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竞技运动的魅力

竞技运动的魅力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2 09:50: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竞技运动的魅力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竞技运动的魅力

篇(1)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竞技健美操教学概念的理解,研究这一项运动的技术特征的独特性,充分的了解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还对竞技健美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并提出了解决的设想,从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竞技健美操的特征,而且能够关注竞技健美操的发展,使竞技健美操成为很多人热爱的项目,促进这项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以致今后的繁荣。

竞技健美操作为一种竞技性的运动的同时,还是一门艺术,融合了音乐、表演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够愉悦身心,使之具有了很强了娱乐休闲性,以致在国际社会上倍受青睐。因此要对竞技健美操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内容,而且要从中找到这项运动在技术上的特殊性,了解它的发展,明确它的未来。

一、竞技健美操在内容上的突破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外来的体育运动项目,我国在引进竞技体操运动进行指导教学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了。在这个时间段中,学者专家对竞技健美操进行了研究,但是一直处在初级阶段,整体的水平尚未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依旧是按照老套的方式进行单纯的竞技健美操要在音乐的配合下进行,随着竞技健美操项目在国际上开展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对竞技健美操的评价也不仅仅是技能的高低,而是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体能、美感、技巧等的综合素质的考核,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健美操的比赛过程中,应该保持充足的激情、情绪热情奔放、动作准确到位、还要保持旺盛的体力和充沛的精神,运动员的这种比赛能力,要求把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进行系统的整合,因此对竞技健美操的研究不能仅仅的局限于技能的训练,而是要进行深入的剖析,了解这一体育运动项目的内涵和精髓,首先要明确竞技健美操的内容,它融合了现代的芭蕾、爵士、街舞等多种舞蹈表演技法,依据人身体的柔韧度、身体结构、体能特征等,编排一系列的舞蹈动作,适当的调节舞蹈的难度和连贯性,以促进人的身体机能的完善,加强耐力训练,从而展现人的形体美、健康美,可以说这是一门艺术,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文化、服装搭配等多种知识,在竞技健美操编导以及表演上又涵盖了运动心理学、生理学、营养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在竞技健美操中要充分尊重和维护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特征的独特性。

二、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特征的表现

(一)竞技健美操的健身性。竞技健美操的动作要求刚劲有力、灵活迅速,这就需要身体的肌肉纤维能够及时的配合运动的节奏,以表现竞技健美操的力度和美感。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整个身体的代谢活动主要是依靠无氧代谢,通过这种代谢方式达到健身的目的。一直坚持竞技健美操运动的人,身体各方面的技能都要比没有经过锻炼的人健康,心肌会增厚,心脏的容量能够变大,血管壁的弹性也会随之增强,心博有力,身体的柔韧度和弹跳性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身体的供氧也会变得很充足。其次坚持竞技健美操锻炼的人体型也会比较的完美,竞技健美操对体型姿势的要求比较高,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舒展身体的各个部分,身形会变得挺拔,骨骼坚硬粗壮,能够调节肌肉的分布,体型随之变得匀称,在弥补身体缺陷的同时,还能够潜意识里增加人的自信心,增强人的气质。再次,长期坚持竞技健美操锻炼的人,能够舒缓长期积攒的工作压力,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的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们在工作或者是学习生活中都处在一个有压力的环境之中,每天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难免会造成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而这项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人们舒缓紧张的神经细胞,防止一些职业病等的产生,可见竞技健美操运动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很有帮助的,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运动方式。

(二)竞技健美操体现出的合作特征。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难免会遇到难题,这就需要合作的精神,这种合作的精神在竞技健美操这一项运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竞技健美操是一项集体的运动,需要考验整体的配合能力,竞技健美操有单人的表演,但是大部分是需要团队合作的,例如托举、转身、变换队形等动作环节,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模式去表扬的话,动作就难以统一,美感得不到保证,有时候可能因为一个人的失误造成生命的损失,因此要很注重整体的表现效果,各位运动员在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配合,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加强了解,增强默契度,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手势都能够帮助一个动作的完成,只有配合得当,才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成绩,总之一个团队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加强默契度的培养,增强团队意识,注重团体成员的合作。

(三)竞技体健美操有很强的美学特征。竞技健美操很大的程度上是考验一个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身体的各个部分能够跟得上节奏,身体的动作要协调优美,在每个运动中都能够展现出健康、优雅、美丽和健康的特征,这同时也是人们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首先是身体节奏感,在这个节奏感的支配下整个身体随着节奏的变化呈现出丰富的变化,身体各部分的屈伸和上下的起伏都可以呈现出美感,这一节律感是竞技健美操运动的突出特征所在。它的美感特征还表现在强劲的力度,动是生命的本质的特征,只有动起来才能够体现生命的活力和精神,竞技健美操的动作是这项体育运动最精华的部分,它本身是以力度为主的运动表现形式,它表现出来的力量、活力、冲进和力度等都是美感所在,机械不呆板,而且趋向于更真实的生命力,竞技健美操的舞蹈的美感还在于抒情成分较少,而是更多的关注欢快有力的节奏感。

