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49: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子入门基础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根据西北工业大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建设的总体规划,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与当今的应用环境组织编写的。
全书共分为8章,是电子技术基础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电气、电子信息类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放大电路基础、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产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等。
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抓好入门教学是掌握本课程的关键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模拟电子电路基础部分,数字电路只占一章且内容简单易学。模拟电路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是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电路,而其中的单管放入电路的内容是入门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多数学生真正学会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与用途,那么再学习本课后续内容时将会感到心中有。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狠抓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三极管的放大条件,放大作用,三极管的输入、输出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是分析放大电路的基础;放大的实质、放大的对象是理解放大概念的桥梁。对于基础知识要经过反复提问,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因为这是分析放大电路的依据,它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所以这一部分内容要狠下工夫。关于放大的实质、放大的对象,可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首先说明放大的实质是能量的控制,例如:扩音机在把人的声音放大的同时,电源也消耗了能量,把几百毫瓦的人的声音变成几瓦的扬声器的输出,其能量是电源提供的,放大电路只起到能量的转换作用,也就是能量控制作用,其中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是能量控制的基础,三极管是控制的核心,但是三极管本身不能产生能量。同时强调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如扩音机放大的是声音的变化,变压器放大的是电压的变化。
2、调析分析方法,重在有的放矢。单管放大的电路的分析分两步进行。一是建立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二是电路静态与动态两种状态的工作关系。为什么要建立静态工作点,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如:画出没有基极偏置电路的电路图,图中三极管为锗管,已知锗材料三极管的输入伏安特性正向死压电压是0.2V,问:峰值小于0.2V的正弦波输入电压能被放大吗?
回答肯定是不能,再问,某电视机中的三极管放大电路,能够把峰值为几十uV的输入信号放大,大家想是怎么做到的呢?再通过画出脉动直流的波形指出思路,学习好的同学很快会说出输入端叠加一支流值的答案,老师马上引申,这个提供支流值的电路在放大电路中叫做建立基极偏置电路,增加基极偏置电路就叫建立静态工作点,所提供支流值的大小决定了工作点的高低。并强调放大电路必须建立静态工作点。使学生明白由于三极管输入特性的非线性,要想不失真的放大微弱的交流信号,必须建立静态工作点这个道理。关于第二个问题:输入信号与工作点的关系可通过实例将两点:(1)被放大的动态信号是叠加在静态工作点上工作的;(2)静态工作点的高低影响信号放大的质量,影响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再通过分析一个实际两极交流放大器说明为什么前级工作点低,后级工作点高,为什么实际工作中需要调整工作点来引导学生思考。
总之,单管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是本课程的关键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理解了,电子电路的分析思路也就初步学会了。由于接下来的内容如工作点稳定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震荡器、直流放大器等是在单管放大器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性能,优化结构,增强作用,提高品质而产生的,除电路结构不同外,分析思路是一样的。所以说单管放大器的分析是本课程的入门教学,我们必须狠下工夫。
二、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增强学生读图能力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按教材要求只讲分离,不讲集成,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最基本的电路符号也不认识,这就是教学的失误。所以集成运放应用一节应作为必修。甚至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最好也作一些简单介绍,使学生对集成运放的应用有个全面的了解。其实这部分内容用的课时并不多,而解决的问题并不少。相反,教材中开始部分载流子的运动,PN结形成的内部机理可简单讲解。特别强调不要让学生在这儿钻牛角,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会选择器件构成应用电路。
教学中还发现,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不知道学会了什么,也不知道怎么用,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些问题,学完全课程很有必要作几个实际电路的读图练习。对中级技校学生可通过分析电路简单的扩音机、收音机、直流稳压电源或简单实用的工业自动控制电路加强读图训练,通过电路分析,使学生知道电子电路的用途,明确电子电路是实现自动控制的有利工具,电子电路既是专业基础,其本身又是实用技术。
三、重视实践环节,收效事倍功半
一、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低效的原因
1.生源方面
中职生源的素质降低,多数学生在中考的时候分数较低,学生具有严重的分化情况。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热衷于自己专业的学生仅占32%,他们来学校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有所发展。而大概35%的学生是受其同学影响而就读此专业的,剩下的33%为听从父母的意愿。由于职校在招生上没有分数的限制,所以入学的门槛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中职生的整体表现为文化基础薄弱,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学习,并且没有足够的动力,没有较强的是非观念、组织观念,而且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有的学生有时还会出现不尊敬教师的行为,这样就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造成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偏低。
