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49: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生产信息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内涵
企业信息安全随着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日益进步不断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视,将企业信息安全应用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相关事故处理以及日常安全管理中去,从而不断改变企业传统的安全生产结构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减少企业事故发生的概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指的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过程,这就需要通过计算机以及相关网络技术实现基本数据的录入、分析和储存等,同时通过因特网以及局域网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处理和及时反馈,从而不断优化革新传统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模式。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核心在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信息化过程,这是一个由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人以及相关设备构成的管理系统,能够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搜集、分析、加工、储存以及传递等,并将信息资源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安全传递,从而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方面的信息资源支持,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信息协助管理工具,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良性运作。
2.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
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传统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是一项十分巨大的系统工程体系,涉及到历史数据分析、管理思想导入以及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协调等,企业管理模式的重新架构需要有硬件设备和软件、关键用户的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构建和运营推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做好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大财物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研发、开发阶段以及系统运行的初步调试阶段,这些阶段将会涉及大量的数据导入、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移植等方面的工作。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相关负责人应该对此给予充分重视,成立工作跟进小组,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向全公司明确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使得全体员工树立起信息安全的管理理念,积极投入到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实践工作中。二是委托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单位。由于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一方面需要有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之上将企业安全管理进行细分,明确各个安全管理模块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对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维护,因此在进行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时,可以委托综合水平较强的单位进行全面综合的开发、维护工作。三是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重要特征是网络化,因此该系统需要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运行,为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健康运行提供基础保障。四是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和研发时间支持。由于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研发所涉及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相当之多,这就需要有足够的研发经费支持。同时在此基础之上,由于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在研发阶段、试运行阶段以及后期的运行阶段,均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较长的研发时间,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1.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指的是将一个复杂问题作为系统性问题来分析,而系统问题一般都是由多个元素构成的,因此可以将系统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的问题,并通过设定一定的指标对相应的因素进行量化,进而通过定量的方式找到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优方式。层次分析法可以深入分析系统问题的各个组成元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定性的问题进行定量化处理,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步骤如下:首先,构建相应的层次结构,将系统问题划分为措施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目标层指的是系统问题的核心目标,中间的准则层指的是在实现系统目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位于最底层的措施层是实现系统核心目标的基本手段,是系统问题解决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其次,构建判断矩阵,对系统层次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对不同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并进行相应的赋值;最后,对每个元素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
2.企业安全信息管理体系评价方案
