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

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2 09:49: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表演;眼神;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57-01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民族生活环境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式,民族民间舞蹈便是其文化在艺术领域的体现。在民族民间舞中,肢体、情绪、眼神等,均属于决定表演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重点以眼神为例,对其在民族民间舞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的眼神

眼神是体现人精神世界的窗口,不同的眼神往往能够体现出人的不同情绪。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的眼神,即表演者通过对舞蹈含义的解读,通过对舞蹈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乃至文明的理解,所体现出的情绪,是决定民族民间舞表演水平以及表现力的关键性因素[1]。没有了眼神的修饰,舞蹈的韵味便会消失,情感的表达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将眼神运用到表演中,将其与肢体动作等相配合,才能使舞蹈的张力得以增强,使其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达到更加吸引观赏者的目的[2]。

二、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眼神的重要性

(一)眼神是舞蹈的灵魂。眼神是舞蹈的灵魂,眼神中应该有戏,应会说话[2]。对于舞者而言,其眼神是否灵动,是否能够表达出情绪,是决定其舞蹈水平的关键。将眼神应用到民族民间舞表演过程中,利用不同的眼神,完整地诠释出作品需表达的情绪,体现出或希望,或坚毅,或愤怒,或妩媚的情感,可使舞蹈的光环被放大,使舞蹈的灵魂得以体现。

(二)有利于体现不同民族的不同特点。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服饰、饮食、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均有所不同[3]。民族民间舞,是每个民族的人民,在不断总结与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用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点以及看法的一种肢体语言。在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表演中,必须体现出不同的眼神变化特点,以更加符合民族在文化以及艺术方面的特点,使观赏者能够通过对舞者动作以及眼神的联系,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不同的民族,对于舞蹈观赏性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三、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眼神的运用

(一)藏族舞表演中眼神的运用。在我国,藏族人民多数生活于地区,居民以农牧为主要生活方式,对藏传佛教的信仰深入骨髓[4]。藏族人民性格淳朴、热情,对生活与未来充满希望,对自然充满信仰。藏族人民将雄鹰看作是勇敢的化身,将其看作神灵的代言者和人与神的沟通者。在藏族舞表演中,舞者眼神中表现出对自然和天空的崇拜,表达出希望。表达出雄鹰翱翔天空时,威武的身姿和凌厉的眼神,以神的视角,表达出对人间万物的俯视和保护,以使藏族的文化特点,以及人民的生活特点能够得到更好体现,使舞蹈更加具有表现力与吸引力。

(二)蒙古族舞蹈表演中眼神的运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蒙古族一直保持着游牧的生活方式,在辽阔的草原上,人民骑着马纵横飞驰,勇敢、热情且豪迈。在蒙古族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应从眼神中,表达出野性勃勃的情感,表达出天子骄子的豪迈气质。眼神的运用同样应与肢体相配合,蒙古族舞蹈的肢体动作,立体型较强,眼神应跟紧脚步与躯体的变化,时而远眺时而俯视,在体现出大气的同时,表达出坚毅与勇敢。表演过程中,舞者的眼神需具有灵活性,应能够在不同的情绪间互相切换,使民族的特点与文化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体现,使舞蹈更加丰满,增强其吸引力。

(三)朝鲜族舞蹈表演中眼神的运用。中国的延边是朝鲜族人民数量较多的区域,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朝鲜族人民对白色的崇拜较为浓烈,加之常年战乱,人民不断适应了民族的生活,男女由于分工不同,体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朝鲜族女子优雅而内敛,朝鲜族男性幽默且稳重。在朝鲜族舞蹈表演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朝鲜民族的上述特点。舞者的眼神应是充满智慧与希望的,应表达出对稳定、富足的生活的渴望。同时,应根据朝鲜民族女性与男性性格特点的不同,对眼神进行综合诠释,通过舞蹈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灵魂。

四、结束语

各民族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受不同文化影响,民族民间舞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舞者在演绎不同民族民间舞时,应合理、科学、灵活地运用眼神,使其成为肢体动作的辅助,使观赏者能够通过对舞者眼神的观察,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的精髓,了解民族的文化与艺术,使舞蹈的灵魂得以体现,提高舞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红亮.探讨舞台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及应用[J].音乐生活,2016,(11):88-89.

