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8: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保健纺织品测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近年来,我国已有众多纺织服装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从事与“功能性纺织品”相关的研究和生产工作,新产品和新成果不断涌现,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难题。作为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本刊“专家答疑”栏目之“功能性纺织品”自开通以来,受到读者朋友的广泛关注,在此本刊特予以致谢,并从众多提问中甄选部分邀请业内专家进行答疑。另外,为了使话题内容更加丰富饱满,本刊还对近25年来“功能性纺织品”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调研,并将其中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信息进行了提取和归纳,以飨读者。
关键词一:分类
近几年,国内外功能性纺织品开发的重点在于提高产品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防护性和环保性,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运动休闲、保健、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
功能性纺织产品的种类很多,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产品的功能属性来划分,通常分为以下几类:物理(电子、电气),如导电性、抗静电性、高绝缘性、光电性、热电性以及信息记忆性等等;热学功能,如耐高温性、绝缘性、防火阻燃性、热敏性、蓄热性、耐低温性等等;光学功能,如光导性、光折射性、光干涉性、光致变色性、耐光耐候性、光吸收性以及偏光性;物理形态功能,如异形截面、超极细、表面微细加工等;化学(光化学功能),如光降解性、光交联性;化学反应功能,如消臭功能、催化活等;物理分离(分离),如中空分离性、微孔分离性、反渗透性;吸附交换功能,如离子交换性、高吸水性、选择吸附性;生物适应(医疗保健功能),如抗菌性、芳香性、生物体适应性;生物体功能,如人工透析性、生物吸收性、生物相容性等。
关键词二:途径
功能性纤维
功能性纤维是高科技纤维中发展领域最宽、用途甚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功能性纤维发展很快。据报道,目前日本的功能性纺织品已占其纺织品总量的 40% 以上,欧洲为 21% 以上,美国则为 28%以上。总的来看,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日本在服用纺织品和医药卫生领域的功能性纤维的研发、欧美在产业用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功能性纤维的研发均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功能性纺织品的研究和应用持续高涨。目前,我国对功能性纤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远红外纤维、防紫外线纤维、负离子纤维、抗菌除臭纤维、光催化纤维、纳米纤维、阻燃纤维、芳香纤维、变色纤维、防辐射纤维、导电及抗静电纤维等领域。其中,纳米纤维是近几年的热点。据报道,国外已有多个生产商采用复合纺丝方法探索纳米纤维的成形工艺,并在纳米纤维实用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2008年我国关于静电纺纳米纤维研究的论文数量虽与美国相当,且多于日本、德国等国,但在其应用研究方面与这些国家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功能性后整理
普通纺织品可通过特殊的整理加工方法获得相应的功能以满足某些特殊的使用要求,该类方法目的性强、效果好,且产品的附加值较高,但在获得功能的同时要求整理剂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生产操作安全性及最终产品无毒、无副作用和良好的功能持久性。目前,纺织品功能整理的途径主要包括物理整理、化学整理和生物生态整理等几种,其中物理整理又分为浸渍法、浸轧法和涂层法等 3 种方法。
(1)物理整理
①浸渍法:整理剂与溶剂形成均匀溶解的多功能整理剂,随溶液渗透到纺织品内纤维之间的空隙中,与纤维表面形成分子间表面吸附而附着在纺织品上。由于整理剂与纺织品相互间作用力弱,结合牢度不高,易受外界及使用状况影响而丧失特有的功能。
②浸轧法:指将待整理的纺织品浸入溶液中,经过轧压后,使助剂随溶液被挤压到纺织品纤维间隙中。浸轧法简单易行,用普通的上浆设备即可实现,成本较低,但织物手感与风格特征受溶液的影响较大。
③涂层法:将整理剂涂刮到纺织品上,进行焙烘,整理剂与纺织品纤维可以部分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或整理剂之间相互聚合,在纺织品外表面形成较牢的膜。这种整理方法的结合牢度较高、耐用性好、成本低,缺点是纺织品的风格、手感受整理剂影响较大。
(2)化学整理
将纤维材料的单体与具有某些功能的大分子或单体进行共聚、接枝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纤维材料与功能材料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功能材料。化学整理具有永久的使用性能,不过该方法技术性强、成本较高,生产难度也大。
(3)生物生态整理
生物生态整理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整理方式,广泛采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酶对纺织品进行整理,这种整理具有安全性较高、对环境影响小、整理效果好等特点。由于生物生态整理靠的是生物化学作用,虽然整理效果好、功能持久,但生产难度较大,成本高,且对纺织品的手感、风格特征的影响随生物酶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关键词三:运动休闲
运动场是运动员竞技的场所,同时也是各大运动品牌商角逐的战场。Nike、Adidas、Puma等世界著名运动服饰品牌商除了通过体育营销赚得盆满钵满外,他们在产品和技术上同样拥有自己的“独门武器”,那就是各类功能性纺织品。可以说,体育品牌在成功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纤维制造商,之前DuPont(杜邦)的Coolmax® 和LYCRA®(现已为Invista旗下产品)就是典型的例子。
运动休闲功能面料一般是根据服装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纤维、利用特殊的组织结构和后整理方法进行加工。目前,运动休闲服饰中常用的功能性纤维包括吸湿排汗与瞬间凉感纤维、抗菌纤维、抗紫外线纤维、智能调温纤维等;而后整理方法主要有防水透湿整理、抗紫外线整理、抗菌整理、芳香整理、“三防”以及易去污整理、柔软整理等。
在这一领域的功能性纤维的开发中,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发展迅速,在每年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intertextile)上,来自这些地区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总是“吸睛有术”、门类齐全,制成的产品涵盖服装、手套、袜子、户外用品等。
关键词四:保健功能
我国保健功能纺织品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处于从无序发展阶段向盘整期过渡。其特点表现为:发展快速、消费需求旺盛,行业整合期待规范发展;管理缺失,标准匮乏,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过分夸大宣传,价格体系混乱。其中,夸大宣传现象十分突出。很多厂家在进行产品销售和宣传时打着“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旗号,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保健功能纺织品CAS 115 ― 2005》标准规定,保健功能纺织品是旨在调节和改善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的一类纺织品。
保健功能纺织品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国保健功能纺织品的消费已达1 000 亿元人民币,其中保健功能针织品主要集中在保暖内衣、抗菌除臭袜子等领域。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纺织品主要有远红外、抗菌、磁功能、负离子、防辐射、抗血栓、抗静脉曲张等 10 多项产品。但事实上,我国目前仅对远红外保健功能、磁保健功能和抗菌保健功能等制定了行业标准,其认证企业多集中在家纺产品、内衣等领域,其他所谓的保健功能纺织品尚无据可依。据了解,中国保健协会同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正在制定防电磁辐射、负离子、抗血栓等保健功能纺织品方面的标准,预计年底可完成。
关键词五:产业用纺织品
产业用纺织品日益成为功能性纺织品中的增长热点,包括非织造布的各种功能性整理(如卫生用和个人护理用非织造布的柔软整理、持久亲水性整理、吸湿性整理以及过滤材料等的抗静电、抗渗功能、分离功能、防滑处理等)、智能纺织品、特殊防护用纺织品等。其中,非织造材料行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后整理技术已经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并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规避产品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由于非织造材料生产采用的原料、生产工艺与产品的最终用途与传统纺织品有较大差异,因此只有结合非织造材料的技术特点,将目前较为成熟的后整理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实现非织造产品的价值提升。
德国Blucher公司生产的“SARTECH® Permasorb®”是一种有吸附功能的墙面覆盖材料。球形SARTECH®高性能吸附剂是Permasorb®玻璃纤维墙面覆盖材料的芯层物质,其工作原理同活性炭相似,被安置在表面玻璃纤维层和分隔纤维层之间。在原墙面和吸附层之间存在一个浓度渐变的区域,自动形成一个扩散过程。有毒气体分子在进入室内的过程中先要经过吸附剂,从而被持久牢固地吸附。墙面覆盖材料巨大的吸附能力保证了气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及在有害物质浓度相当高的建筑里被安全地吸附。
