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银行业的发展现状

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3 16:06: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银行业的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私人银行 财富管理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200-02

一、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的市场供求分析

(一)私人银行业的需求因素分析

1.中国私人财富的增长产生巨大的财富管理的需求。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统计,2008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接近38万亿人民币,同比2007年末增加约5%。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正在逐年扩大。2008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①达到了约30万人的规模。其中,超高净值人群②也接近1万人的规模。就私人财富规模而言,2008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达8.8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2900万人民币。其中,超高净值人群的个人财富总量达到1.4万亿人民币,在高净值人群内部财富占比达到16%。

根据《2010胡润财富报告》③,2009年,中国内地有875000个千万富豪和55000个亿万富豪,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7.8%,有1900位10亿富豪和140位百亿富豪。其中,北京有151000位千万富豪和94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一。广东省有145000位千万富豪和82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二。上海有122000位千万富豪和73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三。

根据调查,近八成的高净值人群开始接受多元化的投资,接受资产配置的理念,对财富的保值、增值以及转移产生巨大的需求。

2.银行业自身业务发展需求。步入21世纪的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部挑战,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如何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如何面对日益走进的利率市场化,如何面对愈来愈严格的资本金管理,这些都迫使银行提高其零售业务的战略地位。

意大利经济学家菲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马特莱法则即二八定律: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常占多数,因此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数,即能控制全局,反映在数量上,就是80/20原理,即80%的价值来自20%的因子,其余20%的价值来自80%的因子。即经营好20%的重点客户,能够为企业创造80%的利益。英国银行学会的调查结果显示,英国的零售银行客户中,只有20%富裕客户为银行创造利润;美国的零售银行,90%的利润由10%的富裕客户所贡献;高盛的调查指出,贡献最高的20%富裕客户为银行创造的利润是全体客户的1.7倍。因此能否抓住这20%的高端优质客户是银行发展的关键。这就使得银行产生了巨大的为高端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需求。

(二)私人银行业的供给因素分析

1.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需求,二是非金融需求。金融需求的满足体现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上,如果是一个非常落后的金融市场,则无法实现。中国的金融市场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还较为落后,但是目前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金融产品,进行资产配置,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2.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私人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有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 65号第20条规定:对于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私人银行服务满足其投资需求,不受本通知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限制。(十八条: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理财资金参与新股申购,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十九条: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这就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和发展空间。

二、中国私人银行业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症结

(一)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国内银行在2007年开始涉足私人银行业,在2008年开始扩大,截至2010年12月,内资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有,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8家银行。尽管目前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形成核心竞争力,能够占据市场领先优势,但是仅仅几年的发展,各家银行在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2010年6月,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达到10415,管理资产总量2169亿。2010年,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群增长幅度达到42%,管理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增长幅度达到49%,截至2010年底,已经在全国16个重点城市设立20家私人银行中心,进一步扩大了私人银行客户服务覆盖率。

工商银行在2010年末,私人银行客户突破1.8万户,管理资产3543亿元。成立北京、上海、广州等10家分部,形成覆盖国内重点经济区域的业务布局。

中信银行在2010年年报中称其成功构建了有中信银行特色的“五型私人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报告期内实现盈亏平衡。其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达到10055户。

(二)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文化和思维方面的障碍。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中国国内个人财富的拥有量随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而不断增长,但社会各方面往往更多的只是关注财富增长问题, 财富管理理念相当单一,理念缺失是当前私人银行业举步维艰的基础因素。尽管具有高净资产值的个人财富积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其财富管理需求事实上已经从单一的财富积累转向了财产保护与传承等综合性需求,但是普遍的理念单一导致私人银行客户对自身的财富问题不够敏感, 难以主动提出需求,培育财富管理价值链的理念在中国国内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2.专业人才的极度匮乏。私人银行业需要的是私人银行家,不仅熟知国内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而且精通法律、信托、保险、外汇的规则和运作,甚至对艺术品和奢侈品也有足够的知识;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有相应资格和资历,一个出色的私人银行家通常都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而我国目前的本土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大多二三十岁,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还不能适应高端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很难能够得到高端客户的信任。尽管国内部分银行在人才培养上已经投入相当大的力度,但是,真正私人银行专业团队的构建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

3.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障碍。私人银行业务广泛,对产品创新有着特殊的要求,同时为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进行风险的经营与管理,既能够管理好风险,又能够支持产品创新?如何在每一个具体的业务环节把控风险?传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这些挑战。

4.制度及市场环境的障碍。私人银行业务涵盖极为广泛,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分业经营限制、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以及法律、法规的尚不完善都使得私人银行业务难以迅速开展。例如2007年5月银监会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投资于境外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但是仍然不允许投资于商品类衍生产品及对冲基金,对股票投资也有很多限制,国内私人银行客户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资产配置。同时,我国对于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准入条件、客户构成、产品定价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可循,