企业安全信息管理体系的评价对企业的整体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企业信息安全的标准,可以将企业安全信息管理体系评价指标分为十三个核心指标:目标、安全生产投入、组织职责、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作业安全、安全隐患排查、危源控制、应急救援以及绩效评定和改进等,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然后得到相应的层次结构表,为层次分析法提供相应的指标参考。(见附表1)最后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得到相应的层次分析结果,可以知道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值为一般水平,说明企业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二、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境内的规模或限额以上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三级企业的评审机构、评审人员和评审工作管理。
规模或限额以上工贸行业企业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星级住宿企业、年销售额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企业,以下简称“工贸企业”。
三、全省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省安监局负责指导全省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以下简称“二级企业”)的审核、公告。
各地负责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评审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地区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负责本地区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以下简称“三级企业”)的审核、公告。
四、评审机构管理
(一)评审机构是指由各级评审主管部门确定、统一负责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审组织和评审工作的单位。
(二)二级企业评审机构由省安监局确定;各地三级企业评审机构由各地评审主管部门确定。
各地评审主管部门应督促评审机构填写《福建省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机构登记表》(附件1)报省安监局。由省安监局汇总报国家安监总局备案。
(三)评审机构应为具有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组织和评审能力的事业单位或安全生产社团组织、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机构,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没有违法行为记录;
2.有与其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固定工作场所和办公设施,具有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3.有专职工作人员,有明确的负责评审组织和评审工作的内设工作部门,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有评审组织和评审程序文件、评审档案、质量控制体系和评审人员档案等;
4.严格按照省安监局和所在地评审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依法依规办事,认真组织并开展评审工作。
(四)评审机构的职责
1.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审申请的受理、评审和证书发放等工作。
2.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现场抽查工作。按照“谁评审,谁负责”的原则,对达标企业进行现场抽查,并将抽查情况报告所在地评审主管部门。对不符合要求的达标企业,向所在地评审主管部门书面提出撤销其达标等级的建议。其中,二级企业评审机构负责的二级企业抽查情况和相关建议报告省安监局。
3.建立适应评审工作需要的评审人员队伍。聘请评审专家,分行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人员数据库和档案,并将下列材料汇总后报省安监局和所在地评审主管部门备案(其中二级评审机构只报省安监局):
(1)《福建省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人员登记表》(附件2);
(2)学历和专业技术能力证明;
(3)评审人员培训合格证书:
(4)其他相关材料。
4.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开展考评工作,确保考评工作质量,并对评审结果负责。
5.承担省安监局和各地评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职责。
(五)评审机构开展评审工作,应当遵守下列行为规范:
1.加强评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准确性;
2.廉洁自律,坚决杜绝商业贿赂和其他形式的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3.评审工作资料、申请企业现场勘查记录、影像资料及相关证明材料,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并予保密;
4.认真接受评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配合有关部门的日常管理及检查。
五、评审人员管理
(一)本办法所称的评审人员,包括评审机构的评审员和评审专家(含外聘的评审专家)。
(二)评审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评审机构的工作人员;
2.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其中二级企业评审员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且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资格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熟悉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评定标准等,掌握相应的评审方法;
4.参加评审人员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按时参加复训。
(三)评审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生产经营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身体状况良好,能胜任评审工作;
2.具有至少3年(其中二级企业评审专家至少5年)以上相关专业技术或安全管理现场工作经历,并经所在单位推荐确认;
3.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其中二级企业评审专家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且具有工程类中级(其中二级企业评审专家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资格;或是省、市、县级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其中二级企业评审专家应是省、市级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4.参加评审人员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按时接受复训;
5.取得评审机构颁发的聘书。
