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播音与配音专业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2 09:50: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播音与配音专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播音与配音专业

篇(1)

【关键词】高校 动漫配音教学 课程 师资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开设动漫配音课程的高校数量迅速激增,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据保守估计,大概有150多所院校将动漫配音纳入了本科课程学习中。①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动漫配音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动漫配音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其课程教学模式。

一、动漫配音课程起步较晚,涉及面广

从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动漫配音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同时提出了高要求,熟悉动画的专业知识是基础,在实际配音学习中,要熟练运用播音技巧,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但全国高校动漫配音课程的现实是,动漫配音课程的开设起步较晚,发展快,但整体水平提升较慢,这一客观现实的制约使得高校的动漫配音教学难以较快地打破教育坚冰,真正打开教学局面。同时,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不仅个人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养、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心理素质等因素制约着学生认知框架的构成,而且必须熟练运用播音知识和技巧,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动漫配音课程的“教”与“学”。而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配音技巧以播音专业技巧为基础,这些知识都是经过日积月累而形成的,难以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开展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并不仅仅是授课形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创新,授课形式及教学模式转变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提高课程含金量,培养出对于动漫配音有领悟、有研究、有技巧的学生。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以提高动漫及配音的整体水平为基础的。

二、动漫配音师资知识结构较单一

动漫配音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语言能力和专业技巧,还包括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呈现,包含内在的动画、播音专业知识以及外在的播音技巧两个方面,因此需要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对于配音能力,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均制约着他的认知框架的构成,影响着他对于配音情感的表达和配音技巧的运用,决定着其配音的质量与品格。而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是丰厚的人文修养、练达的表达能力、独特的个人领悟的外在显现。在师资方面,动漫配音由于课程所属专业的模糊性,教师基本是动画专业或是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很难二者兼顾。这种单一的师资知识构成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顾此失彼”,对学生产生“偏科”的不利影响。不仅如此,教师的知识构成单一,也会使动漫课程的教学深入度不够,课程教学也会陷入不求甚解的尴尬境地。长此以往,则会使提高动漫配音课程的含金量以及提高动漫配音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空谈。

三、动漫配音课程设置随意,教学缺乏活力

在实践教学中,动漫配音课程设置较为随意,没有系统的知识教学体系,甚至出现了“因人设课”的现象。高校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这种随意性致使该课程难以总结规范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也使教改“创新教学模式”的口号实践难度增加,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由于课程设置的不规范性,也使得课程教学缺乏新意,一味地采取传统模式,不敢进行创新,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要求脱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缺乏活力。教学改革是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真正提高课堂质量,完善“教”与“学”的道路,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课程知识结构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动漫配音如何突破教学改革瓶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高校应加大对动漫配音课程的重视和扶持力度。艺术教育是高成本教育,需要给予更大的投资。动漫配音作为一门起步较晚、知识面广的新兴艺术课程种类,更加需要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上的重视。这种重视体现在动漫配音具体教学上,就是要加大对于该课程的财政投入与扶持,保证课程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动漫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优越的硬件配备。

第二,高校应健全动漫配音教师培养机制,不断拓展该课程教师的知识构成。动漫配音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课程,在知识含金量方面毫不逊色于其他学科,这使其对于师资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紧扣时代脉搏,了解动漫配音专业现状,全面掌握最新的动漫配音技巧。对于高校来说,要重视该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对后备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为动漫配音课程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

第三,高校要不断完善动漫配音课程设置。要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动漫配音艺术人才为最终目标,不断完善课程及专业设置,使动漫配音课堂具有规范性和全面性,保证动漫配音课程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下有计划地开展。在重点强调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要给予教师足够的自由和扶持,使之不断摸索创新出更加合理、科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调整课时数量和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实际教学当中实现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动漫配音专业人才的培养。

结语

动漫配音作为一门年轻的兼具动画文化与播音技巧的艺术课程,其注重的不仅是语言能力和技巧,还包含内在的动画、播音专业知识以及外在的播音技巧两个方面。只有全面提高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开展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配音人才。

注释:

①引自中国传媒大学丁俊杰教授在中国高教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筹)第一届理事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参考文献:

[1]马欣.对当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9(3).

