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8: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纺织品服装行业调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纺织品出口;影响;作用;
自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呈现“稳步渐进”的升值趋势,截至2007年8月10日,人民币汇率已由当初的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至1美元兑7.5845元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到6.929%。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人民币汇率还将进一步升值。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将造成巨大的影响,我国是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纺织服装的出口率为50%~60%,由于下游谈判能力较弱,出口获利能力低,人民币升值对纺织行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据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纺织行业利润率将下降10%~60%。同理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也非常严重。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1.削弱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根据纺织工业协会的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 ,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 。其中因棉纺织、毛纺织为服装的上游,服装的出口受损向上游传递,棉纺织、毛纺织业的全面受损程度表现为行业利润率下降略高于3. 19 % 和2. 27 %; 而对于服装业来说,由于服装的出口受损向上游传递,其行业的受损程度略低于6.18 % 。相对而言在该行业中,化纤行业因原材料进口成本相对下降而出口比重较小,负面冲击不会很大,而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的受损则较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后, 我国劳动力价格明显高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周边国家。比如中国服装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为66~68美分/小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劳动力成本分别为41美分/小时和39美分/小时。中国沿海地区的工人工资水平为69美分/小时,而孟加拉国为25美分/小时,巴基斯坦为35美分/小时,从而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竞争优势将将很难存在,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2.加剧国内纺织企业的恶性竞争
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降低以及原材料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将有大量纺织品出口企业由外销转为内销,这更加剧了国内纺织企业的恶性竞争。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589.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77%,增幅回落近9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增速回落更加明显,下降47%。而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品企业大约有4.5万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902万亿元,但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毛利润目前仅为10%左右,其中65%的棉纺织企业的平均利润为3%左右,而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已累计升值7.4%,下半年有可能进一步升值,加上服装出口退税的调整,下半年将可能出现出口企业所能承受成本的临界点,届时相当数量的中小型企业将因此被淘汰出局,从而加剧国内纺织企业的恶性竞争。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纺织业的结构调整
人民币升值会相对提高出口纺织品的成本,并相对提高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报价,从而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少纺织品的出口数量。纺织企业要想保持国际市场上的销量而又有所利润,就必须苦练内功,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在外贸谈判中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另外虽然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竞争的压力,但同时也降低了利用境外先进技术的成本,目前我国纺织行业所需的设备约有60%需要进口,上市公司中先进企业的设备进口率高达90%以上,人民币升值以后设备的进口成本将下降,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我国纺织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升级,促使纺织企业向高精尖发展,逐渐抛弃高能耗的粗放经营,走上增加附加值、高效益的道路。
2.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仍然沿用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出口的纺织品无论在款式、规格和面料等方面都属于中低档产品,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大量低端产品的出口很容易授人以柄, 遭到包括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其它技术壁垒等手段在内的报复。特别是2005年纺织品和服装配额的取消,加剧了中国纺织行业出口贸易的无序竞争,据统计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纺织品金额达到了39.68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47.42%,在欧盟对中国取消配额的41类产品中,有22类产品的出口数量增幅超过了50%,其中7类产品增幅超过了100%。与出口数量急剧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价格的大幅下跌,其中出口产品价格跌幅超过50%的竟有23类之多,其中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内衣三类纺织品的出口数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约12.5倍、15倍和3倍,相应的出口价格却下跌了20%-40%。“量增价跌”的巨大反差充分显现了中国纺织产业的无序竞争。而人民币的升值会相对提高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报价,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三、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应对策略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长期通过低价竞争来获得市场,这必然引发激烈的国际贸易争端,欧盟和美国都针对中国的纺织品制定了相应的贸易保护政策,因此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应及早认清形势,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纺织品出口企业应重点开发装饰用及产业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属于高科技范畴,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熟练的劳动力,因此企业应加大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鼓励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加速纺织产品的技术升级。另外纺织品出口企业应深入研究国际市场对产品安全、社会责任和绿色环保的要求,积极开展绿色纺织品、生态纺织品的生产和认证,以适应世界消费潮流和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2.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等,这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依赖性和不稳定性增强。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欧盟东扩的推进,贸易转移日渐成为现实,美国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纺织品及服装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而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进口的此类产品却下降了13%。加之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置各种贸易壁垒,比如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特保措施的限制,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技术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的约束,使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我国有实力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在国外投资设厂和联合办厂,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主动绕过贸易壁垒,规避贸易风险;在利用原有的资源、品牌和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主动进入发达国家的供应链和销售终端,并与国外的生产商和零售商结成互补双赢关系,以合作求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在巩固原有欧美高端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大力发展与非洲、拉美及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而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3.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培育纺织品出口的自有品牌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忽视自有品牌的建设,出口的纺织品大多属于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较弱。目前我国纺织品贸易中50%以上的服装出口为来料加工, 30%左右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进行复样加工, 自己的品牌仅占10%左右,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改变以产能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和提升纺织品自主品牌, 依靠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纺织业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扩大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构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利用先进技术对纺织服装行业进行嫁接改造,促使其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必须加快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品牌文化的创新,服装品牌的创立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应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基础,兼收并蓄五彩斑斓的西方文化,真正设计和生产出具有中国特色或代表企业品牌文化的高品质的产品。
4.积极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风险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不借助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险方法,比如改变贸易结算方式和调整合同的价格条款等;二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险。《第一财经日报》曾对100家典型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其中74%的出口企业采用自然避险方法,只有25%的出口企业选择金融衍生产品,在金融衍生产品中,企业应用最多的是远期结售汇,约占企业使用的各类衍生工具的70%,只有14%的出口企业运用货币掉期交易规避外汇风险。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增强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积极运用各类金融避险工具比如外汇远期买卖、外汇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向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避险产品,从而拓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避险渠道,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降至最低。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学院经贸系
参考文献:
[1]陈立平.人民币新汇率下浙江纺织品出口之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56-58.
