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3 09:48: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

篇(1)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互联网+”如火如荼进行,围绕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创的新型教育教学方式不断的被开发,其核心都是借助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来推动教育教学的前进与发展[1]。基于现今情况,高校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2]。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3]。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教育领域中,互联网化的教育思维正在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热点研究问题[4-5]。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将二者相加,而是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下面将围绕着如何在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下,进行互联网化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深入分析。

2.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基于“互联网+”技术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各行业的资源整合的能力[6]。学生运用能力从互联网中得到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加工等处理,变为针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首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对网络信息的获取能力。互联网信息的获取主要通过直接在互联网和书籍报刊上获得。具体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以及百度等网站进行信息检索。信息获取后,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甄别和处理能力。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繁多,各种类型信息互相混杂,因此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至关重要[7-8]。(2)其次,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网络信息的筛选、整理以及整合等技巧,才能够将复杂和冗余的信息变为能够为自己消化理解的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指引学生进行信息的甄别与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价值信息提取的能力。(3)最后,培养学生进行信息创新以及再利用的能力。信息创新阶段,是信息分析处理以及加工的最后阶段。学生只有掌握了对信息的创新能力,才真正能够了解知识点的原理以及本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着重的对学生进行信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信息创新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

3.总结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机遇

“互联网+”,这个充满时代气息的词在今年两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新的时代面前,传统行业纷纷走上了改革创新的道路,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各项事业的根本,也承担着改革、改善和改变的挑战。高等教育为教育的普及、发展、提升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在教育中发挥着培养博、精、专人才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在与高等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浪潮,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引起深刻的变化。

“互联网+高等教育”,“+”不只是两者的结合,更是内容上的融合。“互联网+高等教育”必然会引起在线教育大爆发,在过去的2014年,k12在线教育、在线外语培训、在线职业教育等成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除了传统教育机构在做教育转型外,一些互联网公司凭借着他们掌握着的高粘性人群也在转型在线教育,将教育从线下向线上发展。在线教育已经开始慢慢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活跃在我们视线中的“翻转课堂”,将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慕课”“O2O学习模式”,让学生按需学习、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运用大数据的教学和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的凸显了学习者的个性和差异性,在尊重学习者多样性的基础上,也更加体现了针对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者和教育者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因而教育信息化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的融合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互联网+高等教育”能够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呢?

一、教育资源开放化,加出教育公平新常态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量的网络课程和在线教育内容呈现在我们面前。学习者只要用心就能获得海量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教育资源的开放化为学习者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资源,国家信息化教育资源公共化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机会。“互联网+高等教育”也为教育公平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加出了教育公平的新常态。这里的教育公平,一方面是对个体的学习而言,“互联网+高等教育”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开放化,将海量的教育资源面向各高校、各地区的学生开放,高校的学生就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业水平学到各自想学的东西。因此,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在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也意味着高等教育公平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各高校之间,师资水平等软件设施的差距上,“互联网+”也带来了有力的推动。现实中的教学状况显示,知名的专家教授学者们往往集中在极少数的高等院校里面,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师资质量相对来说比较一般,而“互联网+高等教育”给高校的学习者带来了一起接受知名教师通过网络传来的新知识的机会。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可以让学习者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并能在各种终端和网络的环境下接入学习并延续学习的进度。同时,“互联网+高等教育”还能够释放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潜力,对于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课程内容作为补充,不只是针对在读的高校学生,对于攻读在职、函授等继续教育的高校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中遇到新的困惑也可以从互联网中调用适当的课程来补充,使线上线下学习做到无缝对接,并为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有效的支撑。“互联网+高等教育”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组织、创建、管理、分享教育资源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教育资源的价值充分的利用起来,促进教育资源的传播,使教育资源真正活起来,从而达到教育信息化,进而带动教育现代化,用教育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与创业产业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互动化,加出教育教学新体验

