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命的坚持

生命的坚持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3 09:48: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命的坚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篇(1)

生命是长跑,即使你输在起跑线上。不要灰心,胜利的秘诀是坚持到底。生命的路很长,我们不要只看着前方的路有多少荆棘,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就像小溪终会归集大海。“千里之足始于足下。”当我们垒积完成一件件小事,才会发现平凡的细节只要日积月累就会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生命是长跑,靠的是坚持,是毅力。我们不要为绊脚石而垂头丧气,不要为一时领先而沾沾自喜,就算你落在最后,不要在乎别人的目光,此刻你只需要看着脚下的路一步步跑到最后。

其实坚持就是胜利。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

当你走进生命,你会发现生命是如此伟大坚强。

人们都说:“生命是易碎的花瓶,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但我却在灾难面前看到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与坚强。

在汶川8.0大地震中,人们用爱谱写了一曲曲壮歌,人们用生命的顽强创造了奇迹,树立了新的生命的丰碑。

篇(2)

豁达的人生,给了我神圣的思想。记得就在读完这首诗后,《荒野的呼唤》寄托于我的不是那些精彩的故事情节,而是那些生命寄托于的精神。“敬畏生命”的思想在我心中蓦然产生,苍天,永恒;欢乐,悠悠……欢世英雄,碧草白云。“敬畏生命”就像生了根似的让我永久不忘。

就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我不经意地经过我家厨房,看见一只老鼠正想爬上橱柜去吃那些美味佳肴。它正在奋力地在光滑的墙壁上爬,它看起来十分费力,但它却坚持不懈,努力地欲爬上那洁白的柜面,吃上它那梦寐以求的食物。我看见了,情不自禁想笑它不自量力,于是,我随手拿起一支棍棒,用尽浑身力气地向它打去,可怜的老鼠,由于柜壁光滑,它没有了它原有的矫健敏捷,被我打落在地,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死气沉沉。我顿时感到无比自豪,仍了那支棍棒,到一边玩耍去了。但当我再去一躺厨房时,却看见那只老鼠已爬了起来,在那光滑的壁面慢慢地爬着。一股从来没有过的对生命的敬畏油然而生,侵占了我那幼小的心灵。仿佛感受到了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深山上奔跑的羚羊,无际大海中嬉戏的群鱼,都有生命的硬度,感悟到“鸢飞鱼跃,道无不在”与“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波”的生命的顿感与气势,抒写了“生命令人敬畏”的乐章。但我却不管这些,仍是抓起棍棒朝那只老鼠打去,老鼠又一次摔了起来,但这个小生命却没放弃,坚持“重返前线”,毫不放弃,像是在抒发着那首古老的生命乐章,愤起了心中的热血,它便能不懈地向前冲去。我只觉得“生命”这两个字在我心中凸现得耀眼,这时,我真得感悟到生命的分量与意义是那样令人敬畏。徐悲鸿说过“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

人的一切需要一种激情,敬畏生命就像一阵风,吹去倦怠的尘,露出内部的光。回归现实,那只老鼠仍在柜壁上爬,我那只拿起棍棒的手又放下了,这就是敬畏生命的真谛。我没有管它,任凭它用它那份刚毅的意志与饥饿的欲望让它爬上“颠峰”,去尝那份来之不易的食物,只留下我一人在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气势。“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非凡,而生命却同时拥有这些。躯体无能,但精神永存。一缕芳云无断绝,这也许就是生命美的极致。

篇(3)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受难人民始终坚持这自己的生命,尽管知道生存的希望只在百分之一,乃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希望是多么渺茫,简直看不到生存希望的光点。他们始终对自己说:“坚持住,要好好活着!”一位仅有五六岁的男孩郎平,他活下来了,只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对得起远方那灿烂的彩虹。他告诉他自己:“坚持住,坚持住!”坚持自己的生命,健健康康,没有遗憾的走出这埋葬多少希望的废墟。一只猪,它也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它从不懂得什么叫珍惜,但它对保护生命,对生命的慷慨理解得比那些只懂得捧着书念着“珍惜生命”的人更加深刻。一只猪都懂得对生命慷慨,而我们这些智商比它高几百倍的人,也该慷慨一下生命吧!

