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及措施
时间:2023-10-12 16:08: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及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1.前言
教学方法和措施是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新课程标准为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从单纯的重视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发展为知识、技能、情感的统一,在新时期发挥了语文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新课程标准还提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升学和终身性学习奠定良好的语言人文基础。接下来,笔者将分析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并探索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设置不明确
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接受知识和学习技能的主要渠道。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素养制定教学设计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教学设计的制定。根据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调查发现,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置存在程序化、模糊化、去思维化等问题。部分教师盲目跟风,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课文的文本结构,机械化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由于与实际的教学活动存在出入,最终导致教学目标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知道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
2.2教学方法选用不科学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选用怎么样的教学方法,要从高中的心理特征、学生的学习状况、教科书的编排以及文本的内容出发,结合学校具有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选用教学方法。但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基础以及开展原则还不了解,便为了追求新潮,不切实际的将新型的教学方法搬入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也降低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1】
2.3课堂教学组织教松散
多种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开展,一方面丰富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控制课堂秩序、把握教学节奏出了难题。例如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便将课堂教学全部交给学生,导致课堂教学一片混乱、难以治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正确的,但是在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因素,教师还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和组织,以学生为主是在教师辅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不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放任自流,必要的时候还要加强课堂的掌控和有效组织。
3.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
3.1明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一方面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提供标准,因此,改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可以对学生以及同行打听,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教学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兴趣点、盲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可以将《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一下三点:一、掌握散文写作的技巧和要点;二、学会运用朗读、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三、陶冶学生寄情于山水的美好情操。
3.2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所谓教学结构指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结构首先是根据制定好的教学设计开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随机应变,随时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此信息随时调整教学结构。例如在《雷雨》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疑惑,提出“蘩漪是怎么疯掉的?”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当时的社会、人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
3.3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材内的知识丰富,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诗词、文言文等各种文体都有所涉及,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要做好各种文体的分析工作,探索最适合的教学策略。例如《雨霖铃》属于古代诗词,教师应开展情景式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悟诗词中蕴含的离别之情,并与词人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古典诗词中得到熏陶和感染。【2】
4.结语
综上所述,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意义重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的三维目标,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重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0-02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虽然高中语文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理解高中语文教学内涵不深入
目前,由于我国高中院校面临着非常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导致大部分高中院校语文老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这种方式只突出了基础知识的讲授,片面的强调了成绩的重要性,而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内涵不仅仅是讲授语文基础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式的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个别教师仍然沿用原来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具体行动来践行新课程改革。
2.教师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问了活跃课堂气氛,经常会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是进行一些情景演示,这种方式虽然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改善并活跃课堂气氛,也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语文课程教学方法,但从深层次来分析,教师用来活跃课堂气氛所进行的讨论和情景演示,往往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或毫不相关,这样既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也会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一些对语文课程的片面化的理解。长此以往,不能达到高效的语文教学效果,也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多媒体应用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存在矛盾
语文教学实践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与现代科技的高度结合,给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工具,也为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我国一部分高中院校为了提倡体现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要求教师每一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久而久之,高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工具出现了依赖性,甚至出现没有多媒体,就没办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虽然增加了课堂及教学的趣味性,但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学生对书本的情感,对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选修课缺失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从实际情况来看,各高中院校为了提高语文成绩,都将语文选修课改成了语文必修课,即便是有一些学校开展了选修课,其选修课程也是按照高考大纲来进行设定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加深教师对语文教育内涵的理解
目前,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深深影响着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内涵的理解,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要不断的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改变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观念中的僵化思想,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新和拓展高中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深层次理解高中语文教育的内涵,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明确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协调好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不能全盘使用多媒体教学莫斯而全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创设轻松、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建立师生间平等互动,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教师要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通过对话、讨论等形式,使师生之间形成实质性的互动关系,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与碰撞,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欲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4.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设置并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要切实了解高中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由简入难,由浅入深,设置并创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应有的语文专业知识,还能兼顾与培养学习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勇于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自身角色,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使学习既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又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J].科教文汇,2010(23):88-89.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现状;作用;应用方法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9-0075-02
