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8: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活动也面临着相当的不确定性,企业无法获得开展财务活动所需的全部信息,使得其财务活动成果也充满了风险,日益突出的财务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运营。纵观全球范围内每年因财务风险而陷入各种经营危机的大型集团企业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如日本的山一证券、韩国的韩宝集团、加拿大的伊顿商业集团以及我国的郑百文、银广夏等都因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而陷入财务危机。
除财务风险外,企业税务风险问题也成为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法制建设尚待完善,企业在调节财务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做出与税法相悖的行为,既而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税务风险。近年来因涉税而导致破产的案例并不鲜见,税务风险激增不仅应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还应将税务风险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之中以便进行系统研究。企业风险中最为常见就是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将这两种风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防范,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
二、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类型及特征
企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含资金筹集、投入、耗费、收回、分配等具体活动,由此从资金运动的具体环节角度,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资金筹集风险)和投资风险(资金投入、耗费和收回风险)两大类。其中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因宏观经济环境和资金供需市场的变化或筹资来源、期限、币种等结构因素而使企业的预期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不确定性。从资金来源角度,筹资风险可分为股权筹资风险(发行股票时因筹资成本、发行数量与时机等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和债务筹资风险(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而投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因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预期财务成果与实际财务结果间存在差异,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不同的投资对象面临着不同的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具体是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的投资不科学合理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如流动资产投资风险中的应收账款风险和存货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具体是指企业将实物或资金购买有价证券或投资于其他经济组织后因市场环境变化、被投资方经营不利等原因使得企业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存在差异的风险,如有价证券风险中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利弊双重性、财务全面性、相对性等显著特征。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含纳税程序风险、纳税申报风险及其他风险。其中纳税程序风险是指企业在纳税程序过程中没有符合税法相关规定,出现少纳税、应纳未纳税行为从而面临税收罚款、回收滞纳金、刑罚、声誉损害等风险,或是没有准确适用税法,造成多纳税款从而增加企业负担的风险。如税务账务处理风险、未及时办理税前扣除申请及备案风险。纳税申报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少报、多报、不报或不及时报等未正确遵守税法而致使企业利益受损的可能性。除上述风险外,企业还可能面临纳税评估、特别纳税调整等其他风险。税务风险具有主观性、必然性、日常性等显著特征。
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都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种,两者必然具备风险的不确定性这个一般特征,除此之外,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特征一致性还体现在两种风险与两种风险收益的相对性,即依据“风险与收益均衡”规律,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均衡关系。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最明显的差异则体现在前者有较强的客观性,后者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金运动的必然产物,其风险成因的客观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存在,而税务风险来源于税收立法层面和税收行政方面不同主体对税收制度的不同理解,不同主体的主观差异性决定了税务风险的主观性。
三、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并购重组财务风险类型
1.价值定位风险
目前,企业并购重组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类型有很多,其中价值定位风险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风险类型。财务管理过程中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或者定位的时候,要对其价值进行有效的定位,这是并购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基础,也是必要的业务程序;只有对其进行合理的价值定位,才能获得投资的成功。同时,价值定位的正确与否,关乎目标企业在收购过程中的经济利润能否得到提升,但是由于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之间在价值定位的逻辑与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交流不对称的问题,或者相关财务报表内容缺乏真实性的可能,这些因素都会致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2.融资支付风险
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面临着融资支付风险。随着行业之间竞争趋势的不断加大,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开始扩大经营范围,而这会导致部分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时所面临的风险增多,其中就包括融资支付风险。有效的资金来源渠道是确保企业并购投资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但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不当,使得其在并购过程中面临较大的融资支付风险,这类风险若不能及时处理,会对企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再者,企业并购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企业自有资金,或者来源于外部的资金途径,如贷款或股权融资等,都会面临着一定的融资支付风险。最后,资金筹集不当会加大财务风险,企业并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而支付资金时会存在很多影响因素,使企业面临风险,不利于其资金流通。
3.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也是并购重组后常见的财务风险类型。该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前期收购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了解或考虑各种经营因素,以及管理模式对自身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出现业务流程或经营理念不同导致协同效应无法达到预期的问题,使自身面临较大的营运风险。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购完成后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在被并购主体中顺利展开,确保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但是实际上,很多企业在收购前期更多地侧重业务的契合,而并未充分考虑各种管理因素,这样就会造成后期无法顺利过渡,产生诸多问题,轻则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展开,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企业并购无法顺利完成。
