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市文旅发展

城市文旅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2 09:50: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文旅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文旅发展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在这充满收获和希望的季节,我们相聚在印象济南·泉世界,共同见证“山东·济南市首届文旅创客节开幕式暨印象济南·泉世界两周年庆典启动仪式”盛大开幕!在此,我谨代表集团,向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集团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作为济南市六大投融资平台之一,济南城市建设集团紧紧围绕加快打造“五个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高质量推进历城华山、天桥北湖、长清大学城、槐荫西客站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目前,根据我市拥河发展战略部署,正在承建跨河桥隧工程,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安置房、市政道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步承接了济南机场二期扩建、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工程。

印象济南·泉世界作为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房地产板块商业运营类排头兵,开业两年来,按照“文、住、食、购、娱、礼”六大主题业态,截止目前开业商家共计220家,已形成西城片区最大文商旅休闲集群。今年以来,先后签约了1.2万㎡的圣豪超市,1.1万㎡的蜡像馆等主力店;引入知名演艺品牌开心麻花、江湖艺社;通过第三方引入山东水彩画院、喜家德等优质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生活高品质需求。

今年以来,印象济南·泉世界响应济南市委、市政府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和升级打造“夜泉城”2.0版的战略,推动园区夜间经济提质升级,助力创建山东省特色步行街试点街区工作,积极开展工作,激发城市活力,满足市民品质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培育市民消费新方向、新增量。

当前,济南市正在全力打造“五个济南”,“文化济南”作为目标之一推进文旅融合,槐荫区也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激活文化创新动能是必不可少的,大力发展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济南文旅融合发展的热土上,我们也必将助力文商旅融合,有力推动文化济南建设,打造齐鲁文化新高地,为提升城市影响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家国共团圆,明天就是国庆和中秋双节,在此祝各位节日快乐!

篇(2)

一、旅遊开发——资源型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力发展旅遊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资源型城市发展旅遊业的优势和机遇在于:社会组织程度好,员工素质比较高,参与旅遊服务的能力强;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个别企业先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资金富足,企业通过转型,可以很方便地走上自主发展旅遊的道路;建设用地比较充裕,包括矿山迹地、矿渣堆积地等可以直接改造为旅遊用地;国家在用地政策方面也很宽松,政策支持力度大。但资源型城市搞旅遊开发也有一些先天的不足:一是环境污染大,城市形象与旅遊发展相冲突;二是社会负担重,就业压力大,本地旅遊市场不活跃;三是观念保守,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养成了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勇于创新、善于经营的高级人才。

二、资源型城市旅遊开发的一般模式

资源型城市历史负担重,社会矛盾复杂,应实施政府主导型旅遊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形象宣传、社会环境营造、旅遊资源保护及开发规划的制订等方面,政府都要发挥主导作用,这不仅符合旅遊业自身特性的要求,也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旅遊开发有3种典型模式,即工业旅遊模式、城市旅遊模式和工矿(林)区向旅遊区转变模式。中国的城市、资源型城市等概念与国外不完全一样,资源型城市本身包括很大一块地域,实际上是资源型地区。因此,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旅遊开发,实际上属于区域旅遊开发,而不仅仅是城市旅遊开发,我们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也要注重自身的区情市情,强化城市和区域的互动融合。特色是旅遊业的生命,资源型城市的旅遊开发,要在产品打造和机制体制建设上不断创新。

三、灵宝市和辽阳县旅遊开发的对策和措施

(一)灵宝市:重点扶持文化旅遊和休闲健康产业

灵宝市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是我国的第二大黄金生产县,也是国家批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总面积3011平方千米,总人口73.22万,是黄金之城、苹果之乡、道家之源和旅遊观光胜地。

1.发展基础

(1)产业现状

灵宝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旅遊资源丰富。境内有老子著《道德经》的函谷关,华夏子孙寻根祭祖圣地——荆山黄帝铸鼎原,西坡国家史前遗址公园以及国家级森林公园亚武山、黄河奇观鼎湖湾等旅遊景区。截至2010年年底,灵宝市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4A级景区1处,2A级景点2处;旅遊行业单位24个,旅行社10家;旅遊星级饭店6家,客房800余间,床位2000余个;旅遊直接从业人员2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5000余人。2010年全市接待境内外遊客181.3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遊客180万人/次,境外遊客1.3万人次,国内旅遊总收入7.7亿元。

(2)发展环境

灵宝市以文化旅遊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接续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良好的文化环境;交通条件好,陇海铁路(含高铁)、连霍高速等从境内穿过,是中原地区进出关中及西北地区的咽喉要道;宾馆客房、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设施环境;该市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是河南省十强县,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

(3)存在问题

旅遊资源丰富,但分布分散,各乡镇旅遊资源有待整合;自然景观资源开发保护仍处于较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外宣传力度不足,社会知名度较低;距离大都市较远,200千米半径内没有特大城市,制约了旅遊市场的发展。

2.发展对策

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化运作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加快开发步伐,把黄金加工与购物结合起来开发新的旅遊产品,面向都市圈周末二日遊、小长假自驾车遊,大力开发文化旅遊、休闲旅遊产品。

(1)整合文化旅遊和休闲健康资源

灵宝市的文化旅遊资源,以西坡、黄帝、老子及函谷关为精髓,自然景观以亚武山、冠云山、鼎湖湾等为特色。应对不同类型旅遊景区进行全面梳理,各乡镇协调联动,将孤立的旅遊景点串联成中国先秦历史文化的整体脉络和生态休闲观光遊精品线路,呈现给广大遊客。

