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素质教育的方向

素质教育的方向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3 09:48: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素质教育的方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素质教育的方向

篇(1)

钢琴是一门集人体运动力学、生理解剖与运动原理及其整体协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原理于一体,且囊括文学、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美学等人文科学内容。因此,钢琴教学在开发人的智力,锻炼人体协调能力,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是对培养人的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及塑造人的真善美的优秀品质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独特性。

(一)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情商、智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钢琴的演奏过程中需要手与脑的共同配合,有利于对大脑智力的开发,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立体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商;其次,钢琴演奏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的,学生在钢琴音乐的学习中通过对演奏作品的形式、思想内涵的理解和钢琴音乐旋律的变化感知其中丰富而细腻感情,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情商;另外,钢琴演奏是一项集手指、手腕、手臂、肘关节、肩部,直至腰骶部的协调配合工作,需要演奏者具有高度的手脑协调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钢琴的演奏不是简单的看谱演奏,而是要求演奏者不仅要具备娴熟的钢琴演奏技术,也要对作曲思想家的创作意图、曲谱的旋律认知理解,这样演奏出的作品才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将演奏者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然而,每个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感知创造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正是艺术表现本身的统一性和多变性的体现。如此,也为钢琴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上提供了空间。

二、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高校钢琴教育在其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上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高校钢琴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的钢琴教育仍旧沿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讲,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教学方法忽略了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性的“人本教育”,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创新性和实践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钢琴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目前高校多采用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差异,盲目地运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其次,很多教师,只是片面地强调学生的弹奏能力和演奏技巧,演奏忽视了学生对于钢琴演奏的欣赏和对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艺术内涵的理解和体会。殊不知,钢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的钢琴表演艺术,而非单纯的技巧和技能训练。

(三)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实践性

目前高校钢琴教学的选修课程大多为钢琴音乐欣赏,且多数为西洋音乐。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较为狭窄,学生难以欣赏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钢琴音乐作品。此外,高校钢琴教学着重强调提高学生演奏技巧和演奏水平,而忽略音乐的基础知识,严重偏离了钢琴素质教育的目标。钢琴素质教育不仅仅要培养音乐专才,更旨在通过钢琴教育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音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四)高校钢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新时期的高校钢琴教师,必须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更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和钢琴弹奏水平,也要从各方面做好教师的模范表率作用。但是,当前高校钢琴教师的水平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或擅长音乐理论知识,或优势于钢琴演奏水平,极少能兼具理论和实践经验,这就导致了钢琴教学中的片面性,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音乐人才。

三、高校钢琴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品赏析与演奏技巧并重在钢琴音乐作品欣赏中,教师要注重传授音乐风格特征、时代特征和创新形式。基于文化视角下,使高校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背景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感受钢琴作曲家创作时真挚的个人情感和社会时代的影响。在钢琴音乐弹奏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将内容新颖的音乐作品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主动赏析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钢琴弹奏技巧,在弹奏过程中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中蕴藏的情感,引发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热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念。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就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新型的教学理念替代传统的教学观念。作为国家有关各级教育教学的主管部门,尤其是本校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应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作为高校钢琴教师,要对素质教育时代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钢琴演奏作为一门集益智、运动、美学于一体的综合类表演艺术,其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所以也要求高校教师在教授学生演奏钢琴的同时,通过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恰如其分的引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另外,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教学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推进钢琴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师资水平

为适应钢琴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钢琴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钢琴教师应通过不断地进修和学习,提高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和演奏技巧,同时不断地加强自身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和熟练运用。然后,丰富教学内容。为了进一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曲目应是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多样性。教师应通过多种教材,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形式多样的曲目,使学生在学习钢琴艺术的同时,深入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文知识,使学生不断地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钢琴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情绪以及良好的形象,教师的全身心投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最后,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地学到知识,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自演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还能锻炼学生的胆识,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学校也应多举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胆怯和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通过这种实践平台能有效减轻日后登台表演的胆怯和紧张情绪。

(四)加强师生课堂互动和情感交流

传统的钢琴模式,多采用教师讲授、教师演奏示范的授课模式,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教师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这样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高校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演奏技巧,也要重视音乐作品欣赏,同时也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从而提高钢琴教学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体现;素质教育;发展

幼儿教育是重要的教育阶段,比较于其他阶段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幼儿教育中体现和应用素质教育,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响应了国家层面的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宏观层面探究幼儿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分析探究幼儿教育的特点。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