篇(2)

开发移动终端在教学中的多重应用

当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学生中非常普及。功能日益完备的设备大大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利用智能手机的拍照、摄像、录音等功能,学生可即时将教师的教学课件、讲课内容等记录下来,改变了原有的纸笔记录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信息失真,并易于保存、整理和课后复习。学生还可以借助各种社交软件,更方便、迅速地对课堂内容进行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丰富了师生沟通、交流的方式,不仅时间更加灵活,也摆脱了空问的限制,师生沟通真正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课程作业、教学安排等教学信息的提醒更及时;个别辅导、课外知识的补充更有针对性;课堂信息遗漏也可以做到及时填补。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立体,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就播音主持教学来讲,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备课,搜集口语传播训练话题、新闻播报稿件等,还可以借助与专业相关的手机APP等进行影视配音等课程的教学。如,全球首款手机配音社区“配音秀”,简单易学、素捌丰富、创意无限、娱乐搞笑。教师可以借助它布置配音作业、学生可以在该平台进行专业交流。

移动终端还是学生实践创作的道具和工具,在电视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平板电脑进行图片、音视频资料的展示,操作方便,可感性强,易于接受,节约资源。学生还可以运用移动终端进行视频节目的拍摄录制,当前部分智能手机的拍摄功能堪比专业摄像机,画质足以满足基本收看需求,携带方便,操作简易,为学生录制视频作业提供了便利。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在其官方网站上展示的学生作品中,就包含学生的手机视频作业,这些作品结构完整,制作良好,具备电视节日的特征,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和主持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完全可以达到教学要求。

学生作品播出平台的网络拓展

当前,播音主持业务课程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塑造个性主持风格,适应媒体工作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业务课程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宽专业内涵,借助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平台,让网络音视频节日的播音主持业务成为其重要部分。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自由度都较高,言论环境相对宽松。这为我们挖掘特点鲜明的媒体声音、培养个性化的主持样式、呈现多样的播音语体、表达个性的评论观点提供了机遇。传统媒体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作品的播出平台比较缺乏,展播范围只限于班内。学生只能通过“模拟播出环境”的作品,得到教师对节目结构、节目内容、语言功力等方面的点评,无法真正获得来自受众的反馈,导致他们的创作态度不认真,创作状态不真实。而借助网络音视频播出平台,我们可以将学生作品上传,真正“公之于众”,接受来自受众的检验和反馈。既展示实践教学成果,又可获得多方评价,反推创作过程的改进和创作态度的改观。

篇(3)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观众;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可以将广泛的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听众,无论是广播电台的模式还是现场播音的模式,播音主持都起着重要桥梁的作用,能够掌控整个过程,传递给听众最新鲜最有效的新闻和信息。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述很重要,要简单清晰明了,同时,还要进行艺术上的加工和处理,使语言风格尽量与时代的潮流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清楚地传达要闻和事件,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使语言能够对不同年龄段的听众都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1播音主持语言的口语化

播音和主持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播音员是以文本内容为主,用自己独特的嗓音将信息传达给听众,具有精准的发音和声音吸引力;而主持活动一般在现场,主持人要掌控整个场面和正常活动的流程,将节目的特点和形式展现给观众,能够策划节目内容,成为联系观众和嘉宾的纽带和桥梁。主持人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素养,具有掌握现场的能力,要有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有技巧性地联系嘉宾和观众,了解嘉宾人物的特征和性格,还要满足观众需求和欲望,顾及好每个因素,顺利完成整个节目。在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中,播音主持的口语化特征也日益彰显出来,播音员传递信息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同时,还要有亲和力,贴近听众的心声,让听众听着有开心愉悦的感觉。播音主持人在声音上,要刚柔并济,这个其实指的是表达语言时的力度和语速,在什么环境,使用什么样的语速,在讲每句词的力度要恰到好处,并且带着感情,能够抒发出每句话的感情来,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听众和观众[1]。播音主持口语化也可以体现在,主持人要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要有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在播音主持中不能是拿着稿照着读,要把稿上的语言加工和处理,用比较口语化的语言表达给听众和观众。当然,播音主持行业对语言的要求是很高的,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不可以讲方言,不可以讲伤风败俗的语言,避免过于随意的语句出现,要讲标准的普通话,注意语调和语气,还有情绪,能够将三者结合起来,在表达时,要注意情绪,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以听众为中心,正确传达语言艺术。

