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语文字词积累

高中语文字词积累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3 16:06: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字词积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语文字词积累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指出:“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将古人的智慧结晶记录和保存下来,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媒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文言文的教学。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中的遣词用句跟现代的白话文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些词句甚至完全相反。文言文大都晦涩难懂,学习起来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也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记忆和理解。因此,很多学生都对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对文言文学习有抵触情绪。

文言文的学习是从初中就开始的,但初中阶段学习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只停留在背诵和了解文章大意的阶段。而到了高中,难度就加大了,要掌握字词的含义、用法以及它的语法功能,还要学习几种特殊文言文句式。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的衔接不紧密,难度突然加大,很容易让很多学生晕头转向,对文言文学习丧失兴趣。

二、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树立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师就必须有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端正态度。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文言文是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所以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端正态度,积极致力于文言文的学习。其次,重视讲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由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讲读技巧。例如,对于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此文用词精准,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自己的讲读技巧,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文言文的美。

2.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文言文感兴趣才能学好文言文。传统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大都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文言文。另外,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在课外也主动地学习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在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传统的“串讲”的方式。对文言文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解释,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严谨认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单调无趣的文言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除了对文章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自然风光。

三、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并不广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不到文言文,而且,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遣词用句有很大的差别,读起来很拗口,也就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通过诵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多多接触文言文,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可以让男女生分别读文章的不同部分,来表现兰亭流觞曲水的清脆水声以及文章中深沉稳重的思想感情。

2.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文言文与如今学生的时代背景相距甚远,语法习惯也与学生熟悉的白话文出入颇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晦涩难懂,不知所谓,渐渐产生抵触敷衍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重新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带领他们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魅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

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比如可以在学习前先让学生接触一些关于文言文的影视作品,可以是根据文言文内容改编的电影,可以是介绍文言文写作背景的纪录片,也可以是文言文作者生平介绍的小视频,通过影视作品的叙述可以使学生初步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以所学文言文为主题的多种语文活动。如果是游记类型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地重游。参考作者的游览路线,将观景的心情进行古今对比,甚至仿照文言文结构写下自己的旅游心得。如果是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改编成情景剧,以文言文形式演出来。可以改编成历史正剧,也可以改编成历史喜剧,甚至可以加入流行的现代元素,如穿越,改编成多个历史事件的串烧剧。如果是揭示哲理的文言文,教师可以组织辩论会,探讨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是否过时,或者组织一场知识竞赛,对学生的文言知识进行考查。

3.强化字词句的学习以夯实基础

(1)明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的话,就能使文言文的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教学重点。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古今异义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型,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针对这几个方面加强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学习。

(2)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能使结果事半功倍。在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中,启发推测法、连环翻译法、合作探究法、“以旧带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①启发推测法是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抛弃传统的“串读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题,教师只在一旁起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这种教学方法更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文章内容以及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②连环翻译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翻译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③合作探究法也是组织学生进行组织活动,把文章平均分给几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之后,向全班讲解负责段落的字词句,再由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全班同学一起合作探究。

④“以旧带新”是指,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链接,以旧知识的记忆来带动新知识的记忆,以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强化记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字词句进行系统的学习。

4.注重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总结与积累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字词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规律,就能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文言文字词的总结与积累,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字词之间的规律,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效率。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常见的文言文知识进行分析与整理,在不断地总结与积累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在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础知识,领会文言文中蕴含的美,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篇(2)

1 从字词入手,勤查多记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语文的工具性首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上。因此,语文学习应立足教材,从字词入手,紧紧抓住音、形、义三个方面,做到会读写每一个字,弄懂每一个词。

所谓会读,就是要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规则,明确知道它的声、韵、调,并读准它。特别是对于多音多义字,更要明确知道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弄懂,是指要掌握词的意思,要明确知道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要达到这个要求,不仅要掌握它的“词典义”,还要探究它的“语境义”。例如“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2、不顾生命;拼死;3、表达到极点;4、不可调和的;5、固定;死板;不活动;6、不能通过。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还要仔细揣摩,探究它的语境义。例如:1、你真是笑死人了。2、你是我的死对头。3、你这死东西!4、你是个死脑筋5、你这几天死哪去了!6、你走上了一条死路。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就是要关注积累词的用法及其意义,丰富我们的语文素养。