(四)竞技健美操的技术特征。竞技健美操的技术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运动的本质特征,是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掌握好了竞技健美操的技术特征才能够把这项运动的精髓发挥出来。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动作缓冲、重心移动、姿势控制、平衡感等多方面。具体的说在运动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节奏感,通过身体各个关节有配合的运动,在动作的舒展过程中,使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其次要使身体姿势保持在最佳的状态,这是保证人体对地面的反作用力顺畅传递至头顶引起身体重心节律性弹动技术特征的必要条件。

三、竞技健美操的研究现状

竞技健美操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普及的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在我国的竞技健美操的理论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成果,一些研究性的著作在近些年不断的出现,在其中对体能研究作出了明确的解释,指出了竞技健美操中的体能训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能训练,而是一种充满潜力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承受高负荷、大工作难度,从而激发出潜能。也要看出在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的研究中还存在和大的问题,尚未形成一整套的理论,比较的分散不系统,没有经过对这项运动的深入调查,而是根据一些人的口述或者是对其他国家的理论的综合得出了一些结论,没有针对性,也就难以突我国竞技健美操的个性化特征。存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对体能研究不够深入,目前我国对竞技健美操的研究集中在了动作和美感上,也就不能够依据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科学的规划,缺乏对体能素质上的科学研究,众所周知,有的运动员体能很好,而有的运动员体能相对较差,把不同的运动员放在一起进行训练就难免出现不协调的局面。另外我国的竞技健美操的训练依旧是偏重于外在的东西,却忽略了运动员潜意识能力的激发,没有能够激发出顽强拼搏的意志。再次在资金的控制上,我国对于竞技健美操的支持还不够充足,这也是影响我国竞技健美操的一大瓶颈。

四、加强竞技健美操的发展

(一)要加强竞技健美操的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的训练是基础,没有合格的基本功就没有高水平的竞技健美操的成绩。竞技健美操属于一种有美感的体育运动项目,既然是体育项目就必须有体能作为支撑,能够保证有足够的体能完成一整套的动作,这就需要对体能的锻炼和挖掘,这是完善基本功的第一步,是能够保持竞技健美操活力的关键。其次在进行动作表现时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作为补充,一个竞技健美操的表演者必须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专业文化知识,了解一个动作是为了表现什么而编排的,能够理解运动表现出的美感,能够理解竞技健美操的魅力所在。否则就难以获得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在艺术表现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只是没有灵魂的动作,显得死板不生动,缺乏了竞技健美操运动本身具有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建立科学系统的竞技健美操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解决现在竞技健美操中的某些弊端。

(二)竞技健美操运动要加强市场经济的联系。加强对竞技健美操的改革步伐,把竞技健美操纳入市场经济之中,能够接受市场化的挑战,时刻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整个的改革过程中,政府为了鼓励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改革原来过分集中的体育政策,不再是只政府的管理,而是以政府管理为主,依靠市场的宏观调控,也明确的提出要把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国际体育发展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把竞技体育的发展和普及纳入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下放权力才能够搞活竞技健美操的发展,依靠市场的管理可以打破经费短缺和活力不足等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健美操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契机,依靠市场的需求制定发展的策略,能够吸收资金,保证资金的来源,才能够维持竞技健美操的持续发展,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创收的优势,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加强竞技健美操的科研力度,培养高水平的教练。众所周知,理论先行才能使事情的发展有方向,才不至于盲目。为了促进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科研水平作支撑,并配以高水平的教练。科研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包括经济健美操的发展变化、现状对策、特征研究、影响因素以及对社会个人的意义等多方面,科研的研究能够为了引导并且促进经济健美操的发展。在理论的指导下,要开展竞技健美操的训练,与之相适应的必须是一个高水平教练员的团队,从教育方面说,有能力的学校可以开办竞技健美操这一专业,在职业技术培训和大学院校中开始注重培养教练人才,推进健美操协会实体化和职业化的进程,国家也要给予资金的支持,注重对教练员进行选拔和考核。

参考文献

[1]胡佳哲.健美操运动员的供能特点及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5,3.