(四)评审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评定标准;
2.评审前主动向评审机构公开与申请企业的利害关系,不隐瞒任何有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信息;
3.遵守现场评审工作秩序,认真完成对申请单位的文件审查和现场评审等工作,提交完整的现场评审报告等资料,并对做出的文件审查和现场评审结论负责;
4.严格遵守公正性与保密承诺,在从事合规性审查、文件审查和现场评审时,不得泄露申请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5.认真完成评审机构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六、评审办法
(一)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取得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2.申请二级企业的,应为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央属、省属企业及所属(控股)企业或我省行业领先企业。申请评审之日前一年内,大型企业集团、上市集团公司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集团所属成员企业80%以上无人员死亡生产安全事故。
3.申请三级企业的,申请评审之日前一年内生产安全事故累计死亡人员未超过2人。
(二)评定依据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相关专业评定标准或《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安监总管四[2011]128号)(以下统称“评定标准”,可到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查询)采用评分的方式进行,满分为100分,评审标准如下:
二级:评审得分大于等于75分(集团公司80%以上的成员企业评审评分大于等于75分);
三级:评审得分大于等于60分。
评定标准满分不为100分的,按100分制折算。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程序
1.企业自评
企业成立自评机构,按照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自评,形成自评报告。企业自评可以邀请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支持。
2.申请评审
(1)经自评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等级的企业,登录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主页登录,以下简称“达标信息管理系统”)准确填报申报信息并保存,并以附件形式上传相关资料。
(2)企业在达标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并打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连同附件资料,按《填报说明》的要求,经企业上级主管单位和所在地县级安监部门(其中申请二级企业的经地市级安监部门)同意后,登录达标信息管理系统向相应的评审机构提交网上申请。其中,申请二级企业的,向省安科院提出申请;申请三级企业的,向所在地三级企业评审机构提出申请。
企业评审申请在网上被受理后,应按评审机构的要求报送纸质材料。
3.受理、评审与报告
(1)受理。评审机构收到企业的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包括达标信息管理系统上的材料和企业报送的纸质材料两部分)的合规性审查工作。文件、材料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受理;不符合要求的,函告申请企业,并说明原因。
(2)评审。评审机构受理企业的申请后,应按照相关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评审。
①根据企业申报的达标专业的评定标准相关管理、技术、工艺等要求,配足相应的评审人员,组织评审组开展评审工作。评审组至少由1名评审员和2名评审专家组成,并指定1名评审员担任评审组长,具体负责评审工作。
②现场评审前,评审组应对申请材料进行文件审查,并完成文件审查报告;与申请企业确定现场评审时间,并通知申请企业。
③现场评审采用资料核对、人员询问、现场考核和查证的方法进行;现场评审完成后,向申请企业出具现场评审结论,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完成时间,评审组全体成员须在现场评审结论上签字。人员询问、现场考核和查证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
④申请企业整改完成后,评审机构依据整改情况的实际需要,进行现场或整改报告复核,确认其整改效果。若整改符合相关要求,评审组形成评审报告。
⑤评审机构对评审组提交的评审报告、评审工作总结、评审结论原件、评审得分表、评审人员信息等相关资料应组织审查。审查通过的,应认定其符合要求并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
(3)报告。评审完成后,评审机构将符合要求的评审报告,报送相应的评审主管部门申请审核。
评审结果未达到企业申请等级的,企业经整改,可在6个月后向原评审机构申请重新评审。
评审工作应在评审机构受理企业申请的1个月内完成(不包括企业整改时间);集团公司企业一次申请评审企业较多的,可适当延长评审时间。
4.审核与公告
评审主管部门对评审机构提交的评审报告应及时进行审核,对符合标准的企业予以公告;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书面通知评审机构,并说明理由。
5.证书发放
经公告达标的企业,评审机构应在公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发放证书。
七、达标信息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申请、受理、评审、审核、证书打印等工作一律在达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企业报送的纸质材料(不含应附的其它材料)和评审机构、评审主管部门在受理、评审、审核等过程中的各类纸质文书,_律使用达标信息管理系统制作并打印。
(一)达标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评审主管部门使用政府用户端(采用闽安委办[2012]48号文印发各地安全监管部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行评审机构管理、达标企业审核、信息统计等管理工作。评审机构使用评审组织单位用户端进行评审组织管理;使用评审单位用户端进行评审管理。企业使用企业用户端进行申请和查询管理。
(二)用户注册
1.省安监局使用政府用户端,将二级评审机构注册为二级评审组织单位,由其使用评审组织单位用户端将本单位注册为二级评审单位。
2.各地评审主管部门使用政府用户端,将本地三级企业评审机构注册为三级评审组织单位,由其使用评审组织单位用户端将本单位注册为三级评审单位。
各地三级评审组织单位的用户名,按照设区市评审主管部门用户名后增加2位数的顺序编号,三级评审单位的用户名,按照三级评审组织单位的用户名后增加2位数的顺序编号。如福州市安监局的用户名为3501,福州市评审主管部门应将评审机构以350101的用户名注册为评审组织单位,评审机构应将本单位以35010101的用户名注册为评审单位。
(三)建立评审人员资料库。评审机构使用评审组织单位用户端录入本单位(含外聘)的评审专家信息,由系统生成本单位评审专家库;使用评审单位用户端录入本单位评审员信息,由系统生成本单位评审员库。
(四)企业注册和申请。申请企业在达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注册、登录企业用户端。企业应准确填报申报信息,按评审机构要求及时报送纸质资料,并使用企业用户端查询评审进展和相关通知。
八、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的工贸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审核单位撤销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
