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07: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抽取河北省医学院校在读的500名学生,其中男生284名,女生216名,年龄18~23岁。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467份,有效问卷456份,有效率91.2%。
(2)研究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式向参与本次调查的500名不同专业医学生发放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调查问卷,闭卷作答。
2.结果
(1)医学生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态度。大多数医学生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持一般喜爱态度,少数学生不喜爱此类作品。具体见表1。
(2)医学生能背诵的课外古诗词数量。能背诵课外古诗词数量超过30篇的医学生仅有30名,绝大部分医学生很难将一些著名的课外古诗词背诵出来。具体见表2。
(3)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超过65%的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仅仅为一般了解,还有14.1%的 医学生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具体见表3。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对于古代优秀的文化作品,多数医学生只是偶尔翻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认为该类书籍作品晦涩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
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还包括多数医学生很难背诵出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可能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对古诗词并不感兴趣,而在高中时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课内的,对课外古诗词的了解非常少,加上进入大学时期以专业课学习为主,从而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查发现,大多数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多,这表明当代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医学生受到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不愿花时间了解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生虽然获得了物质满足,却忽视了在精神方面的塑造与追求,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变化。
综上所述,当前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这对其日后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学校应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当出台政策扶持传统文化建设与发展,而医学生也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包含本民族发展过程当中的众多优秀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记录着我们民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通过对语文教学进行一定的传统文化渗透,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体味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
2.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文化底蕴较为深厚。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的中华文化,能够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3.有助于抵御不良文化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所接受的信息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一些不良文化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学生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腐蚀。高中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提高学生对相关文化的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正确价值念的形成。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一些语言语法的学习以及课文的学习有时晦涩乏味,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常常提不起兴趣。高中语文课程通过引入一些语句优美生动的诗词,亦或是有趣的寓言故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引入的传统文化内容较为单一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课书当中,所引入的传统文化大多是古诗词和一些古代的文言文名篇,教师通常情况下就是对课本上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进行讲解,不会过多的去引入其他的传统文化内容。有的教师对课文上的诗词所进行的讲解以也只是诗词表面意思的讲述,常常忽视带领学生去体味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当时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使学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常常忽视学生的情感观念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的渗透并不是仅仅的局限于高中学生对相关的名句名篇的掌握上面,以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古代诗文为案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的古诗文学习,教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诗文的讲解,进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而对其产生思想共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高中教师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文章表面意思的理解上面,主要对古诗文的结构特征以及语言翻译进行重点的讲解,或者是教师将自己对故事文的理解直接告知学生,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思想以及价值观念和表现方法等相关方面进行学生自己的思考,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观念。
3.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探究
一些教师,通常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高中教学当中存在的渗透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是直接传输教师自己的观点,以应付相关的考试。常常忽视学生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和理解。有的教师甚至武断的强加给学生自己的观点,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较少且单一
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多只是在高中课文当中插入一些古诗或者是古代文言文,教师通常是通过对这些诗词以及文言文的讲解,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方法也只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初步的接触,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教师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大多只重视对学生考试技巧的训练,在进行语文课文的基本教学之后,常常忽视学生的深入性发展。通常就是对学生进行针对高考的模拟练习,通过对大量试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根本不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教师的传承方法缺乏创新
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常常采用教师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边听,对文化传承的形式较为固定并且呆板,缺乏创新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会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渐渐地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这严重的阻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传承主要措施
1.增加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当中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指的是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通过对不同范围以及不同题材的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如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当中待人接物方面的内容或者是增加一些人物传奇故事等内容,进而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传统文化的內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
2.采用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例如,在对《兰亭集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任务下达,让学生自主预习《兰亭集序》,之后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作者写作时的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在对古诗词的讲解当中例如《琵琶行》,教师通过对其中一些描写书手法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写首小诗,从而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3.加强对教师相关观念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以及传承的重要时期,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进而促进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生当中的传承。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传承力度,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通过组织相关的内容学习以及培训,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加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的传承。
五、结语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相关的传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等。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在增加学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通过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进行相关分析,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传承传统文化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2011,(10):68.
