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49: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美学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 整形外科解剖学教学的特点和实施
整形外科学所涉及的解剖学知识以局部解剖学为主,其中尤以头面部、四肢以及躯干浅层解剖最为常用,这与其他外科应用解剖的侧重点有较明显的差异[2]。另外,解剖学的主要传授者一般不是解剖学教研室的教员,而是富有专科临床经验的整形外科医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将更注意局部的层次、组织结构和比邻关系。这些特点决定着整形外科解剖学教学与学校讲授的系统解剖学及其他外科专科应用解剖教学的不同。因此,在教学实施时结合临床实际细化局部解剖知识,同时有重点地进行讲授是达到整形外科解剖学教学目的的最佳途径。根据以上特点,结合我科室在带教中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整形外科解剖学教学的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1 在局部解剖理论教学中突出重点
在讲解和复习区域解剖知识时,重点强调与手术相关的结构,为后期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整形外科关注的局部解剖包括皮肤、皮下脂肪、皮肌、筋膜、筋膜间隙、肌肉、骨骼,以及其间分布的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结构。对于血管的处理往往是手术的关键步骤,所以血管的走向、毗邻、管径、营养范围等是学习的重点,而这些内容都是皮瓣和各种组织瓣形成术的基础。另外,皮纹的走向也是需要注意的,这直接决定着手术切口的设计。在教学中应对以上重点解剖结构反复强调,让受训者在掌握解剖知识的过程中熟悉手术相关内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2 在局部解剖理论学习中突出临床应用
在专科培训阶段,仅复习局部解剖的基础知识难以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在对每一处解剖结构教学时,均至少探讨一种与之相关的术式,使受训者在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手术方式、手术设计和关键步骤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肩背部解剖时,讲解背阔肌皮瓣的手术方式。其中涉及到肩胛下动静脉、旋肱后动静脉、腋神经、背阔肌等解剖结构,和皮肤切口设计、血管神经游离、转皮瓣方向等手术相关知识,使该术式的原理及操作一目了然。除此之外,还应对该术式的教学进行拓展,一些联合皮瓣转移手术也在授课范围之内,并举一反三,培养受训者的发散思维,为整形外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打下基础。
1.3 在局部解剖理论教学中体现形象化教学
整形外科学处处与形态紧密相关,在局部解剖理论教学中秉持形态为主、文字为辅的教学理念,将理论形象化,使受训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普及,解剖学的教学已不再拘泥于对书本、图谱及标本的学习。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将形象资料直观反映抽象的理论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具体且形象化[3]。在实践中,将每一重点解剖知识均配上图像资料,实际上是将图像为主进行讲授,文字作为图注,使课程形象生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受训者掌握相关知识。由于整形外科中的病例均涉及形态问题,通过形象化的学习来掌握解剖学知识,使受训者在遇到形态异常时能对异常情况做出自发地判断,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十分有利。
2 整形外科美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
2.1 整形外科美学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现代整形外科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把传统的正畸与修复上升为一门医学艺术,功能恢复和外观美化成了治疗的最终目标,而功能与外观往往是统一的。整形外科学是各个医学专科中与美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专科,其治疗效果直接反映为体表的形态,生成最直观的医疗结果,而视觉审美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整形外科的一个分支―美容外科已经进入了大众生活,“变美”几乎是该专科的唯一目的改为“终极目标之一”,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审美也是与患者沟通时的重要工具,可使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诉求,更精确地向患者表述治疗效果[4]。可见,无论是整形还是美容,美化形态均是它们的治疗目标。所以,审美是整形美容医学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前提指导条件,而对于即将从事整形外科工作的医师来说,美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2 整形外科美学教育的实施方法
通过美学教育,使整形外科从业者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无论是对整形外科医师,还是整形外科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帮助。在美学教育过程中,整形外科审美原则是教学实践中的重中之重,健康与美的统一是公认的审美原则。在我科针对美学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如一地强调美学的从属地位,即以健康和功能为前提的美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在这种审美原则指导下,坚持在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过程中强调美学素质教育,并将其作为培训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医学生的医学审美感受力、鉴赏力以及创造力, 如何迎合患者的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体现医学美学的概念,是提高医学生医学综合素质及教育质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6-7]。
在具体实施方面,从受训者入科开始即要求其以绘画的形式做手术记录,并要求图画中手术部位准确、解剖结构清楚、手术步骤清晰,上级医师将对图画做出点评或修改。坚持每月进行一次专题绘画训练,帮助受训者尽快掌握绘画技巧,具体包括素描训练、简笔画训练、色彩训练等,对于优秀的习作将在科内宣传栏展出。另外,还要求受训者临摹经典术式示意图或解剖图,以使其加深对该处解剖的理解,加快熟悉该术式的速度,提高整形外科综合能力。除此之外,笔者所在科室对美学理论教育从未放松,每月进行一次美学历史、名作赏析、构图训练等专题课程,使其自然地将美学观在日常生活中展开,而不仅仅体现在整形医疗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现在的学生相比于过去,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所以应更多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8-9]。
综上所述,作为整形外科的基础,解剖学和美学是整形外科专科培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手术水平、完善职业之路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计划和系统实施,在培养整形外科专科人才时将解剖学和美学教育作为重要环节,提高了整形外科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为其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镜,刘海林,陆君,等.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和标准的课题研究报告[J].中国专科医师培养,2006,1(1):34-37.