[2]林.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人才培养思考――从风格舞种专门化课程谈起[J].学周刊,2015,(32):227-228.

篇(2)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创新措施

我国主要包括了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与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生活习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大省,其本身的发展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少数民族的舞蹈独具特色,必须要充分的发展少数民族的舞蹈,才能够更好的让别人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一、舞蹈艺术的内涵和重要地位

(一)舞蹈艺术的内涵

舞蹈艺术本身主要就是指通过人类的动作进行思想以及感情的表达,其主要构成的基本要素就是舞蹈语言、节奏以及表情等,从而才能够直接的以动态和直观的舞蹈形象表达出来。舞蹈艺术与其他人体动作艺术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主要就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其更加重视表达人们的深层次精神世界,其主要包括了深刻的思想、感情以及性格等。舞蹈艺术能够创造出被人们感知的生动舞蹈形象,不仅能够表达舞蹈人员自身的感情和审美情感,还能够培养人们体会到舞蹈内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对于哲学家和美学家来讲,舞蹈艺术已经升华到一种生活。

(二)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

少数民族的舞蹈往往会经过长期的作用而逐渐的形成,其本身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比较高,其能够直接体现出少数民族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和历史过程中文化,其本身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少部分少数民族舞蹈对汉族文化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歌舞文化,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不仅对中外乐舞文化的交流,还是对我国民族的团结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文化底蕴的传承和发扬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文化底蕴的增加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从而能够表明,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尤其是舞蹈艺术在我国整个文化历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还需更新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云南少数民族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民族舞蹈发展的重要性,一部分因为民族舞蹈的发展并不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还需要浪费大量的精力,从而导致民族舞蹈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甚至,一部分人还认为少数民族的舞蹈十分原始、落后,并没有发展的空间,所以,导致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及时的更新,认识还比较落后。

(二)力量分散,应于凝聚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并且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比如收集、制作、演奏、教学以及创新等内容。为了能够做好舞蹈发展工作,必须要各方之间的配合和参与。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此工程还处于无序的状态,并没有统一的规划和领导,进而导致各个地方和单位独立进行发展。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讲能够带来一定的实惠,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讲,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扬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必须要真正的实现合作和统一领导,才能够解决分散的局面,凝聚各方之间的力量,才能够最终促进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

(三)保持特色,创新发展

必须要不断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民族特色,才能够进一步创新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从而融入现代化元素,最终才能够更好的将少数民族舞蹈传承和发扬,最终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

三、加强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和特色的主要对策

(一)将云南民族舞蹈的发展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范围

云南民族舞蹈应该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范围内,文化产业的繁荣主要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不断推广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能够带动云南少数民族的经济,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

(二)组织一支具有多种专业舞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

必须要积极的收集关于少数民族舞蹈的资料,比如视频以及影像等资料,从而才能够开展全面的研究工作,并且制作和改良探索实验。必须要做好云南少数民族舞蹈长期继承和发扬的目标和计划,并且能够真正的按照计划实施。另外,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应该积极的收集网络人才和信息人才,从而才能够更好的为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条件,不断的提高少数民族舞蹈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真正的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搬到世界的舞台。

(三)相关部门应该支持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

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要积极的做好配合工作,指导少数民族积极的开展舞蹈发展工作,从而才能够共同努力,将少数民族的舞蹈工作以系统工程的形式发展。

(四)加强政府投资

政府不仅应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还应该加强投资,从资金上予以支持和照顾,从而才能够保障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最终实现少数民族舞蹈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且还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要重视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其本身作为我国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加大力度支持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海和平.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J].陕西教育(高教), 2010,(1).

