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茶文化的风俗

茶文化的风俗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2 16:08: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茶文化的风俗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茶文化的风俗

篇(1)

大悟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基于茶文化的视域,以具有特色性和地方性的大悟茶园作为案例来研究茶园景观营建,这对茶园文化景观设计、有序传承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乡土自然生态资源、推动大悟茶园景观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大悟传统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茶文化和承载其文化景观是大悟的宝贵财富,通过传承和“生产性”保护这些文化景观对大悟历史文化发展以及茶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本地居民的自我认同意识。外来文化的扩散渗透会使地域文化发生重构和变迁。而自我认同意识的增强会提高当地居民参与保护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保护大悟生态自然景观大悟地区生态环境优美,植被物种丰富。本课题将系统评估部分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规划景区环境容量,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建设生态旅游城镇,逐步形成绿色旅游概念,增强当地社区居民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三)有助于大悟城镇经济协调发展大悟地处大别山,由于受缺乏茶叶专业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其茶业向省外市场开拓潜力的发挥。研究认为,通过挖掘城镇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旅游新亮点,能够进一步开拓茶叶潜在的消费领域,从而带动整个茶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并通过旅游业大幅提高大悟城镇化的水平。

二、大悟茶园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研究

大悟茶园营建研究应该注重茶文化历史积淀,讲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氛围营建,将传统茶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和融合,用新的设计手法展现传统文化,使传统茶园空间焕发生命力、吸引力。主要从文艺、禅茶文化、制茶工艺科普、茶俗特色与景观营建等方面开展研究。

(一)自然景观大悟县三里镇“柏园生态茶叶园”,位于大别山西端,东依擂鼓台,南邻马鞍山,北连豫南信阳和罗山,柏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温夏暖,秋爽冬寒,干湿得宜,植被茂盛,云雾密集;土地肥沃,山水秀美。茶农们从20世纪60年代起,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开山垦地建茶园,基地8500亩,年产茶叶1.6万千克。政府以柏园为中心,以黄龙寺、擂鼓台、马鞍山、孤山寨、响水潭为放射圈的生态茶叶公园为战略目标,经过六年的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如今,大悟茶叶远销国内外,不仅茶叶贸易往来频繁,而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沿途时而是荆棘丛生的悬崖,时而是云雾缭绕的山脊,被称为“大别山的天路”。

(二)人文景观主要对大悟地区的民俗文化、茶叶贸易景观、茶园文化景观、茶歌文化景观、禅茶文化景观等开展系统性的调查、整理和发掘。资料表明茶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据《大悟民俗文化》记载:宋朝时,杨八姐率三千将士,消灭叛军,两军交战时宋军被冲散,被困在九里关西边山上,众将士因吃野菜充饥而患病,杨八姐采摘柏园茶叶冲泡后给将士饮用,将士顿时神清气爽。擂鼓台:杨八姐率将士征战,让山羊脚踏战鼓猛击,发出“咚咚”响声为将士助威,一举消灭叛军为民除害。此后该山被命名为“擂鼓台”,史称“杨八姐大战擂鼓台”。黄龙寺:大悟茶农采摘茶叶进贡皇上。皇帝喝后,顿觉口齿醇香,心旷神怡,于是下拨官银,在茶园的猴石山下建一座寺庙,赐名“黄龙寺”。柏园: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九里关,听民间传说杨八姐的故事后,来到黄龙寺品茶,龙颜大悦,将黄龙寺茶叶钦定为贡茶,黄龙寺茶从此名扬天下。黄龙寺山清水秀,翠柏森森,赐名“柏园”。

三、基于茶文化视域的大悟茶园景观营建

(一)传统造园手法与茶园景观营建借用国画中山水写意的手法,呈现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卷,山峦起伏,云雾缭绕,鹭栖湖区水面宽阔,渔舟唱晚,茶园内古树参天,植被茂盛,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龙头岭山顶龙头阁,达到传统造园手法中“景随人迁,人随景移”的最高境界。

(二)禅茶文化与茶园景观营建黄龙寺朝觐、祈福依托区域内的佛教文化元素,在硬件物质载体与软性文化载体上显现佛教的观光功能,并结合禅茶显现养生功能。按照庙旧址,重修黄龙寺,按照建筑中轴线向东西延伸,修建山门、十八罗汉殿和天王殿形成寺庙规模气势;既有水塘位置修建放生池及停车场,并在黄龙寺左侧山坳处修建素芳斋,依托柏园茶场,加载禅茶文化内涵,打造禅茶园和竹林精舍,使区域改造环境成为佛文化朝觐、祈福、修心养性之所。

(三)制茶工艺科普与茶园景观营建营建赋有文化内涵的茶园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能起到茶工艺的科普作用,让国内外游客、大中小学生们在游览茶园的同时,还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及烦琐精细的制作技艺,通过现代营建方法展示设计方法来弘扬湖北茶文化,如还原历史场景的雕塑故事广场结合茶博物馆的图片、文字、声光电子多媒体材料等。博物馆里的“历史空间”,还原旧时茶作坊,并且布置原始制茶工具,蜡像制成的茶农人物形象,描绘出人们正在进行茶叶炒制、熟练包装等故事场景。茶工艺大道主要户外展区,用来展示茶的培植方法、制作技术、茶艺、茶道、茶俗等发展历程,以时间顺序设计雕塑故事广场,采用雕塑和石壁、浮雕的形式表现新鲜的茶叶如何变成成品茶的整个制作过程。例如其中一组“少女采茶”就生动地塑造妙龄少女纤纤细指采茶忙的场景。“放歌茶园”塑造了茶农一边唱茶歌一边往筐里放茶叶欢声笑语的劳作景象。雕塑故事广场不仅讲求人物形象生动,布局也做到疏密有致。按历史沿革规划叙事性参观游览流线,让游人在每个具有故事情节的空间中转换,感受到茶文化历史内涵的博大精深。