要积累,要研究,就必须备齐相关的工具书。我觉得高中阶段需要备齐以下几种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有了工具,就要勤查多记。

2 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语法知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广,难度也很大,而且有没有专门系统的教材,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一书可以作为参考资料,我们可以选择常用的部分系统地学习,例如词法、句法、修辞等。其中,我认为词法中的“词类”、“词的构成”、“短语的类别及其构成”以及句法中的“句子的类型”、“句子成分的分析”,“病句的类型”等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修辞主要是指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语法学习重理解和运用,要把它和阅读写作联系起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 关注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中最核心的两个部分。我们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与低,基本上就是看这两种能力的强与弱。

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仍然要努力加大阅读量,尽可能地提高阅读能力。要阅读,就要掌握方法。阅读的方法主要有精读和略读两种。所谓略读就是知其大概,不求甚解。我们往往对略读产生误解,以为它收效甚微。其实,我们大量的阅读就采用的这种方法,它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所谓精读就是仔细认真地读,弄懂字词,领会意旨,体会写作方法,摘录精彩语段,写作读后感想等。高中课本中的绝大部分篇目都需要我们精读。而且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就是指学生精读。精读最有利于加深我们的语文素养,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

另外,根据高中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还需要多做一些阅读训练。通过做阅读练习来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确性。

写作历来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多写作,不但可以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思想水平。写作可以独自练习,如写日记,写读后感,甚至是进行文学创作。但最重要的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作文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熟练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必须建立个人资料库,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地是用一个本子,把你平时看到的或听到的名言警句,典型的人物和事件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4 重视课堂学习

近年来,很多教师和学生忽视课堂,教师觉得讲与不讲一个样,学生觉得听与不听没区别。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现象。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的知识形式系统。因为课堂教学依据的是教材,而教材是有系统性的。

其次,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逐步提高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篇(3)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少高中生所缺少的恰恰是积累。一和他们谈起积累,他们往往是“没时间、没心情、没方向”。没时间是说科目多,时间紧,无形中就使得语文积累的时间缺乏;没心情是说由于各科任务都很重,作业负担也不小,语文学习见效又很慢,因此不愿花大力气去积累;没方向是说想提高语文成绩愿意积累,但是做法仅限于抄抄字词,背背古诗文,再有就是走马观花读几篇文章,做点摘抄。

其实这种想法缪之大矣!

一、没时间

中国所有的高中生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别人有时间而你却没有时间,所以这一点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真正的原因在于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不能充分利用时间,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学校和老师不科学的做法占用了学生的时间,比如现在极个别学校让学生早上晨读课时间做数学。

那么该如何利用时间呢?

(一)要有积极的心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有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三上法”,即外出时可骑在马背上读书,睡觉前可靠在枕头上读书,方便时可蹲在厕所里读书;东汉末年董遇有“读书三余法”,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二)充分利用个人生物钟,把握科目特点,掌握学习规律。有的同学早上记忆力很好,却偏偏不用,老想睡个懒觉,开夜车却一直开到半夜十二点。明明早上是记忆的黄金时段,却偏偏用来做数理化。还有个别同学一味贪多求快,却不重复习巩固不安排复习时间,即使复习也是一扫而过不求效果。

(三)创设良好氛围,劳逸结合。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和保障,闹市之中即使能坐得住学习但很难有较好的效果,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虽说也能完成作业但很难保证作业的质量和实际效果。有句话说得好: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所以说,劳逸结合着实重要。

二、没心情

心情其实就是一种态度,没心情也就是不想做、不愿做。前国足主教练南斯拉夫人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是他对足球运动员说的,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对于语文积累来说,没心情就是一种推脱,就是一种懒散,青蛙会渐渐地死于温度慢慢升高的水中,人也会在这种没心情的学习中渐渐地萎靡。

学习上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很重要,积累也是。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积极进取才是正确的途径。积极主动可以使你比别人做得早做得快做得好做得省力。遇到困难不怕不避,学学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遇到难处,要尽心尽力攻克它,无非就是多想点办法多吃点苦嘛。“天下无难事,只怕肯登攀”。