[2]牙祖蒙.整形美容外科应用解剖学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4):24.
[3]赵革委,冯德虎.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5, 19(5):350.
[4]曹川,李世荣,覃霞.美容外科临床教学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 16(6):425.
[5]张丽春,丁一,许维新.医学院校美育与医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2):116-118.
[6]曾D.浅谈医学生的医学美学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28-29.
[7]王元元,杨洋,高扬.如何在临床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修养[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1035-1647.
[8]吴勇.医学美容技术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7):859-860.
(一)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
美育、体育、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全面培养人才,它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更立体。因此,这个有机体着眼的是整个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它能从更高的角度去体现人的素质和理想。体育美育可以提高体育实践者的理性形象。国外美学家提出人类自身美的三层次结构:外在美——性格美——心灵美。体育实践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美标准概念,改善精神面貌,使他们在思想、情感、情操方面得到陶冶,从而实现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
美育教育在健美操课中的运用不但可以提高健美操运动技术机能的掌握能力,还有助于个人气质和修养的塑造,形成良好的体态,优雅的风度,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有助于陶冶情操,追求动作美、心灵美的最高境界。
美是健美操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也是搞好健美操教学的根本。人的行动总是受到一定的情感支配的,人的感情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情感的开发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
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欣赏和体验体育实践中的美,需要感觉、知觉、联想、想象,也需要一定的理解,而“欣赏者的多种心理活动始终伴随形象可感的具体的特征,而不只是抽象的思维”。体育美育能启迪学生由抽象思维指向直觉思维,由认识真理走向发明创造,体育美育中感性和理性的相融性,正是抽象的理性返回到感性世界的中介,即由智力认识走向智力创造的中介,将智力结构的逻辑思维模式导向自由直观,从而完善和充实智力结构,使人由素材达到形式,由感觉达到规律,由有限存在达到无限存在。
(三)能有效塑造美的形体。
许多调查表明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已对学生的身体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近眼、脊柱侧弯等发病率增高,许多男生不挺拔,女生不丰满,给人委靡、迟钝、怯懦的感觉,所以学校健美操课程应在指导思想上参照美学研究的成果,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的指标和措施(包括家庭作业来保证广大学生的身体获得健与美的发展),这就是说,要通过系统科学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的器脏神经系统、身高、体重等发育良好,具备适应外界环境的生命活力,同时又在动作、形体和姿态上具有美的风度,从而显示出活泼、大方、矫健的青春朝气,体现出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形象。
二、开展美育渗透的思路构想
(一)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学鉴赏能力。
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是进行美育渗透的第一步,也是做好美育渗透的关键环节。体育审美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受教育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的享受和感悟,除了受制于审美对象和客体的存在状况外,更取决于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自然受到人的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诸因素的制约,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受教育的结果。而审美教育对于人的审美能力的造就和培养,则是最基本的一种教育形式。
教师在健美操教学和形体练习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技能美,不仅能使美育作为文化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健美操课的教学,使其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而且能使学校体育教学达到美的境界。
(二)在教学环节中具体实施美育渗透。
1.明确美育的目的和任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美,即培养具有完美个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形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掌握美学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对学生,在体育理论课中增加美学基本知识讲座;对教师,作为知识结构更新的内容之一,纳入教师高素质的培训活动之中。
3.参加美育实践活动。制定各项美育指标,进行各种培训活动,例如体育舞蹈就是体育与音乐(美育)相结合的最好活动之一。
4.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组织专题研究小组研究体育课程中的美育开发,在体育理论课中添加一些美学知识章节,使之逐步成为体育美学之学科体系。