(四)茶俗特色与茶园景观营建多元化茶俗是指在人们长期的茶事生活中,年长越久积累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习惯、礼仪。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地区、每个民族茶俗的特点和内容不同,仅湖北地区就有很多种。为了更好地向世人展现大悟不为人知的传统茶文化历史,通过田间调查法发掘大量古老民间传说、神话,经过对民族艺术的精心挑选和编排,创作具有现代性更为大众所能接受的茶艺、茶歌、茶舞、茶诗,使之成为原生态的代名词,茶俗文化本身的多元化将会推动茶园景观营建的多元化,使之成为一个极富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场所。茶园景观的营建应当重视茶俗特色并重构茶俗文化景观,有助于增强大悟茶文化的认同意识和当地居民的自我认同意识。湖北荆楚文化历史悠久,茶俗茶事活动异彩纷呈。在茶园营建是可以引借湖北其他地区,苗族、土家族、侗族的茶俗文化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如宜昌土家族的油茶汤是茶叶拌炒米、核桃仁、芝麻、花生米、黄豆芽,加上姜、葱、蒜等佐料,用菜油或猪油炒焦而成,提神解渴,味道鲜美;土家族的吊锅子茶,正如神农架民谣所唱:“抓把老母叶,丢在吊锅子中,冷水煮三煮,热水冲三冲,姐三盅,郎三盅,粗茶味也浓。”此外,还可以融入大悟地区其他民俗风情在设计中,如口彩风俗、饮食风俗、劝酒风俗、农事风俗等都可以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茶园在回归传统同时也在多元化、与时俱进。

四、结语

篇(2)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日趋一体化,中国茶文化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茶文化影响力,促进中西文化融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茶文化;跨文化交际;文化影响

1传统茶文化概述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的茶文化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朝代展现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思想内涵。在《茶经》中,首先将茶精神融入到茶事活动中来,饮茶不仅仅是品茶和感受茶香的过程,更是陶冶情操,享受愉悦的过程,从中能够提升品茶人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品质。此外,茶文化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融合,也首创了中国的茶道精神。茶文化也被赋予了丰富深刻的精神追求,饮茶能使人平心静气,神清气爽,感受幽静与雅质,从中获得安宁和享受。可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茶文化,不仅吸取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而且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文化没有国界,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也肩负着文化使命。茶文化是西方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2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茶叶出口到了西方多个国家,其中,茶叶在进入到英国后得到当地消费者广泛的喜爱和认可,就此,中英茶叶贸易就此拉开了序幕,英国对茶叶的喜爱,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特色。英国的饮茶文化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并且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茶文化特色。茶叶在最初进入英国时,只在咖啡馆里出售,直到1864年英国开设了第一家茶馆,饮茶才成为公开的聚会场所。由于英国人对中国文化有着较强的崇拜心理,因此,在英国的饮茶文化中,从茶具到饮茶方法和风俗习惯,都带有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英国是世界上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国,茶文化之所以在英国生根发芽,并得到广泛普及,充分体现出了茶文化的艺术魅力。中国茶叶种类丰富,最早在美国出售的茶叶是中国红茶,美国人对红茶情有独钟,尤其红茶浓郁的香味和茶色,受到美国人的喜爱。由于美国人生活节奏较快,很少有时间坐下来慢慢品茶。因此,他们并不满足传统的饮茶方式,先后发明了更加方便饮用的袋装茶和冰茶,这种饮茶方式更方便快捷,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一直以来,咖啡文化都是美国饮品文化的主要代表,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变革,茶文化也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今,饮茶已经成为美国人最普遍的消费方式,随着对饮茶文化的了解,他们已经意识到茶比咖啡对人体更有益。因此,美国人也创造了属于自己国家特有的饮茶文化,而且充分体现了美国独特的文化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方式更加多元化,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现于世界舞台之上,对跨文化交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867年在法国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茶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展示,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更多人由此了解了中国茶文化,也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传统茶文化得到全面展示,各种与茶相关的文化活动不断推进,使世人见识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艺术魅力。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多个国家参与其中,给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些丰富的活动让世人了解并喜爱上了中国茶文化。

3跨文化交际影响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人际交往方式。随着中国与世界贸易的频繁发展,中国的跨文化交际也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但是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使中西文化交际中出现了许多的误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世界距离的拉近,中西方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国家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如果交际双方对彼此的文化模式不了解,对存在的文化差异不加重视,就会产生交往障碍,影响双方的友好交际。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茶文化的了解与认知进而了解中国文化,是西方了解中国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很容易造成彼此之间的误会和冲突,而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识,加强对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使跨文化交际更具实践性。

4中国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作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茶文化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古代的《茶经》专著,还是著名的文学著作《茶馆》,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茶文化还是上海世博会的茶文化推广,中国茶文化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茶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为世人了解茶文化,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契机。《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事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茶的起源、发展以及种茶、采茶、烹茶、饮茶等知识,对后人了解和研究中国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当代文学作品《茶馆》以茶馆为背景,展示了中国发展的兴衰历史。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又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了解中国就要了解茶文化,通过茶文化著作,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茶馆》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曾在美国等国家进行巡回演出,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也使中国文化得以传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使西方人逐渐了解和接受了中国文化。与茶相关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效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茶文化。世界各国不断涌现出的茶馆也使中国茶文化遍及世界各地,展示着独特的东方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经济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带动,而文化又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茶文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使中国的影响力更大,中西方文化交流进一步得到融合和发展。随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成为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在不断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中国文化,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融和发展,也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

作者:田兴斌 单位:铜仁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参考文献

[1]于丽萍.中日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比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81-182.

[2]孙云,张稚秀.茶之西行[J].茶叶科学技术,2004(4):39-40.

[3]余悦.中国茶文化与上海世博会————兼论茶文化在公共外交的作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133-139.

