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的考研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考研方向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2 16:08: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思想政治教育的考研方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考研方向

篇(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前言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高校毕业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因此,为了给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各大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能够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向实际生活回归,从而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解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和思想问题,是顺应时展和满足社会和谐需求的新趋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就是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向思想政治教育靠拢,从而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融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共同为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贡献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许多高校大学生存在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还不健全,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处在试行阶段,导致学生总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话题离自己比较遥远。再加上近些年学校只关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一味追求就业率和签约率,从而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认为增加职业生涯规划会投入大、产出少,因此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一步推广造成阻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其次,我国在大学生就业观上存在偏差。只有正确的就业观才会带来正确的择业行为。在重点大学,许多学生都认为出国可以为自己镀金,于是就不考虑自己的现实情况一味地追求出国留学;一些学生认为外企职员比中小企业骨干更有发展空间,不愿意到中小企业任职;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考研是比就业更好的出路,从而走上利用考研“逃避压力”的道路。

再次,我国大学生对就业环境认识不清晰,盲目地认为大学文凭就是自身能力的证明,不愿到小城市去发展,把就业地域仅仅局限在大城市和机关事业单位,从而忽视了西部地区和基层岗位这些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地方。此外,我国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还存在自我评估不准确,职业规划方法不科学以及跟风现象严重,个人目标不明确等缺陷,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国外思想涌入中国,受国外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走向多元化,因此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再加上许多高校教育经费有限,师资力量不足,这两门课程主要以枯燥的理论教学为主,让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感,从而造成了形式化的教学现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教育内容同大学生的现实利益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加务实,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许多思想都是以思想政治为基础,能够为其提供更丰富而生动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平台,从而增强了其实效性。

2.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可以说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能够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以及方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帮助其提高人格魅力,从而能够更快地接受并适应职业生活。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还有助于大学生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大学生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驱动力,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受到思想道德规范的约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充分就业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校教育目标之一,同时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既然二者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那么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必然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国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思想的熏陶和品德的培养方面还比较欠缺,仅仅侧重于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个人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做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一起,一方面能够通过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指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另一方面能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发展需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者进行结合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契合点。

首先,两者的对象一致。二者都是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因此都对大学生的客观实际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这就造就了二者的共通点和共通的工作着力点。其次,二者的教育内容具有互通性。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当前的就业环境,了解社会需求和竞争状态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者表面上看各有侧重,实则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具有很好的互通性。再次,二者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互补性。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加清晰,更具有实效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最后,二者在功能上具有关联性。主要表现在导向功能、认知功能、凝聚功能以及激励功能四个方面。

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1.完善工作体系,为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奠定基础。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首先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总体安排,明晰工作机制,从而打好坚实的工作基础。在高校中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并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还应该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这样有助于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成长档案中要尤其注重记录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经历等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规划策略。

2.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渠道,努力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持续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就业成功的必备条件,除了专业的职业技能之外,良好的思想素质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要求负责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师主动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功能,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巧妙地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从而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社会实践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立足点,鼓励大学生参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实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表现。在学校举办一些职业训练、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再加上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和论坛等活动,就能营造出非常浓厚的就业氛围,从而使职业规划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对加强学生对社会现状和用人需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其正确的职业规划方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必须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必要的、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整体对接。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工作情况

一、前言

考研、考公、直接就业,这三个是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选择。如何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未来,除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还要借鉴提取前人的建议。本课题采取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嘉兴地区的我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他们就业后所得出的经验,为即将毕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校生提供意见,从而更好地选择就业方向。

二、嘉兴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现状分析: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据嘉兴人才交流中心的招聘信息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上趋向务实,招聘不再只追求学历,而是更侧重于工作岗位需求。本调研组根据问卷采访结果和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了嘉兴地区浙江师范大学2001年——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从就业率方面看。通过走访和问卷,本调研组搜集到的数据显示2001——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

第二,从职业类型方面看。从事教师职业的毕业生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占调查总人数的75.6%,从事公务员的则占22.2%,其他职业的占2.2%。

第三,从职业幸福感方面看。无论是从事教师、公务员,还是其他职业的被调查者,均对自己的岗位满意度较高,该现象尤其在教师行业中更加明显。

第四,从在职压力方面看。在被调查对象中,一方面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

第五,从工资待遇方面看。提高工资待遇一直是众多教师的期盼,据本调查组的调查情况反映:在地区分布上,嘉兴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在浙江省范围内偏低,尤以嘉兴市的海盐县最低,地区差异较大。

