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休闲农业前景分析

休闲农业前景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3 16:07: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休闲农业前景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休闲农业前景分析

篇(1)

关键词:宝应 有机农业 发展 对策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有机食品也逐渐被认识并日益受到消费者亲睐。宝应县作为全国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形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的较为典型的经验。研究表明,宝应有基础、有条件,也有市场前景推动有机农业产业化开发。

1 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1.1 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有机农业于20世纪20年源于德国和瑞士,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罗代尔(Rodale)建立“罗代尔农场”,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模化有机农场。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纷纷建立有机农场,有机食品市场初步形成。进入21世纪,不少发展中国家加入有机食品生产和出口的行列。根据最近FiBL和iFOAM对160个国家进行调查(数据截止2010年),全球有机农业土地为3700万公顷(包括转换期土地),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占全球所有农业用地面积的0.9%,有机认证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为澳大利亚、阿根廷和美国[1]。

国内有机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大学和原国家环保局(现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相继开始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截止2011年11月,我国已颁发有机产品认证8655张,获得认证的有机生产面积达200万公顷,有机转换面积44万公顷,80个单位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

1.2 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分析 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有机产品的需求正持续增长。根据“有机观察”的数据,2010年全球有机食品和饮料销售额达到590亿美元,是2010年的3倍以上(2010年为179亿美元)[3]。对有机产品的需求集中在北美和欧洲,构成了全球有机消费的96%。发达国家销售的有机食品,近60%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有机食品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汇的新兴产业。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逐步认知和亲睐,国内市场潜力巨大,2010年,国内市场额达13亿美元。消费有机食品已成为未来国际国内市场的趋势,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2 宝应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1 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1.1 组织网络机构健全。成立有机食品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有机食品办公室,列入政府职能序列。县人大、政协定期审议、调研有机农业工作情况。相关部门和各镇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形成了县、镇、部门联动的组织网络。

2.1.2 规划和标准体系较为完善。2003年,宝应率先在全国编制、评审和实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运西、东荡、中部三大有机产业园区。同时,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研究制定出有机稻米、有机藕、有机蟹、有机鸭和有机专用肥五大省级标准。

2.1.3 技术服务和政策配套体系基本形成。组建县生态办、部门、镇和基地四级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成立有机种植、有机畜禽养殖、有机水产养殖、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灌排水系和生产资料供应等六个服务小组,编印《有机食品生产指南》,指导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出台《关于加快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打造“生态宝应”的工作意见》,设立50万元生态基金和200万元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风险基金,完善土地流转、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2.1.4 有机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延伸有机产业链条,打造有机生产、加工、检测、集散和观光五大基地。建成有机农业园区22个,总面积10.8万亩,拥有有机食品品牌35个,涵盖稻米、荷藕、畜禽、瓜果、水产5大类12个品种;建成江苏省首个有机农业开发区——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并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合作筹建“中国有机产品交易中心”;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通过国家认监委组织的评审。有机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宝应农业的产业升级,也带动了旅游、观光、休闲等三产的发展,通过发展湿地生态观光和有机农业休闲旅游,2011年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2.1.5 有机农业成为招商引资载体。编制30多个有机招商项目,在县网站上。以中国宝应荷藕节和国内相关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开展对外推介,寻求对外合作,先后有国内外多批客商来宝考察洽谈,宝泰米业、兴泰农牧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

2.2 优势与困难

篇(2)

1.1长安区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目前,经过几年发展,长安区现代农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三带四板块”。“三带”主要是指南部观光农业产业带、西部苗木花卉产业带和秦岭北麓生态旅游产业带。其中南部观光农业产业带主要包括陕西省阳光雨露现代农业、西安添福农业观光园、尚耕农业、宏府农业、一品花卉等十余个现代农业园区。西部苗木花卉产业带以细柳为中心,沿西太路、韦斗路建设,目前面积已达到933.33hm2。秦岭北麓生态旅游产业带以王莽鲜桃、清水莲菜生产观光、城郊葡萄、东大垂钓为重点,目前面积已达到3200hm2。“四板块”主要是指西部设施蔬菜板块、中部特种蔬菜板块、东部瓜菜板块和畜牧业板块。其中西部设施蔬菜板块包括高桥、灵沼、马王等街道,以发展反季节精细菜为主,面积已达到666.67hm2。高桥5个百亩温室大棚集群、马王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和灵沼食用菌系列化规模开发是西部设施蔬菜板块的重点建设项目。中部特种蔬菜板块包括黄良、王曲等街道,以发展各类叶菜、韭菜、大葱等时令蔬菜为主,面积已达到666.67hm2,形成了黄良苔韭、王曲韭菜、杜曲特种蔬菜3个特色产品。东部瓜菜板块包括大兆、砲里等街道,以发展西甜瓜等瓜果为主,重点建设内容有设施西瓜示范、嫁接育苗、大田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及信息服务和市场推介等工作,面积已达到1666.67hm2。畜牧业板块包括斗门、杜曲、郭杜、黄良、东大、兴隆以及沿山各街道,以发展生猪、蛋鸡和牛羊养殖为主。生猪基地主要包括斗门、杜曲等10个街道,存栏量已达到11.06万头。蛋鸡养殖园区以郭杜、黄良、东大、兴隆4个街道为主,存栏量已达到130万只。牛羊基地以沿山各街道为主,目前存栏量已达到3.5万头。

1.2城郊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城郊街道作为长安区西南部经济、文化中心,下辖5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现居人口67560人,其中纯农业人口为48137人。城郊街道占地面积244km2,位于西沣景观大道、环山旅游公路、西太公路辅道交汇的黄金地段,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资源条件充足,水资源丰富。种植的作物种类多样,有小麦、玉米、果树等。近年来,近郊旅游又带动了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上王村为中心,辐射环山路周边各村及整个沣峪山区的旅游接待网络。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郊街道也在尝试发展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无公害果蔬种植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目前,城郊街道辖区内已建设成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阳光雨露、现代农业展示园、大秦岭、果业中心、添福耕园、尚耕南山庄园、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等,占地面积超过200hm2。2013年还启动了广润、恒瑞和景润3家示范园的建设项目,占地约60hm2。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高新技术蔬果温室、大棚和优质果树种质资源展示区。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集现代农产品研发、种植养殖、自种自摘、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家乐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近3000个就业岗位。