2播音主持语言的个性化

在当今社会,语言文化的发展非常迅速,播音主持语言文化在逐渐个性化。传统的播音主持在语言传达上比较死板,主持人语言比较统一,还很端庄,这就给人感觉很无趣,会使观众的审美出现疲劳,导致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下降,影响了播音主持整个行业的发展。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语言的丰富,社会的个性化也逐渐明显,播音主持的风格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进步,在目前荧幕上比较活跃的播音主持中,有很多播音员、主持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就体现着播音主持语言的个性化特征[2]。例如:《中国好声音》的华少,他在《中国好声音》开场时的语言语速很快,体现着他自己独有的个性;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主持人何炅,前阶段在网上一段视频,是他在金鹰节时候对嘉宾的“点名”,何炅是湖南卫视的名主持人,他在颁奖晚会上对明星的幽默调侃体现了他主持的幽默风趣的风格,展示了个性化特征。像这类的播音主持人员还有不少,无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都应该具备自己的特色,让观众过目不忘,看完这次节目还想看下次,能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也大大提升了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自信心和价值,同时也为广播电视节目带来更高的收视率,为电视广播行业做出贡献。个性化还体现在掌握全场和处理现场突发事件的能力,这就要求播音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专业知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挥自身播音主持的特色,运用丰富的语言文化功底在不同环境下应对不同场面。例如:在《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直播现场,孙楠临时宣布退出总决赛的第二轮竞演,汪涵紧急救场,临危不乱,那句“没事的时候不惹事,出了事也不怕事”,这句话是出自贾平凹的《废都》,汪涵的文化功底也是很丰厚的,体现出一个主持人的专业素质,堪称主持界的教科书救场词。

3播音主持语言的时尚化

“时尚”是现代社会上跟任何事物都可以沾上边的一个名词。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观念和想法也在改变,对社会的要求也在提高,时尚感也一样在提高。语言的时尚能够体现主持人的独特风格和节目情趣,能够体现节目特征和风格,时尚的语言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现在的时尚语言大多来自网络,一些流行的网络用语也开始被播音员和主持人广泛运用在主持中,例如:一些网络用语“何弃疗”“累觉不爱”“狗带”“吃瓜群众”,还有近期较流行的“蓝瘦”“香菇”,等等。这些都是网络用语,但是有好的有坏的,所以主持人和播音员在选择词语的使用上,应注意要用的恰到好处,不要给嘉宾和观众带来困扰,满足观众需求,从而提高节目的幽默感和彰显主持人时尚的个性,使播音主持语言的时尚感朝着正确方向前进[3]。这些时尚的网络用语也赋予了不同的神韵,体现了主持人和播音员的生活品味,正确使用网络用语,做出观众更喜爱的大众电视节目。

4播音主持语言的多元化

随着电视电影界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的多元化大多体现在以配音节目为主。不同形式的节目展现出来的价值,传达出来的形式和意义也不相同,这也给观众带来了更高层析上的满足。多元化的播音主持语言形式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需要配音的事物或动物赋予了生命。例如:《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就是由赵忠祥配音的,他深沉的声音让人们感受到对动物的了解和喜爱,观众几乎可以透过电视早现场看到动物,触摸到动物,这就是播音主持语言的多元化的体现,这种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也拓宽了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发展领域。

5结语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具有诸多特征,每一个特征都代表了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每个特征都体现着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些特征的综合大大提高了播音主持行业的整体水平,也提高了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观。观众对播音主持的喜爱和高要求高标准,也可以促进播音主持人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我国电视广播新闻行业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智兴.探讨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J].西部广播电视,2013(9).