三、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根据2001年——2010年嘉兴市政教专业毕业生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情况,被调查者资料可分为三部分:政教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工作现状以及工作反馈。现做如下分析:

(一)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嘉兴市政教专业毕业生的样本中,男性比例为54.2%,女性比例为75.8%。从工作年龄来看,拥有6年到9年内的工作年龄的最多,占调查总认识的82.2%,工作年龄1年到3年内的和3年到6年内的分别占13.3%和4.4%,所占比例较小。结合生源地为嘉兴的政教毕业生情况来看,03届到06届的嘉兴籍贯政教毕业生最多,这三年平均每年的嘉兴籍贯政教毕业生达到12人,06年之后骤然减少,因而工作年龄6年到9年的基数最大,所占百分比最多。从职业现状调查情况上看,从事政治教师的所占百分比最大,占调查总人数的75.5%,从事公务员的则占22.2%,从事其他职业的占2.2%。

(二)工作现状

2001届至2010届嘉兴籍贯政教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分为教师和公务员两大队伍,教师当中又分两部分分别执教高中与执教初中政治。

调查显示,77.3%的职业的获得是通过招聘会,结合调查数据,教师职业的获得都是通过招聘会;而有15.9%的公务员是通过先从教后考公的;只有6.8%的公务员是一毕业直接考公务员考上的;政教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主要为高中政治教师,其次是初中政治教师、公务员。

(三)工作反馈

教师方面的学长对在校政教专业学生的建议是更倾向于多读书,而公务员的学长则更倾向于要多锻炼自身能力。

从上图可以看出,单纯积极参加学生会各种活动是不提倡的,在校学生应追求多方面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研主要是通过对嘉兴地区浙江师范大学2001——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得出该专业已就业的毕业生成功就业所需具备的自身素质,从而为广大在校生提供奋斗的目标。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依旧有诸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如若就业,工作比较稳定,但是发展空间较少。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基本上无涉及到商业方面,主要集中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与政府部门的工作。

综合以上,我组成员提出了如下建议:

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不断扎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动力,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主要的优势是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修养,要有能说会写的特长,因此只有具有一定知识储备,才有发挥的余地。

有意向从事教师职业的在校生应该在辅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等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如:粉笔字板书的书写、课堂的设计方面应该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要结合现今学生发展的特点以及现今社会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的实际,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育实习阶段,毕业生应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在有经验的同事的带领下,努力学习各种技巧和技能,将大学学习到的师范技能和各种能力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教学效率。

切实加强毕业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实内在修养,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模式,并努力克服职业倦怠。工作单位需对毕业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对其专业成长进行促进。

随着现今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校生应创新就业形式,寻找就业的新路径。如:可否突破专业限制向经商方向发展等。(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腾元《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网络出版年期]2008年10期

[2]陈梅梅《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7期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60-02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当注重“以人为本”,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课堂灌的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管理学生。把“以人为本”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求高校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大学生为本,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采用创新的途径和手段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能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

在现代科学教育理念中,“以人为本”处于核心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教育规律,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增加实践教育的环节,对教育成果采用正确的考核和评价措施。第二,要充分重视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人格。第三,高校教师应采用多种引导方式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把大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独立的个体,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尽量满足大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都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以人为本”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空洞,形式单一

在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当中,一般只是注重社会的基本需要而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基本特点、思想动态等缺乏全面的了解,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得过于空洞,直接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层次性与可操作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日常讲座、开座谈会等形式来开展教育,且在教育中只注重课堂的理论教育,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因此这样的教育方式不能够深入大学生的心灵,不能够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成长结合起来。

(二)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标准评价不全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追求一个好的成绩,而高校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来达到此要求,但大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其平常的在校表现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目前,高校一般在大学生入党或者发放奖学金、助学金时会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考查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大多数是参照大学生日常在校的成绩,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日常行为等,这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成绩高于一切”的思想,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义,这种评价标准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的结合。

(三)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僵硬

如今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还在延续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大学生缺乏相应的引导,把思想政治内容强加给学生,使得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这种单纯依靠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大学生内心的情感认同。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没有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课堂教育缺乏说服力和人文关怀,没有真正做到以大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还有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缺乏必要的事业心与敬业精神,根本不考虑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这种“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有效实施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都应当做到“以人为本”