2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典型案例的发展特点分析

2.1尚耕南山庄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尚耕南山庄园以农业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休闲体验和养生餐饮为特点,将农业科技、农业观光、都市休闲、文化传承融为一体,旨在打造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高科技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园。建成后的尚耕南山庄园将分别由文化创意生态园、生态农业体验园、太空育种种植体验馆、餐饮娱乐服务中心、黑凤鸡产业发展中心等部分组成。南山庄园主要经营太空蔬菜、花卉种植、黑凤鸡养殖、养生餐饮服务等项目。该庄园从2010年5月份开始试营业,现已形成年接待能力20万人次,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2添福耕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添福耕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与城郊休闲体验、旅游消费、农业生态保护融为一体,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回归自然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不断促进长安区农业增产增效,进一步提升上王村农民收入,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园区现已成为长安区颇具代表性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是加深城乡产业互动和融合的典范。添福耕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功能规划为种植区、养殖区、景观区、活动区、服务区、关中农产品作坊体验展示中心等,并进行具体分区。园区规划有采摘园、垂钓池、儿童乐园、设施农业、田园风光区、生态养殖(水产/禽畜)等项目。在休闲活动安排方面,生态农业观光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游客可参与的活动项目有采摘体验、垂钓、植物组织培养、老式农耕活动等。该园区已成为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追求野趣,体味“住一天农家屋,干一天农家活,吃一天农家饭”乐趣的理想度假园区,也是学校进行“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之地。

2.3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

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的主题是科研基地、科技展示、农业观光拓展、科普教育。其主要为农业科技专家提供科研育种平台,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展示中心规划为“1心5区”共6大功能区:“1心”为管理服务中心,“5区”分别为“现代化农业展示区”、“工厂化育苗区”、“新优品种展示区”、“品种选育创新区”和“休闲体验餐饮区”。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西安市各区县现代农业发展,帮助区县建设农业示范圆点24个。工厂化育苗区为蓝田、长安、灞桥、户县、高陵、周至等6个区县的蔬菜生产示范点培育种苗110万株,积极引导各示范点进行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与区县蔬菜生产示范点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辐射示范面积达4666.67hm2以上,推广蔬菜高效种植模式7个,有效带动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自2010年以来,展示中心已组织培训市、区县农技干部9251人次,接待各区县农业技术人员、高校学生、种植合作社、专业户及游客等15万多人次。

2.4阳光雨露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阳光雨露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是以建设高新技术蔬果智能温室大棚、现代农产品研发、种植养殖、自种自摘、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自2009年建设以来一直围绕“一心、两轴、两带、四片区”建设布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含量”的建设理念,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效衔接,将园区公园化建设理念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现已初具规模。该园区以现代农业为载体,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打破传统一、三产业的界限,带动周边农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农耕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园区以蝴蝶形“农耕文化展示馆”为核心,将农业高科技成果展示融入其中,以生态休闲的参观环境为依托,使游人步入其中放松心情的同时,对现代农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以呈“十”字形建设的园区南北主干道和东西景观大道为“两轴”,将园区划分为农业生产展示研发带和农耕文化休闲体验带,在“两带”中又将园区划分为高科技农业生产展示区、果树采摘领养区、农耕文化体验区(QQ农场)、亲水种植养殖区的“四片区”总体发展布局。

3城郊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城郊街道地处秦岭北麓,距西安市中心仅30km,辖区内有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旅游也较发达,这为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城郊街道以发展农家乐为主体,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但随着经营的进一步深入,农家乐变得没有特色,“土”味丧失,客源不稳定,农家乐发展出现了潜在的危机。因此,探索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经营新路子,对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城郊背靠秦岭绿色屏障,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城郊辖区内的秦岭野生动物园、青华山、净业寺等旅游景点是西安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城郊有着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同时,城郊作为长安区的主要农业区,其具有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前景广阔。

4城郊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城郊街道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增强科技研发水平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从城郊街道农业园区来看,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靠政策扶持来维持,从中反映出了城郊街道农业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强,还没有真正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园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尚未完全显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合一”的综合效益。其次,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为农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园区内技术人才储备普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尤其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由于农业园区建设的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筹集社会资金有限,信贷额度不高,国家扶持不足,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此外,土地流转工作推进缓慢,大面积连片土地供给不足。

4.2建议

4.2.1统一认识,强化领导

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深层意义,应以建设工业园区那样的热情来建设农业园区。要专门制订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要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园区建设提供服务。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把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政府主要是增强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广,在制定政策、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引导发展方面多下工夫。

4.2.2因地制宜,合理定位

要立足当地农业和旅游资源,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运用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手段,使农业园区成为农民、市场、企业三者相连的纽带。有目标的引进新品种,让农业园区在新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和推广上起到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作用。要做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重,在致力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要实现企业与农民的互赢。

4.2.3多方筹措,增加投入

篇(3)

关键词:农家乐;旅游模式;休闲旅游;前景分析

引言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模式不断出现,其中出现一种比较新型的模式——“农家乐”。这种模式的出现是近几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农家乐”休闲旅游是依据人们的需求而产生的,它能够延长旅客的游览时间,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知名度,彻底改变以前传统的经营模式,大大的填充了旅游行业的空白,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主要从农家乐的基本概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应用前景作出合理的探究。

一、“农家乐”休闲游的内涵、现状分析

(1)“农家乐”的基本概述

“农家乐”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业的载体,是一种主要以农村农家大院的娱乐形式体现出来的旅游方式,这种旅游休闲模式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进一步为人们提供了不同以往的乐趣,“农家乐”最早起源于国外的乡村,已经发展近40年的历史,在我国还是处于一种发展的初级阶段。“农家乐”的发展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休闲模式,能够让人们体验田园风光之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农家乐”是都市人群的疗伤阵地。