三、没方向

没方向是目前高中生在语文积累方面的主要问题。几乎所有的高中学生都想提高语文成绩,有丰厚的语文积累,但是又有多少高中的学生有系统科学的积累习惯和方法呢?多数学生无非是抄抄字词、背背诗文、做点摘抄而已。

那么语文积累该掌握怎样的方向呢?笔者个人认为应该立足课内,涉猎课外,品鉴生活,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的眼光审视身边的小事和细节。

(一)立足课内,识记字词,摘抄名句,这是几乎所有师生都重视的一个问题。但是为什么重视了那么久,直到今天它还是一个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呢?这儿有一个我们做法上的小小失误,那就是:在积累课内知识时我们往往只重视点,却割裂了点与线面的联系。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在复习字词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字词从文章和句子中挑出来看它的读音看它的字形看它的意义,好像这样更系统更方便。殊不知这样做也让这个字脱离了它的语境,给我们的理解和积累人为地制造了障碍,不能省力高效地学习。仔细想想不是这样吗,记住一句话比记住一个字容易,记住一件事比记住一句话容易。因此,我们在语文积累上一定要重视课内,要立足课内,重基础知识识记、重基本能力培养,同时也一定要做到点线面结合,全方位考虑,万不可因为“一城一地”而不顾“天下”。

(二)涉猎课外,这是学生拓展视野,张扬个性,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但是拓展视野不是盲目放飞,张扬个性不能脱离正常的航道。简而言之,不能漫无边际。涉猎课外首先要有一个方向,看哪些类别的书。如果老师只是对学生说,大家平时多看看课外书,学生肯定是一片茫然。且不说世界文学如何浩繁,单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就已经足够浩浩荡荡,你让一个高中学生如何在里面遨游?张扬个性是好事,是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但是不能偏离正常的航道,张扬的个性应该是积极进取的、健康向上的。积累上要张扬个性,喜欢唐诗的且去喜欢唐诗,喜欢宋词的且去喜欢宋词,喜欢楚辞也未尝不可!但是在方向上一定要有规范和引导,要走在健康的大道上。范围上可以以语文新课标推荐的名著为主,同时兼顾学生个性选择一些文学期刊。

(三)品鉴生活,这一直是老师们提倡的。平时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教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再现生活,可是为什么到现在学生们的作文还是千人一面,高中生还是在写着自己发高烧妈妈背自己去医院的故事?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生活就像万花筒,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注意过每一朵花的形状和颜色。品鉴生活,需要我们有鹰一样的眼光去发现草丛下那一点点的异动。当代高中生特别是住宿生的生活相对来讲有一点单调,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美丽,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忽略生活细节的借口。课堂不是高中生的例行公事,每天都在上课,但每天的课都和昨天不一样,每天有每天的精彩。每个周末都回家,但每个周末都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妈妈可能还在重复着上次说过的话,但我们有没有注意过妈妈眼中深情的叠加!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高中生观察生活,要用品鉴的眼光去发现,特别是司空见惯里藏着的非同一般。

篇(4)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时才能积极思考、创作,想要写出优秀的作品。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魅力引导学生,用丰富生动的语言给学生创设自由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想要运用语言的欲望,使整个语文课堂在学生的创作欲望中活跃起来,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根据材料要求进行写作,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文章。在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互动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充满了信赖和亲近,并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语文写作,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

要写出好的文章,光有创作的兴趣和欲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积累语文知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会相应提高。这时学生进行写作,就能够根据要求畅所欲言,并把真实的情感融入其中,文章不仅语句优美,而且生动感人。所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阅读掌握更多优美的语言,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好词好句记录下来,积累多了,写作时,就能灵活运用这些好词好句,大大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进行积累,并把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写作中,能大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让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结合课内课外同时进行,为他们选择一些高质量的阅读书籍,从中吸取文章的结构、布局、字词的运用等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用新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可以让他们在情境中对文章进行分析、续写、改写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在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让学生对李冲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观点和认识,林冲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饱满。然后以“假如你是林冲,你会怎么做?”命题,让学生进行写作创作。通过讨论,学生的思路很明确,积极进行了写作,很多学生都写出了富有创意的优秀作文。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在让学生深入分析和感受其中的意境时,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作文创作,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有话可写,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四、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写起