(一)在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申请材料不真实的;
(二)不接受检查、抽查的;
(三)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大型企业集团、上市集团公司、央属、省属企业及所属(控股)企业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所属成员企业20%以上发生人员死亡生产安全事故的;
(五)企业发生人员死亡生产安全事故的。
九、被撤销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企业,按降低至少一个等级重新申请评定:自撤销之日起满一年的,方可申请被降低前的等级。
三级企业符合撤销等级条件的,由原审核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并收回证书。整改期满,经原评审机构评定,符合三级企业要求的,方可重新颁发原证书。整改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被撤销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企业,应向原审核单位交回证书。
十、企业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后,每年应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自我评定,并形成自评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企业年度自评报告应抄送原审核单位和评审机构。对发现问题的企业,评审机构应到现场抽查、核查。
十一、评审机构和评审人员要按照“服务企业、公正自律、确保质量、力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十二、经国家一级企业评审组织单位确定的一级企业评审人员,可参加我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三级企业的评审工作;经我省二级评审机构确定的二级企业评审人员,可参加我省三级企业的评审工作。
十三、根据国家专业评定标准开展达标创建的其它工贸企业的评审管理按照本办法执行。
【关键词】 隐患 三违
当前,三违及隐患信息排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解决三违及隐患排查治理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的问题,王村煤矿斜井通过调研论证,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隐患信息排查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井下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监控,实现三违及隐患管理的流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强隐患整改及闭环管理,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 隐患信息排查管理系统概述
隐患信息排查管理系统由隐患信息管理和三违信息档案管理两部分组成,该系统以王村斜井隐患处理流程为主导,将煤矿隐患信息的检查、登记、整改、复查、销号等各个环节,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共享,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1)隐患信息管理。隐患信息管理系统由领导下井记录、隐患录入、隐患处理流程、同比分析、隐患会议室组成。矿领导下井记录:这是通过领导下井前在信息站领取相应的表格下井把检查出隐患在表上填写,升井后把表格交给信息站信息员把相应的隐患和领导下井下井信息录入隐患信息排查管理系统。隐患录入:隐患录入分为可视化录入和信息卡隐患录入,可视化的录入即在矿图上把A级隐患用红色小旗标在矿图相应的位置上根据具体情况把隐患分为A、B、C三级(A级: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矿井解决不了,需由公司协调解决的隐患。B级:危害较严重治理难度较小,科队解决不了需由矿井协调解决的隐患。C级:危害相对较小,治理难度不大,需由可对必须解决的隐患)。用橙色小旗表示超期的隐患,黄色小旗表示处理中的隐患,蓝色小旗表示处理完的隐患;信息卡录入即为把信息填写在王村煤矿斜井隐患表上,我们可以把信息卡的隐患关联到矿图上,这样在矿图上查看重要隐患处理情况。隐患处理的流程:按照隐患所处的状态可以分为隐患录入、隐患下达、隐患整改、隐患复查、隐患销号通过这五个步骤处理完一个隐患。隐患所处的状态图如图1所示。同比分析:就是把我矿各种分类的隐患按照各种不同的条件进行分类表示成柱状图,这样更有利于安全生产,掌握此时刻安全生产的重点所在。隐患会议室:隐患会议室就是一条隐患相关专业的人可以在里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省去了大量的开会时间。
(2)三违档案信息管理。根据工人三违的具体情况填写王村斜井三违人员爱心帮教卡,将爱心帮教卡根据三违的具体内容分类,存入数据库以便达到帮助工人进步的目的。
2 隐患处理的流程及处理过程跟踪
(1)隐患处理流程中不同状态的规定。隐患处理一共分为录入、下达、整改、复查、销号。录入是信息员把安检员检查出来的隐患存入隐患排查管理系统存完之后隐患录入在流程图中由红色变成黑白色。隐患下达是信息员把隐患通过短信猫向隐患所属相关部门的领导发送短信发送完成后隐患下达由红色变成黑白色的。整改即相关部门的领导.处理完隐患后在自己的客户端点击隐患整改后隐患整改的颜色由红色变成黑白色的,复查是信息员看见隐患整改完后通知相关部门对整改完成后的隐患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后隐患复查的颜色由红色的变成黑白色的,若复查不合格继续整改。销号即隐患处理完成后经复查合格隐患复查的颜色由红色变为黑白色的。这样完成一个隐患的处理过程。
(2)隐患处理过程的跟踪。隐患的跟踪方式有两种:1)信息员将隐患的基本情况通过短信发到隐患单位负责人的手机上通知其及时整改;2)信息员根据隐患的不同级别将隐患处理情况发到分管领导的手机上提示领导关注此隐患。
3 隐患排查和三违信息管理及取得的效果
(1)隐患排查和三违信息管理。该系统能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隐患的处理的具体情况,以及三维人员的详细内容。通过隐患与矿图相结合使隐患的具体情况更加直接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事故的预防、工作安排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实现生产过程”零“隐患的目标。通过三违档案会使我们发现哪些是工人易犯的违章,在日常的教育中有意识的教育工人远离三违。
(2)取得的效果。该系统从“预防为主、超前治理、分级管理、责任落实”的隐患排查治理原则出发,将办公自动化引入到隐患排查治理中来,通过隐患的处理流程、隐患的分类、建立起隐患数据库,使每条隐患三违都有自己档案,通过图文并茂为实现隐患零目标创建了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了一条隐患超前治理的科学道路。
4 结语
只要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存在就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只有牢固树立预防为主、超前治理的理念,不断探索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思路,将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元素融入安全生产中,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化,用程序和数据约束、以问责推动,才能避免由于人的疏忽对安全的冲击,逐步实现安全过程“零”隐患的目标,保证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王升宇、江飞.煤矿隐患管理系统优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5).