篇(3)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承

舞蹈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就是通过人体的表演,并不会受到语言的限制,从而能够更好的承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审美心理。云南彝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其本身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必须要做好其舞蹈的传承工作。

一、少数民族舞蹈的教育现状

(一)民族特色文化流失严重

不同的民族往往会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传说,并且能够通过舞蹈进行展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在进行少数民族舞蹈传承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形体以及成绩,从而忽视了民族特色文化,导致其特色文化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进行舞蹈传承的时候,必须要真正的了解民族文化,才能够真正的保障少数民族舞蹈得到传承。

(二)过分注重教授形式

少数民族舞蹈在学习的过程中,一部分高校或者机构更加重视学生们的成绩和兴趣爱好,并没有真正的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舞蹈学习,其教授方式十分的单一。一部分民族舞蹈对于身材、身姿等具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云南花灯往往需要身段较好的舞者来表达。一部分高校为了能够及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分解舞蹈动作,要求学习人员死记硬背,并没有了解学习人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最终会导致人们对学习少数民族舞蹈的兴趣日益下降,逐渐的丧失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少数民族舞蹈教育在现代经济冲击下,机遇和挑战并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不仅给少数民族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还带来了发展挑战。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少数民族逐渐的实现了对外开放,不仅能够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还能够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本身的聚集地比较多,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其本身就具有诸多特色。彝族舞蹈本身就能够成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不仅能够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民族舞蹈。

二、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措施

(一)学习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是保障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文化的发达程度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民族的发展程度,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导致民族灭亡。比如苏美尔本身的民族文化十分繁荣,其本身不仅发明了车辆运输,还推算出太阳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舞蹈本身是人类通过形体动作来表达的文化艺术,人类能够通过舞蹈来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感情,也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主要愿望,彝族民族舞蹈本身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彝族文化,做好彝族民族舞蹈的传承就是对彝族文化的传承。

(二)深化少数民族舞蹈意识

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其本身的文化与生活习惯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少数民族在发展初期阶段的时候,其经济方式与生产作物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进而导致每个少数民族都独具特色,舞蹈作为少数民族主要文化之一,其更是能够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其中彝族主要舞蹈来源于劳作,从而造成彝族舞蹈本身具有力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烟盒舞,其主要可以分为正弦以及负弦,甚至在当地都有一种说法,弦子一响脚就痒,即是人不跳弦,白活几十年等,从而能够说明舞蹈在彝族人们自身的重要性。

(三)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云南本身的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信仰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经过我国相关部门的调研,云南本身少数民族舞蹈种类众多,其中具有六千多个舞蹈套路,少数民族舞蹈如果脱离少数民族文化,就会导致其不会具有鲜明的特色,甚至还会直接失去其文化。舞蹈与音乐一样并没有国界,是国际通用语言。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必须要坚持自身的特色,才能够实现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比如彝族的左脚舞比较出名,在当地许多地方都具有左脚舞,能够为客人提供娱乐,但是由于外人对彝族民族舞蹈缺乏深入的了解,最终会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舞蹈的血统。

(四)政府大力宣传推广少数民族舞蹈

我国政府积极的鼓励云南民族的宣传工作,提出将云南建设成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并且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比如精品工程、民族文化工程等,从而在保护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对舞蹈家进行了进一步的评名,比如云南民族舞蹈民间舞蹈师等,能够进一步促进人们对于舞蹈的热情和积极性。云南政府不断的加强对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措施,涌现出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云南印象》等作品,对于少数民族的舞蹈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民族舞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意识到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必须要将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放到首要位置,真正的了解和尊重民族的历史文化,最终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R俊杰.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通俗歌曲,2015(9).