抒发真实情感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了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平时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使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小事,并把对这些小事的感想写出来。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可以先指定让学生进行观察的事物,并让他们把事物每天的变化写出来。例如,春天,观察操场上的小树什么时候开始发芽。通过从小作文写起,让学生掌握写作程序和写作技能,能有效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时,教师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写出真实的情感,让作文成为传递情感的载体,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被别人欣赏,才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写作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还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写作思路。在给出作文命题时,先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然后提笔创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

五、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

篇(5)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业系统;分类;题型;措施

探索文言文作业系统,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然而,现行语文教材作业系统方面的研究,大多选择顾黄初等人推荐的几种模式:理解性、记忆性以及练习作业。张勇在撰写和发表的《关于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类型归纳与思考》这篇论著中提及:我国大陆发行的语文教科书中,我们可将练习活动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1)理解;(2)积累;(3)迁移运用;(4)拓展延伸。朱绍禹等人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篇著作中同样提出:结合各个目的,我们可将作业分成记忆性、理解性、应用性以及开放性四种类型;而按照实践练习,可将其分成预习、课堂以及课后作业三大类。

一、作业练习系统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

语文教材,通常均涉及4个相互联系的要素:范文、知识、作业练习以及助读系统。通过对上述4个系统进行科学的编排,便建立起语文教材的结构,同时也可组织所有内容进行教学。一项研究同样对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作了划分:课文、知识、作业、助读以及活动系统等,本文认可该种分类。笔者提及的作业系统,即文言文章节后续的“思考练习”。语文教材不同环节上的排列顺序以及相关性,共同建立了其完整的编排体系。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作业练习的分类

结合相应的标准,我们可对练习进行详细的分类。常见练习,多指的是练习题。按照练习不同的作用和功能,我们可将练习划分成记忆性、理解性以及应用性练习三种。1.记忆性练习,重点是对学生记忆基础知识的能力以及程度进行检查。特征: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巩固与保持,便于更好地累积知识。记忆类练习中,比较普遍的是有意记忆练习。2.理解性练习,重点是对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章节内容以及形式的能力和程度进行检查。如对词语、段落或者是篇章以及文本思想的理解,是否能够领会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否懂得鉴赏多元化的文体艺术等。。3.应用性练习,重点是对学生运用自身知识和参与实践的能力进行检查。特征:培养技能技巧,确保规范操作。《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言文也有如下练习:前人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给出了三段不同的评点,可谓见识各异。请你给它们添加标点,试着思考,你对哪位前人的观点更加赞同?模仿该种写法,然后写下自己的评点。该类练习,大多需通过动手或者是动口等形式予以实现。从语文能力的培养上看,该类练习已达到最高层次。

三、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作业练习的题型

作业练习系统中,题型大致有两种。一种为主观题,还有一种就是客观题。主观性题目,分成注解、答问、归类、翻译、论述以及列举等题型。客观性题目,则分成选择、判断、列表以及改错等题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主观题,尤其是注解、句子翻译以及论述。客观性题目,可以说很少出现。平心而论,主观性练习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性以及应用性思维,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苏教版”必修教材中,文言文具体被分编于5册。文言文篇目共计37篇(诗词、文分别为10篇和27篇),在五册教材中的11个专题中分别进行编排。选定的37篇选文,53题属于“文本研习”,9题属于“问题探讨”,6题为“活动体验”,35题为“积累与应用”,练习次数共计103题。显然,练习数量略显少。苏教版中,各个篇目均设计了2-3个练习题,而旧教材则为4题左右。可见,苏教版中对文言文练习所设定的数量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少”这一要求相符。四、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作业练习不足之处1.强调人文性,弱化工具性。字词语句相关的品味题,苏教版中的确也有,但数量偏少。《六国论》《廉颇蔺相如列传》《阿房宫赋》以及《烛之武退秦师》等多个篇目中的“文本研习”,均有所涉及。笔者认为:苏教版文言文练习中,没有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这是很大的瑕疵。2.练习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苏教版出现了很多不错的练习设计,设题意图和课标要求基本相符。然而,部分练习表述不太明确,没有足够的操作内容。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和答题呢?固然,练习肯定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甚至会影响教师的正常备课。苏教版“积累和应用”板块中,出现了很多空泛的练习题。

五、提高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业练习的措施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76―01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应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阅读能力,研究阅读材料,指导其阅读。要读准字音、语调,读懂句逗、句意,读出情感、情趣;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升阅读能力。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呢?