(2)“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农家乐”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还是处于一种崭新的面貌,由于各种情况的影响,虽然这种休闲旅游能够让人们尽情地、不断地享受生活和感受大自然,但是,这种模式在管理上还是处于一片空白,在国内外都是缺少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在发展“农家乐”的旅游模式时,需要建立一套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只有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减少城乡差距,增加农民的收入。

(3)发展“农家乐”的休闲旅游的意义

对于旅游文化来讲,“农家乐”无疑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不仅满足了现代人们的需求,还促进了大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正是利用这种资源,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同时也满足了城市人的消费需求。“农家乐”从最初的小规模发展到现在成型的模式,可以说是生活文化的一种外延,使人们回归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气息,正是这种休闲模式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旅游业的发展,它是具有潜力的发展模式,并且能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平台。因此,发展“农家乐”这种休闲旅游是一种需求,更是一种经济发展的体现。

(4)“农家乐”的类型及特点

    “农家乐”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是有不同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根据目前市场的分析,“农家乐”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家餐饮经营型。这种主要以美食作为经营主体的理念,其重点核心是解决游客的饮食服务,利用农家菜的特点吸引游客的目光,这种饭菜主要以原汁原味为主,重点体现具有农家特色,而且价格便宜、味道鲜美,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农家乐”发展的重要主体。

产业基地型。关于产业基地,主要体现是依据科技为基础,开展养殖、种植等农业方式,其中重点体现是依靠山水的养殖和种植果园,其目的是为游客提供在城市无法见到和体验的生态园区,促进城乡之间的结合和发展,更加完美的体现生活之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在工作之余可以体验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多姿多彩。

避暑休闲度假型。这种类型重点是依据景区的景点和山水自然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进行开展休闲、避暑等功能。而且这种类型重点是价格低廉占领主要地位,为广大的游客提供休闲舒适的休息场所,尤其对老年人避暑和旅游休闲提供舒适的场所。

生态观光型。这种类型主要体现为生态科技园、田园风光、农业科技园等场所,其目的是在旅客可以进行观光的同时,还可以体验生态园区的乐趣,感受乡土人情的情趣,与农村人的生活进行密切的交流,而且这种大多数都是建立农家“一条龙”的服务方式,全面的为旅客提供意想不到的服务,并为度假提供优质的场所。

对于“农家乐”的发展,目前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经济实惠。“农家乐”本着廉价的原则,让更多的消费人群消费的起,长期消费,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更多的在享受“农家乐”带来的乐趣。在近年的发展中,已有将近城市一半的居民都曾经体验过“农家乐”的休闲旅游方式。

第二,满足需求。由于“农家乐”合理的利用了景区的景点、地势、生态环境等优势,更大的满足了广大的游客需求。

第三,经营模式多样化。由于“农家乐”休闲游具有多种类型,因此这也决定了“农家乐”具有更多的经营模式。

二、“农家乐”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盲目性

整个开发的形式上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经常会出现产品重复、脱离自然、失去开发深度等状况。更多的都是去跟风和模仿,因此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失去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并且这种盲目的跟风造成一些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整体文化气息明显减弱,更多的是一味追求利益,放弃了文化的重要内涵,因此,要想做好“农家乐”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才是发展的根本道理。

(2)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农家乐”是近几年新型的旅游模式,因此,对于其管理难免有漏洞,而且国内也没有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从而造成景区的混乱,尤其旅游旺季,对于旅客的疏导和产品价格都是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使整个行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做好“农家乐”的经营时,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只有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其进行长久的发展。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农家乐”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基础设施还是处于一种刚开始发展的阶段。目前,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卫生条件差、交通设施不完善、安全系数低、周围景观不协调等。因此,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合理的进行改善。

三、发展“农家乐”的实施方案

目前“农家乐”还是处于一种发展的状态,因此,做好“农家乐”的发展需要借鉴 成功的案例,吸取别人的长处,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合理的利用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下面就对发展“农家乐”具体实施办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一,加强完善和提高基础设施的实施,做好一切交通通讯、保持道路畅通以及改善卫生医疗条件等,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

第二,提高开放度,由于整个的发展还是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因此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开阔多元化的娱乐实施,进行全面开放的投资模式,利用政府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建设。同时进行合理化的开发,依据不同的地形和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规范的开发,放眼于未来的建设,决不可贪恋于眼前。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在进行“农家乐”自然特色的建设时,保证建设的资源合理利用,绝不盲目的跟风建设,做到具有有特色、有深度、有内涵的农家文化。

第三,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创新和产品品牌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和特色的传统文化,建设一种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但是绝不可以太过于娱乐化和普通化。在建设的过程中明确定位,找准自己的立足点,不脱离实际,增加“农家乐”的特色文化,在做娱乐的同时做好文化的建设,做好“农家乐”固有的民间文化和城市文化相结合的工作,并做好品牌的推广。

第四,资源合理利用,对于所有的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对于自然资源要合理化、科学化的利用,决不可在建设的时候破坏这种原有的生态环境。另一个就是充分根据政府的政策进行有效的发展,加强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结论

    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农家乐”这种新型的休闲旅游模式,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新的模式,它的发展前景广阔。要发展这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对这种模式进行深入地观察和研究。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研究了解市场的发展走向和人们的需求,抓准游客的精神需求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解决“农家乐”休闲旅游模式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巩前文,张俊飚.体验经济与“农家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经济与管理,2006,(11).

[2] 张进福.走向休闲的旅游—对旅游(支柱)产业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7,(10).

[3] 王洁超,刘卉.论如何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2).