[2]许立平.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7,2:32-35.
[3]谢吉丽.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济, 2006,9:45-4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遭受巨大打击,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贸易保护已日趋常态化。截至2011年,我国已连续17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涉及调查的出口商品金额达400亿~500亿元,其中,尤以对纺织服装产品的调查最为密集。据商务部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遭遇40起反倾销调查、30多项技术性贸易壁垒,发起者主要为美国、欧盟、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儿童服装及用品的安全及检测是遭遇调查的重点。正确认识并分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对我国有效应对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和合理采取应对措施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1.手段多样、隐蔽、复杂各国贸易保护的措施越来越复杂,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从传统的高关税、进口配额过渡到新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特别保护措施,到目前最新的劳工标准等,其保护手段层出不穷。由于贸易保护的方式、领域、服务流动均呈现多样化、隐蔽化、复杂化的趋势,且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变化,使得应对难度加大。
2.范围扩大、区域化抬头随着全球经济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与地区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两国间相互的贸易保护措施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性经济组织对外高筑贸易保护壁垒,对内则对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以提高其整体竞争力,成员国对非成员国的差别待遇加深,其贸易保护程度也得到强化。
3.政治目标逐渐渗透至经济活动中近年来,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将劳工标准纳入国际贸易体制中来,希望利用本国自身经济立法加强贸易保护,向发展中国家灌输人权理念和价值标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经常遭遇发达国家国别政策的差别待遇,以达到其对外政策的政治目的。
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
1.抑制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各国实行国际贸易保护政策,主要目的在于抑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因此各国对纺织品服装行业实行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导致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量下降,对纺织服装行业产生冲击,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遭受巨大损失。根据世贸组织规定,2008年全球纺织品出口配额被取消,国际纺织品市场的平衡格局被打破,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实行严苛的贸易保护措施,且频率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同样将纺织服装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土耳其、墨西哥和印度等纺织服装生产国也加入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大军中。
2.抬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成本欧美是对纺织服装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要求最严的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势必抬高我国纺织品服装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成本。我国纺织品服装现阶段的出口优势多是基于低廉的生产成本上的价格优势。我国产品要想满足欧美各国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这将直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劳工标准方面,“社会责任标准”资格认证后,最低工资标准一项就足以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攀升。
3.容易产生连带效应国际贸易保护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具有连带效应。一方面,在遭遇贸易保护措施或制裁后,企业要适应新标准、改善新工艺,若制裁的时效过长,企业原本的客户将会重新寻找合作伙伴;在丧失老客户后,企业要重新进入市场将会非常困难,且销售成本会相对提高。另一方面,当一国实行贸易保护措施大见成效后,其他国家会纷纷效仿,同时保护措施也将扩散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整体发展,极易陷入恶性循环。
4.阻碍纺织服装行业的良性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海外市场而言,短期内将降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对国内市场而言,一旦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遭遇贸易保护,“出口转内销”将成为大量出口企业的最终解决方案,大量的订单将与我国内销产品抢夺市场,打破原有的市场平衡,势必造成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导致纺织品服装价格下跌,阻碍我国纺织服装业良性发展。此外,我国纺织品服装业整体发展水平下降,将极大地降低外商来华投资的信心,对我国利用外资造成不良影响。
四、我国的应对措施
1.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美国、欧盟、日本、香港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的传统出口市场,份额占总出口的60%左右,市场过于单一使我国企业常常遭遇贸易摩擦,尤其是欧美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情结极重的市场。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寻求多元化发展,大力开拓印度、东盟、巴西等人口基数高、服装消费能力增长迅速的新兴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外,庞大的内销市场也不容忽视,我国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速超过了纺织品出口需求的增速。因此出口企业可以适当扩大内销比例,做到内外销并举,逐步实现市场多元化。
2.创立自主品牌,提升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措施。一方面,企业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不断追踪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成果,及时研究、学习借鉴以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服装市场是品牌竞争的市场,培育、创立、扩大自主品牌服装出口是我国从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转变为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强国的必由之路。企业要培育自有技术,创立自主品牌,提高商品档次,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并努力构建自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依法保护创新成果,全面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树立中国品牌的良好国际形象。
