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2 16:08: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篇(1)

【关键词】 体育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1

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除学习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和效率,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营体育教学设计工作,但因为这种设计往往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知识水平、传统习惯、工作环境等因宏的限制,所以它是一种经验式的体育教学设计。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种途径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只能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茫然地携索。体育教学设计则克服了这种局限,将体育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使体育教学手段、过程成为可复制、可传授的技术和程序。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可以熟练地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学设计本质上是一个数学问题,是构建解决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预试、评价和修改,为体育教学员优化创造条件的过程;形式上是一套系统化计划的具体工作步骡和程序,实际上是经过验证的各个层次的体育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包括年度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以及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需的教材、学习指导等。体育教学设计引导教师把眼光放在教学的整体构建上,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备课”的水平上;引导教师把眼光放到教学的整体进程上,而不仅仅是“一节课”的成效上。

体育教学设计在了作程序上,往往不是先完成一步再开始下一步的,而是不断往复、相互补充,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育教学设计促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之韧,就要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产生的不同状态进行预测,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时,教师如何找到原因,采用何种练习手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等。

体育教学设计还起到沟通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体育教学设计,把已有的体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指导体育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充实和完善体育教学理论。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各方面进行最优化的安排,旨在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佳化。这里的体育教学过程,不仅包括一学年和一学期的体育教学,也包括一个单元的体育教学,更多的是指一节体育课(一学时)的教学。体育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阶段组成:

1.全面分析学生

分析和了解学生的情况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为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只有分析并了解每一个学生已有的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体育态度,才能确定体育教学的起点和深度,才能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目标

应对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应达到的行为状态做出具体的、明确的说明,即规定了在一定体育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应习得的终点能力及其类型。如新学习了某一运动技术,或提高了某项运动技能,或增加了体育健身知识,或在体育学习中增进了某方面的情感等。

3.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是为了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总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选择和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关键是分析所选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教学规律。

4.设计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包括确定课的类型、设计教学顺序、选择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等。

体育课有理论课和实践课之分,实践课又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有不同的教学过程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设计教学策略首先必须明确体育课的类型。

教学顺序是教学过程的前后次序,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体育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指的是体育知识和技能出现的前后次序,先教什么内容,后教什么内容。②教师活动的顺序。指的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前后次序,教师先进行什么教学活动,后进行什么教学活动。③学生活动的顺序。指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前后次序,即学生先进行什么学习活动,后进行什么学习活动。这三个方面是同步进行的,必须予以整体设计。

课的类型确定以后,在设计教学顺序的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再具体设计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教学顺序设计的基础上,还要对每一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包括导入设计、讲解设计、示范设计、情境设计、提问设计、练习设计等。设计体育教学环境包括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场地器材布局,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等。

5.体育教学设计方案评价

在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后期,需要对设计的方案做出评价。根据试行的结果判断它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并由此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修改,以使其不断完善。评价是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绝不能忽视或省略。

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形成以后,首先可以采用诊断性评价,在具体的设计方案试用之前,先予以诊断、检查,看看是否有原则性错误,如教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教材的内容是否精选,科学性如何,教学过程安排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是否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等。

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修改和调整。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包括教与学的效果)的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评价体育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晓.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J].华章.2010(19)

[2]周春华,刘志书.浅谈体育教学设计[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01)

篇(2)

基本动作传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是运动健康与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体育各项功能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对小学教师而言,必要的动作储备和分析能力是其基本技能之一,尤其是简单有趣的“操化”动作,更是多多益善。在一定的层面上甚至可以认为教师的动作储备和分析能力基本决定了其教学能力,基本动作教学对小学生以后的体育态度行为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体育动作的储备和分析能力应会成为未来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素养之一,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结构。

