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08: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物探究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创建情境,提高教学的直观化效果
教学过程中不可离开教学情境枯燥地解读课本,我在实践中总是试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自己发现规律,体验获知的,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这一部分内容时,邀请几个学生参与了一个小游戏:第一个同学手沾些面粉,接着与第二个同学握手,然后第二个同学又与第三个同学握手……最后,让参与游戏的几个同学将手摊开让其他同学观察。游戏结束,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一个结论也就得到了:接触传播是传染病的一种传播途径。
再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部分内容时,从教学内容来看,因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传统做法是借助于挂图和模型进行教学,静态的、远离学生生活的图形显得呆板、无趣。我在这一节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直观地显现这一生理过程,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重点部位,借助于慢放、特写的手段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心脏的四个腔室,随着视频感知血液循环动态的过程。通过该情境的创设,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了很直观的感受,很轻松地就理解并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起到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承担着学生学习协助者的角色。实践经验表明,在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更有利于思维的深入和发散。
二、适当留白,让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主生成问题的过程是其思维处于较高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不能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所以我认为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将生成性问题作为课堂的生长点,实现知识的学习。
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内容时,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自主分析,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来看,他们会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1: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问题2:一粒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发展为一棵大树的?
问题3: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怎么样?……
问题是学生自主生成的,所以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答案,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较为强烈。此时,适当地引导就可以将学生带进多姿多彩且无限神秘的植物界,和学生每向前探究一步,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课堂在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行,认知和能力逐渐深化了。
三、分组讨论,多边互动,突破重点
面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不应该直接予以回答,可以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予以点拨,对于学生中好的做法和思路应予以展示和分享,对于学生间共存的疑问,我们教师再集体讲授。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方法进行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发展的素质教育方式。学生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亲自参与、积极探索、努力思考,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品质都在无形之中得以养成。归根到底,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旨在培养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素质教育方法,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的是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更多的是被灌输生物知识,缺乏生物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此一来,高中生物教学就变成了记忆和背诵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怎么可能会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呢?通过探究式生物教学的实施,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了高中生物的高效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学生获得生物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2)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高中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整天扎堆课本。但是,笔者发现很多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却是十分低下。通过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学生们得以参与到课堂研究之中,并在生物现象观察和探索的过程中使生物学习效率提高显著。在新课程理念中,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提出全面要求,呼吁教师将课堂时间归还给学生。课堂探究是学生们重返课堂的有效手段,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用显著,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探究品质的重要措施。
(3)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在21世纪的今天,团队合作能力成为继创新能力之后的又一社会重要技能之一。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们的合作能力教学也被提上日程。学生们在高中生物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存在合作和交流的地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就得以锻炼。面对教师安排的复杂性、分组性任务,学生们实施分工协作,提高了生物知识学习和探究的效率。生物实验是生物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考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措施。在生物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策略
(1)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课堂是学生们获取知识,进行认知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主阵地。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效的探究问题是实施生物探究式教学的良好开端,也是探究式教学的前提。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职人员,我们深知教材的重要性,在生物探究课题的选定上更是围绕课本,积极探索有效的探究问题。首先,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要求,寻找生活化的生物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知识的教学中,采用情境化的教学,将枯燥的生物学理论赋予人的情感,以上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够自主将生物课堂探究问题的提出作铺垫。
