,有的甚至三言两语就分析完了,学生还没弄清为什么。显然,这忽视了学生的声音和想法,也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学生的数学解题和数学思维的训练极为不利。主要原因:教师受例题解法约束,思维打不开,不能很好地运用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去分析问题。

4.草率应付,照本宣科

不备课或者备课不够充分,例题教学只好照本宣科,书上怎样解就怎样讲,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学生就得不到数学思维训练,遇到类似题还能勉强应付,但题目稍有变化学生便无可奈何了。主要原因:教材不熟悉,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

5.就题论题,缺乏反思

在数学例题教学中,往往存在这种情况,教师把例题解答完就了事,而不去对例题进行总结(如题型、思想方法、表述等),也不对例题进行挖掘(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等)。教师解题如此,学生就得不到解题反思的熏陶,当然学生解完题也就没有了反思的意识。主要原因:教师没有解题反思的习惯,或者说缺乏反思意识,盲目追求解题数量而忽视解题质量。

二、对数学例题教学的再认识

作为教师,必须对数学例题有足够的认识,只有教师明确例题的地位作用,才能重视好例题的教学,学生也才会重视例题的学习。

一般说来,例题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例题的解答过程是运用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例题的作用不仅是复习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有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能力,反过来又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例题的解答方法也往往是典型的重要的方法。学好一个例题往往能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

然而,在学生学习例题时,往往认为例题简单而一看了之,或是机械地记忆解题过程,这样,不仅不能发挥例题的作用,而且妨碍了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重视学习例题的解题方法。对学生学习例题,对学生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审题

在读题的基础上,了解题意,搞清题目所给的条件,特别是某些隐含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对学生来说,常出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常常忽视“隐含”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例题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类型题的指导。

2.寻求解题思路

(1)联想筛选寻求解题思路。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首先,根据题目的条件联想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再由此结论联想其他的结论,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想必需得到什么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并根据图形的特点联想有关的知识和方法。显然,联想的知识越多,所学的知识越系统、所能寻到的解题方法也就越灵活,解题的技巧也就越高。因而,在联想的过程中,可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联想的基础上要进行筛选,找出能够沟通条件和结论的路线,从而理清解题思路,弄清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2)追溯发现过程,寻求解题思路。课本中有些题目的解题思路不易想出,其解证方法孕育在发现结论的过程中,数学归纳法部分尤为突出。因此,要追溯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找到解题思路。

(3)解答。解题思路明确后,要用严格的格式,准确的数学语言写出题目的解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4)小结。在题目解答完毕后,首先要剖析题目中的各条件的作用。思考去掉或改变这些条件会引起什么变化,特别是逆向变化,然后对有多种解法的例题,要把各种方法加以比较,从中选优。还要注意从解题方法上、运用题目的结论寻求解题的规律和技巧。对有些例题还应注意随着知识的增加而逐步加深和拓广。适时作出小结,这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一步,不能忽视。

三、数学例题教学的趋向

1.注重质量,讲好例题

所谓讲好例题,就是教学上通过师生、生生积极的互动和一些数学活动,把例题分析清楚、透彻,让学生明白为何这样解,解答该如何表述等等。《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织的过程,数学例题教学往往需要互动与共同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例题教学中,教师重点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演绎和归纳去探讨问题。

2.钻研教材,用好例题

所谓用好例题,就是挖掘例题潜在的教育价值,在例题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这也是新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告诫我们:“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3.因材施教,选好例题

所谓选好例题,就是必要时切合学生实际地更换课本例题或者补充例题,但所选的例题要能体现现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要蕴含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不是一味追求例题的难度和所谓的解答技巧。譬如,几何证明题教学,像《课标》所说的那样:“‘证明’的教学所关注的是,对证明必要性的理解,对证明基本方法和证明过程的体验,而不是追求所证命题的数量、证明的技巧。”

4.教法灵活,解好例题

所谓解好例题,就是多角度思维去挖掘例题的解法或者拓展例题,把例题讲活讲透。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合理运用讲授、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发现新思路、寻找新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得好:“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存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5.养成习惯,反思例题

