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现状
时间:2023-10-12 09:50: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物联网人才 教学方法 服务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83-03
一、农业物联网人才需求情况概述
我国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和服务业都得到极大发展,已是全球制造业大国,相比而言,农业的发展稍显滞后,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及城市建设发展进行到一定阶段,当前我们亟需大力发展与投入的是新农村的综合性、全方位的建设。我国农村一直实行,土地流转工作才刚启动,处于经济和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近些年一直得到国家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农业信息化建设正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适逢此时,物联网产业恰好兴起。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IoT),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自其被提出之日起,短短数年已在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并渗透到各行业中去。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步,物联网在农业生产、流通、管理等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生产领域来说,农业物联网利用传感器、通信网络、智能决策系统,对养殖、种植对象进行环境监控、养料供给等,以实现降低成本、减少耗损、提高质量、改善环境的目的。此外,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可建立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从源头到消费终端的管理体系。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未来农业的发展必将向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科技化方面发展,农业物联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总体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高等院校才刚刚有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直接面向农业的物联网人才培养尚未正式启动,而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土地是农村,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因此,面向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物联网人才市场缺口巨大。仅“十二五”期间,估计农业物联网方面的人才需求就有大约1000万人。
农业物联网专业人才可分为研发型人才和应用技术服务型人才。研发型人才主要是指从事农业物联网新技术的开发及相关设备生产工作的人员;应用技术服务型人才则主要指利用现有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服务于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人员,其在整个农业物联网人才需求数量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最大的。本文主要针对农业物联网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展开研究,以期对面向农业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为农业物联网培养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二、农业物联网服务型人才培养目标
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服务型人才培养,首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国内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普遍还处于探索阶段,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趋于相同,由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广泛,就农业物联网而言,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物联网技术、产品知识,还要对农业生产知识有所了解。因此,目前各高校探索性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普遍是缺乏针对性的,并不能满足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专业设置和建设的探讨过程中,通过对多所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及与相关教师进行交流,笔者也发现,普遍存在着对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方向模糊,对物联网产业链人才需求未来状况预估不足的现象。
首先,当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巨大产业来临之际,我们要对它的未来产业链发展状况有个预估,才能与之相适应地去进行合适比例的人才培养。纵观其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许多产业在人员需求上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譬如,电子信息产业,真正投入研发领域工作的,只是集中在大城市,只需要少数高端型人才,面向全国范围的、需求量较大的仍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这是一个“橄榄型”的产业链人才需求结构,研发和制造人才需求少,分别占两端,中间多数为应用型人才需求。物联网产业也具有这样的特质,更何况它本身就是一个应用创新型产业,其产业巨大的生命力也体现在应用上。然而,目前大多数院校,包括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仍过于注重研发设计能力的培养,忽视应用领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与产业链人才需求状况不相吻合的。
其次,物联网是向各产业、行业渗透的一个基础性产业,其必然带有跨行业的性质。譬如,农业作为第一大产业,它涉及的领域是很广的,仅是农业物联网对人才的需求就是巨大的,可是目前的物联网专业普遍都没有体现出这种行业的针对性,学生就业时,仍将面临着对行业领域知识的一个再培训过程。
根据前文论述,我们在进行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中,应以培养物联网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出发点,并结合农业生产、流通、管理等行业背景知识,进行知识全面能力较强的综合型人才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农业知识丰富的物联网人才,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求,有利于解决人才的就业问题,极大地推动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发展。
对于农业物联网方向的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我们提出以下几点专业能力目标: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农业物联网产品软硬件配置,能从事物联网解决方案的设计、管理和维护工作;掌握农业现代科技、农产品生产流通基础知识、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工程施工基础知识,具备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实施能力;了解物联网工程技术的技术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三、农业物联网服务型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农业物联网服务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当围绕着培养目标展开,除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程及实践课程外,以下详细例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
(一)专业基础课
1.农业现代科技技术概论
主要介绍介绍国内外农、畜、林三业的生产、储藏、加工、消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现代育种目标、育种技术和育种方法;现代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采收、包装、储运、加工、流通等产后现代商品化处理技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2.电子技术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
3.嵌入式技术
主要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界面设计、应用编程等知识。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学生能够编写、调试嵌入式程序。
4.物联网数据库应用及管理
重点培养学生数据库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应用数据库应用软件对物联网工程中所需数据进行管理、查询、维护等操作。
5.农产品生产管理流通概论
课程介绍农业产品生产管理流通基本理论,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为出发点,介绍不同农产品在生产销售流通等活动中的基本情况,应用的现代化技术、信息技术等情况。
6.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结合TCP/IP协议深入讲授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原理、数据通信、网络协议、点一点网络、广播网络、交换网络、网络互连、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方面的基本问题。
7.循环农业生产与管理
主要介绍农业生产管理中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掌握循环农业生产与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农村节能减排的政策、技术措施等内容。
8.物联网与供应链管理
主要介绍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系统的概念及功能、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原理、物流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包装与装卸、农产品供应链等内容。
9.工程进度与质量管理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掌握建设物联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本程序与方法,物联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物联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解决物联网工程监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专业核心课
1.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全面系统地阐述当前各种主流的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结合多种工业现场传感器和多功能的上位机软件,深入浅出地讲解无线网络的基本技术。
2.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
主要介绍物联网RFID系统概述、RFID工作频率及无线传输、天线技术、射频前端电路、编码与调制、数据的完整性与数据的安全性、电子标签体系结构、读写器体系结构、RFID中间件、RFID标准体系、物联网RFID应用实例,以及物联网RFID技术现状和标准体系。
3.工程线路识图