“互联网+高等教育”也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教育模式更像是一种流水线式的培养人的生产线,对每个学习者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标准的班级授课制,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下,使用同一份教材,接受同样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教育不可避免的存在刻板的方式和想当然的判断,培养出来的学习者也就不可避免的带着批量生产的烙印。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人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层层筛选,大部分人都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所倡导的“终身教育”的理念,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也很难办到。虽然如今社会上有专科教育和培训教育作为补充,却依然效果一般。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依旧没有满足大多数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其受到技术和思路的限制,在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互联网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在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因而“互联网+高等教育”便应运而产生。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互联网可以实现实时的在线讨论、讨论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教学者的讲授。依托音视频互动通讯技术,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打破距离的限制,为一些高等院校的教育师资提供补充,从而解决一些高等院校存在的教学师资不足、课程开设不齐的难题,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了补充课程的常态化教学,托起了教育链中的薄弱环节。互联网凭借其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在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教学方式的互动化。学习者在互联网上进行课程学习,针对学习者线上学习的问题,教育者凭借数据分析,与学习者线上互动,关注学习者的成长与不足,从而体验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学习方式个性化,加出教育质量新高度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内涵和规律,而且知识是多样化、多结构的,教育要提供不同的知识结构供每个人选择。在“互联网+高等教育”阶段,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模式,学习者有多种可以选择的途径来学习和充实自己,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让不同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得到各自的教育发展。“互联网+高等教育”在大数据的辅助下实现人尽其才,在保证基本教育的条件下充分挖掘每个人专业潜力。

变化着的学生,也预示着这一时代的快速到来,如今的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网络也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更依赖于网络,也更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模式充分的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革新,更加重要的是,教育充分的表现出了人的主体性,真正的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特性,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沉浸式的学习。

基于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教师会更加在意学生的深度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学生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开发和创造合适的课程,追求双向的沟通和教育。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教学反馈与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能够根据学生学习与掌握的不同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便捷高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互联网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与反馈以及在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都能够作为数据转化为信息,作为个性化学习与评价的依据。“互联网+高等教育”也给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多样学习服务的平台,高校学生在这一平台上完成作业、测试、实时辅导、答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被互联网自动记录并通过智能分析,互联网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智能推送,制定学习计划或者个人方案,实现个性化学习。

2015年仍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作为工作的重点,“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与需求的理解日益深入人心,而且2015年教育部将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亿元。而“互联网+高等教育”是促进教育信息化最好的方法,这也必然促进学校组织的变革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

“互联网+高等教育”,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推动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高等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将通过互联网实现连接和重构,这并不是将教学过程简单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也不像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为教学打破了时空和人数的限制那么简单,而是利用先进的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为高等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全面搭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这包含了教育的管理、服务、教学和互动,推动教育和个人的完美融合。

“互联网+高等教育”,在互联网的教育时代,网络资源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不言而喻,这些资源成为学习中的强大动力。对于教育来说,加的不只是技术支撑,加的也是整个社会对教育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改革和技术一起来撼动高等教育,对于我们来说要加点包容,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时代进步和技术的革新,期待“互联网+”,为高等教育带来更多更好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刘道玉,中国高校之殇[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2]黄桂晶,黄荣怀,张进宝,江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9)

篇(3)

一、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开始流行,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都接受过专业训练,能按照教学论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保证学生顺利地学习。②各学科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③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是互联网教学难以替代的。但是,传统教学也有其不足,表现在:①它是以“教师为主宰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②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规定的限制,是“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教学侧重于知识结论、轻知识过程与能力培养。③传统教学是以教室和黑板为中心,教学活动是在教室中进行的,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从而也带来人数上的限制。④传统教学的媒介是课本、参考书、讲义、黑板、粉笔、部分实验用具等,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黑板、粉笔、讲义等,学生基本上是被灌输知识,基本程序是――学生预习、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评判、学生答卷、教师给分。

互联网教学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教与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教育信息,开展交互式的同步或异步的教学方式。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互联网教学方式十分灵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不受教师主宰与课堂的限制。②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③互联网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互联网应用能力,教师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更新,不断修订教材和教案,随时补充新内容、新材料,以满足时代的要求。④互联网教学中,教师从板书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多地考虑如何清楚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课程讲授可以安排得更合理,某些必要的讲解也可以体现在互联网课件中,还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材料,供学生更详细的了解知识点。⑤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汇集了大量资源,因此,互联网教学能使学生冲破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尤其是互联网没有地域界限和时空的限制,能让学生接受优质的远程教育,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互联网教学的不足: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等限制,学习上可能缺乏自觉性与自制力,加上不懂得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习,所以在广袤无垠互联网里如果没有教师的启迪与引导,很难自主地去进行学习。虽然使用计算机可以模拟学习活动,但它很难让学生真正形成实践能力。