篇(4)

1、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作用

1.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我国教育事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开展教学,从而造成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没有了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也失去了热情的态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体育课堂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一堂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将单一的课堂教学就变得更加多元化,从学生的个性入手,根据他们的心理状况发展体育活动,例如开展球类的竞技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除此之外,对运动类型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也不尽相同,低幼龄的孩童主要开展的体育活动以趣味性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加注重强身健体,因此选择的体育活动主要以球类运动为主。这样,无论在哪一阶段的孩子都养成良好的运动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魅力。

1.2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

素质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教育水平高低的首要标准。人们在观察一个人是否具有高素质时,通常时从其言行举止进行观察,另一方面,素质的高低也体现在身体状况方面,一个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也是高素质的体现。除此之外,素质的表现形式还体现在方方面面。我国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因此,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重要一点就是体育运动。我国少数民族除了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外,体育活动也不容小觑。例如蒙古族人民喜爱的游戏“打布鲁”、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喜爱的“打嘎嘎”、还有众所周知的“荡秋千”,是锡伯族的主要游戏形式。上述体育活动不仅体现出各个民族特点有的文化特点,长期发展下去还具有积极的传承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少数民族的民族特征。少数民族不但具有高尚的品质,在文化事业中也为人来带了一种异域风情,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将这些活动发展下去,能够达到国家制定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1.3在学生头脑中灌输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活动不仅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一项任务,我们还应该将其深入到生活中,变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学生不爱进行体育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不具备清晰的体育意识,没有意识到体育活动对于个人,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在这种局限性的长期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忽视体育运动,进而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为此,教师应该多组织体育活动,让学生逐渐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进而改变他们对体育的错误意识。

1.4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

少数民族体育娱乐活动是我国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在今天地球村,信息时代正在将这些传统的文化遗产进行同化,民族传统文体文化的民族特性正在逐渐削弱。使得我们产生了对于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迫切性。自近代开始,西方现代传统竞技体育的引入,人们对于民族体育的观念逐步发生改变,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一些体育活动,它们没有文字记录,靠着人与人之间的口传身授。正在初见走向消亡,有的已经不存在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在发生着重大的演变,从原来注重祈福仪式,保家卫国,军事性,转变为现在以市场化为主的娱乐性。

2、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

2.1教育观念问题

如今要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体育任然面临一些障碍,由于长期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套固有的、呆板的教学模式,惯性的思维方式,无法认识到民族体育的功能和优点,束缚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使他们把教学工作陷入自身设定的条框中,就这样按部就班,而且不亦乐乎。

2.2师资力量问题

教学活动的开展,师资是关键。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引进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能够在我国学校得到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培养师资是 当务之急。因为目前我国体育院校还没有将开设少数民族体育课纳入议事日程(除开设武术、气功课外),因而要使少数民族体教学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2.3教材缺乏问题

由于民族体育项目涉及面广,渊源复杂,内容多。而我们的传统体育教师往往只是通过短期的培训和学习而转向民族体育教育,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一些理论、技术技能传授方法显得不足。而课程的体系也是教师自己摸索着定的,缺乏作为教学的依据的教材的指导,课程教学进度与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教学目标也不够明确,从导致整个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3、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建议

少数民族的体育事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明确只有贴近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爱戴,体育运动才能得以推广。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进行教科书的编纂,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从而整理出完备的教材,为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另外,还要探索出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方法,从而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解决在体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动起积极性。相关的建议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了,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篇(5)

少数民族在学好本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汉语文,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文是必要的。对于少数名族来说,少数名族的希望与未来就是他们新时代的青少年们,在新时期对于少数名族来说学习汉语了解汉语就是名族与名族之间良好沟通,形成唇齿相依的良好关系的纽带。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少数名族深深体会到要发展要繁荣,除了学习使用本族语言文字外,还有必要进一步学习使用汉语文。因为汉字记载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和经验,汉语是全国各民族相互交际共同使用的语言工具。学好汉语文已成为各少数民族的共同愿望。

所以,对于少数名族而言学习汉语是未来发展繁荣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的重要性;汉语课程;结束语1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的增强,国家的影响力不断的提高,于2001年8月17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地位,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的汉语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学习汉语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少数民族要发展要进步学习汉语是必要的,汉语不仅是一种交流语言、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学习汉语能带动少数民族的发展,同时对中国经济也有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发展各种优待政策陆续对少数民族实施,少数民族的发展一日千里。所以对少数民族来说学习汉语对少数民族来说是一条发展的捷径。

对于少数民族而言,他们的希望与未来就是正在成长的新一代们,他们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少数民族发展快慢,所以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开展汉语课程是必要,因为只有教育成功了那么经济等方面发展就自然提升了,因此,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开展汉语课程是毋容置疑。那么应该如何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开展汉语课程呢?