3.规范管理,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话语权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职能,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信息收集工作,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做好咨询、培训、指导工作,加强对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制定并完善纺织品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加快我国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适时改变经营策略,整合内部资源,规范内部管理,加快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将知识产权保护等发达国家感兴趣的问题与纺织服装贸易紧密联系起来,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政策,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话语权,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对中国而言,这样一个自由贸易区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纺织品(注:此处纺织品包含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两大类)作为中国出口最为强劲的产品之一,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同时也带来了巨额的贸易顺差。一个更为畅通的贸易大环境将有助于中国纺织业进出口结构、产品结构的改善,使整个产业能更为健康地运行。
在过去的一年,虽然我国纺织服装业遭遇人民币升值、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出口退税下调、他国贸易限制措施不断等重重压力,但整体出口形势依旧保持稳定增长,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国纺织业的强大韧性。
数据
在分析2006年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形势之前,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近几年来的情况。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2003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出口额不断攀升,短短数年间便从2003年790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的1439.7亿美元,增长了近一倍。同时,纺织品出口这几年总体增长平稳,4年来的出口曲线高度相似,表明我国的纺织业出口有着强大的内在惯性,这种惯性不易受到外在压力的冲击,如欧美等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
从图2我们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出口增长在各个月份具有高度的趋同性,虽然不同月份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同一月份的增速在不同年份基本相同。这也反映出纺织品出口稳定的特性。
综合图1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纺织品出口的季节性非常明显。2月份通常是出口最低谷时期,从3月份到8月份,出口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保持强劲增长,而8月份以后则逐渐从高位回落,10月份以后保持平稳运行。
2006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16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9.2%。其中,出口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2%(见图3);进口181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全年实现顺差1259亿美元,同比增长28.6%,是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70.9%。
2006年,我国对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出口纺织品服装2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对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出1212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年初及上半年,由于同比基数大、订单转移、转口贸易兴盛,以及受配额价格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欧美的出口增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进入7月份后。随着订单回流、配额价格趋稳等因素的带动,单月出口增量逐步放大,速度也明显加快,年底时对欧盟单月的出口增幅已经超过上年同期。
2006年,纺织纱线等产品出口487.9亿美元,增长18.6%,增速落后于服装。(见图4)纺织品中的纱线与成品的出口增幅都超过20%,分别为26.4%和20.5%。纺织制成品中的无纺织物和工业用纺织品仍是增长最快的商品,增幅分别达到28%和21.5%,家用纺织品出口增长15.4%。
服装出口951.8亿美元,增长28.8%,较2005年1220%的增幅提高了8.8个百分点。(见图5)其中,非配额地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对非配额地区(除欧盟、美国、土耳其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出口共计609.4亿美元,占服装出口总额的2/3,增幅达到31.1%,远超过配额地区。
另外,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仍是主要形式,加工贸易也占据较大比例。出口的企业中,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以及其他形式企业基本平分秋色,各占据了1/3左右的份额。
分析
对于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而言,2006年是关键的一年。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业强大的出口能力得到尽情地释放。但中美、中欧接连不断的贸易摩擦给出口带来了非常不稳定的局势,使中国的出口商和欧美的进口商错过了下一阶段订单签订的最佳时期。于是,2006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美情况很不理想,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中美、中欧协议的签署,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2006年下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美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纺织品服装出口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大环境,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出口企业受到政策面利好的鼓舞,开始恢复对配额地区的正常贸易。企业普遍反映,稳定、可预见的贸易环境增强了客户信心,促使订单回流。因此,尽管2006年以来历经汇率上浮、退税率下调等宏观政策调整,但纺织品出口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效益上仍取得了良眭的发展。由此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尽管2006年我们在开拓欧美之外的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不非的成绩,但由于欧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纺织品消费国,因此欧美依然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地;二是稳定的贸易环境将是我国出口贸易稳定发展的保障。
同时,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国内经济政策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产业层面助推贸易发展,为纺织品服装出口跃上新台阶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造了历史新高,连续4年保持高位增K,且增幅超过2004年和2005年。全年月均出口额达到120亿美元,超过百亿美元。全年除2月份外,各月的出口增长幅度都超过了20%,高点出现在3月份和11月份,增幅分别达到34%和31%。
然而,具体到企业而言,外部、内部的变化其实已经对企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由于受贸易环境影响、配额限制、购买成本和管理方式限制,许多纺织企业面对国际订单,忧虑重重;在国内,陆续出台的各项政策因素的不断制约,加之其它一些因素,也给以贴牌为主的纺织服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2005年,国内主要纺织子行业平均净利率在2%-5%左右,纺织全行业平均净利率仅为3.48%。进入2006年以来,受输欧美纺织品配额限制、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汇率上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被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所困扰。目前已经有很多订单滑落到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2006年1-10月,除棉纺行业、丝绸行业平均净利率略有上升之外,其他纺织行业净利率均比2005年有所下降。