主要介绍工程设计绘图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主要培养学生识读电器元件的结构形状的能力,同时了解相关工程的国家标准,识读图样,了解物联网工程绘制图样所需的机器、仪表和设备的结构和性能。
4.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实施
使学生能掌握网络综合布线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并能熟练地运用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测试和验收等工程组织与管理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系统安装与实施的职业能力,并掌握综合布线的基础知识。
5.ERP运营维护
课程主要从物联网工程的角度介绍物联网工程系统中的主流程体验、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产品结构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管理、工单与委外管理、工艺管理、应收应付管理、财务管理等学习任务,掌握ERP系统的主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
从以上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可看出,在实际进行农业物联网课程体系的建设时,注重突出实际应用领域特色,学生既要学习电子信息技术,又要学习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技术,还要求掌握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注重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农业物联网的项目一般偏小,各地点分散,其应用服务人才不可能专业划分过细,否则任何一个点都需要物联网、农业、工程安装等不同领域的人员组成团队配合工作,这对于偏小的农业物联网项目来说是不实际的,必然要求建设及维护人员具备多专业综合的能力素质。
四、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师资队伍
(一)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突破,当前所流行的行动导向、慕课均是可采取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主导思想将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实施。由于农业物联网服务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性、跨学科特性,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学习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此外,农业物联网在实际工作领域的实施,往往以一个个项目的形式来进行,因此,案例教学也是必然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亦有利于学生兴趣的调动和综合设计实施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师资队伍
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看出,要做好农业物联网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应具备物联网知识能力、农业生产流通和管理知识能力、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在实际建设中,各校可根据自身状况进行优化。同时,基于农业物联网应用创新的特质,应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引进更多的企业兼职教师来补充师资队伍。由于物联网本身(下转第186页)(上接第184页)是个新兴产业,农业物联网又兼有跨行业的特性,因此,教师的培训学习也是队伍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五、满足实验与实习条件,建设实训基地
应根据院校重视面向农业领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思路,坚持基础和应用协调共进的原则,通过农、学、企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相应的实训平台,如企业提供最新的设备支持、学校提供专业人员、农业终端用户提供场地,搭建起一个真实的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收获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日后就业打好基础;企业获得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充分解决了农业物联网服务企业人员匮乏的现状;而农户则在合作中体验到农业物联网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种种好处,为农业物联网的大力推广增强了信心。
其次,建立一个以农业物联网为背景的技术服务及农产品流通实训平台,通过该平台,培养出农业物联网领域的信息化人才,为技术服务的推广和农产品的流通打好基础。
通过利用实训基地对物联网服务型人才进行深入培养,可培养出一大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以缓解目前农业物联网缺少此类人才的局面。同时也为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大范围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物联网浪潮的来临,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各种农业要素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以及智能处理。因此,对农业物联网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和价值,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其中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研究工作。所以,应尽快在分析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管理模式、技术模式、商业模式展开分析和探讨。在政府的引导下,在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物联网的长远发展提供长效动力。
【参考文献】
[1]于娜,郭鹏,李乃祥.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
[2]葛文杰,赵春江.农业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2014(7)
[3]谢秋丽,黄刚.基于物联网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软件导刊,2011(3)
摘要:针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物联网技术的特点,探讨了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周亮,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技术;张克功,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处理技术;党燕,女,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感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36-04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传输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和传统的互联网络相比较,物联网是基于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泛在网络。
一、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美日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先后提出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带动了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物联网产业资金投入量大,参与建设的大型高科技企业多,预计在2015年前后,物联网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一定的技术动力。美国、欧盟等已投入巨资,研究探索物联网技术,我国也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与人—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产业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技术产业,是未来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1]
二、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自2009年我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物联网技术和产业以来,物联网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工信部预测,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到2015年将超过5 000亿元,2020年时将启动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2]在以往几年多所知名高校相继成立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基础上,2011年,全国又有一些高校和企业加入了物联网教育和研究行列。基于以上几点,在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建设物联网技术专业势在必行,并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技术自1999年提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研究,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物联网产业相关领域的人才相对匮乏,就业缺口大,各层次的物联网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产业的大量人才需求,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学生就业将更多地走向沿海发达城市,在物流、安防、交通、汽车等多个行业充分发挥技能,施展才华。[3,4]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战略,结合现有专业技术优势资源,将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进行规划和建设,为国家培养适应形势需求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为学院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
三、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构建
(一)物联网行业从业技能分析
物联网技术是计算机、电子、网络、通信及软件工程等多个技术相融合的综合应用技术。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分析,物联网产业可以分为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感知控制环节通过感知设备获取物体的状态信息,这个环节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电工电子技术以及嵌入式设备设计和调试的能力;当信息被感知后,通过数据传输环节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环节,这个环节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数据,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等技术;数据处理环节主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和系统管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可将物联网技术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感知层、通信层、应用层。感知层技术主要涉及感知终端的设计和应用技术;通信层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应用层主要涉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技术,物联网行业从业人员所需技术如表1所示。