篇(2)

关键词:教学现状;发展对策;运动精神

羽毛球是一种全身运动的健身项目,20世纪90年代设置为高校体育课程。由于其运动便捷:不受场地限制,室内羽毛球馆、室外公园、生活小区、校园内等均可开展;不受年龄、性别局限:男女老少皆可参与,运动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大或减少运动量,既活动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等诸多优势受到大学生的喜爱,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追捧的运动。分析羽毛球教学现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对促进高校羽毛球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浅析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

1.运动场地和器材的制约

羽毛球是一项耗损运动,羽毛球、球拍都是在运动中极易破损的教学必需用品,大多数情况都需要学生自己购买;室外教学受天气影响大,室内运动场地随着上课人数的增多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有些高校甚至对羽毛球运动馆实行定点开放或者以盈利为目的的运动馆。由于运动场地和器材的制约,大大影响了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

2.教学模式单一

大部分高校羽毛球采用教师为主导,进行单一的示范、讲解,学生重复练习,过大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学生需要简单地重复一个动作,运动负荷较大,让课堂成为运动竞技的训练课,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缺乏各高校间的竞技交流

竞技比赛是促进体育进步的有效关键方法。组织形式多样的羽毛球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各高校的技术交流还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现阶段各高校之间严重缺乏沟通交流,无法发挥羽毛球作为一门竞技体育运动的真正魅力。

二、浅谈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发展对策

1.建设健全运动场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高校应重视并加强羽毛球运动场馆的相关建设,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除了正常的教学时间使用外,适时在课外时间对学生开放,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目的。在合理建设与规划的前提下,使教学资源达到充分的利用,大力推进羽毛球运动在高校内的普及与开展。

2.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羽毛球运动的自身特点,教学过程中还是大部分时间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因此教学内容要由单一的形式转变为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位上课的学生都能体会到羽毛球运动的乐趣。对运动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更为专业化的训练,通过他们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其运动兴趣的培养,让他们体会到羽毛球运动的乐趣,提高学习热情。

3.组织高校间比赛,营造竞赛氛围

羽毛球比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观看比赛的同时,让他们充分领略到竞技体育的魅力。同时,比赛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锻炼后,有一个展现自身才能的场所,让学生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喜悦。各高校通过自身选拔参赛选手进行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如若自己学校的代表对获得胜利不仅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会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促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羽毛球运动当中来,促使羽毛球运动在高教中的发展。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3)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代谢能力需求,提出采用最大摄氧量、30s及60s上下肢无氧功测试评定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及无氧代谢能力。针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赛前大负荷训练的特征提出赛前训练监控的必要性,并提出采用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及尿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赛前训练负荷的监控。

关键词 竞技健美操 专项代谢能力 训练监控

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以自身的魅力,风靡全球。健美操运动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奥运会的表演项目。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体育健身、竞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规范及全民健身意识的加强,健美操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开展。全国锦标赛、全国体育大会、大学生运动会等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健美操竞赛也反映出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的现有水平。

近几年来,我国竞技健美操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技术和规则的分析上,而针对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代谢能力的评定及赛前训练监控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和方法的支撑,更需要运动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来指导训练。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分析和评定,及时监控训练,为其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健美操运动的项目特点及专项代谢能力的需求,探讨测评其专项代谢能力的方法及赛前训练监控的指标,探讨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的规律和特点,为教练员赛前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及安排训练负荷提供参考依据。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项目特点及代谢能力分析

现代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快速发展,使健美操竞技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竞赛机制的改革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健美操竞赛也日趋激烈,这给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技术、体能、心理和智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对竞技健美操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科学的手段运用综合性指标分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代谢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注重发展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代谢能力,有助于推进竞技健美操训练的科学化进程,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运动水平。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项目特点

竞技健美操属于难美项群的技能类项目,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能够表现出连续、复杂、高难度成套动作能力的项目。该项目要求运动员在1min30s±5s(男单、女单项目)/1min45s±5s(混双、三人、六人项目)的时间内完成包括10/12个技术难度动作、操化动作组合、过渡与连接动作和集体项目的托举配合动作四个组成部分的成套动作。

(二)竞技健美操运动的代谢能力分析

研究表明,竞技健美操运动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有氧代谢供能为辅的运动项目,运动过程中三种供能系统均参与供能,其中以糖酵解供能系统为主,磷酸原供能系统占一定比例,同时以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作为基础。毕献为等对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研究显示,一级运动员的各项无氧代谢能力均大于二级运动员,反映出竞技健美操运动中无氧糖酵解供能水平是限制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

二、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代谢能力评定指标的选择

(一)竞技健美操专项代谢能力分析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爆发力和无氧耐力对其竞技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ATP-CP系统的供能能力作为运动员爆发力的基础,竞技健美操中跑、跳、蹬转换十分频繁。这就要求运动员要以高效的ATP-CP代谢供能来支撑力量的输出,在无氧的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与速度。该系统对运动员完成高难度动作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竞技健美操无氧代谢能力测评指标选择

竞技健美操运动作为一项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需要对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进行定量分析,为运动员机能评定以及训练效果的监测提供科学的服务。随着测试仪器和研究方法的日趋发展,对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测试趋向于系统、全面、准确,主要采用Monark功率自行车和30s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简称WAT测试)。研究人员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及训练水平等特点,运用此方法对运动员无氧功率进行定量分析,为运动选材、机能评定以及训练效果的监测提供科学的服务,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较为先进的无氧代谢能力测试方法。