三、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整合

1.强调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强调教师主宰课堂教学,以“教”为主,而互联网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以“学”为主。教师主导应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以“学”为主,学与教兼顾,以保证学生学习顺利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能够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互联网课堂的学习资源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这使得学生学习随意性很大。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因此,加强互联网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与控制,是实施互联网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2.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传统教学以知识教学为主,强调学习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互联网教学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强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既重知识学习,更重能力培养,实现知能并举、发展学习能力。传统教学以抽象文字概念的“填灌式”教学为主,互联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情境式”与“启发式”学习为主,真实情境与虚拟仿真情境的启发式学习,实现图文并茂,形象与抽象并重的学习过程。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互联网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互动学习。接受式学习和参与互动式学习兼有,全面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互动。传统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而互联网课堂教学只强调探究式学习。新型的互联网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要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接受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互联网学习、合作学习等。

3.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变人机交互为师生交互。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互联网课堂的交互一般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互联网课堂教学是“师生分离”的过程,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被削弱了。因此,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不断从技术上设法弥补师生交流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提高互联网学习的交互性,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系统,变人机交互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灵活运用互联网教室中的语音讨论、语音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来加强情感的交流。传统教学中,师生面对面,互联网教学中,人机交互与师生、生生交互,既可以通过互联网环境实现多向性互动、又保证了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与人文精神体验。

4.强调实践体验,鼓励交流合作。传统教学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封闭式”教学,互联网教学以学习互联网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学习,书本知识学习、课堂集中学习、互联网资源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相互配合、有机统一。传统教学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单纯作为“辅教”或“辅学”工具,互联网教学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信息加工与信息表达工具和协作交互工具。多媒体互联网技术构成互联网环境,既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更是学生的认知工具、信息加工与表达工具、协作交互工具等。新型的互联网课堂教学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成员都会有具体的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相互沟通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一般来说,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既可以是在线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QQ来完成。

篇(4)

关键词:“互联网+” 中职英语教学 基本特征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43-01

“互联网+”模式融入中职教育体系当中,它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就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以及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改善。现如今,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向中职教育的全面渗透,现代中职英语教育也逐渐走上了个性化、移动化、便捷化路线,已经逐渐体现出了“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的技术优越性,对中职英语教育开创新局面具有十分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关于“互联网+”

1.“互联网+”的基本内涵概述

“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它是互联网领域中的一种全新生态。虽然被称之为“互联网+传统行业”,但实质上它并非是多个行业的简单累加,它应该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及相关信息通信技术所创造的一种拥有传统行业特性的新行业发展形态。在我国,“互联网+”最早被应用于金融行业领域,例如P2P投融资、金融机构理财等等。而今天,“互联网+”也与更多传统行业相互融合,其中“互联网+教育”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现阶段,我国中职英语教育发展急需“互联网+”新模式来引导教学走向,“互联网+中职英语”教育也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大关键研究课题[1]。

2.“互联网+中职英语”基本特征

“互联网+教育”被我国教育领域称为是教育的“4.0时代”,它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模式,反而是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之上加入了更多教育新元素,希望以服务型教育为基本核心,基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实现为建设型社会培养全面的服务型综合人才,体现中职教育中技能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并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更多全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总结来看,“互联网+教育”模式完美诠释了“跨界融合”概念,它通过互联网的开放性思维实现了自我改革、自我创新以及自我结构重塑,打破了原有教育体系中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结构,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更加尊重学生的体验,进而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过程。所以说,“互联网+教育”就表示互联网连接专业学科的一切特点,体现出了学科在传统教学中未曾体现过的层次性与差异性。具体到中职英语教学环节,“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应用主要体现以下3点基本特征。

2.1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

在我国中职院校中,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较差、学习成绩偏低且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这些都是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所长期无法改变的桎梏。而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它就充分利用到了中职英语与“互联网+”二者的专业优越性,首先它引进了更多网络技术及相关英语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视频、音频及图片文字,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为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创造条件。而且这种基于多媒体的多元化教学引导方式也让学生能够有更多r间和空间来自主思考,这也间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现在的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等都是“互联网+中职英语”的典型教学模式。