4.投资损失风险
企业并购重组本身是一个资本行为,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朝着良性方向健康发展,进一步在变化莫测的市场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鉴于管理者在前期并购过程中没有对并购目标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从而未能发现并购目标本身存在的隐性债务或经营风险,进而导致自身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因为很多并购重组项目的盈利性在调研阶段是难以准确预测的,企业往往是在实际并购重组后才发现被并购企业并不能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同时企业也经常因为一些前期忽略的细节因素而难以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投资回报率低,很可能使被收购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同时也会使并购企业自身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若不能及时处理,会对企业现金流和财务指标等因素产生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其他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
5.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也是目前并购重组业务中的常见风险。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不断成长,税务筹划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税法规定范围内,进一步对自身正在进行的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统筹安排,这样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消耗,能为企业自身经济利润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实际上,很多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时并没有充分考虑税务政策变化、政策解读认定不同、区域化差异等因素所导致的税务风险,从而使企业陷入较大的税务风险之中。筹划时,参与的企业相关人员有时风险意识较低或综合业务水平不高,制定出来的税务筹划方案存在漏洞,一味追求税务成本的降低,而忽略了方案的合理性。此外,税务筹划人员没有积极与税务部门进行有效的联系,这也是使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进一步加大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企业并购重组中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决策中的风险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并购重组时,存在的财务决策风险往往比较隐蔽,而且涉足的领域较广,因素较多,在很多情况下会与业务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需要借助各类专业意见进行综合判断。决策阶段并购风险产生的原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决策过程中需要参考的因素较多,并购业务可出于市场规模、产业链延伸、渠道拓展等诸多目的,并购标的好坏也很难通过单一的财务指标进行判断。更多情况下,企业不会将财务风险作为最主要的参考因素,而这也为风险的滋生打下了基础。例如,很多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会以战略眼光来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析,但其最终的目的是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在此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决策失误。第二,对于目标企业并购重组所获得的收益会因后续宏观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偏差。例如,很多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会将行业政策、金融环境、市场情况等多诸多要素作为并购预测的基础前提,而后续相关环境的变化,会使得企业采购成本、融资成本等超出预期,进而降低了盈利能力,这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2.运作中的风险
企业在并购重组运作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产生于操作环节。完整并购从确定意向到业务完成往往需要经历谈判、合同签订、价款支付、工商变更、税款缴纳等环节。运作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业务流程的不熟悉以及信息不对称等。例如,股权收购协议对于价款支付的约定,就关系到并购方资金风险的把控,进度过快就失去了要求被并购方配合办理工商变更、税款缴纳以及其他各类约定义务的主动性,同时也会对并购资金的匹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进度过慢又会影响双方融合的节奏,同时对合并报表范围的认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此外,若采用股权等非现金对价的方式进行支付时,资产价值也可能发生波动,有可能产生非必要的纠纷。再如,每个地区工商税务变更流程不一样,在办理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因为先后顺序或资料准备不完善等因素而严重影响并购进度。如果变更手续委托专业中介机构办理,那么这些中介机构及其人员会因为服务的中断而要求企业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会给企业带来不便。
3.过渡中的风险
部分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过渡风险,具体可以从业务过渡和管理过渡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在业务过渡方面,并购的目的一般在于规模扩充或产业链延伸,无论横向或纵向发展,都必须基于业务的协同效应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横向并购中,业务边界的设定是新老主体最重要的过渡工作,一旦边界划分不清晰,就可能发生内部竞争或业务空挡的情况,造成公司损失。在纵向并购中,价值定位则是过渡期的重点,新并购主体在集团整体业务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关系到新老主体如何进行对接,如何制定毛利水平,如何设计内部交易流程等诸多财务问题,设计缺陷会影响后续协同效应的发挥。就管理融合角度而言,被并购主体在被并购前可能内控相对薄弱,或已经形成一套自有的内控体系,前者需要并购公司尽快将自身内控灌输到新主体内,从人员、制度,考核等多个维度加强对被并购公司的控制;后者则更加复杂,强行的文化输入可能起到反作用,需要逐步对被并购主体进行同化,有时还需要制订过渡期一系列的不同流程、制度的对接原则,以保障顺利过渡。内控的过渡对于逐步加深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并购业务仅流于表面,不但业务不协同,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公司财务的合规性,有时还会因为法律问题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企业并购重组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为降低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不必要的财务风险,需要确保并购重组计划的可行性。首先,在前期制定并购重组目标时,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展开,还要对企业财务状况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所设立的并购重组计划的可行性,从而规避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当然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制定可行的计划,更要对并购重组对象的综合实力以及内部资产结构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进行认真核实和分析,这样才能够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其次,要准确地去判断企业品牌的形象及其价值,通过制定可行的并购重组计划,帮助企业达到缓解财务管理压力的目的,让其各项经济活动能够顺利有序地展开,进而提高综合竞争力及社会收益。最后,要对企业在实施并购重组计划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外部环境及其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或预测,这样才可能够规避财务风险,确保整个并购重组计划工作可以顺利地展开。除此之外,面对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相关管理人员要认真地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控制财务风险,确保并购重组作业顺利实施,进而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2.优化融资结构