(二)培养目标
根据对物联网行业从业技能的分析,物联网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的能力,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物联网工程实践,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物联网行业从业人员所需技术分析,核心课程的设置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感知层课程、通信层课程和应用层课程。
感知层课程主要涉及感知终端的设计和应用技术,包括各种传感器的设计、调试和应用技术,以及芯片设计和应用技术,如射频标签和嵌入式芯片开发、调试技术等。要求学生通过该层次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字和模拟电子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等内容。通信层课程主要涉及数据传输环节的相关技术,要求学生通过该层次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相关技术,具备通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以及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应用层课程主要涉及物联网运行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技术,要求学生通过该层次课程的学习,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能力。
为了能够较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四)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四、物联网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物联网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当前,物联网技术专业已成为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的热门专业,有较多的知名企业参与物联网的建设和运营。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环境保护、精细农牧业、智能消防、工业监测、政府工作等多个领域。通过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培养,学生能够了解与物联网产业有关的法规与发展动态;具有设计、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系统的能力;具有对物联网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能力。物联网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于参与物联网相关产业的企业,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综上所述,物联网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成为我国及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物联网行业需要大量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物联网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行业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无疑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张南.中国移动:物联网是“万亿级”产业[J].通信世界,2009(36):I0007.
[2]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5):1-3.
[3]徐益清.专业建设新途:“三段阶梯式”和“两个一
半”——以江苏省惠山中专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4(16):53-54.
【关键词】物联网 虚拟技术 流程分析
1 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1.1 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实际意义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世界信息产业又再创,甚至有望超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因此物联网比起计算机和互联网更有优势,因为它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需求和庞大的信息产业发展空间。世界各国已经开始从国家策略上对物联网加大政治支持,政府加大经济支持,一切为了发展新兴产业。而虚拟化技术网络化更是前景光明。据预测十年后,虚拟技术网络化将称为世界的首要信息产业。所以,社会对物联网虚拟技术方面的人才也非常急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要想物联网得到更快发展,人才是关键。当今,国内这个行业的人才极其短缺。要想在这个行业中一马当先,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大对该人才的培养和聘用。物联网的竞争其实就是物联网人才的竞争,足以证明了物联网人才的重要性和培养的实践性。虚拟技术网络人才更是值得培养和发展。
1.2 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理论意义
物联网是通信技术网络的延伸,然而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发展正是需要这样的能力,来进一步发展该技术,使国家更加进步。一种连接物体与物该技术体并可实现物体间“沟通对话”的信息网络――“物联网”也应运而生,在城市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和谐发展理念,将虚拟技术网络化技术实现作为城市智慧化的一种手段,使政府管理水平提升,使城市的运行效率提高。它能够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智能化,使生产成本减低和使生产效率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获取信息能够更加及时,利用通信网络,信息可以随时从远端获取;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能够使生产更加安全,还可以及时避免安全隐患,有利于安全监管和监控的实现;能够使整体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城市结构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创建的环境和谐低碳。信息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充分利用将使传感器的各种设备物件普遍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全方位、立体式、高覆盖的物联网络,具有了智能、高效地信息资源,资源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使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都符合了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府职能得到提升。同时智慧重庆的构建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但是城市的智慧之处绝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而是更多地需要为本地产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注入智慧动力,通过这些方面的转型乃至变革,大幅改善和提升城市竞争力。
2 国内外对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实践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对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流程进行分析,我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对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在国内,北京、上海、浙江、重庆等地已经进行了实践应用,经济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目前发展的情况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由于属于新办专业,最新技术专业,虚拟技术网络化就更需要专业性的人才,同时该专业属于技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尚无统一的一致性的专业规范。但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则是各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三结合:结合本地产业实际、结合本校专业实际和结合本校人才实际。所以我系的物联网专业不能照搬其他兄弟院校的做法,必须深入研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本身的规律特点,结合实际,才能办好。
3 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已有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及未来的展望
3.1 已有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
(1)全国已开办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技术专业的院校前几年在此专业上作出的探索是本次流程分析重要的研究基础。
(2)我系国家级软件实训基地在虚拟技术网络化的专业建设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本次流程分析实施的基本条件。
(3)我系计算机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网络技术10余年的办学经验是本次流程分析的重要保障。
3.2 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未来展望
我国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产业未来有很大的发展趋势:即网络市场会愈发的庞大,变得更加广泛;虚拟技术网络化体系更加完善;通透性的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平台将会出现;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会更加熟练。另外,促进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产业发展的有两个关键点:国家需要统一制定发展战略和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产业改良政策;创建创新型的构架以不变应万变,促进经济的发展,坚持发展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
4 结语
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领导性强,会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方各面。带头性强,带动信息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的发展。它像旅游行业的景色一样,会带领信息技术领域走向美丽的发展前景。虽然物联网不是一次产业革命,但是它却有着与产业革命类似的效果,它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将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科技技术前进的步伐,问题、机遇、挑战、前景,这样一系列的正反面问题的存在,将大大加速着社会的进步。物联网在虚拟技术网络化上有利也有弊,相信,最终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孔宁.物联网资源寻址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2]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UIT.ITU Internet ReportsThe Internet of Things[R].2005.