2.2对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效丰富

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教师通常都照本宣科,从记忆单词、阅读课文开始深入教学内容,属于典型的板书式教学模式。而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中职英语教学课堂则开始利用更多样的互联网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基于网络学习资源与传统课本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学习资源及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内容推广更加快速便捷,因为网络上的英语教学资源及信息更新速度明显比教材上更快也更丰富,教师只要做到定期在网络上查阅英语教学资源,并在合理契机中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就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情境教学环境,从多角度来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强化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基于实际状况来适时增加一些英语电影情境教学来供学生们鉴赏及共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表达能力。而教师在英语影片中加入更多讲解和个人理解,对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也会拥有极大帮助。

2.3对英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改善

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是在被动接受一切英语知识,课堂教学也变成了以教师为核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及学习兴趣,教学进度也无法得到快速推进。在“互联网+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将成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则成为英语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和辅助者,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课堂上驱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让他们能够自主的学习英语知识,并顺应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交流沟通。为此,某些学校也设置了English Corner(英语角)模式,定期为学生创造纯英语交流环境,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更有机会吸引更多英语专业人士及社会成功人士一起参与到英语角交流学习氛围当中,循序渐进的、在充满乐趣的沟通中就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及听力能力。

二、“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应用简析

篇(5)

一、“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将教师专业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相应要求,特别要提高使用多媒体等工具的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使教师专业发展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同时,数字化网络资源使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随时与同事、专家合作。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促成“人机结合”(人与计算机结合),人机结合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多样化。“互联网+教育”使学校形态变成了自组织的智慧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和教育服务。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进行融合,通过位置感知、二维码等学习,让学习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教育”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已经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教学模式多样化

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的发展,教学模式从灌输式转向互动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与指导者,其从教学生知识转向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这一转化使得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正逐渐走进课堂,甚至还出现了“弹幕教学”模式,即在教师讲课的同时,学生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疑问发送到教师的课件屏幕上,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既使问题及时得到反馈,又不会打乱老师的步调。

二、“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教师对“互联网+教育”认识与行动不足

通过走访一些院校,笔者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部分教师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下载相关教学课件、学习相关教学课程,并没有真正理清“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机遇。这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更没有认识到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不主动学习网络技术,还在坚守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愈发明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逐渐提升,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变强,同时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断提升,追求个性化,喜欢图片、声音和影像。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特殊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规范的纪律对其进行约束,他们需要更高级别的各种移动终端和实体性学习资源。

(三)教学信息干扰与监控漏洞进一步凸显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资源的膨胀必然会对教学信息造成干扰。首先,在信息量庞大的网络环境中,学生很难找准学习方向。例如,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的时候却发现许多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上。其次,互联网上信息的呈现方式决定了其具有无序性、重复性、不确定性,学生处于鱼龙混杂的环境,很难甄别信息真伪。除此之外,这种模式下学习的自主性很强,很难进行监控。

三、如何应对“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加强教师教育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资源,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首先,对教师应该加强现代技术教育,使其熟练使用多媒体等工具,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把教师、学生、教学融为一体,建立相应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设计移动互联网化的课堂教学,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融合;最后,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课堂知识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

(二)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

在学习生活中,由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特殊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规范的纪律对其进行约束。虽然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了,但不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仍较为薄弱,因此就需要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在组建自律学习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建立学生间、老师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团体,通过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自律学习群有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监督,实现团队内外的双向交流,同时更好地共享资源。

(三)优化高等教育的保障

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高校应该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日程,提供相应的保障。首先,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课程,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敏锐地辨别各种信息,对庞大的信息进行处理与选择。与此同时,让学生主动把网络规范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建立相关的教师培训机构,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鼓励与嘉奖游刃有余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老师。最后,积极鼓励在校教师与其他院校教师、各类培训机构、各类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

作者:梁建华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学模式;探讨

1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模式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逐渐运用到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大学英语教育模式也相应地得以发展和改变,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互联网给大学英语课堂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大学英语教学量大、涉及范围广的要求。通过互联网,可以将读、写、听、说等一系列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时、方便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对于丰富大学生英语学习资源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因此,互联网对于丰富大学英语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给每位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其具备了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将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者进行了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处在互联网共享的环境当中,教师和学生不必每天待在固定的教室里,只要同时具备上网条件,即可实现网上教学,再加上互联网中可供共享的大量学习资源,无论是学习资源的质量还是数量,都能满足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因此,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相比,由于互联网具备更强的自主性,它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第三,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缓解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师资紧缺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更能轻松地获取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资源,从而提高了教师准备教学资料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教学资源的质量,减轻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在另一个方面,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学习,而且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习的手段和方式更加丰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压力,也缓解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紧缺的局面。

