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年人保健方法

老年人保健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3 09:48: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老年人保健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老年人保健方法

篇(1)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逆向选择对老年人健康险市场的影响,借鉴西方的老年人社保制度,提出老年人保险逆向选择的应对措施,探求削弱逆向选择的影响,以期建立起符合中国老年人实际的健康保险市场的可能性和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 保险 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 博弈

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之后,面对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可能再承担起养老的重担。所以,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和全社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把关爱老年人法律化、制度化,对于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意义重大,是非常有必要的。

老年人健康保险市场现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中国也逐渐步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重大疾病造成的伤害是第一大杀手。随着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预料将会有越来越多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障产品面市,可以帮助老年人减少医疗费用负担,并得到良好的医疗照顾。

然而,保险公司在重疾、医疗等健康险产品方面,一般最高投保年龄为65岁,且过了55岁后只能缴一年钱获一年保障。保险公司对这一群体拥有绝对的否决权,只要上年赔付率达到一定比例,就不再予以续保。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健康险公司―人保健康险同样没有能解决老年人健康险的难题。该公司最新主打产品“健康人生护理保险增值计划”,涵盖了长期护理、老年关爱、疾病身故、意外身故等保障责任,但仍旧没有解放老年人投保年龄的限制。最高60周岁的投保年龄限制,让众多老年人只能感叹“可望而不可及也”。

有很多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这一做法不甚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老年人健康险市场难以建立呢?

老年人保险市场难以建立的原因

市场模型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买方和卖方都具有完全信息。而事实上,被保险人总是比保险人更清楚自己会在哪些方面遭受损失。对于每一位欲购买健康保险的老年人,他最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保险公司并不了解每个老年人的状况。对于商业保险公司而言,如果由他们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由于不能确知每一位老人的健康状况而只知道他们的平均健康状况,因此保险公司只能根据老年人的平均健康状况或者说平均的患病率收取保费。假设老年人的健康市场只有两类群体,一类是健康体,一类是非健康体,两者具有相同的初始健康状况。两者都有可能生病住院,但是患病概率不同,健康体是“低风险”者,患病率是20%,非健康体是“高风险”者,患病率是80%,花掉的住院费用是一样的。

如果保险公司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公平精算费率收取保费的话,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两者都会投保。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不能准确的辨别健康体和非健康体,保险人将会对每个投保人收取同样的公平平均保费。这时两者是否仍会继续投保呢?来看如下分析:由于两者的初始健康状况相同,为转移风险付出的保费也相同,所以他们按照公平平均保费投保后的期望效用也相同,很明显,非健康体会愿意投保,因为投保后的期望效用高于未投保时的期望效用,并且比按照公平保费投保时的效用还高;对于健康体而言,情形正好相反,所以他实际上补贴了非健康体,这时健康体会理智的选择放弃投保。

这些行为对保险公司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平均保费的前提是两者都会投保,但我们已经知道健康体按照平均保费是不会投保的,这时保险公司为高风险者承保肯定会亏损,这时保险公司会调整保费,就只剩下专为非健康体定身量做的合同。我们再假定这些属于非健康体的老年人又可分为易患重病者和易患轻病者,假如两类人各占50%,易患重病者住院费用为1500元,易患轻病者住院费用为500元。同样采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分析,最终投保的又只有易患重病者,这将导致保险公司进一步提高保费,这可使购买者进一步减少。这一过程不断进行下去的结果,最终只有那些身体状况最糟的老年人才可能购买保险,而这类老年人又可能因价格太高主动放弃,或因人数太少而使保险人放弃该类合同,因此难以建立起老年人的健康保险市场。

老年人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老年人健康险市场难以建立,主要是逆向选择的影响。其发生主要是由于保险人不愿花太高的成本对每一风险单位分别制定精确费率致使成本太高而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人根据所保某类风险的平均损失率来对某一群体所有风险单位都收取相同的保费,这样,一些有远见的低风险投保人发现,基于平均损失率的保险费率太高了,所以决定退出保险。这将提高所保风险的平均损失率,从而也提高了费率,进而引发更多的人退出保险。显而易见,这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风险成为不可保。逆向选择问题对于老人更加严重,因为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平均医疗成本更高。

首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差别很大,比年轻人之间的差别大得多,而保险公司了解老年投保人的实际健康状况很困难而且成本又很高,这势必造成保险公司对老年投保人的健康状况获得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

其次,缺乏准确的信息,保险公司就无法确定合理的保费率,最终只能根据平均健康状况来确定保费率。因此导致投保老人的平均健康状况会很差。这使得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大大提高,从而失去了经营老年保险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老年人投保难的问题。

再者,如果政府允许调整保费率,那么保险公司为了避免亏损而上调保费率,而这又会使原来已经投保或者准备投保者中相对健康的老年人退出,从而投保老年人的平均健康状况会变得更差。如此循环不止,最终保费会升得很高,同时投保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则会越来越差,导致市场发展不利。这最终导致了逆向选择在老年人保险市场作用的结果。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尽管老年险市场需求很大,但老年险赔付率居高不下,开发老年险种,保险公司要承担巨大风险。所以,出现了明显的逆向选择:高风险投保者驱逐低风险投保者。因为提高保费,低风险的人退出,高风险的人不退,市场充满高风险投保者,这样提高价格带来的损失更大。

西方老年人社保制度借鉴

(一)日本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

在东亚国家中,日本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逐渐形成了以积极预防为主的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1997年,日本建立了介护保险制度,将原来由医疗保险支付的介护费用单独分离出来,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支付老年人生活护理所需的费用。参保对象从40岁开始缴纳保险费用,65岁以上可以享受介护保险,个人支付10%的费用。需要护理的老人可以在自己的家中享受所需要的综合利服务和医疗服务,也可以到机构居住,或享受短期入院服务,此外还包括租借、添置福利用具和住宅改建服务。

目前,日本已形成了以收养型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区照顾系统为基础的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各方面的福利服务需求,成功地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生活费和设施利用费原则上根据本人及扶养者的收入状况征收,生活水准在贫困线以下者可以减免征收。设施的运行费用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各承担一半。

(二)美国的老年保健计划

老年保健计划是由政府为老年人群提供医疗保险的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资格参加者为65岁以上的老人,参加者不论其收入如何,都有资格同等享受老年保健计划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老年保健计划的目的是让全社会分担老人的医疗费用负担。政府有责任保证退休后的老年人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它的服务包括住院,家庭照顾,出院后的护士护理,临终关怀等。其支付款项来自于就业者和雇主所交的工资税收。