[4]辜丹心.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J].外国语言文学,1992(Z2)81-85

篇(3)

1.茶文化提高人的生活品味,丰富文化生活。真正地领略过茶道的人一定都清楚茶艺的精髓和茶具的精致,其实品茶不单单是喝茶那么简单,往往通过品茶我们能够了解名茶、茶具、茶点、茶俗、茶艺等相关的知识,那些复杂的品茶步骤和制茶工艺总是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那些名茶的背景和茶具的介绍让喝茶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2.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茶文化不仅仅在中国盛行,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很流行,日本和韩国的茶道艺术也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对于现代社会双边合作密切的今天,推广茶文化,对于促进中国与外国友人的合作与交流时尤为重要,将我国的茶文化与茶道艺术推广在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茶道及其文化价值,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接轨具有深远的意义。

3.茶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鉴于之前对茶文化的介绍及品茶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积极意义,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人品茶的推广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那么如何设计与茶相关的产品包装才能更深入人心,使得产品更加畅销呢?那就是在包装中充分运用茶文化元素,强化设计的原创,彰显民族性特征,借助茶文化的力量来进行与茶相关的包装设计。

二、以茶色为包装主体色系进行设计

1.现代包装的颜色在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以茶色来作为整体的色系的话,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态平和的感受,这样的产品包装往往第一时间触动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茶文化情结,使得产品深入人心。采用茶色同时结合中国古典艺术的纹饰元素,在整体视觉与色彩上与古典相谐调能具有特殊的韵味。

2.以与茶相关的诗句为设计标题。如果在包装中出现饮茶相关的词句,尤其是产品的LOGO与茶文化相结合,能够给人以古今合一的感受,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产品的包装更加新颖而独特。比如在茶包装中把“茶”字刻意做成古体字,或者把“茶”字造型仿效成茶杯造型,针对包装外主体文字中采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如白居易诗句“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等茶诗,仿佛让顾客在购买茶饮的同时在品尝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以古人饮茶的图画为设计背景。产品包装尽量要贴合产品的特性,如果产品刚好是茶叶、茶饮料、茶具等茶文化相关联的物品,那么产品包装一定要以饮茶文化的图画作为背景,从茶文、茶道、茶艺的画面风格中去寻求突破。

4.以茶文化为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产品包装总体的设计理念以茶文化为主,同时具有多层次的产品设计模式,可以分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产品包装,也可以将茶的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设计构思成不同系列的产品包装。这样既凸显了包装的主题,也将产品层次进行了细致划分,对于商家而言提高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卖点,也丰富了产品的生产线。

三、结语

篇(4)

通过本专业学科组会议交流学习、企业调研、本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商榷、在校学生咨询,以及毕业生的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做了调查,明确了此课程当前的主要培养方向。旨在扩大高等学校广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认知和文化鉴赏能力,为进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精髓奠定基础;培养和促进学生未来在职场中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和个人文化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对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一)中华茶文化概论

本部分主要是系统地介绍茶的起源和发展史、中国茶叶的对外传播、世界茶区分布及茶叶分类、我国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历史与现状、茶具艺术鉴赏、茶的冲泡与品尝。借以此部分历史、经济、农业、美学等方面的系统介绍,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多角度认识。

(二)中国各式各民族茶俗例说

了解民族茶俗(汉族和少数民族茶俗),从而剖析中华民族大家庭与茶的源远流长历史渊源,以及获知民族茶文化发展的背景及在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课程讲授时,结合不同民族的饮茶时间,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的影响,来阐述最终形成的不同沏茶方法、饮茶方式和用茶目的等不同的民族饮茶习俗。将故事和风俗寓于学习中,让学生在掌握此部分内容和了解不同民族风土人情二者兼得。

(三)世界各国茶俗例说

茶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各国后,在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世界各国不同的茶俗,主要有亚洲国家茶俗、欧美国家茶俗、俄罗斯和东欧茶俗、非洲国家茶俗、大洋洲茶俗以及南美洲茶俗。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茶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后所形成的不同国家饮茶风俗。

(四)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

从茶政与茶法、茶与宗教、茶与文学艺术三个方面,剖析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茶叶为媒介,茶马古道为例,诠释经茶马古道的茶叶传播与外来文化交往、交融、整合与涵化,形成富有地方民族色彩,又具有鲜明的外来文化影响的文化特征;作为古代重要的贸易交通要道,加强了中国与国外的贸易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宗教文化交流。

(五)茶与健康

被称为国饮的茶,其保健功能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研究的领域更是大有增多。本部分主要包括我国历代医学关于茶的论述、现代医学论茶叶保健作用、茶的心理保健作用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茶叶保健功能的活性成分、并获知这些功能成分所对应的功能,了解中国国饮的健康魅力之所在;并知道如何正确饮茶和健康饮茶。

(六)茶宴、茶点和茶酒

介绍茶宴与茶肴,浆茶、粉茶和茶点心,茶酒与茶鸡尾酒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如何制作和评比这些制品。通过此章的学习,让学生扩宽了茶除了饮用以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更充分完美地利用茶叶,延长茶叶茶业链。

(七)茶文化大众窗口——茶馆

介绍不同形式茶馆(当前中国主要的宣扬茶文化为主的茶艺馆)的主要管理模式和内容,包括北京“五福”茶艺馆、上海“湖心亭”茶楼、西子湖畔茶馆、重庆中华茶艺山庄等茶艺馆。通过茶艺馆的设计、管理和内容介绍,以及组织参观校园周边的较具特色的茶艺培训公司、茶楼设计公司和地方茶艺馆,综合凝练学生对前六章内容的理解,并提升学生从设计学、美学和贸易管理学的角度综合认识茶文化。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根据《茶文化学》课程内容设计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茶文化与茶俗、茶与健康、含茶食品、茶艺馆。每个模块教学内容都相对独立,在教学中不同的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模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课程内容的1-4部分除了正常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外,还带了茶叶、茶具现场展示,辅助加深茶叶分类、茶具欣赏等;展示不同的茶叶和不同的茶具匹配型号,以及其分别的冲泡方式和礼仪。