1、较强的可塑性

可塑性强主要指的是学生不论在知识认识,还是能力培养等众多方面都有着较高和较强的可塑性。幼儿教育具有了可塑性强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其一,幼儿教育面向的教育对象儿童,其心理水平与知识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于是外界的知识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就会立竿见影在儿童身上有所体现。其二,儿童对于世界与事物的认识不强,对于外界事物十分地感兴趣,这就使得其对于外界事物具有浓烈的兴趣,对于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培养都具有高热情的参与度。以上两点就使得幼儿教育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较高的可塑性对于教学而言有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正因为较高可塑性的存在,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就一定要慎重,认识其重要性的存在。

2、影响的深远性

幼儿教育影响的深远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于学生影响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的长期性上。幼儿教育处于基础教育的最初阶段,加强幼儿教育可塑性强的特点,反映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重要性主要体现其对于学生在知识的认知意识,以及能力的最初培养上。长期性的体现就是幼儿教育所培养学生最初的知识意识,和最初的能力,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学生,伴随学生的发展,可见幼儿教学对于学生影响的长期性。基于上述结论,便体现了幼儿教育对于学生深远的影响。

3、内容的丰富性

幼儿教育在内容层面具有丰富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幼儿教育包含的知识点重多。这是又幼儿教育的本质与特征所决定的,幼儿教育最大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最初的意识与认识,以及其他基本素质能力。上述的所学内容在概念的层面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首先,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复杂而全面,知识门类众多,涉及面广泛,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最初的认识与意识,就要从多个方面去进行培养。其次,在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上,同样也是复杂的,这是因为基本素质能力的体现层面十分广泛,要做到全方位的体现和培养,内容同样也是丰富的。幼儿教育内容丰富性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合理安排幼儿教育教学任务,不要因为内容的过多和复杂,打击学生对于学习的动力。

二、在幼航逃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思路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与思路

长期很长一段时间内,幼儿教育以及其他的基础教育,在课程知识水平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在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观念与教学观念的认识不清楚而导致的。要在幼儿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作为重要和首要的一点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思路,只有在教育的思想上接受了,认识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会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才会将素质教学更好更为深入地引入幼儿教学中。教学观念与教学思路的转变,重点是老师,老师在幼儿教学中充当着主体作用,其次是学生家长,当然还有学生,只有将上述三者的教育思路与教学观念转变并形成有机的统一,才是在幼儿教育重要体现和应用素质教育的前提。

2、引入与之适应的教学形式

若要在幼儿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就与传统的幼儿教学方式不尽相同,这也就说明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不应很好的体现素质教育。所以说,要讲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体现,就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这里所说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是要通过老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复练习之后得出的结果。

3、全方位的体现

在幼儿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为了更大程度地体现其效果与优势,就要在整个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全方位地体现,正所谓,量的积累可以达到质的变化。幼儿教育具有内容的丰富性特点,这就使得幼儿教育的层次与方向都是众多的,要在大量的层次与方向中做到素质教育的全方位体现,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教育的每一个任务环节做到深入研究与分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有效的反馈机制的建立

要综合评价幼儿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效果与优势,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反馈机制的建立又要有一定的合理性。这就使得广大教师应当通过大量的实践,首先选取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指标的合理选取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此不进行详述。指标选取之后,就要利用的一定的数学手段,对于指标进行处理,得出相应的评价对应结果,从而形成对于幼儿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效果的全方位了解。

5、不断改进相应的教学形式

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的体现与应用,总的来说是一次幼儿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这就表明,里面坑定存在中的不足,面对这些不足,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不断完善,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与效果。

三、结语:

本文探究如何在幼儿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分析幼儿教育的特点,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在幼儿教育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思路方法。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意义很大,影响深远,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探究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渗透和体现素质教育符合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形式发展的潮流,也是当前教育的发展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颜艳.素质教育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体现与运用[J].东方教育,2014(6)

篇(3)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现阶段,读者信息意识较差,信息素质教育效果不明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图书馆主要为教师、学生服务,因许多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意识较差,不能认识信息资源对社会发展具有推进作用,许多人传统观念意识较强,缺乏借脑、借力等意识。

因此,必须明确素质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由于现代咨询服务正在提升社会化程度,现阶段处于磨合期,对市场、社会现实动态,信息咨询服务缺乏信息需求,现代化咨询服务未能有机结合社会需求。所以,新背景下的信息服务必须确定正确方向。以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服务手段,参与市场竞争,为读者提供高效、完整的信息服务。明确信息素质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利用科学、合理的服务手段,使读者能够主动、自觉接受素质教育。

二、强化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

在当今社会,高校是人才培养、学生成长的摇篮,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教师与学生。然而,大多数教师、学生的信息意识不高,不能真正认识到纸质文献对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大部分人具有极强传统观,读者信息知识不高,不知道如何利用纸质文献,进而严重影响了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必须转变读者信息意识。