很多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面临着融资结构风险,需要采取优化融资结构的措施进行解决,具体要做好以下环节的工作。首先,选择恰当的融资支付方式。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认识到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由于在实施并购重组时面临的融资支付风险比较大,所以必须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支付方式及融资渠道。其次,企业要对自身偿债能力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要站在融资结构的角度优化支付方式,避免资金到位不及时对并购重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最为直接的方式是通过贷款或者质押等多种形式获得并购资金。这样一来,既能够实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又能降低财务风险且确保并购重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3.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固增长,很多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拟在并购重组过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就需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以往由于风险评估机制的缺失,常使得企业在并购重组操作时面临较大的风险,如何规避该风险则需要结合企业多年的实践或者借鉴优秀企业并购重组的实际案例建立一个可行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并引导各级员工严格围绕风险评估的内容展开操作,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
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应了解并购重组时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往往有很多,所以必须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进一步对财务风险进行动态监督且采取对策去规避风险。通过建立动态形式的风险评估机制,确保评估机制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例如,企业通过多方调研预测到目标企业存在较多的现金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估值风险;对于注册变更风险需要综合各方信息,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或者在现有风险评估机制中加入有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后续并购重组操作顺利展开夯实基础。同时,企业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及跟踪,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去规避,这样既能确保其他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又能为自身带来更大的利润和社会收益。此外,要定期对所设立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落实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并购重组项目计划。
4.制定过渡期重组方案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企业为了确保并购重组项目计划能顺利实施,必须要制定过渡期重组方案,或者在重组方案中,采取措施整合长期存在的战略、财务资源等。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设计过渡期重组方案规避财务风险,当然也要结合重组工作现状加强财务管理规划,确保整个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朝着理想化方向顺利展开,通过制定过渡期重组方案,或者是财务管理规划帮助企业规避过渡期的财务风险。
其次,企业要对自身内部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要进行逐步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过渡期潜在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保过渡期重组过程相应的财务风险可以有效被控制。通过有效的方法全面地提高并购重组管理工作质量,以及为企业后续经济活动发展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最后,企业并购重组之前都有其发展战略的制定,整合后各自的发展战略存在重叠或者错位之处,需要采取措施防范战略整合风险。例如,通过多种渠道对目标企业开展全面的调查,搜集生产经营方面的信息,通过分析目标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目标企业进行综合研判。对于财务整合风险,需要围绕整合目标,紧抓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与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在财务管理制度与目标、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组织结构等方方面面力求通过整合后具有统一的管理、统一的规划,产生协同效应。
5.合理开展税务筹划
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必须开展税务筹划工作,这对于企业并购重组工作的顺利展开有促进作用。但一定要合理的开展。税务筹划的目的是在相关税法规定范围内,对自身正在进行的项目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帮助自身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节税的目标。但是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所以为了规避风险,要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而税务筹划人员要努力学习,丰富自身工作经验,进一步解决并购重组项目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社会收益。其次,税务筹划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提高工作责任心且努力做好份内事,从而推动税务筹划工作顺利展开,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比如,可以通过与税务机关保持密切联系,确保自身税务筹划方案的可行性,这是规避财务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管控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了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类型,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化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风险、资产风险、债权债务风险、财务收支风险、税务风险等五个方面。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风险表现方式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管理源头前移
电力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现状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总部管理,各基层单位实施。另一方面是业务集成,随着电力企业ERP系统的上线,电力企业的各业务,例如电力营销,工程投资,物资采购等,在业务环节已经通过ERP进行了业务处理,传递到财务环节为生成的集成凭证,财务所发挥的主要职能是审核,因此,造成了财务风险源头前移。
2.财务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体制主要是通过预算集中管理各项成本费用,但是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缺乏严密性,导致年底经常进行突击性调整,由此造成各基层单位为完成预算进行业务的调整,造成了数据的不真实性,加大了财务风险。