(2)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对生物实验的教学是学生生物知识获得更新的有效途径。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方法,对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实验也是直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演示实验教学方法,学生们难以实际动手操作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难以实现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素质教育要求和对学生们的创新性素养教学。高中生物实验应该努力将教师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自主实验,将课本演示实验转变成生物探究式实验,实现生物实验的探究式教学。
(3)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式教学。对于高中生物的探究式教学,教师不仅仅需要注意教学结果,更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生物这样的实践性学科而言,生物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将生物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运用中。对此,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实施生物探究式教学成为了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物现象随处可见,水果腐烂、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生长、基因遗传等。针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教师不妨采用课外活动式的生物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们在生物现象的观察和研究中培养自身的生物学科素养。例如酸奶是每个学生都喝过的饮品,你们知道其中的原理吗?酸奶就是将乳酸菌加入鲜牛奶中,采用恒温发酵的方法进行酸奶制备。教师可以对酸奶制备原理和比例简单介绍,安排学生们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奶,并观察研究其中的生物现象和原理,实现生物课外活动的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探究学习、建构、概念、合作
在2003年教育部制定出版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对生物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目的。
一、对探究学习的认识
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的改革,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局面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更多的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改革不仅会影响学生,也会影响到科学教育的诸多方面,如教材的选材和呈现方式、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师生关系等将会随之而发生改变。
探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尽管在思想、内容、过程、方式等方面模拟了科学探究的方式,然而这两个概念存在的目的与价值取向是不尽一致的。作为教育范畴中的概念,其内涵必然要与其教育价值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教育领域即使是让学生模拟科学探究方式进行学习,我们关注的也不仅仅是科学探究的本身,而是采取这种方式所要体现的教育价值,是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照书本的样子,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
探究性学习并不要求学生亲自获得直接的知识或经验。尽管学生的探究学习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课堂终究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在课堂上,师生们所追求的目标与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尽一致。不能简单地将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简单化移植。作为教育范畴中的探究学习,决定了这种学习不能离开具体具体的教学要求与内容,让学生无序地开展所谓的探究学习:也不能过多地强调探究的操作方法与技能,将学生视为小科学家对其进行指导和培养。探究学习注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但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生物学科是一个结构比较严谨的概念体系,在这个概念体系里的建立过程中,表现出了概念的建构性特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可以以生物问题的方式来体现,例如生长素的发现、遗传规律的意义、光合作用的意义等。生物问题的解决过程就表现在探究过程。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认知建构,将生物概念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进行概念建构的探究,是一种盲目、低效的学习行为。
二、生物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1.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时,让学生就了解所要探究学习的生物内容的意义,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新旧概念进行搜寻、联想。这样做可以为生物认知结构的建构打下基础,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协作和沟通。例如,在探究遗传特点时,导入“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会打洞”的谚语,很好地激起了对遗传特点研究的好奇心。又如,在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时,导入新西兰牧场上原来种不好三叶草,但在荒凉的牧场上却发现了“绿地毯”,于是人们如何发现了钼元素的存在的故事,学生的求知欲就很快强烈地激发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办法。
2.把握生物探究的基本特征和环节
生物探究学习是针对有关生物问题展开的。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出恰当的相关生物问题,直接会影响到学生探究的效果。一般来说,探究的问题宜小不宜大;宜紧贴社会生活热点,与教学主体内容紧密联系;宜具体,不宜笼统。生物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规律等理性生物知识,都具有很好地探究价值,可开展探究教学。
生物探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怀疑作为审视的出发点。概括起来,其特征为怀疑性、实证性、逻辑性。例如,在探究学习基因分离规律时,可通过事先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情况,在课堂上进行统计、交流,使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多数人是双眼皮以及单眼皮和双眼皮的数量比例等问题,自然地进入探究主题。
生物探究的基本环节是:发现问题一设计调查一实验、收集资料一分析、整理资料一提出假设、解释、预测一交流探究结果。在实际生物教学中,由于课堂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上述完整的探究环节往往无法在一堂课中都落实,多数情况只能实施其中的部分要素。
另外,生物课堂教学毕竟不完全等于生物学家的科学探究,它可以简约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常常只实施其核心环节,即:问题一假设一论证一交流。这样就保证了实施生物探究课的教学时间,也增加了生物探究课的灵活性,为生物探究课的广泛实施打下了基础,利于避免生物探究课的开展流于形式。当然,在探究性学习被简化的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比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更多注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设计,而不是急于知道实验现象和结论。
3.充分加强新旧生物概念、原理间的逻辑联系
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是生物知识建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新的生物认知结构,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过程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及产物等等,再进一步引出光合作用过程。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地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顺利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最终使生物知识的迁移顺利实现,更容易突破难点。
4.情境创设要利于生物原理的学习