[2]武育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11.
关键词:长春;高校;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第一部分 概述
一、调研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认知情况,我们于寒暑假期间,对长春市的三个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当街随机访问调查,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有以下三项:
1.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认同程度,从而了解传统文化的普及程度。
2.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而分析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
3.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现状,对以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抽样框和样本
(一)抽样框
按照调查目的的要求,调查对象主要为长春市内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财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二)样本的形成
1.将长春市区分为若干个区域。
2.从中随机抽取几个区域构成访问范围,具体范围确定为吉林大学以及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财经大学的校园内。
3.从被抽取的区域中按照随机原则当街随机选取访问者构成样本。
(三)样本的容量
根据调查目的的要求,将大学生样本容量确定为500份问卷。有效问卷482份。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组织采用了随机抽样法选取访问范围,在每一个被选择的区域中再按照随机原则选取被访问者,总体采用了分层抽样方法。实地调查采用访问方式进行,这就使得此调查方式和方法具有随机性,能够依据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四、访问过程控制
此次调查人员由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花林竹海小组4名同学组成。正式访问前均做了认真的访前培训,另外,每天访问结束后,各组长都对本组当天的工作做了核对和总结,各组间也有一定的沟通和监督,这两个控制手段有力的控制了整个访问过程,保证了调查访问的质量。
五、数据的录入和检索
返回的问卷经过初审和终审合格后,即编号录入,录入完成再进行正确性复核,之后,开始有关数据的检索。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的被访者为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分别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吉林财经大学。其中吉林大学作为综合类大学的代表,东北师范大学属于师范人文类大学,而吉林财经大学则是财经类大学的典型代表。在长春地区一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在吉林大学发放问卷165份,收回有效问卷149份;在东北师范大学发放问卷167份,收回有效问卷167份;在吉林财经大学发放问卷168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
二、调查问卷具体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1.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
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方面,不同学校的同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一般,占到总人数的47.30%,而非常关注、关注、不关注的比例分别为2.70%,27.59%和20.95%,只有1.45%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根本不关注。另外一方面,通过不同学校之间的对比,吉大和东师的同学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吉林财经大学的学生。在吉大和东师的学生中都有超过30%的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非常关注的态度,这可能缘于吉大作为国家重点综合类大学,注重培养全方位人才,而东师本身就是师范人文类大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从数据中来看,东师的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示不关注的比例也是三个学校中最少的。吉财则有55.42%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关注程度一般,这从侧面表现出吉林财经大学还是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传播氛围的。
2.学校相关课程设置
总体来说,各个学校关于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不是很多,开展的相关校园活动也不很丰富,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需求。其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甚至有很多同学认为可以将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设为一门必修课。
数据显示,学校在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设置方面,其中东北师范大学开设的课程相对而言还是比其他两个学校略多一些的,这说明师范人文类的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
3.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
在开展校园活动方面,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关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现在大学内虽然开展了很多的社团活动,但是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却少之又少,我想这应当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数量与学生开展相关活动的情况是呈正相关的,可见老师的授课内容对学生的整体认识和行为活动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二)传统文化未来前景
1.发起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的必要性
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的必要性,三个学校的同学的态度基本相同。从总体来说,93.98%的人认为我们有必须要发起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三个学校的被调查者中也都超过了90%的人认为应该保护传统文化,而吉林财经大学更是高达95.78%。这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急需保护的事实普遍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2.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认可程度
从总体来看,70.1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认可程度更是高达93.98%。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在国民心中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三个学校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部分有略微差异,但并不影响对于传统文化态度的大方向。东师和吉财认为传统文化未来前景较好的同学分别占73.05%和74.70%,情况基本一致;而吉大则是61.75%,相对其他两个学校少了13%。表明吉大认为传统文化未来和传统文化对中国发展作用不明朗的同学明显多于东师和吉财。在吉大对于传统文化不看好的学生也大大多于其他两个学校。此结果将理工类学生和文科类学生的差异体现的淋漓尽致。吉大学生更偏向理性的思考。东师和吉财则更倾向于感性的感觉,对传统文化抱着极大的信心。