3.财务管理人员审核把关不严
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财务管理人员担负的更多职能是审核把关,但是由于财务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限制,财务人员往往只进行审核手续的把关,对业务领域的政策掌握不透,无法准确进行财务风险
防控。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方式
根据电力企业所开展的业务,笔者认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风险、资产风险、债权债务风险、财务收支风险、税务风险等五个方面。
1.投资风险
电力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是电网建设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电网建设投资项目主要有基建、技改、大修等,因此,在电网建设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工程项目的计划执行是否到位,概预算管理及竣工结算问题。
2.资产风险
电力企业资产风险主要表现为资金风险、资产处置风险。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大额资金使用的规范,是否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进行使用,支付依据是否充分,资金账户管理使用的规范性,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真实性,特别是对于长期未达账项等。资产处置风险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处置的资产是否按照评估价上报,处置的收入是否及时入账,盘亏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权限报批,是否及时处理。
3.债权债务风险
电力企业债权债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往来账款存在的风险,重点表现为账龄长、金额大或者挂账科目特殊的往来账款可回收风险,冲销风险,一致性风险,以及收入挂往来款的税务风险。
4.财务收支风险
电力企业的财务收支风险主要表现为电力企业的收入的真实完整性,支出的合理合规性。收入的真实完整性主要是指电力企业售电收入真实,并准确入账。支出的合理合规性主要表现为电力企业成本费用资金量比较大,可能存在成本费用确认风险。
5.税务风险
与电力企业相关的税收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因此,相关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增值税和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缴纳的真实性、完整性,个人所得税计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由企业的内部环境和所处的外部环境两方面决定,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也受内外部环境两方面
影响。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成因
近十几年来,电力体制改革不断发展,打破了电力行业传统的垄断经营模式,使电力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化,《电力监管条例》等市场监管方案,使电力企业受到的监管更加严格。同时,电价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的收益受到严格管制,必然影响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
另外,电力企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电力设备受外力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诸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会造成电力设施的损毁报废。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瘫痪、大面积停电等事故也屡见不鲜。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成因
引起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治理结构、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电力营销等。
1.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以国有独资为主要形式的电力企业,目前我国有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两大公司,两个公司实施的管理模式均是总部和分部模式,并对职能权属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划分,就公司治理结构看,部分权力进行了集中,部分进行了下放,对集中和下放一旦把握不好,就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2.融资活动因素。在当前体制下,电力企业的融资活动主要是针对农网等国债资金工程,由于国债资金项目的特殊性,因此电力企业的融资活动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在融资活动方面,存在财务风险大的是电力企业下属的集体企业等,由于集体企业目前的公司模式是自负盈亏,因此,对于资金的需求更为强烈,受利率影响更大,存在财务风险。
3.投资活动因素。电力企业的投资活动受电力行业特殊性的影响,主要是电网建设投资,投资活动风险主要成因是投资活动涉及第三方,存在投资决算方面的风险。另外,由于受现场作业影响,还存在安全方面的风险。
4.电力营销因素。由于电力产品的销售模式是先用电后交钱的赊销方式,因此电力营销风险比一般企业更大、更复杂。存在陈欠电费清缴回收困难,必然给电力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
三、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方式,笔者认为要防范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风险管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入手。
(一)健全财务预算控制体系
财务预算控制体系,是指总部或者上级单位制定预算,下级单位按照预算进行管理。完善的预算控制体系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总部或上级单位制定预算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指标,其核心职能就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通过对人财物的集约化运作,将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事前的规划,并将其按照权责范围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预算各明细指标的控制,可以有效地监控经营管理,实施事前和事中的有效控制,通过对资金的重点控制,可以控制现金流量,防范资金风险,有效利用资金,实现资源整合,降低财务风险。
(三)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是业务部门操作导致的财务风险,因此建立业务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对于防范内部财务风险有重要意义,业务部门要根据所开展的不同业务,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以此来不断规避源头风险,进而规避财务风险。
(四)开展多渠道的信息控制
信息控制就是在电力企业中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使复杂的经营管理得以信息化、程序化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五)构建财务审核激励机制
账务处理由财务人员进行,只有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税收筹划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规避企业在税收、财会政策方面的风险,因此需要构建财务审核激励机制,提升财务人员处理业务的技能,防范财务风险。
(六)采用风险转移方法
对电力设备因外力损害的现象,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缴纳保费的方式,将自然风险通过保险这一有效手段化解,达到转移风险,控制风险损失,减少因风险损失的发生而导致的财务困难,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是促进电力企业依法治企,保证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预测,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地规避各种财务风险,确保电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成凤.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S3):60-61.