(二)新型茶叶产品和日常生活的健康常识介绍、吟诵结合茶叶冲泡,融艺术、生活所需于学习中。茶与健康部分的内容偏工科,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且降低掌握知识的难度,主要是先展示新型的含茶产品,再逐步导入这些产品中所主要运用的是茶的何种功能,从而引发学生主动了解茶的功能成分的积极性;在茶保健功能介绍时,增加了宋代、唐代的有茶叶保健功效解说的诗词,并采用吟诵的方式讲述,寓文学、艺术于茶健康知识学习中去。

(三)含茶食品展示与品尝、结合实际操作制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携带简单易做的含茶食品(抹茶饮料、抹茶蛋糕等)到理论知识的课堂上去,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些产品的制作,并真正地了解产品的特性,扩大学生对茶和茶文化的认识,增大茶与生活的贴切度。

(四)实际参观周边较具特色的茶艺培训公司和地方茶艺馆,并介绍学生到其有兴趣的茶艺馆实习。除了课堂上不同的中国特色茶艺馆介绍外,还联系近边的茶艺培训公司和地方茶艺馆,并带部分学生前往参观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茶艺馆的整个运营理念,懂得学习的重点部分;同时也让茶艺馆工作人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扩展其运营模式。

四、考核方式的改良

考核的方式从单一的期末统考,改为了平时作业、上课心得和项目完成考核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其分别占总成绩的20%、20%和60%。平时作业学生需手写交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直接复制信息的可能,增加其手写记忆的部分;并且还期待通过手写作业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的全心感受经历。上课心得可根据学生自己的感受,撰写内容可包括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信息、对茶文化的感受、茶食品制作的领悟、或是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等等。在课程初期,提出一个可执行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项目,5-7个学生一组,自己确定项目任务、目标,并制定项目完成计划和实施方案,最后在课程结束时,交付审核并计分。

五、教学改革的反思

对于《茶文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反思。

(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掌握和创造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把自己从课堂的讲授和知识的灌输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不断地和社会接轨接触新的知识,并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样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

(三)茶室和茶具的建设除了软件上的更新,硬件上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必备的;茶室和茶具的更新建设,才能有效地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的不断前进,茶文化也出现更新,茶具也是不断地配合改进。譬如现有的红茶泡器则是新型退出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建设茶室和茶具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篇(5)

关键词:德昂族;茶文化;风俗习惯

中图分类号:K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47-01

一、茶在德昂人家中的重要性

茶,在德昂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功能,这也是他们独有的风俗习惯。如作为探望久别的新友和求婚时的见面礼;请客时用作“请帖”;有过失需请对方谅解时,也是先送点茶叶;甚至发生纠纷不能自己解决,需请头人调解时,也要裹一小条茶叶一小条草烟交给头人,然后再申诉理由。由德昂族用茶的种种活动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历史文化、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禁忌信仰、婚俗语姻约等等乡土民俗,亦可以说,德昂族与茶有关的种种活动,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居住在德宏州的德昂族,至今仍保留着以茶当菜的原始方式。更为有趣的是,茶叶还代表德昂人的礼节。德昂人不论为什么事都离不开茶叶。

二、德昂族茶文化在其风俗习惯中的体现

(一)择偶茶

德昂族的未婚男女,都享有择偶的自由。双方经过相互了解和一段时间的恋爱后,决定确立关系或缔结婚约时,男女都要告诉自己的父母,而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这种“告诉”不是以言语表述,是以茶代替。即小伙子乘父母熟睡之机,将事先备好的约三市两重的“择偶茶”置于母亲嚼槟榔用的筒帕里,待母亲发现筒帕里的茶叶,便知道该为儿子提亲了,随即便与丈夫商量,并委托同氏族和异氏族的亲戚各一人,作为为儿子提亲的媒人。姑娘也照此方式进行。

(二)提亲茶

媒人前往姑娘家提亲,不必带其他礼物,只需在筒帕里装上一包一市斤重的茶叶,到女方家后,亦不必以言语表达,只需将包成三角形的茶叶放在供盘上,双手托盘举过头顶,敬到主人面前,主人就明白媒人的来意。经过媒人连续三晚的“说谋”,主人看到男方确有诚意,即欣然收下茶叶,表示同意女儿的婚事;不收,即表示拒绝。

(三)定亲茶

男方父母知道女方父母应允女儿的婚事之后,仍需请媒人再次带上两包一市斤重的茶叶和猪肉等,选一吉日的早晨,前往女方家宴请其父母及寨中的长老等。席前,先由媒人将茶敬给女方的父母,然后由男方的叔叔、伯父、姐姐向女方父母及舅舅各分赠茶叶一包,以示认亲。紧接着再由他们陪同小伙子以茶认亲。最后才由双方亲戚议定定婚礼物及婚期。

(四)迎客茶

到德昂族村寨去,行进在竹楼相衬的寨中小道上,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房前屋后的茶树,这时,无论客人进入谁家,都会受到热情接待。客人光临,德昂人不是递酒,而是敬茶。古往今来德昂族都保持着“说一句话,喝一盅茶”的习俗。茶水,是主人事先准备好的,一般均用大土茶罐炖在火塘边,随喝随倒。

(五)敬客茶

德昂族遇上亲戚或挚友来访,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敬茶。这茶是由主人临时采摘来的。鲜茶采来以后,即将锅盖置于火塘的三角架上,将茶倒入锅盖内,然后三番五次的烘烤、揉搓,直到发出香味。稍凉片刻,又用手抓一小撮,放进小土茶罐里,继续烘烤到茶叶发黄,即用滚烫的开水冲入罐里。待水泡全消,又再烘烤,尔后再倒给客人喝,直到喝完。主人只能喝第二道貌岸然茶,以示以诚相待,友情长存。