一、读文字,积累词汇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生积累字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其语言能力和水平。学习外语时,我们都很注重词汇积累,而对于母语(汉语)的学习,却常常忽略了词汇的积累。其实,阅读文章的过程就是一个检验学生词汇积累和学习新词的过程。

对于已学词汇,学生易犯一些音、形、义等方面的错误,甚至望文生义,胡乱造字。比如,有人会把“冗长”读作“沉长”;还有人错把“差强人意”(大致上能够让人满意)理解为“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其实,只要勤学、善学,就不会弄错这些简单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只要态度严谨,不懂就查就问,杜绝不懂装懂,就完全能避免类似错误。

二、读文意,陶冶情操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经典名篇之所以能流芳千古、脍炙人口,是因为它们形式美、内涵美,能激浊扬清、陶冶情操,会使我们审事、益情、通理,体验人生的高境界。文意即文章的灵魂。文意从表现手法上分为字面意和引申意。字面意就是文章所涉及的人、事、理等,而引申意则是这些人、事、理间的内在关系及其中所蕴藏的作者的态度。文意从表现范围上有总体意和局部意之说。总体意指的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与认识,局部意则是作者在表达过程中不经意间暴露出来的与主题有偏差或不太相关的文意。阅读中,我们要能够发散思维,寻味文意,从而享受无穷乐趣。文意从表现对象上有公益意、个人意与模糊意之分。公益意顾名思义就是文章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个人意则是文章所蕴含的与人的精神生活相关的认识和看法;而文章所蕴含的多元的、含蓄的、立体的、流动的思想和认识则是模糊意。读文意要求认真研读,才能占有相关材料。力求做到由微至著,由显至含,必要时可与他人探讨和沟通,从而全面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与底蕴。

三、读要句,洞悉逻辑

每篇文章总有一些提纲挈领的句子,或是一些总结性的以及具有独创性、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文章的要句。阅读时,先通过快读略通文意。然后细读,认真寻找要句,洞悉句与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一幅全文的逻辑结构图,进而深入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并理解文章的要句来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使整篇文章牢记于心。这样,还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形成文章写作的思维定式,洞悉文章的逻辑结构。

四、读是非,明辨真理

通过阅读比较全面地理解文章后,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其长短优劣。当学生能够俯视文章、挑剔文章,读懂是非,明辨真理时,其阅读水平自然提升。首先,要研读主题。现实主义作品一般都有鲜明的主题,而且,其主题常会因为时代的限制或政治的影响而具有局限性,比较今日,它们的现实意义自然弱化,甚至丧失。但是其历史意义是深远的。因此,我们不可盲目崇拜,也不要一棒打死,全盘否定。务必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了解其文学历史。其次,要品读字句。文言文中,有时会因为作者语言特点的影响,或印刷原因,内容出现错误。有些现代作品也可能出现类似现象。另外,还有可能出现一些自然常识或社会知识的错误。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弄清这些错误,尽管它们可能并不影响文章主题的表达。在阅读时,力求究因求底,及时纠错,读懂是非,明辨真理。

五、读社会,体验情感

文章通常是社会的写照。阅读后,学生应能透过文字表面领悟其背后的社会生活内容。因为同一时期的作品有其相似的社会背景,所以我们可以选取同一历史时期的若干文章比较阅读。这样,还会拓展我们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阅读时,要读懂作品中的社会,因为它代表作者的认识与观点,尽管会有一些局限性。要辩证地看待和接受。其次,我们要拜读相关史料中的“社会”。毕竟文史不分家,借助历史阅读文章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和评价文章。我们还要研读当今社会。一般说来,阅读教学就是要学习作品的文学创作的方式方法及其表现历史的方式方法。我们要以文为镜,求得社会之长短、人生之好恶以及人情之冷暖。