2如何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开展汉语课程

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开展汉语课程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违背民

族之间平等、团结、尊重、和谐的宗旨。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汉语课程的开展。

2.1在开展汉语课程时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教育程度不一样存在差异。所以对少数民族的汉语课程开展应该从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民族社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雄厚,而有的民族社会发展较慢,经济实力较。这些不同的特点,决定中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文教学应当根据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汉语的目的。

2.2要善于处理少数民族的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学习汉语是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自己本族的语言文化是不会去改变他,在少数民族管理中明确指出,在教育中不去干扰改变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遗产。在进行汉语课程改革时应该做到少数民族的母语与汉语以和谐、尊重的关系相处。在进行教学时学会运用少数之间的母语与汉语转换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即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同时针对学生母语的特点进行教学,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通过以前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掌握本族语言文字水平越高,接受汉语文的能力就越强,学习汉语文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原则上应在掌握民族语文的基础上再安排汉语文学习。而例如: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有语言没文字的民族,汉语文教学只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同时这当中必须解决怎样使用民族语言授课的问题,这样才能汉语课程顺利进行。

2.3在对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学过程时,应该多运用汉族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汉语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教学时应多融入一些教学理念,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有效教学、自主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这种已经成熟的教学经验实施在还处于教育初期的少数民族中,能使其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为了让汉语课程在少数民族的教育课堂中很好的教

篇(6)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 双语教学 若干思考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24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中,既要尊重各民族传承和使用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又要满足国家推行统一的语言文字的要求,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既有理论探讨的价值,也有实践的意义。

1 少数民族使用何种语言教学的标准

语言是一个民族特有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大多以本民族语言作为日常交流工具,并对其怀有特殊的感情。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保存着该民族的历史记忆,并记录着该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前进的轨迹。因此不能忽视少数民族的母语教育。

然而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交流,它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但任何语言文字交流功能的强弱都会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是国家的限制,二是使用规模上的限制。考虑到语言文字传播使用的广泛性以及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流的普遍性,应该推进国民教育中使用统一的语言文字。

汉语在中国是应用性最强、最利于提高发展潜力的语言,以汉语言为载体的科技文化知识已形成完备的体系。从寻求现代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少数民族只有学好汉语才能更好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从而改变人才结构,提升民族地区的社会竞争力。

2 以对藏族村民的调查为例

藏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数目和分布地区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对他们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下文例举了对藏族那曲县香茂乡的达嘎多村(以下简称达村)和宗热格村(以下简称宗村)的村民的双语教学情况的调查。[1]

香茂乡在民主改革前属于阿巴部落的范围,阿巴是一个较大的部落,在民主改革前有230户,1090人,分布在约2000平方公里的草原上,但整个部落能识字的寥寥无几。据调查,即使到了民主改革前夕,香茂乡的三个定居点中只有15个人能不同程度地读懂藏文,仅占调查人数的10.5%,而这15人中还有8人是还俗的喇嘛,1人是有机会通过接触喇嘛自学藏文的当地头人。[2]民主改革后,藏文教育才得以普及,相继开办的各级各类学校承担起了藏文教育和传播的主要任务。在农牧区,藏文普及的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许多中年以上的牧民通过扫盲达到了藏文基本的读写水平。截止2009年,达村和宗村能熟读藏文的人数比例从10.5%增至了67.5%。