[2]郭芳琳.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7).

篇(4)

关键词:播音主持;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45-01

一、引言

随着传媒的飞跃式发展,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目前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链,从高职高专到本科研究生,乃至博士生,这个教育体系的建立也标志着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已然步入正轨,全国现在开设这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了上百,在校的专业学生有数万人的规模。但在这种可喜的迅猛发展态势下,暴露出来的专业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多,若不能把握好这些问题,很容易导致专业教育质量的涣散,导致整个行业的混乱。

二、专业招生混乱,生源质量下降

很早以前播音主持专业就被纳入到了艺术类招生录取的范围,大大降低了播音主持的招生门槛,这也是导致现在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也使不少高校看到了其中对于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于是纷纷开设相关的播音主持专业,加之播音主持专业的偶像力量很容易引起社会上青少年对于本专业的推崇,在这种情形下,不单是综合性大学或文科类院校,甚至部分纯理工科的高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根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截止到2011年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达180余所,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达25000多人,扩招的大范围进行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校只注重了学生的数量,而对生源的质量无法保证,个别高校甚至出现只要给钱就能上播音主持的现象。如此良莠不齐的生源又如何能培养出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反映到实际中,出现专业人才的参差不齐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匮乏

生源地扩招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师资出现匮乏。播音主持专业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要求老师不单有浑厚的知识储备及个人修养,更多的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从业经验,这类师资人才的贮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现阶段许多开办播音支持专业的高校缺乏的也正是这类教师。

除此之外,部分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的专职教师自身就存在不小的问题,通常是其他相关专业出身,比如许多专职教师原来主要从事中文、语音、新闻等专业课的课程教学。虽然这些从其他专业转职过来的专职教师也有相关的一些理论基础,但毕竟因为自身专业的不对口,能做到同时有相当播音主持实践经验的恐怕只在少数,经验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专职教师是尤其重要的,只有深入过这个行业才能了解广播电视的专业特点,从而在教学上避免照本宣科,全方位的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

四、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创新能力

播音主持专业的兴起可以说是一个突然的现象,这就导致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成系统的科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较为滞后,难以处理播音主持的多元性和针对性问题,培养出来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大多存在业务能力单一的问题,这就与广播电视媒体急需复合型人才的现实相违背。

目前播音主持教学仍然延续传统模式,即大一学习吐字发声与普通话,大二学习有声语言表达技巧,大三学习节目主持、新闻播音以及文艺作品演播,大四学习电视播音、广告配音、纪录片配音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期,我国播音主持领域主要是以广播为主而电视为辅,新闻播音为主其他并存发展,而在当今的社会,播音电视百花齐放,对于人才的要求与以往有鲜明的差别,传统教学方法固然是一个时代的经典,但却并不代表其仍然适应当今的时代。同时,电视广播节目形式的变化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例如现场直播的日益兴起,许多高校的学生却仍处于有稿播音的培养阶段,不能快速的做到理性梳理和有效提问,节目现场无所适从,这大致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下许多播音主持界的成功人士却大多不是科班出身的尴尬局面。

五、结语

广播电视行业的前景非常好,其发展的态势高昂,发展的节奏鲜明,无疑即将步入更加辉煌的时期,而为了与之更好的相适应,也为了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播音主持教育必须达到更高的水准。也只有分析清楚我们现在目前面临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把握播音主持人才教育的正确方向,这也是关系到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还处于探索和拓展的阶段,出现各种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我们需要在问题中不断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强教育规范,强化培养模式,避免盲目的跟从与低水平教育,为共同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篇(5)