二、选择和分析案例的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师的精心设计或选择的相关案例为主要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讨论,引发他们深层次思考,继而能长效激励学生参与科学健身运动的热情,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与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求知意识。对小学体育教师而言,要科学选择和分析案例,充分发挥其目标、激励、导向和标准等各项功能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文化素养。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能使学生积极吸纳案例中的积极思想和方法,也能避免体育中常见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安全等各种问题的认识,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组织及融入游戏的能力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强化角色,注意团结,并从这些约束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可小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常常率性而为,表现过度,也常会因此出现矛盾。因此,教师参与其中扮好自己的角色,协调好游戏各方的关系,并带头遵守游戏规则,能为学生在各方面做出模范,创造相对公平和谐的游戏环境,也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促进课堂的顺利进行,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学效果。

四、设计器材和场地的能力

篇(3)

第4期:评判体育教师教的质量――如何评教师

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国家教材实施教学,但具体教得怎么样,学生学会了吗?体育教学的质量如何对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监测?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如果监测工作做得不好,将动摇体育学科的根本。

第5期: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来自体育教师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体育教师所运用的教法与手段取决于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教法与手段各异。课堂教法与手段的运用能力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中规划“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力的提升?其方法与路径有哪些?

第6期:如何改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障碍――体育教师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

很多老师对现状不愿进行改变、不知怎么改变、不想突破现有问题、想变没有环境支持,多数老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带坏了一拨年轻人。教学质量除了聚焦教师、课堂和学生外,外环境、大环境、大教育观更重要。改变教师的现状需要在观念上、行为上提出有效且有吸引力的措施。

《实案选登》栏目

第4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跳跃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跳跃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蹲踞式跳远。水平五:挺身式跳远。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跳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立定跳远;(2)蹲踞式跳远。

4.各水平段跳跃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5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走、跑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跑的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快速跑、障K跑。水平五:耐久跑、途中跑。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跑类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快速跑;(2)弯道跑。

4.各水平段跑类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6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排球游戏活动方法。水平二:排球垫球方法。水平三:排球垫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排球(技术运用)。水平五:排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段分析类:排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排球垫球。

4.各水平段篮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教研园地》栏目

《教研园地》栏目是教师进行教研的主阵地,本栏目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研究目标。其基本点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切入点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2017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稿件来源分为约稿和自然来稿,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积极投稿。一线教师投稿的字数为2000~4000字。

第1-2期:何为教研,为何进行教研

针对区域、片、校、组谈上年度个人方案、计划、实施及参加培训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作为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教研,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何在,可以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也可以结合年度计划、方案等提出探讨的问题、建议或向专家求助。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例谈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怎样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一线教师可以结合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从操作层面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尤其是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谈如何应对、反思、改进、提升中、高考体育策略的点滴体会等。

篇(4)

赵超君老师从事中学体育教学30余年,现任开封市基础教研室体育教研员、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指导经历,使他对体育教学具有更加深刻体会与别样认识,可以说教材内容是他教学经验的凝练升华与知识的创新重组。他从体育教学技能的实践出发,借用“散点透视”法,以技能学习、提升为主线,将零散的体育教学技能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升与知识重组,把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技能分解为i3个最常用的技能单元,通过归纳、阐释、演绎和重组,实现了实践性、经验性技能的显性知识转化,潜移默化地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融入教学技能实践之中,把最新教学理论融入技能实训之中。

2.“强化”实用内容,从实战出发注重教学技能的可操作性。

该教材为突出知识的可读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每章节均引入大量的真实教学案例(案例均来自几十年的亲身教学经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案例与知识、理论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没有出现以往教材中案例导入带来的突兀感,而是使学习者获得一种特殊的“带入感”,犹如一位长者、资深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娓娓道来,更直观地使学习者对体育教学过程有切身体会,激发探寻教学兴趣。如,体育课堂教学中练习方法、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体育课堂提问和运动风险防控等内容,均可看出作者别具匠心的把理论与经验、知识与技能、兴趣与实践巧妙融为一体,实现了教学经验的升华和教学技能的可视。除大量案例的引用外,教材还配备了大量的图片,图片均来自作者的亲手拍摄,是不可多得的一手教学素材,图文并茂、实例丰富、语句生动、注重实操,突出了可读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特征。

3.“创建”评价标准,从实操出发强化技能学习的可控性。

篇(5)