自1965年至20世纪90年代末,联邦政府陆续颁布了有关老年保健计划的一系列法令和条文,所有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及残障人士都有资格参加老年保健计划,参加者的经济条件不影响其享受的服务项目。

(三)德国的养老金制度

在西欧各国中,德国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摇篮。德国1889年创建了公共养老金制度,这是“社会保险”的最早框架。雇员依照工资水平按费率缴纳保险金,退休后养老金的数额主要依据雇员薪酬水平和缴纳保险费的时间而定。

德国的社会保险体制不仅仅只是养老金,它还涵括了广泛的福利制度方案,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养老体系。目前德国的医保缴纳费率是14%,由雇员和雇主各自承担一半。退休人员的医保费半数由养老金中扣除,其余由政府承担。法定医保适用于支付从牙科到处方药品的全部医疗类,甚至包括医疗康复等费用。

老年人保险逆向选择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老年人的投保年龄

高龄老人的保险势必是一种逆向选择的趋势。无论是寿险还是健康险,往往将投保年龄上限规定在60-65岁,使高龄老人难以通过投保来分享保险分散风险的功效。而如今,两款强调医疗补偿的保险计划则将投保年龄限制提高到80岁,这使高龄老人也有险可保。

以经典计划为例,针对的是18至79周岁的投保者,可续保至80周岁。大致包括三项保障:因疾病入住医院的住院津贴,每天200元;因意外伤害入住医院的住院津贴,每天300元。上述两项津贴针对同一住院原因最高赔偿天数为180天;意外烧伤及残疾保障30万元。投保者投保此款保险,即可选择个人投保的单人计划。也可投保双人计划乃至附带180天以上17周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计划。投保人增加则享受到的折扣更大,如同样为30-39周岁的投保人,选择单人计划每份80元,若选择双人计划,则合计145元,较购买两份单人计划便宜9.38%。

在经典计划的基础上,卓越计划则提供更高的保额,疾病和意外的每日住院津贴分别为300元和400元,意外烧伤和残疾保障则为60万元。仍以30-39周岁为例,单人计划的费用为101元,较经典计划增加26.25%,而疾病和意外的每日住院津贴分别增加50.00%和33.33%,而意外烧伤和残疾保障则增加100%。不过,此计划仍有较严格的投保年龄,最高仅接受55周岁以下的投保,并至多续保至65周岁。对有意选购此款保险的投保者而言,比较划算的投保策略是尽可能选择卓越计划,以获得更高的性价比,待年龄超过65岁的投保上限后再转而选择限制更宽松的经典计划。

(二)开发老年人保险业

专家认为,老年人投保商业保险涉及医疗、社区、保险多个领域,显然只靠保险公司是很难解决的。保险公司拓展老年人保险业务势必会遭遇保费太高、赔付太高、经验不足的问题。

开发老年人保险业应成为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的公益性事业。从保费支付看,应该考虑多方面分担。老年人及其家庭自付一部分、保险公司优惠一部分、有关部门补贴一部分。为了避免医疗市场逆向选择造成的市场不灵,医疗保险应作为一种社会保险由政府提供。

(三)开发老年人公益事业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事业,以居委会为单位,就近对老人提供各种急需服务和帮助,包括日间托老所。既便于老人往返,也减轻年轻一代照顾老人的负担。对各社区采取大量问卷调查进一步获得老年人身体的更详细情况,这样得出的信息就会相对多而准确。依托社会服务基础上的居家养老,其中对不同人群又采取政府全部或部分“买单”支持居家养老的模式,是解决老有所养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辞典[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Richard Jackson,刘榴.德国养老制度的变迁[J].财经文摘,2009,8

3.徐涛,姜宝法,孙玉卫.深圳市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0(4)

4.路冬青.论老年人健康保险的市场需求与建立[J].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篇(2)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心理变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87-03

1 健康教育

方法:①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并进行家庭随访,观察效果。②建立心理咨询电话热线。③举办专题讲座,也可以利用传播媒介方法,如电视、广播、报刊等方式指导。④发放相关教育小册子。传单等。使老年人保持良好心态。稳定情绪。健康长寿。群体教育:每月固定日期进行讲课。

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

1999年中国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亿4千万。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五分之一,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自古以来“养心”看成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关键环节。在某种意义上说要比营养,锻炼还重要。老年人应根据生理、心理变化实现身心健康要做到以下几点:

1.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保持心态平衡,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压抑有关。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实现心理健康,提出10项心理平衡要点

①对自己不要苛求

②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

③不要处处与人争斗

④暂离困难

⑤适当让步

⑥对人表示善意

⑦找人倾诉烦恼

⑧帮助别人做事

⑨积极娱乐

⑩知足常乐

2.保持稳定情绪是身心健康的精神支柱:抑郁、低沉、忧患、愤怒的心理状态导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引起疾病。有研究资料表明。老年病的发生率70%-80%是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关。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是心里失调81.2%的癌症病人在患病前都经历过恶性事件。所以讲究心理卫生调试,培养从容豁达的乐观情绪。摆脱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偏激感、忧虑感等、净化心境。也可采取排泄法、人为疏导法、语言暗示法、自我激励法、幽默风趣法等自我调整。同时以五乐的境界(即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排忧取乐与众同乐伴随生活历程。

3.树立老友所为、老有所用的观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离退休。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尽快适应离退休所带来的社会定位和社会角色的变化。用丰富的人生、工作、社会经验。充分发挥余热。让自己老有所用。为社会做贡献。让生活更轻松。不要纠缠在以往工作和人情变化。要立足新起点。以新的态度对待新生活。

年轻人要向他们学习丰富的工作、人生、社会经验。不要让他们有空虚失落感。利用他们余热,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社会价值。

4.正确评价自我健康状态,老年人对自我健康状态的评价往往缺乏客观性。赋以主观意念较多。表现为:①同是一种疾病老年人的自我感受平均都比中年人更糟。②心理因素是造成感受欠佳的最重要因素。这种不佳感受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加重。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衰老、体弱是事实。但如果对自然健康状态做出过分的脱离实际的悲观评价,会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健康

5.保持积极的乐观心态,因为愉快的情绪能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能承受生活中种种压力,对老年人而言,愉快的心情要靠自己找。不要等别人给你愉快。

