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8: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重视评价课外阅读过程的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评价建议”中强调:“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可见,对学生的评价来说,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都是必要的,但是要更重视形成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激发和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质,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某个阶段完成的任务情况作出总结性的评价。过去,我们对教学的评价,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功利主义的做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其成效。因此,我们的评价更要注重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对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二、强调对课外阅读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建议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课外评价绝对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也不能局限于冷漠地、严肃地评价,而要发挥其激励功能。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课外阅读作出的独特评价。我们要用热情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要用赞赏激发学生更大的潜能。因而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中,我们应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点热情赞赏。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努力获得他人的肯定时,他会产生更大的动力。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很强,更渴望获得外界的积极评价。
三、课外阅读评价应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评价建议”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因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这种解读如果与传统的见解不同或者学生的关注点不同的话,我们应对学生的创造性见解予以鼓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当然,部分学生由于阅读能力较弱,对文本解读较浅,教师也不应批评甚至无意中嘲笑、讥讽学生。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文本空白品得具体化,也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在这种创新阅读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果,获得了身心的愉悦。而教师的开放民主的评价态度,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了广泛的阅读空间。作出个性的解读,而不要囿于成见缩头畏脑,不敢表达自己见解。
例如在阅读《简·爱》时,也有一些女同学对简·爱的选择不以为然,认为简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应该说女生这种见解更多是受了当今奢华世风的影响,是不够正确和全面的。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强加批评的话,会使他们失去对课外阅读的信心。教师只能因势利导,分析女生误读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她们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她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婚姻观。
四、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育界普遍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多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也对阅读的价值给予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
阅读是一个充满了丰富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也能激发出创造潜能。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语文能力的提高更需要课外阅读的辅助。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在我国新发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能力,有较为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所以说在现代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
一、营造阅读气氛
家庭教育是营造阅读气氛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应该着重强调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好处,改变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陪陪孩子去图书馆看看书,还可以给孩子多买书,陪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阅读的乐趣。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教室张贴美言美句或是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图书阅读角,让每个学生都提供一本书,然后供大家阅读,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让拥有这本书的孩子给其他的学生讲解这本书,不但自身印象深刻,而且还使自己的阅读自信大大地增强,一举两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古训也诠释了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道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择优选择阅读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喜欢的书的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不应该只局限于 “大家”所谓的“名著”,应该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愿意读书,渴望读书,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在尊重学生的选择时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议的,读书的范围不限,但是内容必须是健康的。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理念中,让学生深切地明白择优选择一本健康的书,选择适合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健康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当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采蜜本,摘录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好的词汇、句子、片段,大量的积累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的积淀,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再次创作,对于已经阅读完的好作品,应该多读,读到朗朗上口的程度把文章变成自己的,然后再进行加工和修改,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写出好文章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集中性的阅读教学,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一个班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单独辅导,因此可以选评出学生喜欢的作品集中性地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各显其能,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这本名著中的精华。
四、拓宽阅读空间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 让小学生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拓宽阅读的空间和分量,提升阅读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现代文的教学也应很好地进行拓展阅读,课外阅读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好课内的文章,还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五、激发阅读兴趣
曾经有伟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比如说可以在教室里办一个板报,每周让一个学生布置,上面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美文美句,也可以是精美的古诗词,还可以是朗朗上口的小段,更可以是学生写的优秀的文章,让学生无限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自己的阅读常识和阅读技巧。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布置,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让学生真正地爱读书,想读书,渴望读书。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长河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丰富的语文素养而作不懈地努力,让学生在语文美感的蓝图中自由地飞翔,享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的无可替代之处。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1(06).