[2]张永丽.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 EPC模式 财务风险管理
一、国际EPC项目概述
(一)国际EPC项目的概念及特点
1、国际EPC项目的概念
EPC即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英文简称,即由业主与总承包商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工程整体的设计、采购、施工,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业主。国际EPC项目发包方通常为国外投资方。
2、国际EPC项目的特点
国际EPC项目强调设计在整个工程中的主体地位;国际EPC项目承包模式不仅保证了工程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而且还可以实现对工程进度、工程成本以及工程质量的实时监督和控制;国际EPC项目的对责任主体的认定非常明确。
(二)财务工作在国际EPC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财务工作做为国际EPC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加强财务成本核算,可以有效控制国际EPC项目的成本投入,提高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实力;财务工作是控制国际EPC项目整体风险的重要环节。
二、国际EPC项目的财务风险剖析
(一)国际EPC项目的主要财务风险
1、业主的履约能力风险
一般而言,国际EPC项目多是投资额巨大的重大项目,业主履约能力的强弱是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决定了项目资金风险的大小。
2、国际工程结算风险可能造成的项目亏损
国际EPC项目往往投资大、周期长,工程结算容易受汇率和价格等相关因素变动的影响,风险非常显著,而且合同范围以外的工程量结算往往不顺利,造成项目亏损的几率较大。如上述中铁建海外巨亏的原因主要就是项目工程量结算出现了问题。
3、汇率变动风险
在国际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外汇汇率千变万化,从而引起的财务风险问题同样普遍存在于国际项目中。
4、工期、质量等可能出现的罚款造成的项目损失
由于国际项目承包合同签订的条件一般较苛刻,可能出现实际工期较合同工期延后或者施工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合同要求,这势必会导致工期及质量罚款的出现,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5、涉外税务带来的财务风险
国内承包商在短期内很难对项目所在国的的税收制度及实际操作了如指掌,税务经验的缺乏必然会使企业面临一系列税务问题,如处理不恰当将造成重大财务风险。
6、国际保函潜在的财务风险
国际工程承包中银行保函的应用非常普遍,业主要求的保函条款异常苛刻且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保函索赔会对承包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及国际信誉损失,由此可见国际保函中潜在的重大财务风险。
(二)国际EPC项目财务风险的特点
与国内项目相比,国际EPC项目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EPC项目投资额大、工程规模大及施工周期长及涉外因素等特点,决定了国际项目财务风险的频繁性、多发性及风险表现形式的错综复杂。
(2)国际EPC项目中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而且预测防范难度大。主要因素包括:变化多端的自然环境、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对国际工程管理标准的要求提高、所在国政策法律的变化及项目资金筹集方法等。
(3)风险的危害性较大,与国内项目相比,国际EPC项目所涉及的金额巨大,一旦财务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引发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的危害极有可能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
三、国际EPC项目中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举措
针对上述国际EPC项目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可采取如下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1)项目投标时要对项目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切实了解业主的资金实力、融资渠道、信誉度等对业主履约能力做出综合评价。
(2)高度重视项目结算,结算资料要完整详实,对争议问题要尽快与业主协商解决,尤其是合同外的额外工程量,必须得到业主正式认可。
(3)对汇率波动风险,一是要及时关注汇率变化,适时以适当汇率结汇;二是使用合适的外汇理财产品,如远期结汇、外币期权等业务锁定结汇成本,规避风险。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随时收集各种有用的信息,以备后期进行项目索赔。随着国际项目的不断发展,项目索赔已对规避财务风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成为项目实施的一个必要的经营手段。
(5)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要尽量约定项目的当地税收由业主承担,以降低项目承包方的税务风险,此外要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税务咨询协助进行涉税工作。
(6)在开具的国际保函中尽量争取有利于我方的条款,另外在达到解除保函的条件时要立刻通知业主予以释放。
(7)密切关注所在国的宏观政治及经济环境,发现可能有不利于我方的政策或制度变化时,提前准备,尽早通过外交或经济手段予以化解,以免因贻误重要时机带来损失。
四、结束语
EPC作为近年来广泛的应用于国际工程承包中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效果非常显著。然而EPC承包模式优势的发挥应以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为前提。采取有效举措,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对国际EPC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l]张爽.浅谈国际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科技信息,2011
[2]胡晓莉.国际工程EPC承包方式中财务风险管理初探[J].甘肃科技,2010