①读书为乐。老年人读书好处多,读书使老年人年轻,富有活力。调节人的情绪和敏锐观察力。读书能使人更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还能创建积极心态,充满精神活力。②书画为乐:有人研究发现,人在写字、作画时呼吸深长,心跳有力。出现增强思维和创造思维。对老人而言书画的健身易神之功能尤为突出。不失为自我心理保健之良方也。③交流看法:可调节心绪,消除忧伤。有人说,有一名知心朋友相当于多一名心理保健医生。引导他们讲授各自心里感受。不愉快的事通过倾诉达到纾解心中压抑、郁闷。可为他们针对性的问题和困难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在执导方式中、每人即是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者。他们在教育中收到启发,又从他们的帮助中感到自己有存在的价值。是一种对老年人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治方法。④自我调节:唱歌、跳舞、听音乐可产生良好效果。如利用舒缓的大提琴曲调、可松弛他们内心隐藏的紧张压力。利用雄壮高昂的交响乐振奋他们的精神,唤醒潜在的积极情感。利用节奏轻快的打击乐激发他们新的动力和希望。使人愉悦。⑤知足常乐:主动降低自己的要求,遇到想不通的化一下角度,思维方式。就会迎刃而解、心满意足。要学会解脱自己,知足常乐。自然心地平衡烦恼也随之云消雾散。

6、正确的对待生死:衰老与死亡,随着年龄增长、一步步向死亡靠近,老年人应克服恐惧和伤情。应用唯物辩证的观念看待人生。把生死看成一切生物演变与发展的必然规律。应顺其自然,正确对待、克服恐惧心理。在有限的生活道路上,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7、处理好家庭与第三代人的关系:家庭是温馨的港湾,是感情的热土。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在默默的变化,老年人应正确的对待这些变化。使家庭的作用不但不减反而增加,因为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由于社会竞争大、压力大、工作忙、时间紧,所以老年人的主导作用淡化。子女尽孝道、赡养老人、尊重老人固然重要,而老年人,自然厚道,理解和宽容作风也不可忽视。

由于社会发展观念,意识也在变,在处理一些问题的观念和看法上,与子女产生分歧,随着子女长大、成家和养儿育女,特别是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和第三代人身上产生隔代心,和“童心浮现”现象,处理好可获得待偿性的心理满足。处理不好,惹起家庭不快和心理纠纷,老年人要充分估计到这些因素,做好心理调适。使家庭和睦。对身心都有益处。

篇(3)

【关键词】口腔预防;保健;中老年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08-02

人体的衰老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的生物,社会心理过程发展变化的结果是无法抗拒的。但是由于疾病引起或加快某些衰老性变化,都是可以避免的,就像人到了老年牙齿及口腔组织同机体其他组织一样出现许多明显衰老的改变。中老年人颌面部骨骼、咀嚼肌、表情肌、软组织等组织器官也会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加上因口腔疾病导致的牙齿缺失,将会严重影响口腔咀嚼功能、外观形象、发音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拥有较为完整的牙列,至少保持20颗有功能的牙齿,是幸福晚年的重要保证。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规律,大多数是由于长期患有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造成的。只要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掌握科学的口腔保健方法,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就可以终生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人到了老年牙齿及口腔组织同机体其他组织一样出现许多明显衰老的改变。例如:口腔感觉迟钝、进食缓慢、牙龈自然萎缩、牙缝增宽、牙根逐渐外露甚至牙齿松动、唾液分泌减少、出现口干现象、牙齿本身磨耗加重、变得脆弱易碎、还易发生牙颈部或根面部龋坏、折断等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到老年牙齿就一定会变坏脱落,而是根据每个人口腔卫生保健的好坏及全身健康情况而决定。那么中老年人应如何进行口腔预防和保健呢?

一、中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口腔卫生保健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日坚持叩齿50~100次,叩齿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口腔保健方法,每天叩齿1~2次,每次叩齿36下,可以促进牙周血液循环、增进牙周组织健康,长期坚持可固齿强身。如果牙齿松动、咬合错乱,叩齿往往会造成牙周组织创伤,不宜作叩齿保健。作舌左右运动10~20次,鼓腮5~10次。尤其人到老年,刷牙就更要讲究仔细,选择适合中老年人用的牙刷,毛长在30~35mm二至三排的质地比较软的牙刷最为适宜。预防根面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使用含氟牙膏等局部用氟方法、保健牙刷,用正确的方法早晚刷牙;刷牙的方法方式要特别注意,刷牙时不要用力过猛,牙刷要顺着牙缝方向慢慢刷,上牙要自上而下刷,下牙要自下而上刷,不能横向刷牙损坏牙龈,刷牙时先刷上牙、下牙、唇面、咬颌面,要仔细认真不能对付。另外中老年人牙缝较宽极易嵌塞或存留食物残渣,应及时剔除,避免引起牙周和牙根部的炎症。饭后漱口,有条件者可使用漱口液漱口;不吸烟;适当控制各种甜食摄入频率,多吃新鲜蔬菜与瓜果,安排合理膳食,保证微量元素的摄取,增加牙齿抗龋能力。出现了根面龋应及时治疗。

二、中老年人要关注口腔黏膜变化

老年是口腔黏膜疾病高发的年龄,中老年人应该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发现口腔内有两周以上没有愈合的溃疡,口腔粘膜有硬结、白色或红色斑块及出现牙痛、牙龈出血等不适症状后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粘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烟酒不良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消除不良刺激和戒除烟酒嗜好,一旦出现疾病症状要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中老年人要关注根面龋

中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牙根暴露于口腔环境,根面易发生龋坏,称根面龋,是中老年人的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食物嵌塞,俗称“塞牙”,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口腔不适之一,其原因主要为长期咀嚼磨耗使得牙齿牙冠发生明显磨损,牙齿形态变得不利于自我清洁;随着年龄增长,原先填满两牙邻面间隙的牙龈萎缩后留下缝隙;缺牙后邻牙倾斜,牙列拥挤或稀疏,邻面龋洞充填未能恢复好接触区等。这样,在咀嚼过程中,食物就会沿水平或垂直方向挤入牙间缝隙,造成塞牙。遇到塞牙情况时,应立即刷牙、漱口或选择使用牙线、牙间刷清理,避免用粗糙牙签剔牙。刷不掉的嵌塞物可用质地较柔软的细牙签轻轻剔出,不可用力过猛过快。反复塞牙者应到医院进行口腔专业治疗。