一、纪录片中主持人的优势作用

采用主持人介入纪录片的叙事在心理学上也有迹可循,“纪录片创新出许多新的元素,‘主持人效果’就是这些元素中最有分量的一种”。[5]纪录片是一种对认知过程的体验,当我们在认识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和所认知的事物过近就很容易厘不清自己和对方之间的关系,恰如意大利新闻工作者卡尔维诺所说,“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6]如果说第三人称不容易建立观众的信任感,那么第一人称则过于容易博取观众的信任,从而产生博取同情之嫌。主持人面对镜头以第二人称直呼观众,不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和力,也不缺乏第三人称的流畅清晰,同时还能用可视的现象来进行阐述。比如《焦点访谈》的《收购季节访棉区》一期中,主持人在观察过程中握住一只茶杯并迅速撒手然后说“还很热”,并接着下判断“他们应该刚走不久”,要比空镜带到茶杯再到走廊,或者解说直接叙述“相关人员刚刚得知消息并迅速撤离”要真实可信得多。其实电视纪录片受到主持人化的影响已经比较深入,观众在收看的时候往往抱着一种好奇的求知的心理,这时一个主持人是很容易做到使纪录片易于接受,轻松氛围,又便于理解的。

二、主持人和纪录片的配合

在中国高校教育的培养下,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学生自身观念中有许多扔不掉的包袱,比如字正腔圆,责任,道德等等,这导致纪录片采用主持人的效果并没有预期当中那么好。杜宪曾经在《试论电视纪录片主持人的基本能力——兼忆凤凰卫视三部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当中说,“在主持这个节目之前,我平时说话和播报新闻配音解说时的用声是不一样的……因为在采访现场为了拉近和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最好用通俗的口语与各种人交流……这时候已经无暇顾及声音问题了”。[7]讲究用声方法是我国主持人最大的特点,但是心里面总要惦记吐字归音,在交流过程中就必然要分神,而对老百姓,一口流利的播音腔恐怕也并未必利于心里好感的建设。主持人最应该是自然的,就如窦文涛所说,“上升到社会责任和道德良心都非常可怕,其实脑子里应该忘掉这些词,越想这些词就越不真实了。还是最本能的良知吧,用第一个念头。第一个念头就是人人内心的良知唤起的,这样的东西最好,最真,最宝贵。”[8]除了主持人口语,成片配音也呈现出和主持人的交流语言同样的效果。我们期待着作品能够创新,采访能够深入,但脱离了全片整体的解说有时却影响着影片的独立性。使用同一播音艺术家的播配,配音者的特点,往往容易使得解说词语产生同一化的弊端。比如由于《动物世界》栏目的深入人心,赵忠祥老师播配任何片子都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非洲的大草原”——在这一点上,凤凰卫视就很有前瞻性,“凤凰卫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解说词对配音的要求是要“业余”……绝对不能字正腔圆,语气决不能慷慨激昂,不能义愤填膺。”

[8]如果你去认真看《凤凰大视野》,你会发现自己沉浸在那些战争风云的故事当中,完全忽视掉很多影片配音的普通话基本和主持人口播要求相去甚远的。这些沙哑的男低音,有的出自录音专业学生,有的可能是导演专业毕业生,但他们的声音并没有显得和影片格格不入,反而因为配音者本人参与了大量影片制作而更具融合性。我国电视上的主持人不仅要求声音无懈可击,更将形象标准提高到和演员一样,其选拔标准可以从每年播音主持专业艺考大军中略知一二。但一味追求主持人或出镜记者的长相也难免会让观众产生抗拒的心理。观众希望在电视上看到的形象是和自己平行的,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海清会在众多天仙女演员中脱颖而出倍受观众喜爱。