(2)开发自然景观资源和休闲健康产品

灵宝市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水平较低。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招商引资,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景区和旅遊商品的开发,不断完善旅遊基础设施和旅遊接待人员的服务水平,使景区的层次和质量都迈上新台阶。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休闲健康产业,利用灵宝优越的山水资源和地势较高的特点,建设省级休闲度假和避暑胜地。

(3)大力宣传,发挥品牌效应

要精心打造包装,加大宣传制作水平和力度,提升知名度,走特色品牌之路。在旅遊宣传工作方面下足工夫,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推广,并积极与各媒体单位建立长期友好关系。关注媒体营销工作,通过积极主动、良好有力的营销模式,全面展示灵宝文化旅遊的面貌。

3.发展目标

积极参加全国旅遊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提升评定级别,争取建设函谷关5A级景区,建设一个省级休闲健康度假(避暑)基地。将灵宝打造成集先秦传统文化与秦岭、黄河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旅遊城市,纳入国家休闲度假胜地体系。

(二)辽阳县旅遊开发策略

辽阳县位于辽东半岛中部,南靠鞍山市,北接辽阳市,东靠本溪,西与辽中县搭界。全县总面积2828.2平方千米,总人口60万。辽阳县是鞍钢铁矿石采选一供应地,铁矿石储量大,但品位低,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地区。

1.现状与特点

辽阳县旅遊休闲产业发展的优势包括:区位交通优势、资源比较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等,全县以龙峰山风景区和核伙沟省级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精品景区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二产强三产弱,旅遊产业发展不足;需求强供给弱,旅遊投入严重不足;城镇弱景区弱,品牌形象建设不足;景点弱县域弱,旅遊业态关联带动不足。此外,还面临着空间分割(被辽阳市区分割成东西两块,不便于组织管理和旅遊开发)、周边县市同质产品竞争等问题的挑战。

2.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大中城市和周边乡镇开发周末自驾车遊,重点开发休闲旅遊、生态旅遊和文化旅遊产品,适当发展会展旅遊和购物旅遊;积极争取与周边大城市联合,努力纳入其精品旅遊线路和周末度假体系;利用铁矿石开采迹地建设野生动物园;把洗选矿石的废水利用起来,打造县城水体景观。

3.目标与指标

总体目标:把旅遊业打造成辽阳县的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使辽阳县成为辽中南地区最重要的休闲旅遊目的地之一,旅遊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初步显现,旅遊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为该院教授;收稿日期:2013-02-27)

[本期本栏责任编辑:宋志伟;特邀责任编辑:杨振之;责任校对:吴巧红]

·预告·

2013年笔谈主题:

第5~6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遊业发展”

第7~8期“旅遊节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第9~10期“旅遊规划中的科学与艺术”

篇(3)

特色小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产业为核心的社区营造,产、城、人融合,生产、生态、生活兼顾的发展理念。非遗特色小镇的营造关键在于一个“特”字,而“特”指特色产业,从而首先指向非遗的商品化、市场化与产业化。

不同于国内外相对较为成熟的非遗空间表达,若以非遗嫁接特色小镇,继而与国内外文旅小镇进行对话,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探讨非遗存在形式的可能。

那么,当非遗遇到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新瓶”又将如何装非遗的“旧酒”呢?

一、非遗产业与特色小镇的联姻

特色小镇在国内缘起于浙江,浙江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为企业搭建新平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样板。所以,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的发展空间平台,产业是其核心要素。如此,依托于特色产业而造就的特色小镇,关键在于“特色”与“产业”。

非遗作为一个区域或族群的名片,天然具备成为特色小镇的“特”字来源,而且以非遗为核心打造一个文化产业链条也完全有可能。例如浙江的黄酒小镇、贵州的茅台小镇,其实都是以酿酒技艺类的非遗作为核心,进而将产业链条延伸至旅游、文创等范。

这种以非遗为品牌,以非遗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镇,我们便称之为非遗特色小镇。

事实上,非遗的空间呈现,早在特色小镇出现之前就有了,常见的便是以非遗为主题的街区、体验馆等。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成都的宽窄巷、佛山的岭南新天地,它们都试图将非遗植入到现代城市空间里,进而反过来为城市增加文化内涵。但这些旧有的非遗呈现空间,往往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而非遗特色小镇,如果试图以非遗作为主导产业,那么就不得不思考非遗产业链条的打造和延伸。根据非遗特色小镇的容量,可分为单一非遗产业的特色小镇与多源非遗产业布局的特色小镇。

单一型非遗特色小镇,基于某一项非遗作为主要符号,并由此衍生出了产业链,同时也包括其他类型的产业,诸如服务业、金融业(如互联网金融)以及地产业等。这种单一非遗产业的特色小镇,其特点在于特定非遗产业的开发容量巨大,文化价值挖掘和经济产值,这两方面都要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贵州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个小镇作为住建部2016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以国家级非遗茅台酒的酿造为产业依托,开展旅游业等相关酒文化的产业。据2015年公开数据显示,酒业对茅台镇GDP的贡献达200亿元,基酒约占当地财政收入的90%以上,并带动了包装、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多源型非遗特色小镇,则是指多个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开发和集聚,百花齐放,各有产值贡献。譬如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以“千年古镇,千户苗寨”而闻名,历来既是当地苗人的集散地和商品流通场所,也是西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苗族芦笙、服装、银饰、刺绣等非遗产业在此集中呈现。

相较于单一型特色小镇,多源型特色小镇有着更丰富的内容与资源。最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将多重非遗资源进行融合与匹配,而不是让它们各自为阵,即不同非遗产业之间要具备内在的关联逻辑,以在地非遗产业集群来共同支撑特色小镇的发展。