[4] 祁黄雄.谢钱农家乐的类型与趋势[J]-浙江经济2010(12)

[5] 余炳良.对“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6] 王龙贞.试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1(1)

篇(4)

泰兴市农业局

为切实弄清我市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情况,更好地培大培强我市的主导特色产业,根据市政府分管领导的意见,近期拟对全市现有高效规模农业项目(企业)进行调研,现提出如下初步方案:

一、调研项目及地点

(一)、种植业

1、甜豌豆

(1)胡庄镇肖林村(带头人为该村支书田建华,总面积100亩,预计可发展1000亩,平均亩产值1500元。)

(2)分界镇赵庄村(带头人为赵登平,目前总面积1500亩,平均亩产值1500元。)

2、设施蔬菜

(1)泰兴镇无公害蔬菜设施示范基地:位于泰兴镇新联村境内,由泰兴镇农技站领办,占地面积200亩,其中设施蔬菜大棚100座,原创:连栋大棚5座,亩产值6000-8000元。

(2)溪桥华庄村园区:带头人为何灶泉,占地面积74亩,大棚49个,亩产值4000-5000元。产品由上海新城食品有限公司销售。

3、食用菌

(1)蒋华镇清水村:带头人为该村支书常余生,目前面积15000

平方米,每平方米产值40-50元。产品由佳禄食品公司销售。

(2)蒋华镇崇福村:带头人为该村支书史小平,目前面积25600

平方米,每平方米产值50-55元。产品由诚信食品公司销售。

4、日本大葱

溪桥镇华庄村:带头人为何永胜,目前面积30余亩,预计可发

展面积1000亩,亩产值3000元。

5、草莓

溪桥封庄:带头人为徐波,目前面积10余亩,预计发展面积30

亩,今年亩产值8000元。产品由嘉禾农业发展公司销售。

(二)、畜牧养殖业

1、生猪

泰兴市弘泰牧业有限公司(母猪430头,肉猪4000头)(马甸)泰兴市清源牧业有限公司(母猪585头,肉猪2000头)(黄桥)

2、奶牛

泰兴市金太阳奶业有限公司(奶牛150头)(黄桥)

泰兴市宏达乳业有限公司(奶牛180头)(刘陈)

3、兔

泰兴市三阳兔业有限公司(种兔550只)(大生)

兴隆村王兵兔场(种兔1100只)(分界)

4、山羊

李肖村肖军养场(波杂种羊120只)(河失)

西华村海焰养场(羊110只)(溪桥)

5、鸡

周氏禽业有限公司(种鸡2.6万只)(古溪)

北洋徐宏燕鸡场(蛋鸡1.6万只)(河失)

6、鸭

泰兴市富江公司(蛋鸭2.2万只)(七圩镇公殿村陈友富)

7、鹅

吴天祥鹅场(肉鹅2000只)(广陵镇北肖村)

吴亚云鹅场(肉鹅4000只)(南沙镇唐港村)

8、养殖小区

横垛镇钱荡生猪养殖小区(1000头、6户)

新街镇霍庄村康元蛋鸡养殖小区(3万只、2户)

(三)、水产养殖业

1、特种水产养殖

刘勇养殖场(120亩水面、种苗繁育)(大生)

泰兴市珍品养殖场(64亩水面、种苗繁育)(储军)

2、休闲渔业

七圩镇瑞丽渡假村(240亩水面)(刘国华)

溪桥镇梦里水乡(86亩水面)(钱国才)。

(四)、林业绿化

1、银杏

宣堡镇郭寨村、二捕公司雄银杏基地建设;胡庄镇肖林村银杏早果丰产发展项目

2、蚕桑

张桥镇西桥村、分界镇沈界村等银桑高效复合栽培模式

3、冬枣

分界镇曾小明冬枣发展项目;分界镇刘旗兵冬枣发展项目

4、葡萄

果园场新品种葡萄设施栽培;广陵镇兴宁村葡萄—银杏复合栽培

5、花木

果园场花木基地

二、调查提纲

(一)、基本情况

1、企业名称、经营者或合伙人姓名住址、项目建设时间、坐落

2、现有规模

(1)企业占地、项目土地租用或征用面积(水面)、种植面积

(2)现有种、养殖规模、品种、年上市(销售)量、现有畜禽舍间数、大棚数、平方

(3)已投入资金情况(基本建设、引种、启动、流动资金)

3、运作模式

是否独资、合资、股份制、租赁经营等、有否建立何种形式的农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组织的运作情况如何?

4、市场开发的方法

是否自主销售、定点(订单)销售、进入超市、依靠经纪人销售、加工销售等。

5、经济效益情况

详细核算该企业或养殖、种植户2005年及以前的效益、2006年

及以后的经济效益概算情况。

6、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及前景分析

本项目产品是否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有无申报无公害基地、产品?订单、市场前景如何?市场预期有无发展前途。

7、辐射带动作用如何

有没有较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本地及周边其他农民是否因而获得较多的收益?

(二)、规划情况

1、近期、远期规划,包括基础设施投入、品种(技术)如何改

良、种、养殖规模如何扩大、预期目标、特别在辐射和带动群众增收方面有什么设想?如何落实?。

2、预计投入资金规模,资金如何筹措。

3、用地、水、电、工等制约情况,特别是现有土地是否满足发展的需要,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其他方面对政府政策有何建议和要求

(三)、结论

该企业或种、养殖户所经营的品种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市场运作和经营模式是否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我市的高效、规模、外向农业的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能否起到示范、带动、促进作用,是否值得政府大力扶持等。

调查中若发现除上述之外确有规模、特色、效益的项目、品种一

并列入调查。

三、调研方法

调查采取重点走访和专题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重点走访主要对所列项目的单位逐一走访,按调研提纲摸清情况;专题座谈主要根据走访情况,决定项目重点扶持单位,形成建议意见上报市政府。

调研工作由张建新、李红星、徐国臣、赵军同志负责。具体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种植业):徐国臣、高余德、孙春明、朱华、郭金平;

第二组(畜牧、水产养殖):李红星、周家瑞、郭年成、钱华、

何荣华、王凤、蔡云飞

第三组(林业绿化):赵军、袁觉、朱雄、田金余、王承元、

殷国怀、刘克冬、丁春美

调研组织由各小组单独进行,调查结束后各小组汇总好调研情况作出建议结论,由局统一报市政府。

四、调研时间

从6月5日开始,6月18日结束。

篇(5)