德国ContiTech公司推出的ContiBarrierSystem®使防护服材料获得进一步发展。两个分离的聚酯层可以获得最佳的隔离性能。新材料的设计在物理防护服的应用中可以提供对化学药品和气体更强的防护。对酸、碱和强化学剂的高耐腐蚀性以及卓越的断裂强力给予使用者最高程度的安全保证。另外,材料克重也减轻了 30%,从普通的 700 g/m2降至 450 g/m2,因而比之前的材料更加轻薄和灵活。这不仅使材料的生产加工更加简单和经济,也使穿着者感觉更加舒适。
获得Techtextil Avantex 2009创新奖的新产品 ―― 用于可发光的黄色、橙色与红色安全服的防火面料由德国Pro-Belting International公司推出,这是第一次可靠地使芳纶(Nomex®)防火面料具有高可见度的发光黄色,并符合相关标准。用该项技术制成的其他产品有Nomex®/Lenzing FR®面料、ProtexM/棉面料等。另外,高可见度的橙色与红色防火面料也已成功生产,采用ProtexM/棉原料,符合当前相关标准。在这之前,这些警示性的颜色还不能用于防火面料。
Gore(戈尔)公司推出的GORETM TENARA® 由 100% 的高强度ePTFE纤维制成,具有美感出众、柔韧性好、抗紫外线、阻燃性卓越等优点。GORETM TENARA®建筑膜材是氟聚合物涂层材料,具有高透光、柔韧性好、抗紫外线、环境友好等优点。GORETM RASTEX®缝纫线具有极高的强度,尺寸稳定性优于其他合成纤维和PTFE纤维。
Clariant(科莱恩)公司的最新产品为技术纺织品如汽车用纺织品、建筑纺织品、家居纺织品、工业用纺织品和医用纺织品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具有生态环保优势的技术。超低甲醛硬挺剂Appretan E4950 liq. 是一类阴离子丙烯酸酯分散体系,甲醛含量低于 16 mg/kg,可作为三聚氰胺或苯酚树脂很好的替代品;Nuva N2116 liq. 基于C6技术,不含PFOA和PFOS(低于检测值),可用作非织造布的“三防”整理剂。
导电纺织品(称之为E Textile)集纺织品的典型特点(如弹性、张力和手感)和电或金属功能(如导热和导电性)于一体。BASF(巴斯夫)公司推出的导电纺织品的名称为Texapret® E,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应用于汽车和建筑等不同的领域。BASF还为建筑和家用纺织品提供自清洁、防水防污解决方案。Mincor®是基于纳米技术的自清洁整理剂,Lurotex®氟碳整理剂赋予纺织品持久的防水、防油、防污功能,Texapret®系列产品用于人造革家具的涂层整理。巴斯夫公司还为汽车用和室内装饰用纺织品提供防止表面起球的解决方案。
Schoeller科技公司推出的coldblack®技术通过作用于红外光谱而获得双倍的太阳反射效果,提供高UPF,可以显著降低温度。NanoSphere®除了高拒水性、自清洁性和环境友好性以及较复杂的组分如C6碳氟化合物外,还在AATCC79方法和Bundesmann的测试中显示出了绝佳的弹性回复性。经过3XDRY®整理的纺织品外部拒水防污,而内部则可以 吸湿。
关键词六:标准与规范
目前,国内外缺乏对功能性纺织品的功能评价方法和标准是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近年来,国内虽然不断有一些科研机构、高校、标准化组织和企业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逐渐有成果面世,且部分功能性评价方法也实现了标准化,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功能性纺织品仍然缺少权威的、能被广泛接受的、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简便易行的、重现性和准确性较高的、统一的功能性评价方法和标准。
另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功能性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性。众所周知,功能性纺织品的某些特殊功能主要是通过在纤维材料中添加或在产品的后整理中使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的。这些化学物质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未经过严格的生态安全性能评估,特别是经过长期跟踪分析的安全风险评估。目前已发现有些曾被广泛使用的功能性添加剂对人体或环境是有害的,并已被列入禁用范围。从消费者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总之,从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趋势来看,纤维原料的多元化与功能化、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复合化、环保型功能整理剂、纺织品多功能的复合以及新型高科技纤维的应用仍将是功能性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在其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问答荟萃
专家简介
施楣梧,男,1957年生,教授级高工,少将,现任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材料与工效研究室主任、士兵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时兼任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军事经济学院等校兼职教授,在功能性纺织品、军用纺织材料和军需装备、战场防护救生装备和个体防护装备等领域成果颇丰,多项研究成果已成功市场化。
热心读者:许多商家在宣传其功能性纺织产品时,常常会提到纳米整理,请问纺织品中的纳米整理究竟是什么?
施楣梧:纺织品中的纳米整理是指采用纳米尺度的整理剂粉体对纺织品进行功能性整理,以及在纺织品中形成纳米尺度的结构,以达到特殊的功能。
例如采用TiO2纳米(或亚纳米)粉体对织物进行自清洁整理,使织物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下利用光催化原理(纳米半导体材料在光照射下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促进化合物的合成或使化合物降解的过程称之为光催化)使织物实现自清洁;拒水材料堆垒成纳米尺度的小颗粒,模拟荷叶上的乳突结构达到优异的防水效果。也有人借前一个时期纳米技术走红的势头,借用纳米概念进行炒作,将使用一般化学整理剂的纺织品后整理加工都泛化为纳米整理,实际上有些整理剂如含氟拒水整理剂本身就是分子级别的,尺寸在Å级,比纳米级尺度更小。另外要注意,粉体尺寸并不是越小越好。
热心读者:请解释一下吸湿排汗和防水透湿的区别以及怎样达到这些效果?
施楣梧:吸湿排汗面料的主要特征是:(1)亲水;(2)纤维有沟槽,或纱线、织物中有尺度合适的缝隙孔洞;(3)便于产生较大的毛细力,将贴身汗液比较顺畅地吸附并输送到织物外表面,并将外表面尽量做成凹凸不平的大比表面积状态,有利于水汽(汗汽)挥发。
防水透湿面料的主要特征是液态水不宜透过,但汽态水能够透过,实现机理是利用微孔(如采用PTFE微孔膜、PU微孔膜、高密织物中的微孔及温敏性水凝胶涂层对微孔的控制等等)。汽态水是单个水分子,体积较小,可从这些微孔中透过;而液态水处于缔合状态,是 7 ~ 9 个水分子缔合到一起的,故当微孔尺寸大于单个水分子而小于几个水分子的缔合状态时,就可以实现防水透湿,可防淋雨,但透汽不闷热。
热心读者:功能性纺织品的测试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表现有关联吗?
施楣梧:在测试条件符合实际使用状态时,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例如织物电荷面密度、半衰期等抗静电性能指标的测试、电磁屏蔽效能等指标的测试等,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织物的抗静电或电磁屏蔽效果。但也有一些测试(如负离子、远红外)结果与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差异 较大。
热心读者:功能性纺织品除了防护服和军用装备以外,更多的功能无法给消费者以直观的感受或者体验,这是不是目前该市场呼声高而实效不大的原因呢?
施楣梧:有一部分功能性纺织品是货真价实、军民通用且可以真切感受到的,例如抗静电、防虫、防透视、抗菌防臭等等;而有一部分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本来就不需要,例如电磁屏蔽、迷彩伪装等等;也有一些是普通消费者需要,但健康的军人是不需要的,如远红外、负离子等;更有一些所谓的功能性纺织品本身就是炒作的,虽然可能会红极一时,但实效真的不大,迟早会被“拨乱反正”。
功能性纺织品安全性问题的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持续高涨的态势,并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品种相对齐全、功能日趋完善、发展相对稳定的功能性纺织品产业格局。目前,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功能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近年来,虽然不断有科研院所、标准化组织和相关企业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实现了部分功能性评价方法的标准化,但总体上大部分功能性纺织品仍然无法获得权威检测机构的认可,使得市场上功能性纺织品的消费过于盲目,得不到有效的监管,显然这对功能性纺织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另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问题。众所周知,功能性纺织品的某些特殊功能,主要是通过在纤维材料中添加或在产品的后整理中使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的。但目前在功能性纺织品上使用的这些化学物质有相当一部分并未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特别是需要经过长期跟踪分析的安全风险评估。事实上,已经发现有些以前曾被广泛使用的功能性添加剂对人体或环境是有害的,并已经被列入禁用范围。因此,从消费者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建立有效的安全性评估规范显得极其重要,能够为功能性纺织品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以阻燃纺织品为例。据统计,全世界约20%以上的火灾事故都是由于纺织品燃烧而引起或扩大的,尤其是住宅失火,因纺织品着火或者蔓延而酿成的火灾事故比例更大。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3.2万起,死亡1108人,受伤573人,直接财产损失17.7亿元。尤其是2010年上海“11・15”胶州路特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近百人伤势严重,使得阻燃纺织品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因此,目前阻燃功能已经成为室内装饰、公共场所用纺织品的必要功能之一。纺织品的阻燃功能一般可采用阻燃整理获得,具有阻燃作用的元素有:ⅢA族的硼和铝,作为无机化合物用于棉织物的非耐久性的阻燃剂;ⅣB族的钛和锆以及ⅤB族的铌,其化合物用于羊毛织物;ⅤA族的氮、磷、锑和ⅦA族的卤素也是阻燃剂中的主要元素,其中氮、磷用于纤维素纤维,卤素和锑用于合成纤维和耐久性阻燃剂。最早受到禁用的阻燃剂是三(氮杂环丙基)氧化磷,本身剧毒,LD50=37mg/kg~46mg/kg,并有致癌性。1997年美国癌症研究所发现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有致癌性和剧毒而禁用,其LD50=50mg/kg。欧盟针对阻燃剂的禁用是根据欧盟危险品及相关修正案,包括79/663/EEC、83/264/EEC和2003/11/EC3法规,都是涉及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纺织品所用的阻燃剂。但是阻燃剂的危害性也不是如此的明确,如四溴双酚A系列阻燃剂,2008年4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发表了一份有关双酚A对人类健康危害的报告,加拿大卫生部和环保部也发表声明,对双酚A采取管制措施;但是2008年6月欧盟委员会了双酚A的风险评估报告,声明消费者可以放心地使用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含双酚A的包装盒容器。可见功能性整理剂的安全性有时候还是比较隐含的,不是很直观就能发现。