无论是单一型还是多源型特色小镇,都说明了非遗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特色小镇产业塑造中的关键支撑,而且非遗产业既可独当一面,也能共同繁荣。

二、“非遗小镇”的营造逻辑

2016年7月20日,住建部等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特色小镇的培育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但凡空间营造,基础或深厚,或较薄弱。非遗特色小镇的营造也不外如是,一是在原有建制镇或产业园区的基础之上的升级,二为以非遗为内容的重新营造。

其一,原有小镇的升级。在2016年住建部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127个特色小镇均为建制镇。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此前表示,培育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有条件的镇更好地发展。

前述贵州茅台镇,在原有基础之上升级再造茅台小镇,除却其管理模式与产业模式较为成熟外,最具特色的应是吸引多方多类资源的符号功能属性。另外,同为首批特色小镇的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当地因紫砂壶制作而凝聚于此的工艺大师与初级、中级工艺师为数不少,该镇计有紫砂专业合作社67个、紫砂企业400多家以及紫砂家庭作坊1200多家。2016年,实现产值78亿元,带动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4.5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亿多元。

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特色小镇,将成为某一项非遗的标杆所在,从而吸引更多人慕名前来,或乐业安居,或体验休闲。这在日后也将是许多非遗产业在特色小镇空间化探索发展的常见路径。

此外,目前来说,一些作为建制镇的旅游小镇在某种程度而言也是“非遗小镇”的角色。譬如,贵州雷山县西江镇、云南大理诺邓镇以及红河州建水县西庄镇等,其下辖的自然村多有旅游村,或是古村落,或是民族/民俗文化村。作为建制镇的特色小镇,本身就具备旅游地的基础功能以及集散功能,起到导流的作用。

其二,打造新的非遗特色小镇。在当下的国内外文旅产业中,影视IP主题型的文旅小镇遍地开花,依托影视拍摄地、影视人物、影视场景、动漫等IP元素,结合旅游产业,从而形成特定效应的主题小镇。以非遗为内容的空间重新营造,依托于特色小镇这样的平台,其实质是整合在地的文旅资源,从而构建一个综合型平台,这也是非遗空间化的中国模式。如此,就牵涉到特色小镇选址的问题,以及如何再造的问题。

2017年1月,浙江省发改委公布了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杭州湾新区滨海欢乐假期小镇名列其中。该小镇目前已吸引了10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167亿元,包括宁波方特东方神画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文化产品产权交流中心等。再比如,浙江绍兴黄酒小镇基于当地历史传统经典黄酒产业的优势、驰名中外的绍兴旅游品牌以及利好政策等因素,黄酒小镇因时因地而生。

对于特色小镇的选址问题,需要对区位进行全面分析。特色小镇一般集中在具有特色产业基础,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以及与中心消费城市具有亲缘关系的宜居区域,一方面起到分担城市功能的效果,另一方面努力契合最佳旅游半径。

因此,非遗特色小镇也是一些基础较好又具备特色非遗产业的市域或县域可供参考的项目。以再造“非遗小镇”来激活当地的文旅产业,使其获得在文旅产业界内的影响力,比如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紫砂产业)、河北省曲阳石雕小镇、浙江省龙泉宝剑小镇等。值得注意的是,正在发生的互联网与交通技术的变革对于传统时空观的重塑,使得非遗小镇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将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

总之,营造“非遗小镇”既要考虑内容与体量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融合产、城、人的问题。特色小镇的特征是“特”而“小”,其“特”在产业,而非遗产业本身就是最主要的在地品牌,至于“小”则强调的是“非遗小镇”的空间不宜过大,而应与所属城市、所辖及其辐射的乡村相匹配,但整体要契合宜居宜业的属性。

三、“非遗小镇”的启示与国际化表达

特色小镇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有益探索,在国内属于新的实践,生长于中国本土市场,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产物。以非遗为内容的特色小镇的营造无论是在建制镇的基础之上,还是启用闲置土地资产以非遗产业充实这方面,以及在特色小镇营造中非遗产业的单一与多源,其实都没有离开“特色”二字,这是对于非遗多重价值的信任,优质内容从来不缺市场,否则非遗的产业化无从谈起。

作为“非遗小镇”,本身的特性既包含“无产业不小镇”的营造逻辑,这使得规模化的非遗产业成为必然前提,又包含宜居的特性,这就要吸纳非遗全产业链从业者的参与,包括非遗传承人、设计人员以及各类相关机构、企业等。

作为配置全球资源的平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合、升级与对外表达,才是“非遗小镇”的价值所在。那么,在大文旅时代,非遗作为嵌合在社会文化当中的重要符号元素,其文化价值自不待言,当其见证产业化并以特色小镇为载体,何以与国际文旅产业对话?