三、结语
美育渗透在健美操教学中起着引领教学思路、融会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始终的作用。在健美操教学中进行美学渗透势在必行。通过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学鉴赏能力,然后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美学内容来逐步加强美育渗透,使健美操的教学质量日益提高,课程形式灵活多样,不断丰富。
参考文献:
[1]吴庆华.体育的美育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曾宪刚.体育美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蔡仪.美学原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经过半个月的培训,我们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完成了所有课程的学习。今天,高原的阳光分外灿烂,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在这里如期举行结业典礼。作为学员的代表,我下面主要谈三点体会:
首先是研讨班确定的主题好。研讨班的主办方中国文联为本次培训确定的主题是中华美学精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也非常具有当代性和时代特色的主题。众所周知,当今的学术界和评论界大量存在盲目西化、唯西方思想马首是瞻的现象,对此,包括我个人在内的很多学者是深为不满的。我本人的研究领域是叙事学,而叙事学正是一门典型的从西方舶来的学科,西化现象尤为严重。针对这种严重西化的现状,我曾经多次在有关叙事学的国际会议上呼吁:我们中国学者不要盲目追随西方叙事理论,不要食洋不化,而应该好好地梳理中国自身源远流长的叙事传统,为建立叙事学的中国学派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构起叙事学的中国话语,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叙事理论如此,其他文艺理论同样如此。而这次研讨的主题――中华美学精神,为当今严重西化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起到了纠偏的作用,也为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的中国化从多方面指明了方向。我认为,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文艺评论工作者必须牢记的一句话是:让中华美学精神与我们的评论同在,让中华美学精神与我们的思想同行。
其次是研讨班的授课方式科学。本次专题研讨班不仅学习主题好,而且授课方式也非常科学。给研讨班授课的老师囊括了美学、文艺理论、美术、戏曲、音乐、舞蹈等领域的著名专家,他们中既有学养丰富的理论工作者,也有成就卓著的实践工作者。围绕着中华美学精神,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的学科专长出发开始他们的讲述,除此之外,学员们也与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通过学习,学员们普遍感到知识得以更新,观念得以转变,思想得以升华。就我个人来说,我尤其受益于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尽管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也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过于专业化、狭窄化,不要给自己设定知识的牢笼,但像这次一样的大跨度、多学科的学习,却是前所未有的。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自己的理论研究和评论写作一定会有一次大的跃升。
最后我想说的是,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个偏见。以前,我总认为自己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没有必要在当今乱象纷呈的评论工作中涉足太深、耗时太多。毋庸讳言,当今文艺评论界是大量存在庸俗化、浮浅化甚至商业化现象的,很多所谓的文艺评论文章在人情和金钱的主宰下沦为吹捧性的肉麻文字。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从事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如果能更多更好地了解当今的文艺现象和文艺创作,并适时适量地从事文艺评论写作,对其理论探讨是有好处的。而且,如果文艺评论工作者都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种不良的文艺评论风气是可以得到改变的,为此,我们必须有所担当。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改变了偏见,并愿意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与各位同道一起,为提高文艺评论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而努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美学渗透;审美意识
美,是高校健美操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从体育美学的角度来说,体育中的美主要是指协调发展的身体,健美的体型,熟练的、敏捷的、优美的动作。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体育家和美学家都竭力主张体育与美育相结合,体美与德智相结合,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
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才为宗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全面发展,配合德育、智育、美育,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本文针对如何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展开探讨,期待能对各位教师在教学思路方面有所启发,推进健美操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一、美育渗透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美育在健美操教学中有助于陶冶情操,追求动作美、心灵美的最高境界