[3]Vladimir Oleshchuk. Internet of Things and Privacy Preserving Technologies,2007.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探讨实践
中D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193-03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下,其技术逐渐开始纵深化发展,物联网则是此类概念下诞生的技术之一。宏观分析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加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型就业岗位。微观分析,其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收益的目的。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当前物联网趋势下射频识别技术的探讨与实践,进行简要的剖析,以盼能为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物联网
物联网顾名思义其核心为网络,实施的对象为各类物品。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下,物联网技术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模块。物联网按照其实践应用的现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沟通物品之间的网络技术,另一部分则为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用户。用户通过网络技术获取物品的具体参数,并通过此类技术进行物品的交易,产生良好的技术体验。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其通过智能技术以及识别技术,快速完成了物品与网络之间的结合。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收益,便捷人们生活的目的。
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背景
互联网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技术已经到达了瓶颈状态。在此现状下,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去网络虚拟电子信息的交流外,人们对于物品联网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前期利用蓝牙技术,进行控制音响或多媒体设备的技术,也可以看成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模型。但随着各类科技产品的快速诞生,网络技术中的无线网络技术也随之诞生。无线网络技术的诞生,对于各类的科研项目产生了巨大的促进意义。因此使得物品之间长距离无线控制,有了实现的可能性。随后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化发展,物联网技术概念则快速的诞生。并且在短时间内,产生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1 国内物联网发展现状
互联网技术起初诞生于西方国家,我国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研发都较晚,因此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较晚。物联网概念最初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随后该学院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自此之后,西方国家开始了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发展。当前我国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此表露出了极大的发展兴趣。大量的企业以及研究单位对此展开了实践工作,并引起了政府部门以及其他行业的关注。例如当前我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以及同行业的京东,则是大量应用了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深入分析,此类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行业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工厂中质检方面的影响较大,但也因此产生了其附属行业例如物联网技术的相关的软硬件生产商。
3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英语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通常简称其为RFID。此类技术为通信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电讯号以及内置识别参数,对相关数据进行读写和核准。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用进行物品与识别器之间的实际接触。对于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产生了极大的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分析也提升了企业的收益。
射频识别技术属于微波射频,其射频范围为1-100GHz,因此其适用的距离也较短。此外射频识别器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读取装置,另一类为识别装置。读取装置为固定安装,识别装置则可进行移动。例如超市收款中利用的扫码器,也属于微波射频技术的一类,固定装置例如门禁系统等。
4 射频识别技术对物联网发展的影响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两者具备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通过软硬件之间的结合,完成了用户对于物品信息的了解,或对物品的购买。相较于传统的购物方式,以及信息获取方式,对用户产生了较好的应用体验。整体上分析物联网技术属于主干核心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则属于物联网技术应用中的辅助应用技术。两者结合下完善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并对物联网技术的后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5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发展中的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完成了物联网技术初期发展的基础建设。当前两者结合下产生了极佳的应用体验,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当前物联网趋势下,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其中具体的分析内容为:仓储方面的应用实践、物流方面的应用实践、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实践、物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实践、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实践。针对此类应用项目,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5.1 仓储方面的应用实践
电子商务在近些年来发展迅猛,大量的电子商务企业进入此类行业中。在此背景下,商户在进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则需进行货物的储备以及转移。在此过程中笔者提供一组数据:2015年淘宝双11活动,最终的成交额为912.17亿元,产生的包裹大约为:5亿件左右。2016年淘宝双11活动,最终成交额为1207亿元,产生的包裹数量约为:10.5亿件。如此庞大的交易额以及快件量,对于仓储方面的要求极高,甚至极易引发严重的仓储事故。
在此现状下,阿里巴巴成立了菜鸟驿站,京东成立了京东物流。其在仓储转移中则是大量应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在其企业的仓库中,形成了类似当前我国公安部门的天眼网络。通过密集的射频识别装备,达到对货物的快速识别以及快速的转移。以此降低了仓储的出错率,提升了仓储能力。
5.2 物流方面的应用实践
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核心的内容除去互联网技术的软件方面外。还存在硬件,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关于其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主要为物流方面的应用。在此过程中,关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则较多。
例如人们在网络平台进行购物的过程中,网络商铺通过快递公司进行发货。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快递主要目的地相同,此类货品首先用过仓Φ昶探行发出,之后通过快递公司进行中转分拣发送。前期物流公司针对此类分拣工作,主要通过人工分拣的方式进行规整。但随着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逐渐变大,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物品量也较大。此类现状下,人工分拣不但出错率高。而且成本较大效率也较低,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则是极大改善了此类现状。