(六)送客茶

客人告辞,德昂人仍喝茶相送。如送一般客人,便将自家备饮的茶抓一把置于大土罐里,稍烘片刻,待喷出香味,即冲开水并继续将水烧开,然后按人头每人倒一碗,边碰碗边喝茶边说道别的话。如果送的是贵客,则要喝竹筒茶。竹筒也是现砍的嫩竹。竹筒砍好后,即取精心制作和保存的春茶放入竹筒里,倒上清凉的井水,便在火炭上烘烤,待烤到竹皮发黄,飘出醇香的茶味,才将茶水倒在碗里,让友谊像茶水一样永远飘香,像竹子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七)回心茶

在德昂族社会里,某一个人做错了事,经众人教育帮助,本人表示悔改,愿重新做人,就要邀请长辈们到其家中喝回心茶,以表示回心转意。制茶与喝茶的方式,与喝送贵客的“送客茶”相同。

(八)和睦茶

德昂族中,夫妻或朋友因某件事发生争执,并导致感情上的伤害,经父老乡亲们的调解,两人言归于好时,要邀请长辈及亲朋好友到家中喝“和睦茶”,以表示永远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制茶与喝茶的方式,与喝“回心茶”相同。

(九)叫魂茶

至今德昂族仍保留着这样一种习俗,人一旦生病卧床,特别是小孩稍有病痛,除了服药,还要为他们叫“魂”。德昂族认为,病人自己或小孩其父母在路上行走时,其“魂”被死者的“鬼”骗走了,所以才染上了病,导致“魂不附体,四肢无力”。因此,光给他们服药还不行,必须把“魂”叫回来。叫魂的地点,一般在人们经常歇息的地方或村寨外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叫“魂”时,由长老或父母带上篾盒熟饭,盒内一头装一个鸡蛋,一头装一小撮茶叶。到了指定地点以后,他们边诵咒语边转动饭盒,转了7圈以后,即起身回家。途中,不能回头张望,也不能跟人搭腔,径直回家里。到家以后,又拿着饭盒在火塘上转三圈,意即先将死者的“鬼”与病者的“魂”分开,不能在一起共存。转了三圈以后,即打开饭盒,让病人吃鸡蛋、饭。末了,又取也饭盒里的茶叶,放在土碗里,用开水泡茶后端给病人喝,意即让其魂安居乐业,像茶树一样安安稳稳,健康成长,不要四处游荡。

(十)认干爹茶

德昂族和其他民族一样也有认“干爹”的习俗。一般是在少年儿童或婴儿有病时进行。认“干爹”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个是为婴儿取了乳名后,婴儿常昼夜啼哭,长者便认为是取名不适,需要认一个“干爹”,并为其另取乳名;另一个是少年儿童久病不愈,长者便认为需要认一个体格健壮的成年人为其“干爹”,以驱逐病魔的缠绕。认“干爹”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两根木头或四节竹子,在山间小道上搭一座“桥”,“桥”搭好后,将用芭蕉叶包好的茶叶置放于“桥”的两端,主人则躲在路边的草丛或树丛中观察,哪位男子先过“桥”,主人便出来向其磕头。来人受礼后,自然心领神会,随即拾起地上的两包茶叶,径直回家备礼。礼物为一包茶叶、一对手镯或一套衣服。认“干爹”仪式于第二天上午进行。太阳则升起,主人便带上一包茶为儿女登门请“干爹”,“干爹”收礼后,又带上自备的礼品前去抚慰病人,高诵“祝寿词”之后,即为其取名,并将手镯套在其手腕上或将衣服穿在其身上。同时,又用开水冲茶,边吹边喂给病人喝,以示保其平安、长命百岁。仪式过后,主人又将一包茶叶敬给来客,表示正式确认其为儿女的“干爹”。认“干爹”的另一种方式是,病人在家治病期间,谁先到家里串门就认其为“干爹”。其间,都是以茶作为礼物。先是主人磕头敬赠茶叶,来客接茶后即明其意,回家后包好自制的茶,备上手镯或衣物,于第二天上午来到病人家。认“干爹”的仪式与前者相同。

三、结语

德昂族对茶叶的依赖和喜爱世代相沿,从而形成了联系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的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德昂族独特的民俗文化。茶已经渗透到了德昂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婚俗、社交、宗教还是建筑都能够体现出茶的重要性。在研究德昂族历史文化方面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茶文化博物馆的悄然兴起, 茶文化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途径, 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 培养了人文修养、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化内涵。以往博物馆主要通过视觉感知来向参观者传递信息, 比如原始资料、图片、书籍、字画, 或者是文物、器具、蜡像、茶叶等实物, 它们都属于二维、三维空间的视觉感知, 之于参观者, 缺乏互动性, 也没有更多深入探究知识的机会。

动态体验展示设计强调的是体验二字, 给参观者生动、逼真、身临其境之感, 让人们对茶文化有更深层的感知和了解, 我们参观茶文化博物馆, 是否对立面的展示品有兴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感知空间。目前茶文化博物馆常用的动态体验展示设计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虚拟空间、动态展示、手工操作、互动体验。本文分别就以上四种类型的展示设计进行解析。

2 虚拟空间展示设计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 创造出一个虚拟的场景或者空间, 继而演绎某一历史时期下的茶故事。虚拟空间大多是三维立体成像或者是立体电影的形式, 营造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茶文化氛围, 给参观者无比新奇的身临其境之感。

2.1 幻影成像

20多年前, 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公共场所都应用了幻影成像技术, 我国是最近几年, 在新建的科技馆、博物馆中开始尝试应用幻影成像。它是在幻影与实景造型相结合的基础上, 把拍摄的人物、景色等投射在布景箱的主题模型景观上, 最后影像通过半反光、半透明的玻璃与模型景观融为一体, 在与参观者的互动中, 演绎故事, 重现历史。幻影成像最大的特色是直观逼真、栩栩如生, 在声音、视觉效果的渲染下, 能够引起参与者的共鸣, 激发人们的内心情感, 非常适合用来演绎茶文化的历史故事。