预测
国家发改委最新的《纺织行业趋势预测报告》表示,中国纺织行业出口将面临四大不利因素的制约:人民币继续升值将进一步减弱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价格优
势;下调出口退税率带来的影响将在今年有所显现;欧美设限和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稳定贸易环境,客观上给中国纺织业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机遇;纺织行业仍将面临国内棉花短缺、化纤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印染用水量过大、能源供应不平衡以及劳动力供应不足等资源、环境因素的约束。发改委预计,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今年出口增幅将大约为15%。而2006年的出口增幅为25%。相比之下,商务部的看法比较乐观。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4月初表示,我国纺织品贸易目前已进入平稳、快速、健康发展期,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正常,在国际经贸大背景下,将继续保持每年20%至30%的增速。
随着2007、2008年底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相继到期,欧美将不会再对我国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由于投资、订单和生产等都有预先性,如果相关政策届时不能明朗,则今年下半年我国对欧(明年下半年对美)贸易很可能会因企业等待观望、推迟出货等受到影响。显然,2007年及此后的欧美的贸易环境是业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展望中欧、中美协议到期后的出口形势,如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出口激增、价格暴跌的“2005现象”很可能重演,贸易环境将比2005年更加动荡不安:一方面,2006年虽然我对欧、美出口保持平稳,但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墨西哥等一些欧美周边国家的出口增幅却异常加大。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纺织品服装输往其周边国家,而一旦协议终止后,这部分贸易势必将浮出水面。另一方面,欧美企图在07/08年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保护手段对我纺织品实施限制的意图明显。这些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实施,我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目前,日益增多、花样翻新的贸易壁垒是阻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最大障碍。反倾销仍将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需要面对的严厉的贸易壁垒。如2006年底,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告,开始对我国出口的化纤布发起反吸收调查,而此时距欧盟对我国化纤布做出反倾销终裁仅一年多。反吸收调查是反倾销的“后置”行为,其后果可能导致对我国化纤布在目前的反倾销税的基础上再加征新的高额惩罚性反吸收关税。
此外,多方面因素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给行业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原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不断升值以及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多种因素使纺织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目前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左右,部分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的边缘。行业利润率下降,不仅将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还将损伤企业在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投入的积极性,将对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ARIMA模型;纺织品服装出口额;预测
纺织服装产品是我国传统出口大宗商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发展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12年2549.21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比重从2000年的14.6%提升至2010年的32.7%。
传统的预测方法比较简单,适合于某种特定趋势特征变化的经济现象的预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不仅受如经济周期、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环境及汇率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传统的预测方法很难预测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本文从另外一角度出发,认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是一时间序列,可以根据过去的数据资料找出其变化规律,并依此来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
一、ARIMA模型建模思想
ARIMA模型全称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
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记为ARIMA),是1970年Box-Jenkins提出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近似描述这个序列。这个模型一旦被识别,就可以根据时间序列的过去值及现在值来预测未来值。其基本模型包括自回归模型(AR)、移动平均模型(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及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ARI
MA。ARIMA(p,d,q)模型被广泛用于各种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是一种比较精确的短期预测方法。
1.自回归AR(p)模型
p阶自回归模型,满足以下方程:
ut=c+Φ1ut-1+Φ2ut-2+…Φ2ut-p+εt
式中c为常数,φi是自回归模型系数,i=1……p;p为自回归模型阶数;εt是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白噪声序列。
2.移动平均模型MA(q)
Q阶的移动平均模型,满足以下方程:
ut=μ+εt+θ1εt-1+…+θqεt-q
式中参数μ为常数;参数θi为q阶移动平均系数,i=1,2…q;εt是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白噪声序列。
3.ARMA(p,q)模型
ut=c+Φ1ut-1+Φ2ut-2+…Φput-p+εt+θ1εt-2+…+θqεt-q
显然ARMA(p,q)模型是AR(p)模型与MA(q)模型的结合,其中Φ2…,Φp为回归系数,是模型的待估参数,θ1,…,θq为移动平均系数,当p=0时,ARMA(0,q)=MA(q),当q=0时,
ARMA(p,0)=AR(p)。
4.ARIMA(p,d,q)模型
对于序列yt,若能经过d次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即,yt~I
(d),则:wt=dyt=(1-B)dyt
wt为平稳序列,即wt~I(0),于是可建立ARIMA(p,q)模型:wt=c+Φ1wt-1+…+Φqwt-p+εt+θ1εt-1+…+θqεt-qwt
经d阶差分后的ARIMA(p,q)模型称为ARIMA(p,d,q)模型,其中p为自回归模型的阶数,q为移动均数的阶数,εt为一个白噪声过程。
5.ARIMA模型的建模步骤
(1)序列的平稳化处理和检验。首先采用ADF(Augmented Dic-ey-Fuller test)方法来判断序列的平稳性。如果通过检验该序列为非平稳序列,这时就需要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差分变换使其满足平稳性条件。差分次数为ARMIA(p,d,q)中的阶数d。(2)差分后平稳性序列拟合,如通过自相关系数(AFC)和偏自相关系数(PACF)来确定ARMIA(p,q)模型的阶数p和q,同时根据AIC准则或SC准则等综合考虑来确定模型参数。(3)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估计模型的未知参数,并检验参数的显著性及合理性。(4)模型诊断分析,检验模型的实际值和拟合值的残差序列是否为一个白燥序列。
二、ARIMA模型的应用