课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课堂教学使大学生对于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尽量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特定的情境,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其教育内容也要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结合。此外,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化,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融入日常考核的范畴

在美国,很多大学在招生时比较看重大学生个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求大学生在进校前必须提交其在社区参加公益活动或在社会上做义工的情况表格。我国高校可以有效借鉴这种考核方式,在招生时多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不仅如此,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或者研究生考试等过程中,也不能仅仅依靠其考试成绩,个人的综合道德素质是很重要的考核内容。高校要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融入日常考核范畴,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大学生今后就业以及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将“以人为本”思想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应当在课堂教育之余,有意识地在大学生当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注重“以人为本”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应当注重实践活动的参与性、目的性以及趣味性等,在活动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来,使大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把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其次,高校应当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当中充分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最终达到“无教之教”的效果。最后,应当注重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之间的联系,在提升参与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同时,能够通过这些学生来影响未参加实践活动的其他学生,以此推广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四)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团活动

高校有各种社团,不同的社团具有不同的性质,有的偏重于专业学科,有的偏重于科学研究,还有的偏重于个人兴趣爱好,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加入各种社团,且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服务,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高校应当加大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审批和指导力度,对大学生的社团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扶持和管理,针对不同社团的性质和特点建立完善的社团规章,不断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同时要对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社团进行表彰和奖励,发挥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在日常的社团活动中要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能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五)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网络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与平等性等方面的特点。在网络上,大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并且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中了解他们的日常需求,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在网络上一些关系大学生成长、就业的信息,如学习考试、社会交往、心理咨询、就业考研、休闲娱乐等信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六)高校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注重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在管理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高校的管理能够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和支持,这样可以极大地体现高校管理的人性化,也可以避免高校管理过程中的片面的惩罚主义倾向。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日常管理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管理的目标,真正体现管理和教育相结合。

篇(4)

关键词: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1-064-0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中发[2004]16号文件贯彻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有15所普通本科民族院校,其中,国家民委直属高校6所,地方民族院校有9所,它们是云南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除了四川民族学院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7所地方民族学院都有硕士授位点,有的院校还有博士授位点。

近年来,地方民族院校的研究生发展迅速,但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地方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地方人才的主阵地,增强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地方民族高校的办学方向,还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一、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地方民族院校在长期的研究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地方民族院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具有普通高等学校特点,还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照搬照套普通高等学校的做法,要结合自身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方民族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有:

1 研究生数量与质量j规模较小,层次不高。近年来,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由于民族院校的发展基础和综合实力与全国重点大学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研究生招生中,吸引力不强,研究生整体规模仍然较小,占全国研究生人数比例较少。此外,与学校本、专科的人数相比,研究生的比例占学校人数的比例较少,7所地方民族院校的研究生的人数都未超过本校的本科生。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在入学前大多来自全国二类、三类的高校,他们的专业基础较薄弱,学术能力不强,他们读研的动机更多是为了学历、为找工作或为现有工作增加筹码,他们的思想和心态较为复杂。

2 研究生生源与思想:差异较大,表现多样。由于“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是地方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考研时可以享受英语降分的优惠政策。所以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生源以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为主,汉族学生为辅。这就使得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较为复杂。第一,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不同的族别和不同的地区,各族学生的文化背景、认知、心理都有着较大的差异。第二,汉族研究生和少数民族研究生在入学前接受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不一样,他们在思想、道德和政治意识方面和少数民族研究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第三,在职的研究生多,研究生群体年龄跨度大,经济状态差异大,受教育经历差距大。

3 教育环境与特色:环境复杂,特色明显。相对于普通高校,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主要体现在:一是面临更复杂的国际环境。西方敌对势力一直都没有放弃对民族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对地方民族院校学生进行诱导,企图通过借助少数民族学生去西化和分化中国。二是处于更加复杂的地理环境。地方民族院校大多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地集中的民族地区,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熏陶着少数民族院校的研究生,他们受到的传统民族观念和比普通高校的研究生要深刻得多。

4 教育内容与方式:内容特殊,灵活多样。地方少数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研究生的特点决定了地方少数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民族性,除了有普通高等学校的基础性内容,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还包括特殊性的教育内容,即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这些是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