2.教材方面
当下,中职学校电子技术教科书中的内容过分追求对理论的系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严密性,在编排内容方面严格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在讲解电路原理的时候过于深奥而却忽视了实践。中职学生并不能接受这样深奥的知识,他们应该学习的是实用性较强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这些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大多是检测、装配、维护以及维修等,没有必要掌握过于繁杂的理论知识。
3.教学方面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落后的观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仍然用你听我讲、你记我念的方法,观念没有一定的更新,在教学上缺少创新。同时,缺少实践的内容,很少有符合课程教学的实验,现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已经无法再接受落后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没有或很少进行过程性的鼓励教育,这样的教学必然没有较高的效率。
二、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措施
1.优化教材内容
“服务为宗旨,就业为目标”的理念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向。在优化教材内容上一定要将这一方向体现出来。此外,教材要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应该注意以下内容:(1)优化中专学校《电子技术基础》的教材内容,必须注重知识点的布局以及难易深度的掌握,把握好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尽量遵守“需要、够用”的原则。由于中职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向社会提供一线的服务、生产以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在培养专业知识方面一定注意实用性和针对性要强。(2)对《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进行完善,主线应该是如何能够提升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和技术,这应该是教材重组的核心和重点。在这一基础之上,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突出教材的实践应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3)为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应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校内、校外的实验和训练,增加编写《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训指导书》和《电子技术基础综合项目实训———收音机的组装指导书》。(4)深化革新教学内容,最基本的方向应该为教学任务设计。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教学任务不但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更应该能够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应的,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到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原高教版《电子技术基础》,可以从内容层面进行整合,将其整合为包含如下七个项目的新教材:半导体器件基础、放大电路、信号发生与处理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以及时序逻辑电路。
2.优化教学手段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气氛的和谐,提出问题之后应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通过情景教学的手段将载流子的定义讲解给学生:在教室中将学生作为电子,把座位看作是空穴。让几个学生承担自由电子的角色,通过电场的作用,它们均能够定向移动最终形成电流。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就会对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在轻松的氛围下轻而易举地学到知识。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来讲解放大电路的定义:学生可以搭建一个简单的面包板电路,将小型的功放器件连接起来,通过万用表的HFE档对所有三极管的β值进行测量,对音量大小进行调节,在对各种实验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后,学生脑中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就会更加清晰且深刻。
3优化实践环节
(1)要逐渐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要想掌握任何的技能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才能完成。在学习电子专业方面更是如此。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熟悉知识,然后通过功效、外形以及特点,让学生先对电子元件进行了解,这样学生再学习书本中的知识就可以通过实物得以加强,学生后期再学习技能,这样就具有了最主要的基础性知识,进而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根据教学的积累和对教材的反思,笔者认为在学习电子基础知识以及技能实训的时候,重点应放在万用表的使用上(测量电流、电阻和电压),所以,首先可以通过对万用表的基本结构进行学习,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电阻测量,最终,组接基本的简单电路,测量电压和电流,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和学会正确的使用万用表。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和提升学生使用万用表的熟练度和技能,还可以每学习一种元器件,就让学生使用万用表检测一次。在完成一般电子元器件的学习以后,教学生进行焊接。最后,让学生选择已掌握的一两个元器件,自己研究组装简单而又有意思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分析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2)通过电子小制作进行教学:在高一年级学习电子工艺的综合运用课程方面,电子制作是一个有效的技能训练,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路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先让学生对常用的电器元件进行学习,比如二极管、三极管,变压器、电感器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借助于电子小制作教学课程的开展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理论远不能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应当进行创新,改变单一科目如计算机课程、C语言,而加入电子设计、电子开发与应用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改变能够均衡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还应当把创新的思维提高到教学方法上。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调查法、探究法和讨论法等方法教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找答案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改变电子技术专业课堂的气氛,以独具专业特色的风格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