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物品得到了快速、准确的分拣和备货。从而达到了提升效率,稳定企业收益的目的。
5.3 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实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其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其中家装行业则是受益较多的行业之一,智能家居其核心技术为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将家庭中的生活设备、门窗、灯具、多媒体设备进行互联。其中射频识别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的应用范围为:安防技术、门禁技术等。
例如当前市场中智能家居较多的一类智能门窗中,则是利用了射频识别技术。此类技术将网络技术与硬件进行相互结合,便捷了人们在生活中的使用,也提高了安全效果。例如射频识别技术中的门禁技术,通过管理员模式将家庭成员的指纹或面貌,进行留存设置建立新用户。在保持网路畅通的环境下,开门只需要按指纹或扫描面貌即可。并且在停电或断网期间,其具备传统门锁的特点,可以利用钥匙进行开门。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对于人们的财产安全提供了多一层的保护。
5.4 物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实践
一项合格的产品从生产都成型,直至最后进行产品交易。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即为质检环节,产品的质检方式对于产品后期的交易,以及产品的合格性影响重大。尤其是当前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质检技术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合格的产品质量能够促进物联网的发展,劣质的产品也能对物联网的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物联网技术当前在我国的发展中,还属于初期阶段。因此关于其技术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还是引起了较多人群的关注。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物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则有效提升了产品质检的效率。产品在进行质检的过程中,首先对射频识别装置进行参数设置。之后通过流水线设备进行物品的传递,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质检。通过固定数据质检的比对,极短的时间内即可检测出产品的质量现状。以此减少因人工质检产生的误差现象,并且减少了企业的报损费用,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收益。
5.5 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实践
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数据对于其技术发展的影响重大。例如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正确的使用顺序为:屏幕启动-主机启动-配件启动。但在物联网环境下,人工错误设置为:主机启动-屏幕启动-配件启动。此类现状下造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设备开启后设备配件无法启用,无法加载到应用项。因此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数据对于其发展的影响重大。射频识别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则存在数据采集的功能。前期在应用的过程中,射频识别设备需输入控件的相关参数,其内部数据在比对的过程中,按照设备参数会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此避免设备在启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现象,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
此外,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整体的技术具备一定的智能化,系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产生的现象为物联网设备随着应用时间的加长,其故障率以及出错率逐渐降低,最终达到零失误的效果。此类现状下其核心问题即为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的积累以及调整,其中针对数据积累和调整的主要技术即为射频识别技术。
6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发展也获得了较大的成果。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针对物联网的角度分析,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则是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关于其辅助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最主要的辅助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射频识别技术配合物联网技术,极大的完善了市场对物联网发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物联网技术的不足之处,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关于射频识别技术主要的应用实践方面为:仓储方面的应用实践、物流方面的应用实践、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实践、物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实践、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实践。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实际应用企业的发展,并且加强了应用企业的实际收益。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更是促进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焦青亮,夏魁良.物联网关键技术及现状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3):92.
[2] 张秋艳,黄海松,陈伟兴,等.基于RFID技术的白酒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可靠性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5(8):22-25.
关键词:物联网;国际货代;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more healthy, rapi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based in Shaanxi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industry, and prospects the application future in Shaanxi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industry of internet of things.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s; foreign trade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国际货代业在服务对外经济贸易、吸引外资、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也存在服务网络不健全、技术手段落后、国际竞争能力较弱等问题,本文基于对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物联网信息港”的考察,对物联网技术在陕西国际货代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藉此为陕西国际货代行业提高技术水平,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 陕西省国际货代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在陕西省商务厅登记的国际货代企业近130多家,绝大部分规模都较小,仅有陕西易通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国外运集团陕西公司等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行业整体实力较弱。在物流设施、全球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严重落后于当今世界先进水平。陕西国际货代企业的业务仍局限于订舱、报关、转运等环节的服务上,不具备独立的增值服务能力。而许多世界知名货代物流企业,如DHL、UPS、Fedex、TNT等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正在不断地扩大中国市场份额,也挤占了陕西省国际货代企业的业务,导致行业平均毛利润率已经从10年前的40%~50%下降到目前不到10%,甚至更低。加之行业内部各企业之间无序竞争,使得市场紊乱,企业生存艰难。
对如何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国际货代行业资深人士、西安交大MBA硕士、中国外运集团陕西分公司的史总助理建言,小的货代公司生存要靠专业化,大的货代公司发展要靠专业一体化。无论是专业化还是专业一体化,都离不开信息化。而当今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兴起,就为陕西国际货代行业提高信息化水平、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