探究性教学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良好的情境下,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才能有效地进行。情境一般有问题情境、悬念情境、矛盾情境、放松情境等。教学情境的创设始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生物原理的学习,而不是为了凑热闹。在探究课的开始、过程都可以灵活创设多种情境。例如,在探究伴性遗传特点时,讲到色盲遗传特点之一:患者男多于女,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现场调查,因为每年学校都组织学生体检,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清楚。于是在课堂上我问学生色盲色弱的有几位?看看性别是什么?结果一目了然,举手的都是男生,这样很清楚地展现了色盲病的特点。又如,在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我引入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使学生一下就理解了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强的特点。这种情境创设为学生后面的探究、认知建构打下了良好的情意基础。一个好的生物教师,要十分重视创设恰当、巧妙的生物学习情境,这是影响到学生生物认知结构能否成功建构的关键因素之一。
5.合作交流达成对生物原理的理解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为学生设计教学资源,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不同学生对同一概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为了保证学生个体间认知过程的缺陷得到弥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之间提供充足的交流和讨论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在探究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如小组讨论的形式。这样,学生可以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作用。
在上《染色体变异》一节课时,发现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结合图形和概念就理解了,但有的学生就有障碍了,于是事先准备了有不同颜色的染色体模样的粘贴纸以固定在白纸上,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染色体组概念的演示。四人一小组,小组的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说的说,贴的贴,贴错了由小组其他成员纠正错误。这样的探究活动就避开了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交流、分析、思考、各抒己见,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创造力与协同能力。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创设分组合作交流的机会。
总而言之,运用探究式学习思想来设计生物课,能够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也体现了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通过我的亲身实践,生物探究的教学效果是突出的。但对于探究学习的实践还是处于初步分析和尝试阶段,还需要不断地钻研、学习、交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设计更多的生物探究学习,如与其它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最终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索性;教学活动;课堂;构建
在我国的高考制度重出江湖之后,生物学科的地位并不稳定。在长期的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变动较大,特别是就全国范围来讲,高中生物学科地位因区域而具有差异性。生物学科,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利用高中生物教学,对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探究性教学活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是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必要选择。
一、高中生物探索性教学课堂构建的问题分析
将生物探索性教学活动落实到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需要多种条件的有效支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高中物理探索性课堂构建的现实困难。
(一)生物实验设施配置与使用力度不足。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学习,需要借助实验的辅助,实验,也是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探索的重要方法。许多高中学校具有较为完善的生物实验设备,可以满足高中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需求。但是,许多实验材料的缺失让生物实验的开展具有阻碍。生物学科所涉及到的一些实验材料与药品不易购买,许多时候,教师只能自己做实验去给学生做展示,学生无法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去自主实验,影响了学生生物知识探索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对于探索性教学活动重视度不足。教师对于学生探索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直接关系着高中生物探索性教学课堂的构建成功率。许多高中教师将高考作为教学的重大目标,让学生在高考中答对更多的题,取得更高的成绩,才是自己教学业务能力高的体现。这样的教学观念,让教师看不到探索性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也忽视了高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主动地针对学生探索能力提高进行教学活动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让学生没有机会成为生物知识的探索者。
二、高中生物探索性教学课堂的构建方法分析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要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重点。下面,笔者针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提出几点探索性课堂的构建方法。
(一)加强教学内容创新,培养学生探索兴趣。要进行高中生物探索性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最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行培养。只有学生具有了生物知识的探索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实现探索能力提高。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都应当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做好备课工作。针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将教学内容与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进行结合,利用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安排来提起学生的生物知识探索兴趣,使课堂更有效率,使学生的生物能力提高更快。
如在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时候,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出场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为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利用悬念的设置或者情境的创设等方法,促进学生探索欲望的激发。教师可以先对人体的结构、房屋的结构等进行分析,之后从人体的组成、植物的组成中引出细胞这一概念,并提出“那么细胞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一来,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细胞的构成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课本的阅读或者与其他学生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利用教学内容的创新,学生的探索兴趣得到激发,探索性课堂的构建更有意义。