另一部分主讲教师,把本科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三大球”重新给一线骨干教师上一遍,甚至把本科阶段的科研方法、体能测试统计、训练方法与论文的写作重新给一线体育老师讲一遍,讲课的内容陈旧,没有一线体育教师想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的方法,一线教师们也感到诧异,不知道是培训教学技能,还是培训运动技能?关键是那些讲座内容大都是大学的专业课程,如:怎样进行体育科研,国内外体育课程改革趋势,或者是课改的理念,大都是照本宣科,案例陈旧。

部分地区培训效果欠佳的另一个原因是,由教授定内容,请一些有一定职务的“圈里人”讲课,不管他是否对中小学课程标准有研究,这样,既浪费了财政拨款,又浪费了教师的时间。这是造成培训内容不符合一线体育教师需要、没有学到急需和想学内容的主要原因。难怪一些教师调侃“从未有过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的人在告诉中小学教师怎样做好教师”的现象,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的办法是各级培训参照“国培课程标准”的程序选择培训内容、专家,规范培训工作,保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偏离方向。具体做法:

第一,一线体育教师喜欢实际案例、解题式的讲解,起点要低,要贴近中小学,深入浅出的教学计划才能引起体育教师的共鸣;案例实在、鲜活,有说服力,讲的内容能引起体育教师的思考,通过提供给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实例分析,让体育教师参与进来,一起动手,交给一线体育教师解决问题的钥匙,给一线体育教师提供生动、完整的设计案例供参考、借鉴,让参加培训的老师明白,其实把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落实在教学中并不难。

第二,一个好的专家要把难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可以操作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才能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欢迎,而不受欢迎的专家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云里雾里讲理论,讲趋势,讲一大堆大学的课程,居高临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在中小学工作的经历,他们只能讲这些东西。

第三,一线体育教师工作具有实践性,如果培训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培训者坐而论道,甚至攻击课程标准,培训内容严重脱离参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使参加培训的教师不知如何操作,不知道该相信谁。要尊重一线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作为成人,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参培过程中关注为什么学、怎样学和学习效果如何,喜欢把新知识与旧经验做比较,并依据经验加以判断。受欢迎的培训者往往遵循成人的学习规律,尊重一线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将教师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采用案例设计、剖析等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训实效性。

篇(6)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学校体育学》课程 改革

《学校体育学》课程在体育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对体育师范生教育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国考”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国考”要求结合起来,探求如何更好地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许可证。从2015年开始,师范类学生需要和非师范类学生、其他社会人员参加全国认证考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将和其他非师范生一样,参加统一考试,以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用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模式被打破。

教师资格考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2011年在湖北和浙江省试点,2012年新增河北、上海、海南、广西四个省份,于2013年8月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2013年又新增安徽、山东、山西、贵州四个省份[1]。2015年7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以教师司〔2015〕3号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教师资格证实行全面改革,全国实行统一考试,且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2]。此次改革,有以下方面特征:(一)笔试部分内容包括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小学只包括前两项),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模拟上课方式进行。笔试内容强调概念、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面试侧重实践能力。(二)对已取得教师资格的进行5年一次的资格审核,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和师德建设。

二、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内容结构与特征

(一)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结构

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由考试目标、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试卷结构与题型示例四个部分构成。考试目标中体现了中学体育教师资格考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采用了“掌握”、“运用”、“了解”、“合理制定”、“明确”、“合理选择和运用”、“恰当运用”、“具备”等动词进行表述,清晰地说明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把握程度[3]。考试内容模块部分从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明确、具体地说明。大纲中规定中学体育教师申请者首先应具备较好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包括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体育与健康教学知识与运用包括体育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涉及体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及评价,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学科(体育)教育教学能力。

(二)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中体育学科知识与能力所占比例为55%,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分别所占比例为16%、20%、9%。学科知识侧重于客观题,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侧重于主观分析运用能力[3]。说明此次考试大纲更加注重考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特征

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紧密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运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考查。大纲明确规定学生熟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考试大纲对学生体育课堂教学技能提出较为全面具体的要求,注重对学生体育基本教学技能的考查。考试大纲要求学生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梳理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策略、安排教学过程,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3]。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给予学生充分展示其对体育课堂教学把握与理解的机会,从多维视角考查了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和体育教育教学能力。