三、中国私人银行业未来发展思考

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发展已经数百年,为银行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成为国外一流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尽管我国居民财富增长速度极快,财富管理市场空间极大,利润丰厚,但是从文化理念、市场环境发展、人才储备、风险控制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因此,在中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认清我国财富管理现状,对财富管理市场供求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1.认清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发展阶段。中国目前的私人银行业务严格的说还不能叫做私人银行业务,只能说是财富管理业务的向上延伸,或者说是一些零售业务较为成熟的银行为其高端客户打造的一个特别的财富管理业务。因此,在目前,零售业务有一定基础、中小企业业务较为成熟的商业银行,都可以考虑建立并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或高端财富管理业务,但是要认清发展阶段,不能好高骛远。不能盲目追求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私人银行业务模式,而是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自身的特点,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及远期目标,以期在完整的框架下,分阶段实现高端财富管理的目标。

2.培养储备人才。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即便是国外发达国家,私人银行家仍然是短缺的人才。银行及相关的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培训、考试、进修等手段和途径持续的培养专业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同时还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和私人银行家进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专家和私人银行家需要熟悉中国国情。在当前人才不能够快速达标的背景下,组建团队是解决问题的良好思路。例如可以通过聘请学者及顾问搭建非常设性顾问平台,充分利用社会高端资源,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前开展业务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员。

3.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加强对客户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从而将私人银行客户与其他客户有效地区分出来,深入了解私人客户需求,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高质量的资产管理等精品服务。大型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时应当充分发挥公司或集团内部各业务单元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主要来自客户转移和产品交叉销售。在客户转移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有覆盖范围非常广的网点,深厚的客户基础,尤其是理财客户中有大量优质客户,从分支行和理财中心挖掘和转移客户是迅速扩大客户群的有效方式;在交叉销售方面,银行综合化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使交叉销售成为可能。协同效应的发挥需要有个强大的系统共享和支持。

4.提高内部风险管控能力。私人银行的业务风险和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风险是密不可分的,必须将其纳入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统筹规划。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私人银行的操作风险是非常显著的,因此,着重建立一个风险监控环境尤为重要。需要制定一套识别与评估、监控、缓释、度量及报告操作风险的完整流程,并在私人银行部门设置独立的内部风险控制单元,负责监测整个流程的执行。在私人银行业务流程之中,对待每一个环节及风险易发点都需要建立操作准则加以预防。有关反洗钱、产品规范性、人员资历达标、客户准入条件等等内容都需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条例,并通过严谨的操作程序给予有效监控。

私人银行的业务极为广泛,其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都较高,私人银行业务范围中,中间业务比重极大,因此建立完善的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从理念上进行革命。彻底打破商业银行把法律部门的工作重心定位在以处理银行诉讼事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对法律风险的事后救济功能上,这种理念既模糊了银行法律工作与资产保全工作的界限,又使银行法律工作滞后于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无暇顾及为快速发展的银行业务创新和变革提供事前防范、控制和化解经营法律风险的保驾护航功能。其次,必须循序渐进的完善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方能能动地控制中间业务法律风险。一是要建立中间业务合同文本管理制度。既要重视发挥中间业务相关合同的能动作用,即通过建立中间业务合同文本库,公平、合理安排中间业务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架构,使中间业务相关合同具有稳定性、可预见性和确定性,又要重视对中间业务合同文本的审查、修订和使用管理,以充分发挥合同文本对中间业务法律风险的事前防范功能。二是要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法律专题研究,提前介入中间业务,充分论证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合法、合规性,公平、合理地设计和安排中间业务的法律框架,研究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并予以积极预防。三是建立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后评价制度,研究、中间业务法律咨询中的疑难、有价值的法律问题,进行后评价,形成法律指引,规范相关中间业务的发展。

注释:

①高净值人群指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个人。

②超高净值人群指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个人。

③富豪是指拥有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资产的个人,资产包括可投资资产、未上市公司股权、自住房产和艺术收藏品。

参考文献:

1.本・爱德华兹.许文卿.私人银行放弃它们的唯一标签.经济资料译丛,1995(4)

2.郭田勇,邓伟.中资银行如何拓展私人银行业务.西部论丛,2007(1)

3.郑荣年,陆磊.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监管研究.经济纵横,2008(8)

4.曹彤.关于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思考.银行家,2009(3)

5.连建辉,孙焕民.走进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6.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2010年中报及2010年年报

篇(2)

从现阶段的形势来看,由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银行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的要求,网上银行顺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且不断壮大,网上银行服务在 21 世纪已经逐步成为银行必须提供的金融服务之一,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国内各家银行都推出网上银行业务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网上银行业务竞争力是保持招商银行业务在国内市场竞争优势的根本。