(二)加强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情绪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从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入手,结合教学内容与特点,根据自己的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堂模式。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是学生生物知识的灌输者,总是让学生在配合自己的过程中去机械地记忆生物知识。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教师需要将合作学习模式以及探究学习模式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给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权利。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得以培养,也可以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逐渐认可探索学习,养成自主探索的好习惯。
(三)改善师生关系,共同探索生物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具体规范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成功构建高中生物探索性课堂,就要改变传统的师生观,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平等了,学生才能信任教师,认可教师的引导,配合教师共同完成生物知识的探索。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去充实自己的头脑,获得学科能力的提升。教育体制改革,让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物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会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强.提高高中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实效的思考[J].中学时代.2013(24).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学习 问题与对策
所谓探究性学习方式,指的就是使学生从研究的中来获取相应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的精神。随着新课改的进程的逐步加深,高中生物的教学改革也逐步推进,在其中引入探究性学习就是高中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成果。然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之后,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是暴漏出了很多问题。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他们学习生物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生物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够深刻,自身专业素养较差
虽然新课改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仍有很多高中生物老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有的生物老师认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只适用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对生物科学感兴趣的一些同学,而对于一些生物基础比较差、不愿意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这就是对新课改认识不深刻的非常明显的特征。另外,探究性学习对生物老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老师由于自身专业素养不足,无法有效的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
2.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间非常少,空间不足
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重,生物作为一门传统观念中认为的“副科”拥有的课时非常有限,而相对的生物教材中含有的知识非常丰富,因此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都非常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占用大量的课时,因此生物教师缺乏充足的时间来安排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生物理论与实验的课时比例为5: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理论占用的时间要远远大于这一比例,这就压缩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导致其进行自主探究的空间非常狭小,实际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3.生物教学实验条件比较差
在很多学校中,没有为高中学生开展基本的生物实验配备相应的条件和基础设备,这就导致教材中很多必要的实验无法有效完成。例如,现在在很多高中仍然为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口头讲解实验的情况;还有的学校有实验条件和相应的设备,但是没有专职的实验员,所以只能由生物教师兼职实验员来进行繁重的实验准备工作,这导致很多老师无法应对,不得已只能够放弃一些较为复杂的探究学习活动。
二、高中生物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对策
1.教师在教学中要构建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情境
探究性学习可以使高中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还能够培育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构建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情景,并在此教学情景中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以生活为切入点构建的探究性教学情景,可以把实际生活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沉重,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生物学习,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以学生为实验主体开展生物实验
实验是构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通过设置合理的实验可以培育高中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最终提升其生物学综合素养。在高中阶段,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操作实验的基础,因此生物教师可以将学生最为实验主体,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们自主的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从而提升其研究能力。
3.构建完善的探究性教学评价体系
培育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仍然有很多学校的生物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时仅仅是在黑板上写板书、口头讲述的方式来开展,这种以口头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代替实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是非常不正确的。而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探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因此,想要有效开展实现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探究性教学评价体系。
4.加强对教师的培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要提升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生物老师的培训力度和次数,使他们的各项素质都能够达到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标准,从而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发展与推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探究性学习不但为高中学生提供了合理的探究性学习机会,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他们学习生物知识打下良好的基A。所以,高中生物老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多种尝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探究性教学面临的各种问题,努力打造精品的生物课堂,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承林.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 生物技术世界,2014(04).
[2] 董尧.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研究[J]. 新课程(上),2011(05).