再以防辐射纺织品为例。今年日本“3・11”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又将“辐射”一词提升为热门话题,一时间翩翩白衣成了流行色,孕妇专用的“防辐射服”炙手可热。实际上随着广播、电视、通信及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整个生物界早已沉浸在电磁辐射之中,电磁辐射成为继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后的第四种污染源。人体受到电磁辐射后,不仅使皮肤表面加热,而且使深部组织散热困难,有利于癌细胞增长,因此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中,身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是对身体处于敏感期和低抵抗力时段的孕妇危害更大。因此防辐射纺织品已成为育龄妇女的必备防护工具,但目前国内专业生产孕妇装的企业不足百家,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甚至很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其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造成市场上盲目夸大产品功效以此来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就防辐射孕妇装而言,究竟能不能真正起到防辐射的作用,甚至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别的危害,目前都难以定论。部分生产企业采用含有汞、铅、镍、铬等重金属的材料制成涂层防辐射孕妇装,的确也起到了防辐射效果,但重金属对孕妇及胎儿造成的危害却不可估量。可见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过程中除检验是否具有某种功能作用外,同时还必须对其使用安全性进行监管。
功能性纺织品安全性管理的建议
功能性纺织品既没有色彩和图案那样直观的吸引力,又缺乏柔软飘逸等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格,只能在使用过程中慢慢品味其功效。从而导致不法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益进行仿冒,使得真正的功能性纺织品面临鱼目混珠的窘境,这对功能性纺织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显然非常不利,因此加快功能性纺织品的标准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功能性纺织品的标准化建设已经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并将其提高到了提升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2009年《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尽快制定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产业技术标准”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手段之一;2010年《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将“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功能服装等重点产品及相关检测和评价标准”作为科技进步任务的重点实施内容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指出纺织行业重点研究“功能性和生态类新材料试验方法、纺织品安全环保及有害物质检测”。但与之相伴而产生的安全性评估和监测问题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如对阻燃纺织品进行阻燃性和有毒气体释放的综合评估、对防辐射纺织品进行功能性和毒理性的全面评估等。而这是直接关系到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5年1月1日,我国正式执行的《GB 18401―2003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首次将有关纺织品安全性的生态环保要求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打破了纺织服装行业多年来质量标准一直停留在外观和一般物理指标方面的现状。标准不仅规定了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限量要求,同时也对禁用偶氮染料、pH值、色牢度和异味等也作了规定;并首次将纺织品毒物测试列入产品检测标准中,明确规定服装纺织面料不得含有致人体病变、癌变的有毒物质。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和大量的临床试验,中国保健协会于2005年组织制定了行业标准CAS 115―2005 《保健功能纺织品 》,并于2007年开始了对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三种保健功能纺织品的标准达标工作,授予优秀达标产品使用功能标识,以区别于虚假宣传和伪劣产品,还消费者以知情权。
我国台湾地区在功能性纺织品的检测方面相对发展较快,受纺拓会的积极规划和推动,已由功能性暨产业用纺织品认证与验证评议委员会制定了若干认证标准,产品认证服务已在欧美、日本、我国大陆注册,目前能够提供抗菌、防电磁波、吸湿排汗速干等18种功能性纺织品的认证。国外与纺织品安全性相关的主要是生态纺织品Oeko-Tex®系列标准和《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REACH)》法规。Oeko-Tex®系列标准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影响最广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是包括纺织品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等所有加工级别在内的统一的纺织品检测系统和认证系统;而REACH法规是一部将之前欧盟的40多部有关化学品管理的法规整合在一起的有关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的法规,与纺织品安全性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性能和要求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出处或依据。
学术界也开始涉足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纳米纺织品的研究方面,其他则较少有所涉及。因此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为日后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评价及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
(1)探索功能性纺织品的功能因子并建立其分类方法。功能性纺织品具有一般纺织品的共性,但在受到外部作用时,某些功能因子会发生质的转变或量的变化,使织物产生导电、传递、存储、光、电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能力。功能性纺织产品种类繁多,根据不同分类方式差异很大。为了便于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评价及监管,建议从功能性纺织品的作用机理出发,探索其功能因子,并对功能性纺织品的功能因子进行分类。功能因子这一概念在纺织品领域目前尚属空白,它主要是源于功能(保健)食品行业。一般认为功能因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起到功能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其具备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功能因子在加工和存储过程中不被完全破坏;二是它们在功能性产品中具有特定存在的形态和含量;三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功能调节作用,使消费者能够享受功能性产品所阐述的作用。
(2)加强功能性纺织品安全性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前文提到的防辐射服为例,现有的防辐射服主要是基于电磁波穿过防辐射服会发生波反射、波吸收和电磁波在服装内的多次反射,导致电磁波的能量衰减。而经测试研究,金属是最理想的防辐射的材料,有些金属对电磁波的吸收损耗很大,如镍钢为3.54dB/μm,坡莫合金为2.528dB/μm。但因其笨重和服用性能差,很少有人采用这些金属直接做服装面料,一般采用这些金属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或采用金属镀层的工艺来实现织物具有防辐射的功能。所以目前能作为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面料主要有金属纤维混纺面料、镀金属织物和最近才开发的金属多离子织物。由此可见,防辐射服的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而无机金属材料中可能会含有铅、镍、铬等重金属材料在汗液的作用下会溶解并随之进入人体,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危害,即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威胁主要源于汗液下的重金属含量。因此建议在评估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的纺织品时主要检测其重金属含量,并重点研究其使用环境是否会导致重金属元素的游离及释放等基本原理。