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每一个流程可能会有涉税行为,因此,企业涉税而带来的不确定性统一称之为税务风险。因为税收的缴纳一般是有国家当权机构负责,两者权力极为不平等,因而企业一旦陷入税收风险,则容易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这种风险的不确定性更加偏重传统意义。一般情况下,税务风险表现为:由于企业纳税行为不当,出现税收金额多付或少付,导致企业财务指标反应不利;由于税收机关隶属于国家当权,其对于企业税收的追缴具有永久性的权力,因而,税收风险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因而,税务风险带来的影响是严重而又持久的,企业必须充分重视税务风险,在财务风险的防范中,加大对于税务风险的防范的比重。这更体现了税收风险与其他风险的不同。
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
(一)由企业经营风险导致的税务风险
由于企业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企业过多缴税;对于应该缴税的项目错误认为不需要缴税,这会使其承担法律上漏税的责任。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到了税收风险,导致公司陷入艰难的境地。
(二)财务风险导致的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本身是财务风险的一部分。但是企业的财务行为有可能存在着很多不符合税法的要求规定。而事实上,很多公司存在着财务操作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地方。如代扣、代缴都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引发税务风险。
(三)其他形式的税收风险 如一些不恰当的税收规划。偷税漏税和合理避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若税收规划不恰当,虽然其本质是为了合理避税,但也会造成偷税漏税的事实。这些节税的行为都会带来相应的税收风险。另外,税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达标也会导致税务风险的发生。如企业税务人员自身经验不够丰富,对于国家税法并不熟悉,理解也出现偏差,即使企业并不想偷税漏税,但事实上也构成了偷税漏税的事实,这都会间接造成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民营企业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普遍缺乏规范性,因而其内部控制更加的重要。民营企业对监理内控系统缺乏足够的认识。虽然现在民营企业开始了改制的步伐,参照西方先进管理结构,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委员会,却未赋予这些监控机构应有的权力。
民营企业在建立内控体系的时候,首先要遵循国家相应法律法规。此外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成本收益原则。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做任何决策时都要考虑决策实施时会面临的成本以及收益。因此,要确保公司的内控体系的设置成本低于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或者至少是要保持相应的比例。若不能达到这一水平,可以选择内控外包等方式来降低成本。第二,重要性原则。对企业需要内控的部分根据其影响力的大小排序,找到影响力最大的时间严格控制,不重要的时间可以简单控制或直接舍弃。第三,及时性原则。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内控体系要随之进行修正意见完善,确保内控体系发挥作用。第四,有效性原则。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制度制定的时候,一定要监控其实施的具体情况,若发现与设想有出入的地方,必须及时进行修正,确保内控体系发挥到真正的作用。第五,互相牵制原则。为防止合谋的现象产生,一定要确保各部门个职位职责和权限分离,起到互相牵制、制约以及监督的效果。
三、信息化背景下民营企业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信息化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从整体、全局的角度出发,做到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进步,保证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样的形式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的控制及内部控制机制的影响重点在于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利用,以及不同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也有助于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
(一)基于信息化基础上的税务风险管理 基于信息化基础上的税务风险管理就是通过企业内部建立的信息化系统,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效果,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确保随时更新和掌握适应自身发展的的具体税法法规,同时做好企业内部财务、国家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通过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将企业内部税务方面的风险有效的纳入到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中。信息化可以拓展税务风险的评估和监督范围和人员,保证评估和监督的的规范性、全面性、科学性。
关键词:海外工程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论文结合笔者自身近些年来在公司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阐述了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分析了其所面临的重大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财务管理重点环节
(一)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在海外石油工程项目中,对于财务管理一定要对资金管理高度重视,并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当前在海外项目中,通常会出现流动资金非常紧张、资金较为分散以及管理人员缺乏对资金成本的意识。要想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必须同时做好资金管理集中化和资金使用高效化两个方面。