【关键词】生态农业 区域优势 农业产业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面临产业结构转换的严峻挑战,并步入战略性调整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全国产业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步入了战略调整阶段。以石油生产加工闻名的大庆市农业须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导向作用,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合理调整农业布局,立足区域优势,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实质上是对生产能力的调整,是生产能力在各种农产品之间的重新分配,最终目的是实现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既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和劣势,只有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的区域产业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有力的地位。各个地区必须选择最具本地优势的农产品加以重点扶持重点发展,使资源、技术、区位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当地条件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注重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维护和提高产品的信誉,形成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和销售区域,并不断增加产品竞争能力,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使区域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充分发挥和逐步扩大,并通过市场竞争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形成各具特色又互为市场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从而使各个地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都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二、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庆市农业结构调整见成效

以合理开发、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为重点,以农业生态工程为手段,以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为载体,逐步提高生态农业经济效益。在今后的时期,大庆上下应着力实施“四大生态农业经济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百亿斤粮食生产基地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同时,充裕的粮食也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因此,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几年来,大庆市始终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为提高粮食产能的重中之重,实施了抗旱保收田、农机合作社、生态环境建设三大工程。形成了较完善的集农业科研、培训、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紧紧围绕优化品种,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定单生产。大庆市的龙凤将相当于全区三分之一的土地,以承租反包的形式,通过发展招商农业,建设了龙凤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让胡路、萨尔图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千亿斤粮食产能目标,大庆市决定实施“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到2012年将粮食产能提高到50亿公斤以上,以全省5.5%的耕地实现10%的粮食产能。

2、畜牧业继续平稳发展,占据第一产业的“半壁江山”

大庆市是在草原上兴起的石油城市。大庆草原是松嫩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 把粮食主产区同时建成畜产品主产区,把当地生产的粮食通过养殖业转化成肉、禽、蛋、奶、鱼等高价值产品,改变农户单一经营种植业的生产方式,推广种植业和养殖业复合发展,不但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缓解粮食卖难问题。2000年制定的《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是:围绕把畜牧业建设成农村经济“半壁江山”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科技进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加快畜牧业向现代产业、外向型经济的转变进程,推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由过去的以“奶牛为主导,家禽、生猪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变为“以奶牛为主导,特色畜禽、生猪、家禽三足鼎立”的局面。

3、以实施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农业经济工程

目前,黑龙江省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大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大庆市上下的共识。2000年以来,大庆市在寻找农业出路,确定产业方向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广泛考察、深入比较,最终确定了“粮经济向牧经济转变,特色向绿色升级,种养向加工延伸”的思路。全市紧紧围绕杜蒙伊利集团为龙头的奶牛养殖加工、大庆金锣集团为龙头的生猪养殖加工等主要产业链,加强政策扶持、基地建设,搞好利益连接。并制定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若干意见》,积极为金锣、日月、吉泰、伊利等龙头企业争取省配套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大庆市目前已成为全省拥有绿色和有机食品品牌总数第一的城市。大庆市的绿色食品共参加香港、上海等地的展销活动6次,有11个产品荣获中国农博会金奖、最佳产品包装设计奖。在天津、上海、广州分别成立了华北、华东、华南3个绿色食品销售中心,并在全国建立了130多个销售网点。

4、特色旅游观光农业基地的建设

所谓观光农业,就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大庆市对发展观光农业进行了规划,重点建设“两廊一带”,即着力打造“东、西干线”旅游农业长廊,和发挥沿松嫩两江和“乌双”两河形成的湿地、湖泊及自然人文景观优势,建设沿江、沿河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让胡路休闲观光带建设了向荣葡萄采摘园区、三胜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红骥牧场蔬菜棚室园区等;银浪生态园是集采摘、垂钓、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占地面积6000亩。今年该区还将开发建设科普示范区、农业科普示范区、湿地观光区、特色美食区、疗养别墅区、商务接待中心等,使这里成了市民的后花园。通过具体的规划,大庆市预计在2011年,使观光农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

三、建立起具有大庆特色农业结构新体系的构想

今后,全市农业调整总的思路是:依托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坚持突出比较效益,发挥区域特色,实现规模推进的原则,把结构调整和实现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转化水平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建立起具有大庆特色,适应小康社会建设要求的农业结构新体系。

1、优化农作物品种和品质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大庆市的资源条件,在确保全市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粮经饲比例。即在稳步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生产,形成“三元”种植结构,2010年要达到30∶40∶30,基本形成较为合理的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按照口粮、加工专用粮对粮食不同品质的要求,扩大优质水稻、专用玉米,青贮玉米和优质小杂粮生产,坚持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的路子,继续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

2、加快畜牧业发展

充分发挥大庆市的资源优势,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以引进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改良为重点,加快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推进规模化、规范化为重点,提高饲养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以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推进产业化经营;以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坚持区域布局、规模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好六大牧业基地。重点建设好奶牛、生猪、肉牛和肉羊、肉鸡和蛋鸡、大鹅、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等六大牧业生产基地。

3、突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建设高标准的绿色食品示范带,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组织实施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谷子、水稻、绿豆、胡萝卜、红干椒、马铃薯等18个种养业绿色食品基地,以肇源、杜蒙为重点,建设绿色特色食品示范带,积极扩大绿色食品品牌群体规模,抓好有发展潜力的名特优产品的绿色品牌申报和认证,加速特色产品向绿色、有机食品的转化升级,成为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开发生产基地。大力开拓绿色食品销售市场,以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为依托,以大庆绿色食品经销中心为主体,建设好大庆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健全销售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销售手段,增强大中城市市场开拓能力。

4、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大庆市观光农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基于其目前的情况,政府要重视加强规划与指导,把观光农业规划区的建设视为一项新兴产业和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之一,应在人力、资金、技术、政策上适当倾斜,投入资金建设硬环境,配以优良软环境。同时,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观光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宏观管理、组织机构、财政政策等领域,通过技术支持、合同规范、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贸易许可等各种手段,为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层面上的支持。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要在政策法律的指导下进行。众所周知,观光农业涉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包括土地、水体、山林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整合。因此,观光农业涉及面广,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都应该依法进行,在当地区域内纳入相应的管理机制,得到旅游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这是观光农业有序经营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杨军:黑龙江省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5(6).

[2] 周文、王炜:关于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3] 赫修贵:把黑龙江省建成亚洲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J].世纪桥,2009(3).