[2]黄荣锦.浅谈煤矿“三违”的整治对策[J].能源与环境,2011,(04).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项目之一,尽管我国煤矿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已经初步建立,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煤炭安全生产的要求。我们应结合调度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一套更加快速、高效、准确的综合调度指挥系统,并对调度指挥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安全生产数据总库统一管理
一、煤矿调度指挥系统
对煤矿这样的生产型企业,既要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全面掌握井上、井下各种安全信息,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杜绝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又要掌握煤矿生产状况,实现煤矿信息灵、通讯快、调度准,并且实现煤矿信息与矿区信息资源共享,依靠科学信息有效地指挥生产。煤矿生产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就是在此应用背景下设计开发的一套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工控自动化及多媒体技术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安全监测、生产调度的实时数据信息,工业电视的视频图像信息,采、掘、运、机、通生产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说明锚杆能穿过塑性区,锚杆长度选择是合理的。
二、煤炭调度指挥系统的完善建立
(一)调度指挥系统的存在问题
煤炭调度指挥系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通讯系统没有进行有机融合,相对独立。矿井上、下缺乏及时的沟通,造成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指挥系统更不能统筹全局,发生灾难时只能各自为营,造成的资源的严重浪费,扩大了灾情。二、监测设施不到位,很难做到对生产环境的及时调节,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调度指挥系统中对甲烷、一氧化碳、风速、温度、负压、烟雾,风门和风筒状态等因素的监测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来的多起瓦斯爆炸事件都是由于检测的不及时造成的。
(二)调度指挥系统的原因
调度指挥系统的不足主要是因为指挥信息系统设备的陈旧以及缺乏系统维护人员,调度人员缺乏责任意识。由于指挥系统的技术原因,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存在诸多的不便,致使矿内决策层及相关职能科室无法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井上、井下安全、生产及工矿运转信息,不便于生产调度的指挥,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势在必行。另外,生产人员与管理者责任意识淡薄,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生产缺乏专业化指导,缺乏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调度指挥系统的完善
1、更新信息系统设备,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信息系统对煤矿的生产至关重要,关系到煤炭的质量、生产的效率以及灾情的预防。为实现安全生产应采用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CS是信息化在工矿企业自动化领域的体现,是工矿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系统集成的重要手段。对信息系统的及时更新是保证生产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体现出有关部门对生命的负责,的安全生产的重视,更是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2、加强监控,建立信息系统总库
煤矿调度指挥信息系统中的监测系统主要是安全生产监控管理,监测煤矿生产中有害气体涌出的含量、空气质量、提升运输排水和采掘工作面设备运转等情况。通过全面监管便于调度指挥人员及时反应做出判断和决策,调度指令,实现对生产实时监控和集中调度指挥的目的,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指挥调度、日常管理办公、信息共享和服务的一体化。另外,应建立信息系统总库全面整合分散在所属各矿井中与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各种无序、多介质的信息和多种工业监测监控数据,形成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数据库,为各层次管理者、调度指挥中心和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3、完善监督制度,实现安全生产
为完善调度指挥系统应建立相关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煤炭生产的管理。这就要求建立煤矿与监管机关各自独立,不同数据录入、查询、修改、删除权限得到合理配置,内部各用户权限可以任意设置,确保数据安全、秘密的系统权限管理机制。这样就可以使甲烷、一氧化碳、风速、温度、负压、烟雾,风门和风筒状态等因素的控制更加合理,通过双方的监督可以确保煤矿工人的利益,也保障了生产的安全性。
三、煤矿调度指挥信息系统的科学管理
煤炭调度指挥系统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为了我国煤炭事业的安全生产与稳定发展,是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对煤炭的指挥信息系统实行科学的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矿井的改扩建和高产高效,推动企业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使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实现煤矿调度指挥系统的科学管理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调度指挥系统的分工,统筹全局
这就首先要做到对井下各个生产施工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监控及时统计相关数字,对煤矿的历年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职能,延伸内部科学管理到部门、班组。使全矿内部之间业务往来形成有效统一的管理监督机制。做好全局部署,统筹兼顾。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的双赢。
2、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的调度指挥系统分布于各个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也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对煤炭的调度指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就造成的许多煤矿事故的原因类似,同样的事故屡屡发生。为全面杜绝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迷信信息库的数据
由于各地区煤炭生产的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在煤炭的实际生产中有许多和数据库中不相符的情况,甚至预想不到的情况。因此,我们应明确系统总库的建立只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数据,不应以信息总库的数据作为生产的唯一标准,应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在实际生产中管理人员应依据相关专家的现场实际指导来组织生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结束语