一、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及竞争态势分析。

( 一) 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

从1997 年开始,招商银行开始在互联网上办理业务并迅速取得了网上银行发展的优势地位。1997 年 4月,招商银行开通了自己的网站 cmbchina. com,这是中国银行业最早的域名之一,招商银行的金融电子服务从此进入了“一网通”时代。经过15 年的快速发展,“一网通”在国内网上银行领域始终占据着领先地位。

篇(3)

关键词:农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业务

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网络交易平台便是电子银行,它的应用可以使银行的客户通过网络实现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具优势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打破了传统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空间局限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客户拥有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便可办理金融业务。电子渠道在银行的应用包括多项内容,例如POS机终端、电话银行、手机银行、ATM自动柜员机等。而电子银行则属于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它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与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可以对传统商业银行中服务的不足之处及时补充,并加以提升。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异常迅猛,作为农业银行也意识到电子银行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农业银行也在不断扩展服务方式,提高客户应用电子银行的服务体质量。

1.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1.1创新产品少、发展层次较低

1997年,我国网上银行业务首先从招商银行开通,之后网上银行业务便开始逐渐遍布各大商业银行。截至2015年,我国使用网上银行的个人用户达一亿人次,交易额突破百万亿元。我国近200家商业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不少企业开始通过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很多电子银行只是传统银行延伸至互联网上的业务,网上业务基本都属于传统业务范畴,业务量也多集中于存取款、转账等内容,并无更多创新型产品。尽管电子银行在我国出现较早,但整体层次较低,创新型产品微乎其微,并且电子银行的服务尚不健全,很多客户利用电子银行还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1.2业务发展水平较低,后期潜力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约七成的家庭使用电子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几乎涵盖了70%的银行业务量。我国现阶段使用电子银行的商业银行较多,但发展水平不高,很多业务内容受限。但是电子银行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交易总成本却不会因为业务量大幅度提高而受到影响,因此后期电子银行的发展潜力巨大,很多内容值得深入挖掘和利用。

1.3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日趋成熟

现阶段,在我国金融业发展领域,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电子银行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成立了金融监管体系,并且以金融信息化作为重要课题,在支付系统中也不断在强化现代化体系的发展和运行,全面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中央银行广泛推广的管理模式。我国也正是进入推广应用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时代。从金融服务到经营管理,再到宏观货币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了一体化。整个金融服务系统由支付服务系统与清算系统组合而成,我国的支付服务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2000年,我国成立金融认证中心,电子证书成为当下电子商务中为实体办法的唯一凭证,且难以造假,有效保证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便于检验和管理。我国也针对当前电子银行广泛发展的趋势,颁布了众多条例、管理办法等内容,有效监管和保障了电子银行在我国顺利发展。

2.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电子银行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早,但是农业银行开设电子银行业务的时间较晚,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在农业银行的发展较晚,后期发展速度迅猛,如今农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包括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多项业务范围,客户规模也逐步壮大。2015年底,我国在农业银行开通电子银行的客户已经超过4亿户,传统业务在电子业务中分流高达七成。很多地区,农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初具规模,电子银行业务在农业银行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超过60%的总银行业务量都是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办理的,业务量也随着客户对电子银行的熟悉程度不断呈现攀升趋势。

2.1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最初在推广网上银行时,农业银行是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推介产品的,让客户不断熟悉网上银行的使用方法。现在农业银行已经在门户网站上建立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账户资金的管理,还能通过网上银行投资理财、交纳各类费用,并且享受各类营销服务内容,大多数传统农业银行网点办理的业务,均已实现了在网上银行办理,网上银行正以十足的发展势头发展,从交易规模来看,网银交易量也呈现大幅攀升态势。

2.2电话银行的发展现状

利用电话网络办理完成各类金融业务的方式便是电话银行,客户可以通过拨打银行电话完成金融交易内容。此项业务出现于1992年。最初,农业银行开通电话银行时只是作为银行信息查询的方式之一,并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转账、还款等金融业务。之后,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农业银行开始借助电话银行开通更多的特色服务,帮助客户实现网上转账付款,直接订购产品等金融业务。

2.3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2005年,农业银行开始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短短几年里,手机银行已经成为农业银行一个重要的金融交易平台,很多客户利用智能手机便可轻松掌握账户信息,并进行个人理财管理,在线消费、享受公共服务等内容也可轻松实现。这个平台上多种金融业务的开通,使金融服务内容不断优化和丰富。客户只需扫描二维码,手机上便可以轻松利用农业手机银行办理各项业务,也可在微信客服中寻找需要办理业务的内容,这无疑为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发展空间。