三、《学校体育学》课程改革方向

(一)以“学生为本”、“国考为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学》是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如何把宏观理念和目标落实到实践方案的设计与操作是《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思路[4]。“国考”考试大纲对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力提出较为全面而具体的要求,《学校体育学》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时应结合“国考标准”,“以学生为中心”,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注重案例的选取与分析,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一至四的教学参考书,给学生的课外拓展学习留下空间;应整合《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的交叉内容,把“国考”中的模拟上课(微型课)和部分地区教师编制考试中的“说课”适当加入课程教学内容。

(二)以“学生为本”、“国考为准”,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协作式教学,促进师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其特色是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5]。如在讲解体育教学方法时,结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蹲踞式跳远”(水平四)案例进行演示,要求学生对“蹲踞式跳远”(水平四)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步骤进行讲解,同时采用小组讨论、分析的方式总结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劣,使学生自己结合实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与教师资格笔试中教学设计的环节相结合,也为教师资格面试“模拟上课”所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铺垫。

协作式教学侧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协作式课堂教学背景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内在动机、自我指导、个人发展及合作意识,与“灌输式教学”、“讲解式教学”相比,协作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师生、生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6]。《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可从以下步骤展开:(1)选取协作内容,设置教学目标;(2)创设情境,提出任务;(3)建立小组,协作分工;(4)协作学习;(5)小组展示,成果汇总;(6)师生互评,总结提高。通过协作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选取适当内容采用微格教学,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

微格教学是一种培养职前(师范生)和培训在职教师的有效手段,是一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职业技能的一种科学训练方法[7]。《学校体育学》中的“体育教学”就可以选取内容使用微格教学,如讲解技术动作的重难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再拓展到说课、模拟上课(微型课),这样和教师资格国考的面试也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学校体育学》课程选取内容对学生进行“模拟上课(微型课)”培训,可以根据微格教室的数量分为若干小组,每组6名学生,其中一人担任组长,“模拟上课(微型课)”时间为10分钟,学生通过设置参数,将每名学生的录像保存下来。录像后,通过回放,检查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再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不断改进、提高[8]。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与教育实践密切结合

目前,《学校体育学》教学评价方式,大多采用单一的期末笔试的考试形式,并以此作为确定学生学习综合成绩的主要依据[9]。学生在期末复习阶段大多靠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学校体育学》课程可以做成网络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学生作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模块。通过在线学习课程内容、师生网上交流平台、在线测试学习情况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考核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查占60%,期末考试占40%。平时考查的内容拓展为:课堂讨论、课堂作业、微格实践、期中检查、教学实践、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等;期末考试改变题型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辨析题、方法应用题,与教师资格证国考题型一致,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小结

在教师资格国考的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应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将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结合起来,将考核评价与学生的招考面试需求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延续性,从而提高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培养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170);湖州师范学院教学模式试点课程(KC2500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Z].教育部.2013.9.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Z].教育部.2015.3.

[3] 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S].2013.

[4] 曲宗湖,顾渊彦.“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6-14.

[5] 蓝秋燕.教师资格证“国考”下师范类教学法课程变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4(3):127-129.

[6] 梅红英.协作式教学(CL)模式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3):150-154.

[7] 范建中.微格教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0.4.

篇(7)

关键词:同课异构;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案例研究

一、同课异构的概述

(一)同课异构的基本内涵

所谓同课异构,简而言之是指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课程的理解,备课并上课。同课异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多人同课异构,即同一教材由不同教师进行处理;二是一人同课异构也称自我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的不同处理。根据组织的规模与参加人员的不同,将同课异构分为四种不同的组织类型,分别是:专家引领的同课异构,学科竞赛中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的同课异构和日常教学中的同课异构。

(二)同课异构的作用和价值

同课异构既是教学研究,同时也是教学培训,是一种有效的研修活动。(1)它为参与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教师们一起探讨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2)教师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教师教学风格,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北生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教学风度的稳定表现。”(3)同课异构有利于完善校本研究体系,在同课异构中教师对教学教法深入研究,对教学效果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是一个让教师经历校本研究的一个过程。