我们应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提高事故应急抢险能力,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通过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的建设,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改革。通过利用科学管理信息数据库信息,企业资源达到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所提供的综合全面的信息,满足调度指挥中心和相关管理部门在日常情况下生产调度协调、分析决策、安全管理、灾害预防的需要,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玉婷.煤矿安全生产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M].山西大学.2007(8)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问题;探讨
建筑工程管理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市场的规范也得到大大提升。目前从理论上讲,建设单位方可以自行完成管理中的部分任务,但是从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建设单位的能力是与专业机构的能力无法对比的。对投资方的建设单位而言要配建各专业齐全的基建班子,是人力、物力所不允许的,而且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正因为这样,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则为投资方建设单位提供了可以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这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得以发展的基础。而一个以质量监督为主要职能的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就势必要向建筑工程管理转型和发展。
一.建筑工程信息管理
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是为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和控制协调信息,提高信息的正确性、精确性和实效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的各种活动,如利用感知与识别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通信与存取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计算与智能技术进行信息的认知和再生、控制和显示技术进行信息的执行等,实现信息的效用和价值。信息借助各种技术手段经过人工处理具有了其特定的价值和作用,成为信息资源,与企业组织活动中人、财、物等具有实体形式的资源一样,决定着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未来的发展,为了控制建筑工程的四大目标,对信息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目标,信息管理首先分解信息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制定各项分计划,指导并协调活动,实现信息管理的计划职能。其次,信息管理要组建、运做并维护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服务,实现信息管理的组织职能。然后,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人员指导和影响所涉及到的所有工作人员,实现其领导职能。最后,为了实施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计划和实现最终目标,要对工作进行衡量、评估、纠偏等工作从而实现信息管理的控制职能。
二.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产品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是产品价值货币表现的基础。产品的成本反映了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过程中的费用支出,集中反映出企业全部工作的经济效果。产品的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产品的价格是劳动者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创造产品的成本,并获取利润的表现形式,所以建筑工程造价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等4个部分组成。建筑工程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利润收入一成本,可知利润的增长,就要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收入在建筑工程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同定的,而成本在建筑工程当中则是可控制的,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设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工作。 建筑工程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建筑工程定额。建筑工程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合理性。建筑工程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人人不管。动态控制原则:建筑工程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建筑工程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建筑工程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的弱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建筑工程质量目标的制订,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建筑工程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要求等,其中同类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就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目标的实施,中心环节是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建筑工程往往工艺复杂。各建筑工程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应该熟悉建筑工程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建筑工程组织计划。除了合理的建筑工程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建筑工程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建筑工程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建筑工程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确保建筑工程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材料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
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企业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三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管理核心,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确保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
五.建筑工程进度管理