1.数据的来源和描述。从《中国纺织品服装调查报告》各卷统计出1985年至201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见表1,从表中粗略的可以看出Xt具有长期上升趋势,非水平平稳。本文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序列取对数形式记为LnXt。
表1 1985~201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统计表(亿美元)
注: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统计()。
图1 折线图 图2 二阶差分折线图
2.序列的平稳性处理。由于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存在非平稳时间序列,利用Eviews3.1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单根检验(ADF检验),ADF统计量值为0.301626(表2)均大于三种不同水平的临界值,可知其序列的不平稳。然后对其进行一阶差分运算,一阶差分序列仍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序列记为LnXt。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序列进行二阶差分,记为2LnXt,图2表明经二阶差分后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序列逐渐趋近于零,序列平稳性较好。单根检验结果说明非平稳序列经二阶差分后在
10%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
表2 序列单根检验
表3 序列的二阶差分单根检验
3.模型识别。通过对序列二阶差分单根检验,序列处于平稳状态,我们可以确定ARIMA(p,d,q)模型中的d应取为2,为了确定模型中的参数p和q,作出序列的直至滞后12阶的自相关(ACP)图和偏自相关(PACP)图,如图3。由图3中可以可以看出,序列的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都是拖尾的,因此可以建立ARIMA模型,经反复计算,最终取p=2,q=2,AIC和SC值达最小值,建立如下ARIMA(2,2,2)模型。
图3 二阶差分系数相关关系数图
对模型的Q统计量进行白燥音检验见图4,ACF和PACF值都落在置信区间内,白噪音的概率很大,故选取模型能较好的用于预测。
图4 ARIMA(2,2,2)模型的残差图和Q检验
4.模型预测。根据上述分析,最终得到ARIMA(2,2,2)模型:2lnXt=-42.14082-1.2676622lnXt-1+εt-0.903489εt-2
由2lnXt=lnXt-2lnXt-1+lnXt-2
可以得到lnXt的预测公式为:lnXt=2lnXt-1-lnXt-2-42.14082
-1.2676622lnXt-1+εt-0.903489εt-2
因此可以得到序列Xt的预测公式为:
Xt=e2lnXL-1-lnXL-2-42.14082-1.2676622lnXL-1+tL-0.902489tL-2
根据Xt的预测公式用ARIMA(2,2,2)模型对2010~201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进行预测,结果如下表4。
表4
三、结语
(1)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经济周期、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环境、汇率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等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各变量在时间变化上的规律性建立模型进行预测的。(2)通过对我国1985~2012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序列进行分析,建立了模型ARIMA(2,2,2)进行预测,预测值和实际值误差比较小,预测效果比较好,但是该模型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预测误差就会越来越大,但总的来说,其预测精度还是比较高的,本文所建立的ARIMA(2,2,2)模型,可用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作短期预测,为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制定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参 考 文 献
[1]田俊芳,黄辉.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现状及策略分析[J].国际商贸探索,
2009,(9):157~158
[2]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力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纺织品贸易 贸易壁垒 行业协会 自主品牌
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诸如国际贸易环境适应度不高及出口企业自身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品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步伐。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1.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规模上的新突破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贸易顺差达1290.3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
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国纺织品出口持续有序的发展。以2006年为例,纺织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前9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24.2%,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42%,对欧盟服装出口价格也增长了17%。尽管2006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贸易摩擦频多、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在出口整体规模和效益上仍取得较大发展。
2.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0.14%。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美国方面认为我国纺织品在花色、图案设计等方面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担心我国纺织品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垄断地位,因此美国采取协议招标等方式提高我国出口纺织品门槛,而且从2006年10月起,美国修改了原产地规则,对来自计划经济国家的进口原料成分超过33%的产品确定为市场经济,可对其出口企业进行反倾销,同时对出口国采取反补贴调整,这些措施对限制我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都有一定的针对性。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2004年6月欧盟24家纺织类企业对原产于我国的35类涤纶布实施反倾销调查,涉及企业1000多家,总金额达5.8亿美元;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因此高技术含量的绿色纺织品产品倍受青睐,由于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同时配额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据业内人士预计,我国输往欧盟市场的大部分类别的纺织品配额价格将呈上涨趋势。配额价格吞噬了纺织企业的部分利润。随着中欧纺织品协议在2007年的到期,输往欧盟的纺织品配额价格总体来看会有一定幅度的变化,尤其是在年中期间将更为明显。
二、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因为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然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2.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竞争力不强。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大利空因素,一般一票出口订单的周期是三个月,而人民币汇率又不趋于稳定,几乎一个月内就会有较大的变化。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上海著名经济学家石士均教授在宁波举行的2007年出口形势报告会上指出从去年中期开始,人民币就不断向上攀升,到现在累计升值近3%,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纺织品退税率下调2百分点,这大大加剧了纺织企业的困难。
三、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对措施
1.纺织行业协会及商会的应对之策