篇(6)

一、马铃薯滞销事件所体现的我区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因地制宜,确立我区主导农业项目

根据海拔1400米,无霜期100多天的地理及气候环境,我区确定了以奶业、肉业及薯业为指导,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其中部分农牧场也积极推进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进和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的专用、优良品种。目前,我区农村己形成一定的特色优势区域,并涌现了一批马铃薯生产的专业场区、专业户。在优势集中产区,马铃薯已成为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形成特色区域,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以先进的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引进和培育一些龙头企业是做强产业、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我区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种植户、基地联合发展稳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在优势产区和基地引进、兴建了一批马铃薯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了以淀粉、马铃薯粉为主,加工马铃薯休闲食品为辅的加工体系。农牧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以区域示范促进整体农业经济的推进,提升了我区农业种植及经营水平。

(三)着重发展绿色农业,农业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近年来,我区加快了农产品的标准建设进程,形成了以绿色产品为龙头的质量标准体系。围绕主要农产品生产制定了相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扩大了认证规模,仅我区赤峰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总面积达到1458.43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88.7万亩,而部分地区则着重发展马铃薯的优良品种种植,建立脱毒无公害种薯良种繁育基地,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水平。

二、马铃薯滞销事件说明我区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分散种植,没有形成区域化和集约化的模式

我区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农产品生产的重视,尚未形成真正产业化模式,如去年马铃薯价格暴涨,很多农户寄希望于今年,都加大了种植面积,可是今年的丰收却没有让他们看到希望,这不是因为农民的信息掌握得不够准确,而是因为中国的农户都是散户,缺乏市场信息的整合,容易突破限度,造成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暴跌的结果。这种分散种植,致使生产基地发展不平衡,生产规模化的程度低,无法形成区域化及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二)现代信息掌握程度低,造成产业链条不完善

我区并没有完全形成与加工相关的龙头企业,做不到自产自销,市场组织化、公司化的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小。而作为农民则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农业生产基本上是盲人摸象,靠瞎碰,生产面积扩大了,而良种繁育却没有保障,从种植模式、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收获、贮藏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水平低,生产水平不高。对高产优质、适应性好、抗旱性强的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不到位,绿色产品的达标程度较低。

(三)政府缺乏政策上的指导,补给项目单一

我区政府对农业一直进行着专项扶持,但却缺乏有关市场预测上的引导,农民知道有政府补贴,就加大了种植政府支持下的农产品,造成突破界限、供大于求的尴尬情况。农户易依仗专项补贴来推测市场,加之我区大都是散户种植,无法整合信息,突显了政府补贴在这一问题上的误导作用。而近几年,我区随着农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由于缺乏相关补给资金,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工作滞后,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程度不变,生产规模发展不快,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我区农业生产发展前景分析

(一)我区特殊的区域及气候条件,为调整产业结构打开了新的出口

由于存在过度放牧及自然灾害影响的问题,我区整体上草原生态失衡,草场退化、沙化日趋严重,畜牧业成本逐年加大。在此条件下,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一直坚持的首要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道路,也为调整我区产业结构打开了新的出口,在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的同时,我区又引进了马铃薯种植业,作为其经营自身扶持的经济来源,为农牧民带来了更多效益。从近些年的效果看,马铃薯种植对自然和社会效益明显。它保证了土壤可持续利用,春秋两季的马铃薯选种和成品分类等相关工作环节也为我区就业提供了市场,缓解了压力,有利于农牧民增收。

(二)市场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需求促进了我区农产品的发展

随着人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绿色无公害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我区由于天然的地理环境、盛产肉类及奶类食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加工及销售企业,并产生了自己的品牌如小肥羊等等。而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类似肯德基、麦当劳等以油炸薯条为特色的西方餐饮业,这也加大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农民在市场引导下,积极投入到马铃薯的种植加工上,促进了不同类型产业的相互促进及转化,使收入呈多元化方向发展。按市场需求安排我区农业的生产,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突破了我区以肉食品加工为主的单一的产业结构,增加了我区经济发展的活力。

(三)我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

农业是第一产业,它制约着我区的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在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一直没有放松对农业的重视,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农牧民增收一直是我区相关政策发展的重要导向,如在引导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我区还设立了鼓励种植马铃薯的专项补贴,这是融合了我区自然环境的条件及经济特色的结果,它对引导我区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促进我区农业的发展

(一)由“分散”到“集约”,完善我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我区地广人稀,土地沙化情况严重,气候条件复杂。农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整合有关市场需求信息,加大对优良品种培植加工上的投入,建立相关企业,使我区的农产品能在很大程度上依托我区的市场,避免对国家市场信息估计不准所造成的滞销情况的出现。在马铃薯种植问题上可积极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以此为龙头,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精深加工和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发展壮大加工、流通企业,带动加工专用薯和食用鲜薯基地建设,形成加工、流通产业集群和合理的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马铃薯市场信息体系和销售网络,引导相关企业开展订单生产,让农业生产规模化,并且公司化。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提升农产品对市场的敏感度,促进我区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二)政府转变观念,积极促进由专项补贴到农业生产整合上的投入转化

由于我区农牧民掌握市场信息的程度不高,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多加引导,这样可以增加农业经济发展上的抗风险能力。我区一直在农业发展上对个别项目有着专项补贴,这是增加农业投入的一个方式,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产品种植规模的无限制的扩大。因此政府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对我区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的认识,从品种上的补贴变为市场信息整合上的投入,如在农业统计上变事后统计为事前统计,将全国相关产品的种植信息汇集,然后让我区农牧民据此做下一次的种植决定,并促进农产品种植基地的形成。政府对农业要进行专项扶持,在农业生产物流上减免相关税费,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我区农业长期健康有效的提高。

篇(7)