[2]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丽水示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3).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外阅读 兴趣 氛围 指导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明确规定: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90万字。课外阅读要求如此之高 ,而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则实在令人担忧。如何让学生拓宽阅读面,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利用班队课、思想品德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时刻,教师嘎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更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3.积极进行适时评价激励学生阅读。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教师比较容易做到的,平时对学生读书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阅读的快乐。为了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高涨,老师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利用早班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开展“小导游”活动等等。
4.借助课本内容引申激发学生阅读。如:《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教学时可以引申学生搜集其它的《西游记》中的故事并讲给大家听或开个专题故事会等,激发学生阅读的潜能和表演的天赋等。
二、营造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1.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我们已经调查了班上学生的存书情况。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可是读过的并不是很多。“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可以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着来读。
2.保障阅读时间。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可以利用早读课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中午也可抽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还可以安排学生组织开展,如诗歌背诵、朗诵散文等;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让学生来推荐好书,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活动以课外阅读的内容为主,促使他们阅读。
3.营造家庭环境。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我们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为此建议语文教师每天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阅读。真正的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真正的语文高手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
三、适时指导,实现有效阅读
1.让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使他们明白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3.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采取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圈圈画画、剪剪贴贴等等。
4.注重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不仅要求每次阅读要读进去,有一定的质量,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求学生尽量多读些,开拓眼界。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量和扩大词汇量等。同时,新课标明确指出,除教材以外,高中英语阅读量六级23万词以上,八级应达到30万词以上。虽然英语实验教材在话题、语篇和词汇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但仍然存在阅读量有限和题材单调等问题。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目标,教师应结合教材中课文的主题补充各类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下将结合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高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课外阅读兴趣
目前,大部分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基本为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词汇、句式的讲和练上,将学生人为地圈定在与之密切相关的题海之中,无暇顾及阅读,从而忽视了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语感语义的培养和语用知识的运用。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动机、阅读习惯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而教师以“一刀切”要求所有的学生,这会导致学生的被动和兴趣的失去,最终使得知识和情感分离。
(二)词汇量不足,语法基础薄弱
词汇是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是语言的基础和基石。“阅读的关键在于词汇。学生阅读理解的主要问题在于词汇量不足。不认识单词,就无法读懂文章,更无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从而影响阅读的顺利进行。此外,学生一遇到生词就会紧张烦躁,担心理解不了整篇文章,从而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这也会限制阅读能力的发展。学生在阅读中常常还会遇到比较复杂的句式,这类句子表现为句子长、从句多和句式特殊。他们在碰到这类句子时,由于对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无法对整个句式作出正确的分析,便会影响对整个句意的把握。
(三)缺乏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
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正确运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多数教师受传统翻译教学法和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影响,不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指导。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词和句子层面的教学,忽略对学生的语篇理解、语篇欣赏、阅读技巧及策略进行训练,以及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介绍。有些教师虽然要求整体阅读,但往往是流于形式,仅仅局限于对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或故事情节的提问,没有涉及文章深层次的含义。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阅读策略和技巧的相关理论掌握不足,不能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目的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
二、对策及建议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师要选择新颖且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激发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去探究和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和开阔其视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阅读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读物,由简入难,逐渐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还要下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做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摘抄精彩的词句、片段、格言和警句等,并进行整理和归类,为后续的语言运用积累素材;二是列提纲,列出文章的主题、框架或故事梗概,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三是记录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单词、句子的理解等,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答疑辅导。
(二)扩大词汇量,加强语法知识
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瓶颈。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单词,把单词放在文章中去记,每天早晨拿出至少十分钟时间大声朗读文章、对话等。这样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词汇的意义,不仅可以牢固记忆词汇,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最终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在语法方面,由于长难句已经成为阻碍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教授学生识别长难句的主要结构,化繁为简,抓住句子核心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三)加强课外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辅导
阅读课是一门技能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略读、寻读、寻找主题句、判断推理和词义猜测等策略的训练,指导学生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教师还要集中辅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阅读时不可发出声音,不要反复回看已读内容;阅读时计时以便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遇到生词时不应立即翻看字典,应根据构词法的应用,根据上下文的推敲,根据从句等成分来推断词意等。
参考文献
[1]黄梅.关于英语课外阅读的几个问题[J].甘肃教育,2005(4).