但通过Wingate30s无氧功率试验检测与评估无氧代谢能力尚存不足:Wingate 30s的全力运动主要是下肢运动,不是全身运动,不能最大限度激活糖无氧酵解供能,不可能精确地评价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而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几乎所有动作都要求运动员肢体的整体协调配合,上肢的运动配合尤为重要,对运动员上肢的力量、爆发力以及速度耐力同样提出较高要求。另外竞技健美操的时间一般在1分20秒左右,仅通过30s的时间测定健美操运动员下肢的无氧功,忽略上肢在运动中的作用,能否真实、全面地反映运动员无氧酵解能力?是否还需要对上肢无氧功进行比较?60s的全力负荷运动是否能更好反映机体无氧代谢能力?有关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通过同时测定上下肢30s\60s无氧功能更好的反映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

(三)竞技健美操有氧代谢能力测评指标选择

篇(4)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采用现代管理学的“SWOT”观点对我国中华龙舟大赛发展中的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为中国龙舟运动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SWOT分析 中华龙舟大赛 对策

龙舟竞渡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民族魅力而备受人们的喜爱。龙舟运动集文化、娱乐和竞技于一身,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启发历史文化研究、渲染节日气氛、丰富大众生活、促进全民健身、增进友谊和促进团结、展示强健体魄和竞技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时展,社会进步,我国进入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阶段,古老的龙舟竞渡也随之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转型。1976年香港举办的第一届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作为我国竞技龙舟运动的开端,到2011年代表着中国龙舟最高水平的中华龙舟大赛开始运作,我国的龙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中华龙舟大赛

中华龙舟大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办。是国内目前赛事级别最高、竞技水平最高、奖金总额最高的顶级龙舟赛事。每年都在全国各地举行十多站分站比赛,根据成绩排名每年末举行中国龙舟大赛决赛。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行业体协及承办地为单位均可组队参加,比赛项目一般分男子组22人龙舟200米、500米直道,女子组22人龙舟200米、500米直道。比赛执行中国龙舟协会《龙舟竞赛规则》。

二、中华龙舟大赛的SWOT分析

(一)“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任何一个计划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计划实施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比较,帮助计划制定者与实施者进行预测,并认识到计划面临的主要与次要问题,使建立在SWOT基础上的计划与战略充分利用优势,将机遇资本化,扬长避短,迎接威胁①。

(二)中华龙舟大赛发展的优势

1.政府制度的强力支撑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逐渐加大了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视,陆续出台了扶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龙舟运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性支持。

政府还通过实际行动支持龙舟运动的发展。龙舟赛事的举办就得到了中国龙舟协会和各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全国龙舟月”系列赛事就是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和各举办地人民政府为主办单位的市场开发,有效的保证了龙舟赛事的成功举行和市场开发工作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此外,中国龙协还积极推动龙舟训练基地的多元化投资,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一批高水平的龙舟训练基地,如肇庆、顺德等国家龙舟训练基地,同时引导各地建立龙舟运动协会,这些协会的规范,为维护赛事体育道德、加强行业间的自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龙舟运动魅力独特

龙舟运动富含竞技之美。来自民间的龙舟竞渡本身就含有鲜明的竞技特质,自古就有很多文学作品对这种竞技特质进行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如李群玉诗:“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②。”而龙舟运动作为一项现代水上运动项目,目标就是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因此,对竞争精神的宣扬则更加突出,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比赛也就更加精彩激烈,富含竞技之美。

竞技龙舟运动民族特色浓郁。竞技龙舟运动由民间的传统龙舟竞渡通过现代化转型而来,在演变的过程中龙舟的船体始终保留有龙头和龙尾,船身上漆有鲜艳的鳞状彩绘,船上配备着锣、鼓等,这些都使其饱含着强烈的民俗气息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竞技龙舟运动娱乐性十足。观看过龙舟比赛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随着一声令下,只见十几条龙舟头咬尾、尾接着头,从上游鱼贯而下。每条龙舟的颜色各异,龙头栩栩如生,船速快得劈波斩浪,宛如条条真龙戏水。此时鼓手坐于船头,手持鼓糙敲击鼓点,口中下达动作口令,桨手和着鼓点指示集体荡桨,而两岸助兴的观赛者人山人海,鼓声、水声、呐喊声、欢呼声声声入耳,气氛欢庆,场面壮观,具有极强的娱乐性。

3.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龙舟竞渡起源于中华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和对历史文化名人屈原的纪念,发展至今却没有被迅猛的商业文化所吞噬,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韧性,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已经超出了竞技和娱乐的范畴,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彰显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而这种深厚历史文化至今仍然深深植根于竞技龙舟运动之中。

龙舟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其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精神粘合剂”,把中华儿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现代社会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奋进的动力。

篇(5)