长期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主持人会逐渐积累固定的观众群,成为明星主持人。明星主持人现象还表现为柴静在《新闻调查》中采访时真情流露蹲下来给孩子擦眼泪被很多人吐槽为作秀,而台风“海燕”来临,央视一名男记者在安慰一个失去亲人的当地居民时亲切的抚摸对方的头发却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有些纪录片为了收视和噱头干脆用明星来当主持人,2013年韩庚出任纪录片《人口贩运(中国)》主持人,2012年藤原纪香出任日本朝日电视台纪录片《西安纪行》主持人……电视越来越像“居高临下的教育、宣传工具”,观众和电视里面的人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离当初陈虻先生对《东方时空》的定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已经越走越远了。和电视播出的其他节目不一样,纪录片的观众需要的是向他讲述新闻事件的人,并不是在看演员的表演。在纪录片中过度消费明星效应,观众会将注意力从纪录片的主题偏离到对明星个人的关注,这和纪录片拍摄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在BBC的系列纪录片中有很多倍受观众熟知的主持人,比如主持纪录片《宗教音乐》的演员SimonRussellBeale,专注于探索宇宙和生命奇迹的物理学家兼摇滚青年BrianCox,热衷于研究各国艺术史的艺术评论家AndrewGraham-Dixon,还有作家RichardMiles……他们都因为在各自领域上的成就被导演请来坐镇某一部或某一系列影片,离开主持人这个身份,他们各自都有一条成熟的认知坐标系。观众“在接受信号时,常常会收到潜在的、隐形的文化代码的影响,因此……要把更多地关注投入他的文化层面。而把握这个文化层面的关键之一,应是电视纪录片的主持人所具有的文化层次以及他所表现出的文化底蕴”。

篇(6)

那时,她还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实习。虽然只是锻炼,她却反复在心里对自己说只要我肯吃苦,肯上进,也许就有机会!

果然,她很快成了台里最惹人喜欢的一个。每天,她都极早来到播音组,帮几个老员工收拾桌子,做好清洁,甚至泡茶,自己的工作更是做得没有任何差错。只要一有空,她就在一旁仔细观摩老播音员的出镜演播。休息时,她也不愿睡觉,而是选一个僻静的角落练习,非要练到自己满意才罢休。

然而,央视的大门并没有因此为她敞开。短短的实习结束后,她接到的信息是,进台的名额不属于她。这是她年轻的生命里,第一次品尝到失败的滋味。

那天傍晚,她拿着实习鉴定,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央视的办公楼。天空中布满美丽的晚霞,她的内心却是无法形容的晦暗。走出方楼的那一瞬间,她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再回望一眼“中央电视台”这五个大字,因为她相信,在金色的夕阳辉映下,那五个字一定特别美。可她尽量压住了这个欲望,挺着僵直的后背一直往前走……终于以泪洗面。

按照当时的分配原则,她面临着回原籍安徽的命运。可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让她深深地爱上了北京这座城市。她义无反顾地想:“只要能留在北京,哪怕不让我做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干什么我都愿意。”

几经周折后,她总算进了一家单位做资料片的配音工作。虽然留在了北京,可这份工作让她十分郁闷。因为,学文的她被分到了技术处,尽管不需要干修机器一类的粗活,但配音工作很少,更多时间是在喝茶、读报中消耗。“长期下去,我不就成了一个废人?问班同学有的分配到各个省市电视台,已经干得风声水起了,我以后可怎么办呢?”夜深人静时,她就在为自己的前途焦虑,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

就在她备感渺茫的时候,她得到了去北京电视台学习的机会。在一个保安的带领下,她诚惶诚恐地进了播音组,一见负责人就说:“我是学播音主持专业的,我不要求出镜,不要求工资,我只想到这儿来学习,如果你们觉得我可以的话。”大概是感干她的真诚,一番交谈后,对方告诉她“你留下来吧。”就是这听起来很勉强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人生。

重新回到电视台的她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更是用百倍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当时,她的第一任务是北京新闻的播音员,除了北京新闻、北京午间新闻、北京晚间新闻之外,她还一连兼了三个栏目,以及一些晚会的主持。工作量虽然很大,但因为太爱这份工作,她没有丝毫的怨言。相反,她感觉特别充实,特别幸福。

两年后,她勇敢挑战,脱颖而出,成为央视金牌栏目《综艺大观》的主持人;五年后,她创办了大型娱乐互动节目《真情无限》,一边制片一边主持:又四年后,她成为奥运新闻官,担任开幕式解说员……一晃,她做主持人已经10多年了。从最初的吉涩到今天的成熟,她经受住了一次次节目对她的考验。