结论
功能性纺织品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些功能性助剂类化学物质,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这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的问题。以抗菌类纺织品为例,尽管可以通过在纺织品中加入杀菌物质杀灭微生物,但人体所携带的正常微生物群90%以上对人体非但无害而且有益,这些正常菌群不仅参与了人体屏蔽保护,更重要的是还参与了消化、吸收、营养代谢等过程,刺激免疫系统成熟、分化,并发挥免疫功能。试想如果抗菌产品“滥杀”的话,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绿色服装面料是指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面料。这些标志对服装面料的有毒、有害复制的限制较为严格,PH值、染色牢度、致癌物质、特殊气味、有害重金属、甲醛残留等化学刺激因素或致病因素均在检测范围内,此外,阻燃、安全性、物理刺激性也必须符合这些标志相关检测的技术要求。同时,人们在穿着这些面料制成的服装时,还应具备一定的保健功能,包括抗菌、抗静电、保暖等。
绿色面料的分类
常见的绿色面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可回收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是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的最佳途径之一,这对纺织品来说也不例外,目前已有回收合成纤维服装制品制成窗帘、轮胎线、地毯、鱼网等产品的经验,近期又发现利用回收的纺织品加上树脂类材料可制成路面土工织物作为路面填充物或制成地板瓷砖类产品,可回收纺织品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使得其回收再利用机率大大增加,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能源材料纺织品。纺织品纤维的直径越小,传导热系数就越小,隔热保温功能就越强,因而要达到相同的保暖目的,利用纤维直径较小的能源材料纺织品相对于利用普通纺织品的原料消耗要少得多,从而有效节约原料,达到环保的目的。
功能性纺织品。提升纺织品的功能也是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常见的有轻薄吸汗的运动衣、智慧型温度调整面料、轻薄医用纺织品等等。同时,一些免洗或易于清洁的纺织品也能够大大减小洗衣用水和洗涤剂的用量,对于减少污染和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分解纺织品。强化可分解纺织品的生产和应用,对于减少废旧衣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的纺织品,回收后还可用于制成其他产品发挥新的功能,有利于节约资源。
生态纺织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生产和利用天然纺织材料,一方面对于有利于提升服装产品的保健性能,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减小了面料和服装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例如天然棉、麻、丝绸等制成的面料就是公认的生态纺织品。
绿色面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对策
面料的选择是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面料通常能够较大程度上决定一件服装的功能、风格,此外面料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服装的色彩和造型特点。笔者现结合服装设计经验,就绿色面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做以下阐述:
柔软型绿色面料的应用。常见的柔软型绿色面料包括轻薄的棉、麻、丝等,通常为生态纺织品,其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柔软型绿色面料通常具有良好的亲肤性,因而制成的服装通常具有极其舒适的穿着感,如麻制面料富有弹性,透气性强,且具有吸汗抗菌的优越性能;棉制面料吸湿排汗、透气性佳;丝制面料吸湿凉爽,且贴身穿着有利于皮肤健康。
从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来看,柔软型的绿色面料具有良好的垂坠感、线条柔和光滑、制成的服装轮廓自然。在服装设计过程中通常被单独或与其他材质的面料组合来表现人体优美的线条,或制成有褶皱造型的服装,此外,以柔软型面料制成的宽松型服装也具有良好的流动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挺爽型绿色面料的应用。现代服装设计中常见的挺爽型绿色面料包括各种中厚型的绵、麻纺织品,以及纯毛料制品等等,这类面料通常为生态纺织品或可再生纺织品,面料本身不但具备环保、无害的特点,且多数可回收再利用,对于节约资源也大有裨益。
挺爽型的服装面料天然硬挺,具有良好的轮廓感和体积感,给人以庄严、专业、稳重的感觉,这类面料通常被应用于造型精确性服装的设计中,如西装、职业套装、成熟风格的风衣等。
光泽型绿色面料的应用。光泽型绿色面料即那些表面光滑或能反射出光泽的绿色面料,这类面料既可以是天然绸缎等生态纺织品,又可能是由环保的无机材料制成的能源材料纺织品,因而在低碳环保之余,还具有良好的舒适感或一定的功能性。
将这类材料应用于服装中,能使之拥有熠熠生辉、高贵夺目的效果。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常采用的光泽型绿色面料为天然绸缎或缎纹结构织物等,光泽型面料通常被应用于舞台服装或者晚礼服中,通过与装饰元素的结合,形成璀璨夺目的效果。
透明型绿色面料的应用。常见的透明型绿色面料包括丝、棉织物,如缎条绢、乔其纱等等,以及一些极其轻薄的棉、麻纺织品等等,这些面料通常轻薄凉爽,夏季穿着该类面料舒适性较强。
透明型绿色面料具有轻薄、通透的特点,多被应用于女性服装设计中,体现出神秘、优雅、性感的视觉效果,以往,透明型绿色面料通常被用于晚礼服和舞台服装设计中,随着现代女性日常着装风格的多元化发展,这类面料逐渐被应用于休闲服装、职业装的设计中。
厚重型绿色面料的应用。厚重型绿色面料如厚型毛料、呢料等织物,具有较强的可回收性,此外,由于这些面料较为厚实,因而隔热保暖功能突出。
手袋竟成病菌温床
一项研究发现,女士们逛街必备的手袋竟然是细菌的温床。不光手袋表面沾满细菌,尤其是底部最多。研究发现,可能有些女士经常把手袋放在卫生间地面上,这表示手袋可能沾上其他很多细菌如痢疾茵等。最漂亮的东西,往往潜藏着危险。手袋竟然成了“细菌传播工具”,这不免让爱美女士大吃一惊。由于现代女性非常活跃,从家庭到商场,从办公室到地铁,这就致使传染范围扩大,特别是儿童有可能成为受害者。所以,女士要特别注意手袋的清洁,养成定期清洗的习惯,特别是当出门在外时,不要随便乱放。
功能性纺织品尚有争议
一床被子、一件背心、一个枕头,在这些东西中只要“添加”了远红外、防辐射、抗菌等功能,厂家就宣称可以消除疲劳、屏蔽辐射、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关专家称,如果这些功能控制在一定的指标以内,确实会对人体有益,但是,国家还没有与保健纺织品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出台,有的产品保健功能在科学技术上甚至还有争议。暂且将制造商和专家的争议放置一旁,人们不难发现,市面上凡是带有“功能”二字的纺织品,价格通常要比普通纺织品高出几倍。这倒是给广大消费者出了一道“测试题”――当有些保健产品厂商片面夸大产品功效,以期获取暴利时,到底是买还是不买?是应慎重考虑和选择。
“除螨”岂能靠吸尘器
在某些家电连锁店,有的吸尘器厂家销售人员并不着重向消费者介绍吸尘效果等硬性指标,反而大肆宣传该产品能彻底杀菌除螨。对此,权威人士指出,在销售吸尘器时,突出宣传除螨功能,对消费者其实是一种误导。由于除螨功能不在相关部门的质量监督检验范围之内,消费者在选购吸尘器时,还是应把吸尘效果放在首位。尘螨的最大特点就是寄生、繁殖力强,且喜湿怕光,而吸尘的方法并不能彻底根除。很明显,厂家的“多功能”之路有些走歪了。至于吸尘器能否吸螨虫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人家把你的钱“吸”进自己口袋里去了。
未成年人勿戴隐形眼镜
眼科医生说,有两类人不适宜配戴隐形眼镜:一是中小学生,主要是他们的近视、散光度数不稳定,变化较快,且生活自理能力差,容易发生眼部感染。对学生来说,最好配戴框架眼镜;二是有严重干眼症、沙眼、结膜炎的人,可以在治疗后再戴隐形眼镜,但务必定期到医院复诊。也许有的孩子会嫌戴眼镜“难看”,但重要的是,为了你的视力健康,最好不要配戴隐形眼镜。
学校: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系别: 纺织工程系
班级: 商检___班
时间: 20__年-05月-23日---20__年-05月-29日
姓名: ** 学号: ______
实习单位: 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原棉实验室)
单位评语:该生在调查过程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勇于一线,发现问题,并积极调动脑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踏实求效,勤奋自律。
人人都说大学是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加油站,为了充实自己,更好的了解社会,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大学的第一个社会实践实习里,我走出校门,调查了纺织方面的情况,作此报告。
公司把我安排到了原棉实验室实习,和他们交流学习中发现我国棉花检验的方法是:以感官检验为主,仪器测试为辅。品级、长度、异性纤维和棉结以感官检验为准,马克隆值、回潮率、杂质和短纤维率以仪器测试为准。检验的顺序是:取样—检回潮率—检含杂率—检品级—检长度—检马克隆值—检异性纤维—检棉结—检短纤维率。
接着我由指导员带着深入第一线,了解纱线的生产过程,流水线.由此我总结之:
几种常见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加工整理方法
1、抗静电织物
获得抗静电织物的方法主要有嵌织导电纤维法和织物表面整理法。采用嵌织导电纤维(与金属丝共织)的方法可增强织物的抗静电性,而且效果持久,同时还能改善织物的吸湿性以及防污性等; 织物表面整理法是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抗静电树脂整理,这些抗静电剂覆盖在织物表面,通过吸湿增加纤维的导电性能。
2、防水透湿织物