无独有偶。曾经在电视里看过这样一个女孩。她身患大脑骨髓变形症,医生告诉她,回家多吃点好的。她走路一瘸一拐,常常摔倒。脚变形了,脚趾萎缩了,连说话都显得吃力无比,结结巴巴。她似乎觉得自己活着比死更加痛苦。她想了许多,她放下本来是用来自杀的刀子,她对自己说:“好好活着!”她开始做复健,让手脚利索,她不顾别人对她奇怪的眼神,下地走路。她常常哭泣,但她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她对自己说:“会有希望的!”是的,会有希望,她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她对别人说:“只要寻找到生命的光点,再大的难也能撑,再大的风雨也不能阻挡自己去拥抱生命,享受生命带来的春光。”

是呀,就像那位女孩说的,只要有希望在,就还能尽情享受人生漫漫路旁的风景。好好活,这也是一种慷慨,一种对生命的慷慨。包容命运的多端,包容自己的缺陷,总比为自己不如别人一点点斤斤计较,甚至想到自杀会活得更加舒服。

篇(4)

第一自然段 生活在自然世界难免会遇到自然灾害,人的潜能就是能量,只有不断的超越自我、忍耐,对自己是一种力量的积储。有一所中学突然间摇摇晃晃,“砰——!”“砰——!”是地震,地震来了!每个学生都在老师的指挥下整齐且没有受伤的情况下走出了教室,来到了操场,只用了1分36秒的时间!结果在2000多名的学生里面却有一个学生没有到!老师断定那个学生还在教室里面,于是冲进快要倒塌的学校救出那个女同学!因为她受惊过大,所以没有及时的逃跑……

“《开学第一课》让我学会了如何敬畏生命并珍惜生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同时也感受到生命与生命,人与人之间的血肉亲情。”

“《开学第一课》中姚明和孩子们的拔河比赛让我懂得了人多力量大,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汶川灾难的万众一心以及北京奥运的齐心协力,团结互信、相互扶持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我们的心中打下永久的烙印。

“《开学第一课》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巨大潜力和见证北京奥运在世界创造的辉煌,为自己是一名龙的传人而自豪。”

……

的确,对于中国来说,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有汶川灾难的洗礼,也有北京奥运的体育与文化盛宴。而2008年对于中国的青少年的成长来讲,这一年里所发生的一切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有生命的敬畏、有文化的魅力、有美丽的情操、有团队的力量、有民族的自豪……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教育,也是走向社会必须的素质。知识来自于社会,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社会。采取这样利用奥运精神和抗灾精神相结合的“第一课”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意义深远,影响深刻。这也必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中最难以忘记的一课。

《开学第一课》是生动的一课,也是精彩的一课,也是中国青少年成长急需补上的一课。它将奥运精神和抗灾精神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真正用知识守护生命。

这一课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敬畏生命并珍惜生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可以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生命与生命,人与人之间的血肉亲情。在学会避险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提高大家的生命意识,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不但可以培养保护自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更能够让他们如何去尊重别人,尊重生命。任何崇高的品质都是由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开始,这一课将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影响这一代人。

这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无论是汶川灾难的万众一心,还是北京奥运的齐心协力,团队精神无时不刻在现场显现。团结和谐的团队精神是奥运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的精神实质。通过这一课,团结互信、相互扶持的集体主义精神将在孩子们的心中打下永久的烙印,这种高贵的品质将使得这一代人终身受用,更好地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这一课让孩子们树立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这是一个时代的青少年应有的民族情感,也是他们建设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汶川灾难中让孩子们看到了全民一心的力量,一个坚强的中华民族让他们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骄傲;北京奥运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巨大潜力和见证北京奥运在世界创造的辉煌,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他们为自己是一名龙的传人而自豪。《开学第一课》是精彩的一课,上好这一课,关乎祖国未来,民族希望。