2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一些问题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导致某些教师过分依赖互联网和多媒体,弱化了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和作用。教师是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老师需要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安排和准备,然后才能在课堂上有序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来看,很多英语教师过分依赖互联网和互联网资源,他们把互联网和多媒体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导致在整个课堂教学当中,本来需要老师来概括和提出的重难点等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极大地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部分高校教师对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操作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待提高,并且对互联网资源的鉴别能力也需要提高。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合,是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大变革。在这种改革中,教学方法和模式改变了,但是对于从事传统英语教学的教师而言,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并熟练操作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这样就会给英语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互联网上丰富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使许多教师在从中获取资源上存在盲从性,将互联网上的资源不加处理就直接运用到教学当中,这样其实教学的效果并不好。由于老师自己完全没有鉴别能力,才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因此教师也需要提高判断互联网教学资源质量的能力。

第三,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许多教师还不能有效地将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进行有效结合,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很多教师过分重视学生自主在互联网上的学习,却忽视了传统课堂上的讲授,导致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得到均衡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自主学习和课堂学者的度,使之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3 对改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互联网、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师不能因为互联网资源的强大而忽视了自身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作为学生,也应该正确认识互联网资源,不能因为互联网中英语学习资源的丰富,而轻视老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把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当作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不仅要发挥教师作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主导者的作用,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三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第二,加强和提高英语教师使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最重要的辅助工具之一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其作用的体现必须在英语教师的熟练操作下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充分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自身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和操作的学习,够熟练地解决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是对传统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在其运用和操作过程中,不仅对学生,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老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教师比原来付出更加多的努力,去学习和掌握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并且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以此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及适应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夏朝阳.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2).

[2] 冯启忠.论大学英语教学的症结与改革方略[J].外语教学,2000(03).

[3] 李水春.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校园英语,2015(14).

[4] 孙宏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引发的思考――兼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01).

篇(7)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教授式学习方式有一定区别,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概念的提出源于部分学者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质疑,他们认为教育并不只是为了向学生的记忆传播知识,更应该是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能力,这些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们不仅是学生在规范学校学习的必要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的漫长人生中不断丰富和更新自身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教育部相关文件也多次强调“我们要重视发展大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对技能和独立思考的研究,霍莱茨将其定义为“负责自身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表现在确定需求、设立目标、明确学习内容、选取合适的学习方法以及策略、合理控制进度、监督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等。威廉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控制学习的能力,主要涵盖学习管理、认知过程和学习内容三方面内容,这三个方面同时与学习行为、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环境对应,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具体体现为,要实现有效的学习管理必须依赖于对认知行为过程的合理控制;对认知过程的合理控制是学习管理的结果;对认识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要求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庞维国是国内研究自主学习问题较具代表性的学者,他认为“自主学习表现为学习者自主驱动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法策略、管理学习时间以及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及社会环境这样的一种学习能力。从整个过程来看学习者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行动做好准备,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学习进展以及学习方法进行监控、反馈、调节,并自我检查、总结、评价以及补救。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各方面都能自觉地做出选择并实现有效自我管控,我们就认为他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长期以来,有众多学者就自主学习概念及其相关研究进行讨论和阐述,然而学界对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这并不会阻碍我们把握自主学习的核心内涵。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能动地位,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包括: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可应用于该领域的认知策略,认知的知识与技能等。)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设立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策略、制定学习计划、协调认知策略、分配学习资源、对学习活动展开有效监控,使整个学习过程合理高效。

(二)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的新特征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互联网平台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更深刻的影响,对自主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支持作用。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机会,以及开放、自由、实用环境,能够激发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学生们的这种行为趋势形成了一种具有信息社会特色的现象,我们可将其称为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习者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自主选择认知工具、设立明确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以交互的模式,自主驱动学习知识,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互联网为自主学习带来了空前的有意义的支持作用