2 物联网技术在陕西国际货代行业的应用基础
2.1 形势和政策
陕西2012年GDP达到14 4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年,陕西外贸进出口总额也达到147.99亿美元。西安建有国家级高新产业开发区和国际港务区等众多外向型区域,还是我国西部唯一的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进口货物保税监管试点城市。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依托区位及交通枢纽优势,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物联网等现代管理手段,建设布局合理、装备先进、智能化运作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依托供应链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把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物流园区。”
上述形势和政策,都为陕西国际货代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2.2 物联网技术在陕西省的发展应用概况
目前陕西省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超过400家,在全国具有一定技术实力。比如在传感器领域,有70余家单位研发并生产40多类传感器,尤其在烟雾、图像、重力传感器以及微机电系统压力传感器等方面具有较强影响力;在通信设备和网络运营领域,聚集了大唐电信、西电捷通、中兴、华为、中国移动等一大批优秀的知名企业;在信息处理领域,由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研发的“唐芯一号”芯片,是我国第一颗2.4GHz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是国内2.4G有源RFID(无线射频识别)及2.4G RTLS(实时定位系统)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在应用领域,已开展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物流效率,推进散杂货物流的大型化和大量化改进工作的智能运输以及有效改善供应链效率和透明度的仓储管理;对进出单位大门、危险区域的人员和车辆实现自动读卡识别的安全管理;实时监控企业排污数据,及时发现污染源,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产生的环境保护管理等工作。
2.3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物联网实践
2010年8月25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中国国际海运网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共同签订了三方合作的联合打造“西安国际港务区物联信息港”战略框架协议,西安国际港务区与相关单位合作研发的新兴物联网、现代化信息应用技术“RFID”(射频识别)和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可以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动信息,以及运输、储存、包装、搬运、流通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安全信息,结合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全程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成为“移动数据信息中心”,实现物流从被动告知到主动感知的历史变革,率先引领西安进入了“物联网时代”。
2013年7月3日下午,陕西省工信厅联合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及陕西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共同召开了“2013年陕西物联网产业联盟大会暨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展示中心揭幕仪式”。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展厅中心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物联网产业园综合楼3层,总面积1 800平方米,分为综合展示区、应用示范展示区、核心产业展示区、未来体验区四个大区域。其中应用示范区从陕西省在能源监管、智慧物流、食品溯源等领域内所实施项目的真实数据实时接入,展现了陕西省部分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现状和阶段性技术成果。
2013年8月,西安翻译学院组织部分教师参观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在考察港务区内的西安综合保税区时,看到海关、检验检疫等职能部门忙个不停,都在通过计算机信息化处理业务。距其不到500米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辆辆小汽车从火车车厢里被徐徐“吐出”,自动编号摆放在停车场;巨大的场站上吊装作业井然有序,很多集装箱正等着被运往目的地。在集装箱堆场设置了两组 RFID 阅读器,分别控制进场读取以及堆场内监控,然后把数据传导到控制中心。在海关卡口也设置有阅读器,读取集装箱上安装的电子标签,掌握车牌和司机卡号、箱前的电子箱号和箱后的电子关锁等数据;通过电子地磅仪表获取重量数据,通过箱号识别模块获得集装箱图像信息并进行箱号识别。这些数据由卡口主机通过网络传输至海关物流监控平台,实施集装箱电子化监管,提高集装箱物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便利性和海关通关的效率。所以,尽管集装箱中心站货物吞吐量非常大,但工作人员却寥寥无几。因为这里已基本实现了多网介入和数据定位系统的物联网技术,可快捷、准确地实现智能调度。
在陕西省物联网展示中心,我们了解到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多网介入和区内网络热点的无线覆盖以及IDC机房,应用RFID、传感网、云计算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把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港、中国移动西北大区物流中心等几大区域已组合成基于物联网的高标准、集约化物流平台。参观中,工作人员现场以红酒为例,演示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装卸、分拣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红酒出厂后由集装箱进行运送,通过智慧物流监控平台,可以实现对集装箱的温湿度、震动、开启、地理位置等状态信息的全程监管,确保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红酒进入智能仓储环节时,通过RIFD技术,对货物的进出库、盘点可以进行自动管理,节省人力,提高管理的精细度和准确度。红酒进入流通环节后,可以清楚了解到货物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跟踪。整个“智慧物流”过程,让人叹为观止。
3 物联网技术未来在陕西省国际货代行业中的应用展望
3.1 总体设想
陕西省国际货代企业应该充分利用陕西省物联网应用技术的优势条件,借形势和政策之东风,狠抓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行业技术水平,突破发展瓶颈,提高竞争优势。
当今方兴未艾的物联网,实际是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需要监控的实物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以实现对实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陕西国际货代行业若想要借物联网技术之力而快速发展,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物联网技术是当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化技术之一,它不仅能使商品实现按需生产、快速配送、可视化跟踪,更主要是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行业核心竞争力。
一、在全球竞争中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现状
制造业突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升级。那么,我国制造业在价值链各环节的竞争力如何呢?研发设计环节,企业持续的应用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方案的创意设计能力也有待提高。生产制造环节,我国制造业优势体现在成熟产业工人带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进步带动制造工艺不断改进优化、相对廉价的生产要素和政府投入摊薄企业投资成本、贴近市场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链配套成熟)和健全的供应商网络等方面。但是,随着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短缺瓶颈日益凸显,能源、商务等成本不断攀升,我国制造业在生产制造环节的低成本优势正在褪去。供应链环节,国戎圃炱笠档图鄄晒翰呗员砻嫔辖档土瞬晒褐С觯最终导致供应商的品质下降;物联网智能监控等管理的手段和能力与跨国企业有较大差距;物流配送效率有待提高。市场营销环节,跨国公司几乎垄断了产业技术标准,在全球推广其品牌战略,制造业各个领域都有跨国龙头企业响当当的品牌所把持着。由于在研发设计、生产工艺水平上的差距,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等原因,国内企业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始终底气不足。售后服务环节,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生产、轻服务”的固化思维,使企业重心放在制造产品并销售出去,并没有意识到售后服务可以比卖产品创造更大的价值;国内市场低价竞争环境迫使制造商压缩售后服务的内容和期限,以达到降低产品价格的目的;由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产品功能开发创新的能力较弱,周期拉长,往往新功能还没有开发出来,新一代产品已经问世。