让信息技术充分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既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的需要。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乃至未来社会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它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预示着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着传统教育。要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信息技术合理充分应用,做此项研究是相当有必要的。此研究通过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信息技术、高中语文、应用研究为关键字进行了检索,下载并整理了35篇相关文献,提出16篇为重点研究对象。
1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从图1的柱状图中的线性趋势我们可以得出近十年来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重视度越来越高。文献主要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电教、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科技信息、新课程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方法模式、在不同教学内容(古诗词、写作)中的应用方法或模式、信息技术下高中语文教学整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误区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
2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价值,如陈争京提出信息技术让原本死板的语文课程变得生机盎然,拓展了作文教学,改善了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扩大了高中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语文素养[1]。王招平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动画、文字、图形、声音等)和高效、及时的反馈;培养研究性阅读;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2]。张笑则发展性的表明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杨蕊则直观概括为8句话:浓厚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增加课堂容量,丰富课外知识;利于答疑解惑,实现方式转变;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4]。
多位研究者以自己的认识讲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中的巨大价值,但是各自所讲述的价值是相对模糊的,浅层次的价值反复搬弄,而深层次的价值无人去仔细挖掘。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支持课堂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动静结合、信息容量大、传输快,活跃课堂,是教育界新型有力武器,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主体演示功能,使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展示
3 不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中的应用与变革
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工具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变革。信息技术下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教学内容中的全新变革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3.1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改变写作工具、写作过程和写作形式。
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课堂情境再现古人情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介入为研究性学习开拓了广阔的平台。信息技术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最有力、最便捷的支持。如:WebQuest、ThinkQuest、MiniQuest、BIG6、基于问题的学习、主题学习等探究性学习的模式[5]。
3.2 教学环节
4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误区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4.1 应用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提高课堂效率,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课件上的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可以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6]。
4.2 存在的问题、误区
信息技术教学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1)强调媒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2)课件成为课堂中的主宰,学生不能作为一个课件的观看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3)注重直观,忽略文本的解读品味;[7]4)课堂教学模式“形聚而神散,看不到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真正改变和创新;5)人机对话导致师生产生交流障,多媒体技术却喧宾夺主[8];6)课堂随机生成应对乏力,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的“线性”特点和在随时调整方面的技术困难,要求课堂必须按照教师预设步骤来有序地实施[9];7)信息技术技术使用不当,课件设计质量不高;8)片面追求信息技术;9)过分强调教学的多样性;10)一位注重教学设计过程精细化[10]。
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举不胜举,其中时尚化(片面追求时尚,失去教学目标),琐碎化(缺乏关联性),低幼化(展示表面的信息,抑制思考),过分追求多样性最为突出。
4.3 解决措施
笔者提出学生应该应用现代网络技术,阅读量,促进感官认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努力做到:1)改变教学观念,改进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2)拓宽教学思想,提高备课质量;[11]3)更新教学观念;4)课前有效备课;5)提供方法指导;6)开发并利用好教材实例;7)实践教学案例对比分析反思;[12]8.改变教学模式;10)师生互动活跃;11)信息技术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12)教给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方法。[13]提高教师素养为“第一要务”[14]
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的事情,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信息技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 更是一种理念。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1)处理好资源浏览与文本阅读的关系;2)处理好语言感悟与感官感受的关系;3)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4)处理好人机关系。
5 应用研究建议反思与发展趋势初探
1)应用研究建议反思
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改进势在必行。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多媒体技术的组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15]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中涉及到的很多地方学生都没有去过,很多事情也都没有真正体验过,有的内容很陌生,学生凭现有的阅历难以理解。而我们的语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趴在纸上的文字活起来,生动起来;[15]唤起学生的形象再现感;帮助学生丰富头脑中的表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结合社会实际生活,多找一些合适的媒体资源如:文字、实物、图象、声音等来丰富课堂内容。[16]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特有的声、光、电、影像组合和立体动画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用语言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难点,为学生创设出一种既有利于身心发展,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发展趋势初探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将走向高度融合发展的道路,语文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也离不开语文教学的衬托。
6 结语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下雪语文,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反思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陈争京. 教育信息技术让高中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情趣[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3(4):52-52.
[2] 王招平.浅议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2(5):61-62.
[3] 张笑.信息技术,让高中语文教学多姿多彩[J].考试周刊,2011(61):45-45.
[4] 杨蕊. 信息技术活跃语文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232-233.
[5] 黎霞,黎鸿.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模式探讨[J].中小学电教,2009(4):53-55.
[6] 隋玉洁,张宝国.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7] 吴明杉. 走出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误区[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4):57-57.
[8] 何元宾.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纠偏[J]. 基础教育参考,2014(24):61-62.
[9] 胡月清.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改进策略探讨[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6(1):109-109.
[10] 钱成忠.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5):82-84.
[11] 杨茜.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的人文性回归[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0):73-77.