篇(7)

摘要:国内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没有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对高职高专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更没有新的科学的研究。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现状、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难点、教学研究的切入点与创新点、教学研究的思路、教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期为我国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冲击,国外媒体到国内来参与竞争,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办台观念、用人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电视一线的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学,我们急需研究在新的形式下应该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与主持人。

从目前国内开设的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的现状看,尚没有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缺乏采访、编辑、即兴评述、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能力,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实践环节、教材等需要形成一个新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系统。从所了解到的教学现状、教育课题和相关科研项目上看,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较少且不能适应广播、电视的播音与主持发展的需要,而已有的观点多为练习有稿播音,对无稿、个性化主持及对采访、编辑制作节目的能力的培养鲜有研究,对高职高专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播音员、主持人更没有新的科学的研究。

一、我国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结构、设置、课时分配不合理,很多新节目类型没有科学的理论阐述,而有一些现今少用或消失的节目类型却仍在课程中,如文艺播音、通讯播音等;而新兴的广播、电视主持形式在教学中少有体现,如服务类节目、娱乐类节目、广告影视配音、活动与会议主持等。课程里除了播音与主持有稿专业知识,少有采访、编辑、即兴评述、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知识结构,也少有无稿主持的训练。

2.实践环节设置课时较少,特别是小课教学课时较少,而理论课较多,造成学生缺乏主持节目、采访、编辑、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实践能力。

3.考试制度落后,没有实行项目考核,没有实行教考分离,没有实行“会诊”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缺乏一套适合适应现今传媒的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材。

5.没有完全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原则,使学生主持个性发展不足。

6.没有完全实行项目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7.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应做出修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增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数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增加,社会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逐步加大,高职高专播音与主持人的培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并且在教学质量上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难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一线进行了改革,其越来越窄播化的发展,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即兴评述、节目主持、节目策划、对手配合、广播设备应用等综合能力,要求广播主持人应有个性化的魅力。

根据现今对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通过对我国电台、电视播音与主持现状、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分析、调查、访问、交流,根据不断发展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需要,尝试调整课程规划与设计、培养目标、改进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法等,制定相应的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方案、实践方案、教材建设方案、课程考核方案等,探讨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模式,培养适应现今电台、电视台所需要的播音员与主持人。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没有可以借鉴成熟的经验,没有改革成功的典范。

三、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切入点与创新点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切入点是:研究改革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进考核办法、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等。

创新之处是:将构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设置、新的培养目标、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新的考核办法、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课程结构:实行“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新的课程设置分为新闻类课程、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文学类课程,增开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电视化妆、声乐训练、表演基础、形体训练、影视广告配音业务、活动与会议主持、市场营销、非线编辑、网络新闻等。

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省、市、县级台的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播音员、主持人。

实践教学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时做出成品节目,除了小课实践,还有安徽省电台、各地市电台、院电台、系模拟台、小课辅导间等为学生提供平台,增加实践时间,培养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

新的教学方法是:实行项目教学法,教学完成各个项目,提高教学效果。

四、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思路

第一阶段:搜集信息,阅读文献,为课程教学改革做准备。

第二阶段:完成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教学双纲、实践教学训练方案、双项考核办法。

第三阶段:完成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中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

第四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五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修正、总结。

第六阶段:逐步编写高职高专专业教材。

五、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全面整理国内外现有的广播、电视主持与播音教育方面的文献和研究报告,形成研究的素材。

2.调查调研法:对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剖析广播电台的现状。对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了解教学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切入点。

3.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全面了解教学现状,为制订对应的主持与播音课堂教学规程和评价模式提供基础。

4.交流研讨法:研究并借鉴其他院校好的经验和做法。

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依据我国的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教学现状,通过对高职高专的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培养的质量,提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采、编、播的能力与个性发展的空间,推动我国主持与播音专业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M].科学出版社,2004,10.

[2]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

[3]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广播播音与主持[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

[4]胡正荣.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