(三)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
1.传播途径对比分析
现在大家现在接触的途径主要还是集中在报纸书刊,影视广播和互联网,说明在现阶段大家主要还是通过自己来接触到传统文化的。但是对于同学们所期望的接触途径来说,大家还是更想通过课堂讲授和校园活动来加强这方面学习,这表明校方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2.传播内容内容对比分析
从整体来说,现在大家接触到的传统文化主要还是集中在精神方面。在物质和行为文化这两方面,大家都觉得有所缺失,想要进行更多的了解。在制度方面,大家了解的不多,也并没有想要进行深一步了解的欲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传统的建筑,服装,饮食,民俗等保护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有所流失,在礼仪方面,我们现在更是懂得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我们现在可以接触到一些精神层面的传统文化,但掌握的不多也不精。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除了要在精神层面上提供更多,更精的精神文化食粮,更应该注意保护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的活的传统文化。比如,保护各地有特色,有历史的传统建筑,重视对于各民族各地区特色节日民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多管齐下,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下去。
3.缺失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总的来说关于儒学国内遇冷现象41%的人认为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传承力度不够,25%和21%的人分别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畸形发展的怪现象和中国人对本土文化了解肤浅。在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中,大部分人认为学校没有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有33%的同学认为学校过度重视考试升学,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教育。26%的同学认为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社会教育缺失。在调查中,受访者也给我们了很多他们认为的原因,总结下来,其他选项中分别有以下几类:社会发展太快,物质等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历史原因;国家宣传不够,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成熟;战争及破坏;国家不重视;生活节奏过快;老师不清楚。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习氛围都严重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
第三部分 建议
一、对政府机构的建议
(一)通过相关的法律来保护传统文化
虽然大部分人觉得没有必要将保护传统文化提高到立法保护的层面上来,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们只依靠自己的自觉学习和民间发扬所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认为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立法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应该在各个层面上建立相关的法律来保护传统文化。
(二)加大对于本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
每个地方的政府都有责任保护好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包括当地的历史遗迹等。提高保护意识,对于符合要求的传统建筑民俗等,地方政府可以进行申遗,在各地开展宣传活动,或者是举办文化节等节目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传统的东西融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去。
二、对学校的建议
(一)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
高校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建议高校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多多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
(二)树立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意识
大学有责任让大学生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这里的责任感就当然包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教育方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树立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意识。
三、对大学生的意见
(一)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热情
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坚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素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自身自省传统文化的修养高了,整个社会的素质也就提高了。
(二)积极响应国家的学习号召
积极参与社会上和学校中举办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与大家交流传统文化,互相切磋,交流心得,促进大家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能够更加正确地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吸收其中的精髓。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现状及渗透方法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的现状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特别是我们的孩子逐渐被外来的新奇事物所吸引。孩子懂得简单的英文、会玩电脑游戏,喜欢麦当劳、肯德基,但是对老祖宗的东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缺少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当今的我国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正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目标中去。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的方法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幼儿园里进行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1.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在我园开展的整合课程之中,围绕幼儿熟悉且喜欢的中华传统文化作品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大班上学期,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大中国”的主题活动,通过故事、儿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通过音乐、美术活动了解京剧是中国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增长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亲和力;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作品的艺术魅力。