2.4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瓶颈

首先,定位不够准确。农业银行开通电子银行业务,并未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主推内容,而是将它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因此,无论是传统产品的推广、同步都未及时将电子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同步开展。第二,管理体制尚需完善。现阶段农业银行的管理机构停留在残缺不全的现状,并且不同部门间取法协调互助,很多网点的管理能力薄弱,业务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有碍各类信息的广泛普及。第三,营销机制有待健全。无论哪种业务都需要科学的营销机制,而农业银行中并未将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作为独立的品牌来营销,在电子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农业银行显然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很多客户并未充分了解电子银行业务,参与电子银行业务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第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农业银行中的从业人员普遍精通传统银行业务,但是对电子银行内容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农业银行在选拔人才队伍时没有按照人才引进计划,及时更新对人才知识内容的要求。掌握专业而全面的电子银行方面知识的人才稀缺,这也是导致农业银行在开通电子银行业务后,创新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五,电子银行的风险防控机制尚未构建。从农业银行内部发展来看,它们并未建立电子银行业务统一标准的操作规范,在流程设置方面也缺乏必要的规范内容,权限制约方面来看,不同的部门间规划不清晰,并且技术层面的保障力度不足,这也给电子银行业务未来发展中带来一定的数据安全隐患。

3.加快农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策略

3.1加强电子银行品牌建设

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内容,农业银行应当给予电子银行业务足够的重视,不断强化对电子银行品牌建设的力度。过去,农业银行一贯以产品至上为发展理念,如今应当转变发展理念,将客户需求作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将业务流程不断简化。尽可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在开展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要让客户看到农业银行可以提供的贴心服务,更个性化、综合化的服务内容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针对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反馈的需求信息,农业银行应当合理利用好这些信息,对客户需求做出预测,超前开发,将电子银行业务产品领先研发。此外,农业银行应当发挥自身的农业优势,拓宽渠道,吸引更多农业电子银行业务,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这也是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将电子银行的特性与金融同业有机结合,将提供的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在创新层面上,农业银行要把握好金融市场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不断研发覆盖能力更强的金融业务,将所有银行开通的电子银行业务囊括其中,并利用农业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业务,扩大电子渠道,提高业务覆盖面。要注重技术研发队伍的人才培养力度,让他们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不断年研发和推广电子银行新业务,实现现有银行业务的优质升级,在增值业务方面,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实现银行与企业的有机合作,扩大宣传范围,树立品牌形象,将过去保守的观念突破,让客户充分感受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便捷条件和优越性,并且重视客户体验及反馈信息,将这些作为不断改善电子银行业务的源泉,将品牌打造地更加深入人心。

3.2打造过硬电子银行人才队伍,健全考核机制

提高现有的专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定期寻找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人才前来授课,让专业人才掌握的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并且强化管理岗位、业务营销岗位的综合素质,在培训中着重对员工开展业务知识、信息技术、营销策略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全方位素质。在员工掌握过硬的传统银行业务素质基础上,还应当让员工意识到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并将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技能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内,鼓励员工积极主动营销,将电子银行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例如,对新开户的客户介绍电子银行业务的优势,鼓励他们使用电子银行相关业务等。并将考核指标逐步向电子银行相关产品方面倾斜,建立好相应的考核机制后,让员工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以此来引导员工认识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内容。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客户的信息反馈,可以建立专门的客户体验中心,将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过程中的体验真实记录下来,作为后期改进业务内容的主要参考内容,在体验过程中还可以使很多潜在客户加深对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认识和了解。

3.3加强电子银行维护,提高电子银行使用率

除了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外,还应当积极开展激活活动,不少电子银行用户虽然开通相关业务,却从未使用过,这部分用户称之为睡眠户。为此,农业银行应当不断加强对这部门客户的回访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使用过程中的疑问,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使用率。针对企业用户还可开通上门推介活动,不仅负责使用的辅导,还应当负责后期的维护工作。电子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产品销售的竞争力还是吸引力都需要不断提高,农业银行在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应当利用好成本优势,为开通某些电子银行业务的用户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提高打折力度,鼓励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业务完成交易内容,让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业务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更加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战军,楮海山.浅析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若干问题[J].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S1:157-160.

[2]管晓珂.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1:11-12.

[3]胡磊,王雪平.农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以农业银行苏州分行为例[J].现代金融,2014,05:25-26.

[4]陈颖亭,陈彦波.农行加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4,05:33-34.

[5]齐文忠,周萃,张正华,卓尚进,戴磊. 我国电子银行迎来发展新机遇――四大银行相关负责人谈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新战略[J].金卡工程,2006,04:61-64.