【关键词】生物 探究性学习 价值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56-02
新课标强调生物科学“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重视科学本质,重视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不断进行解惑、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生物探究式作为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通过仔细地考察某一事物,获得有关的知识,需要观察,提出问题,查阅和调取其他信息源,设计调查和研究方案,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得出答案,解释和预测,并对所做的解释加以检验,把自己的看法和意思传达给别人。在此主要谈有关探究性学习的价值。生物探究性学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的基础知识高度组织化
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类型主要有两类:发现型探究和设计型探究。前者注重观察实验,模拟调查,以文献研究为主;后者主要是技术设计,形式设计,两种类型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功能均体现在让学生在实际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活动,使知识高度组织化。
学生有自己关于自然现象的观念,这些观念影响他的学习,当学生已有的观念不能充分描述或者解释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时,他才会改变自己的观念。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多采用开放实验室、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科学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他们已有知识和观念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和理解。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
比如,高中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蛋白质的概念往往限定于“可食用蛋白质”,对肉类、奶类等有所了解,但是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存在形式了解甚少,对蛋白质深层次的功能认识也有限。这节课对蛋白质的结构探究,包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辨别、分子结构通式、氨基酸种类、二肽(多肽)的形成、数量关系等,通过层层展示、揭示,让学生认识蛋白质多样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来对蛋白质的概念的认识,并进一步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辩证的观点去阐述蛋白质。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不但要理解科学知识,而且还要知道科学事实,能够在明确的理论框架下认识事物,此类探究性活动学习的意义在于让所有的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得科学探究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得以探讨其感兴趣的问题,促进学生科学知识扩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ATP的来源――细胞呼吸》一节当中,主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对于农业生产生活有一定认识,本节课还结合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自身体验和社会生活,比如长跑运动后肌肉酸痛、春耕松土、糯米酒的酿造工艺等,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本节课从探究实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入手,重点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与区别,最后学习细胞呼吸原理的运用。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知道有机物的分解会产生无机物,通过检验得知其中有二氧化碳、酒精的生成,同时让学生知道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观察其颜色变化,酒精检验则利用了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产生灰绿色颜色反应,然后在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获得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要经过酶参与的生化反应,无氧呼吸的二氧化碳生成伴随着酒精生成,在另外一条途径中则会产生乳酸。有机物分解不彻底,会使两种呼吸类型所释放的能量不一样。学生在掌握和认识这些基础上,更能区分两种呼吸类型的不同。而后学习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学生只有在理解和掌握前面所学知识基础上才能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三、探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与他人互动的良好条件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说学生是一个人孤立学习的,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习者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别人的观点过程中重构了自己的观点。在生物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探知事物的内在关系,这就是合作探究模式。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发展个性。生物探究活动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景,创设互动、生动的学习条件。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索的意识。这种学习方式为教师、同学交流和沟通提供一个平台。可见,探究活动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讨论、思考、倾听、合作、交流、辩论、共享中都跟外界发生着思想上的碰撞,同学之间的了解增多了,课堂的融洽性也增强了。
四、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学生自己能够控制学习,提高有效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的控制,而这一调控主体是教师。有效教学的组织设计要求教师能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技能目标等方面进行考虑,合理设计主题,明确任务,使教学更有效。对于高中生物学习来说在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方面都有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教学,同时还要针对学生认知习惯、家庭教育水平、学生性格特点等方面因材施教。传统课堂的讲授法主要通过口头表达系统连贯地向学生描述事物的特征,概念等,虽然可以把讲、读、练有机结合,可以在有限时间里完成大量知识的传授,但是对众多探究实验内容来说,如果仅采用讲授法教学不单枯燥无味,而且学生掌握不了具体操作,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也显得无力度。探究性活动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意教学方法的选用和优化组合,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和实践指导性,同时教师在探究过程中一般兼利用一些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学生能够全体参与学习,并主动与教师进行多向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积极学习体验中能够学会自我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探究性学习促进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应该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并不是只有当学生提出研究自己的问题时,才开展探究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参与了动手制作的学习活动,也不一定能保证探究的效果。生物科学探究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寻找答案,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是教师教学组织的一大变革。教师作为教育研究人员,就需要对这种变革做出相应的反思。因为生物课程的重点一直都是放在课程理论上,教学中局限于对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记忆。