关键词:广西;野菜资源;特色饮食文化;文化资源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4.031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rich resources of potherb in Guangxi, to enrich and carry forward the feature food culture, and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 species, distribution, edible parts, eating methods, eating culture and edible history of the common wild vegetables in Guangxi were preliminary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field survey and literature retrieval.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t present, much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ild vegetable than that of food culture and eating habits, especially, taking food culture and eating habit of the local people into account from the view of eating culture and edible history of wild vegetable. Also, much attention was paid to nutrient component and food value of the wild vegetables, but research on safe edibility of the potherbs was inadequate. Moreover, the research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wild vegetable and its protection were focused on by the people, but the study on edible promotion of wild vegetable was not paid much attention to. So, some edible wild plants cannot be used fully in many areas, and it results in the waste of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related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Guangxi;wild vegetable resources;features food culture;culture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在乎过分追求山珍海味、大鱼大肉,而是更注重饮食的安全和健康。于是,有机、绿色、生态食品成了人们追求的时尚。野菜,作为自然环境下生长的蔬菜,通常情况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少,是比较理想的绿色生态食品。

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降水充沛,为野菜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广西农业区划办公室“广西野生蔬菜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组 2004 年统计,广西作为蔬菜食用的野外植物共有289 种, 归属96 个科, 分别占广西植物种( 8 354)、科( 288) 总数的 3. 46%和33. 33%[1],如此丰富的野菜资源,再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回归自然,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广西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人体健康也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1 野菜资源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不断认识和开发利用的历史。国内关于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较多,特别是近年来“野菜热”的到来,对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也如火如荼。目前,对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野菜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目前,全国各地关于野菜种质资源调查的文献报道甚多,如徐小芳等[2]的三峡库区野菜资源调查研究、李林格等[3]的大连地区野菜资源调查及特色品种的评价、朱学灵等[4]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山野菜物种多样性研究、邓旭[5]的玉林野生蔬菜种质资源初步调查,等等。因为野菜资源调查的工作量很大,所以调查往往是针对某个地区来展开的。当然,也有人根据各地的调查结果统计汇总得出某省乃至全国的野菜资源大体情况。如关佩聪等[6]的广东野生蔬菜资源的分类与利用、任宝贵[7]的论山野菜的开发与利用,等等。从一些研究者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我国的野菜资源十分丰富,约有213个科,1 822种[8];广西的野菜资源有96 个科,289 种[1](分别占全国野菜科和种总数的45.07%和15.86%),由此可见广西的野菜资源也十分丰富。

如此丰富的野菜资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其进行保护。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及产业的无序开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严重,物种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发生了一些变化,逐渐关注生态环境变化引发的资源开发利用与种质资源保护问题。胡朝松等[8]对我国野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雷英[9]对保护山野菜、梁金花等[10]对长白山区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这些学者认为,目前野菜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过度采摘,以及野菜生境被严重破坏等问题,并提出要加大保护野菜的知识宣传、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摘方案、对野菜资源进行储量调查。

(2)野菜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据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大多数野菜比普通蔬菜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野菜的营养成分主要为矿质元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肖玫等[11]对马兰(Kalimeris indica)、枸杞(Lycium chinense)、芦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野芹菜(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香椿(Toona sinensis)以及6种普通蔬菜的钙、锌、锰、铜、铁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种野菜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均比普通蔬菜含量高;王长文等[12]对4种山野菜的矿物质含量测定,王莹等[13]利用正交试验和ICP-AES法对野菜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此外,赵永光等[14]、李秀锦等[15]和蹇黎等[16]等对野菜和某些蔬菜的某些营养成分进行的比较分析发现,野菜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含量通常比普通蔬菜高。

野菜比普通蔬菜含有更丰富的膳食纤维。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引起便秘的发生,甚至会诱发大肠癌。有报道指出[17],膳食纤维具有增强肠道功能,防止便秘、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防止痔疮、预防癌症等功能。罗瑛等[18]、孙晓慧、廖莉玲[19]、杨暹等[20]、王长文等[12]对野菜的相关研究结果都表明,野菜比普通蔬菜有更丰富的粗纤维。

此外,许多野菜往往具有保健药食两用的功能[21-22]。例如,地肤具有清肝明目、利小便的功效;马齿苋含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有效物质和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蕨菜具有健脾、祛痰湿的作用;野韭菜能健胃提神、补肾益阳等;某些野菜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成分[23-24],有利于维护人体机体的正常功能,促进健康。

(3)野菜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目前对野菜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主要是以丰富的野菜资源为出发点,对野菜的食用价值、药用保健功能进行研究,针对野菜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目前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是:对野菜资源开发利用重视不够、资源开发不合理、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规模效益不显著、缺少政策支持等问题。因此,学者们提出,要对野菜资源开发利用和食品安全进行立法保护,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革、加强科普宣传和食品科学研究等工作 [1,8,25-28]。

1.2 区内开发利用现状

总的来说,目前对广西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文献报道并不很多。见诸报刊的有关广西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野菜资源的调查分析、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分析等方面[1,5,29-35],大多报道是介绍广西野菜的野菜数量、种类、分布、食用部位、食用方法、食药用价值,指出在野菜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开发利用率低、采摘不合理、加工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不成规模、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研究者还从不同的角度,对野菜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从国内其他地区情况看,虽然野菜食用量的增加是一种趋势,但野菜在广西的食用还不是很普遍,食用人群主要为一直以来有食用野菜习惯的乡下农家,在城市里食用野菜的人不多,城市人口食用野菜也主要是在餐馆尝鲜,在家里一般较少食用。野菜一般直接用来煮汤以及素炒,少部分用来淹酸,或作为菜的配料,大批量用于加工成干制品或即食食品则较少。因部分野菜味道甘苦,口感不佳,故野菜食用对象主要为老一辈民众。目前市场上较少有专门生产加工野菜的工厂、企业,野菜的销售也以零售居多。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野菜食用安全重视不够

目前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偏重于强调野菜本身的营养价值、食药用价值,对野菜食用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野菜在处理过程中会富集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些野菜本身含有生物碱,过量食用会引起人体中毒。如蕨菜是广西人们喜爱的野菜,但研究表明蕨菜含有原蕨苷,长期过量食用容易致癌;还有些野菜某些部位可以食用,有些部位却含有毒素,如果误食有毒部位,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有报道指出[35],有些小商小贩受利益驱使,将生长在环境受污染的野菜采摘出售,这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2.2 缺少对野菜食用文化和食用历史的研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习惯,饮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自古以来就有食用野菜的习惯,在长期的野菜食用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饮食文化。例如,在壮族地区食用的五色饭是非常重要的节庆食品,五色饭的食用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传说。在五色饭的制作过程中用到艾草,艾草在壮族部分地区被当作蔬菜来食用,用来煮汤或将嫩叶炒食,也可用来做艾馍。革命菜在广西的食用也比较普遍,其名字的由来包含着革命年代的一段历史。对野菜食用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丰富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为广西旅游业增添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同时,对野菜食用文化和食用历史的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广西人民的饮食习惯,有利于野菜产业的发展。