目前,藏区普通牧民的藏文文盲比例与五十多年前相比已明显降低,达村和宗村的村民受教育人数基本上达到了2/3的多数,达村的文盲人数更降至了全村人口的1/3以下。不仅如此,受过中、高等教育的牧民子女也有增多,如不少牧民的子女在那曲县城免费就读寄宿制中学,达村还有三名分别就读于大学、农牧学院和拉萨师范专科学校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仍然是藏语教学。藏语教学同时也普及到了对学龄儿童的教育中,达村和宗村的小学每周开设的28个课时中有1/3是藏语文课程,这还不包括其他以藏语为教学用语的课程。同时牧区学校也开设了汉语课程,占总课时量的1/5。

依照《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修正),藏区村民可以选择学习藏语、汉语以及作为第一外语的英语等。就这三种语言的使用情况,对藏族牧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首选语种中藏语的选择率最高,而次选语种中汉语的选择率最高。这说明藏语对其社会生活和文化意义上的重要性远大于汉语,但是次选率基本上集中在汉语又说明村民们普遍认同对国家的归属感,也认识到学习国家通用语的重要性。

3 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3.1 语言文字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少数民族教育中使用何种文字影响到到少数民族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对国家的认同感,而对本民族和国家的认同程度又决定了其选择学习和使用哪种语言。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处于相对弱势,有些甚至是濒危语言,少数民族对这些语言的认同更多的是对其民族文化功能的认同而非交际工具功能的认同。但是,人不仅有社会属性还有自然属性,存在于骨子里、流淌于血液里的民族情结并不会因为本民族语言掌握的多少而产生改变。我们在双语教学中强调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并不是试图恢复这些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而是对其族群母语认同意识的尊重。

3.2 语言文字与民族未来发展的关系

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如何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新一代在高级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关系到各民族在未来中华大家庭政治结构、经济体系、文化生活中的相对地位。文化的竞争是“优胜劣汰”的,语言文字的发展同样也符合这一规律,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文字如果得不到国家的保护,很可能会在激烈的语言竞争中逐渐消亡。因此对少数民族母语的保护是应当长期坚持的一项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3.3 语言文字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民族状况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尊重多元文化,不只是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还进一步保护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少数民族的语言教学上。中国的少数民族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从而推进教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一方面还要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与文化以保持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对少数民族实施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双语教学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郎维伟.藏族农牧民人权享有的微观实证研究[Z].2009.

篇(7)

1民族文化的社会作用

在民族文化与文化关系基础上,民族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关键,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提高民族素质和构建民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如下:第一,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教育发展主题之一,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文化象征,是人类发展和壮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育在整个文化发展中不仅对文化传递和文化构成起着主体作用,还是促使人类将物质财富转化为精神财富的关键,因此在文化教育中培养和造就学生与文化发展相关的创造力,进而促进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同时通过民族理论文化教育使青年不断提高民族意识,增添其民族自豪感,对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第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为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汇聚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加注重培养人们道德、智慧和文艺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在对这些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同时还要保护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对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整理和研究,推广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理论教育还是开启青年学生心智的重要手段,加强民族文化理论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人文素养、民族精神等,民族文化理论教育正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它可以将学生代入民族文化发展艺术空间中,以此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奠定基础.第三,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动力,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和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人们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但是发展民族文化是要建立在和谐民族社会关系基础上,只有建立良好的民族关系,才能使政治环境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不同文化,诸如艺术、歌舞、医药、饮食、信仰等,这些民族传统文化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很多民族经济的发展大多是依靠这些传统历史文化,由此可见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关键.

2民族理论教学中民族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

2.1民族文化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眼界,拉近了学生与全球文明的距离,为提高学生世界认知能力提供了重要基础,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正由多元化文化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学生思想意志比较怕薄弱,容易受其他国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淡化、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都有一定程度上的退化,青年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漠视,将导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缺乏自强自律意识,而青年学生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未来,解决他们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尤为重要,如果不解决学生这些问题,任之发展最终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存造成利影响,国家民族凝聚力会越来越薄弱,未来我国国民综合素质也会越来越差,这将严重阻碍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2.2少数民族出现断代现象