(三)同课异构的学科特点

不同学科对同课异构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特点。在体育学科中,不仅仅包含了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还包含了场地和器材要素。场地和器材的特殊性,决定着体育课堂的教学空间,影响着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控。体育教学内容可以按照项目进行划分,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体操等。同时在这些项目之下也有不同的水平等级,即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因此体育学科同课异构中的“同课”给教师提供了较多的选择,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田径快速跑教学研究案例分析

(一)A教师教学设计过程摘录

教材分析:快速跑是中学田径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锻炼、测验项目。学情分析:全班人数为48人,学生具有一定的跑步知识,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提升学生跑的能力。难点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跑速,快步频,大步幅。教学过程:采用慢跑热身和行进间的专项热身动作。复习上节课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发展快速跑的能力。(1)直道跑,要求大腿高抬,积极下压,上体放松稍前倾。(2)后蹬跑,要求后蹬时充分蹬伸膝、踝关节。(3)步频练习:设置50~60厘米间隔的标志物,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跑过。(4)步幅练习:按140~200厘米的间隔距离逐增。(5)重点冲刺跑练习。进行同心协力游戏,放松拉伸等。

(二)B教师教学设计过程摘录

教材分析:快速跑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发展速度素质的教学内容。学习快速跑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快速跑技术,但是学生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突出表现在跑姿方面。该技术因为动作相对比较枯燥,如何培养学生对该技术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本课将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慢跑热身,原地徒手操。准确的摆臂姿势练习。快速跑专项练习(1)小步跑练习。(2)高抬腿练习。(3)后蹬跑练习。起跑反应练习。各种形式的起跑练习反应速度(俯卧、背对、坐、蹲踞式,让局追逐等)。60米接力比赛,放松拉伸。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同课异构的异构依据是差异,即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同课异构”的表现。

三、同课异构如何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一)内观:自我反思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常反思,然后不断地发现困惑,去解决自己的困惑,激发教师去终身学习。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上课,对课堂的教学进行点评,对每个老师的教学分析比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对教学进行观察,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中的有效措施、无效环节、具体学情的把握,细节的处理进行分析讨论和自我反思,这样可以切实提高教学的能效性。在同课异构的自我反思中应该注重于:(1)反思对学生学情的把控是否精准。在课堂中是否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性别、体能等特点,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结构,确定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2)反思每节课对学生的运动状态的掌握。在体育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各有不同,要考虑学生的运动负荷,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水平分层,为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供多种预案。(3)反思场地器材运用是否合理。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要合理运用场地和器材,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提升教学效果。

(二)外寻:同伴互助

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与其他教师建立起互惠合作的关系,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共享实现专业能力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中,同伴互助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促进有:(1)通过向其他教师学习弥补专业的不足和教学设计上的瑕疵。教师彼此分享实践和理念,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培养自己的专业情操和意识。通过分析其他教师的教学,改进自己教学设计的不足。(2)不同专项的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达到教学资源共享。体育教师在体育师范院校中学的专项各有不同,如果一个教师学的专项是田径,他有可能对篮球了解的不够全面,此时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在不同模块的专业水平和提升整体教学的质量,更加有助于促进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远眺:专业引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得法”需要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面对不同的学情,长时间的积累和打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法”。刚入职的新教师若想“得法”,可以远眺前方的优秀教师并向其学习。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通过和名师互动,树立自己的榜样,并以此引领着教师不断的进步,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在同课异构中,如何通过发挥名师作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1)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呈现的教学形式不同,通过比较与名师的差异,观察其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手段所呈现出的效果。总结出适合不同学情的上课形式和在同一类教材的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和思路。(2)可以采取师徒结合的方式,师徒两人同课异构也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一种。新教师深度参与名师的教学课堂,感受其教学风格、课堂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技能等,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名师的指点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名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新教师有着饱满的热情,师徒二人相互配合,更有利于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鹿兰锋,薛彦齐.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有效性策略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0):138+140.

[2]胡争银.同课异构教研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