探究性学习的安排设置能促进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加工者,生物探究的各个环节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比如在知识结构上,教师要能从只会处理局部知识点转变成能处理理科各科综合知识点,甚至跨学科知识点;在思维方式上,教师还必须在学科知识基础上,学会独立思考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进一步发展成能与时俱进的新思维;在教学能力上,教师技能要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提高,转变为有自我独特教学风格的智慧型教师,并能了解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驾奴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还要能从传统的书本、黑板教学方式转变为能掌握投影、幻灯片、网络、微课等电化教学手段。面对探究性活动,教师不单要注重经验指导,还要提高科学素养,加强与现实生活联系。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专业发展需要。
总体来说,生物探究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探究活动加强了师生的联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讲授的僵化,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与互助的意识。教师在探究活动的组织、策划、思考、探索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为生物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孙杰远,王鉴,杨华.高中生物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J].教学研究,2007(12)
[2]孙杰远,叶蓓蓓.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生物实验 探究式教学设计
1.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笔者于2013年6月组织调查了靖宇县江乡第一中学初一(2)班和(3)班两个班学生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一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调查结果表明:
(1)数据显示,83%的学生表示对探究性实验很感兴趣,但是真正认认真真地参与到实验的学生所占比例为32%,形成明显对比,说明教师在探究性实验引导方面做得不够,甚至对当前新课改提倡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没有赋予重视。
(2)数据中,92%的学生愿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同学有意愿和同学交流和探讨,但是数据还显示了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个人的责任意识不强,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实验效率低,达不到预期实验结果,任务完不成,甚至出现推卸责任现象。
(3)在收集的数据中,42%的学生显示具有探究意识,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如咨询老师和同学,查询网站,网上发帖等等,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但这些学生所占比例不多,在教学中,教师应加以鼓励。
2.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本论文将以初中生物经典实验课《光合作用》为例,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探究性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和技能
通过研究经典实验大致认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及结论;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动力等。
2)过程和方法
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记录和处理结果――得出结论;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提出假设、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等方法。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领悟科学知识真实可信,但它不是绝对真理;激发科学兴趣,感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树立“怀疑、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
(2)教学过程设计
1)提取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老师提问(将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大自然万物生长的视频播放写给学生们):“民以食为天”,人类、动物需要以食物来维持生命,那么一棵小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其质量增加几百至几千倍,同学们思考一下,它的食物是什么呢?
学生发散思维并回答:植物的食物来自土壤中的肥料,还需要阳光、水、空气等,甚至有的学生说叶绿体也是植物的食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而来的。
分析:信息技术下的探究式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探究能力和认知基础上,通过提问激活、尊重、提升学生的原有知识,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2)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结合多媒体素材,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个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即难易程度始终,并且所利用的多媒体资源要丰富形象,能够是学生准确理解要探究的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老师提问:根据大家看到的视频和图片资料,思考几个问题,海尔蒙特是带着什么问题研究的?你认为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中,为什么起初的90.8kg泥土必须是干燥的?为什么要用雨水浇柳树?你认为海尔蒙特忽视了哪个重要因素,使得他的实验结论照现在来看并不完全正确?
3)探究协作提出实验方案
根据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先自己思考,这个过程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在学生思考完并搜索到相关资料后,进行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实现资源共享。最后组内成员达成一致,共同提出假设,同时设计出探究实验方案,为后期验证假设做好准备工作。
老师: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把一种植物的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再把这片叶片一半照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发现遮光一半叶片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而照光的那一半则呈深蓝色。你认为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此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将实验的过程清晰地呈现给大家)
分析:初中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结合呈现故事性的实验过程,提高信息载体的新意、美感程度,唤起学生的心理注意;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并且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有效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4)验证假设分享结论
接下来,学生按照上一步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小组实验的验证,这个过程教师进行监督和适当点拨,组内成员各有分工,共同为一个目标完成各自的任务。
3.初中生物探究实验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实验资料的多样性。
(2)结合生活实际,实现探究性实验的开放性。
(3)加强实验的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协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