笔者认为,但凡旅游项目,都面临全球的故事表述、全球的品牌营销以及全球的资源配置等问题。毋庸置疑,无论是非遗综合体还是以非遗为内容的特色小镇,都具备空间表达的独特符号意义。这意味着非遗中国在进行全球表达以及在与世界对话时,其核心价值在于其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异化或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而以非遗为代表的在地文化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托。非遗特色小镇作为非遗内容的生产基地与资源平台,为世界输送与交流其产品与价值理念,并获得巨大的商业价值或现金流,同时也是中国文旅全球品牌营销的载体,走向世界,进而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效益。

譬如,基于上海枫泾旅游、文化、商业等各方优势,枫泾古镇投资建设了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暨中国非遗总部基地。随着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化产业等纷纷进驻,整合非遗产业资源,孵化非遗文化产品,建立非遗总部数据库和OID注册中心等动作都在不断推进,日益形成一个规模性的“世界非遗特色小镇”。这一方面体现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国在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巨大创造力与影响力。这就意味着中国非遗在进行国际化表达的渠道多元化与话语权的建立,因此中国非遗正被纳入具备平等发声的平台,这也是理论上互联网平等社会中优质内容胜出的必然辑。此外,随着资本要素的全球分配,中国非遗与特色小镇的融合案例无疑是具有中国特色品牌的全球表达。

篇(4)

大数据,是贵州生长的“智慧树”,开采的“钻石矿”;

大健康,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正逐渐成为贵州省打造的又一张名片;

大文旅,作为大生态下文化与旅游的新产物,未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能源新材料,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有力践行。

今年以来,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司”)按照贵安新区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的要求部署,把“1+4”作为公司发展的主投方向,“1”即贵安新区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4”即“三大一新”(大数据、大文旅、大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相关产业活力迸发,成为助推新区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招商:突出精准和创新

贵安新区坚持“先产业、后城建”,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大健康、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

“抓好策划包装,对项目定向优选,精准跟踪目标企业,招大商、招强商、招好商。以战略前沿产业项目、高端产业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开司在招商上突出精准,突出创新。

聚焦重点对象,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招商,让大企业顶天立地;聚焦新兴产业,大力引进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企业,让创新型企业勇闯天地;聚焦服务“双创”,引入实力孵化器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实施“春苗计划”,打造上市公司总部基地,让小企业铺天盖地。

推进跨境招商,通过“产业基金+高端项目”方式推进资本驱动招商;利用银行、各类事务所及协会组织等机构招商,推进市场化专业招商;对标股票指数成分企业,以股权、债权投资代替招商补贴政策引导项目落地,力争到2020年,引进各类500强企业100家以上。

方向既定、目标既定,必奋力前行。

2016年上半年,贵安新区新引进的重点项目包括高通服务器芯片、上海联影医疗科技、上海华院数据、多肽口服液、五龙电动汽车、贝格大数据、新能源汽车车桩网一体化、裸眼3D等项目,涉及大数据、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在大文旅产业上,目前,由贵安新区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的万水千山贵安国际温泉休闲度假城基地先期准备启动80000平方米酒店、200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配套修建娱乐设施及旅游道路20公里,估算总投资50亿元;由贵安新区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的开元森泊贵安度假村项目已形成初步框架构想,项目总面积15万平方米,计划修建1600间客房,预计总投资16.6亿元,首期建设500间客房。

据贵安新区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双介绍,贵安新区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未来要打造九大支撑(“531”业务推进)。一是“5大核心业务群组”,包括新能源车、旅行社(贵州智慧旅游集散中心)、精品景区、文化传媒、精品酒店;二是“3大拓展业务群组”,包括旅游地产、教育培训、品牌赛事;三是“1大新兴业务群组”,即新业态旅游。

目前,贵安新区已获批创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绿色数据中心,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和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与SPI新能源科技控股集团签署了《SPI新能源科技控股集团与贵安新区战略合作协议》,三一西南总部及工业4.0创新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或陆续建成。

可以说,在开司的努力下,贵安新区“三大一新”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落地:突出政策和服务

市场经济也是环境经济、服务经济、竞争力经济,哪里的环境好、服务好、竞争力强,哪里就能快速聚集高端要素,快速集聚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开司董事长宗文表示,要全力以赴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搞好服务,想企业之所想、谋企业之所求,集中精力做好服务,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发展环境,推动新区建设全面提速。

7月25日,白山云科技对外宣布获得超过一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贵安新区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和贵安金融投资有限公司领投,上海擎承投资中心、上海融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A轮投资方跟投。

“贵安新区环境好,投资形势好,与我们在发展理念上有很多契合点。”白山云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代翔认为这是与贵安新区加快合作的动力。

今年3月,白山云科技创始团队赴贵安新区考察,并在5月举行的2016年贵阳数博会上与贵安新区正式签约,决定将其云链服务全球中心落户贵安。

SPI新能源科技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夏侯敏也表示,来到贵安新区特别是在项目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新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和努力创业的激情。SPI新能源科技控股集团将按照专业化研发、专业化制造、专业化营销的要求,加快项目进度,完善配套体系,发挥集聚效应,为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据介绍,开司在成立伊始,就和新区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大行动逐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极力为企业和项目排忧解难。同时,在认真总结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大行动成效及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宣传工作亮点和典型事迹、典型单位、典型人物,进一步营造全社会聚焦工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的良好氛围。

发展:突出前景和未来

新的事物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前景。就像开司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发展也一样。

贵安新区“三大一新”产业构建依托新型城镇化基金、地产基金、产业母基金三只基金,培育和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现有各个子公司形成互动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公司现在把‘三大一新’产业作为主要投资方向,构建的基金也围绕‘三大一新’产业服务。”贵安新区党工委委员、开司总经理王春雷说。

贵安新区“三大一新”产业发展的前景不仅仅体现在投资和规划上,也体现在“开投人”的干事激情上。

北京电庄科技CEO先越说,到贵安新区投资兴业,感动于贵安速度、贵安服务、贵安精神,在投资项目建设中得到了新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鼎力支持,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优质服务,确保项目落地快、建设快、发展快,让我们有信心在这片热土上不断谱写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篇(5)