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建筑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建筑工程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以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照计划进行建筑工程,而应适时监控进度计划。正确的做法是每周总结建筑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建筑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工程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素质。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首位,若忽视了建筑工程安全的管理,那是会很危险,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中的命脉。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建筑工程的效益。在进行的管理时应用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进行管理。在实际建筑工程中,需要结合各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保质保安全地按时完成建筑工程任务。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实行政务公开、提高监管效率为目标。工作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各负其责。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统一标准,统一接口,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各级政府应在上级部门统一指导下,加强信息资源共享,规范开展信息化建设。
(二)重点突破,逐项启动。按照以应用为主导、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中心任务,对所有项目进行梳理,集中力量,选择急需和条件成熟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启动一项,建成一项,应用一项。
(三)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要有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联合共建。在保证全市数据准确、来源一致的同时,保障与国家、省局、及市政府各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对接。
(四)注重实效,取长补短。树立“应用第一”的观念,把实际应用作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努力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要注意学习先进地区和行业的成熟经验,善于借鉴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一是建立健全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化、社会服务网络化、办公业务电子化、公文处理自动化;二是建设各类基础性数据库,整合各种安全生产监管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网络系统,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四是推进信息技术、安全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在企业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规范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应急处置等日常管理行为,有效体现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内容。
围绕总体目标,2012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任务:
(一)积极推进全市各部门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
1.大力完善网格化监管平台,按照《2012年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推进方案》(青安[2012]7号)文件要求,按照网格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推进完善行政审批、执法监察、隐患排查、事故上报、群众举报、工作督办等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精细化、业务信息管理规范化。
2.推进国土资源和房屋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快矿山信息化建设,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储量、矿业权登记等信息的数据库更新维护工作,结合省厅工作部署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控非煤矿山违法生产建设行为,并在调查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空间数据库;结合开展房屋安全排查、安全执法和安全鉴定等工作,建立房屋安全管理信息档案及监管目标台帐数据库。
3.完善智能交通监控网络,建设交通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一是在重点路段、路口和重点部位,全部实现视频实时监控。2012年开始完成矩阵扩容,每年安装监控100套;二是在重点路口、路段全部安装电子警察、超速抓拍等非现场执法设备。2012年开始每年完成安装电子警察70套、超速抓拍系统10套、车辆智能检测记录系统(卡口)子系统15套。
4.推广道路交通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利用GPS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的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实施动态监控,逐步利用视频技术对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实施全程监控。组织对已经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客运、危化品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监控设备;2012年全市完成客运企业103户,车辆14265辆,危化品运输企业68户,车辆1706辆。对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客运、危化品车辆,将安装使用GPS监控设备作为许可条件内容之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过GPS监控平台对客运、危化品运输企业进行监管抽查。
5.加快危险物品地下管网电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对建成区内燃气、供水、供热管线、供电、通讯缆线等地下公共管线的安全管理,依托GIS地理信息技术,建设地下公共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市政燃气管网安装燃气泄漏无线报警装置,一是2012年底计划完成1500公里天然气庭院管网勘测与数据入库工作,初步建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完成263套燃气远传泄漏报警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下一步工作方案。
(二)大力开展安监系统信息化建设
6.完善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加强市、区(市)政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相关功能,实现市-区两级远程调阅应急视频、企业三维模型等功能。应用3G、海事卫星、GPS定位、集群电话等先进技术,建立无线应急通讯通道,依托应急指挥车建立现场指挥平台。逐步整合应急救援信息数据、专家库等资源,形成完善的应急体制机制。
7.强化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设立安全基础培训专项经费,建设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系统,指导和规范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制定和落实安全培训计划,持续实施安全培训教育。推进“平安卡”工程建设,监督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按国家规定持证上岗情况。全面提升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