所谓反思例题,就是要对例题的解答进行反思,去反思解法是否严密、是否有新的解法,去反思解答的表述是否清楚、简洁,去反思此类问题的解答是否有规律,等等。养成反思的习惯对我们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只有我们教师养成了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学生才可能有做题反思的习惯。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其著作《怎样解题》中指出:“即便是相当优秀的学生,在得到题目的解答,并将整个论证简洁地写下来以后,也会合上书本,去找别的事做。”事实上,反思是开启数学智慧的钥匙,是数学思维严密性的表现,经常反思能够培养我们办事严谨、考虑问题周全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在例题教学中要做好学生反思的表率。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例题变式教学

自新一轮教学改革以来,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核心编写的初中数学教材的版本各异,因地区发展差异,选择使用的教材也有差异。课堂教学一线的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都能认识到课本是一课之本,课堂教学要“依纲靠本”,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形成了一套具有“自我风格”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既定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个人教学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在如何对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的问题上产生了错误。普遍存在的表现有:弃而不用,难握核心;一题一解,一解了之;学不致用,思路单一。

一、例题变式的意义

1 例题变式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例题是把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例题变式教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有的安排的例题太少或难度不合适,很多教师往往不讲或是一点而过,或照本宣科,没让学生真正理解题目隐藏着的知识、方法,致使学生的学停留在例题表层,以致出现老师讲了学生却不会解的情况。教师可把课本的例题加以适当变式,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结论等方面去认识知识,思维活动的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学生对例题教学的理解真正达到融会贯通。

2 例题变式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在初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增高,会感到数学越来越难学,学困生的面就会逐渐增大。摆在教学面前的重要问题是除了防止新的学困生形成外,还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传统的教学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实践,对学习和掌握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变式手段,使用不同的授课类型,可以适应各种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听课有针对性,从而避免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在课堂上利用例题变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甚至让他们主动参与变式,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障碍,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最佳发展。

二、例题变式的形式

加强例题变式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变式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的来说有以下五种。

1 递增式例题变式。递增式变式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变通性。这种变式由一个基本问题出发,着意设计阶梯式的问题,同中求异,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拓展,使学生学起来不觉得乏味,也有新鲜感,运用类比、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探索问题的发展变化,使他们懂得怎样从事物的千变万化的复杂现象中去抓住本质,触类旁通,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活跃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解题的能力。

2 隐蔽式例题变式。隐蔽式变式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思维的变通性。隐蔽式例题变式是把例题中的一个条件改变,让人不易觉察。即使一字之变,题意已是面目全非了,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解题过程中要“咬文嚼字”,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思维的变通性,也可培养学生细心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3 反向式例题变式。反向式例题变式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思维的发散性及深刻性。在变式训练中,学生可以放开手脚自己去想象、琢磨,从而有机会从多角度、多结论等方面去认识知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可以得到发展。

4 遗漏式例题变式。遗漏式例题变式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这种变式是指教师在例题板书时故意漏掉一个重要的条件,使原题意完全改变,同时增加了题目的难度。遗漏式例题变式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提供了良好的思维空间。

篇(5)

关键词:数学例题、两面性、反思

一、例题教学的现状

经过简单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目前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阶段,例题教学不仅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仍然存在着一些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不相符的地方,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例题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从自身的观点和经验出发对一道例题的难易及适用程度进行主观分析,课本上的例题通常只是帮助学生对某一基础数学要素进行基础的入门学习,老师往往却普遍认为这种例题过于简单对于深层次的学习没多大用处,这其实是老师没有能够正确认识例题的作用。跳过基础性的学习直接切入正题,不能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新知识,对学生的估计不足,也不利于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2、过分依赖于例题教学

过分依赖于例题教学这与前一种情况处于两个不同极端,这会间接造成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教学方法单一。例题。前文已经说到其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对某一数学要素的理解。过分依赖于例题会忽略“举一反三”的功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激情,思维跟不上教学要求,这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是弊大于利的。

3、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主动权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身的教学方法、习惯主观的对例题进行了筛选,从而定下了思路和课堂走势,没有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能不能理解,能不能透彻的理解这样的问题。

例题选择的太简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利于有效做到举一反三。例题太过于负责,又不利于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老师主观的选择例题的做法,实际上也是将全部学生一概而论,忽略了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实际情况;这些对整体教学质量都是有不好的影响的。