美是健美操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也是搞好健美操教学的根本。人的行动总是受到一定的情感支配的,人的感情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情感的开发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于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
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欣赏和体验体育实践中的美,需要感觉、知觉联想、想象,也需要一定的理解“欣赏者的多种心理活动始终伴随形象可感的具体的特征,而不只是抽象的思维”。体育美育能启迪学生由抽象思维指向直觉思维,由认识真理走向发明创造,体育美育中感性和理性的相溶性,正是抽象的理性返回到感性世界的中介,即由智力认识走向智力创造的中介,将智力结构的逻辑思维模式导向自由直观,从而完善和充实智力结构,使人由素材达到形式,由感觉达到规律,由有限存在达到无限存在。
(二)美育渗透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
美育、体育、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体现在能全面培养人才,它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这个有机体着眼的是整个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它能从更高的角度去体现人的素质和理想。
体育美育可以提高体育实践者的理性形象。国外美学家提出人类自身美的三层次结构:外在美——性格美——心灵美。体育实践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美标准概念,改善精神面貌,使他们在思想、情感、情操方面得到陶冶,从而达到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
美育教育在健美操课中运用不但可以提高健美操运动技术机能的掌握能力,还能有助于个人气质和修养的塑造,形成良好的体态,优雅的风度,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美育渗透能有效塑造美的形体
许多调查表明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已对学生的身体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例如近眼、脊柱侧弯等发病率增高,许多男生不挺拔,女生不丰满,给人造成委靡、迟钝、怯懦的感觉,所以学校健美操课程应在指导思想上参照美学研究的成果,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的指标和措施(包括家庭作业来保证广大学生的身体获得健与美的发展),这就是说,要通过系统!科学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的器脏神经系统、身高、体重等发育良好,具备适应外界环境的生命活力,同时又在动作、形体和姿态上具体育美的风度,从而显示出活泼、大方、矫健的青春朝气,体现出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形象。
二、开展美育渗透的思路构想
(一)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学鉴赏能力
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是进行美育渗透的第一步,也是做好美育渗透的关键环节。体育审美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受教育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的享受和感悟,除了受制于审美对象和客体的存在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审美能力的高低、审美能力的高低,自然受到人的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诸因素的制约,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受教育的结果。而审美教育对于人的审美能力的造就和培养,则是最基本的一种教育形式。
要求教师在健美操教学和形体练习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技能美,不仅能使美育作为文化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健美操课的教学,使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发扬,而且能使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在总体的效果上达到美的境界。
(二)在教学环节中具体实施美育渗透
1.明确美育的目的和任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人格美,即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养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掌握美学基本知识。旨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对学生,体育理论课中增加美学基本知识讲座;对教师,作为知识结构更新的内容之一,纳入教师高素质的培训活动之中。
3.参加美育实践活动。制订体育活动中各(下转第106页)(上接第94页)项美育指标,进行各种培训活动,例如体育舞蹈就是体育与音乐(美育)相结合的最好活动之一。
4.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组织专题研究小组研究体育课程中美育开发,在体育理论课中加一些美学知识章节,使之逐步形成体育美学之学科体系。
三、结语
1.美育渗透在健美操教学中起着引领教学思路,融会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始终的作用。
2.在健美操教学中进行美学渗透势在必行。
3.通过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学鉴赏能力,然后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美学内容来逐步加强美育渗透,使健美操教学质量日益提高,课程形式灵活多样,不断丰富。
【参考文献】
[1]吴庆华.体育的美育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曾宪刚.体育美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蔡仪.美学原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关键词:韩国;茶文化;茶席设计