比如:美国波士顿茶叶故事博物馆 (Boston tea party museum) 通过成像模拟和交互设计重现了一场无比伦比的历史场景参观者置身于300多年前的商船模型中, 通过计算机技术投射人物光影, 在将茶叶融入大海的欢呼声中, 所有参观者一瞬间仿佛穿越到18世纪茶叶贸易垄断的时期, 亲眼见证了北美殖民地的人们奋起反抗英国殖民者。同样, 中国的茶文化展示设计, 同样可以利用幻影成像技术为参观者重现真实的历史事件, 比如时期用烟换茶叶、茶马互市等, 从而给参观者更加真实的感知和体验。当然, 历史事件的重现务必要真实客观, 所有的场景、人物、故事都要经过详细考证, 绝不能杜撰。

2.2 茶数字博物馆

当今时代, 数字无疑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信息技术, 数字化的茶博物馆通过3D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 再配合动画模型、人机交互等, 可以让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参观存在于虚拟网络世界中的博物馆。数字化的茶博物馆蕴藏信息之丰富、传播信息之迅速、交流互动之便捷等一系列优势, 都是其它展示设计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它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广大茶文化爱好者与茶文化博物馆之间搭建起良好的互动平台。

3 动态展示与手工操作

3.1 茶动态模型

采用新媒体技术、物理原理等, 实现了静态茶文化展览品的动态化。比如:要向参观者展示一个小型茶叶制作机械, 如果它是二维图片, 给人的就是视觉感知;如果它是三维的茶叶制作机械, 那么给人的体验就要比二维图片丰富;假如这个机械是四维动态的, 那么给参观者的视觉感知就更加丰富了。相比二维平面图片和三维立体静态的展示, 人们肯定更喜欢四维动态化的茶模型。又如:三沸示意模型的展示, 把一些气体融入水中, 参观者就会看到《茶经五之煮》的一幕: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动态化的茶模型比静态的墙展、图片、资料陈列更加生动形象, 一沸、二沸、三沸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

3.2 茶影像体验

采用LED显示屏、投影幕布等, 为参观者动态展示茶具、茶叶、茶艺、茶道、茶知识、茶俗等。它的展示形式可以是短小精悍的微电影, 比如描述某一件茶事, 还可以是弧幕影院那种大视野, 给人强烈震撼的影片。总之, 充分发挥茶影像技术的优势, 能够开拓参与者的事业, 让人们对创新的茶科技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终实现参与者和茶文化之间的良好互动。除此之外, 必定会有更加多元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茶文化的展示设计中, 茶文化的传播途径得以拓展。

3.3 采茶制茶

茶叶从茶园走进人们生活的过程, 就是采茶制茶的过程, 这也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参观者对采茶制茶充满了好奇, 比如:什么样的茶叶既好看又好喝?雀舌、单芽、旗枪到底是什么形状?茶叶的形状也能制作出来吗等等。茶博物馆完全可以为参观者提供一个可以亲自采摘的茶园,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 让人们了解工夫红茶、铁观音、龙井茶等制作流程, 人们亲身参与揉捻茶叶, 有更多的接触茶叶的机会, 通过手工操作掌握茶叶的发酵、干燥工序等。如果场地有限, 茶博物馆则可以提供简单的扁担、竹篓、微型揉捻机、炒锅、炭火等采茶制茶的器具, 让人们能够参与其中。

3.4 壶艺作坊

有句话并非空谈器为茶之父。茶文化的展示设计必然包括了茶壶, 茶博物馆可以另辟一个制作紫砂壶、陶泥壶的空间, 比如:将一张木质桌子摆放于大厅中间, 上面放一些紫砂、泥巴等, 以供参观者动手体验。陶艺壶的制作相对简单, 它追求一种质朴、稚拙感。紫砂壶的制作流程相对复杂, 需要围桶身、敲击泥片、捏塑壶盖, 然后再加上壶把与壶嘴, 最后还要打磨到色泽光亮。

3.5 制作茶点

这部分主要针对一些高品质的茶楼会所而言的, 在展示茶餐的同时, 可以配以茶点的制作, 让顾客了解茶点的制作工具和材料。根据顾客个人所需, 可以自由选择茶点口味。茶食、茶点、茶菜深受顾客青睐, 人们也更愿意参与到制作茶点的活动中, 不仅丰富了各种茶点、茶食的种类, 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4 互动体验

4.1 营造场景

为了让参观者感受原滋原味的茶文化, 茶博物馆可以营造某些具有传承意义的历史场景, 并体现出某个时期的风俗文化, 从而提高茶博物馆的展陈效果。比如:藏族酥油茶、傣族烤茶等茶文化展陈设计就是通过营造场景来表现风俗人情的, 围绕藏族、傣族的茶事活动来布置环境, 包括制茶、品茶、茶艺等, 就像符号化的藏族文字、语言、饰物, 让参与者融入到藏族的风俗文化中,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和指导, 参与者可亲自制作酥油茶, 使用藏族礼仪, 穿戴藏族服饰, 在互动中刺激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各感官。营造场景同样要以真实为原则, 本着科学、客观、严肃的态度重构茶文化、茶历史中的一切人、事、景。

4.2 茶道与茶艺

在品茶中获得心灵的启迪、生命的感悟等, 即为茶道。活动中可以重现古老的传统茶道, 也可以展示现代社会的茶道:布置场景、营造氛围、摆设茶案器具, 指导人们正确的奉茶姿态。茶道活动的全过程都在与参观者互动, 通过运用礼仪、动手培植等各个环节, 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茶艺的侧重点在演示技艺, 先由表演者表演、解说茶艺, 人们学习怎样通过茶艺泡出茶的色泽和香味, 在互动环节, 茶艺表演者可以让人们亲自沏炮龙井茶、乌龙茶, 向人们介绍不同的朝代是怎么煮茶烹茶的, 通过互动演示和交流, 原滋原味的茶历史、我国经典的茶文化都将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人们, 这无疑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保护。

5 结束语

在动态体验理念的指导下, 茶文化的展示设计方式得以丰富和创新, 给了参观者叹为观止的视觉体验。与常规的文物博物馆相比, 由于茶叶的可饮、可烹、可触、可嗅, 让茶文化博物馆的动态体验展示设计更具有趣味性, 相信在信息科技的支持下, 不久的将来, 还将有更加新奇的展示方式让人们去体验。

参考文献

[1]楼亚思.情境中的动态体验析传统戏剧文化于展示设计的价值[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0, 06:53-55.