一、全域旅游再认识

1.全域旅游内涵

全域旅游是在以旅游为优势产业的行政区域,将该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通过旅游业整合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整合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形成政府与市场、居民与游客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模式。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上,来了262个县的县委书记,意味着旅游在中国真正成了大风口。国家搞全域旅游的原因,在于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旅游的井喷效应,为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抓手。旅游给了大家通过投资带动区域发展的理由,使得政府有可能运用旅游产业这个引擎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全域旅游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特别提出了七大理念的转变,七大转变中最核心的是从景点旅游转化为休闲式、体验式全面融合发展的旅游结构。在运营上最关键是由旅游局、产业推动的要素转化成了以党政协调推进、中国特色下政府带动的产业发展方式。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全域旅游要打破“全”的概念,应该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逻辑”,找“抓手”,达“目标”。

2.全域旅游观

全域旅游有旅游吸引物、旅游区、旅游交通、乡村、城镇五大基础支撑。任何地方搞旅游必须有核心吸引物,否则单凭观光不会形成目的地。通过吸引力、吸引核的打造,把人聚集起来,促进旅游区、休闲区的形成,引导旅游的消费升级。交通作为基础设施,起着最重要的带动作用。旅游交通从传统的高速路、铁路、城际路等转变,形成了旅游流向过程中的运动系统,包括自行车道、马拉松跑道等,也包括文化体验和以文化为主体的结构都在道路系统中变成了一种混合型的产品。交通条件下的全域旅游提升,与原来的交通理念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和城镇都在这个旅游发展的结构中。

全域旅游发展基本遵循全域景区化、全域度假升级、旅游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与精准扶贫,旅游交通五大架构。这五种架构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也可单独支撑,形成全域旅游的良性发展。

笔者认为,全域旅游有两大核心理念,一个是“旅游+”,一个是“互联网+”。“旅游+”的核心在于有效整合多产业,通过旅游把人有效地聚集到了目的地,从而发生让农业、工业、文化、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转化为消费项目。如果人不去贵州,贵州所有的文化、体育,都是本地人的消费,不能带来区域经济的任何变化。因此旅游是通道,是核心的渠道结构。

第二是“互联网+”,互联网带来了大量的实体店关门的同时带来了旅游体验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因为互联网而不去旅游,我们只会因互联网而更好地旅游,这就是旅游与商业之间最大的差别。旅游是一种移动生活方式,互联网助推旅游成为智慧化的全新移动生活,成为一切产业融合的主渠道与通路结构。互联网、物联网的盛行,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移动APP的出现与发展,都将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体验智慧化、旅游方式转变、旅游消费升级。

移动生活方式给旅游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即旅游大数据搜集及挖掘、为游客提供在线旅游服务、提升旅游产品的体验化、为运营者或管理者提供智慧营销方案、为游客提供LBS、为游客提供智慧服务、为运营者提供智慧管理。

二、房地产再认识

1.房地产是一个“服务整合平台”产业

房地产已经由“制造房子”的工厂模式,发展成为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产业整合模式。以“家庭、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结构,包括“三个家”的结构,由三个家庭服务构成三类房地产综合开发构架,是今天房地产发展的必然。

第一个家,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居住之家,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家庭服务结构。第二个家,是指郊区休闲、乡村度假、养生养老等以旅游、休闲、娱乐、养疗、避暑、避寒、度假等为主要功能和服务的第二居所、第三居所,由此构成了第二个家的服务产业整合与服务结构。第三个家是指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部分度假接待综合体等相关地产和场所,以公共空间的方式,为家庭提供休闲、娱乐、购物、养生等多元化的公共服务,由此构成第三个家的服务产业整合与服务结构。

2.房地产必然走向“房产融一体化”结构

房地产作为一种平台,必须与服务产业、金融三者相结合,才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综合结构。房地产是不动产,如果没有这种不动产,仅仅以现金流做资本,就轻资产做轻资产,缺少了不动产的要素,是非常难经营的。轻资产公司与房地产企业,都不是资本市场追求最好的东西。有效地整合房地产不动产结构、服务产业的现金流结构,以及与投融资的金融关系,是下一个阶段地产发展的核心。房产融一体化,是今天房地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任何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向。因此,房产融一体化和服务整合平台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核心结构。

3. “旅商文体康养”已成为地产开发的主流

在这个核心结构下最重要的趋势是产业融合。旅游地产已经不再是围绕着土地开发和旅游而言了。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生养老这五大幸福产业加商业,构成了一种多产业融合下的综合地产发展趋势。无论是国外的迪拜亚特兰蒂斯、新加坡滨海湾花园,还是国内的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万达城、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都说明“旅商文体康养”的地产综合开发,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地产开发的主流。“五大幸福产业+商业+金融”的房产融一体化模式,也将成为新时期的房地产发展新架构――以家庭服务为目标,以旅游为龙头,整合旅文体康养商五大幸福产业。地产是骨架,五大幸福产业是五脏六腑,商业是皮肉,金融是血脉。

三、人的聚集:一切商业活动及开发的基础

人口聚集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是人口聚集的变迁。从中国整个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已经历经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二期、过度工业化三个阶段。仅仅靠工业化带动的聚集已经很难在中国推动城市发展,也因此很难推动地产的升级和价值。未来的城市化是以消费为主导的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与过去工业引导下的城市化是一个分水岭。这个阶段,是将消费产业引导下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住宅产业导入到产业聚集新模式,中国整个经济发展逐渐进入这个新的阶段。