韩国的茶虽然从中国传入,由于历经一千多年政治、文化和军事的发展变化,让当代韩国茶文化既具有中日两国印记,又独具自己特色。笔者通过两年留学韩国时间,进行田野调查法,对茶席展开美学特色探讨分析。
1 韩国茶文化的背景
在近代之前,韩国茶文化保留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日俄战争之后韩国沦为日本殖民地,进入日帝强占期。期间日本殖民者,对韩国学生进行日语授课的奴化教育。另外在拓展茶产业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将日本茶道带入韩国,以梨花女子大学[1]入手,先后在40余所女子大学设置日本茶道课程。1945年之后,摆脱了日本殖民的韩国学者,再次汲取中日茶文化,建立属于当代的韩国茶文化。
1.1 儒家思想
以韩国茶文化培训机构开设的“茶生活基础课程”为例,虽然不同培训机构礼仪类课程占比从14%到54%,其中三纲五常是所有机构的必修课程。[2]当进入到“研究课程”阶段,“礼”类课程在部分机构上升到100%。教授冠婚丧祭的传统礼节、闺房茶礼、儒生茶礼等具体内容。不仅如此,更有特别为小孩、主妇、闺秀或准新娘及外国人开设为期3个月以内的短期礼茶培训,使培训者掌握与韩国人交往的基本礼节、社交礼仪及韩国传统名节实用礼仪。这些,正是中国儒家 “礼”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现。
1.2 禅宗思想
佛教虽发源于迦毗罗卫国,传入中国之后变化甚大。有受古象雄文明的苯教影响而演变的藏传佛教,也有另外一支在中原大地发展壮大的以达摩为初祖的禅宗。新罗王国的遣唐使不仅从中国带去了茶,同时也将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也一并传到朝鲜半岛。在韩国茶文化培训机构的“指导者研究课程”中设有《百丈清规》课程便可知。而禅宗的思想,被韩国茶人结合日本骷琶姥Р⒂枰陨华。
1.3 骷潘枷
日本将茶道引入韩国时,同时也将其独具特色的骷潘枷氪入韩国。“鳌币桓鲈谌毡驹本带有贬义的字,到室町时代不仅由消极意味转变为积极意味,成为日本“茶道”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正是这样一种排斥物质的奢华,以简单、清贫,追求禅宗枯淡的审美作为理念,而受到贫富阶层的共追捧和推崇。[3]
2 韩国茶席的设计美学特色
2.1 平面构成
当代韩国茶席设计中最常用的平面构成手法有重复、渐变、近似三种。例如,以相同的品茗杯和茶托作为一个基本单形,把它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这样整齐划一具有统一秩序之感,表现出平和与和谐气氛,最终让观者的心绪达到平稳、宁静、安全舒适的状态。在肌理方面,巧妙运用自然之物进行造物和老旧器物再利用,器物表面的残破和不完美,成为“鳌彼追求的肌理之美;自然肌理不仅能使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思想跟随对这些器物的欣赏和接触;还可以让心灵进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进而通过冥想感受鸟叫虫鸣,涓涓细流,落花流水的意境;若是老旧器物的再次运用,器物表面的斑驳,同器物穿越到另一个时空。而肌理所能带来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也是其他视觉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以手工拉坯或者手工塑形为茶杯主,这种保留有明显手作肌理痕迹的茶器,成为瓷器制作匠人与使用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2.2 色彩构成
同样的平面构成形式,赋予器物不同的色彩,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知。受禅宗和骷琶姥У挠跋欤韩国茶席设计喜好挑选黑白,茶色、咖啡色、米色、褐色等;大量采用灰色调和中色调,再配合以无色彩组合。例如以传统柴烧制作的茶杯和茶壶,自然落灰而形成的灰色调釉面效果。从纯度上看,较低的浊色会显得朴素。从明度上看,深色调则能显得厚重、深沉、朴素,时间的沉淀。总体为表达禅宗“本来无一物”的思想审美境界,阐释 “万有一空,一空万有”的思想。
3 韩国茶席设带给人的审美文化体验
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人们反倒开始最求不隐藏实物自然属性特征的物品,韩国茶席所选用的器物表现出经过岁月洗练的古雅、俭朴、收敛和贫乏的安静之美。“不完美”的器物之中,人们视觉看到的是朴实之色与缺口、凹痕,原生态、自然的痕迹;触觉上感受到不光滑、不均齐、粗糙等。其所呈现的正是“快节奏”现实生活的一种调剂,一种补充,一种对比,是现实的功利的世界走向超现实的、非功利的审美世界的简便途径。让茶客“到此般般放下”,使得焦灼、繁忙、疲惫、高压以及深陷浮躁的人们找到心灵的释放的空间。在此忘却了矫揉造作,物欲的迷惑,在朴实无华的茶席和进行有序的礼茶之中,起到修身养性和达到自我调节目的,消除现实工作生活的浮华,深入生命本真、体悟瞬间感受,最终感受到禅宗拈花微笑之意境美。
4 当代韩国茶文化的社会作用
遵照儒家礼仪规范为核心进行礼茶仪式全过程,茶席中的茶器皆有固定用途。虽无举一器而形名度数皆该其中的严格,但是对不同器物的操作与使用都有严格的程式规范,切不可妄用之,将茶器上升到“礼器”。韩国礼茶强调茶的礼敬,把礼贯彻于各阶层之中,以茶作为团结全民族的力量之一。
结束日本殖民统治之后,韩国在上个世纪末出现了“汉江奇迹”震惊了世界,韩国人为之超负荷、快节奏、并且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他们开始疲于这样的“快”,因而在工作之余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寻慢”。其中,冥想茶以其具有的缓慢美学,给人以清静、悠闲、宁静的美学体验。在当时安抚国民情绪方面通过实践证明已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也是希望通过本文对韩国茶席的美学特色做浅谈,能引起茶文化在治国安邦和社会安定所起的不可忽视的审美文化辅助作用。
5 启示
当人们把茶作为健康饮品使用时,是为了达到养身的目的,此时的茶作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开门七件事之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茶除了作为健康饮品,茶文化则是人类社会良好的“精神食粮”。茶,在其中成为载体,通过建立品茶礼仪制度和设计品茶空间,最终达到审美文化的体验。茶所具有的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茶文化活动。应该构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茶文化,让其所具有的审美文化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积极精神教化。
参考文献:
[1] エリア仕.???????[EB/OL]. http://japanese.visitkorea.or.kr/jpn/TMC/TE_JA_7_1_1.jsp?cid=281845,2016-8-20.