防水透湿织物的开发主要有高密度织造、织物涂层和微孔薄膜层压复合3种方法,其中以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层压复合加工最为典型。由于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具有一定的接触角和微孔半径,故有一定的耐水压和透湿性能,采用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生产的层压织物具有防水性、防风性和透湿性等功能。
3、抗菌防臭织物
抗菌保健织物可采用共混纺丝法和后整理加工法进行生产。共混纺丝法是在聚合阶段、聚合终了或纺丝喷口前以及纺丝原液中将抗菌剂加入纤维中的方法;后整理加工法则是将抗菌剂热固在纤维上,从而达到抗菌防臭的目的。
4、阻燃纺织品
通过将阻燃剂单体与高聚物共聚或在聚合体中加入阻燃剂经混溶加工制成共混纤维,再织成阻燃织物;另一种方法是将阻燃剂用喷涂、浸轧或涂层的方法对织物进行处理,当遇到火种时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阻燃效果。
Status quo of China Technical Textiles Industry and Some Points of Its 12th Five-year Plan
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医疗领域,病毒阻隔效率高的一次性手术衣、口罩等医用防护产品的开发应用,有效应对了“非典”、“甲型流感”等疫情,降低了交叉感染几率,提高了医疗防护水平;在节能环保领域,袋式除尘技术的应用可将火力发电的粉尘排放截留效率提高 5 倍以上,并能分离回收珍贵稀有金属,变废为宝;土工用纺织品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应用,对解决高原地质裂缝、冻土隔断、保温、防渗等系列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轻质高强的纺织复合材料在动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制造中部分替代了传统的合金材料,在减轻结构重量的同时,实现了节能降耗。
据统计,2010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达到822万t,比2005年增长124.9%,“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占国内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20%,比2005年提高6.4个百分点。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产值超过5 0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2%。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刚刚的《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至“十二五”末,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例将达到48∶27∶25。而近日刚刚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制定的《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也表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比如:到2015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2万km以上,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所用土工纺织品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0%;2011 ― 2015年,我国一次性卫生及医用纺织品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5%,尤其是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总量已超过1.7亿,成人卫生用品的市场需求将成倍增长;目前我国袋式除尘在燃煤电厂的应用比例不到10%,远低于欧洲60%的水平,随着国家对粉尘排放要求的提高,袋式除尘应用将逐步推广,2011 ― 2015年,袋式除尘用过滤材料的年需求增长将超过15%,2015年用量将达2 000万m2。表 1 为“规划”中提及的重点发展领域和产品。
对于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商来说,产品质量、技术优势及稳定的生产工艺是核心竞争力,因此除了需考虑生产成本外,如何通过自主创新或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再创新以达到企业持续发展、产业升级的目标,必须被列入发展规划予以计划和考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今后10年,中国纺织工业要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目标,必须依赖技术装备的重大进步,尽可能地采用包括进口设备在内的先进技术装备,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这不仅是产业进步的方向,也是纺织行业发展的紧迫要求。在这一进程中,以德国纺机为代表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并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进口纺织机械设备必然要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德国堪称世界纺织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并富有前瞻性。德国高新纺织技术研讨会是VDMA(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北京代表处联合VDMA纺织机械协会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CTIC)、台湾产业用纺织品协会(TTTA)共同举办的关于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最新技术的交流活动。研讨会将于3月5、7和9日分别在山东济南、浙江杭州和福建泉州三地分别举办 1 天。在此系列研讨会上,来自德国的16家全球领先的纺织装备和部件制造商及技术方案供应商将同与会者分享其在产业用纺织品的纱线、织物以及整理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帮助中国本土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及相关从业者不断进步,共同发展。
德国高新纺织技术研讨会精彩演讲预演
Preview of the Symposia
Benninger Zell(贝宁格泽尔)
德国贝宁格泽尔有限公司是瑞士贝宁格集团的一员,该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是橡胶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领先的合作伙伴。该公司全面的工艺技术咨询和项目规划是其所有主要活动的核心,高端一流的产品确保了高度的可靠性和最低的生产成本。
贝宁格泽尔制造的拥有领先技术的浸胶机被广泛应用于轮胎帘子布、线绳、帆布、玻璃纤维和其它产业用纤维及产品领域。
研讨会上,贝宁格泽尔的专家将介绍最新的线绳浸胶技术。
Dilo(迪罗)
迪罗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非织造布生产线制造商,目前该集团由负责计划和订单处理的DiloSystems(迪罗系统)、专业生产开松混合设备的DiloTemafa(迪罗特马法)公司,专业生产梳理机和气流成网机的DiloSpinnbau(迪罗丝宾宝)公司,以及专业生产铺网机和针刺机的DiloMachines(迪罗机械)公司组成,所有设备都在德国制造。
研讨会上,迪罗集团的专家将介绍迪罗集团最新开发的非织造布生产技术和设备,比如高产开包机Baltromix、储棉和精开松机DON、双向喂棉机Multifeed(工作宽度可以超过 5 m)、新型多用途梳理机Multicard、迪罗新型铺网机Dilolayer、高速铺网机Hyperlayer、椭圆形针刺机Hyperpunch以及圆形针刺机Cyclopunch等最新生产装备。另外,还将介绍这些技术在产业用非织造布方面的应用。
其中,Baltromix型的主要特点是产量高;新型MultiFeed喂棉机配有独特的双面喂入系统“Twinfeed”,加上吸入给料带的振动效应可使纤维均匀连续地进入梳理机,为获得均质的纤网打下基础;MultiCard特别适于与交叉铺网机联合运行,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性研究,其性价比得到进一步优化,且易于维护和清洁。垂直(HL 系列)交叉铺网机喂入速度可达200 m/min,消除了生产线上的瓶颈。根据应用情况,迪罗铺网机可以实现80 ~ 160 m/min的喂入速度。
本次研讨会上的演讲者翁文超先生自1993年加入迪罗公司,目前负责迪罗集团在亚太地区的业务。
Lindauer DORNIER(林道尔・多尼尔)
自1950年以来,林道尔・多尼尔有限公司即成为世界织机制造行业的领先者,其产品包括用于生产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和高档服装面料的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
鉴于其优越的积极式引纬系统,多尼尔剑杆织机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纱线的织造。对于一些织造相对困难的特种纤维,例如用于产业用织物的碳纤维和芳纶、用于家具用织物的花式纱,且无论是高密度织物还是大网格织物,在多尼尔剑杆和喷气织机上都能轻易完成织造。同样,无论是化纤单丝还是玻璃纤维或芳纶粗纱,无论是有捻纱还是无捻纱,所有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都可以在多尼尔织机上完美织造。
本次研讨会上,多尼尔公司的专家将介绍用于过滤布、芳纶织物和复合材料的多尼尔织机。
Groz-Beckert(格罗茨-贝克特)
格罗茨-贝克特公司成立于1852年,开发和生产各种针织、机织、制毡、簇绒和缝纫机用零部件。如今,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7 000名员工及多家生产工厂。
对于格罗茨-贝克特及其客户和合作伙伴而言,技术纺织品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德国的 Albstadt屹立着全球最长的纺织混凝土桥梁。该桥梁是技术纺织品在建筑方面最突出的应用实例。该桥设计精美的建筑亮点是:纺织品强化混凝土桥梁独特的外观非常引人注目。该桥梁用经编织物作为加强筋,与常规钢筑混凝土桥梁相比较,该桥梁重量轻,材料用量少,使用寿命更长。格罗茨贝克特负责了该项目的规划和施工。在技术研讨会上,格罗茨贝克特公司的高级销售经理王志勇博士将详细介绍该纺织混凝土桥梁。通过该项目,该公司证明了当今纺织技术的潜力。
格罗茨-贝克特公司参与设计和建设的世界上最长的
纺织品增强混凝土大桥
August Herzog(和硕)
和硕公司创建于1861年,是全球编织机领域的领导者,其产品应用范围涵盖多个领域,品种多达500多种。所有的设备全部产于德国,从德国运往世界各地。