2电子技术专业各阶段创新的应用
2.1基础操作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以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在基础操作阶段主要是带引学生入门,认识和掌握专业常用的仪表、仪器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手段。相关的实验环境包括安排学生自主设计电路,计算机实验操作以及实习。从上课伊始,就不断地要求学生掌握与专业有关的常用软件,像基本的office软件,keill软件以及PROTEL、VB等等。通过实践性的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好本专业相关仪器的常用方法,例如万用表、示波器以及各种电源电表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实验课并不是理论课的一个附加,而是与理论课平起平坐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功不可没,不可缺少。对学习能力强,悟性高的同学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考取有关电子的证书,以为将来的就业铺金。
2.2专业课实践阶段
专业课实践阶段主要结合本专业教学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习或偶的那个。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之后能够进行系统训练。这个阶段主要的课程有模电路、数、电力拖动、单片机以及电子设计等等。这些课程以设计和实习为主,结合课程教学活动,学习的内容可以综合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实用性与趣味,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出具有独创性的实习计划和设计图。实习的产品,是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程度的体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保存起来,作为下一次设计成果的借鉴。经过此阶段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将会有大的改变,他们自觉得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同时此阶段也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目前知识处理面临困难的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3毕业设计阶段
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仍然不可或缺。因为在此阶段,学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他们需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所有知识技能来寻找课题,来选择指导老师,来自主选择合作者,并制定大方案,方案设计业务交流、采购选择设备以及协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提高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的思考与操作能否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当前电子科技产业的要求,在毕业答辩中能够得到验证。毕业答辩小组也可以一改以教师为主的风格,可以选择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在切实的交流中,学生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良好的呈现与系统的认识。
3结语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目标导向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职或高专院校中, 更是一门实践性强且面向实际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并且存在知识点多、 课时量少的问题。由于缺乏高效的交流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不仅难于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助教学, 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对该课程的网络课程的建设从形式向实质的转变提出一些设想。
1.高职高专《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系统分析
本网络课程的使用对象定位为高职高专C语言学习者。这个阶段的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能使用电脑在网络环境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编程技术的入门基础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递进关系,笔者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分成三个模块,模块一是基础知识入门,模块二是程序设计思维培养,模块三是综合程序设计能力培养。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不仅是要培养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专业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现在与将来计算机环境下的问题求解方法,这是为了学生在将来学习和工作中应用程序思维方法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重要基础。本着把C语言从应试课程转变为一种实践工具,学习知识过程模块化的思想,该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基于行为目标导向以学科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1】为主,生成性目标导向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为辅。
2.高职高专《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建设
2.1高职高专《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总体结构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可以分为课程指南模块、在线课程模块、应用园地模块、学习支持模块、教学互动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在个别功能模块又有实现该功能的子功能模块,图1为该网络课程网络环境功能框架图。按照本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该网络课程的建设重点是学习资源的设计,该网络课程中应用技巧模块的“实例查询”和“词汇查询”是创新点。