篇(4)

关键词:农信社;电子银行;问的题;策略

电子银行业务这些年受益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凭借自身的突出优势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不过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经验不足、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银行业务办理趋势来看,电子银行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县级农村信用社需要顺应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这以业务领域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来加以推进,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要,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保持一个比较迅猛的势头,银行卡发卡数量不断提升,传统的存折业务越来越少,同时越来越多县级农村信用社都提供网上银行以及自助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占比越来越高。不过由于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整体比较滞后,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自助取款等方面。

二、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必要性

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来说,电子银行业务并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业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具体阐述如下:

1.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需要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提升金融服务水以及发展普惠金融的现实需要,随着居民对于金融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电子银行业务本身具有的便捷性、经济性等给客户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较好的满足了居民不断提升的金融服务要求。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来看,电子银行业务本身的属性可以大大降低人们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以及成本,从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2.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业务办理成本的需要

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来说,控制成本支出是经营管理的重要一个方面,电子银行业务相比传统的手工业务办理模式来说,单笔业务办理成本低,耗时也更少,县级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大力拓展电子银行业务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3.发挥农村信用社职能作用,提高农村信用社市场占有率的需要

目前随着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一些股份制银行在经营重点不断下沉,在县域及以下市场广泛布局的背景之下,县级农村信用社遭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的下滑。通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可以有效的拓展农村信用社职能作用,从而在与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三、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外业务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因为这一业务的开展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没有太多的经验积累,因此在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1.认识滞后,人才思想不到位

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认识滞后,人才思想不到位的典型问题,从认识层面来看,县级农村信用社对于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这一业务的开展不受重视。认识的滞后导致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专业人才的引进方面投入力度严重不够,这一业务的具体开展因此存在人才匮乏方面的制约。

2.设施滞后,硬件配备不到位

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没有良好的硬件配备,这一业务的开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支持,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不够,这导致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大受影响。

3.观念滞后,政策宣传不到位

客户接受程度低也是目前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县级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群体来看,其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加上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客户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理解以及接受程度大受影响。

四、县级农村信用社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探讨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难度很大,存在各种现实阻力以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阻力,结合电子银行业务的具体内容,本文提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全面的推动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更好发展。

1.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知识宣传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客户了解、接受电子银行业务,针对目前客户在电子银行业务了解方面的不足,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电子银行业务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客户了解电子银行业务的好处,同时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优惠政策进行充分宣传,鼓励客户尝试电子银行业务的运用,从而扫清客户观念层面的错误认识,为这一业务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县级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能力过硬人才队伍,针对目前电子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匮乏这一现实,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注意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县级农村信用社需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更多的电子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加盟,同时内部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根据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长远人才培养规划,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3.加强软硬件建设

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的软硬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牢牢把握电子银行业务的具体要求,在软硬件建设层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优化升级。县级农村信用社软硬件建设中需要注意筛选比较,本身质量可靠、功能健全、经济实惠的原则来进行采购,从而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4.加强管理,防范风险

电子银行业务对于县级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在风险防控要点、方法等层面有着较大的不同,需要县级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制定出来符合电子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管控体系,从而实现这一业务的更好发展。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县级农村信用社未来一项必要做好的重要工作,需要积极借鉴一些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注重自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问题的解决,从而全面的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友银.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分析[J].时代金融(下旬),2014年5期.

篇(5)

关键词:代缴费 渠道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北京地区银行业缴费服务项目的增加,来银行网点进行缴费的居民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虽然各家银行都在致力于自助渠道、电子渠道的推广,但随着缴费人群的增加,排队长、拥堵、系统故障等问题不断从到银行办理缴费的本地或外埠居民中被提出,而作为银行方,服务柜台的人员则不断反映缴费业务给网点的日常经营带来较大压力,连吃饭的时间也挤不出来。

根据北京地区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统计数据,仅2012年上半年,涉及银行的居民缴费业务投诉就占了全辖机构投诉总量的17%。针对这种现象,本文结合北京地区居民主要缴费类型与当地银行缴费业务发展现状,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并对未来居民缴费情况的发展做出预测。

1 北京地区银行业代缴费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1.1 居民缴费业务量大造成银行服务拥堵。目前,北京地区各家中资银行均开设居民代缴费业务,但是调研发现,随着北京地区居民人口的增加,代缴费业务量越来越大已经给银行网带来巨大压力,导致在很多人口稠密地区的银行网点形成服务拥堵,即:当大量居民在银行柜台办理这一业务时,由于服务资源有限,居民客户不得不承受很长的等待时间,同时,也给柜台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造成服务供需双方的不满。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地区各家银行的居民缴费业务主要开通四大类,分别是:

通讯费、公共事业费,如燃气费和水费、有线电视收视费和物业费。其中通讯费、公共事业费两项是交易量占比最大的,特别是通讯费,平均占到银行柜面缴费业务的70%左右。

由此可见,银行开通的代缴移动、联通话费和自来水费三大业务基本占据了柜面整体缴费业务量的70%以上。这三类缴费业务的特点是集中爆发、交易量大和现金业务量大,直接给柜台造成了较大负担。在一些靠近居民小区的银行网点,这三项缴费业务量可以占到网点日均总业务量的20%以上。此外,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居民来银行柜台办理代缴费业务通常分为现金形式和银行卡形式,而二者的业务量之比约为6:4,也就是说,每10个缴费居民中就有6个是持现金缴费,由于需要现场点数金额,这就大大延长了单次服务时间,同时,由于经常出现一人缴纳十几笔话费的情况,造成银行网点排队时间长,又加剧了居民、银行之间的矛盾。