作为国际市场上技术领先者,和硕就像其提供的技术和产品一样年轻。无论是在鞋带加工领域,还是在高科技复合材料加工领域,150年来,该公司以500多种编带机和绕线机以及创新的定制产品引领技术潮流。未来,和硕将以全新的编织系统和一如既往的创新继续引领市场。
编织机的应用主要在于技术/产业用纺织品方面,涉及领域包括高压软管、深海及船舶用缆绳、运动用品、过滤用品、汽车零配件、航空及海洋领域、医疗用品、以及复合物/复合材料包括结构性产品等。
本次研讨会,和硕公司的演讲者将对编织技术和工艺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包括案例分析研究等。重点将放在目前亚洲市场需求量大和一些热门领域。
Lenzing Instruments(蓝精仪器)
奥地利蓝精仪器公司是世界知名的仪器制造商,其主要产品是用于长丝、短纤、非织造布及薄膜等的品管及生产过程的精密检测监控仪器。长年的生产经验和尖端的质量管控知识,可以提供业界所需的各式各样的实验室用仪器,以及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在线管控系统。这些精密仪器及产品,可提供标准化质量管理及用户定制的及时在线管控系统,帮助客户在品质管理上作出快速反应,迅速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本次研讨会上,蓝精仪器公司希望藉此机会展示其品类丰富、灵活性强且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质量及生产过程管控仪器,特别是及时在线监测系统。
研讨会上,蓝精仪器公司的专家将介绍品质及生产流程控制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帮助中国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从业者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流程管理,提升竞争力。
Mahlo(玛诺)
玛诺公司位于德国(Saal/Donau),自数十年前开始研发并生产应用于纺织及非织造布工业的各项高科技检测和控制设备。该公司业务着眼于结合纺织业和电子业,并向使用者提供兼具先进技术性与有效经济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包括:
• 加工流程的品质控制(重量、厚度、含湿率);
• 纬斜校正;
• 残余含水率控制;
• 废气排放控制。
玛诺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上海宽达可提供全国性销售/服务网,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Karl Mayer(卡尔迈耶)
卡尔迈耶是经编机和整经机行业的领先制造商,可提供完美的产业用织物生产解决方案。该公司以创新为本,建立起了商业中的工业标准,并且可为全球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出色快捷的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以及协助开发新产品等。“我们关注您的未来”不仅仅是卡尔迈耶的一句营销口号,更是其服务客户的行为准则。
卡尔迈耶马里莫的业务主要包括:
• 开发、制造和提供多轴向和双轴向织机,以生产复合材料市场所需的多层增强织物,尤其是碳纤维织物,如Malitronic® MULTIAXIAL;
• 开发、制造和提供经编机和拉舍尔机器,如Wefttronic®。
卡尔迈耶集团的产品主要包括:
• 特里科高速机;
• 生产弹力织物和非弹力织物的拉舍尔高速机;
• 生产经编间隔织物的拉舍尔双针床机器,如HighDistance®;
• 拉舍尔花边机;
• 用于编织和经编的整经机;
• 牛仔布靛蓝染色机;
• 集团内部合作制造的CFK元件。
本次研讨会上,卡尔迈耶的专家将重点介绍卡尔迈耶纺织机械在产业用织物领域主要是涂层织物、复合材料织物方面的应用,以及用于工业纱线的经编准备设备。
Merz(迈兹)
德国迈兹公司从20世纪初就开始生产针织袜机,并从70年代开始专注于医用袜机的生产。目前,迈兹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医用袜机供应商。
迈兹袜机能够生产满足压力I ~ Ⅲ级的医用压力袜、抗血栓袜以及保健袜。并且,该袜机能够生产带往复运动的袜跟和袜头及开口袜头。
迈兹CC4II型袜机的可选机号范围为E16 ~ E41,从3.75 ~ 6 英寸的不同针筒直径则能够覆盖所有医用压力袜生产的需要。该袜机具有 4 路全电脑提花系统,其中两路用于地纱编织,两路用于衬垫纱。
研讨会上,迈兹公司的专家将呈现先进的压力袜编织技术。
Monforts(门富士)
德国门富士纺织机械制造公司建立于1884年,在纺织机械染色和后整理领域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产品如拉幅定形机、焙烘机、连续染色打底机、松弛式烘干机、超级橡毯预缩机等,可用于机织物、针织物、产业用织物和非织造布等各类产品的染色和整理。门富士设备的低能耗及热回收系统、自动化和远程诊断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备受用户青睐。
本次研讨会上,门富士公司的Peter Tolksdorf(彼特・韬克斯多夫)先生将探讨如何从定形机和热熔焙烘整理的特殊节能装置中获取更多的效益。彼特・韬克斯多夫先生从事纺织后整理设备的市场和销售工作已达30多年,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Oerlikon Saurer(欧瑞康苏拉)
欧瑞康苏拉是国际技术集团OC Oerlikon(欧瑞康)旗下一个成绩卓越的纺织事业部。依靠技术创新,欧瑞康苏拉及其下属的阿尔玛产品线已成为国际先进的高性能加捻及直捻系统供应商。
多年来,欧瑞康苏拉阿尔玛产品线通过与客户密切合作,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解决方案,用以生产轮胎帘子线和工业丝。
本次研讨会上,欧瑞康苏拉阿尔玛产品线的专家将介绍最新的技术和革新信息,尤其是在2011年德国科隆轮胎技术博览会上获得“卓越革新奖”的直捻能源节省方案,以及工业丝加捻灵活性最大化的解决方案。
SAHM(萨姆)
总部位于德国埃施维格的萨姆公司是精密交错式卷绕机、复绕机、平行卷绕机的制造商,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卷绕机可应用于多个领域。萨姆公司已在全球市场销售了25万锭卷绕机。萨姆公司在世界各国所有的重要市场都有商,在美国的Greenville、SC和中国广州有自己的办事处。萨姆公司、奥地利Starlinger(史太林格)公司、Maplan公司和SML公司均属于维也纳的Starlinger集团。
萨姆公司的产品包括:
卷绕机(手动及自动落筒精密交错式卷绕机);
复绕机、平行卷绕机;
应用于多领域的特殊卷绕机(如复丝、单丝、扁丝、碳纤维、芳纶、金属薄片、非织造布、电缆电线等)。
研讨会上,萨姆公司的演讲者将针对高性能纤维卷绕的挑战向与会者呈现先进的解决方案。
TEXTECHNO
自60年前成立以来,TEXTECHNO公司己被证实是纺织及人造纤维行业测试仪器的领先制造商之一。凭借具有卓越性能、新颖设计和独特技术特点的仪器,该公司己在纺织行业的质量控制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产品范围包含了强伸力、线密度、收缩、卷曲、网络度、高强度纤维和纱线的摩擦测试以及标准和非标准织物的悬垂性和成形性的全自动测试仪器。TEXTECHNO将为工业丝、纱线和织物推出新的测试解决方案。
本次研讨会上,TEXTECHNO公司的专家将呈现先进的纺织纤维及纱线测试技术。
Trützschler(特吕茨勒)
创立于1888年、总部位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特吕茨勒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目前在全球约拥有雇员2 000人,通过持久的创新和产品开发,已成为纤维准备设备领域的全球领先者。
作为优质的国际性企业,特吕茨勒的遍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在1969 ― 1978年间取得全球本地化生产,于1969年在美国成立公司,1970年在日本取得牌照,1978年投资印度。2002年,特吕茨勒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特吕茨施勒纺织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本次研讨会上,特吕茨勒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专家将介绍特吕茨勒在卫生材料领域的应用技术。
Trützscher Card Clothing(特吕茨勒针布)
特吕茨勒针布(TCC)是特吕茨勒集团全球网络的一员。特吕茨勒本身即是梳棉机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毫无疑问,在特吕茨勒集团中,梳棉机和针布的研发部门紧密合作。因为对于高产梳棉机来说,要进一步提高其品质和性能,唯一的途径就是实现机器和针布的完美合作。而特吕茨勒的整机设计经验与TCC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保证了梳棉机和针布在市场中坚不可摧的地位。
本次研讨会上,TCC的专家将详细介绍来自TCC的全球纺织行业的顶级针布。
Trützschler Nonwovens(特吕茨勒非织造)
根据纳米纺织品的物理性质不同,纳米功能纺织品主要分为四大类:①物理功能型纳米纺织品;②化学功能型纳米纺织品;③物质分离型纳米纺织品;④生物适应型纳米纺织品等。
若按其使用性能和用途,纳米功能纺织品又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整理型纳米纺织品,如将棉、毛、丝、麻等常规织物通过防水、防皱、防污或抗静电、防腐防霉等整理,从而具备上述功能的纺织品。②防护型纳米纺织品,如具有抗紫外线、防辐射、阻燃、耐高温、隔热、隔声等防护功能的纺织品。③适感型纳米纺织品,具有超舒适、超柔软、快干、透湿、高弹性等功能的纺织品。④卫生保健型纳米纺织品,具有抑菌、抗菌、远红外发射、负离子释放等医疗保健功能的纺织品。⑤智能型纳米纺织品,如舒适可呼吸的能调节人体局部温度的织物、相变调温织物、可信号响应变色的织物、生命保健系统织物、仿生运动织物。
纺织用纳米功能的开发方向
纳米是物理学法定国际长度标准。由于构成纳米材料的微粒具有特殊的体积效应、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等,因此能够产生与常规材料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吸附能力与导电及静电屏蔽效应,还能够抗紫外线、吸收可见光和红外线、抗老化和抗菌除臭等功能。将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与纺织原料进行复合,开发新型纳米功能纺织品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方面:
抗菌杀菌抑菌功能。根据杀菌机理的不同,抗菌剂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无机抗菌剂,如Ag、Cu、Zn、S、As、Ag+、Cu2+等;二是光催化抗菌剂,如纳米TiO2、纳米ZnO、纳米硅基氧化物等;三是以光催化抗菌剂为载体,将其吸附银、铜等离子。