在这中间,人流人气聚集形成商业发展聚集,商业聚集形成消费聚集。商业要发展到消费聚集期,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是单一购物商业发展阶段的商业稀缺期,第二是批发市场及批零结合阶段的商业市场化期,第三是业态多样化的综合体发展时期,第四便是未来的城市消费聚集化期。现在正是第四阶段发展期,这个阶段中,将旅游作为主体。原来商业以社区为中心研究商业的聚集,而今天尤其是郊区的商业聚集,要通过交通的穿越,依靠旅游休闲项目,带动人的聚集。这种聚集超出了社群,甚至超出城市、目的地,旅游休闲的带动在这里发挥了重要作用。景区+旅游消费区,古街、旅游商街,古城古镇,旅游城市是旅游带动的人流人气聚集四种模式。

人流人气聚集的首要条件是吸引力。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来自于玩法,即游憩方式设计,它是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技术。如何把玩变成身体的体验、心理的过程,不断起伏的体验过程,这是需要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涉及到主题及主题理念策划、观赏方式设计、游憩功能结构设计、独特性卖点策划、游线与交通工具设计、游乐与娱乐项目设计、情境与体验方式设计、特色纪念品设计等。通过这样精心的设计,构建出来的情景化、游乐化、主题化、本土化的旅游吸引核,是旅游聚集人气的关键。

四、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产创新模式

以文化为魂,旅游为搬运渠道,休闲体验消费为核心,实现多产业融合下的综合效益,可以有效的整合起来。

今天的旅游仅仅靠观光已经不能满足打造吸引核的需求,全域旅游下原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和新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都可以作为吸引核。利用不同的要素打造不同的吸引核,成为今天旅游开发重要的课题。

篇(6)

一、强化产业融合,提高旅游发展沁润力

彭水的民俗、文化、生态特征,是全县旅游发展的基础,实施“旅游+”战略,促进城旅、商旅、文旅、乡旅的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创新文旅融合

厚重的历史是彭水之根,灿烂的文化是苗都之魂,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没有文化,旅游发展不过空有皮囊,将难以为继。挖掘利用好彭水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乌江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无缝对接,扬长避短彰显出特色,实现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第一,挖掘好苗乡文化,加快以蚩尤九黎城、鞍子罗家坨苗寨、高谷兴隆苗寨等为代表的旅游产品的文化植入,发展节庆文化体验、民族食品制作品尝、历史传说剧目欣赏等特色文化体验活动,积极培育精品文化品牌。旅游景区、景点的打造,突出文化重点。阿依河景区重点突出生态峡谷、溶洞探秘、亲水体验和苗族风情;乌江画廊景区重点突出生态山水、水上运动和民俗文化;摩围山景区重点突出森林度假、避暑纳凉、黔中文化和佛教文化。结合苗族生活体验和古文化传说,把蚩尤九黎城建设成为中国苗族文化旅游经典品牌,集中展示蚩尤文化及苗族风情;以鞍子苗寨、兴隆苗寨为核心景点,统一打造苗寨建筑,普及民族服装穿戴、民歌和民族舞蹈,着力展现民族、民俗、民风特色和原生态苗乡民歌的体验,通过提升影响力,建设知名的苗族特色文化生态景区,促进彭水旅游产业化发展。第二,要充分融合“盐丹文化”与“黔中文化”,加快郁山古镇旅游开发,开放参观泼炉印灶古法制盐工程,拍摄以巴寡妇清为代表人物,以反映盐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电影或电视剧,将已经形成的自创自编歌曲光碟、诗词歌赋等作为旅游商品包装,让彭水文化走出去,提升彭水知名度。

(2)提速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推进旅游与农业、林业、体育、科技等融合发展,按照“两线三点”发展布局,依托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画廊等精品旅游景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森林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等乡村生态民俗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商养学情闲奇”拓展要素,推动旅游产品向多元化、复合型转变,向新业态拓展,满足广大旅游者个性化旅游休闲需求。一是大力发展平安爱情花海、长生、岩东油菜花等生态农业观光游,打造平安-龙射-鹿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带;二是重点打造摩围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新发展生态养生体验、森林探险、低空观光、飞行培训、生态信息应用体验等新兴体验项目,以生态养生为特色,引进医疗、健康、保健等服务机构,积极打造养老、护理、长寿养生、森林养生、日光养生、水疗养生以及智能健康电子应用产品体验等特色健康服务,重点整合本地特色“太极水”、白术等中医药保健资源,发展中医药特色养生和保健服务。三是建设彭水水上运动赛场,大力发展水上运动、特色景观、民族文化、自驾探险等旅游项目,打造“亲水”体验旅游区。四是适度发展旅游地产。

(3)推进商旅联动

围绕“苗乡、山水、文化”做策划,以“爱情治愈圣地”品牌贯穿始终,结合城市开发建设,不断完善核心商圈、商业街区以及商贸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城市商业中心,重点推进苗族风情广场、综合购物中心、民俗旅游商品和生态农产品展销特色街、特色餐饮街、娱乐休闲街建设,打造集苗族风情、购物休闲、观光旅游、居家商务为一体的新城旅游休闲商业中心区。依托乌江画廊、阿依河景区、摩围山、蚩尤九黎城等精品景区,加快发展景区商贸业,加快推进摩围山康复疗养中心、旅游购物商场、会议中心等景区重点项目建设,在周家寨、鞍子苗寨等民族特色旅游名镇名村规划建设星级农家乐、便民超市、特色农产品售卖点,在下塘至摩围山、关口至县城、县城至阿依河进出口建设4条农家乐特色街,把晶丝苕粉、擀酥饼、鸡豆花、三香、都卷子、灰豆腐、糯米糍粑、米粉、大脚菌、紫苏油等特色美食和苗家木雕、苗家刺绣、苗家银饰、苗家服饰、苗家竹编、藤编、乌江奇石等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等作为融历史、文化、旅游、保健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商品来开发;精心策划和组织好“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中国蚩尤文化艺术节”、“中国摩托艇联赛及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阿依河国际漂流大赛”、乌江垂钓大赛、及“爱情治愈圣地体验季”等节赛活动,形成旅游、节赛、消费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增强旅游发展聚合力,不断聚集旅游人气,提升节会的实效和品牌效应。