我国少数民族发展历史久远,但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居住在我国偏远地区,同时少数民族人口较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部分年青一代少数民族居民开始离开原居地,涌入城市,这就使该部分少数民族人口越来越少,加之远在异乡的少数民族青年已经开始与其他民族通婚,久而久之,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无法继承和发扬出去,同时不断的通婚使原留有本少数民族血统的传统少数民族居民越来越少,甚至出现断代现象,断代少数民族文化无法追寻其根源,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开展[2].其次,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坚持原有固守的文化传统观念,一些陈旧的民族传统阻碍了民族的发展,与当今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不适应,这种单纯固执的保留原始民族传统文化,使民族文化的发展观念扭曲,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新、同时也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通常这部分民族将自己孤立起来,不能接受本民族以外的文化,使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实际生活环境脱节,出现封闭、传统、落后现象,这将加重该民族文化断代现象.

2.3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中变异

纵观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历史都经历了不断的创新,也是不断地融入新的文化形式的历程,因此民族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结合中变异是我国民族文化能够不断发展和得以保留的关键,是我国民族文化不断适应历史变迁的重要基础,正常的民族文化变异是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的,而在民族理论教学中,一些非正常的民族文化变异将会逐渐淡化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特点,一些民族文化盲目结合外来文化,将外来文化取代本民族的文化,这意味着我国民族文化被一点点吞噬掉,并没有达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过程中,汲取现代文化精华发展民族文化的目的,而是使民族文化变得越来越不完整,使民族文化失去了本民族历史成长痕迹,失去了本民族特色,由此可见这种外来文化或其他民族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严重影响了民族理论教育和发展,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存在较大阻力.

3民族理论教学中强化民族文化教育的策略

3.1增强民族文化意识

增强民族文化意识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关键,只有使年轻学生认同民族发展历史,树立正确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文化教育深入学生内心.增强民族意识,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普及民族文化知识,将我国有特色、有趣的民族文化发展历程普及给学生,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有初步了解,同时教师还要从历史方面向学生普及,我国56个民族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为我国统一作出的贡献,使学生具有民族团结意识,使学生对民族的发展和民族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增强学生民族文化意识[3].此外,在教育方式上增强学生民族文化意识,需要家庭教育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加强民族文化启蒙教育,社会要加大媒体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诸多方面的启发,引起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提高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最关键的民族文化教育还是在学校,学校教师要营造民族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民族文化氛围下,加深对民族文化的好感,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3.2尊重多样化文化教育

增强民族文化教育,并不是要单纯的学习和发扬某个少数民族文化,而是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汲取我国各个民族文化精华,尊重多样化文化教育,以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发展,这主要是指不仅要体现各个民族的特色,还要将这些民族文化都围绕着中华民族文化进行统一,达到我国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我国民族文化教育中尊重多样化文化教育的观念,近年来受到不少外国留学者的追崇,一些国外留学者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化特征选择到我国进修中国民族文化,将56个民族融入到一起,将多元化民族文化统一共同发展正是增强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的关键.此外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也正说明了我国以人为本,尊重少数民族发展的民主政治,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观[4].

3.3改善民族文化教育环境

改善民族文化教育环境是强化民族文化教育的关键,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师队伍、民族文化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等,我国教育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其中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是促进我国整体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应营造教育环境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环境,提高民族文化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在高教育水平教师指导下,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5].此外教育部门要重视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民族文化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安排,民族文化教育内容要涉及民族发展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特色等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全面了解,以此增强学生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只有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正确认识,才能促进学生将我国民族文化知识不断发扬光大,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民族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向学生普及民族文化知识,使学生对民族文化知识有进一步了解和正确认识,以此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民族文化发展历程,培养学生民族精神,以此解决民族理论教学中民族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扬和继承奠定有利基础,同时也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作者:高云峰 单位:赤峰学院

参考文献:

〔1〕熊锡元,王希恩.民族理论书简———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特色的讨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13(04):104-105.

〔2〕张谋.二十年,中国民族理论之路蜿蜒而辉煌———1998年冬季首都民族理论研讨会综述[J].民族团结,2015,10(01):190-191.

〔3〕苏祖勤.近年来民族区域建制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述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0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