防臭消臭除味功能。纳米级除臭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吸附臭味:超细ZnO 的比表面积大、孔容大,可以吸附多种含硫臭体。氧化分解:TiO2、ZnO 等物质在H2O、O2体系中可发生光催化反应,产生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能与多种臭体反应,从而更彻底地消除臭味。催化分解:电气石具有热电效应的永久性电吸收与催化分解的作用,能产生神奇无比的表面效应,使每克比表面积达几百平方米,其吸附催化臭味和分解扩散异味是其他材料的几百倍。日本钟纺公司生产的由纳米TiO2、ZnO 作为消臭剂的除臭纤维能吸收臭气净化空气,可用于制造消臭敷料、绷带、尿布、睡衣、窗帘、厕所用纺织品以及环保用过滤织物等。帝人纤维公司新推出的除臭纤维PAR/MFR,是利用电气石纳米微粒附着在涤纶、聚酯等化纤上,利用这种除臭聚酯生产的织物除臭效果良好,其持续除臭时间达10年之久,经历30次水洗后仍可保持除臭性能。
自洁净自斥污功能。纳米Ag、TiO2、ZnO、SiO2等氧化物具有自清洁和抗菌的特点。其金属离子或者金属复合物有一定的消毒作用。空气或者水中的部分氧,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变成活性氧,可以去除有机物质,从而达到消毒的作用。特别是覆盖有纳米TiO2的织物像莲花叶子一样具有表面疏水性,当暴露在阳光下,它就能自行去掉灰尘或者细菌,使衣物有自洁净自斥污功能,所以又称作“莲花效应”。瑞士Schoeller TextileAG公司发明并且市场化推广了适用于织物防水整理的“莲花效应”技术,其方法是将织物在TiO2溶液中浸泡0.5min,然后取出放入97℃烤箱加热15min,再在沸水中煮3h制得自洁净纺织品。由于TiO2催化剂只要在阳光下就能永远发挥作用,因此这种自洁净自斥污效果可以维持下去。英国Essentra纤维公司Xin・John 、J・Kiwi等采用化学方法将TiO2加载到棉织物上,试验所制备的织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对葡萄酒、化妆品、汗渍及咖啡造成的污迹具有自洁净自斥污功能。
抗老化耐磨耐腐蚀功能。有些纤维不耐日晒,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生分子链的降解,将纳米氧化锌或氧化镁微粒均匀分散于纺织材料中,可以利用其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防止分子链降解,从而达到防日晒耐老化的效果。纳米级的TiO2、SiO2、ZnO、ZrO2和Fe2O3等均是优良的抗老化剂,可以明显地提高织物的耐老化性能。
抗皱防缩功能。在传统方法中,树脂经常被用来对织物进行抗皱等功能整理,但是在应用方面,它也有很多限制,因为它会降低织物的强力、抗摩擦性、吸水性、染色性和透气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比利时Centxbel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对棉和丝绸的抗皱、防缩整理过程中应用了纳米氧化钛和纳米硅。在紫外线照射下,纳米氧化钛和羧基的酸充当催化剂,引发了纤维素分子和酸之间的反应。而在另一方面,纳米硅和马来酸酐充当了催化剂。这种方法能显著提高丝绸的抗皱能力。
德国Kelheim纤维公司设计师克劳斯・罗比的试验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为,纳米二氧化硅4g/L、树脂240g/L、氯化镁12g/L、焙温度160℃、焙烘时间2min。结果表明,经纳米氧化物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率和防缩保留率均高于未添加纳米氧化物的情况。另外,瑞士Schoeller公司产品开发总工程师科莱恩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的加入量对纯棉平纹、斜纹织物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科莱恩的研究表明,纳米二氧化钛的加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棉织物的抗皱、防皱效果,而且也提高了织物的强力,且当纳米二氧化钛的浓度为0.1g/L 时,效果最佳;使纺织品具有不易产生折皱或产生的折皱易回复原状,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防缩的全免打理的外观。
透气舒适超悬垂功能。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光的照射可引起TiO2表面在纳米区域形成亲水性及亲油性两相共存的二元协同纳米界面结构。这样在宏观的TiO2表面将表现出奇妙的超双亲性。利用这种原理制作的纺织新材料,可修饰纤维及织物表面,使它们具有超双亲性低密度、高孔隙的新特征,用它制作的纺织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穿着舒适性。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运用新兴的纳米技术,将碳化钨与碳酸钙纳米层附着在天然纤维上,开发出一种具有特殊透气性、吸附过滤与超悬垂的“超舒适纺织品”,其超悬垂触感与透气效果远远高于其他涂层处理。
拒水拒油防污功能。不同织物的表面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能,而对织物表面性能进行改造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一直是功能性纺织品开发的重要内容。在纳米纺织品的开发中,由于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表面和界面效应,纳米粒子表面的原子存在大量的表面缺陷和许多悬挂键,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纳米粒子高度分散在纱线之间、纤维之间和纤维表面,它们与粘合剂等在纤维表面呈凹凸有致的排列,形成纳米尺寸的空气薄膜,使沾污物无法直接渗入纤维,阻止了油污的进一步渗透,大大提高了拒水、拒油和防污性能。英国Essentra纤维公司的研究人员新开发的二元协同纳米界面结构技术纺织品,是具有超双疏界面性能的面料,其高超的拒水、拒油性能已达到了令人叹服的程度。另据德国特雷维拉公司新开发的拒水拒油性能最优纳米工艺是:整理剂用量为120L,偶联剂用量为2%~4%,纳米ZnO的用量为16 g/L。用此纳米整理剂处理织物后,具有优异的拒水拒油性能和抗菌性能,持久性强,透气性影响不大,基本不影响织物的服用舒适性。用该技术生产的纺织品不沾油、不吸灰、不吸水、不褪色;而且洗涤时,可仅用清水洗涤,不必再使用传统的洗涤剂。
阻燃隔热功能。近年来,国外开发的纳米阻燃与隔热的目的在于降低热分解过程中高温气体的生成,抑制气相燃烧过程的反应。阻燃隔热纤维多数通过用添加型隔热剂和反应型阻燃剂对纺织品原材料进行处理制得。如纳米级五氧化二锑、超细氧化锑母粒、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硼酸锌、钼化合物以及锡化合物等无机阻燃剂。这些纳米材料在火焰中分解、汽化产生游离基,而且纳米材料游离基与燃烧物产生的游离基相互作用,从而终止链反应,达到阻燃的目的。近年来,美国格雷斯纤维公司开发的纳米三氧化二锑,在阻燃纤维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西班牙Aitex公司在聚酯聚合过程中或纺丝熔体中加入纳米层硅酸盐材料来改善聚酯纤维的阻燃性能与隔热性能;英国Essentra纤维公司以聚氨酯为黏合剂、TiO2为功能粒子,采用涂层方法制备了高性能的隔热涂层织物;美国Nyacol纳米科技公司把胶状的五氧化锑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开来,作为卤化阻燃剂的增效剂。卤化阻燃剂和五氧化锑的混合比例为5:1到2:1。日本东丽工业公司利用纳米SbO3开发的超级隔热阻燃纤维STIAFR,SbO3粒子在高温状态下被汽化后,首先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通过内部吸热反应,降低燃烧温度;同时稀释空气中的氧浓度,从而起到二次阻燃作用。
消光吸波耐晒功能。一般情况下,化学纤维表面具有较强的光泽,影响外观。改善方法是将纳米TiO2添加到化学纤维中进行消光。一般纤维中所含纳米TiO2消光剂范围为0.05%~1%,有的可更高些。日本尤尼吉卡公司利用纳米TiO2的折光性,在聚酯纤维中采用皮芯复合纺丝方法,使皮层和芯层含有不同纳米TiO2含量,开发出了具有极高的不透明纤维;且化学性质稳定、耐热耐光好,在原液、纤维中易分散,消光后不影响纤维的强度和纺丝后加工。最近杜邦公司采用悬浮沉降法,制备出用于消光尼龙系纤维的纳米锐钛型TiO2悬浮液。另一方面,有些化纤不耐日晒,就是因为高分子材料在波长400到700纳米之间可见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分子链的降解,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致使纤维及纺织品的颜色、强度等受到影响,而纳米TiO2粒子是一种稳定的紫外线吸收剂,将其均匀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利用其对于可见光的吸收作用,即可防止分子链的降解,从而达到防日晒耐老化的效果。另外,美国太空总署Gateway公司发现碳纳米管也具有良好的吸收波的特性,该公司采用含有碳纳米管微粒纤维制作的吸收光波的新型织物,具有比一般吸收材料高5~10倍的光波吸收率,可用于制作太空服及其他特殊用途的吸波防反射织物等。
光敏变色功能。所谓变色纤维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结构的纤维,当受到光、热、水分或辐射等外界激化条件作用后,具有可逆自动改变颜色的性能。纤维在一定波长的光的照射下会发生颜色变化,而在另一种波长的光的作用下又会发生可逆变化回到原来的颜色,这种纤维称为光敏变色纤维。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和佐治亚州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近年来正在探索光纤中掺入纳米变色染料或改变光纤表面的涂层材料,使纤维的颜色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克莱姆森大学研究的光致变色纤维加工方法是:将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溶解在高分子溶液中,制成纺丝液,再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该纺丝液制备成纳米纤维。该大学研究认为:有光致变色材料为螺f嗪型、螺吡喃型、二芳基乙烯型、俘精酸酐型、偶氮染料型等。佐治亚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开发了聚乙烯吡咯烷酮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乙烯醇、PET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的纳米光敏微粒在纺织面料领域的应用。现在专家们正在利用这些纳米颗粒的光学特性来研制所需的各种光敏染料。将这种光敏染料植入纤维内部,制成的服装就具有了可以调节成与周边环境一致的隐蔽色功能。此外,日本松井色素化学工业公司利用纳米钴镍氯化物粒子与聚乙烯醇制成的新型光致变色纤维Chameleon,可在无阳光下不变色,但是在阳光或UV 照射下显出深绿色。