纺织商业行会协会应该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根据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要求,开展积极有效的信息服务,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性,引导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
(1)深入开展国际纺织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由于生产企业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纺织商会要帮助他们拓展信息渠道,挖掘信息资源,保证纺织企业及时了解纺织动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产品、技术装备、价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及商会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及企业专家队伍的作用,对于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应该采取价格协调和增强行业自律性等措施,监督进出口企业的守法经营情况,以保证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内的公平有序竞争;同时,建立并推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及管理、服务标准》,提高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行业自律机制,要求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进行相关指导,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体系的认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利益和形象。
(3)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国的纺织企业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开展纺织企业特别是进出口纺织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扩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交易渠道,提高国际竞争意识。
(4)开展行业培训、品牌推广等服务工作。开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业务培训、行业知识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改造升级提供咨询服务,为提高专业市场的企业品牌形象开展相关服务。
(5)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6)制定纺织品进出口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纺织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走创新之路。企业的发展强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新的发展,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对于长期以来给外国跨国公司打工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任何企业若没有创新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2)推行“品牌战略”。中国纺织业就必然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为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品牌出口。在2007年华交会上,宁波市许多企业打出了自主品牌;爱伊美的成交订单中,有近20%属于自主品牌出口。“广博”在美国、中东、欧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品牌,并从日本韩国引进了专业设计师,在2007年华交会上推出了三大类新产品56款新设计,“广博”牌相册颇受东南亚客户的欢迎。
(3)推进产品的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技术含量低,贸易依然局限于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既要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更要加强自主研发力度,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纺织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争取向中高端产品市场进军。例如,要注重“生态产品”的生产,并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及国际认证,开发潜在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有效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4)推行贸易方式多元化。现在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比较多,我们的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贸易方式,例如在一些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从靠出口产品发展到以出口产品、投资设厂和技术输出并存的多元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这样不仅可以利用东道国的廉价的原材料及劳动力优势来降低成本,还可以打造全球供应链,增强品牌战略同时还可以避开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郭燕:纺织服装走出去战略[J].科学决策,2002.(11)
[2]严春瑜:从中美贸易摩擦看中国外贸战略的转变[J].法制与经济,2006.2
[3]孙雪梅: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形势及其战略调整[J].商场现代化,2006.1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提到“纺织”两个字,也许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排排机器,穿着工作服检查进度的女工在其中穿梭着的画面。20世纪七八十年代,能进入纺织工厂工作对于许多女性来讲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事。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机器、技术的运用,大批纺织工人下岗,让很多人认为纺织产业是“夕阳产业”。于是,这一曾经很“热门”的专业,成为许多考生不愿报考的“冷门”专业。这就造成在许多大学,绝大多数纺织工程的同学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调剂到该专业的尴尬局面。但令人欣慰的是,原本一些以纺织为特色,在更名热潮中淡化原来纺织特色的院校,最终在发现本身特色后,又重新把“纺织”这一关键词置于校名之中。
纺织工程属于工科门类下的轻纺类,同其他工科类专业一样,纺织工程专业在大一、大二这两个学年主要课程为公共课,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目的是为大三开设的专业课打基础。从大三上学期开始,会有一些纺织类专业课程,包括纺纱学、针织学、非织造学等,主要内容是介绍各种棉纺机械的运转原理,纺织材料生产的工艺流程以及各种织物的织造和结构。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会有不同方向的课程供同学们选择:纺织材料与产品设计、针织与服装、纺织工程与计算机应用、纺织品与贸易、纺织现代技术应用。这五个方向各有特色,例如纺织材料与产品设计一般是打算继续深造同学的首选,因为其理论性较强,纺织现代技术应用等适用于打算毕业后到纺织企业技术部门工作的同学。不同学校该专业设置的方向有所不同,如果提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专长作出选择,专攻某一领域,将为以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纺织工程专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设有纺织类相关专业的院校在全国有近70所,包括各本科院校以及专科院校。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东华大学,其前身为中国纺织大学,求学纺织工程专业的学子可根据自己的就业倾向选择纺织技术设计方向、针织与服装方向、纺织品设计方向、纺织品检验与商务方向、纺织国际贸易方向、纺织产业管理与评估方向等六个专业方向;武汉纺织大学,其纺织工程是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青岛大学,其纺织工程专业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纺织新技术、新工艺与纺织质量控制,计算机在纺织上的应用,纺织品贸易与营销。此外,北京服装学院、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院校的纺织工程专业也较有特色。