二、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为促进旅游提档升级,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必须突出景区开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加快旅游景点、集散中心及交通、酒店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乌江航道、渝怀铁路、渝湘高速等对外通道,进一步完善景区内外、县内外旅游交通,优化旅游景点环线布局,将彭水重要旅游景区合理串联,加快建设摩围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内外畅通旅游环线,构建点、线、面结合的旅游集散网络体系,避免“纵有美景引客往,车到山前路难行”的尴尬状况。全力打造智慧数字旅游,不断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完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标识标牌、导览系统等配套设施;推进星级酒店、特色旅游酒店、经济型酒店建设,鼓励发展特色餐饮、特色购物商场、电子商务、体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设置便于自驾游、背包族等的旅店和休憩场所,配套提升沿线乡村旅游接待点服务能力。完善旅游管理模式,完成景区资源价值评价和智能化、标准化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提升旅游服务意识,完善医疗急救、环境卫生等功能性设施配套,开展员工服务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三、加强区域合作

以区域合作为重点,增强旅游发展新动力,加强与渝东南旅游经济带和中国武陵山旅游联盟区域合作,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联合推出武陵山超长游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进城乡双向物流网络建设,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拓展华东、北上广、港澳台、东南亚客源市场,扩大增量,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新格局。

篇(7)

本文梳理出当下主流的8种拿地模式,并试图理清它们各自的优劣。通过分析可知,房企想要拿到优质地块,必须要找政府的痛点――持续性的收入和政绩,最终实现企业和政府的双赢,企业经济效益和项目社会效益共涨的格局。

一、商旅文产业与地产联动模式

代表企业:万达――“文旅”聚势,以“商业”增值

万达积极发展商旅文产业,以“文旅”聚势,以“商业”增值,拉动消费,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借此实现大幅低价拿地。

在任何一个城市,万达都致力于将万达广场打造为城市地标。在操作上,万达通过其强大的招商能力、订单地产模式和资源整合能力,从储备的5000余家商家中挑选优质资源,按照与主力店商家的要求订单式建造万达广场,最快18个月完成开发,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商业增值;同时通过文旅地产带动当地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实现文旅聚势。以此新增大量就业岗位,以提振当地经济,增加税收、就业,满足政府政绩诉求,基于此,地方政府乐于低价转让大规模、优质土地给万达。

万达在低价成本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房地产销售收入反哺商业、文旅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商业、文旅产业带来高人气和人口导入,拉动周边地块价值上升,提升地产价值,比如上海五角场在万达广场建成后,周边住宅月租金涨幅达300%。在此形成良性循环基础上,成就了资产4600亿元、全球最大的不动产帝国。

代表企业:华侨城――旅游培养+地价升值+住宅开发+深耕旅游

华侨城主打文化牌,借助旅游业实现大面积低价拿地,打造“旅游培养-地价升值-住宅开发-深耕旅游”的联动模式。

操作上,华侨城惯常做法是在进入城市后,将当地生态资源、景观元素进行包装,形成文化内涵;然后向政府推销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业,获取大片低价土地;之后开发以主题公园为主的旅游地产项目,催热当地经济,提升土地价值;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开发商场、酒店、商业配套等业态,进一步拉动消费,提高土地溢价;同时在旅游项目周边实施分片区多次住宅开发,获得高额地产收入,反哺旅游业发展。

通过“文化旅游-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华侨城有效地降低了土地成本。早在2009年,华侨城的拿地成本就不足销售价的15%,远低于保利、万科、金地的24%、27%、32%。藉此,华侨城提高了房地产价值,增加了企业利润。

二、智慧产业与地产联动模式

代表企业:世茂地产――产业集聚+智慧应用+新城开发

世茂地产通过顺应中国各地产业升级的战略需求,打造“产业集聚+智慧应用+新城开发”的造城模式,实现产智、智城、产城的全面融合。由于智慧产业与地产联动模式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受地方政府欢迎,成为其圈地、融资和战略合作的“制胜法宝”。例如,世茂南京海峡城项目在与政府签订意向协议后,以底价45亿元拿下先期34万平米土地,楼面价仅4000/平方米。

成功关键:顺应中国各地产业升级的战略需求。

三、养老养生产业与地产联动模式

代表企业:保利地产――医院+专业养老公司+地产

保利与安平成立专业投资公司,与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合作提供保健服务,积极打造养老联盟;同时联合专业公司推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和养老护理标准;并推广一地入会多地养老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以此为基础,打造“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操围绕养老地产,保利发展养老住宅,并将养老产业与租售结合的地产模式向融合,实现养老和地产联动。一方面,通过适老住宅销售反哺养老产品开发建设以及配套改造;另一方面,产权长期租赁式持有,入住老人通过15年左右的公寓长期租赁,获得产权,如中途老人去世,则获得部分产权变现为资金归还给老人继承人,公寓再重新出售产权。

成功关键:掐准了国家对养老产业的大力支持。

四、产业园区建设与地产联动模式

代表企业:华夏幸福――“产业新城+X”