针对文献检索课程,是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提升读者信息能力、信息意识的主要课程。通过文献检索课程实践,可使读者掌握信息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检索步骤和途径,通过本专业文献信息检索,提升专业能力、技巧。针对高校图书馆,和学校相关部门加强配合,按照读者素质结构层次,科学安排课时,实现循序渐进提升读者信息处理、检索能力。针对教学内容,可增加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教育,确保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能够在整个教学活动贯穿。

三、科学模式管理图书馆

目前,各个大学图书馆独立性较强,主要为本校教职工、学生服务,而大学文献、设备、技术、人力等资源丰富,不能服务社会各校。由于这种现状,增加了图书馆引资难度,造成资源浪费,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增加了信息素质教育的难度。因此,可实行联合办馆模式,动态态观察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方法,把握好时机,促使图书馆技术革新,寻找图书馆合作与投资伙伴。向社会各界提供可行性的论证资源,扩展范围至地区、城市发展规划,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强化传统馆藏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图书馆建设主要以纸质文献为主,现代信息服务发展必须按照实际市场需求,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升资源馆藏完备度,实现资源共享与联合,通过信息获取、网络信息传递、馆际互借等等形式,有效扩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同时,强化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馆藏的部分纸质载体,通过电子期刊与电子图书的形式,生成互联网信息、数字化作品,强化网络信息资源研究,以信息资源建设为中心,开发特色数据库,参与信息网络建设,树立公众形象,确定自身方位。可以说,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是科学化,不断拓展信息素质教育的资源和途径。

四、构建素质教育网站,定期开展读者专题讲座与培训

对于信息素质教育,创建专门性网站,图书馆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实现网络远程教育,开展个性化和开放式素质教育。例如,在网站主页上,设立检索指南、网上咨询台、常见问题、学科导航、技术问题等各项栏目,利用网络解答方式,解答读者数据库、图书馆使用的各项问题。在素质教育网站上,通过讨论典型检索案例,不断引导读者开阔视野,不断挖掘各项检索渠道,做到举一反三。实现寓教于乐目的,结合用户服务目的,不断提升读者信息处理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协助读者主动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同时,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培训,按照读者类型与层次,根据本科专业设置特点,定期开展培训辅导讲座。针对新入学学生,开展入馆教育讲座,使新入学学生了解图书馆工作流程、资源功能与服务内容,使读者入学后,最短时间获得信息素质教育。同时,和各学院开展交流合作,设置课题设计和专业论文等专题讲座,协助读者评价、收集资源和论文,实现第一课堂紧密联系第二课题,指导患者主动、创新学习。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目标;教学管理;开展效果

我国在教育教学方面一直以“科教兴国”为指导,带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应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以此为目标指导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现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对于素质教育,国家很早就明确指出,应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育人为本,确保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现代化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不仅如此,对于教育工作者,要求其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树立创新观念,改善教育方式,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提升。

总的来说,现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素质教育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令其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等。其次,注重学生理想、道德的全面教育。通过素质教育,能够令学生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优势,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最后,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完善文化教育,还应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包括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

二、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开展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法

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开展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应确立总的管理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在学校中确立总的管理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通过确立总目标,能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方向,进而全面把握素质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渗透情况。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向对于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发展,使之不断完善自我,进而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2.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以该基础为出发点,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作为发展教育的主体,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依据国家政策规定,寻找素质教育的切入口,以更加有利的方式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当中,尽显素质教育的本质。

3.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素质教育不仅局限在学校之中,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所以,在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应严格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有效联系,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而言,社区教育是最为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使家长与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动态,进而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

4.推动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教育改革已逐渐深入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并对落后的教学方法予以改革,以此助力教育改革的推进。

三、素质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前景展望

在基础教育当中,不仅要完善知识教育,还应加强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科教兴国的基础保障,为了有效促进其发展,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通过思想的转变、内容的完善而完成的。要对学生素质教育情况予以判断,对教学管理水平予以判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将是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科教兴国的关键形式。

为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应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以此为目标指导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以此为目标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为发展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龚一鸣,史晓颖,童金南.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以“地史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6(9):59-62.