[12] 陈丽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1):139-141.
[13] 殷洁.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 2010(32):61-62.
[14] 刘影,于继勋,于立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小学电教(下) ,2012(5):38-38.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高考;创新发展
一、语文高考命题的新思路
新时代的语文高考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以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为考查目标,这种高考理念更为贴近我国教育目标,也能够与我国社会发展步伐及人才需求呈现良好的一致状态。因此,这种素质考查首先落在了对语境、语篇的考查上。通过对现有文章的考查,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的不同理解,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标题概括能力、鉴赏评析能力、词汇量等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考查。因此,学生阅读、思考及总结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高考作文也必然成为新高考理念下的重头戏。首先,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必然会接触并应当树立掌握议论方法、叙述类别、描写注意事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文、抒情方式等众多知识点;其次,在对这些知识点实现融会贯通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更是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验。可以说,众多知识点是学生共有的,而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则是学生自己学习运用的结果,只能归属于自己;此外,在高考时,对于作文题目的拟定及问题形式的选择,也需要学生自身能力的支撑。这种通过一个题目,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查的考试形式是有其合理性的,也能够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高中语文教学适应高考新思路的重要性
(1)有利于革新传统的学习模式,发挥人文学科应有的向导作用。如今,从外观上看,高考是一种应试教育,而其内在发展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多数高中学校并未给予学生人文素养应有的重视。因此,高中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利于打破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人文气息带动学生自身素养的变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生活变得更为丰富。从本质上看,高考考查目标的转变是高中进行语文进行创新的引玉之砖。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有效提升。高中生已经具备属于自己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当面对高考语文试题时,不再是简单的读读看看,不再习惯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往往会从审美角度去对学生进行考评。可见,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去用心体会相关试题的深刻涵义,去体会段落篇章的真正用意,去挖掘其中的美,并形成自己的想法或看法,为自己的解题过程确立一个方向,进而游刃有余的进行答题。因此,高考新的考查目标,客观要求高中语文进行教学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高中进行语文教学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作品鉴赏评析能力等综合素养,从而为社会提供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尽量满足现今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特别是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有可能进入文化部门工作,较强的语文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三、语文高考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首先,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社会科学说明文与自然科学说明文占据很了较高分数。然而,这道试题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考查目标,还是停留在文字游戏上,利用文字陷阱来进行考查,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考试,而学生却能够通过与文字内容做以比较对照,很顺利的选取正确答案。
其次,每年的高考作文总是给人一种有失新意的感觉。作文话题并没有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所考查的内容有时是高中生无法理解的消化的,原因在于出题者并没有充分考量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分析年龄,使高考作文难得“惊艳”。
四、高中语文教学适应高考发展的突破性措施
高中语文教学使希望提升学生是各项语文能力,形成较强的语文综合素质,以便适应新理念下的高考考查活动,实现学生的好成绩,获取师生及家长的认同。因此,应当着力改革创新高中语文教学,使其跟紧高考新理念的律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并能在应试中拿取高分的人才。
(1)教师大力提升知识理论,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教师是使知识的传播者,是落实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直接执行者。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效的业务素质。否则,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无目标性和盲目性,直接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无效劳动。同时,教师应当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哲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学习哲学,可以更好的指导教师形成正确的观点,使其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答过程中不致偏颇。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确保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2)以语篇为基点,塑造学生的文体感、语境感和语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强。这些能力主要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具有语篇的整体把握上。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应当使学生体会不同的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掌握了以上各种能力,学生就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语篇分析,对某个关键词语进行深刻理解,对某个段落的作用进行探讨,对语篇的中心思想与核心内容进行到位的判断。
(3)切实加强写作思维能力与创造表达能力的训练。高中学生更多的语文能力多数体现在作文环节,体现在文章题目的审视方面、内容的写法方面、语法修辞的拿捏方面。由于高中生还没有十分缜密的思维能力,因此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致使作文写作时往往固定了思维,无法实现突破,只能用肤浅的思路看待问题。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格外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读写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学生在此遇见类似的作为题目,不至于抓耳挠腮,脑海空空。
如今的语文高考已经转变了原有的陈旧理念,注重对学生各种综合素质的考查,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也应当及时调整目标,适应崭新的高考理念,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并通过高考获得较高的分数,实现应试教育下的好成绩,并能够提升学生素质,实现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胡俊生.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J].学语文.2010(2)
[2]李志明.关于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J].素教教师.2011(11)
(一)未考虑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连贯性
中学生学习语文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身体发育不同都会导致心理差异。由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就近入学,学习环境比较熟悉,对朋友教师有一定的亲切感。然而,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他们不像初中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心理的发展呈现闭锁性特点。这种心理反差不可避免地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产生了心理焦虑。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所说的“好知”、“乐知”是学习语文的两种境界,好知者众,乐知者寡。当今语文教育的现实比孔子想象的要严峻得多。我在前人做过的调查中发现高一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因素,他们有着呆板的学习方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部分同学认为高中语文难学,有很多同学对高中语文成绩不满意,几乎很少的同学参加演讲、朗诵等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初中时期活泼开朗的他们由于高中生活的不适应变得沉默寡言,热情丧失,对语文逐渐失去了兴趣。
(二)未考虑初高中教材难度、知识点方面的连贯性
初中的教材定位于适应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性、适应性。从初中语文知识的结构层次来看,每个单元仅包括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两个板块,每个单元都有本单元的预习提示。初中这些课文在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比较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比较低,课文内容简单,要求低,难点少。这就使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的不好的学习习惯,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把精力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上面。然而,高中教材定位于高考,高中分必修和选修课,知识结构和初中有明显的不同,它是以某一话题为统领设计专题的。因此,在实际实施中加大了初高中教材间的裂缝。而且高中体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内容密度大、要求高、坡度陡、难点多,在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高中的阅读教学对教师也有很大的要求,他们必须变革教学方法,创造时机,唤起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独立思考,想象着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形成名师钱梦龙的“教的艺术”———“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艺术”。