四、中老年人要关注牙本质敏感

牙本质敏感,俗称“倒牙”,主要是指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产生的短暂而尖锐的疼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使用刷毛过硬的牙刷、刷牙用力过大、刷牙方法不正确造成牙颈部釉质缺损,或长期咀嚼过硬食物、夜磨牙导致牙齿磨耗,或牙龈萎缩造成牙本质暴露。对于牙本质敏感的防治,建议:①饭后漱口;②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③进食酸性食物和饮料后不要即刻刷牙,一小时后再刷牙;④选择合格的牙刷,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刷牙时用力过大;⑤使用抗敏感牙膏,如4~8周后无明显效果,应及时就医。戴假牙也要保持清洁卫生,对于配戴活动假牙(可摘义齿)的中老年人,应在每次饭后取出活动假牙以软毛牙刷刷洗干净,夜间不戴假牙时应清洗后放置清水中保存,最好使用假牙清洁片帮助清洁。假牙每天摘、刷、泡,晚上做好这一套。

篇(4)

一、法律层面上:

(一)保健品法律概念和一般人认定的概念有出入。依据相关法规的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除了注册成的保健食品外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但是保健品、保健用品目前却没有明确的明确定义,甚至有观点认可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简略说法。实际生活中,公众特别是保健品消费主力人群认为的保健品却并不仅仅是保健食品,还有从中药概念延伸而来的各类滋补膏方,从营养概念延伸而来的药食同源产品,从康复概念延伸而来的部分医疗器械,从玉文化延伸而来的的玉床、玉枕,从按摩推拿概念延伸而来的按摩椅、按摩床等,但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其实没有与之对应的法律概念,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也分属不同领域,因此在日常监管中就不可避免地凡事监管人员和消费者“鸡同鸭讲”的状况,而且固有印象很难改变,尤其是老年人。比如一些消费者对明确属于保健食品范畴的“劲酒”、“红牛”等商品直到现在还是与固执地认为就是普通食品,而对属于普通家具的玉床、泡脚桶等却非要戴上“保健品”的高帽。

(二)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实际、人群期望有一定差距。现行法律体系没有保健品的专门法规,最明确的是《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体系中对保健食品的监管,而其他所谓的“保健品”只能运用相关的医疗器械、药品、广告等法规进行监管;实际监管中除了保健品质量、虚假宣传之类可以依法查处的问题之外,更多的投诉以及矛盾聚焦在保健品的销售方法、价格效果等方面,但因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服务跟不上老龄化时代等客观原因,这类矛盾很难依靠简单的处罚、检查来解决。此外,保健品虚假宣传页存在着发现难、取证难的客观现实,以XX市场监管所今年关停的某保健品会销中心来说,检查人员每次检查都未发现任何违规宣传的资料、标牌,询问前来参加集会的老人也都是口口声声为保健品商家说好话,甚至还委派过所内职工便衣检查都未发现任何线索,可从周围商家的反映和部分群众的举报能分析得到该会销中心存在违规宣传的可能。在无法顺利掌握违法证据进行查处的情况下,为了周边群众的期望和与会老人的利益,XX所监管干部只能加大检查力度,并在每次检查时拿过保健品营销员的话筒开展保健品知识的宣传,明言会销场所常见的“陷阱”,鼓励现场老年人去正规药店、超市选购同类保健品,经过几个月的密集巡查才促成该店关停。

二、消费者层面上:

(一)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保健品与人体健康仍存在一定难度。得益于近几年的银发消费专项整治行动,在经过新闻、报纸等媒体宣传和宣传栏、上课、走访等基层宣传的多方位知识普及,老年人对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有了一定了解,对各类传统骗局也有了一定防范意识。但是囿于小城市老年消费群体(特别是农村拆迁户集中地带)多为文盲、半文盲或低学历人群的局限,他们的知识更新跟不上时展,对保健品与人体健康关系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一是混淆保健品无害和有益的概念。根据法律相关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像药品一样存有副作用,不少老年人就认为保健品(不仅仅是保健食品)既然无害就都是有益的,而且是对所有人有益的,再加上一些保健品的诱导性宣传,老年人更加任务保健品吃(用)得少就益处少,吃(用)得多益处多,根本不去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是否适合、多久起效、具体效果如何,甚至有老人因购买的保健品快要超出保质期而大量服用引发不适的案例。二是代间交流比代际沟通更有效。老年人群体之间具有更多相似性更容易引发同理心,所以不少保健品营销依然会利用免费试用、免费试吃聚集老年人,营造轻松氛围让老年人相互交流并加入暗示或诱导,引发老人盲从心理达到营销目的;而负责正面宣传和监管的执法人员往往比老年消费群体年轻,存在一定的代沟,无法对老年人因自然衰老产生的各种机能衰退产生感同身受的同理心,老年人在心理上也更不喜欢年轻人的教导。

(二)不同人群对保健品经销价格溢价是否合理存疑虑。在基层处理保健品投诉过程中发现,保健品退货引发消费纠纷的往往是价格,而不是质量或服务。投诉人往往认为保健品经销者销售的保健品价格过高,存在欺骗老人行为,要求退货,而这位投诉人有时候并不是购买保健品的消费者本人。商家的理由则是一直以这样的价格销售此类商品,拒绝退货。同样的商品在不同人眼中价值相差巨大,仅仅因为价格引发是不是“合算”是不是“欺骗”进而投诉的,这在所有商品中保健品是独一份。有时候同样的商品在某些老年消费者眼里就是比较能接受,只要他们觉得自己用得舒适、有好处,也许这群人还会自愿做商家的免费推销者,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买这些保健品,毕竟花钱买健康是老年人最愿意做的。而部分老年人和大部分老年人子女往往相对理性,认为老年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偏要花钱买那些看不出明显效果的保健品就是被骗了。其实在那些要求退货的投诉事件里,也会有老年人不大乐意退的,因为他们认为是保健品还没起作用是使用(或食用)时间不够长才没见效,有些固执的老人还会认为要求退货的儿女就是不孝子,就是看不得老人给自己花钱。于是为了缓和家庭矛盾,不少投诉人往往会希望监管部门出手整治老年人保健品市场,让老人不要盲目去买。这就引出一个法律与监管的问题,物价中的溢价如何合理界定。一件古驰、普拉达的皮具其物料成本是其售价的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但没有人质疑定价,因为市场和品牌溢价就是那么多,但保健品市场发展不过短短几十年,而且健康溢价如何界定非常困难,就如同1448万元的救命药让舆论哗然一样,成本低、研发高能救命的要都有人质疑。何况没有明确研发成本、没有各种国际品牌、驰名商标加持的各类保健品。