[2]李明.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者自主性[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一、 鼓励学生养成 “好读书”的习惯
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自觉进行课外阅读,主动去发现、探索、获取,慢慢养成习惯。
1.树立阅读榜样,激发读书热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求学生好读书,自己首先要热爱书、尊重书、好读书,为学生树立榜样。苏轼曰: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只有饱览群书,才能在课堂上厚积薄发,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才有能力打造“魅力课堂”,成为学生崇拜的博学偶像。教师博学的形象魅力,无形中就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他们会效仿教师,博览群书,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老师。
2.创设读书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要使学生好读书,读书环境的创设,“书香”氛围的营造很重要。如果身边有书,周边的同学爱读书,喜谈书,难道自己能闲置于书外吗?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一直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正中宣传语就是:让读书成为习惯。在教室设置“书香园地”,师生将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大家共读。另外,我每周会联系好学校的图书馆,安排学生到馆内进行电子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班内定期举行关于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或竞赛;“书香园地”坚持展示学生的读书感受、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读书建议、阅读书目推荐表等。共同的书,不同的读者,谈的是关于书的话题,学生就在谈书说书的浓厚氛围中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3.想方设法保障阅读时间
中学生看课外读物,很多是课余时间抽空看,有时课业重就没空去看,难以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可以说,时间是养成好读书习惯的保证。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教会学生在一天中如何挤时间、争取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早读,学校隔天就有半小时的语文早读,这是很好的诵读时间;午休,争取半小时;晚上,每天每科有半小时的作业时间,但我做语文老师,注重的是40分钟的高效课堂,课后作业则安排阅读任务。这样,一天下来,粗略估算,学生保证能有一个多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当然,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学校能将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由教师组织指导阅读。
二、教导学生选读“好书”
林斯基说:“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更无知。”“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好书”。为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我进行以下的指导。
1.结合教材教学引导学生诵读更多的古诗文
古诗文承载着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东西,是经千百年的锤炼传承而保留下来的具有中国底蕴和内涵的东西,它对于滋养性情、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地传承中华文化。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必修、选修本,选用了不少经典古诗文,如《诗经》《论语》《庄子》《孟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李清照、柳永、苏轼的词,唐宋家的散文,《史记》《汉书》等名家名篇。教师教读课文,传授诵读、理解、欣赏的方法,再进行课外延伸式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作者不同而主题相同、风格相同的作品等,在诵读、比较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品位。
2.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选读中外名著
经典名著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全世界人文精神的结晶,它也是人生的教科书。阅读名著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滋润心灵,提高修养。教育部就明确给高中生推荐了20部必读名著篇目,对此,我有计划地从中引导学生进行选读:早读诵读《论语》《庄子》《孟子》《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等,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对于教材中的茅盾、鲁迅、巴金、等现代名家的作品,教读文章时,我会重点推介他们的代表作,引导学生选读;至于《红楼梦》《三国演义》《复活》《巴黎圣母院》等大作,我通过每周第二课堂的名著导读课向学生推荐和作必要的阅读指导。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多看优秀的报纸杂志
报纸杂志信息量大,信息新。如《读者》《语文报》《中学生天地》《青年文摘》《南方日报》等,它们是学生感知社会的窗口。鼓励学生每天看报,多看优秀杂志,做一个“两耳喜闻天下事”的现代中学生。
4.引导学生分学段精选优秀的作文书刊
现代中学生,对于作文方面的指导丛书绝不会少买,但盲目性、随意性大,大多没能很好地结合高中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需要而进行选择。因此,高中三年,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精选不同学段的作文书刊。高一,选择优秀的记叙性的作文书;高二,选择优秀的议论性的作文书以及素材书;高三,选择高考满分作文书以及《语文周报》。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好好读”
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阅读方法会有所区别。方法适当,阅读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1.学会诵读
古诗文、优美的现代散文语言韵律感强,节奏感美,引导学生早读时间大声诵读,培养语感,在诵读中领会语言的精妙。
2.学会慢读、精读
麦考利说: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法奇也说: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得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引导学生读书要有耐心,重要的内容、精彩的段落语句、需要积累的知识,都要深入细致,咬文嚼字地读,反复琢磨,细细欣赏品味,读完后能心领神会或印象深刻。
3.学会浏览、跳读
对于那些扩大眼界,拓宽视野的课外读物,或信息量大的报纸杂志,浏览一遍即可,有时要学会根据需要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学会跳读。