8.全面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网上申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7号),强化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掌握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现状,建立职业危害管理信息系统,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推动我市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9.进一步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在对危险场所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较高的危险场所,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工程,从系统工艺控制、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研究建立更加先进的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与监控系统。
10.持续加强门户网站建设。面向社会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及时工作动态,广开社会监督渠道,规范政务公开内容,逐步建立内容丰富、阳光高效的公众信息沟通平台。
(三)督促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科技应用
11.推广车用CNG气瓶电子标签管理系统,加强气瓶注册登记和定期检验管理,2012年底前组织相关单位完成车辆改装、加气机改造、气瓶身份识别系统部署和应用,逐步将全部车用CNG气瓶纳入系统进行管理;
12.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防护水平。鼓励化工企业在联合装置安装独立于过程控制系统的紧急停车及安全连锁系统(ESD&SIS)。
13.加快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选择8家非煤矿山企业安装监测监控系统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逐步完善通信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
三、政策与保障措施
1.强化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基础网络建设,依托政府办公网(金宏网)和国际互联网,开展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作。各级各部门应做好必要的网络通讯与软硬件设备保障工作,实现业务信息的网上流转。
2.市政府各安全监管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信息化业务指导手册,开展业务培训,保证信息化业务的正常开展。信息化业务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业务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保证信息及时准确。
【关键词】 调度 信息 安全 基础
1 调度信息的特点及现状
调度信息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前提,通过大量、快捷、高质量的信息,可以决策安全生产现状及趋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超前的防范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动态管理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铁路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具规模,铁路调度信息设备的现代化不仅仅是为了减轻调度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也充分发挥了其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保障运输安全的有效作用,但是在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信息采集、强化信息使用队伍素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铁路调度信息具有地域分散、涵盖面广、信息量大、保密性强等特点,其管理很难达到准确、全面。调度部门是信息的汇集地,信息源点多,信息量大,信息的定期分析,倾向性、规律性总结尤为重要,加强信息的转换,发挥调度信息管理的政策导向作用,完善信息网络,加大信息软件开发,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以达到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2 调度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调度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不统一
各铁路局使用的调度指挥系统操作软件不统一且种类繁多。甚至同一铁路局存在着不同开发单位的多个系统,客观上不利于各铁路局系统间的数据通讯与分享,不利于铁路总公司的调度指挥。信息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车机联控信息、外单位反馈的问题信息都要进行认真分析,跟进信息来源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实现调度信息管理的超前性、预见性。
2.2 信息来源的监控记录不完善
随着调度部门调监系统、dmis系统、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lkj的完善使用,看似安全监督措施已经非常完善,但是对于施工、维修作业过程中现场工务、电务、供电部门的作业组织监控几乎还停留在人控的阶段,调度部门工种之间或者与站段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联系还有使用非录音电话的习惯。
2.3 安全信息的管理责任不清
过多的把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在行车调度部门,造成了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准确,扰乱正常行车指挥,而且会出现调度人员掩盖自身出现的违章违纪行为的可能性,出现了信息收集上的滞后性、时效性、真实性不强、共享程度不高问题,不利于安全信息的正确处理。
2.4 信息管理平台有待完善
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应贯穿在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中,信息管理未体现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的作用。
3 加强调度信息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3.1 总体布局逐步统一调度信息系统
由铁路总公司牵头各铁路局制定调度信息系统的统一方案,制定调度信息设备的配置要求,特别对于新开通线路的调度信息设备要达到全路统一标准,以便于统一指挥,资源共享,使调度信息系统的功能最大化。
3.2 完善信息来源的记录储存工作
对于所有的调度使用电话都加设录音功能,加强录音监听管理,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应做到全覆盖记录检查储存,将施工组织纳入信息化管理轨道,对于现场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采用视频监督的方式记录储存。各铁路局安全监察部门组织专职人员对现场作业的各个关键环节的调度电话及作业视频做到全面控制,实时监督。
3.3 安全信息管理责任方面
明确简化安全信息的传递流程,通过电子方式由基层站段将第一手资料打包整理后,文字方式发送给调度部门,调度部门根据不同的信息种类,由工、电务、供电、机务等不同工种专业司职人员将安全信息整理修改确认后,提交于安全主任,审核后提报安全监察部门。调度部门设立调度信息考核室,负责分析,进行信息的反馈及安全预测,负责车机联控信息的管理,负责站段、铁路局、总公司之间的联系沟通。
3.4 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方面
在站段、路局、总公司之间建立日常检查问题信息数据库,按照不同专业系统进行分类,有效梳理各种调度信息,采取专人维护措施,在后台实现信息综合统计与分析的功能,以统计表格方式显示问题根源性、倾向性并做到隐患问题公开、共享、共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