2.在其他领域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不但组织专门性的主题活动,在其他内容的主题教学中,我也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其中,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营造活动氛围等来发挥中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
3.在玩中学习传统游戏
幼儿主要的活动是游戏,他们以玩的方式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从尝试对物体的实际操作发展到表现事物的意义。我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有意识地把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游戏中。例如,在进行语言游戏时,我和幼儿玩童谣诵读、绕口令、问答游戏等;体育游戏时,我和幼儿玩传统游戏,使幼儿既体会到传统游戏的快乐,又丰富了运动技巧,有效地发挥了身体运动的潜能。
4.在探究体验中学习民间工艺
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反映了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为了让孩子了解、学习、传承,这些传统工艺,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有选择地把这些工艺重现在幼儿的生活中。例如,我们利用六一开展了一次大型活动,利用每个班的教室开设了许多民间游戏坊,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每个活动,通过多种材料、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体验中国人的伟大智慧,从而为做中国人而自豪。
5.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每逢重大节日,幼儿园都组织综合性的庆祝活动,有年级组织的庆祝活动、班级庆祝活动、亲子庆祝活动等,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中,亲身感受各类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体验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乐趣。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人过节的习俗,感受过节的气氛并分享过节的快乐,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喜悦。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建议
1.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材是教育开展的关键
传统文化是在古老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其中一些传统事物随时代不断发展已消失,幼儿难以有相关经验,在教育思想中,也难免有些消极、封建的思想混杂其中,且个别内容学习难度较大,对幼儿不具有意义且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合理选材,辩证地扬弃、选择传统文化内容中的精华对幼儿教育。
2.教的良好素质是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保证
要使传统文化释放出魅力,使课程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音乐、美术、文学修养,有把握分析教材的能力,能选用有效的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要有改编教材为其注入新活力的能力;要有良好的情感表现能力,能自如的应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传递作品的内涵,因为优美的语言可以使幼儿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愉悦地接受教育。
3.家园配合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方向及价值
(一)传统文化传承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相关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从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中小学美术教育不H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观照下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其精华融入到教育过程始终,发挥其巨大作用。打个比方来说,儿子与母亲有着血缘关系,母亲的基因遗传至儿子。因此,了解母亲有助于了解儿子,反过来说,了解儿子也有助于了解母亲。传统文化与美术也是母与子的关系。美术是传统文化之子,则必然存在着传统文化的基因,那么通过对美术的了解也能了解孕育它的传统文化母体。
为了更好地通过美术了解传统文化,也为了更好地通过传统文化了解美术,可以让中小学美术课程走进传统文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二)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和重视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与传统文化有关联的课程逐渐增多,将现在所缺失的传统知识揉合到美术教育中去,让艺术生活化,让文化与教育不再脱节,让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的加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所以,在缺少情感与关怀的信息时代,具备人文关怀特征的传统文化被慢慢记忆起来。学校美术教育在这一时刻肩负重任,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对于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自身的审美观念,都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莫让“遗产”变“遗憾”。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二、让传统文化渗透于中小学美术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面已论及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活动。所以美术教育必定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探讨与实践。
(一)在欣赏课中渗入传统文化理念
就拿《中国传统色彩印象――中国红》的一节欣赏课举例吧。首先,以图片呈现事实:这些图片包括春节期间的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装饰物上的红色;敦煌壁画中的红色;油画《开国大典》中的红色;剪纸作品、婚庆服饰、影视作品、雕塑作品中的红色;刘翔运动服的红色……,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红色的确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是中国传统民俗中所常见的颜色。其次,教师点明了“红色是令人热血沸腾的颜色,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最喜欢的颜色,它象征着喜庆、热闹,代表着吉祥、如意,更是让每个炎黄子孙骄傲的颜色。”这里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讲明红色的象征意义,比如在五行中是火的颜色,其二是教师对形象后面的文化进行一定的发掘,揭示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吉祥如意的追求。接下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色的运用的方法。如果教师将第二个环节取消,直接由举例进入到介绍传统文化对红色的运用,并继之于进行操作活动,那么这样一节课虽然有中国传统文化之题,却无中国传统文化之实了。
