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历史的有效学习法
时间:2023-10-13 16:06: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历史的有效学习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1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迎来新的改革与发展时期,不断旧的教育制度与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育已经从对学生灌输知识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因此,众多教师在设计精彩教案的同时开始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以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2兴趣学习法
现代教育已经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形成足够的内在动力,才能够主动积极的推动自己进行研究和探讨,最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1]高中历史是一门文科类学科,相比于初中历史而言,它具有知识量大、学习难度大的特点,这也是高中历史的学习难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尤其是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以及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学生只是对众多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无疑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无法取得较好的成绩,更违背了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兴趣学习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学生应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捕捉历史知识中的趣味性元素,或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以男学生为例,男学生普遍对世界大战这一类的历史事件拥有较强的兴趣。部分男学生在拿到历史教材的第一时间就是翻阅《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章节。这就表明,学生对其拥有一定兴趣,这种兴趣正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借助这种兴趣进行探究。例如,学生可以在翻阅教材中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异同点。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进行背记,反而能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收获乐趣、积累知识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以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观看有关的影视资源。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学生能够在观看中对这段历史产生一定兴趣,进而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主动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学习法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析,甚至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拓展学习,同时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目的。
3注重历史连贯性
调查显示,历史学困生普遍反映高中历史的知识量过于庞大,导致自己难以掌握各种历史事件,无法正确理解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造成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部分学生通常按照历史教材的顺序或者参考书的编写顺序对各类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在此前提下,教师发现学生的脑海中没有清晰的历史发展轨迹,没有建立起正确完善的历史线索。从本质上说,这类学生忽视了历史学科的本质,从主观上将历史学科当作一门仅通过大量记忆就能够获得高分的学科,学生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各类历史事件。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连贯性,通过梳理和理解将不同的历史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合理排列,以此增加学习的效率。[2]以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为例,学生可以将不同朝代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排列,如逐步从人类的起源梳理到近现代历史时期。通过对时间进行排列,更方便学生将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在加深印象的基础上形成对比,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此外,学生也可以以某段时间内重要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围绕这一特殊事件梳理其他国家受到的历史影响,逐步谱写出更加全面完整的历史线索。例如,以美苏争锋这一段历史为例。学生以美苏争锋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为中心,首先掌握美苏争锋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梳理美苏争锋的本质、发生的原因以及背景,以及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等等。在梳理过程中,学生借助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谱写出更加全面的世界历史篇章,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利用对比等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4信息化学习方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还应该脱离传统学习资源的限制,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学生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各类历史文献,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分享与交流学习的心得。[3]以现代史为例,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收集到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研究与探索美苏争锋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探究方向拓展到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同时,学生将自己的讨论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引起更多学生的关注与讨论,网络成为了学生合作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收获。
5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中历史是一门知识量庞大的学科,它需要学生自我调整和掌握个人的学习方法,以此达到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有意识的总结和优化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王映杰 单位: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胡小英.高中历史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 教学有效性 教学方法
对于高效课堂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就是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遵循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提出了打造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因此,在课堂引入时就要引人入胜,如学习古代政治制度时可以从“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禅让制。在教学内容方面切忌简单说教,通过著名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喜欢历史。历史课并不是孤立的,是与语文、数学、音乐、艺术紧密结合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找到合适的结合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如刘邦、秦始皇、武则天等,让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历史人物,不能形而上学,防止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产生偏执。
二、发挥好图文资料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了解历史知识并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分析历史问题,教材提供了大量图文资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图文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名人名言、经典著作等,在教材内容中占有一定数量的比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追根溯源的欲望。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好教材的图文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提高信息搜集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梯度,从简单到复杂,在兼顾多数学生情况下还要适当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是给一定的历史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完成特定材料下的历史题目,这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历史图文材料的解析能力。为了适应这样的命题趋势,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材图文资料的开发与教学。
三、让学生从“纵横”的角度理解历史
对学生历史方面的教学不能简单地用“模块”式教学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生在历史课学习中要学会总结历史知识,从“纵横”两个维度进行整理,这样才能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如“年表法”就是纵向整理的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感性和直观的认识,方便学生以后复习。横向学习法就是把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从中找到不同国家在相同历史时期的共性,同时能更好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历史发展和变革原因。这样可以通过不同国家的发展,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
四、积极开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最好手段,是高效教学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组织教学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观,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历史发展过程,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刘邦故里,让学生在游记中了解秦汉的文化,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淮海纪念塔,采访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历史事件,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强化学生的人生观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历史教学的归宿,基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没有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更多的地方,但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文件进行替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效率,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好历史必须有好的发散能力。高考历史命题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能力,具体表现就是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在教材内,但题目的内容、考查的方式都与教材有一定的差异。鉴于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摒除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式学习,在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如教学新航路的开辟,教材内容只是对欧洲进行分析而对其他地方并没有详细的分析。我让学生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及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的发展走势,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搜集材料,发挥集体智慧。结果学生的分析相当不错,从新航线开辟后丰富我国粮食产量和品种、丰富蔬菜种植、丰富商品种类,打破了我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中国的正常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的。学生的分析虽然不是十分贴切,但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做到上面几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开展地方史专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把地方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其实把地方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百胜.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2).