(二)加强项目成本费用控制
通过加大项目成本的控制力度,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关于项目成本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设备、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油、材料消耗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以及其他成本控制。
(三)加强外账和税收管理
1、做好外账管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为较好应对所在国不定期的财税检查,企业会选择招聘一些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同时有良好的英文水平当地会计师专门处理外帐。同时还要与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必要的服务协议,在保证做好外帐审计和纳税申报工作的基础上,绝对不能因为财务人员自身的低级工作失误而给企业带来高额的罚款。另外,中方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对当地的会计和税收政策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具备良好的外文沟通表达能力,做到与外方财务人员及时有效沟通,实现外帐工作高效可控管理。
2、充分研究税收政策
海外公司应该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制定的相关税收规定,及时向当地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同时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熟悉该国的税种、税率大小、征税的方式以及税收的相关优惠政策,选择各种合法避税和抵免税收的途径和措施,正确解读合同中的纳税条款,可以聘请当地具有雄厚实力的税务咨询机构。以笔者所在公司的某一海外项目为例,当地税法规定,从国外永久性进口生产性的固定资产,进口增值税能够直接抵减企业应缴所得税额;当地直接购买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40%,可以抵减当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此政策为本海外项目带来了近1000万美元的税收优惠。
二、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在海外石油工程项目中,由于其客观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不可控制因素,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始终存在并处于连续变化状态中。
根据在海外项目多年的工作经历,现将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总结列示如下:
(一)资金风险及防范
1、资金回收风险
大部分的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通常会出现资金结算延迟的现象,造成了一定的资金回收风险。一些业主由于资信不佳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成为坏账,虽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仍可能会陷入“赢了官司却要不回钱”的尴尬境地。
因此,公司在招投标环节应加强对业主的信誉、能力、资本等条件评估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坏账损失发生的风险。
2、资金安全风险
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所在国大多是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外汇政策等不稳定性增加了项目资金的安全风险。
因此,在海外施工过程中,在保证项目向前推进的原则下,尽可能的降低库存资金,选择将大部分的资金储存到信誉度高的外资银行中。通过安全的渠道,将多余的资金及时汇回国内,尽力保证资金的安全。
(二)汇率风险及防范
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结算时,通常以美元或者所在国家币种进行资金结算,所带来的汇率风险也增加了财务风险。
因此,企业应根据对美元和当地货币汇率走势的预测,适当调整美元在整个结算价款中所占的比例,在合同中适当加列保值条款,能更好地补偿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成本管理风险及防范
因为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周期较长,其外部成本也会受所在国社会环境、材料价格、物流运输以及汇率等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项目管理偏差,直接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采取先收取分包商一定的履约保证金、根据项目执行情况要求分包商预先垫付一定比例资金等措施,降低成本管理风险。
(四)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
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执行时,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的欠缺、缺少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办法、对项目所在国家的税收制度不够熟悉等,都会大大增加税收管理带来的风险。从项目最初招投标,到中期项目谈判,再到谈判成功后的启动运营,都始终伴随着税收管理的风险。
因此,海外项目人员应积极地分析项目各阶段所涉及的税种、税率,对各种可能的融资模式的税务成本和税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合理筹划,实现企业税负的最优化,同时应设置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有效地进行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外石油项目的开展对企业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也相信,只要理解并运用好国际通用的基本模式,加上丰富的财务管理手段,最大程度发挥企业的优势,必定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走出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内控 施工类 企业 风险