1.2 居民的缴费习惯导致网点自助设备、电子设备缴费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分流作用。柜面压力大,有自助设备、电子渠道分流不畅的因素。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办理个人代缴费业务的居民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中老年客户,这一群体的特点是不会或不愿意在银行布设在网点的自助设备办理代缴费业务,很多时候即使有人引导,也拒绝使用自助设备缴费,这部分群体的缴费习惯很难改变。

1.3 自助设备操作友好性和功能完善有待提高。通过调研发现,很多临近银行网点的小区居民都反映,一些银行机构网点布设的自助设备老旧,吞卡、打印不顺畅等问题时有发生,且部分自助设备功能单一,限制了缴费服务的种类和金额,比如,一些居民的话费、水电费由居民所在单位报销一部分作为福利待遇,而银行的自助渠道设备上无法进行部分金额的缴费服务,因此导致原本希望自助服务居民客户只能选择柜台。

2 国外同业银行缴费类业务的主要做法

目前,关停柜面缴费类业务,改之以签约自动代扣服务是国外银行针对缴费类业务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了解国外同业信息发现,在美、欧、日本等金融发达国家,银行网点基本部分或全部关停个人类代缴费业务手工操作,诸如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三井银行等均采取以自助渠道和银行定期自动代扣形式为所在地区居民提供缴费服务。此举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本(柜台),而让昂贵的人力资源投入到营销类的高收益服务中,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

3 第三方运营商的业务发展现状

所有银行缴费类业务的开通都是银行与费用发生地运营商合作的结果,通过对北京地区与银行合作中代缴费业务量中占比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两家企业的调研发现,在这些电信经营的大型网点,每日的客流量可达到4000-4500人,有将近60%以上客户涉及话费业务,而这部分客户中又有大半办理新号入网业务,即1400-1600人。

由于目前电信部门仅能受理话费收取,而不能办理话费代扣业务,因此这部分居民客户中又会有一大部分分流到各家银行的窗口办理预约代扣,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的压力。如果银行能加强和电信商的合作,开放代扣签约业务,则电信的服务窗口就可以直接在客户信号入网的同时办理代扣,既能方便了客户,又能缓解了银行窗口渠道的压力,实现客户、银行、运营商多边共赢。

4 北京地区银行业代缴费业务发展趋势及改进建议

篇(6)

关键词:投资银行;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022-01

1.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1)投资银行的概念

投资银行是指那些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营业务的金融机构。一般来说,关于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义由广到窄可分为四类:第一,投资银行业务包括所有金融市场业务;第二,投资银行业务包括所有资本市场业务;第三,投资银行业务仅限于证券承销、交易业务、兼并收购和资产管理等业务;第四,投资银行业务仅指证券承销和交易业务。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第二个定义。因此,投资银行就被定义为是那些以资本市场业务为主营业务的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投资银行产生于经济发展中资本性投资需求的初始阶段,成长于股份公司制度的发展阶段,成熟于证券市场的发达阶段。投资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2)投资银行风险的生成

投资银行是以证券承销、经纪、自营为本源业务的特殊的金融中介机构。它既具有一般金融中介机构的共性也具有作为资本市场主角的自身特征。因而投资银行面临的风险应该是其作为金融中介的共有风险与自身行业的特有风险的综合体。

2.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

在1993年之前,中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当年7月整顿金融秩序,确立了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中国的投资银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股份制改革的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完善、居民投资意识的培养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投资银行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以证券公司的形式存在,券商数量众多,规模偏小;业务结构雷同,种类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并购、资产证券化、创业基金等现资银行业务还有待开拓;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2)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风险意识淡薄,违规较多。

加强风险意识是我国投资银行急切关注的问题,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更是进一步显化了加强风险意识的必要性。虽然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意思有所增强,但即使是在《证券法》颁布之后,投资银行的违规行为仍然严重。根据国家审计署对88家证券公司审计结果表示:这些证券公司资产、负债、损益不实严重,同时发现采取违规证券回购、发行债券、卖出代保管国债等方式融入资金、挪用客户保证金、非法获利等种种违规行为。

②投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投资银行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但是该结构还存在很多缺陷,特别是在风险管理组织部门的组建上。行中也没有设立对上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的风险管理处。这种组织模式导致下级分行的风险信息不能及时反馈,上级部门对下级银行的风险控制不能及时实施。

③风险管理的评价处理机制和改进机制不科学。

我国投资银行本身由于风险管理部门设置不科学,有的虽设置有风险管理部门,但是部门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首先是投资银行对经营中潜在的风险缺乏系统的识别评估体系,无法对投资银行风险有一个明显的认识;其次,在实践中某些潜在的风险一旦变成现实的风险,银行也没有形成一定的改进和补救措施,导致同样的风险下次仍然有可能发生。