华夏幸福基业通过“产业新城+X”的业务模式,借助平台嫁接产业,通过住宅开发,形成一体化联动发展模式,带来基地的土地成本。

华夏幸福基业以区域产业园区为龙头,以“带不走”的招商能力和“种树式”产业培育为依托,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让当地政府前期零成本零投入,降低地方经济负担,而随着入园企业经营和盈利能力提高,实现财政收入和区域GDP双提升。通过这种与政府的协同效应,满足政府政治、经济诉求,反过来让企业获得大量优质低价土地,公司利用此优势在产业园区周边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占公司营业收入的一半。

华夏幸福北京固安工业园的拿地成本比京、沪郊县低1/3还多。由此实现了公司高速增长,2014年上半年,毛利率达46%,远高于普通住宅开发企业;且2014年上半年销售额达242.13亿元,同比增长52.2%。

成功关键:当地政府前期零投入却可以获得收益。

短板:产业地产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缺乏规范,仅从业绩上看,目前做的最好的是华夏幸福,其他成功的案例不太多,利润也远没有华夏幸福高。

五、第一高楼经济与地产联动模式

代表企业:绿地――第一高楼经济+地产

绿地通过摩天经济学,联合政府,参与住宅开发、旧城改造和综合体开发,实现圈地造城。

绿地集团在全国各地修建第一高楼,借助超高层地标建筑,带动当地“摩天经济”的发展,满足地方政府政绩诉求,带动整个区域形象和品质的提升;反过来,地方政府为降低超高层巨大投资风险,配送住宅用地,并容许绿地参与旧城改造和进行综合体开发。超高层一旦建成,采取售租结合模式,确保2―3年回本;通过政府配送的住宅开发、销售回笼资金,偿还土地款,形成良性循环,获取高额利润。

操作上,由于超高层投资额巨大,绿地采取“滚动投资”的模式。建筑商垫资15%;建好的办公楼、住宅售卖以回笼资金;持有的酒店、商场等物业做抵押贷款,以此资金再建其他超高层,实现“摩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短板:除了绿地,升龙和卓越也采用超高层办公楼的模式拿地。但是,现在这个模式越来越难了。新城地产的王晓松认为,现在杭州、南京等地的办公和商业市场严重的供过于求,除了北上广深这些对写字楼还有一定需求的城市,其他地方采用这种模式很艰难。

六、为政府做上层设计的拿地模式

代表企业:碧桂园――大盘造城+“一二级联动”

通过与政府共同做规划低价拿地,碧桂园实现了三四线城市的飞速发展,并逐步进军一二线城市。

操作上,碧桂园选择进入不发达地区甚至贫困县,推销大盘造城的策略。前期资助政府进行一级开发,后期通过拍得一级开发的土地,然后得到一级土地开发成本返还,实现零成本拿地,从而“变废为宝”“荒地造城”。

成功关键:解决地方财政吃紧问题。

七、一二级开发联动的模式

代表企业:绿地――“轨道工程+区域工程”整体开发

绿地牵头申通地铁、上海建工组成联合体,以“轨道工程+区域工程”整体开发模式,进军地铁投资产业,以地铁沿线土地出让作为部分回购条件,在地铁沿线区域打造具备商业、办公、酒店等功能于一体的地铁上盖城市综合体及配套服务设施,实现整体联动。

绿地切准了基础设施领域改革的脉搏。2014年,我国在建轨道线路的城市达到40个,在建里程2893公里,总投资规模达到1.6万亿元。目前,我国经历经济转型阶段,发展压力逐步显现,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难以支持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绿地集团的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将减轻政策的回购资金压力,更将带动轨道交通及沿线功能的综合开发,快速推进各地基础交通建设、区域功能完善和经济增长,实现多方共赢。

八、BT模式

由于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房企获取核心区域开发项目愈加困难。而万科却以BT模式,接连顺利获得政府开发项目。

BT模式的英文全称是Build-Transfer,即“建设-回购”模式。就是开发商与政府方签约后,设立项目公司以阶段性业主身份负责某项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并在完工后即交付给政府,从而享有在一定期限内分次收回回购款(包含设施建设成本及融资回报)的权利。

通俗地说,BT模式也是一种“交钥匙工程”,开发商投资、建设,建设完成以后“交钥匙”,政府再回购,回购时考虑投资人(开发商)的合理收益。

政府力推BT模式的逻辑与其他模式一致,既解决没钱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效率。

实例:万科深圳红树湾物业

红树湾物业位于深圳南山区深圳湾片区,位于已建成2号线红树湾站和在建9号线、11号线换乘站红树湾站(原深湾站)交汇区域,由深湾一路、深湾二路、白石三道、白石四道围合而成的方型区域。项目面积约57.8万平米,计划总投资78.4亿元。

该工程于2015年6月30日开工,计划于2021年12月31日竣工,采用BT模式,由招标方深圳地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

项目包括宗地用地范围内房屋建筑、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及接口、园林景观及本项目用地范围内及由本项目建设导致的地铁车站、出入口、站后预留空间等相关新建、改造工程等所有建安工程项目的融资、施工以及移交等工作。

2014年11月,万科通过公开投标方式,中标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合作开发及BT融资建设标书。在项目用地不发生转移登记的前提下,由牵头方万科支付投标确定的对价45.3亿元后获得项目49%权益,与深圳地铁按51%:49%的比例进行全项目投资,并获得相应权益,承担相应风险。

在权益分配方面,商务公寓和办公物业等可销售物业销售后按权益比例分配税后利润,未销售的商业和酒店等由招标人和牵头方(开发)共同持有。双方共同组建项目管理经营公司负责项目开发建设工作,负责全部持有型物业的后续经营管理工作。

未来万科的收益即为销售物业的分配税后利润、及持有型物业的经营性收入。这也意味着,项目销售利润高低及经营性物业收入的好坏决定万科从该项目获得的投资收益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