历史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是以完成历史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采取的优化教学活动方式。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策略能否有效地开展。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关注的课题。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教学内容的条理性,,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课堂真正生动活泼起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已成为一线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简单谈谈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实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一些思考。
1.备好课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前提条件
要实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必须要备好课,备好课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前提条件。
备好课要做到: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备好课是对一个教师的最低要求,只有做到理解教材,了解学生,教师处理教材,理解教材要做到求深度解读,体现教师思想的光环,要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作文章;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是对课程内容作出升华处理的过程。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智慧。了解学生,即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差异","需要"不仅指知识,还指求知热情。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更要考虑"我如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教学行为,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个性化教学。才能实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2.活跃有效的教与学的氛围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历史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①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 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②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一个对课堂有较高驾驭水平的历史教师,能有熟练灵活的应对课堂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对学生科学合理的启发和引导,对课堂教学就优化高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进入问题情境。③历史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水道渠成。
3.教师的有效讲授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核心
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学习,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来源于课前精妙的教学设计,来源于课堂中的正确引导和关注,来源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待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改变,必然会使课堂讲授的方式发生改变,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要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让学生"唱戏",教师就必须运用启发、引导的语言进行讲授。启发、引导就是引导性谈话,引导学生提高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对话和交流形式,意味着教学将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状态,要求教师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对课堂中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要有精彩的生成,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生成意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强化教学讲授语言的开放性。开放学生的学习时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引导性、延展性、问题性、开放性,必须注意教学过程的策略性。
4.师生的有效互动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和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情境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是课堂上呈现信息的重现者。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历史教师课前必须精心设计互动的环节,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的学案,使整个预设留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教师在预设时,不仅要预设师生、学生,生本多边互动的生成,还应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形成弹性化方案,为学生留足自主、自由的空间,为教学的互动生成预留了弹性时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使得他们的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迅速调动起来,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达到老师的教具有导向性,学生的思有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5.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和兴趣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动力
我们传统的历史教育还存在多角度史料少,多角度评价少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历史课上应该尽可能应用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材料充实课堂内容,切忌单纯用课本的理论,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闻多识广。还要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一些跟课本的知识中有联系的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来。学习的动机源于人性的内部,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是否喜欢历史课,对历史是不是感兴趣,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想磁力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于这堂课。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欲望越强烈,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效果才会越明显。
6.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是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更是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而“学会教授、成为反思型教师”,这一点对于处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就教学反思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1 “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以身作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保证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这是北师大的校训,它告诉教育工作者,学识丰富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而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则是赢得学生尊敬、有效开展教学的有力保证。很多事情教师喊破嗓子,却不如自己先做出样子。事实证明,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少不了言传,更少不了身教。
教师也有自己不懂甚至错误的地方,但如何对待自己的失误则关系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品质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好几次出现了自己讲错、说错的地方,它们或者被细心的学生发现并质疑,或者事后被自己察觉,但我都没有加以掩饰,更没有将错就错,而是及时承认、及时纠正。这样并没有使自己的威信在学生面前受到损害,学生反而更愿意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这更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一个会影响人的职业。据统计表明,教师对在成长中可塑性强的学生的影响仅次于孩子的父母。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外;不仅在言传,更在身教。
实践证明,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欣赏一个教师,才会对其所担任的学科发生更大的兴趣,才会有更深入学习的动力。试想,一个经常迟到早退,言行不一,甚至是一个满口粗言秽语、行为为学生所不耻的教师,他在讲台上的话还有多少份量,他的课还有几分吸引力呢?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只有自己品行端正,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树立威信,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3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探索创新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诵,它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的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是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体现,最终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
几年来,我通过自学、接受培训、同行帮助、前辈指导,不断地听课,经常性地反思、总结,在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地运用诸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互动学习法等一些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4 “教,然后而知困”——问题与不足的思考
4.1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何其难。“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彻底地从我们身边走开,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占据着主导地位。试想,一个习惯于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学生,他能否接受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呢?
拿到新教材,第一感觉是新颖、图文并茂,完全打破了老教材的体系,对知识进行了重组,以专题化方式出现,似乎教材变得更容易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感觉到新教材不好用。转念一想,新教材是许多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这样的编排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我发现,其实是自己观念上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理解是肤浅的,是“教教材”的传统观念在作怪。通过进一步学习及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发现新教材有许多亮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比如,用好“历史纵横”和“模块链接”模块,用好图文史料,用好“学习延伸”模块等,在安排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是一门艺术,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
1.材料学习法。材料学习法是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和最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求证历史的方法,并形成有尝试的历史认识。材料学习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一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实质的要求。
2.讨论法。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辩论法。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辨性较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结论、目前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4.比较法。比较法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较一些相似或相异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学会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5.讲授法。讲授法是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除上述外,还有观察法、实践法、图表法等。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民主环境,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民主的课堂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进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在教师能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越高。
2.教学目标设置要具有层次和符合学生实际。由于学生发展和能力的差异,教学目标既要让大部分学生吃饱,又要让一部分学生吃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有所获。
3.提高学生参与度。有专家指出:“考查教学效率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要想提高学生参与度,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想、有所问、有所讲、有所作、有所学、有所获。
4.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有循序渐进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带着愉悦而奋进的心情一步步迈人知识的殿堂,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