《开学第一课》作为一节中小学的必修课,无疑具有警世作用。“知识守护生命”开学第一课对中小学而言,开宗明义地诠释了珍惜生命的意义所在。

安全教育当前的确是每个学校的大事,但现在学生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要提高学生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就要多开展宣传活动,尤其要开展校外宣传,但现在学校开展校外宣传严重不足,无疑这就产生了矛盾。这也是目前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瓶颈”。这次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上好《开学第一课》,将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大到整个社会,较好地弥补了校内宣传安全教育的不足之处。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学校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来共同完成,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安全问题都会存在隐患。

我期待,《开学第一课》能成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催化剂”,成为安全教育的常态,迅速扭转只注重校内安全而罔顾校外安全的错误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倍地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一特殊的公益课由“潜能”、“团队”、“坚持”“生命”四节课完美组成:

“潜能”: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潜能需要激发,人在危险时第一反应就是潜能支配肢体行为,同时潜能很易被习惯掩盖,就会失去生命的机会,相反也会赢得生命的机会!

“坚持”:每个人都知道“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的道理,坚持就可以创造生命奇迹,就像在这次地震中坚持活下来的人就会有新的人生。面对人生就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团队”: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是一种真正的内心动力。面对灾难,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生命”: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快乐是健康的金钥匙,人处世间,理应追求快乐。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正如在这次灾难中的幸存者更要笑对新的人生。

篇(5)

生命的声音

佟晨绪

生命的姿态千变万化,让人难以捉摸。然而,就在这或卑微渺小或高贵强大的众生百态中,总会释放出一些余音缭绕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对生命肃然起敬,让我们参透生活的真谛,那是牵动心灵的天籁。

无论是“清泉石上流”亦或是“鸡鸣桑树巅”,无论是“穿林打叶”声亦或是“惊涛拍岸”声,它们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人生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些或恬淡或激昂的声音给人们注入了新的生活的激情与动力。

叶子落地的声音让我们懂得了生命重在奉献。

当叶子扑向大地怀抱的那一刻,我想它肯定是满含微笑的,要不然那声音怎么会那么轻呢?它仿佛在告诉我们:奉献是生命的本性,是不需要言语的。于是,轻轻的落叶声显得异常的厚重,在我们静谧的心灵里回荡,让我们时刻牢记生命奉献的本性。

竹子拔节的声音让我们明白了生命要坚持不懈,要积蓄能量,在适当的时机突飞猛进。

竹子在最初的五年里,生长比较缓慢,然而5年过后,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以每天半米的速度急剧增长,6个星期就能够长到20多米。它用最初5年默默无闻的积蓄与坚持,换得5年后令人骄傲的生长的声音。那声音诠释了它的努力,那是十分动听的天籁。它牵动了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以坚持厚积的动力。

胡杨树倒下的声音,让我们知道了生命要有宁折不弯的精神与气概。

活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它那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沙干旱的三千年顽强的生命力,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雄壮,那倒地的声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学会了执着与坚强。

篇(6)

一、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生命发展需求

课程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资源。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其所涵盖的知识体系无不体现出促进生命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在研究课堂教学时特别关注“备课”这个环节,强调要备教材、备学生,把课程资源与生命个体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抛开生命个体谈课程,课程就是没有血肉的空架子;抛开课程谈生命个体,生命的活力就得不到支撑。为了把课程与生命发展结合起来,学校在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确立了“促进学生多样性及个性发展”的课程建设目标,建立了“长子营中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成长以及生命的品质三个部分,其中生命的存在包含生命安全、运动与健康两个板块;生命的成长包含学科基础、知识拓展、心理健康、综合实践四个板块;生命的品质包含梦想铸造、品格修炼、文化传承、艺术追寻四个板块。

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中的10个板块既包含了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段的国家必修课程、地方课程,还包含了学校开发的《米粒画》《生活中的科学》《校园心理剧》等特色校本课程。10个板块之间融会贯通,相互补充,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充分满足了学生生命多样性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在健康、人文、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使每一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二、优化教与学方式,绽放学生生命活力