抗静电功能。纳米微粒为解决化纤制品的静电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在尼龙、涤纶等复合织物中加入少量的纳米微粒,如将0.1%~0.5%的纳米TiO2、Cr2O3、ZnO、Fe2O3等具有半导体性质的粉体掺入到树脂中,就会把集在织物表面的电荷分散开来,产生良好的静电屏蔽性能,大大降低其静电效应。如日本仓丽公司利用微乳法制备的纳米TiO2水溶胶处理涤纶机织物,其织物抗静电性有了明显改善。瑞士Schoeller公司采用浸压法处理纳米TiO2经氧化/丝胶处理的山羊绒针织物,其抗静电性能有较大改善。硅烷溶胶粒子可以用其氨基和羟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涂有纳米锑的氧化锡(ATO)和硅烷纳米溶胶能够使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静电能力。尤其以SnO2或Sb2O3载于TiO2表面的粉体抗静电效果最好,一般这类抗静电剂的电阻率可达0~100Ω/cm,特别适合用纺制白色抗静电纤维,白色抗静电纤维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另外,比利时Centxbel研究所通过利用碳纳米管来改进聚合物的抗静电性能,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含碳纳米管制备剂混纺的聚丙烯纤维,其织物摩擦产生的静电荷明显低于用有机抗静电剂混纺的聚丙烯纤维;而采用含化学镀银碳纳米管的制备剂混纺的聚丙烯纤维,其摩擦静电荷进一步降低,导电性和抗静电效果进一步提高。
抗电磁波辐射功能。在化纤加工过程中,可加入一些能强烈吸收电磁辐射的纳米粒子In2O3、SnO2、Fe2O3、NiO等,制成抗电磁波辐射纤维,能对人体起到防护作用。日本旭化成公司新推出的“Radiation protection”化合纤维,该纤维是在FDY/POY长丝中加入纳米Fe2O3微粉制成,具有抗静电与遮罩电磁波的织物。此外氧化镍、氧化铁等纳米颗粒也能强烈地吸收电磁辐射,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体免受电磁辐射的损伤。日本钟纺公司将氧化镍纳米粒子溶于聚酯纤维,制成的面料不仅能阻隔95%以上的电磁波,且无毒、无刺激,不受洗涤、着色和磨损影响等特点,可做成衬衣、裙装、T恤等,保护人体皮肤不受电磁辐射伤害。
抗紫外线功能。云母、TiO2、ZnO、SiO2、Al2O3、Fe2O3等纳米材料都有吸收波长200nm~400nm紫外线的特征。据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发现,TiO2、ZnO、SiO2、Al2O3等纳米材料对紫外线的屏蔽作用除了反射和散射外,还有吸收作用。其原理是纳米金属氧化物电子被激发,发生跃迁。TiO2的禁带宽度在3.2eV,可吸收波长为388nm的紫外线;ZnO 的禁带宽度为4.5eV,可吸收280nm~320nm的紫外线;而滑石、高岭土、碳酸钙等纳米粒子则具有良好的反射紫外线能力。据该实验室报道,通常抗紫外线纤维中含有几种组分的复合纳米微粒,对于透明度要求高的防紫外线服装面料,通常添加纳米ZnO和TiO2微粒,其抗紫外线(λ=190nm~400nm)能力达99.8%以上,抗可见光(λ=400nm~800nm)能力达99.0%以上。
中远红外线吸收反射功能。人体释放与吸收的红外线大致在4μm~16μm的中远红外波段。因此红外线在纺织品上应用最感兴趣的是4μm~14μm中远红外区域。如一定组分的纳米陶瓷粉吸收人体发射出来的热能,转化成向人体辐射一定波长范围的中远红外线,其中以易被人体吸收的4μm~14μm为主。某些纳米微粒如TiO2、SiO2、Al2O3和Fe2O3的复合粉体与高分子纤维结合,对中远红外波段有很强的吸收性能,对其他波段的红外线有很好的屏蔽作用。当服装面料中含有这些粒子时,能有效吸收外界发射及人体释放的中远红外线,而不被灵敏的中远红外线探测器所发现,用其制作的隐身服装,使穿着者在夜间能实现隐身。据欧洲纺织品协会(EPTAP)报道,以纳米级的天然硅酸盐矿物为基本原料,再混合纳米TiO2、纳米ZnO、纳米Fe2O3等,经测试用该技术处理的织物,4μm~14μm中远红外线发射率达85%以上,人体吸收远红外线后能活化细胞组织中的水分子,改善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美国肖氏产业公司新开发的纳米微粒如氧化镁、氧化铬、二氧化钛锡和氧化锆,能有效吸收外界能量并辐射与人体生物波相同的4μm~14μm中远红外线,使人体皮下组织血流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其中纳米级氧化锆不仅能有效吸收外界能量并辐射与人体生物波相同的中远红外线,还具有保温、抑菌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卫生保健功能。
日本对远红外聚酯的研究最多。早在1996年就已确立了远红外纤维制品的保温性试验方法和对人体的温热特性系列评价方法,对远红外线与生物关系已有了系统的研究。日本Atofina公司开发的纳米织物Zirconia health,就是在纯棉、涤棉等织物中复合植入纳米级氧化锆粉体和镀银陶瓷粉体,具有吸收4μm~14μm中远红外线并反射20μm以上远红外线的功能;日本三菱人造丝公司将PTA、EG和纳米氧化铬与二氧化钛锡粉混合先制成母粒,再与普通聚酯在283℃下共混纺丝,制成中空度21.3%、蓬松度153mL/g的中远红外短纤维,则具有吸收5μm~12μm中远红外线并反射25μm以上远红外线的功能;日本可乐丽公司将聚酯和含纳米氧化铝与氧化镁的制备剂共混纺丝制得中远红外纤维,也具有吸收3.8μm~15μm中远红外线并反射18μm以上远红外线的功能。据称,这些纳米中远红外纤维能吸收人体和周围能量,发射出与人体对外释放的生物波波长相同的中远红外线持久作用于人体,从而改善人体微循环,激活人体细胞,增强生命活力,调节人体经络平衡,有一定的消炎镇痛效果,对于关节炎、风湿、肩周炎、便秘等病症有明显辅助康复之效。
国际纳米纤维纺织品发展趋势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雷尔曾说过:上世纪70年代重视微米的国家如今都成为发达国家,现在重视纳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未来的先进国家。正如美国纳米科学协会(AINS)首席顾问查尔斯・M.利伯教授认为:“纳米技术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发动机。”
在AINS新的2015/2016年度报告指出,纳米技术在未来的纺织行业必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是降低生产成本,发明新一代生产工艺与方法,发掘更多纳米材料品种与新型纳米染料和助剂,开发纳米材料的新型特殊功能,进一步提高纺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将是未来纳米纤维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一是重视纳米安全问题。过去20年人们对纳米材料正面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纳米材料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一直未做重点研究;“今后纳米安全问题必将受到重视,建立新的检测规则,实行安全风险评估,完善纳米制成品的性能检测与产品标准。”德国纳米科学专家克劳斯・科恩博士指出,“特别是开发切实可行的新型工艺与生产方法,以解决有关人类健康与环境安全等危害。”
二是纳米印染用剂应用方向。目前,纳米材料在纺织品印染中的应用研究刚刚起步。有资料报道,美国把纳米染料与后整理纳米用剂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作为研究的方向之一。日本的Decent公司、丽人公司已经开始销售纳米材料的织物印染剂与功能助剂。特别是韩国HFG公司、德国Kelheim纤维公司、英国Essentra纤维公司与法国罗地亚公司相继开发的新型纳米涂料、印染剂与功能助剂等,通过印染工艺把纳米粒子植入纤维织物生产出新功能面料,在2016年的法国国际面料展示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三是开发纳米着色因子。一些合成纤维因为染色困难而限止了作为服装面料的使用,如聚丙烯、聚乙烯醇纤维以及超强聚乙烯纤维。有些纤维则必须用载体染色。如此污染环境的工艺必然会遭到淘汰。“如果在这些纤维合成过程中植入少量能与染料发生反应的功能性纳米着色因子,就可以增加纤维的染色位置来改善纤维的染色性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纺织工程教授曼弗雷・德科勒表示,“因此,开发不同反应功能与不同着色目的之不同纳米材料因子是发展方向,将给传统产业和产品注入新的高科技含量,在未来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份额”。
四是解决分散和团聚问题。在纳米粉体使用过程中的分散和团聚问题是目前最大的障碍,由于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大,纳米粉体材料不可避免存在着巨大的自团聚倾向。目前纳米材料的使用一般以微粉体的直接加入和微乳液两种方法为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团聚。因此,谁能找到一种更好的分散剂和分散工艺方法,谁就能在应用上掌握主动,也就掌握了无限商机。
五是重视纳米材料性价比。目前纳米材料的应用都处于较简单的层面上,即利用某些材料固有的特性,即使不将其细化到纳米级,也可以用来进行某些功能性加工,但纳米科技的神奇之功和纳米材料的神奇特性没有真正发挥和显示出来。当然,纳米级材料在物理、化学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与微米级材料所不同的特性以及对功能性的强化和提升是毋庸置疑的。这就引出了纳米材料性价比问题,在产业化的过程中,纳米材料在应用功能的提升和成本的提高这两方面如何取舍,毕竟纳米级材料的价格要远高于不同粉体。这是未来必将重视降低纳米材料生产成本的一大方向。
六是加强控制工程的研究。在纳米材料制备科学和技术研究方面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加强控制工程的研究,这包括颗粒尺寸、形状、表面、微结构的控制及其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都同时在起作用,它们对材料某一种性能有利或无利、贡献大小或强弱往往很难区分,这不但给某一现象的解释带来困难,同时也给设计新型纳米结构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控制这些效应对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如何控制一种效应的影响而引出另一种效应的影响,”比利时Centxbel研究所高性能开发组负责人米奇・瓦格纳表示,“这都是纳米材料控制工程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来国际的研究方向主要是:①在纳米颗粒表面做异性物质和表面的修饰以改变表面带电状态、表面结构和粗糙度;②把握纳米微粒在多孔基体中呈现连续分布还是孤立分布以控制量子尺寸效应和渗流效应;③通过设计纳米丝、管等有序或无序的阵列体系来获得所需要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