自从2011年起,国家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近两年多以来,内控制度成为企业建章立制的必备。而对于以建筑、水利等施工类企业来说,早先的“三标一体”也是属于内控体系的一种。内控制度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财务内控制度,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率。要实施财务内控制度,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创造内控环境,建立内控重要性的意识,是做好内控的基石。一是思想环境。首先是公司管理层对于重要性认识,必须要清晰,必要要肯定。其实是普工员工的认识,就需要管理层能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二是舆论环境。其实就是文化环境,要将财务内控制度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内植于员工内心,外化员工行动,让人人讲程序、讲原则。同时,在重大投融资决策、年度预算等重大事项上,执行好集体决策制度,防范财务风险,以重大事项的透明公开带动其他事项的集体智慧决策,从而赢得广泛共识。
二、识别各种财务风险
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特点,也有不同的财务风险。做好财务内部控制,首先应该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有个清晰的认识、判断和评估。作为施工类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包括三大类。
(一)资金方面的风险
资金的风险主要有:一是资金付出和收回的风险,款项的支付没有经过严格的程序批准,导致公司受损;而收回风险,由于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客户失信或者市场表现达不到预期,使得投出的资金遭遇坏账,如投资一块地,但是用地使用权无法批,这是企业最应该防范的风险。二是资金安全风险,如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预算不足,后续投资跟不上,导致资金链断裂;财务程序不严,导致资金被侵占、被私自挪作它用,带来的风险,等等。三是融资引起的风险。在融资上,由于银行贷款或者是私人贷款导致的高利息无法支付等。融资的风险有多种,有股票上市引起的股权风险,银行贷款无法通过审批,私人借贷的高利息无法支付,等等。
(二)会计工作的风险
这是一项主观意识带来的风险。一是会计报表失误风险。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相关资料不完善,实际工作不谨慎,高管或者财会人员没有基本职业素养,引起会计报表与实际情况严重偏离,导致管理层和投资者无法正确判断引起经营的风险。如今已经成为最值得警惕的风险。二是交税风险。当前,企业的税务工作受政府的政策影响很大,而且,由于政府的税务体系不完善,受地方政府和个人税务人员的主观改变大,导致容易在正常的交税工作中导致漏税,从而遭致不必要的行政处罚。三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当前,会计人员侵占资金,做假账成为财务风险的最大隐患。一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乏,或者受制于上级压力不能坚持原则,等等。
(三)成本控制的风险
会计部门除了基本的事后会计,还应该有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公司投资前和经营过程的监管控制。一是资产保护的风险,在评估、管理当中操作不当,导致资产贬值或者缺失引起的风险。二是预算控制风险,在预算之初不能正确地予以审核,导致预算过高,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导致实际支出远远大于预算。三是成本监督风险,有来自合同方面的,对于各个部门的合同没有合理评审,不能发现潜在风险;有其他部门的成本管理,财务部门在日常的监管中失位,导致总体成本失控。
三、开展财务内控活动
在识别企业内部风险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控制,对于施工类企业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内部控制。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指两大块的工作,一个预算管理和控制,一个是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是企业资金控制和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前提。要根据上一年度的业绩表现和本年度的业务计划,开展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预算,各部门根据计划制定好本门预算上报,管理层根据总体实际审核修改后根据配额在下达预算指标。要强调预算制定的监控,并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成本控制方面,也要进行成本分析和效益评价,将潜在的分析进行合理评估。
(二)实施全面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主要靠建立相应的制度。一是日常资金支付、回收制度,要执行好严格的会计程序,实现会计和审批分离,防止资金风险。二是投融资决策制度,财务部门要运用专业财务知识,对投资收益、风险等进行预测分析,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三是内部审计制度。内审制度是内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内审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区分,人事。企业要保证其不受到任何来自其他部门的压力和干扰。内审人员要对财务和其他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保证程序合规,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财务有效措施。如一些项目经理不按程序办事,用施工工人工资用于个人消费时,要及时作出审计和处罚。
(三)加大会计人员培训
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在报税方面严格按照税务文件执行,保证不发生税务纠纷等,在分析财务风险、出具财务报表等方面积累经验,减少错误,保证正确性。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特别是在会计主管等关键岗位从业人员上,要注重其职业素养的培养,保证内心不受不当经济利益等的侵蚀,恪职尽守,防止会计信息造假和侵占公司利益等风险;树立会计操作制度,在一些财务信息的建立和阅读上,要实行分级权限等,设置不同的权利,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