4、教师对于例题本身的讲解缺乏多样性

有那么部分的老师过于死板、不会反思,只是单纯的把例题与其他题目混为一谈的进行讲解,忽视了例题存在的最重要得、最基本的指导功能。没有对例题进行多方面的、不同方法的讲解,没有从例题中进行引申、挖掘。这一系列做法不仅都没有很好诠释例题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导致学生思维得不到发散,并致使他们的创新能力低下。

二、例题教学的变革

1、例题的安排应切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例题当中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其他更为实际的数学难题,在选择例题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除了要考虑难易程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外,还应该进一步考虑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需求;其大致方法我总结为“增”、“减”、“调”;先说增,不可否认部分例题的难度确实过于简单,所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补,既充分的讲授了例题中想要表达的基础知识,又对某一难点进行了突击。所谓“减”例题的难度不益过大,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难度过大,我们应该本着先由基础着手的观点对部分难点进行适当删减。“调”即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安排例题出现的地方,不应该过于死板的拘泥于书本。

2、以整体和部分的观点看待例题

一道例题是一个整体,但它也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若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的对某一道例题进行了解答、分析,则学生最多只是明白了这道题怎么做。因此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以学生为基点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对例题进行拆分讲解,囊括出难点、重点、易错点。对各个知识点进行错位搭配,让学生通过一道例题抓住多个知识点进行学习。

3、讲清所包含的方法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中明确的提出老师不应该知识教会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经验全面点透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思考,即让学生知道老师在面对这样的题的时候是怎样一个思维过程。例如,在求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应该告知学生的是(1)如何将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法”转化成规则图形,并运用规则图形的面积求算公式来解答。(2)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一堂能为学生传授思想的课才是有深度有意义的。尤其是作为性格、思维正在逐渐发育成型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教育对他们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在数学和学习上;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优秀思想的传播从而对学生的人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4、将主动权交予学生

针对于某些特定的例题学习。例如,在讲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时,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同学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在MN上任取P1、P2 ……,连接P1A、P1B、P2A、P2B、……

然后请同学们猜想各条线之间的联系?然后运用相应的数学工具来证明刚才的结论。并由教师提相应的问题。就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课堂上的气氛也更为发散、活跃。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结束语: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无论是在初中或者高中,例题教学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加强、改进数学例题的教学,并合理的运用在课堂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思维智力的发散都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多样化的科学的例题教学,使初中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也是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一个难点。

参考文献:

篇(6)

一、课前做好“例题预习”是关键

“预习”是学好一门的功课的前提,学生只有通过预习才能事先在脑海中构建出知识点的结构特征。在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上才能更加积极、活跃,课堂的教学效果才会明显。一般在例题教学中,预习也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预习环节,主动地去了解知识点的运用,从中找出自己的困惑。许多知识点的细化都包含在课本的例题中,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还是不够的。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真正将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学习也才能真正上转化成为个人意义上的学习。例如,我教小学的乘除运算的应用时,我会提前布置好校辅教材上的预习习题去给学生课外去完成,将书本教材上的例题划为学生预习内容的重点。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在例题预习的过程中,总结例题中运用到得该章的知识点,然后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同样是作为一个课后作业需要学生去认真完成,我也会在课堂上临时抽人进行检查。这一系列的教学措施,旨在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为正式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二、例题教学中“一题多解”的应用

“一题多解”就是在例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知识点的概念实现多种层面的理解。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题多解”能让学生对数学这种以固定式的定义和公式为主的科目产生新的认识,让数学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毫米、厘米、分米、米的认识》的学习时,就是采用的“一题多解”的教学思路。单位长度的概念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例题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多角度的讲授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在和同学们讲解分米、厘米、毫米、米的换算时,除了和同学们讲到书本上一些简单的例题以外,我还会结合生活中另外一些比较常见的事物来和学生进行解释。譬如:一支钢笔是8厘米,换算成分米就0.8分米;一个人的身高是123厘米,换算成米就是1.23米。学生也能通过刻度尺的丈量,将各个长度的含义在脑海中深化,从而实现知识点的巩固。