篇(5)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科学方法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献信息检索技能,使其掌握利用文献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查找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了“信息素质”的概念,并很快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普及成为研究热点。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于1974年对信息素质所下的定义是:信息素质是人们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自1995年起,信息素质的概念也受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界的普遍关注。从实质上看,“文献检索课与信息素质教育有极高的相关性”[1],以信息用户教育为前身的信息素质教育为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拓宽了新的视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文献检索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有学者指出,承担着综合素质培养基础课程的“文检课”,其原有的课程体系已不适应时展的要求,必须相应地调整其教育目标,由原来单纯的检索技能培养向全面的信息素质培养转变[2]。

2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前身和基础,是其中的一部分。孙平、曾晓牧指出,信息素质教育基于文献信息检索。文献检索课是不可多得的中国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3]。张云认为,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信息素质教育也是文献检索课的最终目标[4]。因此,文献检索课的改革方向是与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相融合和并轨,形成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具有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检索、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将获取的信息与自己已有知识相融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与任务;培养学生能够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信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达到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五个紧密相关、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方面”的品质[5]。因此,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信息资源查询方法。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能简单地用文检课来代替,需要在文检课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皮介郑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指出:“信息素质内涵的整体性和丰富性决定了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相当大的体系,其课程设计也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完整反映信息素质的丰富内涵及层次性,应由教育科研及管理人员和信息专家合作完成。信息素质教育的特性将使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表现出多层次、多形式的特征,它既包括一定数量的独立的课程,也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是作为其它课程的一部分而存在,更有大量课程是完全融合于其它学科课程之中而无具体形态”[6]。孙平也指出,“信息素质教育应按照由初级层次的基础信息素质到中级层次的通用信息素质,再到属于高级层次的专业信息素质教育,也就是一种多层次的、连续提升和相互衔接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来开展。其方式主要有:新生培训、专题讲座、与学科课程相关的指导、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指导、独立的学分认证课程、网络教育等”[7]。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按照信息素质的内涵和教育目的,参照由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标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研究制定的“中国(北京)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框架”等量化评价标准来组织教学内容。其中可以借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TILT(TexasInformationLiteracyTutorial)信息素质课程的做法,采用其“通论”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把国内惯用的“各论”方式限于实习课教学。即课堂教学用美国人“通论”模式,进行信息素养的通识教育,实习教学用我们惯用的“各论”模式,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的使用[8]。这样,就使原有的文献检索课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去了。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整合到信息检索课程中去,采用双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加自学、讨论、社会调查、论文写作、专业设计等能力训练环节[9]。总之,信息素质教育从教学形式和课程内容方面需要比原有的文献检索课更加灵活和新颖,并且更加强调层次性、协调性和融合性。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从宏观上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从微观上完成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具体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形成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并通过实践的验证和进一步探索,使之不断完善和优化。

3结束语

篇(6)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结合;分析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推行的有力途径,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助益作用,是一个学生基本素质中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优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是培养一个学生成才的必备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之一,那么我们将音乐教育有机的融合进素质教育的范畴,将二者结合,其发货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是不可替代的。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对于当前的人们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多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以说素质教育深入民心,那么我们怎样来解读素质教育呢?总的来说,素质是指人们与生俱来和后天经过社会培养的基本特点和品质的结合体。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劳动素质、智能素质已经心里素质等等。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为对象进行的二次本质加工,是一种再生产和再创造的行为。是一种人们利用自身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年轻一代的身心教育和社会实践方式的传承和引导。目的是打开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注重加强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二、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的作用与影响

(一)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育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比如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各种角度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影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情操。音乐艺术引起具有强烈感染力,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好的音乐缓缓的传进学生的内心,唤起美好的感觉,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操是十分关键的。

(二)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指以个学生在多方面学科的整体能力以及将这些知识运用程度能力的表现,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在专业课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艺术、人文和自然科学教育,使同学们在专业可以外的感知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这其中,音乐艺术富有情趣,包含的知识面广,综合性极强,比如民俗、历史、文学、地理等等,都涵盖在音乐的歌词与旋律中,通过音乐的表达传递了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们更加看重数、理、化等学科的分数,实际上这些科目的更需要阴雨而教育来辅助学习,以达到文化素质提高的目的。

(三)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身养性,在聆听音乐和分析音乐的时候,让人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好的音乐与有意义的歌词,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开阔视野,让学生在繁重的专业课学习中得到喘息和放松;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的气质得到显著提高,事实表明,人的气质是可塑的,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接触人群以及学习对象对人的气质和性格都有不通程度的影响,音乐教育尤其个体差异,所以理解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根据不同的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魅力之所在,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与身心健康。而且有意与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逐步形成。

三、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效,但也遭遇着一些现实困境。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促动下,音乐教学工作逐渐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开拓出一片全新的教育视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愈发趋于和谐,学生逐渐走出了被动接受者的局面,继而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然而,在面对这样一群个性化的学生群体时,教师应当如何设定教学方针,以便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潜能?这是广大音乐教学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如若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那么音乐教学工作必然会陷入一种迷茫的境地。