这种支持不仅表现在互联网中蕴藏的丰富资讯矿藏、资讯传播时效性强、极大延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还表现在学生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灵活选择学习空间、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自主获取学习资源等外在形式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种支持表现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地完成信息资讯的获取、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

2.互联网扩大了资讯空间,丰富了信息传播渠道给学习

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机会学生在自主规划学习目标、自我组织学习内容及其结构、自我调节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等能力培养和习惯性养成方面,网络都能提供有效支持。

3.互联网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实现了实时互动性互联网上,资讯流通自由度高互动性强,学习者对资讯的选择有很高的自,并赋予学生随时对论题交流、讨论的权利,提高了网络媒介对学生的吸引力;互动的方式有教与学的互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人机互动。在互联网外语教学环境下,实时互动及其具有的实时反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效率。

(三)互联网使用行为对自主学习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用独特的信息资源呈现方式,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也为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实用的环境。但是,互联网在积极影响之外,还有一些我们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第一,大学生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缺少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互联网使用经验,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就容易受到各种技术问题的困扰,这就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起到反作用,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学习者会感到灰心,挫伤了学习积极性。第二,互联网中资讯极其丰富,海量信息的鱼龙混杂和垃圾信息的轰炸,因为面临太多的选择,学习者常常感到迷惑,会觉得不知所措,容易迷失在信息海洋中。互联网的自由的信息环境,资讯传播去中心化,使得网络信息传播的失控和虚假不良信息的泛滥,容易给驾驭信息能力较弱的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第三,互联网上充斥的各类信息内容,尤其是通俗娱乐、网络游戏等,容易吸引学生眼球、分散他们的精力,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效率降低,甚至毫无收获;互联网环境以数字化、虚拟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任何互联网使用者都能以匿名的方式扮演多种虚拟角色,一些人无视对信息传播和人际交互的道德责任,容易对经验浅薄的学习者造成心理信任危机和学习障碍,使自主学习活动丧失其本身的意义。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亦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所需具备的个人素养。我们认为,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对自主学习产生的影响,克服负面效应,为自主学习营造积极学习环境和健康心态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其媒介素养间的关系

我们要帮助大学生克服在互联网环境对自主学习的负面影响,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需要从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入手。网络媒介素养源自媒介素养的概念,特指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介素养,这一概念随着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广泛渗透而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在我国,网络媒介素养相关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成为学者们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何为网络媒介素养,不同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其进行阐述。蒋宏大认为“网络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1.网络媒介认知素养;2.网络媒介甄别素养;3.网络道德法律素养;4.网络安全素养;5.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6.网络发展创新素养;”李凯认为“网络媒介素养主要包含几种能力:互联网基本操作能力,对互联网资讯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批判能力、利用和创造能力。”黄峥老师认为“网络媒介素养不仅指网民对互联网的认知、操作、创造能力,更是在意识层面的批判和创新精神,以及道德和责任意识。”通过学者们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网络媒介素养主要包涵几个核心内容:1.对网络媒介的基本认知;2.网络资讯的批判解读能力;3.媒介的使用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笔者认为,我们的工作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积极开展面向大学生的网络媒介基本知识教育

我们认为,这一点是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包含“了解”和“使用”两个内容:了解是指对互联网基本原理、常识的了解,互联网的传播与使用与其它传统媒体有很大区别,对网络媒体的基本原理、运作常识不了解,就只能是互联网的被动使用者,更不可能利用好互联网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使用是指互联网操作能力,帮助大学生掌握互联网媒体使用技能,使其具有较强的驾驭互联网技术的能力。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构建对媒介资讯的批判解读能力

互联网的开放、自由、交互性强、可匿名的特点,使互联网上充斥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互联网提供海量信息,可以通过文本、图像、音视频等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观点、立体式呈现,但无法完全客观全面地展现现实,信息制作、者不可避免的将自己所持立场或价值取向掺揉进传播内容;互联网中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往往缺乏条理、逻辑,难以辨识。这就要求大学生对互联网资讯不盲信、不盲从,秉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批判态度,培养自己对资讯的识辨和评价能力,使自己能够独立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评估资讯价值。学生能够利用和驾驭好互联网,也就意味着其具备了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基本能力。

(三)培育大学生对网络媒介创造性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