三、经销者层面

(一)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部分经销者盯紧拆迁农户。生活方式改变的不适应导致拆迁农户更容易成为保健品营销骗局的对象。以XX为例,近十年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扩张极快、老人保障水涨船高,一半的老年保健品消费群体是近些年拆迁进城的农民。这些原来只会种田、节约惯了的人成了有钱、有闲阶层,但是却没有足够的休闲娱乐来打发空余时间,子女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他们,他们更没有兴趣去培养一些音乐、美术、摄影等爱好,因此当保健品经销商组织一些免费体验、免费讲座并提供一些视听影音设备时,老人们往往呼朋引伴,聚到一起听讲座、唱红歌、听越剧、看老电影等,很像一些社区、公园里常见的夕阳红沙龙。这些拆迁农户前半生往往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是文盲半文盲,之后的大半辈子也基本和土地打交道,所了解的其他知识非常少,系统的健康知识比较匮乏,而身体机能的衰退又让健康成为一个避无可避的问题,因此这些人对“免费讲座”非常推崇,可这些夹带私货的保健品营销集会上传递的健康知识往往会诱导他们做出错误的购买决定。此外,由于这些保健品商家打温情牌,对这些商家进行执法检查时,部分老年人还会竭力为保健品商家背书,在这些商店进行保健品宣传时有些人还会不耐烦。

(二)流动违规会销偶有发生,监管较难。在日常监管中有一类比较常见的外来保健品推广会议,类似品牌推广会,召集相关服务对象介绍产品、打开市场,正规的营销聚会不售卖产品,基本不会引发纠纷和举报投诉。但在实际中,偶尔会发生外来流动商家短期(5天-15天左右)租借某个宾馆、酒店或者空置店面然后吸引老年人,然后以“保健”的名义推销非食品类商品,比如以“保健鞋”的名义高价推销老人鞋,然后在老人或周边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溜之大吉,等监管部门去了解情况时,现场任何营销广告、资料都没有,甚至连留给短期出租方的电话都已经打不通了,很难找寻线索;而且由于营销时间短,购买人数不大,商品单价不是特别高(太高老人会提高警惕不买),有些人也没有精力继续追究。虽然这样的保健品违规会销经营很少发生,但是无论是事前防范、事中发现还是事后追查都比较困难,于是XX市场监管所几年来从提高老年消费者警惕心和加强宾馆酒店自律这方面着手,使近年几乎没有发生过相关案例,但是不排除会有往农村小集镇、新农村聚集点发生的可能。

以上保健品问题在小城市爆发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经济的快速腾飞和农村原有生活方式被打破所引起的,这是老年人对健康娱乐的追求、对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现有的知识普及、老年服务不到位之间的矛盾表现,因此在随着小城市中心城区加大保健品市场监管宣传、老年活动中心不断新建以及周边农村快速富裕的情况下,保健品商店开始了向农村转移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监管保健品市场,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列举几条破解上述问题的方法。

一、普及浓缩简化的概念和条款,宣传重点向农村推移

一是尽快进行保健品概念的澄清和相关监管法规的调整,清晰明了地界定保健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医疗器械、特殊用途食品的法律概念、行业标准,在保健品生产、经营、使用等过程制定相应的法规,为监管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一个可供查询、较易区分的标准。在保健品制定监管标准时也可采用分级分层的方式,以便适应保健品种类众多、监管实际复杂的情况,提高在基层监管中的实际操作性。例如可以更改微量搭售“红牛”、“劲酒”等保健食品的小食杂店的监管场地标准,允许这些面积小、保健食品占比更小的小商店不单独另设“保健食品销售专区”,而是从进销货方面加强对此类商家监管。在现阶段普及保健品知识时,对尚未完全明确的相关概念,罗列辖区保健品商家信息和宣传对象需求,用尽量简单易懂的语句概括商品信息和功能,并说明法律界限,让群众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不轻易被保健品营销员左右。

二是基层监管提高向公众普及保健品与健康、医疗等相关知识的速度,在保健品会销尚未深入的城市远郊、农村提前宣传,为群众打好预防针。根据各自辖区保健品市场实际现状,整理投诉、案件的信息,综合日常监管见闻,在知识宣传普及上有所侧重,掌握保健品市场新动态提前预防。以笔者所在小城市为例,城区本来是保健品市场主场,特别是会销类保健品几乎在农村看不到,但随着城里基层监管人员与社区的联合宣传,加上整治力度加大,会销市场已有回落态势,而农村的逐渐富裕,新农村建设的兴起,加上宣传力度上不如城区,保健品市场近年有往农村蔓延的趋势。掌握农村宣传与城区宣传的不同点,利用四个平台下沉联村联社区、党员先锋活动站等优势,协同其他工作在走访中扩大保健品知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在保健品占领农村市场前提前布局,让农村老人对常见陷阱有辨识能力。

二、做好价格监管,使保健品定价与目标人群相适应

一是引导市场定价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促使保健品厂家加大研发、提高服务、打造品牌,推动保健品市场分层发展。老龄化到来不可避免,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将来更为巨大,保健品市场可以仿照化妆品、服装等成熟市场针对不同消费层次的老年人客体推出相应产品线。在实际监管中笔者发现现在保健品投诉中因价格问题引发的投诉远超其他问题,关键原因就是保健品的高价格与其对应的消费人群不相适应,这同样也是不规范的保健品经销给人“欺骗”感觉的原因。现实中有的老年人因长久养成的节俭习惯,在买菜穿衣上斤斤计较,舍不得多花一分钱,而在不了解的保健品领域却一掷千金,巨大反差很容易让子女反感,特别是有的老年人是被保健品经销商用似是而非或避重就轻的宣传手段引诱购买的,这样的情形就更容易引发纠纷。健康是每一位老人都有权追求的,无论贫富,保健品市场应该为所有老年人群服务,而以研发、服务、品牌来理顺保健品市场价格问题,让更加公开透明的质量价格体系来引导老年人自由选择保健品,远比监管人员苦口婆心劝说、与违规经营者斗智斗勇等方法更有效。在目前保健品概念还比较宽泛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先把保健食品的商品梯队建立起来,将相似功能的品类列举不同产品的价格和对应的厂家,比如可以将几百种蛋白粉品牌同时列举,将对应的价格、品牌、生产厂家、主要成分、主要功能、特殊作用等一一列明,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监管者在看到某一产品时,就可以进行比较,购买时做到心中有数,宣传普及时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根据目前保健品市场消费投诉和违法案件相关信息,适当提高保健品销售成交要求和售后服务水平。打造一个适合不同消费层次、健康发展的保健品市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政府、监管部门又不能走回计划经济老路去干预保健品市场定价,因此现阶段的保健品价格乱象和消费人群定位混乱还需要监管部门的其他方法。加大处罚和整治虽是最常用的,但这往往针对违规事后;强化宣传和知识普及虽然可以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但总有覆盖不到的点;因此笔者认为交易过程的严加监管显得非常必要。对保健品行业可以采取特殊交易规则,比如要求任何以“保健”为卖点的商品,特别是会销场所、保健品专营商家在与老年人进行大额成交时要求有家人的知情同意,此类商品不仅包括保健食品,还应该包括以“保健”方式宣传或老人以“保健”为目的才购买的各类玉床、医疗器械等其他商品,知情同意的方式可以是现场陪同购买、书面同意书、手机聊天记录等相对合适的方式。强制保健品行业做好售后服务,以集会方式开展的销售或金额较大的商品要能进行无理由退货,对无固定场所的保健品集会营销要进行备案,甚至收取一定金额的退货保证金等。