2.2 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设计
在“以学科为中心”思想的引导下,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本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核心任务,是课程中其他学习活动进行的基础。学习资源的设计对应“在线课程”、“实践教学”、“教学互动”和“应用园地”模块。“在线课程”包括电子教材、课程讲解视频及辅助课件、电子教案,其中课程讲解又包含三个子模块,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指导、实验相关的素材下载。在这两大模块中,不仅使用知识技能递进的方式讲解书本内容,还穿插现在新的方法、新规则和新思想,让学生灵活的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思想。在“应用园地”模块包括有常见题目以及解答查询、以及C语言中关键字及其描述查询等。通过这些丰富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课程内容,养成良好地编程习惯,提高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2.3网络课程中学习支持系统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为辅的设计理念下,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也很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伙伴“,增加适当的提问互动环节,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以加深记忆,且减少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孤独感。由于学生刚进入大学,还延续高中时喜欢在学习的同时记笔记的习惯,学习支持系统还设计了给学生提供边学习边记录的电子“学习笔记”,以供以后查阅、复习。通过这些学习支持功能,以保证网络课程学习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2.4网络课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
该网络课程中,通过“学习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从而及时进行帮助与辅导。以及结合在线答疑、在线交流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实践教学模块的实战训练子功能模块中增加对应的训练题目,或者在拓展训练子功能模块中增加适当题目进行强化。通过这两个部分学习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践活动达到知识的内化。
2.5网络课程中学习评价设计
行为目标导向下的学习评价是为了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包括阶段性学习效果和最终学习效果两部分。阶段性评价通过平时作业的方式来完成,学生通过“我的作业”进行提交作业。最终学习效果评价通过“在线测试”的测试成绩来实现。
3. 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的特点,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师团队也试图利用网络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效果不佳。笔者依据目标导向的设计原则,结合教学中的问题,对《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建设提出一下想法,做了全面的描述。但是,在学习效果评价方面还存在不足,我们将继续对《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进行建设并开发,为学生创造灵活、方便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武法提.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摘要】《进入计算机世界》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入门专业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直接决定了后续课程的学习情况,本研究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将此门课程划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对应相应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力求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真正走进计算机世界。
【关键词】高职院校;《进入计算机世界》;教学改革
职院校网络专业《进入计算机世界》入门课程按照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划分若干的项目,每个项目对应相应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各个项目,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此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现包括了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硬件组成、Windows系统操作,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课程整体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课程目标设计分成总体目标、具体目标、素质目标。总体目标为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各项目的实践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结合高中时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以此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有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包括了能够自己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能够自己安装Windows 7.0操作系统、能够安装和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能够使用Word软件对常用文档进行编辑、能够使用Powerpoint软件对常用演示文稿进行设计、能够使用Excel软件制作电子表格、能够使用Visio软件制作流程图。知识目标包括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功能、了解计算机的组成、掌握计算机的组装步骤、掌握计算机常见硬件故障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的启动过程、了解制作可启动U盘的方法、掌握使用GHOST的方法安装Windows7.0的方法、掌握安装使用360的方法、了解常用文档编辑软件、掌握格式刷的使用方法、掌握页眉页脚编辑方法、掌握段落编辑方法、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掌握WORD制作表格的方法、掌握WORD表格的美化方法、掌握WORD中艺术字的制作方法、掌握综合运用表格文字的知识、了解VMware软件的功能和使用环境、掌握VMware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PPT模板的设计制作方法、掌握产品的步骤、掌握PPT的设计风格、掌握动画的设计方法、掌握PPT的制作过程、了解Excel软件制作电子表格方法、掌握Excel软件中函数应用方法、掌握Excel软件中图表应用方法、了解Visio软件中各模块的功能、掌握Visio软件制作流程图方法、掌握Visio软件制作流程图逻辑构思。