为了破除音乐教学工作中的混沌处境,我们必须要正视困境、追根溯源,找寻到真正的“症结”,继而进行对症下药。在确定教学方针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个性化发展”和“因材施教”这两个理念,看似有一定的矛盾性,但实际上两者在本质上是相互共融的。无论是“个性化发展”还是“因材施教”,都是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扬。正是由于学生已经站在教学活动中最为显著的位置,教师才会有的放矢地规划教学设计,致力于让学生的潜能和兴趣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在此,本文以音乐教学的教学方针为视点,试图探究“个性化发展”和“因材施教”这两种理念之间的关联性。

篇(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企业及行业的需求方向,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此,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对学生素质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致力于提升学生素质。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对其认识产生了偏差,导致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仍然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教育内涵认识的偏差

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职业素质所包括的内涵认知程度有所偏差,浅意的将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认为是“素质教育”与“职业”,将中等“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拿到了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将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和一般意义的校园学生活动相提并论,导致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偏离了职业性与市场性的本质。

(二)教学内容偏差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将岗位需求作为基础,将胜任力塑造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素质的教学时,对职业能力的教育普遍有所轻视,进而偏重于特长的强化,教学活动多以演讲辩论、唱歌跳舞等学生爱好及特长的强化,对于学生的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职业执行力与职业实践等关键能力的教育普遍缺失。导致了学生在职业道德培养及认同、职业规划的能力较差,使学生在日后的职业发展中的贡献及求职能力较低。

(三)管理机构薄弱

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素质教育大部分由共青团组织或学生组织部门组织实施,参与职业素质教育的机构不是管理相关教育组织与管理部门,其教育模块的方案在人才培养方面呈碎片化,与正常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差距。在另一个角度来说,青团组织或学生组织部门从事的内部管理,涉及到企业及行业间联系较少,对市场的变化不了解,难以和高校进行结合,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影响重大。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的特征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所需要具备与所从事职业有关的素质,对职业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为从业者适应及满足职业生涯具备的品质与能力。它既是企业培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也是集中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体现。其具备了以下3个特点:

1、职业性

职业性是职业素质教育最本质特点。首先,职业素质教育以岗位需求及职业为出发点,通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即创造力、团队协作以及执行力等几个方面,再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针对学生与行业特征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进而塑造学生职业修养与培养职业操守,使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模式当中就能感受到职业文化的氛围,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2、自主性

自主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对学生的学习计划与目标进行引导,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灵活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成效评价对教育过程进行自我评估与评价,以此评价的满意度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参考指标。

3、实践性

实践性是素质教育最突出的特点。首先,职业素质教育以适应工作环境与职场的运用为基础,最终促进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发展为目标。其次,实践教育在职业素质教育的比重较大,即通过学生上岗实训与社会实践,在职业环境与社会环境当中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态度。再次,实践成果能够体现学生的职业发展实际状况与就业质量,即反应出学生在工作过程当中的实际水平。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可行性提升途径

核心工作与中心的思想是站在职业能力角度进行职业教育模块的划分,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与塑造达到职业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根据职业素质教学的特点与内容,教育内容可以划分为职业的适应教育、规划教育以及职业技能这三个模块。通过此三个模块的加强,使学生在职业发展与适应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不仅要加强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教育,还要完善职业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以此才能在顺利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工作,同时,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规划职业教育

职业规划的教育重点是构建学生的职业进行规划,培养职业规划的能力,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与热爱,帮助其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学生的职业方向进行测试,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认识,帮助其对自己的特点与职业倾向进行全面认识与了解;第二,开展职业认知教育。新生入学时开展专业认知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相应的企业进而熟悉行业认知,对学生的职业探索有很大的帮助。第三,企业导师的配备,聘请企业人士担任学生的专业导师,建立学校与企业双向接触与交流的平台。

(二)适应职业教育

职业适应教育指学生适应职业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重点工作,包括职场适应实践与学生职业心理健康,主要内容为对学生入职开展专项活动的特训,根据不同岗位与专业对员工在心理素质上要求的不同,通过针对性的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与职业实践能力。

(三)促进职业技能教育

职业技能教育的重点是注入职业素质的思想,强化职业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促进职业素质与技能的结合,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教学部门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内容,再到考核任务的标准,任课教师从理论到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将学生的职业能力摆在第一位;第二,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专业学习社团与专业技能竞赛”两大体系,积极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的竞赛,通过竞赛活动检验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心理素质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