课堂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行动中,我们常常说“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具体该怎么做?为此,学校把着力点放在了研究“教与学的方式”上,深入研究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认真研究杜威的“做中学”教育理论以及“学习金字塔”理论,并组织教师、教研组长、教学干部进行多次研讨,制订了一些教学改进策略。在众多的改进策略中,逐渐关注到“读、研、讲、练、评”在教与学中发挥的作用,为此提出了“读、研、讲、练、评”五字两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读、研、讲、练、评”组织教学,从学的角度看,是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行为,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从教的角度看,是教师组织“学”的行为,明确了教师“教”的内容以及组织教学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课堂上,以师生为主体的“读、研、讲、练、评”使学生“学”的行为可操作、可评价;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读、研、讲、练、评”时,做到了面向全体,关注差异,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搭建了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自信展示中绽放生命活力。

三、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展现学生生命价值

学生是具有多样性的生命个体,教育要顺应生命的这种多样性。为了将学生的生命多样性展示出来,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各类评价活动,挖掘学生生命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建立自信;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特色活动,为学生发掘自身的闪光点搭建平台。

结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为每位学生制定了评价手册,记录学生在各年段的成长历程,用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前行。学校还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拓展到“班级月工作评价”中,让学生在团队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一方面,学校制定了“周反思”制度,即学生每周都要书写反思日志,并将反思日志的主要内容填写在“反思卡”上。起初,学生反思的内容几乎全部与学习相关。渐渐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从态度、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多角度地反思自己的表现。

另一方面,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书写字活动。每天,要求学生坚持15分钟的写字练习;每周,学校聘请书法教师为学生分年级做书法知识讲座;每月,学校德育处组织各年级开展书写评比;每学期,在学校艺术节上进行书写展示;每学年,邀请家长、任课教师参与书写工作的研讨与交流。书写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规矩做人、专注做事,也逐渐懂得“只有坚持才有希望”的道理。

总之,评价、反思、书写等育人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生命成长氛围,展现出生命的价值。

四、发挥公共关系作用,搭建学生生命的成长网

学校的各项育人工作是由家庭、社区等相关利益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的。我校坚持开放与融合的办学原则,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化办学模式,为学生生命成长创造优质软环境。

首先,我校抓住教研协作区内小学、中学、高中等学校的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和区域内的小学密切合作,在学生的习惯养成、课程开发、体育、艺术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设计并组织学生到区域内的优质初中校、高中校开展游学活动,走进这些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组织学生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和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爱心社的学员们到校和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尽早明白大学阶段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良好的习惯。这样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引导他们树立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其次,我校还构建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横向合作链。落实家访制度,组织班主任逐一走进学生的家;开设家长大讲堂,交流家教方法;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参加学校重大特色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养老院等,了解社会、关爱老人,让生命的意志品质在社会实践中得以锻炼。

篇(7)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过得如此飞快,我们的生命也在一点点萎缩,我们要爱惜生命,生命是多么可贵。

生命在一些人眼里并不重要,如那些吸毒的人,他们吸毒的同时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在走向死亡,这是对生命的歧视和侮辱。他们都不配父母给予他们的生命,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尊重;而生命在一些人眼里是那么的可贵,如那些为祖国牺牲的人,他们虽然失去了生命,但是他们给我们留下来那些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们的生命虽然完结了,但他们留给后人的思考却是那么沉重,生命在每一个人的手中,生命的长短在于你对生命的认识,你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人早已远离了我们,但是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留存下来,生活中也有一些人虽然还活着但是自己的灵魂却没有了,没有灵魂的人好比行尸走肉一般。

春天,小草在发芽的时候被一些人践踏,但它仍然坚持不懈,奋发向上,这是对生命的渴望,蝴蝶在暴风雨中拼命挣扎,那也是对生命的期盼,面对它们。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世间万物的生命。

我们应该爱惜生命,世间万物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好好地把握,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爱惜每个细微的生命,因为懂得珍爱生命的人才会有更加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