(三)未考虑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连贯性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较低。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经〉两首》时,语文教师往往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关雎》、《蒹葭》都是爱情诗,通过反复的有情感的朗读,不难发现其中的爱情观,因此,学生经常采用读、背、记的学习方法。进入高中后,学生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目标是高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会广泛采用分析、讨论、合作、联想、质疑等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常常令学生产生思维的障碍与理解的困难。绝大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课,对初中教学了解很少,因此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较大的知识难度的压力下加上了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导致学习热情下降,甚至丧失信心。当然,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这只是其中表现突出的几个因素,也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几个因素。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措施
(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广博知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只有成为大智者,老师才能顺利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衔接的问题。此外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说传统的教法都不要了,而是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强化课堂教学质量意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积极做好心理衔接,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首先教师应该明白初中升入高中给学生心理带来的差异。为了消除“学习心理差异”,教师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困惑,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够明了初高中阶段之间的差别,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特点,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做好学习上的各种准备。其次,教师还必须深入了解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差异,教师应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应把重心放在优等生上,要尊重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同样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应有之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心态开放,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释放。
(三)研究初中教材,以旧带新
高一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因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初中的教材帮助我们过渡到高中的教学。如,在初三我们学了不少的诗词,如《忆江南》、《沁园春•雪》、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在高一的第一单元诗歌阅读鉴赏中,教学《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虽然要求不一,但从学过的诗词引入,不失为很好的过渡与衔接方法。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同时拓展了学生的学科知识积累。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以旧带新,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叶圣陶老先生讲过“一个人有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四)教、学法的衔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式教学;教学环境;开放式问题;语文课堂
在新时期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必要引入“开放式教学”的概念和方法,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层次和质量。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指的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思维和手段的开放,借此激发高中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发育和综合语文技能。总体而言,面对高中语文教学形势的不断变化,采取多种“开放式教学”策略,其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一、打造高中语文的“开放式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语文的教学主要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工作的成败。因此,想方设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机,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点把握的工作要点。既然说到课堂教学,就不能回避课堂气氛和氛围对于教学工作的关键性影响。简言之,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很好地拓展课堂教学的范畴与层次,提升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基于此,打造和谐、科学的“开放式语文课堂”,可以为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应用提供前提和保障。通俗意义上的“开放式课堂”,指的就是课堂氛围的开放与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即学生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对语文学习的喜爱和认知。
例如,日常的语文课堂授课中,教师可以预留出“学生自学”时间,将这个时间段交给学生们。在此期间,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进行彼此的讨论与问答。同时,类似的时间段内学生们要勤加思考、多与老师互动,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想见,在这样的良好课堂气氛中,师生都心情愉悦,教学的推进自然更加顺畅,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同时,开放式课堂的打造还可以借助诸如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方法,最终形成完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开放式课堂”的带动下,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一定可以再上一层楼。
二、广泛开展“开放式问题”和“开放式探究”教学,提升教学活力
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大都以教学大纲和课程为基准,很少会充分考量教学层次深化的问题。其实,搭建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平台,必须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措施两个方面入手,有条不紊地推进。其中,“开放式问题”的创设与运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好奇和探索欲,进而培养学生们语文思维的习惯,并提升他们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其次,“开放式探究”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方法,即学生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和“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努力探索遇到的各类语文问题和疑难知识点。也只有这样,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才不是一句空话,高中生才能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真正的爱上语文课。
例如,在每堂语文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预先准备3~5个问题,大致涵盖本篇课文或本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学习,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们一种探究的准备。比如,“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关系如何?”“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给你的启发?”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开放式问题提给学生们,让他们可以更具针对性地投入学习。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针对课前的问题进行解答、解析,然后教师给予评点和分析,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所以,类似这样的“问题探究模式”正是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三、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完整的“开放式语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优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十分重大,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决定教学工作的走向。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物质环境即实体环境,包含教室、校园、教学器具等多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能够为开放式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其次,精神环境也可以理解为心理环境,即开放式教学中营造出的一种教学氛围和“气质”,对于教学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综合来看,高中语文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性的教学空间和开放性的教学气氛。在高中语文课堂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模式。同时,仅仅在课内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还不够,高中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内,还要将学习带出课堂,将活动引向课外。比如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考察、实地采访、社会调查等,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事物的是非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阅读与鉴赏,2011(1).