关键词: 竞技篮球运动 审美表现形式 发展

竞技篮球运动虽起源于游戏,但经过长期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竞技篮球认识正在不断加深,篮球运动不但日益成为人们最喜欢的强身健体的锻炼项目,其运动过程中所需要并体现出来的动静结合、默契配合、钢韧相济及由此激发出来的团队士气也使得它日益具有观赏性,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艺术游戏或艺术运动。作为艺术,竞技篮球以独特的活动形式最形象地展示人体的优美形态和心灵气质,和谐地反映人类对现代社会文明生活的创新、完善与追求。

1.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审美表现形式

审美性作为竞技篮球艺术中最主要、最核心的特征,是通过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来体现的,而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发挥即艺术作品还必须有生动、鲜明、准确的形式来表现。随着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其表现形式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1比赛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激烈。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员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比赛中身体接触和干扰频繁,比赛强度加大,对抗空前激烈。进攻和防守时运动员敢于主动发力,主动性、攻击性更强,特别是攻击性紧逼防守的出现,运动员防守凶狠,主动抢步抢位,时刻给对手压力和紧迫感,迫使对方心理紧张,造成失误,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据资料现实,一场竞技篮球比赛从开始到结束需要80min左右的时间,在40min的比赛中,队员的平均步数是9480步,运动员大概要跑10km,即每分钟240步。快速奔跑距离约3km左右,其中快速冲刺跑约1.5―2.5km;采取积极、快速的攻防战术时,脉搏可达34―36次/10s,50%以上时间平均脉搏在30次/10s以上。这个强度运动员承受负荷相当大,代谢水平处于有氧与无氧之间,正是这种高强度的对抗促使了比赛场上出现激烈的比赛画面,提高了其欣赏水平。

1.2比赛攻守转换速度加快,节奏分明。

速度是篮球比赛的核心和灵魂,现代运动员在强调高度的同时更加注重运动员速度的发展。技术运用快,攻守转换快,快攻次数增多已成为比赛中的典型画面。速度快不仅表现在表面上的快,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判断反应、快的意识等内在的快。特别是在篮球规则缩短进攻比赛时间后,速度的加快促进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得分的大幅度提高,快攻、抢攻、半场移动进攻等战术打法得到了较大的发挥空间,简洁明快、赏心悦目的战术配合使竞技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使更富观赏性的比赛层出不穷。而且现代篮球比赛在速度加快的同时,还强调速度与节奏的良好结合,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慢节奏是快节奏的一种过渡和调节,以快为主,速度与节奏相结合,呈现给观众的则是一种既激烈又具有节奏的动静结合美。

1.3善于变化,掌握主动,层次性强。

“变”是篮球比赛的精髓。从技术层面上看,篮球技术动作是固定的,有严格的规范标准,但在运动员运用时则是不固定的、多元的、变化的,无论是运动员面对对手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根据对手的情况和周围环境变化自己的技术动作,现代优秀篮球运动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全面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与对手对抗时,无论对手采取何种进攻或防守动作,都可以运用相应的技术动作来化解,在此过程中反映了运动员的智慧与运用技术能力;从战术层面上看,其运用精髓与技术运用一致,都具有随机应变性,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攻击与防守,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表现出进攻流畅,具有层次感,防守积极主动,立体感强,争取化被动为主动的特点。篮球比赛技术与战术运用的随机应变性丰富了篮球比赛的艺术表现画面,提升了比赛本身的审美价值。

1.4运动员高难技术动作增多,出现了许多个性化“绝招”。

观众观看比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观看个别运动员的技术发挥。因为这些运动员不仅具有自己个性化的技术“绝招”,而且其临场可创造出许多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高难动作。不得不承认,有些篮球运动员天生就是“艺术家”,具有非凡的创造想象力,其身体素质、智能水平、心理品质与艺术创作灵感有机结合,在比赛中时时创造出一些具有美感的技术动作,且由于运动员对篮球的理解、价值观的差异,不同运动员在篮球场上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久而久之则成为其在篮球比赛中经常运用的“绝招”,并且成为观众欣赏篮球比赛的动力和最为向往的享受。

1.5比赛胜负难测,有悬念。

观众对华丽的比赛场面会产生审美疲劳,但永远不会对胜负悬念感到麻木。现代竞技篮球运动比赛双方实力差距越来越小,使双方实力接近的比赛充满着变数,充满悬念,正是它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促进了观众看比赛的冲动,使观众体验到那种心情松紧交替的喜悦美,尤其是最后关键时刻的“绝杀”把比赛的悬念保留到最后,增加竞技篮球比赛艺术化的砝码,使人们对其关注程度经久不衰,并且越来越高。

2.竞技篮球运动艺术发展展望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哲学开始,艺术结束。哲学起统领、指导作用,是起点;而艺术则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目的与归宿。竞技篮球运动的成熟过程也是运动员技战术表现不断优化和创新的过程。