素质目标包括了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课程内容设计主要分为十二个项目,六个课内项目和六个课外项目,课内项目一是组装天宁科技公司的计算机,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分类、计算机发展历史、冯诺依曼体系、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安装,课外项目一为组装自己的计算机,目的是为巩同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安装。课内项目二足天宁科技公司虚拟机安装及在虚拟机上安装Windows 7.0.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VMware操作系统概念、功能、使用方法,课外项目二为给自己的计算机安装VMware软件及在虚拟机上安装Windows 7.0。课内项目三是天宁科技公司常用文档编辑:编辑产品说明书、绘制个人履历表,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Word的文档编辑与处理、图形和图像编辑、表格的编辑和处理、公式编辑、基本排版操作、页面板式设计与应用、视图和窗口操作、打印文档、与其他组件的协同应用,课外项目三为编辑自己喜欢产品的说明书及设计自己的求职简历。课内项目四足天宁科技公司常用演示文稿设计:设计产品演示文稿,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演示文稿,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Powerpoint的文档操作、文本格式、幻灯片母板及主题、美化幻灯片、添加图形、添加表格数据、插入图表、创建图形、插人多媒体组件、幻灯片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放映、制作交互式幻灯片、输出幻灯片,课外项目四为设计自己喜欢产品演示文稿及根据计算机专业特色设计为自己设计职业规划演示文稿。课内项目五足天宁科技公司人事管理档案设计,主要目的足使学生掌握Excel的工作表和工作簿操作、单元格操作、输入和编辑数据、格式化电子表格、计算表格中数据、图表编辑技巧、函数和公式编辑技巧、数据分析和管理技巧,课外项目五为设计班级同学人事管理档案。课内项目六足天宁科技公司供应商评价流程包括子流程图设计、主流程图设计,主要目的足使学生掌握Visio的管理绘图文档、添加图形、编辑文本、应用主题、使用图像、使用图表,课外项目六足《走进计算机世界》课程学习流程图。
《进入计算机世界》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有标准的实施步骤和要求,主要七个,一是明确任务,通过提前下发任务书的形式,告知学生本次课的任务,同时下发参考资料,所有与本任务相关的任务资讯。在课前强调任务需求;二是展示、优化、确定方案(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设计方案在课前完成);三是实施方案;四足归纳(学生归纳出本次任务的知识点,教师做归纳补充);五是训练(修改本次任务的缺陷,完善方案和工作过程);六是工程验收和总结;七是布置作业,共通过七个步骤完成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高职院校网络专业《进入计算机世界》作为人门课程,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结合企业需要情况来培养学生,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入项目化教学的方法,学生通过完成多个项目来实际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便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最终实现向企业输送创新性、技能性、独立性的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技工 计算机 理实一体化
VisualFoxpro作为技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为此,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调研市场与企业对技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从课堂与实训两方面入手,力求使技校生能够快速入门,并熟练地掌握相关操作、设计技能。
一、VisualFoxpro课程的建设
VisualFoxpro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目前流行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性能优良、功能强大的优秀软件之一。它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极大地简化了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既具有完善的数据管理功能,又提供了足够的程序设计能力,同时还具有操作方便、简单实用、界面友好和兼容性完备等特点,所以适合技校学生学习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本校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现状,还要参考教育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isualFoxpro考试大纲,参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数据库应用技术考试大纲,按照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课程性质和任务,重点培养技校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数据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以及学会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在解题编程的实践摸索中,能够掌握从程序编码、上机测试、调试到最终成功运行的全过程,并探索其中的规律性,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此外,考虑到技工院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初步掌握Windows基础知识为教学起点,以中文VisualFoxpro6.0为蓝本,向学生详细讲解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以往,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始终存在着一个难题,即理论与实训教学如何安排才能更符合技工院校的培养要求。一方面许多技工院校受制于计算机实训条件的限制,在实训课程设置的内容与时间上往往“捉襟见肘”,特别是现在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学校各专业的通用课程,加之电子商务、机电等专业都有的上机实训课程,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实训课程进一步压缩;另一方面,技校学生的生源素质逐年降低,笔者发现许多技校学生学习简单的操作还能接受,但随着教学的深入,课程难度逐步加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因此,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以往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训教学“条块分割”的现状,通过设定相对应的理论、实训教学任务与目标,做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三、VisualFoxpro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