从就业方向看,纺织工程专业就业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第一是考取公务员。招收纺织工程专业的岗位大多是海关检验类,难度很大,考取人数只占少数。第二是到纺织厂技术部门工作,这类工作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学生只有在校期间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第三就是大多数人所选择的,到外贸公司从事与纺织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一般要求英语水平较好,掌握日语、韩语等小语种者优先录用。让很多认为纺织工程是“冷门”专业的人大跌眼镜的是,纺织工程专业是一个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毕业生不一定非要通过考研来使自己脱颖而出,大多数纺织企业只要求大学生本科甚至是专科学历即可。纺织工程专业在南方的就业形势明显要比北方好,如果大家在毕业后想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不妨以南方为就业主场去闯荡一番,那里会有一片新的天地在等待着你。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虽然说从名字去认识专业,并不一定能读出所有专业的真谛,但真正弄懂专业名称关键词所指,对专业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从名字看,“非”,即“不,没有”的意思,“织造”,就是“纺织”的意思。那么综合而得,可以看出来非织造既与传统纺织息息相关,同时又脱离于传统纺织。换个更简单的说法,纺织一般的原料是纱线,而非织造就是“没纱线”的意思。最开始的非织造主要是不织布、无纺布等,注意看都有个“布”字。而现在是非织造材料,材料的领域要远远大于布了,这个也是非织造飞速发展的结果。
可能如此解释还是会让一些人摸不着头脑,不如我们来看看非织造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吧。首先是卫生用品,如婴幼儿所用的尿不湿,女生最喜欢的面膜纸,医疗中广泛运用的防护服、口罩等;其次是家居用品,最典型的是红地毯、窗帘、桌布、擦拭布(擦车布、高级的镜头布);再次还有农用的塑料布、纺粘布、过滤材料、包装袋等。总而言之,非织造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工艺灵活多样、生产效率高、原材料范围广、产品品种多和应用领域广等特点。
说起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它具有多学科交叉、学科与工程紧密联系的特点,与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科技相结合,综合纺织、塑料、造纸、化学、印刷等技术与装备。在大学期间,主要课程包括非织造学、纺织材料学、非织造产品与应用、非织造工程设计、非织造产品质量与检测、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功能纤维及其应用、复合材料、非织造布后整理、国际贸易与实务等。除了坐在教室里的理论学习外,社会实习、微机上机、工程训练、专业课基础实验、非织造产品的材料与结构分析、非织造材料设计与检测、非织造工程及项目实习、非织造生产与装备的认知实习、贸易与营销实习、生产实习等都必不可少。
与纺织工程相比,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显得小众一些,开设的院校不多,有特色的有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嘉兴学院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学位)
纺织工程专业注重技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则偏重于材料,作为轻纺类的另一分子――服装设计与工程就与设计更紧密相关。有一档非常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天桥骄子》,参赛者们以巧思妙想和缝纫技术让一块块原本普通的布料,在剪剪裁裁、缝缝补补之间就成为一件又一件既时尚又新潮的衣服,让观看的人不得不感叹设计化普通为神奇的奇特之处。而这样的巧思与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子也同样拥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具有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相互渗透、服装学与其他工程学科相互交叉的办学特色。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的正是从事服装成衣款式设计、服装样板与工艺技术、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服装材料与功能防护服装开发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与成衣设计人才。但现代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的,又不仅仅是拥有设计才能、躲在设计室工作的艺术家,还必须是了解服装产业经济、服
装市场营销、商检和贸易、品牌管理与运作,成为服装行业贸易的实干家。正是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兼有艺术性和实干性,所以既招收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也招收普通类的考生。招艺术类的侧重艺术设计,招普通类的偏向行业管理。无论是哪一类考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学起来要便利一些。
从主要课程来看,也是设计与实干的结合。成衣工艺学、服装材料学、服装人体工程学、立体裁剪、服装款式设计、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案设计、工业纸型设计、女装结构设计、男装与童装结构设计等课程从整体到不同人群的服装设计入手,传授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厂设计、服装市场调查与预测、服装商品企划学等课程则着重培养该专业学子的经营、管理能力。待专业课程学习之后,材料性能与结构实验、款式设计实践与样板技术实习、成衣工艺实习等工程技术环节就将学生从象牙塔引向社会实践,使所学与未来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如此多方向的课程,有时直让本专业学子吐苦水。
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习的特点,就业也有明显的区分。一部分人会选择坚守设计师的梦,专注于画结构图或做设计。但由于我国目前服装行业的特点,需要设计人员的较少,因此大部分人会从事服装贸易工作,我所在学校该专业80%的同学从事服装外贸跟单工作。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专科,学制三年)
随着纺织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纺织机械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清梳联合机、精梳机和分部传动悬定粗纱机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机电一体化的剑杆织机、电脑横机、高速经编机等也实现产业化。正是在纺织设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的时代,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面向纺织及机电类企业,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从事机电一体化纺织设备及其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与大多数专科专业注重产学结合相似,该专业前期先进行工程制图与CAD、机械零件加工、电工电子基础与实践、纺织机械分析与维护、纺织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实训、PLC与变频器技术应用、机电控制系统调试与检修、纺织设备分析与维护、机电设备管理等课程学习,再组织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实习。
由于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特色,因此虽然是针对纺织设备,但在开设院校里,大多将其归于机电系或机械系。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该专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是机电系成员之一。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该专业属于机械工程系。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专科,学制三年)
纺织品从设计到制作,再到出厂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必须要经过专业的检验,上个环节合格才能流入下一个环节。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将检验与贸易两个环节打通,培养具备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纺织品商品检验理论知识、具备纺织品检验技能和进出口谈判技能、掌握纺织品贸易及纺织品质量管理知识、外语水平较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此项裁决一出,激起了中国有关各方的强烈反应。特别是作为中国出口大户的纺织服装行业,难免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唇亡齿寒的冷意。面对此情此景,中国纺织服装业该用什么样的心态、理念、措施应对?