2.1“快”、“狠”的特点是竞技篮球运动艺术永恒发展的主题。

事物自身辩证否定的规律,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揭示了竞技篮球运动艺术化的发展趋势只能是速度更快,转换频率更高。“快”表现在比赛中进攻队获得球权后将抓住一切快攻机会进行反击,快攻不成则半场抢攻,最后落入阵地后的移动进攻战术,即全场比赛双方都处于高速运动之中,攻守节奏将更加流畅;“快”还表现在内在的快即意识、判断和反应快等,内在的快决定着外在形式的快,外在形式的快也反过来促进内在形式的快,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造就了比赛场上的流畅画面。“狠”表现在随着运动员力量和攻击性意识的增强,以及篮球规则对其的催化作用,使比赛场上的对抗将越来越激烈,身体接触将更加频繁,进攻时充满侵略性,防守时则充满攻击性,这种近似“战争”的高强度对抗使比赛更加充满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2.2比赛双方实力差距更小,比赛更具悬念。

随着现代科学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科学化训练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了竞技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这样各国球队的实力差距将逐渐缩小,无论是国际大赛还是国内比赛,比赛双方都有战胜对手的可能,这样就增加了比赛的悬念,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从而提高了观众对比赛的关注度。而且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每个国家都学习到了先进的篮球理念和技战术训练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便缩短了各国之间水平的差距,使比赛越来越好看,使其艺术审美价值得到攀升,而且这种交流还将继续下去,未来比赛双方的对抗将越来越白热化,比赛最后时刻的“绝杀”画面将越来越多,比赛将更加扣人心悬,充满艺术性。

2.3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系统科学理论认为,无系统的结构、无结构的系统是不存在的,系统的结构改变必然引起系统功能的改变。随着速度篮球的理念及队员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运动员场上角色发生了变化,高大队员以内为主,能里能外,而外线队员技术更加全面,角色互动成为了现代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趋势。这些变化促使了比赛内容结构的改变,而且使结构组合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内容结构的多组合方式,正迎合了现代观众对运动竞赛技术娴熟精湛和战术简洁的技战术美的审美追求。同时,快速度的进攻可以有效地争取时间和空间,为空中技术的创新和空中技术运用的技艺化创造较大的发挥空间。速度篮球带来攻防转换次数的增多,是增大不确定性的基础,阵容组合结构的多变则是这种不确定性的核心,而内容结构的丰富、比赛中策略运用的增多都为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砝码。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增强了运动员心理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且使观众得到了更大的发泄情绪的渠道。不仅比赛的内容结构达到了艺术的具体个别性的审美特征,而且比赛的结果也更加符合这种审美特征。这是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基石,也是篮球运动的艺术再现――表演。

3.结论

竞技篮球运动作为一门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具有其他艺术形态所不具备的艺术特征与审美表现形式,而且随着其深入发展,其艺术表现形式将更加丰富,也将越来越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与观赏要求,人们将更多地体会到竞技篮球运动的无限魅力,并且从中丰富情感、提高价值取向及增强对生命无限追求的渴望。

参考文献:

[1]黄琳华,夏滟洲.艺术概论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汪以平.舞蹈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孙民治.现代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谭朕斌.篮球运动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6]傅银鹰,王畔领.论篮球艺术魅力与体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8(4):399-401.

[7]黄滨,韩二涛.篮球进攻时限与篮球艺术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2005,(3):35-37.

篇(6)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创新性

前言:竞技健美操是融舞蹈、音乐和体操运动为一体的运动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高难度动作的高质量完成,达到对身体极限的挑战,还需要具有非常舒服的观赏性和艺术表演性,它是真正力与美结合的体现,因此应该具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及条件

1.1相对肌力、肌耐力及爆发力

竞技健美操在难度动作完成的过程中要求快速、有力,需要运动员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成套中的操化讲究快速制动,脚下要有连续的弹动,强调运动过程中中段保持稳定注重核心力量的培养,因此,运动员应该具有较好的肌肉耐力保持整个成套完整性与持续观赏性。

1.2 神经对肌肉的良好控制能力

一套完整的竞技健美操不仅要求有如同体操、武术般具有视觉冲击的高难度动作,还必须具有舞蹈般的操化编排,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运动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确保能够支配身体完成精细的复杂的技术动作,并体现出健美操的发力技术。包括难度动作的完成同样也需要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和判断,以健美操C组跳与跃类难度中的科萨克转体180度为例,在完成的过程中,必须由多块肌肉的协调配合用力和神经对每块肌肉收缩舒张的准确判断与控制来完成。

1.3艺术表现、柔韧素质、平衡性

动作舒展、流畅、优美是健美操运动的另外一个特点,而具有欣赏价值的运动项目如果缺少了美或其独有的感染力,那么表演就会显得非常苍白,因此竞技健美操训练对美对艺术魅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健美操动作强调末端发力感觉,足面、踝关节的勾绷,指尖的极致舒展体现了柔韧素质对健美操成套的重要性;并且其D组难度-柔韧与平衡,本身就是考验运动员的柔韧素质与平衡能力,成套复合性动作多、速度快、转身转面、腾空转体、等特点需要运动员良好的空间感觉和肢体平衡感觉做保障。