三、发展志愿者队伍,协助营造温情社区

篇(5)

【关键词】 养老产业 社区养老

2015年末我国 65岁以上人口约为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10.5%,根据趋势判断,人口老龄化现象在我国将一直长期存在下去。随着我国养老服务业由单一的国家负担逐步走向社会化,再加上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转变、子女生活事业压力加大、老年人空巢率不断提高等原因,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日本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在政府引导下,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建设构建了较为成熟先进的私营养老服务产业,其经验可供我国参考借鉴。

在日本,存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养老事业”主要指由政府主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事业,整体上是非营利性的;而“养老产业”则多为民间资本经营的面向老年人的营利性事业。

一、日本养老产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 世纪70、80 年代,养老产业的形成阶段。在此阶段,由政府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产业指导,扶持养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政府的养老事业主要为民间企业不愿涉足的低收入阶层提供必要的服务,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尽量由养老产业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保证老年人的权益,二是在政府的指导下,扶持养老产业的建立,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80 年代后期,养老产业的成长期。在此阶段,日本政府及相关企业开始重视和关注老年人的商品开发和老年市场的发展。日本厚生省成立了“养老产业室”。通产省作为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着手制定了“老龄商务伦理纲领”,以加强行业和企业的自律。民间养老院协商成立了全国性的中日两国养老产业发展比较研究行会,其下设立了基金会,以备个别养老院倒闭时对入住老人进行补偿和救济。同时致力于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立职业资格制度。1987 年,日本国会通过了“社会福利师和介护福利士法”,并于1989 年进行了这两项国家资格的首次考试。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养老产业的发展期。在这个时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比如“促进福利用具研究、开发和普及的法律”、“长寿社会住宅设计的指针”等。为引导市场产品结构、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第四阶段,2000 年以后,养老产业的扩张期。在此阶段,改革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促进养老产业的扩张。继“全民皆年金”和“医疗保险”之后,日本建立了世界上第5个护理社会保险制度。这项制度是日本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此,养老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日本养老产业的模式

养老产业是一项营利性事业,内容可以划分为六个方面:一是老年住宅产业;二是老年金融产业;三是家务服务;四是福利器械用品;五是文化生活服务;六是其他相关产业。现已形成了老年住宅产业为基础、金融产业和家政服相结合、养老经营机构为主体的“三维一体”的养老模式。

(一)老年住宅a业

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年住宅建设和管理、日本政府近20年内先后修订或制定了《老人福祉法》、《医疗法》、《护理保险法》、《高龄者居住安定确保法》、《住生活基本法》等法律;同时,地方政府也通过制定地方法规推动民间力量参与老人住宅产业的投入。住宅产业分为多种形式,有收费型老人公寓、老人集体住宅、昼夜看护服务旅馆、三世同堂住宅、老人住宅的改建和整修等。

日本企业在建设和运营住宅产业时,非常注重换位思考,站在老年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想方设法研究如何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比如,居室的设计、卫浴的设计、座椅的设计、餐饮的配备等都交由专业的公司来操作。而每一个专业问题都涉及更为深入的细分领域,因此养老院的主办方往往将这些细节问题外包给专门企业。住宅产业社会化建设和运营的过程,带动了一大批类似“老人用品专卖”、“老年餐饮专营”、“老人之家管理咨询”、“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企业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以养老设施为核心的“养老院经济”产业形态。

日本政府为保障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性金融产品,如厚生劳动省、国土交通省联合金融住宅支援机构(JHFA,日本政策性银行之一)提供部分政策性贷款,利率低,零手续费,较同期商业银行贷款低 1-3个百分点;采用固定利率法,便于借贷者还款;还款期限最长可达35年,充分减轻购建者还款负担。

(二)老年金融产业与家政服务

其中,老年金融产业包括了终身保险、看护保险、特殊医疗保险、年金资产代管等,家政服务包括了家务服务、保健护理、登门洗澡服务等。其中,护理服务是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的重点。日本是世界上少数的推出“介护保险”、实行“介护保险制度”的国家,拥有标准化的介护制度,在养老护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而养老护理服务又贯穿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全方式。所以日本是把金融产业和老人保健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日本在2000年4月开始实施的《介护保险法》,丰富了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鼓励老年人原宅居家养老,并且“介护保险”的资金采取“税收+保险金”的形式,保证了筹措财源的稳定。日本的“介护”是指对老年人、病人、残障人士的照顾和护理,不同于一般的护士和护工,主要从日常生活照顾、基本医疗保障、精神生活干预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按介护程度轻重共分为7个级别层次。

很多专业的养老运营结构业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如倍乐生集团的养老院都建在老人们多年熟悉的市中心的住宅区,24小时看护,家属可以随时来看望老人;日医学馆(Nichiigakkan)的看护部门提供家庭护理、日内护理、失智护理、残疾护理、上门护理和洗浴等服务,还开展护理学校,并且销售出租护理设备,保健分部销售保健产品,并提供家政、配餐和私人护理服务;西科姆(株式会社SECOM)提供生活救援、二十四小时紧急通报、室内对外应急求救设施以及高科技监护老人身体状况的装置,以高品质服务老年人。

(三)养老经营机构的发展

现有的养老经营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构建了集医疗、护理、康复、预防、娱乐为一体的服务网,切实解决了养老面临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对高龄老人和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照顾,极大地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

为了鼓励民间成立养老经营机构,日本于 2001 年专门成立福利和医疗服务机构(WAM),其主要职责之一:为符合条件的民营社会福利机构和医疗机构提供低息或免息的长期贷款,并制定了详细的贷款方案,对贷款对象从性质、业务、规模、资本作出要求。目前,其支持对象主要有社会福利设施、看护服务机构、盈利养老法人等,贷款通过直接发放或金融机构发放,融资额度为项目总造价扣除已获得的补贴×系数(根据融资对象不同分 80%、75%、70%三种);融资期限在3年~30年以内,并且有6个月~3年的还款宽限期。