(二)在技法课中渗入传统文化
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
摘 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承载着自身的文化,正猛烈地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在分析我国中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些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 中职教育
1.当代中国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我国,英语成为升学、晋升、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作为直接与社会接轨的教育体系,就更重视英语教学。然而,与如火如荼的英语普及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忽略和漠视。
无论英语教材还是英语课堂,都大量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习俗,而且强调要学好英语,了解文化很重要。然而,在加强对英语各层面文化介绍的同时,实际上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当前的这种教学体制使学生的英语学得一知半解,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被同化得不中不洋,失去本来的韵味。调查发现,一些中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令人担忧。有的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有的则是知道与否无所谓,很少有了解传统文化并以此为豪。大部分学生也只是背出一些在中学时代已经背过的诗词、散文之类,且那也是因为要参加考试才背诵。我们在和外国人交谈的时候,可以聊西方的传统节日、文化等,却无法向他们介绍我们的传统文化。对英语教育的过分重视导致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遭到忽略。
2.中职英语教学缺失中国传统文化原因
中职教育作为90年代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长,甚至可以说还处在探索阶段。中职英语教材在编写和内容的选择上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许多教材取自英文原版读物,主要涉及英美国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缺失。例如我在学校授课使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第三版《大学英语精读》,课文里很难见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这样英语课就变成学生纯粹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过程。
在师资方面,绝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在校学习也是以英语为主,没有奠定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缺少中文素养,不能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高度把控英语教学。如果老师对这些知识知之甚少,就更谈不上以此感染和教育学生。同时,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也存在误区,主观上认为自己上英语课就是教授学生英语语言和西方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授应由语文教师或者是历史教师来承担。因此,学生在这种影响下自然也就有意无意地对传统文化采取一种弱化甚至忽视的态度。
3.改善的途径与方法
3.1改革中职英语教材
目前中职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少之又少,要求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务必先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学、史学知识。首先,可以增加一些表述传统文化的英语词汇,比如春节、中秋、端午,等等。其次,可以多设置一些中英文化在风俗习惯、社交禁忌、、价值观念、交际规则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将一些国学经典,如《道德经》、《学记》、《孟子》等的精华翻译成英文作为教学材料。中职年龄阶段的学生正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时候,让他们扎根于民族文化学习英语,同时用英文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为他们带来全新的感受。在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跨文化交流积累丰富的素材。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为人处世之道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个人修养,为他们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提升教师中文素养,转变英语教学观念
英语教师重视英语知识和英美国家文化的传授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事实上,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实际运用,英语学习和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职英语教师,不仅是英美文化的教授者,更应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学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愈加尖锐复杂的新形势下,教师提高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不断强化自身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母语文化素养,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
3.3改进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中职英语教师要改变过去一味重视英语知识和英美文化传授的方法,而是应当注意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比较并讲解,有意识地将课本中的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通过这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两种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可以了解到许多与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见到熟人,往往问:“吃过了没有?”而英、美国家的人却问:“How are you?”我们关心吃饭问题,他们则关心天气问题。总之,只要充满好奇心,就会天天有新发现,学生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乐趣。
4.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没有它,我们将面临被国际强势文化同化的威胁。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复杂的新形势下树立民族信心,才能培养学生平等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双向交流的能力,才能保持民族的文化独特性,实现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Bailey & Borlach 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5.