1.4有氧运动能力及无氧运动能力

在成套完成过程中其既有操化与简单过渡连接相对较为缓和的低冲击运动阶段,同时也有高难度动作的完成高冲击阶段。因此在整个成套过程中即需要有氧运动能力做基础,也需要高难度动作完成瞬间无氧运动能力的支撑,作为一名优秀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有氧耐力还需要极强的无氧运动能力。

目前,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某项运动能力,采用传统的、一般的体能训练手段训练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作为一项运动,传统的素质训练方法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对于运动员专项能力提升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竞技健美操发展到现在,单靠一般体能训练手段和传统专项体能训练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此项运动发展的需要。例如:教练非常习惯利用健美操中的七种基本步伐作为热身的手段,为保证身体姿态教练一般要求队员保持躯干与上肢的相对静态控制,然而这会影响运动员热身的效果甚至会影响整个训练过程,因为在训练中神经、肌肉、关节这三方面的充分激活,才能使得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将上肢控制就会影响上肢肌肉、关节的激活,由于基本步伐对于运动员早已经由最开始初学的泛化阶段变为现在的自动化阶段,本身对于神经系统的激活没有任何效果。因此,传统的训练方式就需要我们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有效改进,进行创新。

二、创新性训练方法有效体现:

2.1适应创新法:

以基本步伐训练热身为例,全身的肌肉、关节做好充分的预热,就需要让全身动起来。若要让神经保持兴奋状态,所做的动作需要保持在泛化、分化的阶段。在保持基本步伐完整性的同时,如果能够加上手臂动作、头部的扭转,就能在热身过程中起到对上肢肌肉、关节的刺激。所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创编出相应手臂动作,用动作变化抓住队员神经,但是在创编手臂动作时我们要把握避免同一套动作编排多次重复,做到在保持动作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队员的精神状态,确保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不会出现错误。另外对于我们手臂的动作要采用多套动作随机抽取使用,当队员适应现有动作难度水平时,就要从编排难度以及动作设计上慢慢提高,以适应队员对难度水平的需求。长此以往,除了可以改善训练的整体效果、锻炼队员们的协调性,还可达到神经对肌肉的良好控制。

2.2艺术融入法:

我国体操、武术等传统项目为我国竞技健美操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素质基础,使得我国竞技健美操在短时间内就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世界健美操逐渐趋向于“高、新、美”方向发展,而目前对于我国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最缺乏的就是对艺术的表现魅力。因此将独特的具有艺术魅力的创新训练模式带入健美操的训练课堂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而最能够体现 “艺术美”本真的项目就是舞蹈,因此我们就可以将古典舞、芭蕾等舞蹈引入我们的训练课堂,或借鉴他们的训练模式,或将它们的动作简化改编,以一种健美操的元素体现在成套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做到在不失健美操其本身特点的基础上,将舞蹈的美感与艺术表现力体现出来;另外将舞蹈引入健美操除了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及成套完整性外,它还能非常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柔韧与平衡”的素质,因为舞蹈对柔韧与平衡的要求远远高于竞技健美操,其对该素质的训练肯定有非常专业有效的方法供参考学习。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汲取百家所长为健美操的训练及艺术表现提供服务。

2.3同步训练法: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力量-爆发力同步训练,与单一进行力量训练和单一进行爆发力训练相比,效果都要优于单一训练的效果,且经过长时间系统的同步训练,对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也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另外在健美操运动过程当中其所有难度动作及部分过渡连接本身就是对运动员各项运动素质的综合表现,我们只有掌握了合理的训练手段,才能促进人体各项素质的综合提升,避免运动员因为某项素质的不足而影响到运动成绩的发挥;同样由于人体的整个功能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只有把握合理的同步训练方式,在保证科学有效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一举多得,才能非常协调的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保证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窦丹、陈晓英,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体系在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

【2】刘春英,竞技性健美操运动的创新发展思路,【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

篇(7)

[关键词] 网球;高校;比赛

网球是一项集竞争性、文化性、观赏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极具魅力的体育项目,时下打网球、看比赛己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事,人们已经把网球运动作为一项较好的休闲娱乐方式,还有很多人把它认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交际手段来看。同时也有更多的高校对这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引起了重视,参加和学习网球运动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网球运动以它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受到了当前大学生的喜爱。可见网球运动在人们心目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网球运动具有文明、礼貌、高雅的文化内涵,要求网球运动员举止文明、有礼节有涵养。网球运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锻炼身体,更可以感受网球运动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学会注意自己的礼仪得体、言行举止大方。网球运动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在当今社会对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高校开展网球运动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手段途径。同时高校在开展网球运动期间能让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网球技术,在毕业步入社会后,还可以将在学校期间学习的网球运动知识和网球运动习惯带到社会生活中去。全国高校每年都有数百万毕业生走向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他们可以将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的网球技能传授给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