所谓纺织品技术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依靠其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目的,通过颁布法令或技术法规,制定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强制性产品技术标准,实施环境标志和其合格评定程序,对不符合它们要求的纺织品服装实施限制或拒绝进口,以此保护国际市场。
目前的纺织品服装技术壁垒
主要分为两类: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其代表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 14000,这个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具体内容是要求调查企业使用的能源、用水、原料、排水及工业废气物的处理情况及噪音、振动、臭味等状况,并要求企业提出改善期限及数值等。通过ISO 14000认证是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重要标志,可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绿色环保标志认证]在纺织品服装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环保标志是生态纺织品标准100(OKO-Tex Standard 100)。该标志只涉及对纺织品本身所含有害物质的检验,它由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现在该协会已包括了13个欧洲国家的协会,加贴该标志的产品在欧盟十分普遍。
面对如此严苛的技术难题,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的经济必然呈现“多级发展,总体向上走”的趋势。对于纺织服装的要求,必然从遮羞避寒这种最基本的单一需求,到对人体是否有害(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再到生产过程是否环保(ISO 14000)的多层需求。
因此,纺织服装企业必然需要顺应这个趋势,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价格,赚取更多的利润,从而进入更高级的竞争层面,而不仅仅是利用中国的劳动力“拼成本”,现在,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方向已变为在“拼技术”的前提下“拼成本”。所以各位企业家朋友应该看到一个大趋势:劳动密集型的“中国制造”已经发展到顶峰,接下来必然要升级到“中国创造”。“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国运所至,也是我们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成长的必经之路。
因此,目前的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企业同时具有长期和短期效应,短期内其负面效应明显,而长期内将会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面对负面效应,我们主要可以通过两种短期的方式来进行战术应对,解决目前的技术贸易壁垒难题。
“东方不亮西方亮”,转移出口和生产战场,降低出口风险:
分散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扩展到世界其他进入门槛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时,实行原产地多元化,鼓励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到海外设厂,并建议将投资重点主要定位于经济一体化区域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上,实行从纺纱织布、染整、纺织品深加工或成衣制作一条龙经营模式,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将技术壁垒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和争端,努力维护我国利益
随着配额的取消,上述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的使用将更为频繁复杂,贸易争端和摩擦会大量涌现。我国作为WTO成员,当贸易摩擦和争端出现时,应积极应对,要在时间规定内及时利用各种方式充分表明中方的观点和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协调,并运用谈判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利益。如果磋商无法解决问题,可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反击欧美等国滥用贸易壁垒的行径。
建立由政府、协会、企业组成的“技术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2003年广州就开发了国际技术标准数据库查询系统,TBT预警、预测信息,同时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该预警机制运行以来,以实用性好、互动性强的特点受到广泛好评,到了2005年4月的时候,该系统先后在广州WTO/TBT咨询服务网上相关信息5128条,受理企业咨询511次,帮助421家/次企业成功跨越技术壁垒。2005年起,广州市在TBT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开始了“广州技术性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应对体系”的筹建工作,该体系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广州市政府的召开,标志着这个联合应对体系正式启动了。据悉,该体系采取“政府推动、中介服务、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主要由联席会议、中国WTO/TBT广州通报咨询中心、企业和行业协会三部分组成。
而从长期来讲,纺织服装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战略手段的重中之中,还是提高产品质量。我们要认识到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众多,但其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且企业研发投入很低,难以适应开发新产品的需要。虽然低廉的劳动成本使我国出口产品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但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纺织服装业的崛起,这种优势正逐渐弱化,加之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频繁使用各种手段对我国产品设限,致使企业出口获利日趋艰难,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在发挥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的同时,努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对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强自主研发,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借此来拓宽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的出口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