二、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高等学校的普遍问题,自身也存在特殊问题,有些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是相对于本科学生数量,研究生占全校学生数量的比例还很低,研究生成为一个较为边缘的主体。研究生教育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配置和经费投入上明显不足,有的地方民族院校把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很少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师资不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按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按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近年来,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不断增长,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增长的研究生人数的增长速度,主要表现在:第一,专职研究生辅导员配备不足。一些地方民族院校很少按照国家要求的比例来配备辅导员,有些地方民族院校的研究生辅导员是兼任本科生辅导员,他们忙于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兼职辅导员不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兼职辅导员一般是班主任或者研究生导师,这些兼职辅导员未能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或者不知道怎样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重视对学生的学术指导,却忽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相对于综合性或全国重点大学,地方少数民族院校的研究生规模小,有些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尚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第一,未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有些院校没有单独设置部门来分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院校即使成立了专门部门,工作人员也是身兼多职,忙于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很少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组织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二,研究生思想教育途径相对单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主要依赖于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导师和辅导员的育人作用未得到发挥,有些院校成立的研究生会、党支部、团委形同虚设,很少组织活动。第三,媒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地方民族院校很少有针对性地运用媒体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报纸、杂志、网站、微博较少关注研究生,地方民族院校基本上没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三、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地方民族院校应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方法和手段去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地方民族院校党政领导要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乎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人才输送。学校党政领导要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首先,建立党政领导责任制。党政领导要齐抓共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主要党政领导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总责,院系、班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工作体制。其次,加大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学校拨专用经费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研究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2 加强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教育师资建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他们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增强研究生导师的育人意识,研究生认为导师对研究生思想道德、学风等方面的影响十分关键,导师在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中,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求真务实,学会做人做事,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在学生科研、生活压力较大时,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其次,增加研究生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编制。把研究生辅导员和本科生辅导员分开,设置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岗位,专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管理。再次,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2010年,经中央批准,、教育部启动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并将其纳入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地方民族院校要与时俱进,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上课模式,针对研究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活泼生动,深入人心。

3 健全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健全的体制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首先,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规模较小,可以在研究生处(部)设立专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派专人具体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研究生就业指导制度、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制度、研究生辅导员培训制度等,保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再次,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生党支部、团委、研究生会要结合研究生的需求,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最后,利用新媒体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宣传。开辟专栏针对研究生遇到的思想、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进行讨论,对优秀研究生进行典型宣传,对好人好事、传统美德进行宣传。

篇(5)

【关键词】和谐维度 视野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维度”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和谐维度”,就是指在构建和谐校园进程中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复合动态系统,本文以此为参照坐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体制维度等方面进行初步审视和探索。

一、理论维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深远

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深远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属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神圣而庄严的使命。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来进行,这是由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根本属性决定的。学校要培养和造就具有道德修养高尚、知识本领过硬、生理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首位,因为这是“活的灵魂”。

2、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性突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承受挫折能力较差。这要求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帮助学生解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不可或缺,从内涵看,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也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题中应有之义。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今后将是现代化建设先锋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生力军。他们在学校里的思想道德、言谈举止、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状况,既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千万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二、实践维度:着力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落在实处

1、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目前,政治理论学习普遍存在着学生主动学习性不高、教学针对性不强、教育实效性不强现象,这要求真正把的理论知识和观点,使学生入眼、耳、心、脑。一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推广互动式、启发式、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广应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推进考试方式改革,不断提高说服力和感染力。二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作用。积极选用能回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焦点、疑点和难点问题的教材和事例,我校邀请专家教授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开设有关神舟火箭发展历程、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及趋势、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专题讲座,从学生们最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入手,多联系自己和学生身边的例子,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

2、培育先进校园文化

(1)弘扬办学理念。了解是热爱的前提,弘扬“知明行笃、立诚致广”校训,编集校史、做好校史展览,征集优秀校友的先进典型,用生动形象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

(2)纪念特定活动。把每年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本科教学评估、校庆日以及师生在各类重大赛事中取得佳绩等作为特殊意义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怀。

(3)深化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示范地和辐射源。我校注重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占领校园舞台,以学生社团联合会和23个学生社团为依托,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坚持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原则,开展五马山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素质拓展、社团巡礼周、学术科技、志愿服务、体育竞技、文化娱乐等丰富多彩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4)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形式,是当代青年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抱负、实践成才的大课堂。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驻地部队及其他共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使之成为“三下乡”活动相对固定的基地和项目。