六、读人生,磨炼精神

好的作品通常含有人生的内容,甚至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它不会因社会的更替或历史的变迁而被人遗忘,反而会越来越流溢出动人的光彩。因此,我们要读懂文章所表现的人的内心世界及精神层面。名作佳作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它展现了人生的新境界。

阅读教学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把知识化为能力,将学到的词语、句子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7)

《〈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本课程以一定的话题为中心,节选出《论语》中的相关语录组成课文。《论语》这部闪烁着圣贤哲人智慧光芒的书,凝聚着古代道德教育的精华,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穿越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时空,经久不息地陶冶着我们的人格。《论语》自东汉以来就被奉为经典,宋代以后更成了科举时必读的教科书。由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此可以说,《论语》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一块基石。《论语》和孔子在当下仍有着重大的影响,《论语》中的很多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孔子的很多主张,比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等至今仍然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高中新课程实施后,高二第一学期刚接触选修模块,笔者和许多教师一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惑和迷惘,也曾步入一些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论语〉选读》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走出选修模块教学中出现的误区。

一、 走出重“必修”轻“选修”的误区

我们的课程方案和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指出选课是让学生“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我们选修课的课改实践却没有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论语〉选读》被列入限定选修模块,老师们称之为“必修”的选修课。于是有些教师就会产生许多疑问和不解,《〈论语〉选读》将必修课的一个专题章节的内容拓展成了一门课程,虽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可半个学期都在学习《〈论语〉选读》,学生肯定会产生厌倦;也有老师认为选修课就是为必修课而设置的,随便“选”着教就对了。

我们必须明确:选修课不是补习课,也不是应试的辅导课,更不是大学里的选修课。它与必修课构成一个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割裂的整体。如果说,必修课是为了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那么,选修课程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必须在体现教师专长的同时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是确定选修课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从目前实际来看,选修课教学的主要场所还是在课堂。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常态下的选修课课堂教学方法。例如,教学容量如何?课堂结构与节奏如何?师生活动如何开展?选修课程教学效果如何?

选修课与必修课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继承性又有相对独立性。继承性是指选修必须重视对必修内容的梳理和巩固,选修课仍然具有基础性;独立性是指必修课强调基础,选修课注重拓展,强调探究,着眼于发展和提高。

选修课程对高中而言是个全新的课程,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目前,学生依“趣”选,教师依“能”选的空间还不够大,限定选修的《〈论语〉选读》共15课,分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由于教学时间紧,学生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尚浅,再加上教师选修课教学的经验有待于积累,《教学指导意见》规定10课为教读课文,5课为自读课文(分别为“待价而沽”“求诸己”“楚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自读课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自学,可不作为各类考试涉及的依据,这样也给师生们减轻了一些负担。在《〈论语〉选读》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我们需要牢记和深刻体会。从一定程度上看,选修课程比必修课程要求更高了,深度更深了,专题意识更强了。

二、 走出重“文”轻“言”的误区

《〈论语〉选读》作为课程来学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教师们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每个章节已经有了注释这就不需要再教授了,特别注重各课“文化内涵”的探讨,从而出现重文化轻文字的现象。比如《周而不比》重点偏向于“理解孔子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观点”和学生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诲人不倦》大量时间用在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忽视了对《〈论语〉选读》文言文学科文字方面的落实和理解。需要明确的是,《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指导意见》已经很明确地指出:

[层次\&教学内容\&价值目标\&文字\&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学习文言文,学生首先要过语言文字释读关;培养这个能力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目标,其次才是品评文言文中的思想、观点、情感。先要读懂,再品评,这是基本的道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名篇,已经明确指出了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论语〉选读》前言已经提了这样五点具体学习的要求:第一、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提高个人精神品格;第四、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第五、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落实重要的实词,文言句式,文言虚词,源于《论语》流传至今的成语、熟语、格言(尤其古今异义的成语),以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承担起传承古代文化的重任,做到“言”与“文”并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文言文的习惯,更好地向学生传授古代文化的精髓。在《〈论语〉选读》教学中,“言”和“文”是平等的,偏废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例如《中庸之道》这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1. 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2. 理解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区别于“折中之道”;3. 探讨“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字词掌握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均要兼顾。在文本阅读和讲解的过程中重要字词的落实需要加强,在此基础上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