[2]Phillipson R.Linguistic Imperialis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绘画教学;分析;建议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尤其在绘画艺术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绘画大师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贡献了无数经典作品。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思想的革新,绘画教学中产生了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绘画教学的重要性。
1 中国传统文化对绘画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绘画教学的文化基础
在绘画教学的最初阶段,是对绘画技法的相关教学,可以说是绘画学习的技术基础。然而绘画艺术的最终发展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所以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至关重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文化储备才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不再以文化课单一指标的考量决定学生的未来,但在此背景下,文化课水平依然影响艺考生考试的整体成绩。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也会因为文化知识的匮乏而影响绘画的学习,制约他们绘画水平的提高。所以,无论在哪一阶段的绘画教学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到绘画教学之中,为学生绘画水平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绘画教学的完善
随着素质教育的有序开展,教学实践中的各个学科都在进行创新建设,不断进行学科的完善。艺术类教学虽然覆盖面不及常规教学,但也肩负着艺术人才的培养责任,同样需要进行教学的革新。将传统文化引入绘画教学,能够充实绘画教学的内容,完善绘画教学的课程体系,为绘画教学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1.3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实现绘画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创造受到各方思潮的冲击,动摇了传统文化在绘画教学中的基础地位。西方文化的输入,让部分国人轻视甚至否定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中的传承面临危机。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也逐步向文化强国这一目标迈进,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的一张最具特色的名片,是国家软实力提升强有力的文化支持。[1]绘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绘画人才,更高目标是通过人才的培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艺术影响力,推动世界绘画艺术的共同繁荣。所以,在绘画教学中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是培养我国艺术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国文化复兴的重要保证。
2 分析绘画教学中传统文化相关问题
2.1 绘画教学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艺术生高考中,我国把文化课成绩同专业成绩一样作为升学的考量,这样做的初衷当然是想让艺考生们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2]但实际上,由于艺术考试对文化课成绩的分数线设置较低,导致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忽视了文化课的教学和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主了解和主动学习更加难以实现。然而在大学阶段的绘画教学中,类似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大学中对于学生的教学和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学生又缺乏自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相关教学管理的约束,传统文化的普及更加难以实现。
2.2 绘画教学中偏重于技法教学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高校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导致高校的绘画教学产生急功近利的弊病。如此一来,学生接受的绘画教学往往是偏向于西方的,[3]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绘画中出现了断层的现象。虽然西方的相关造型技法有着不可忽视的优点,但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绘画者独有的艺术源泉,是我们都应该掌握并传承的。
2.3 传统文化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
在绘画教学中,虽然有部分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但是学生们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并没有建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而且教学过程往往枯燥单一,学生参与感不强,没有产生期望的效果。
3 把中国传统文化引入绘画教学的建议
为了提高绘画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加优秀的绘画人才,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入绘画教学实践刻不容缓,必须让社会、学校、绘画教师以及学生产生应有的重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 完善相关考试政策
在艺术院校以及相关艺术类专业招生时,除了对考生专业水平的考察,还应该注重对其文化知识的考量,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详细的研究和严谨的判断,适当增加文化成绩占艺考成绩的比重,在政策上引起绘画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3.2 更新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
与高中阶段的艺考改革相呼应,高校的绘画教学工作也必须作出调整。一方面,增加与中国传统知识相关课程,以选修或必修的课程形式让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的集中W习,提高绘画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通过考试的形式约束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在校园内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例如,开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展,让学生们自发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融入绘画创作中,而通过展览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动了解和使用。
3.3 提升绘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作为绘画教学的一线工作者,绘画老师应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绘画教学的实际工作中,绘画教师除却这一本职身份,也应该是一名绘画创作者,[2]必然要具备一个创作者应有的素质。我们讲“言传身教”,也就是说在对绘画知识的日常讲授之外,绘画教师更要以身作则,把传统文化融入作品的创作中。
3.4 强化绘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历史文物,不能将它束之高阁,而应该在绘画教学以及绘画实践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绘画教学中,绘画教师可以把代表性强的以传统文化为灵感而创作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详细向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产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创作的强烈愿望。
4 结语
在这个文化多样、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的困难。同时,在对绘画的研究和教学中,我们不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对绘画教学的指导意义。经过相关研究,以科学的方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绘画教学,促进绘画教学的完善,培养更具文化底蕴的绘画人才,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参考文献:
[1] 刘劲蓬.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绘画中的借用[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02):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