[2]张静.建构知识体系,深化探究能力——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
学策略[J]. 文理导航,2011(5).
[3]杨文.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成效提升[J].文理导
航,2011(5).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一、规避中下等生自卑感,培养其学好语文的自信
在高中语文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中下等学生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脑子不好使、不是学习的材料等诸多负面情绪,从而对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受这类负面情绪影响,成绩会出现显著性、持续性滑坡,由此导致他们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给予这类有自卑感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引导他们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改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提升这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信心以及勇气。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这类学生表现出的普遍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首先,教师应该肯定这类学生的闪光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仅仅是学习速度的差别,并不能折射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说明,优等生能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养成的语文素养,他们也一定可以掌握和形成,只不过需要“笨鸟先飞”。对于这类“问题”学生,教师一定要耐心的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可取之处,多把赞扬的声音落在这些闪光点及进步的地方,这会让学生接收到来自老师的肯定、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强烈的上进心和自信心。通过对高中语文课程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逐渐养成,语文成绩也会得到逐渐提升。大仲马曾经说过:“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其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每个学生的学情,根据这些学生所反映出来的语文学习的问题和困难,确立几个基本的“扶贫点”,因材施教。值得注意的是,因材施教从古至今一直都在提倡。某一天,孔子给学生们上完课,回到住处,学生公西华为他奉上一杯茶。恰巧这时,子路匆匆而来,并高声向孔老夫子请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个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实施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走不久,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为什么一样的问题,您的答案却是南辕北辙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意识到教无定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因教而学以及因材择学相结合,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学习高中语文的全部课程。再次,高中语文课程与小、初的语文课程学习有很大区别,教学内容中涉及学过的篇章并不多,高中语文课程所教授的理论知识更有深度和广度、更难理解。因此,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不存在有基础好坏的问题。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各类学生的学习状态“对症下药”,及时调整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引导学生克服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增强内心成就感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体现为:受语文成绩高低的影响,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对高中语文教师都有错误的情感。具体表现为:怕上语文课、甚至是怕见语文老师等恐惧心理。为了让受成绩波动而对高中语文学习产生恐惧感的这类学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应针对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从实际教学活动中,对课堂提问、教学进度、课后作业、阶段考试等须作精心、合理的安排。(一)精心备课。针对课堂中所反映出来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提高或降低对学生的标准和要求;讲练结合,做到“少量多次”、反复“强化巩固”。语文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课后反映,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出现的问题需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保证学生能够牢牢地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二)教学进度。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调查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节奏,从而更好地控制课堂上的教学进度和教学重难点,要让学生觉得“学的顺手”。(三)课后作业。习题、练习、课外作业等,教师应精心考量,严格控制数量和难度,切忌题海战术,做到精益求精。(四)阶段考试。语文教师出试题时应该难度适中,使学生不仅能独立、准时完成答题,同时也能使学生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成绩。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有利于坚定学生对学好语文的自信,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高中语文课程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养成对高中语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既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的调动各种因素,全身心的投入到问题之中,不断丰富着自身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最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当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质疑者和摸索者蜕变成为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时,其内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做语文学习的主人,从而让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够保持持久的动力和不灭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向丽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