[2]吕燕茹, 张利.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J].包装工程, 2016, 10:26-30+10.

[3]周春江.动态体验式茶文化展陈设计的类型初探[J].农业考古, 2013, 05:170-173.

[4]杨正宏.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以镇江博物馆为例[J].东南文化, 2013, 05:117-122.

[5]冯文博.数字技术下包装设计发展特征探析[J].包装工程, 2014, 06:5-7.

篇(7)

关键词:茶艺教学;表演;背景音乐;选择;融合

茶艺是一种艺术形式,源于唐代的灿烂文化,通过宋、明、清几代的历史发展,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它融茶艺术、饮酒艺术、表演艺术、环境艺术和音乐艺术为一体。茶艺表演是将茶性特点、冲泡技艺、审评要求、茶艺礼仪等艺术化、形象化的基础上,由茶艺表演者营造出优雅和谐的品茶环境和氛围,使饮茶、观赏的人在欣赏、品饮过程中享受茶艺之美,感受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乃至领悟人生哲理。作为一名茶艺专业的音乐老师,笔者深知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文化品位的提高,在茶艺表演中,音乐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不同民族、茶类、主题的茶艺表演形式都有所不同,选取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也应不同。在茶艺专业茶艺表演的教学当中,应该更加具体透彻地给学生分析,让学生知道该艺术是包含了茶的茶性特征、冲泡特点、表演流程和地方文化风俗特点以及茶艺主题等多方面因素。因而如何结合茶艺表演和音乐艺术之美,合理选择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才能更好地营造出茶艺表演及品饮环境和氛围是笔者探者的重点。

一、茶艺表演和音乐的个性与融合

1.茶艺表演的基本内涵

大众理解的茶艺表演是以茶道文化与美学内容为基础,并以茶叶的冲泡及品饮过程作为艺术表演的载体,同时将音乐、演艺、书法、绘画、文学、服饰、场景等各个细节要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茶艺表演是在具有悠久历史深度的茶道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同样是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与艺术相融合的产物。饮茶仪式可以使饮茶在优雅和安静的环境中冥想,享受茶礼的美,静悟茶的精髓。茶艺表演源自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具有历史深度,也同样是一种大众文化,具有广度。据有关文献记载,魏晋思想奔腾时期就出现了茶艺表演的雏形。隋唐文化绽放时期,茶艺表演日渐成熟。明清文化集中时期,茶艺表演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和各地民风民俗之中,并成为了一种历史积淀。虽然我国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文献记载中并未出现“茶艺”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茶艺”的称法才被引入,逐步形成了程序化、步骤化的茶艺表演。

2.音乐的基本内涵

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涵盖了器乐、声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每一首音乐都有它独立的个性,是创作者当时全部感受的载体。在音乐艺术中存在著名的两分法的论断:特殊与非特殊内涵,属于音乐艺术内涵理论的基础论据。两分法的“特殊”和“非特殊”表示“专有”和“非专有”,相比较而言,后一组容易产生“非独有”与“独有”等歧义。在当代艺术表演艺术中,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它有一种传达情感、艺术结构、营造气氛的场景等功能。

3.茶艺、音乐艺术层面的多样化融合

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表演形式多样、民族风情不同,民俗茶艺表演也各具特色。近年来,茶艺表演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各地代表的民俗茶艺纷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如北京盖碗茶、潮汕功夫茶、四川掺茶、白族三道茶、藏族酥油茶、广西六堡茶等,这些全国各地的茶艺表演结合当地特色的音乐涌现出浓郁的民族风味,充分体现了我国多民族的特色与幅员辽阔的地域风情。因而,在特色少数民族茶艺艺术展现中,不仅要讲究冲泡技艺、品饮艺术、服饰细节、布景等,还应选择能灵活运用代表着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更加全面化地展现出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与饮茶习惯。例如,在云南白族三道茶茶艺表演中,茶艺师不仅要展示冲泡茶的技巧,炮制热茶还需要用特色土陶茶具,这样能够丰富茶艺表演的民族意义。

4.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类型和特点

(1)中国古典名曲。传统中国的古典名曲大多采用洞箫、琵琶、古琴、古筝、二胡等音乐,通过独奏或者是合奏来表现的。而这其中古典名曲所体现的情感是委婉却又缠绵、细致真切、感情细腻的。所以,在当代茶艺表演中结合古典名曲,恰恰能促使茶客快速融入品茶道氛围中,心旷神怡,纵身道法自然。同时,在古典名曲中,尤以反映高山流水之音、登高思乡之情、月下朦胧和禽鸟之声的曲目可作为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正如反映望月之情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月儿高》《关山月》《彩云追月》《霓裳曲》《汉宫秋月》《灯月交辉》以及《秋胡月夜》等。这些传统音乐能够让品茶客如临其境,在观赏湖光月色之美时,欣赏茶道、茶艺表演之美。《幽谷清风》《潇湘水云》《汇流》及《流水》等汲取大自然山水之美的曲调,给茶客带来自然和谐之美,焕发了品茶客对大自然的无比崇拜与赞美之情,从而引发对茶、对茶艺表演的关注。汇聚念情、念亲的《阳关三叠》《远方的思念》《情乡行》《塞上曲》等,将其置为背景音乐,真真切切地将茶客与茶之间建立起细腻深厚的情感。《平沙落雁》《鹧鸪飞》《空山鸟语》及《海青拿天鹅》等表现自然鸟兽的传统音乐。能够让茶客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震撼美,让茶客进入茶道自然,更好融入茶的世界。(2)近代作曲家所谱写的背景音乐。不同于古典名曲的和谐柔美,《闲情听茶》《桂花龙井》《茶雨》及《听壶》等近代名家创作的音乐则富有意境,这些都是近代作曲家们专为品茶、茶艺表演而创作的背景音乐。在茶客品茶时,伴随这些独具意境的音乐,能够将茶客嘈杂的心带入茶的优美意境内,让茶客纵情感受到茶文化的精髓。