3.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思路

(1)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

①控制权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当股票市场、管理者市场、政府管理等所有机制不足以解决问题时,控制权市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后一种外部控制手段。构建控制权市场的前提是对投资银行进行公司化改造。当前最为紧迫的是要建立健全与投资银行并购活动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框架以及制订具体措施,为投资银行业的并购行为扫清障碍。

②积极推进董事和经理队伍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建设。

就中国现实而言,积极的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而人力资本市场对企业家资源的配置作用日益突出。有鉴于此,推进董事和经理队伍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建设,最为现实的选择是要催育高效率的人力资本市场。

(2)内部治理机制的改革

①投资银行激励机制的重构。

激励的过程是多层次、多元的,激励需要体现在许多方面,激励工具也应是多元的。就中国投资银行的现实来看,现有的激励机制正在弱化,这一点从证券业内人员的高流动性可窥见一斑,与国外投资银行相比,中国投资银行在激励机制方面明显存在以下不足: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重短期激励,轻长期激励。重新构造新型的激励机制已是迫在眉睫。

②重构与整合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组织。

我国投资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已具备了一定基础,但随着与投资银行风险的生成、扩散速度加剧,现有组织的风险反应灵敏度,以及对风险的驾驭能力己越来越不适应。重新建立新的组织体系,意味着高昂的组织成本支出,并且震荡较大。较为可行的是对现有的风险管理组织进行重构与整合。おお

参考文献:

[1]王聪.《各国投资银行管理与运作》.

[2]杨大楷,等.《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战略》.

[3].《浅谈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4]杨树林,王晓明.《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风险防范及业务创新》.

[5]廖湘岳.《中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新思路》.

[6]袁欣.《当前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

篇(7)

关键词:手机银行 发展现状 特点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69-02

一、引言

手机银行,也称为移动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移动通讯运营商之间通过跨行业合作,整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业务,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平台,以手机作为终端,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作为一种结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手机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真正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

目前手机银行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从模式上看,日本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韩国则是以银行为主导,而欧美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银行业务的涉入不多。韩国手机银行业务目前已经成熟。早在2002年12月,韩国已经有18家银行提供手机银行服务,全年交易超过109万次,仅在2002年9月就有9万次交易发生。目前韩国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至2009年,韩国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已达到1115.5万人。手机银行服务一经推出就在银行信息电子化水平最高的美国大行其道。2009年美国手机银行用户达到2540万人,较2008年增长66%,占当年手机用户的10.8%。

二、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一)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功能

目前国内手机银行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1)查缴费业务,包括账户查询、余额查询、账户的明细、转账、银行代收的水电费、电话费等;(2)购物业务,指客户将手机信息与银行系统绑定后,通过手机银行平台进行购买商品;(3)理财业务,包括炒股、炒汇等。

手机银行实现方式多样化,从实现方式上看,这种手机银行业务操作可以分为两类:

基于WAP的模式。通过手机自带或内嵌的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即利用手机上网处理银行业务的在线服务,客户端无需安装软件,只需手机开通WAP服务。这种模式兼容性很高,但受制于手机上网的速度,同时在满足客户体验方面缺乏吸引力。

基于客户端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手机银行的客户端软件安装嵌入客户手机界面,客户通过操作银行提供的客户端软件访问登录手机银行。基于客户端的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银行特色服务,有效满足客户体验需求,但是需要银行不断开发新的客户端程序来适配不同款式的手机,运行成本较高。

从2012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基于WAP模式的手机银行是主流,其适配性基本上能达到80%~90%,一般手机机型都能支持WAP 模式,兼容性最好。客户端模式因为开发、运营和维护成本过高,市场正在不断萎缩,但从客户消费需求特征和技术进步等条件看,发展空间巨大。

(二)我国的手机银行发展特点

1.竞争加速。各行纷纷加入了手机银行服务提供者的行列,充分认识到满足客户移动化需求的重要性,将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作为抢占下一个制高点的利剑,加强了宣传和营销力度,国内手机银行市场跑马圈地的竞争加剧。

2.功能全面。已从目前单一的支付功能,向提供融资和财务管理多功能转变,使手机银行逐渐从简单的“电子钱包”变成为用户贴身服务的“金融管家”。手机银行作为网络银行的一个精简版,因为容易随时携带,方便用于小额支付,比网上银行更便利客户使用。

3.发展前景大。手机银行的成功在于它不仅是银行业电子化变革的手段,更是因为它迎合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手机银行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如以银联的名义开通手机银行客户端,对手机银行的普及应用将会起到划时代的作用。在国内,据工信部2010年10月21日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8.3亿,而在这8.3亿的手机用户开通手机银行的用户数不足2000万。尽管使用手机银行绝对客户数量仍然偏低,但由于手机银行的便利性和功能强大、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市场潜力巨大。