总之,学生只要做到“好读书、读好书、好好读”,“破万卷”,下笔就可能“如有神”。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谢象贤.语文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邱冠华.爱书人的世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关键词:倾听;朗读;自我阅读;课外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6-0078-02
儿童课外阅读,尤其是整本课外书的阅读,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然而笔者发现当前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不少,严重制约着阅读质量的提高。
一、课外阅读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时间保证。课表里并没有课外阅读指导课,那么时间从哪里来?挤。从课堂里挤——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舍得或者能够从40分钟里挤出时间来做课外阅读,就算有,也是在完成教学任务,做完课堂练习以后的事,如此一来,没有固定的时间保证,效率自然也就无从说起。课外阅读指导也只是意识里重视,而现实中摆脱不了鸡肋状的尴尬境地。
2.没有显性成效。课外阅读指导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坚持,需要有计划地训练、可持续地发展。没有短期效应,看不到显性的成效。一个进行过课外阅读指导的班级与没有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班级在最后的期末测试中,差别并不很明显,当教师看不到直接的效果刺激时,便没有更多的动力。
3.没有规范可循。课外阅读指导是一件要花费很多精力和心血的事。因人而异,因班级而异,并没有模式可照搬,也没有捷径可走。大家关起门来各自摸索,一部分教师应付学校要求,应付各项比赛,展开象征性的阅读指导;一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忘督促学生看课外书,但是随意性很大;也有满腔热忱的教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于夹缝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学生得益多少,也只有心里自知,因为并没有一个规范的调控,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考核。
二、为孩子大声读整本书是提高课外阅读指导质量的有效策略
课外阅读指导长期处于模糊的状态,很多学生依旧处于“伪阅读”状态——为了阅读而阅读,并没有变成一种自我的需要,并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其原因是没有寻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又最快的方法莫过于——为孩子大声读整本书。
1.激发阅读的兴趣。对于一个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你千万别以为他不喜欢阅读,很有可能他只是没有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请你记住,没有一个学生会排斥听故事。当你在班上宣布要读一个故事给大家听的时候,他们一定非常高兴;当你声情并茂地朗读甚至用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故事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一定会不由自主地被你吸引过来。
因为你正在为他们做了一件他们不会做或是无法自己完成的事情——可能是故事太长,没有兴趣读完;可能通过自己的阅读,还没法体会到它的有趣和意义;也可能没有毅力读完这个故事……在他们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老师的朗读正好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他们已有认知基础上引导学习,使他们在实现自我阅读的道路上顺利地迈了一大步。
2.习得阅读的方法。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他们的状态是放松而惬意的,不用管自己是否认得书本上的每一个字,只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讲述上就可以了,因为所有的责任都由教师担负着。而在听的时候,学生熟悉了书本讲述的内容,虽然未必认识书本上全部的印刷字,但一样能用心去体会这些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等自己阅读的时候,因为有了先前的经验,对阅读也就得心应手了。
学生在听读文学作品时,总能从中收获一些启示和教训。比如笔者为学生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时,常常会被感动:感动于兄妹俩的纯真和善良;感动于青铜一家的淳朴和无私;感动于油麻地人的坚韧和乐观;感动于作者文字的唯美。读《夏洛的网》时,又会引发很多的思考,得到很多的启示,关于友谊,关于生命,关于教育,关于爱。不同的作品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分享阅读的快乐。教师在班上朗读童书,聆听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它提供了一个让他们和谐地待在一起的机会,一起分享阅读,一起经历那个魔术般的幻想世界,可以让学生对彼此产生深刻的认同感,以及“我们是在一起的”的亲密感,像家人似的亲密感。另外教师在朗读时,可以随时插入一些阅读的游戏,比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伤心?”“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类似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引起争议或是讨论,这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深意是有好处的,而这样的阅读体验是一个人阅读无法感受到的。师生共享书中的某个词,某个点子,某个固定的场景,或是某句话,某个人物,这种共同分享的快乐缩短了学生与书籍的距离,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笔者接手的新班级,一开始班上爱看书的学生并不多,随后就开始时不时地读一些心灵小故事给他们听,学生很感兴趣,再后来开始读整本书。在班级里,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大家一起听同一个故事,一起即时交流感受,这种思维的碰撞给学生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上学期,笔者给他们读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们一起跟着狐狸一家经历着喜怒哀乐,体验到团结、智慧与爱的力量。这学期,给他们读了《夏洛的网》,读完后还组织学生看了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学生在文字与影像中加深了对书中人物及情节的感悟。每到读故事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每读到精彩之处,大家一起聊故事,有时还会争论,这时候的交流也是最及时的,最灵动的,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4.提高倾听的能力。倾听,是一种能力,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尊重他人、虚心求教的心态。倾听的能力、态度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互相促进。但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师往往重视“说”的要求,忽视了“听”的指导,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倾听的习惯,也不会倾听,这是造成听课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