另外,商业银行还开发了针对医疗、护理机构建设、购买设备、运营所需资金的贷款。例如,瑞穗诊所辅助贷款产品,为经营诊所的医生个人或医疗法人,提供医疗场所建设、运转和设备资金,贷款额度根据有无担保控制在1000万~1亿日元以内,运营用途贷款期限为10年以内,设备购置用途期限在15年以内,同时,个人贷款人无需提供保证人,医疗机构需要法定代表人提供连带保证。

三、日本养老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近几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增长迅猛,且数量巨大。因此,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远远解决不了养老问题,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养老才是根本路径。

1. 国家立法,确立养老制度。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固然重要,但通过立法的方式规范养老制度、树立为养老服务的理念更为重要。日本政府为扶持养老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行业规范,并通过产业指导、培训及税收等一系列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并且相继颁布了《国民年金法》、《老年福利法》、《老人保健法》、《推进老年人保健福利10年战略》、《护理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维护老年人权益,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所以通过国家立法,确立养老制度才能真正保障养老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养老设施。

在养老设施建设方面,一定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方针,政府要制定引导养老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等各项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尤其是在信贷政策上,各个金融机构在保证合理收益的基础上,互相配合、加强合作,大力创新,设计契合我国各层次、各类型养老服务类信贷产品;同时,对老年人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增强老年人消费能力,培育养老消费市场,为养老产业提供更大政策优惠,从而增强金融支持B老服务业的效果。

3、发展社区养老,细化养老服务。

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养老院根本无法满足养老需求,再加上较为传统的养老观念,所以,应该大力提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尤其重视社区养老的作用。日本推行的“小规模多功能型社区养老”值得借鉴,在老人的日常生活圈里(30 分钟以内),建设能够提供日托服务、上门看护、短期入住、夜间探视等全年全天候护理服的综合平台,一则在家里就可以接受来自社区的各种护理,二则可以接受日托服务、一起开展康复训练、一起开展娱乐活动,三则儿女前来探望也非常方便。在我国,应该通过财政拨款大力加强社区的服务职能,完善社区养老人员信息,熟悉养老人员情况,与医疗机构合作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增加娱乐设施,从而提高养老人数的生活品质。

与此同时,大力鼓励商业性养老机构开展短期居住型、长期居住型、疗养保健型等富有特色的养老服务,开展更为复杂、更为细化的护理,支持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心理咨询等服务。

【参考文献】

[1] 时江涛.日本养老制度及养老产业现状[J].上海经济,2015(7)

[2] 田香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 李连芬.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创新,2016(4)

[4] 王宜梅.商丘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策探索――结合日本养老服务产业经验[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

[5] 蔡成平.日本养老产业的培育之路[N].中国老年报,2014 年1月20日第4版

[6] 赵毅博.日本养老保障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4

[7] 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日本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贸易报,2016 年3月22日第9版

[8] 唐振兴.对发展中国养老服务业的思考[J].老龄科学研究,2014(2)

[9] 王桥.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进程、存在的问题及产业化之路[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

篇(6)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医;发展;疾病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11-02

目前我国已经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政府也将高速老龄化社会作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面对逐渐增加的老年人群体,中医也应该积极应对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事实上,现阶段已经有很多经销商开始瞄准老年人这一巨大市场,大肆推销保健品,但是由于部分保健品生产成分不合格或无法根据不同体质提供个性化的需求,更不能以养代治,效果并不如人意。而中医在老年人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优势和特色,若大力发展则能为改善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做出巨大贡献。

一、加强中医科普及教育。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西医见效快、效果立竿见影等特点使得市场上西药随处可见,医院也都是采取西医的临床疗法,国粹中医在很多人眼里只停留在药效慢、制作时间长、味道苦等特点上,群众缺乏对药理知识和药材的基本了解,有时甚至对中医有所偏见或盲从。事实上,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和治疗都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在老年保健、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等方面有完整的理论知识和治疗方法。比如在老年人保养方面认为应“调摄情志,修身养性”,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情绪,容易发脾气、固执己见,因此欲治其疾,先治其心,注意保持情绪舒畅,乐观开朗,以帮助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在治疗方法上遵循“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原则,中医强调以人为本,综合辨清疾病的邪正关系,注重个体性、阶段性、动态性、及最优化,给予不同的病人,提供适合自身的最佳治疗,能弥补西医救治之不足。在实际治疗中其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药资源较为丰富,自然植被或人工种植的许多植被都可以被用作药材,因此药材易得且价格和诊疗费用相对西医来说较为低廉,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医疗资源较为紧张的难题。二是中医治疗中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这对老年人身体功能衰弱且慢性疾病多发的特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利于老年人身体的全面养护和整体恢复。三是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中药养生保健和预防医疗认为应在疾病尚未发生之间就应该提前预料到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老年人一旦生病就容易造成并发症且身体功能严重衰退,因此提高老年人自身的养生能力和抗病能力才是有效保障健康之道。

基于以上,中医对于老年人益寿延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医院在治疗老年人疾病时应该将这些知识普及给病人或其家人,建议其选择中医治疗,同时也可以在医院走廊或者宣传栏上介绍中医知识,使得病人对中医优势有进一步的了解。医院也可以组织义务的中医知识普及活动,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中医。

二、开展“中医进社区“、“中医进农村活动”。

老年人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差,医院病人多、空气污浊,老年人如果频繁出入或长时间呆在这里极易造成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新的疾病感染。此外,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大部分医院都人满为患,经常存在床位不足、排队时间长的问题,而且要经过挂号、检查、问诊、缴费等,不仅会引起患者焦虑情绪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对于年迈体衰甚至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而通过开展“中医进社区”的活动或者设置相关的社区医院,使得群众能够就近看病,减少了程序繁琐,不用长时间等待,床位紧张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

中医“简、便、效、廉”的优势非常适用与农村老人,我国的农村老人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在年老时更易患上各种疾病,而如今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这部分老人就成了留守老人,看病远、看病贵就成了一大难题,而中医一般价格低廉、可以在家制作、副作用小,适合农村老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有力的增加了中医治疗的覆盖范围,拉近了患者与中医的距离,自身的效果体验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医的良好疗效。