三、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手机银行市场前景诱人,但是基于对手机银行安全性、便捷性、效用性的考虑,手机银行在国内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预期。手机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还存在各种制约因素。

1.手机技术瓶颈。目前手机品牌繁复,功能完善、容量较大、稳定性强的手机较少。同时,新机型基于各具特色的程序开发框架,使手机银行的展现效果和操作方式存在差异,因此以手机终端作为承载平台的手机银行面临着手机适配性的挑战。另一方面,目前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同,且彼此不能兼容,无法实现银行之间的转账操作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不同的技术规则和系统标准共存,这就对手机银行的软件在各种系统上的运行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影响了手机银行的上马。现在很普遍的情况是,一家银行一个接口、一家银行一个用户界面的情况,也给用户带来不便。

2.客户推广困难。一是用户体验差。操作手机银行客户端时受限于所处环境的网络稳定程度,感受上速度忽快忽慢;跳转页数过多,让用户平添焦急。二是安全性上的未知感让用户心里不够踏实。目前信用卡、网上银行、手机短信诈骗、失信等案件频发。三是我国有移动互联网消费习惯的消费者比例不高,以年轻人为主,在这一群体中普遍特征是财富其实并不充足,而对于手握家庭财政大权的大部分年龄都在35岁以上,而在这一群体中,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使得推广存在很大困难。

3.资费过高。据相关数据显示,银行客户不使用手机银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费比较高,其中,60.5%的用户认为手机银行资费应该更低,使用手机银行需要交纳手机网络流量费、结算手续费及月服务费等费用,其中网络流量费移动GPRS上网流量费为0.01元/KB,电信CDMA上网流量费为0.02元/KB,服务费每个月6到10元不等,转账交易费基本上不少0.1%,用户快速进行一次完整的登录、查询、转账交易等操作,花费的流量通常在20K左右。整个费用成本基本上与网上银行所需成本不相上下,致使不能使部分网络银行用户应用手机银行。对于部分不常用手机上网,却有手机银行使用需求的用户来说,流量费用则可能成为一道门槛。

4.安全顾虑问题。近年来“钓鱼网站”等行骗手段危害很大。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新增“钓鱼网站”175万个,比上年增长11倍。继中行钓鱼网站系列短信诈骗案后,骗子们的手法再度升级将骗局转而投向新生的手机银行业务。如在骗子的恐吓和欺骗下信以为真,并把口令卡的内容转述给对方,钱被转走。

四、发展对策

1.银行应加大安全保障力度,建立良好的交易环境。为降低客户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的疑虑,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环节的安全性,必须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 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手机解决方案中尽力采用适合手机特征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相关技术来加强手机银行的安全。可以借鉴网络银行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动态密码、口令卡及装有数字证书的读卡器等措施来保障手机银行的安全。

同时,应构建尽可能完整的制度保证,如合同、协议及第三方担保等,提高消费者对移动银行的信任度。手机银行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的支持。一方面,央行、银监会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移动银行建设标准化工作,建立起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制订和国家电子银行业务标准。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的有关的电子银行业务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尽快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

2.大力推动手机支付研发。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iPhone和Android系统也几成主流。在此技术条件下,以软件下载的方式,把银行的业务植入进手机,成为用户手机中的一种应用模块。这一方式被称为客户端手机银行,是各大手机银行争相抢夺的市场。但或许需要下载N多个手机银行客户端,才能满足实际消费时的需要。对用户而言,集大成的包含了所有需要的手机银行,无疑对用户的使用最为方便。银联旗下的在线支付在手机的应用上,可以同时在一部手机上捆绑10张银行卡,只需从中择取一张,无论是小额的消费,还是大额的转账,只要是搭建在手机上的银行,均可以统一的客户端为用户服务。

3.加强对手机银行的宣传。银行应充分利用网站、社区、论坛等网络营销渠道以及线下广告,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详细介绍,不但要强调移动银行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还要突出介绍系统的稳定性、电子渠道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特点,特别是要强调银行对移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政策。同时,借助第三方的客观评价对其进行间接宣传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通过在已有的银行网站上建立有关手机银行的论坛栏目,让消费者自由交流使用感受,并针对客户的疑惑进行解答,这会大大增加新消费者的信任度。甚至可以把消费能力不高但消费欲望较强的学生作为潜在客户,为其提供手机银行相关知识。

五、总结

尽管目前手机银行存在很多不足,但因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以及轻便的随身携带性,手机银行的推广已是大势所趋。相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智能化以及资费的平民化,必然催化手机高速上网人群的扩大,这种转变将为潜伏已久的手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阮平南,杨小叶.网络经济形成及结构探微[j].改革与战略,2010(2)

[2] 邱勋.互联网基金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