二、我国制造业转型突围战略的总体设想和对策建议
由于在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基础等各方面的差异,任何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战略都不完全适用于我国,我们必须立足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道路。笔者认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坚持以持续的应用技术、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坚持以优化管理控制成本和提升品牌、服务附加值为抓手,最终实现由单纯的生产制造商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为目标的产业价值链升级。
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是战略目标。单纯的生产制造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竞争中是没有前途的。市场需要产品,但更需要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市场竞争本质上是基于制造产品的服务品质的竞争,谁的服务更高效谁就赢得市场。
通过优化管理控制成本、提升品牌和服务附加值是战略实现的途径。制造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市场占有率和企业创造的利润高低,但无论是市场占有率和是企业利润,归根到底比拼的是成本和产品、服务的附加值。因此,要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实现价值链升级,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持续的应用技术、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实现的核心内容。如何控制成本?核心内容即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精益化管理等内部管控模式的优化,提高效率。如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通过应用技术的研发和设计优化,提供比现有更优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刺激市场需求,并占领这部分新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下游营销策略、品牌运作、售后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服务品质的提升赢得客户的认可,提高品牌影响力,最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应用是战略实现的重要媒介和手段。近十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新兴互联网技术风起云涌,几乎渗透进了制造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提升每个环节的效率和服务品质,已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研发设计环节
1、以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确保持续的应用技术研发投入
一是要保障对应用技术开发的长期持续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刺激市场需求。二是要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在研发环节设立严格的质量技术标准。三是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混沌期的战略机遇,加大走出去并购合作的步伐,实现高端技术的突破和相关领域技术的延伸。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用技术创新的支持,在资金分配上,对基础技术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的支持要分开,对国有大型机构承担重大战略专项和中小企业常规技术创新的支持要区别对待,不能放在一个平台上平衡。
2、制订与目标市场相适应的技术研发战略定位
国内企业的目标市场应该定位在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主要对价格相对便宜、性能尚可的中端市场需求较大,凭借国内企业现有的制造和技术研发基础,只要技术研发目标定位合理,确保持续的研发投入,与跨国企业在新兴市场的技术竞争还是有的一拼的。同时,要从单个产品技术研发转向模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成套技术研发转变。
3、让战略供应商介入前期工艺设计,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
更注重供应商产品质量和对产品模块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前期工艺设计阶段,与战略供应商合作优化工艺设计方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要与战略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动态分析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设计的针对性
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产品追溯体系收集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客户需求分析,作为设计依据,使设计的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二)生产制造环节
1、坚持精益化管理,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精益化管理要求企业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每个流程、每道生产工序的追踪,基于动态的数据分析,持续优化工艺流程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国内企业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一是企业家要转变理念,坚定走精益化管理道路的决心,并逐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统一认识;二是通过引进人才和内部培养相结合,加快建立一支适应精益化管理需要的管理团队。
2、紧跟物联网、智能化等工业技术革命的趋势,不断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是加快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提高高端自动控制软件在中小企业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引导和鼓励企业家们重视工业技术的革新,通过使用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加快优化改造生产工艺流程。二是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创造条件,鼓励物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积极投身国家战略、与西门子等国际工业革命领导者加强对接,参与技术标准的制订,做好关键技术的研发储备工作。
3、加快“走出去”进行全球资源配置
一是企业家要转变观念,强化“全球化”思维,敢于走到国际舞台与跨国企业较量。二是要建立一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是技术经济人才,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准确判断跨国投资方向和并购的对象;另一方面是熟悉国际规则的法律人才,应对跨国文化、当地的法律制度及政治经济环境。
4、健全培养产业工人的职业教育体系
从企业看,一是要培育一种亲和、有凝聚力的文化氛围,给予产业工人充分的尊重,提高工人的待遇,增强工人对企业的归属感。二是要注重工人技能的培训,提供更多培训、实习的机会,通过提高工人的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政府和社会角度看,应该学习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打破“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维,从制度上打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加强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为职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加快完善健全社会职业教育体系。
(三)供应链环节
1、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供应链全过程管理