一、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和消费观念因素

网球运动是一项高消费的运动项目,其球拍、球、运动服、鞋的造价都非常高,很普通的一套网球装备也需上千元左右,另外租用网球场地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一般室外网球场地每小时20—40元,因此能够从事此项运动的人群大多集中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高收入人群中。高校学生没有收入,如果按照以上成本预算没有学生能够参与网球运动,但是由于学生对于网球运动的热爱,多数学生在调查中表示会参与网球运动,但是在器材、用品方面会选择一些价格比较低廉、质量中等的商品。

2、师资水平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网球运动员及网球运动爱好者的首要保证。教师是带领教学训练的主导者,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因此,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高校网球运动整体水平及网球运动普及程度提高。这种情况造成了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同时表明了网球运动普及程度不高的特点。从对现有高校网球教师的专业业务情况调查看,反映出高校网球专职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和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许多高校对网球运动开展得认识和重视不够,教师进修和提高的途径较少。

3、学校网球设施

由于网球教学设施的缺乏,各高校因为没有足够的网球场地进行教学,所以只能把开课人数和班次进行压缩。造成有限的场地应对教学,课余时间找不到地方去练习,学习的技术得不到巩固,直接成为制约各高校网球发展的瓶颈。同时网球场地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对网球运动的参与,良好的场地环境会吸引众多的学生,而恶劣的场地环境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4、学校普及程度

尽管网球是高校学生喜爱的项目,但是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高校网球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在升入大学前从未见过正规的网球场地。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网球课是因为对于网球的好奇,初衷只是想尝试一下这个新兴的体育项目。虽然他们选修了网球,但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再加上不知道平时如何练习,更对能否取得满意的成绩心中没底,也给网球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虽然有些高校也开设了不同层次的初级班、提高班,但实际操作中同一层次的班级内部差距仍然很大,教学难于开展。

5、考核评价方法

网球选修课的考核评价一般均从出勤率、学习态度、基木技术和网球基础理论知识等方面综合评定的,虽然考核指标的权重不一,可以值得商榷,但对于网球基本技术要求不够具体,有的虽有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击球能力的考核,但往往也只根据连续击球的数量来衡量,至于在比赛中是否能合理的应用所学技术、掌握比赛的基本规则等方面很少涉及,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

二、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对策研究

1、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营造校园网球文化

网球运动独有的特点、和高雅的属性正好与高校校园学术文化气息相迎合,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应利用新校区建设和旧校区改造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高校网球场地设施进行规划。校园网球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得如何,不仅反映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校园文化的氛围,更重要的是显示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竞争能力。

2、加大对网球运动的宣传推广力度

学校应加大网球运动基本知识的宣传范围和力度,加强大学生对于网球运动的认识。使更多的学生了解网球运动。广泛宣传网球运动,传授网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价值功能,学校有关部门可以采用广播、网球相关领域网球专家讲座、高校内部和高校之间进行的网球运动竞赛、多举行网球相关活动和趣味网球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全面影响,既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亲身接触和了解网球运动,激励学生从事网球运动的动机,同时也可以影响更多的学生去亲自尝试网球运动,从而体会到网球运动的独特魅力,提高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进一步认识,使广大学生真正意识到,参与网球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拓宽兴趣爱好、了解并掌握最新的体育运动、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而且对以后接触社会也能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3、加强高校网球运动的设施建设

高校应加强对场地的定期维护、实施科学的管理、提高场地的使用率,在保证网球基本教学、训练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节假日时间对学生进行开放,可以灵活多样的选择开放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适当收费的服务方式向广大师生开放,通过收取的费用来维护场馆的设施,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利用企业赞助或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改善网球教学相关场地设施和周边训练环境,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增建更多室内网球场地,力争在室外场地加盖风雨顶棚,最大程度的避免因地方气候原因等其他因素对网球运动开展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可以最大程度的进行网球运动。有些学校条件还不够完善、资金也比较短缺,可先考虑建立网球练习墙,网球练习墙可以建在网球场边等校内有平坦空地的场地旁,以不影响原先场地的体育项目活动为前提。

4、加强各种层次的竞赛交流

高校之间可以定期举行网球交流联谊活动或者网球竞技竞赛,在互相交流学习的同时扩大网球竞技竞赛在高校的影响。如果仅靠单一的校园宣传并不会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应加大竞技竞赛成绩的重视程度,如:校内比赛取得较好名次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高校之间竞技竞赛取得好名次的学生给予奖励,给予奖励的同时也可以给予其他的优惠政策等。奖励内容的多样化不仅可以带动参赛学生的积极性使比赛更加紧张、激烈、刺激,同时赛事本身也可以吸引更多人群的关注,从而增加赛事在学校内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关注和参与。同时赛事影响的扩大,势必会引起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企业的关注,也会影响更多赞助商和赞助企业的参加和支持,无形当中促进了高校网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提高了高校网球运动整体竞技竞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