2.3 缺少对野菜食用推广的研究

目前,广西野菜产业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野菜食用的推广、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野菜消费处于低水平、尝鲜式的消费阶段。广西具有如此丰富的野菜资源,且多数野菜含有丰富的营养、食药用价值,又满足了当前人们对饮食的安全、绿色、有机的追求,因而野菜的潜在市场需求是十分旺盛的。做好野菜食用方法、食用价值、加工技术的推广,既可以使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得到应用,又可以带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还能使广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 建议和对策

针对当前广西野菜开发利用过程存在的诸多不足,笔者在参考我国各地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及自身对广西野菜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解决措施。

(1)加大野菜食用安全的研究力度,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食用广泛、食药用价值较高的野菜进行严格的分析测试和安全性评估,并制定出科学的野菜安全食用规范,向民众普及野菜安全采摘食用知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让野菜的大力推广宣传无后顾之忧。

(2)加强野菜食用文化和食用历史的挖掘研究,使野菜饮食文化、食用历史得到传承;加深对各地区饮食习惯的了解,针对不同地区人们饮食习惯开发野菜食品,推出消费者喜爱的系列野菜食品,打造特色品牌。

(3)加大野菜开发利用的科技投入,提高野菜的商品附加值;进一步做好野菜储量调查,为野菜的合理采摘提供依据;加强对野菜采摘、加工、保鲜、储存技术的科研工作,让野菜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

(4)对野菜开发利用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促使野菜开发利用规模化;做好野菜产品的市场需求调查研究,对野菜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评估,为野菜产品的采摘、推广销售提供参考。

(5)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力度,保证野菜的绿色、安全。

4 展 望

广西气候温暖湿润,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广西有高达61.8%的森林覆盖率,使广西名副其实的成为“山清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的宜居之所。闻名世界的广西巴马长寿之乡,是多少人向往的休闲养生之地,崇尚自然、勤于劳作,是巴马人长寿的秘诀之一。广西丰富的野菜资源,以其绿色、生态、营养丰富、药食两用,文化内涵丰富等特色,必将成为广大群众的喜爱食物。

参考文献:

[1] 文信连,文国荣,林之桂,等.广西野生蔬菜资源及开发利用探讨[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4):442-444.

[2] 徐小芳,谢必武,张凤龙,等.三峡库区野菜资源调查研究[J].中国种业,2008(2):36-37,39.

[3] 李林格,佟长青.大连地区野菜资源调查及特色品种的评价[J].价值工程,2012(6):263-264.

[4] 学灵,王万里.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山野菜物种多样性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2):120-124.

[5] 邓旭.玉林野生蔬菜种质资源初步调查[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3):118-122.

[6] 关佩聪,刘厚诚,罗冠英.广东野生蔬菜资源的分类与利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1(4):7-11,50.

[7] 宝贵.论山野菜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1994,29(2):47-49.

[8] 胡朝松,刘德兵,李绍鹏.我国野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热带农业科学,2005,25(5):44-47,61.

[9] 雷英.保护山野菜资源迫在眉睫[N].中国绿色时报,2008-09-05(4).

[10] 梁金花,刘美善,江萍.长白山区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保护与利用对策[J].吉林林业科技,2013,42(1):42-44.

[11] 肖玫,魏国勤.几种食用野菜矿物元素的测定以及推广种植前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3):40-41.

[12] 王长文,马洪波,谢思澜.4种山野菜中粗纤维和矿物质的含量测定[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32(6):336-338.

[13] 王莹,辛士刚.正交试验在ICP-AES法测定野菜中的微量元素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24(10):1253-1256.

[14] 赵永光,常丽新,腾兰稳,等.碣石山区常见野菜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48,4083.

[15] 李秀锦,郭红艳,仲飞.食用野菜与蔬菜某些营养成分的分析和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2004,25(7):123-124.

[16] 蹇黎,朱利泉.贵州几种常见野菜营养成分分析[J].北方园艺,2008(9):45-47.

[17] 李怡歆.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201,204.

[18] 罗瑛,缪纯庆,刘国道.海南4种菊科野菜的营养成分测定[J].热带农业科学,2010,30(9):17-19.

[19] 孙晓慧,廖莉玲.黔产8种野菜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51-752,755.

[20] 杨暹,郭巨先.华南主要野生蔬菜的基本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评价[J].食品科学,2002,23(11):121-125.

[21] 闫凤河.我省主要野菜的食用价值[J].河北农业科技,2006(5):32.

[22] 张红梅,陈新,顾和平,等. 3种野菜的保健功能及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55-156,188.

[23] 刘美艳,张健. 5种野菜的抗氧化成分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13(1):58-59.

[24] 李凤英,李润丰,肖月娟,等.21种野菜抗氧化性的分析比较[J].中国食品学报,2011,11(2):221-225.

[25] 张宏志,管正学,王建立.中国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资源科学,1998,20(2):55-60.

[26] 孟滕,张瑜,张术丽,等. 我国食用野生蔬菜的开发与利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7):152-154.

[27] 沙玲.浅谈山野菜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2(7):46.

[28] 赵丽华,张美枝,赵利明,等.野菜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12):235-237.

[29] 梁凌林.融水县主要野生蔬菜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0(10):107-109.

[30] 唐坤宁.贺州市野生蔬菜资源及开发利用[J].长江蔬菜,2005(12):3-49.

[31] 葛耀相,梁文育,周颀,等.柳州市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91-93.

[32] 苏宗明.广西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4,10(1):19-23.

[33] 蓝福生,文永新,许成琼,等.广西野生蔬菜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J].广西科学,1998,5(2):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