在研发设计环节,用大数据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挖掘,提前掌握客户的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功能研发和产品设计,甚至可以主动联系客户提供服务。在仓储流通环节,建立对各区域所有仓库、销售网点、供应渠道能力等的动态数据监控,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出仓储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合理地备货、补货,保障现货需求又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在物流配送环节,为配送人员设计最合理的路线,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配送服务的质量。
2、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资金流的供应链协作
一是制造企业内部,要根据整合供应链的需要,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客户团队(包括采购、销售、市场营销、财务等)来改进企业内部协作,确保整个企业上下用同一个面孔面对客户。二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要建立起长期共赢的合作关系,通过信息技术搭建协作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打破既有壁垒,变原来串联操作的程序为并联操作,力争做到无缝对接,提高供应链效率。三是供应链资金结算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资金流情况非常清楚,可以鼓励这些金融机构为一些资金流情况比较好的制造企业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提升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和附加值。
(四)市场营销环节
1、重构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销售模式
市场趋势表明,以O2O模式为代表的、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商品销售的主流。广大制造企业必须转变以往以线下销售为主的营销理念,逐步转向线下线上并重、线上为主线下为辅,重构销售渠道,逐步摆脱线下渠道的负担。
2、在全球品牌竞争中敢于亮剑
有实力的制造企业,要以产品品质为保证、以成本为优势,主动到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营销中国品牌。一是要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定位,以可持续研发能力为保障,开发足够功能的产品;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设计人才,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所设计的产品要具有国际视野,既体现时尚也符合当地文化。二是在产品成本上要有保持相对优势,如果国内成本太高没有竞争力,可以考虑去目标市场当地设厂,优化全球产能布局。三是在供应链管理上,除了强化企业内部协作外,要打通当地物流壁垒,保证效率。四是在销售策略上,要结合当地居民消费理念的实际情况,线下分销与线上展示销售相结合,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扩大品牌效应。
(五)售后服务环节
关键词 物联网;教育装备;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2-0004-02
1 物联网的定义及特征
众所周知,“物联网”这一名词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 Lab,也就是麻省理工自动识别实验室。最早提出“物联网”也就是“Internet of Things”这一名词的是作为AutoID Lab奠基人之一的Kevin Ashton。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物联网的概念也在不断地被发展和扩充。目前,大家普遍认为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设备、各种传感装置、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搭建这样一个可以连接一切事物的网络,实现范围内全部信息技术的升华,织就未来互联网的整体平台,其中网络可以无处不在,各种网络可以自我发展、扩展其疆界实现互通互联,应用间将不但可以具有高级别的互操作性,而且可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自我处理、自主决策、自动完成能力。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智能处理以及纳米技术。
物联网的4个主要特征分别为连通性、技术性、智能性和嵌入性。连通性是指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技术性是指物联网是技术变革的产物,其发展依赖于众多技术的支持;智能性是指物联网具有智能化的感知性,使得物物之间以智能化方式关联起来;嵌入性表现在物联网提供的网络服务全面嵌入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等方式获取信息,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络传递交互,从而感知世界。因此,从技术上讲,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
感知层就是采集所有物体信息的一个过程,由数据采集子层、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组成。数据采集子层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信息,如各种物理量、标识、音视频多媒体数据。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涉及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采集、二维码和实时定位等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将采集到的数据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协同处理,以提高信息的精度,降低信息冗余度,并通过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短距离传感网接入广域承载网络。
网络层将来自感知层的各类信息通过基础承载网络传输到应用层,包括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卫星网、广电网、行业专网及形成的融合网络等。根据应用需求,可作为透传的网络层,也可升级以满足未来不同内容传输的要求。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技术已比较成熟,在物联网的早期阶段基本能够满足物联网中数据传输的需要。
应用层为各类业务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支撑,通过建立、实时更新可重复使用的信息资源库和应用服务资源库,使得各类业务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随需组合,使得物联网的应用系统对于业务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该层提升了对应用系统资源的重用度,为快速构建新的物联网应用奠定基础,满足在物联网环境中复杂多变的网络资源应用需求和服务。
3 物联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美国非常重视物联网的战略地位。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的《2025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告中,将物联网列为6种关键技术之一。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总统签署生效的《2009年美国恢复与再投资法案》中提出,在同物联网技术直接相关的智能电网、卫生医疗信息技术应用和教育信息技术等领域进行大量投资。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以确保欧洲在构建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欧盟在物联网应用方面主要涉及药品、食品、能源等方面。
2009年7月,日本政府提出“I-Japan战略2015”,强化了物联网在交通、医疗、食品、教育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韩国政府于2009年10月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
中国科学研究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技术——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在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当前,我国把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各地政府纷纷启动城市安全、智能交通、水质监测、食品安全等“感知城市”示范工程,以及IBM“智慧的地球”系列解决方案。
4 物联网在教育装备中的应用模式
教育装备主要指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用于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图书及学生用品。物联网能改变教育装备的应用环境,促进教育全面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尤其在校园安全、仪器设备配置、教务管理等方面有极大的应用空间。物联网在教育装备中的应用模式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