二、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

1.根据茶艺表演所要传达的茶性来选择

茶艺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使得我们必须根据要表演的茶类及茶性来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我国是茶业大国,目前有白茶、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及其他再加工茶,种类繁多。茶的种类不同,它所涉及的冲泡技艺及表演艺术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上所述,不同的茶类因其茶性不同,它的外形、香气、滋味、加工、冲泡、品饮方式等都各不相同,在进行茶艺表演时,明确要由所要传达的茶性来匹配对应的乐曲。例如,绿茶的加工方式、冲泡程序相对较为简单,茶香清淡、茶汤滋味鲜爽、颜色淡雅,根据茶性应选择较素雅、简洁、悠扬的乐曲,因为竖琴、古筝、竹笛等传统乐器,这些乐器在模仿清澈、绵长的水流声上比较突出。所以茶艺表演者可以选择古筝或笛子演奏的乐曲结合绿茶茶艺表演。乌龙茶制作工艺繁琐,茶汤香气馥郁醇厚,茶性沉重浓厚,茶艺冲泡及表演程序复杂,所以其背景音乐应该是以舒缓柔和而又情感饱满的中国传统古典音乐,如古琴、洞箫等,从而突出乌龙茶的茶性特点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红茶相比较其他茶叶茶性具有冷艳、高贵的特点,更有茶中之梅的美誉,可以选择与梅花、寒冬等气质相近的乐曲作为红茶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茶艺专业教师在茶艺表演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根据茶叶的冲泡方法,并在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如何选择运用背景音乐,将乐曲与茶叶独特的气质进行糅合,达到渲染气氛,彰显茶艺表演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气质。

2.各民族风俗与茶艺表演所需背景音乐的有效融合

我国是茶叶、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各个民族的茶俗及表演方式风格迥异,时间与空间共同积淀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现阶段,国家鼓励发扬民族文化,各代表少数民族特色的茶艺表演也逐渐兴起和传播,成为茶艺表演的特色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茶艺表演很好地结合了本民族的民俗及歌舞艺术,如藏族的酥油茶、傣族的竹筒茶、广西的龙虎斗、白族的三道茶等都展现出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在其茶艺表演中多数表演要求环境、服饰、道具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因此所运用的背景音乐也必须能够表现出其民族民俗特点,才可以充分发扬该民族的传统茶俗文化。例如傣族的竹筒茶,在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具有云南傣族特色的乐器演奏的乐曲,例如葫芦丝、巴乌等演奏的《欢乐的巴乌》《竹楼情歌》等。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背景音乐对茶艺动作及表演氛围进行了美的衬托与渲染,在茶艺表演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民俗茶俗文化,选择当地民族乐器乐曲及民谣为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也可与当地特色舞蹈进行节奏配合,使茶艺表演精彩更具有特色。

3.根据茶艺表演的主题来选择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地方都推出当地最具特色、主题鲜明的茶艺表演。目前茶艺表演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设计新颖,主题各不相同。而茶艺表演的主题就是寄情于茶,让茶作为一种有效载体来表达其中细腻的感情。创作者们可以根据不同茶类的表演程序及茶性特点,让茶艺表演可以有更多的主题选择。正如写作文一样,可以有表达励志、亲情、学习、互现帮助等正能量主题。例如笔者学校2016年茶艺参赛作品:潮汕功夫茶情思——《守望与归盼》这一主题茶艺,是以潮汕功夫茶的冲泡流程为表演主体,描述了忙于生计的子女在外努力拼搏与家中老父母的守望,通过一杯功夫茶,表达了儿女的思乡之情,家中老父母的思念、支持与期盼。那么前面温洗器具、赏茶、纳茶、洗茶泡茶部分的背景音乐是选择了一首比较安静的古琴,古琴音色厚重、幽静,古朴,能够很好地叙述出子女在外打拼的努力、辛苦和思乡之情,以及家中老父母对子女默默的守望与支持。而在茶艺表演的分茶、献茶与结束部分,笔者选择一首古筝与多种乐器合奏的感人曲子,把表演及主题推向,表达了子女及老父母的相思之情,渲染现场气氛。主题茶艺合理选择背景音乐的难度是非常高的,它必须结合前文3点的所有内容,再赋予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最后再来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是比较需要技巧性。茶艺专业教师应该在上课过程中,对音乐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当前,我国常见的茶艺表演多以重冲泡动作、轻背景音为主,以致很多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茶艺表演都使用了一样的背景音乐,造成了欣赏、品饮者的审美疲劳,从而削弱了对茶艺表演动作的直观感受,无法纵身其中。所以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考验着茶艺专业的教师、学生和茶艺爱好者的智慧。为满足欣赏者对茶文化的精神追求,茶艺文化的教学人员、创作传播人员务必要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进行合理的解析,与茶艺表演相糅合,更深层次地表现出茶艺表演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许远伟.论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6(4).

[2]胥佳.浅谈农村茶艺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及审美[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

[3]陈力群,郭威.茶艺表演阐微[J].艺苑,2014(2).

[4]刘钟瑞.浅谈茶艺表演中的技艺和气质[J].农业考古,2006(2).

[5]刘盛龙.感悟茶艺表演[J].农业考古,2004(2).

[6]张明行.帝国茶苑举办中国茶艺表演洋观众齐鼓掌谢幕场面感人[J].农业考古,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