三、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例题教学中来

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在如今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是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各种网络媒体中的色彩丰富的图画、视频等都能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良好的教学手段,经过合理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例题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一般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使用的。低年级小学生的偏好色彩丰富、直观性强的事物,因此,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其课堂参与度的学习的方式。例如,我在教低年级小学生简单的加减运算时,会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通过活泼生动的课件的交互功能,让学生临场进行加减法的运算,在课堂上就巩固了其对知识点的印象。多媒体教学十分节省教学的时间和效率。因为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和知识点的具体化,大大的简化教学的内容,加快教学的流程,使得教学的速率得到提高。不过,教师要注意观察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会导致其学习成果造成的差异。

四、例题教学中的“启发式提问法”

“启发式提问法”一般放在例题教学的最后,用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启发式提问法的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例题的掌握,而是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不断完善自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课堂的教学情况来进行提问,合理的引入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一般在讲解完一道例题以后,我会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谁能总结一下该例题中的解题思路?除了这种解题的思路,有没有谁能想到更为简便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我一般会结合具体的题型,给学生几分钟自由思考的时间,然后试探性的引导他们进行题路的开拓。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现状;教学实效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例题的讲解是必须的,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更想在例题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1]。教师要想办法把例题利用起来,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就如何利用例题教学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一、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生主要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来获取知识的,对于初中数学而言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学校在教学方面也做了不少的改革,但是仍然没有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许多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理念为核心去开展教学活动。

1.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教材中的那些例题主要是为了对原理和概念进行解释,但是教师并没有把这些例题充分利用好,他们只顾着给学生讲解解题的步骤,让学生把这些例题死记硬背下来,并没有让它们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还有就是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并没有把这些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迫于升学压力,总是把学生的及格率、学生的分数挂在嘴边,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更不要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了[2]。

2.学生学习方法不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都把应用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由此看来数学的实用性是非常强的。对于许多中学生而言,他们都认为数学学习就是学习如何解题,而对于数学的实用性方面了解得比较少,在学习一些数学概念以及定理的时候,学生不能够灵活地结合相关例题,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二、如何进行例题教学

1.结合实际,因人用法

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虽然已经给出了解题方法,但是教师也不能够完全照搬,还需要与实际相结合,找出最合适的解题方法。比如有这样一道题,a是大于0的,b和c都是小于0的,那么a(b+c)的符号是什么,常规的解法是根据已知条件我们知道b

2.一题多解,自主择法

教材中的许多例题都不止有一种解法,所以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需要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尽量找出题目中的一些潜在条件,寻求问题的多种解法。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学生可以从多种解法中找出一个自己最容易掌握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它过(-2,0)这个点,并且我们还知道它的顶点坐标为(1,18),试求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常规的解法就是既然我们知道了二次函数的顶点,那么我们可以根据顶点式列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y=a(x-1)2+18,此外我们还知道函数过(-2,0)这个点,把这个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从而求出a=-2。从而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2+18。这是比较常规的解法,从条件出发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解法,根据已知条件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x=1,我们又知道二次函数图象跟x轴的其中一个交点为(-2,0),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另外一个交点是(4,0),通过这两点我们可以把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2)(x-4),我们又知道图象过点(1,18),把这个点的坐标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求得a=-2,由此可见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x-4),这种解题的方法更能体现出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当学生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创新。

3.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在采用例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要由浅入深,先给学生讲一些比较简单的例题,然后逐渐增大难度,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有这样的一个题目,我们需要求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让它的根与方程6x2+5x-50=0的根呈相反数。学生见到这道题目之后一般会先去求方程6x2+5x-50=0的根,然后把两个根取反就很容易得到所求的方程。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根与导数的关系进行求解,设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1和x2,我们知道所求方程的两根与已知方程的两根呈倒数关系,也就是说所求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1和-x2。(-x1)+(-x2)= ,(-x1)(-x2)=- 从而求出方程的表达式。这样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接下来教师还可以以这两个题目为契机,让学生分析这两个方程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通过猜想论证得出相应的结论。

总之,教材中的例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对例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遵循适用性的原则,并且精心选择例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万玲.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要在“多”上做学问[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2(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