(5)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校园网建设,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传播规律,唱响网上主旋律,打好网上主动仗,积极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互联网已经迅猛地进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拓展信息来源和知识渠道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课题。高校应强化管理、趋利避害,着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通过网站设置思想教育栏目和E-mail、BBS、QQ群、政工干部个人博客等形式,密切关注网上舆论动态,及时根据学生关心的问题提供指导,加强网上沟通交流,使校园网成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3、排忧解难,服务学生

(1)在精神方面,我校依托心理学学科优势,在全校开设《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让学生了解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有关知识。聘请校内外心理学专家和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力地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心理学专业学生为主成立的心理健康协会,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提供“放心信箱”,举办“心情茶坊”,排解学生心理忧虑。

(2)在择业方面,大学生择业、就业问题,既涉及到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服务系统建设,方便快捷地提供就业信息。要把就业服务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成才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激励他们发扬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3)在生活方面,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为学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科学严格管理和细致入微的服务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要切实解决好贫困助学、专升本、考研、评先评优等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我校历来关注学生权益,重视人性化管理,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凡是涉及学生重大利益的规章制度的出台都举行校情通报会,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接受学生对纪律处分不服的申诉。加强法制教育,让法学专业的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常年与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合作,在校园里开展普法宣传,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三、体制维度:建立健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按照中央部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委负总责,在把握办学方向、完善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上进行决策。校长作为学校行政主要负责人,要在党委领导下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教学科研、后勤管理、经费保障等各个环节,组织不能缺位、错位、越位,而应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教职员工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每年都召开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困难、解决问题。

2、发挥示范,建设队伍

(1)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人品好”的辅导员队伍,保持辅导员队伍动态稳定,建立工作考核机制,积极探索辅导员选拔培养向专家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的工作模式。

(2)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广大教师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言行影响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和品行引导学生。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评估制度,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建立师德考评制度。

(3)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其一是对毕业生党员进行以“情系母校、身献社会”为主题的行前教育活动,激发毕业生党员的爱校情感和奉献精神,使毕业生党员更科学地规划未来;开展“我为母校建设进一言”的爱校活动,让毕业生党员在离校前积极主动为母校事业发展献计献策;“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发动毕业生党员协助学校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宣传动员工作,为毕业生文明、平安离校奉献力量;组织义务劳动,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八荣八耻”。其二是成立则徐园学生党员活动站,要求学生党员加强学习,强化他们意识和党员意识、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充分发挥活动站的先锋岗和服务点的作用。开展党员宿舍挂牌活动。以“学生党员活动站”为纽带,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团建设,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工作。

3、拓宽渠道,注重协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决不只是政工干部的事情,必须在党委领导下,全校上下广泛参与,协调配合,才能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我校积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有三个。一是开展“家校直通车”和党员教师帮扶困难学生等活动。我校注重发挥学生家长、党员教师在做好学生工作中的作用,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家校直通车”活动,为学生与家长搭建情感交流平台,及时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心理问题、情感困惑、生活情况等告知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带动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使学生工作更深入、更细致、更透明。二是召开家长座谈会,每学年迎接新生入学和举行毕业典礼,我校都会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代表来校座谈。校领导通报学生工作等情况,听取学生家长对学生工作和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三是以成立校关工委为契机,发挥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余热,利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教育经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西部高校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生群体特征及思想概况

自1978年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始恢复研究生招生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攀升,目前在校研究生已经成长为一股人数庞大、分布广泛、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力量。归纳起来,目前研究生的群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源结构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化

随着招生政策的调整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生源结构日趋复杂,由过去主要以本校应届生为主,到现在的外校应届生、辞职考研人员、在职学习人员、同等学力者与本校应届生平分秋色的局面。研究生在教育背景、社会阅历、婚姻家庭、年龄结构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在面对社会问题及思想波动时的个体差异也很明显。他们的主体意识高度觉醒,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在价值行为的选择上表现出更为多元的倾向,这就构成了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挑战。

2.政治修养欠缺,集体主义观念淡化

尽管研究生大都受过多年的理论教育,但是他们尚未真正形成以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不能用辩证、全面和历史的方法去看待问题。为数不少的研究生不具备客观、正确地分析评价政治的能力,并且普遍存在模糊和错误的政治观。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有些研究生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道德评价采用双重标准,知行难以自觉统一的问题,并进而对科研人员所应具备的严谨求实的科研道德素质产生冲击,表现为部分研究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以及科研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失范等。