三、发展现代中医,契合老年人身体特点。

老年人医疗方面有三最:最高的患病率,最高的医疗资源利用率和最高的伤残率,而且往往存在发病过程缓慢、形体脏腑功能衰减、多脏器受损多种疾病同存的特点,因此在老年人治疗上应坚持健康长寿而不只是长寿的目标,在治疗上坚持以养为主辅以药物“冬令调补,冬病夏治”,方法上可以坚持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疗法。针对老年人常出现的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脑血管意外等要及早预防,如中医强调的运动、饮食清淡、注意保暖等。针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等引发的老年人健康问题,要做为现代中医主要研究方向。而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以传统的大阴阳为纲,辅以西医的治疗手段,中西结合。传统中医博大精深但随着科技、经济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迁已经不再适用,只有坚持大力发展现代中医才能确保中医不落后与时代,同时也要对中医进行规范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建立自己的科学标准,革故鼎新,进一步融入世界医学发展的大潮之中。

四、提高社区中医人才素质。

社区中医人才是“中医进社区”计划的主要贯彻者,也是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和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推行者,但是现在的社区中医人才往往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专业能力不强的情况,在西医大肆盛行的当今社会,社区中医人员很多都是由西医直接转化过来。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坚持西医理疗,甚至将西医疗法强硬嫁接到中医上,不仅没有达到中医治病的效果,错误的疗法甚至让抵抗力的弱的老人病情加重,因此社区中医人才必须改革。选拔科班出身的中医人才,西医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后才能上岗,员工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专业知识,参加中医基础知识、中医治疗手段等补习班或者阅读相关书籍,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在为他们治疗过程中要主动关心老人,除了对已经患的疾病治疗外,还要询问他们的一些日常活动、饮食规律、睡眠状况等判断他们可能会出现的健康问题并及时指引改正,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疗理念。对于一些听力有障碍、视力障碍、表达不清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要耐心沟通、及时帮助,必要时也可以告诉他们的子女家人。

五、要注重中医治疗中的人文关怀

从1992年至今,我国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的第21个年头,人口学分析认为未来医疗资源中将有50%的资源用于老人,这是对我国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配置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政府及中医工作者对老年人个性化诊疗方案问题亟待解决的要求。在我国,随着80后一代步入中年,父母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独生子女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要独立承担两个家庭父母的养老,而医疗费用一直居高不下。此外,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工作,“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并以年均1000万的增幅在持续增加,中医认为老年人养生的关键是“调摄情志,修身养性”但是在长期处于寂寞、孤单、生活无人料理的情况下尤其对于丧偶的独居老人来说,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心理长期处于忧郁患上疾病的可能性加大。一边是子女无力承担的医疗成本,一边是老年人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都造成了老年人医疗中的弱势地位。

中医在治疗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效、廉”尽可能的为病人选择价格低、见效快的药材,减少病人的医疗成本和治疗周期。一方面可以借助老年人医疗保障的社会团体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帮助手段,比如可以在社区、敬老院等老年人集中的地方为老年人提供定期检查、咨询或者设立专门的治疗岗位,也可以联系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红十字会、老年人基金等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资金、药材的帮助。对于一些孤寡老人、心理抑郁的老人可以和心理专家或者志愿者合作,让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使得老年人在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上收获全面健康,事实上这才是现代医学对健康的全面定义。

结束语:

老年人是特殊人群,社会应该主动关爱老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尤其对中医而言应该利用自己在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上的优势,从多方面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让他们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高丽敏.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从医疗保障视角[J]. 中国卫生经济. 2009(03).

[2] 张文汉,辜鸣,胡素君,黄小平,汪婷婷,徐凯. 深圳市梅林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07).

[3] 赵美玉. 焦作地区不同生活区域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11(16).

篇(7)

1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化特点与保健对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家庭中能够照料老人的年轻成员越来越少,很难全部担负起照料老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任务。养老的重负将由家庭转向社会,尤其是医疗卫生保健机构。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会不断增长,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包括经济支持、卫生保健、生活照料等,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用注入大量资金的方法解决,必须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寻找一种“投入较少,产出较多”的服务模式。我们认为,近些年来,政府重视加强社区卫生体系建设,构建了星罗棋布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它们在老年卫生保健工作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时下不少服务网点的老年保健服务工作特色化不明显,针对性不强,仅满足于“打针送药”,加之社区卫生服务条块分割的局面依然存在,客观上增加了老年人主动选择保健服务的难度。因此,必须扩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和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对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配置,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统一编制培训,建立起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健康教育为一体的优质、高效、便捷的社区老年保健服务体系。

2 人口老龄化的个性化特点与保健对策

老年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共同表现:一是生理上的变化,如重要脏器功能退化、骨质疏松、视觉衰退、听觉迟钝、动作缓慢、记忆力明显减退等,即所谓老年人“亚健康”状态,这些变化给人带来衰老感,当疾病袭来时,就会感受到死亡的威胁,产生精神空虚、萎靡不振和恐惧心理;二是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如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代际分离,亲朋相继去世,晚年丧偶失子等,都会让老人感到离群之后的寂寞孤单,无所依靠,从而产生离群感、孤独感,甚至自卑感。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化特点,做好老年卫生保健工作,需要建立如下工作平台,实行“老人健康责任制”。

2.1健康信息平台建立老人健康户籍档案,把老人姓名、年龄、地址、电话、既往病史资料详细准确地记录在案,进行有计划的身心管理、就医管理、用药管理和行为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掌握老人生活特点规律,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

2.2医疗护理平台各社区服务中心(网点)应建立常规医疗服务小组和应急医疗服务小组,建立“社区、家庭、卫生服务网点、医院”通讯网络,了解预送医院床位使用情况,确保老人就医随叫随到,治疗及时有效;每年至少安排一次老人进行常规体检,体检结果及时录入健康信息平台;安排医护人员对患慢性病卧床不起或其他就医不便的老人定期进行巡诊,开设家庭病床,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和保健指导。

2.3心理咨询平台选拔身体健康、品德高尚、责任心强的老年骨干和心理咨询师,建立老年人谈心站和心理咨询室,帮助老人缓解心理危机,排解生活压力,转移其注意力,去除不良情绪影响。

2.4生活帮助平台成立社区老年人生活服务保障小组,有针对性地做好饮食、通讯、交通、文化娱乐等生活保障,让老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3 老年人的发病特点及保健对策

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有关资料报告,我国老年人主要现患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和其他退行性疾病,综合表现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由此导致了老年人患病的高就诊率、高住院率和高医疗费用发生率。

3.1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面向整个人群提倡“健康四大基石”,具体内容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对老年人更是特别适用。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教授结合我国国情,对“四大基石”进行了科学评析,一是强调膳食保健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的观点,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主张膳食“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二是强调动静结合,适当运动,尤其是适当的有氧代谢运动;三是强调戒烟越早越好,饮酒越少越好;四是强调心理平衡的保健作用胜过其他一切保健措施,提倡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和善于分享他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