3.独立意识强,思想教育难度大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更具独立性,强调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作为高知识群体,他们经常接触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思想开放,善于独立思考,对于所获得的信息大都要通过内在思考才可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信念。由于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研究生在对待外部世界问题上都有自己有相对独立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判断。并且他们已经历过大学阶段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和情感上不愿接受研究生阶段的“再教育”,因而对政治理论学习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这也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西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1.生源地以西部为主,生源结构与质量都不尽如人意

西部地区目前的经济水平和教育质量与东部发达地区还有差距,这使得西部高校在研究生招生时缺乏足够吸引力,无法招揽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踊跃报考西部院校。由于生源地以西部地区为主,导致生源结构与质量都不尽如人意。虽然近些年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已获得历史性突破,但西部基础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质量不如东部等发达地区是不争的事实,受其影响,西部高等教育的生源质量也要逊于发达地区,由此导致西部高校研究生在科研及就业上相对发达地区院校的研究生处于劣势,这对学生的心理自然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由此也加大了西部地区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压力。

2.教育投入不足,地域经济对教育支持力弱

西部各省的社会经济水平总体赶不上东部发达地区,虽然西部大开发工程实施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加以扶持,但西部教育的资金、人才缺口依旧很大。2007年西部12省区中央及地方教育经费投入总计1900亿元,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额的19.36%,平均每省区投入158亿元,还不到同期江苏省教育投资的四分之一,仅相当于广东省的18.29%。由此造成西部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资金投入难以保证,研究生的科研经费和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对学校及教育体制难免更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同时总体较弱的经济实力、和较低的工资导致科研学术资助及毕业生就业的本地安置能力较弱,学生毕业后对投身西部建设缺乏热情,毕业后争相涌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谋求发展。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争取具备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留在西部工作,既要“教得好”还要“留得住”。这“去”与“留”之间的矛盾实质上也成为决定西部社会发展速度的关键一环,由此进一步加大了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3.为抢抓机遇快速追赶,“唯科研至上”的负面影响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逐步转向产业化、信息化、集团化,社会资金与教育实体间的利益关系趋向多元,校园网络开始大范围普及,大规模的院校兼并重组对教育资源配置做出了重新调整。为了抢抓这一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西部高校通过多方动员、积极谋划、突出重点,在业务教学及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时高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思想政治工作关注不够、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工作方式传统,方法简单,专业德育队伍建设也不完善;研究生培养中重学术研究、轻思想教育,唯科研成果至上又进一步导致人才培养方向的偏颇。

三、加强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特点与困难,加强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本着立足自身潜力,积极开拓渠道,扩大教育实效的原则进行。在这之中要重点搞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校园文化活动的操作性和参与性都较强,实效性好,很适合西部院校开展研究生德育教育。在这方面一些西部院校已经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如西北大学的“黑美人艺术节”、四川大学的“学生社团文化节”、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科技文化活动月”等校园文化活动,无论是组织筹划还是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水准,已朝着精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在校研究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教育素材丰富的有利优势,积极帮助由应届本科直接考上的研究生增加社会阅历,对已有一定社会阅历的在职或辞职读研人员加强指导,为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热点及个人思想问题提供思想上和政策上的指导,使其能够坚定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

三是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已经在高校科研、管理及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又使得网络很容易为各种有害信息所利用,所以要切实加强大学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西部一些高校已经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如西南交通大学的“扬华素质网”、兰州大学的“萃英在线”、西南政法大学的“红歌网”等网站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对各校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要努力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研究生由于生源结构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科研的同时还担负着家庭、工作的担子,负担过多既影响了学术科研工作的开展,还容易使学生背上思想包袱,并进一步对其价值取向和学术态度造成不良影响。西部高校家庭生活困难学生较多,加之研究生高昂的学费,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加大对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留在基层、留在西部、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五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管理体制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通过完善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大激励和保障力度,科学规划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专职研究生德育队伍的文化修养和业务素质深造,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与研究生生活、科研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和改进西部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西部实际,准确把握西部地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充分利用地域现有优势,克服当地教育经济基础薄弱的不利因素,积极寻求投入低、实效好的工作途径,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西部社会经济进步和民族复兴大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新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9,(9):39-41.

[2]方燕.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8):4-7.

[3]贺翔,王超,黄晓颖.加强和推进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和方法[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篇(7)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已成为网络虚拟环境中实现与他人交流沟通以及从事其他活动的一种新途径。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部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大学生中运用微博进行交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对其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在微博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微博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科研课题。

一、微博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微博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微博提供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交流平台。微博成为当下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其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报刊、电视,乃至普通网络媒体。《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截止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的用户总数达2.498亿,全球排行第一。及时的更新效果、庞大的转载数量和聚集的高关注度,使微博成为了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在这个人人渴望表达和主张话语权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以“自媒体人”的形式出现,将微博作为一个沟通和交流思想情感的平台。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通过对学生以及校园微博核心人物的教育,进行主流舆论和传统思想的传播,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同学们的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和提高。

2.微博弥补了大学生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借用微博这个新的传播媒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能更好地弥补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首先,传统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主要授课方式是单向灌输,偏向简单、抽象和枯燥无味;利用这一开放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扮演起“传播者”的角色,无须把关,每个人都能第一时间第一手信息,原汁原味地还原第一现场,并伴随人们的热议迅速成为热点事件,微博的这些特点适应了大学生追求个性,追求自我价值的主流,而网络世界的无限性和保密性则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大学生利用微博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言论,阐明个人思想。因此对于微博,多数大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寓于微博中,运用校园官方微博和BBS论坛等途径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生动有趣,更具有感染力,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微博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作为一把文化的双刃剑,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1.挑战之一:通过微博传递消极思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乐观积极、刻苦钻研、遵纪守法,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同学存在消极的思想心理。有些同学因为专业知识学习或者升本、考研的压力大而对学习失去信心;部分大学生经历感情失意后,对感情怀疑甚至绝望;针对就业困境,有些大学生恐慌和沮丧,进而对社会心存不满甚至抱有成见;还有的大学生对个人前途和命运持消极态度等等。这些信息在微博上引起了一些回应,其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思政工作者必须借助微博平台及时传达积极、正确和有效的思想立场。

2.挑战之二:依赖网络沟通缺乏集体意识。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孤僻、个性张扬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倾向。目前高校采取网上选课造成的课程不一,上课不在一起,使得班集体在分散的状态下学习,导致大学生的集体观念不强,缺乏团队凝聚力。另外,微博加重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减少,参加集体活动、体育锻炼的时间也逐步减少,形成人际交往障碍。上述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

3.挑战之三:沉迷微博极易成瘾成疾。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对自身价值定位不清,于是转向虚拟的网络微博,企图从中寻找个人的满足感和认同感。有的大学生没日没夜地上微博,一上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过度地沉迷于微博,会极大地分散学习精力,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影响睡眠质量,降低身体机能,导致各类疾病;对性格孤僻的学生,容易引发性格缺陷。

二、利用微博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一)开设师生互动微博,搭设思想交流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的信息沟通和反馈优势,开设师生互动微博,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扩展和延伸。如果老师将课后讨论题、案例分析题和课件内容传到微博上,引导学生积极研究和讨论,不仅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单调和不足,还可以提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当学生遇到一些心理、情感等问题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二)设立校园官方微博,发挥微博主核心作用。微博提供了一个分享思想情感和成长经历的平台,传递的很多群体价值观会对微博阅读者产生较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设立校园官方微博,如年级微博等,充分利用群体的影响作用,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校园官方微博中核心主流思想的引导至关重要,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此外,可以发挥部分思想觉悟较高的同学在微博中的导向作用,引导其他同学接受正确的理念和观点,消除错误思想的影响。

(三)建立各类微博专栏,开展针对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建立心理健康、职业规划、法律常识等微博专栏。比如针对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可以建立一个微博的情感专栏,与学生一起就情感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在这里,老师和学生可以友好地结交朋友,谈论各自的兴趣爱好,分享个人的情感经历和心得体会。再比如针对当前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可以建立一个微博的职业规划专栏,提供一些相关的招聘信息、就业政策,面试的方法、技巧等,列举一些成功的实例,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三、结束语

在当前微博盛行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跟时展的潮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把握好微博文化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机遇,切实认清微博的利弊,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负面影响;积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类微博,充分利用好微博这个载体,引导当代大学生朝着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琦.博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2008(21).

[2] 伍安春.博客文化对青年一代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6(06).

[3] 楼剑锋.刍议博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