1 引言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美学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项内容,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提供帮助,尤其是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可以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将美学教育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
2 高职语文课程中进行美学教育的作用
2.1美学教育满足高职语文性质的需要
美学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与美相关的内容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独特的审美能力[1]。语文课程作为连接学生与美学教育的重要桥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也能够给学生带来在情感上的满足。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相对于数学、化学这类严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语文更具有主观、情感等特质,尤其是语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经过漫长时间的逐渐积累才形成和沉淀下来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不能与其他短期培训机构一样,要注重建立完整、适应时展的教育体系,不仅强调教书,还要注重育人,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其次才是教育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我国自古教育就一直侧重品德、道德的正确引导,而后进行技能的培养的传统。因此,使美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性质相呼应、加强美学教育是满足语文教学性质的需要。
2.2美学教育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素质
高职学生大部分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选择就读的,例如:高考失利等。所以,学生对自己没有进行很好人生规划,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表现懒散、懈怠。针对学生这种情况,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更加注重强调道德等人文内容的培养,语文课程相比较政治课的枯燥、乏味,更加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的培养就落到语文学科上,在对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2]。
3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的有效措施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强调专业技能,高职院校进行美学教育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不能够盲目教学,要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对其进行改革。
3.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独特的审美标准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美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其表现形式是什么,高职学生对美的理解或多或少会存在偏差,认为漂亮衣服这些就是美。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美,告诉学生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美的表现,例如:帮助别人、善良等都充分体现了美。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不能够将美抽象化,让学生认为美是遥不可及的,需要强调美就在生活中,就在学生们的身边,每个人身上也具有美的特质。因此,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教师需要通过文字的描述、肢体等多种方式,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审美标准。
3.2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文学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从教学开始,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作品,为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典文学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扩大文学覆盖范围,采取不同教学方式,例如:播放视频教材等,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经典之作中的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其中蕴含着许多内容。教师只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那些与物质物质世界完全不同的气息,就能激发出蕴含在人文感受后面的强烈的审美愉悦[3]。
3.3促进学生审美多元化发展
语文学科包容性极强,生活中大多数内容都能够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始终是年轻的、活跃的、与时代相呼应的,尤其在社会多样化、美的表现多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语文教学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引导学生去领略不同的美,拓宽视野,鼓励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美。除此之外,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语文在生活中发挥着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是非观念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也使语文“教书育人”的教学功能得以体现。
【关键词】医学生;美学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03-01
1 美学素质的涵义
美学素质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是把对美的鉴赏和创造,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素质,渗透到创造主体的心智中心,变成人的一种整体素质、一种压力、一种改造客观世界和完善自我的价值取向。[1]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日益提高,人们呼唤卫生行业不但要有现代化的道德风貌、思想境界、专业技术和学术造诣,还要具有人类所向往的真善美的理想。
由于美与一定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精神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对美的理解如同对“健康”与“疾病”的涵义理解一样随时代的变迁而不同。[2]现代医学模式下关于生命与健康的审美价值系统的重要的逻辑起点应是一个人在机体、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方面的能力和体验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满足感。为了能更快地满足现代医学模式下关于生命与健康的需要,作为未来从事医学工作的主力军必须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就打下扎实的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功。
2 培养医学生美学素质的必要性
2.1 医学生成才的审美需要:医学生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审美需要。审美需要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内在情感的欲求,是人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最终目的是求得审美的愉悦,它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等多方面的内容,并通过个体的特殊的精神状态表现出来,因此它的形成同个体的特殊的社会实践经历密不可分。[3]医学生的审美需要,就是在医学理论学习、医学实验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他们以维护人类的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审美的最高需求。
2.2 医学自身发展的要求: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反映在对疾病的机理以及对健康的概念,医学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呈现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这种发展要求从事未来医学工作的医学生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重视自身的美学修养与职业道德的联系和互补作用,本着救死扶伤、维护人类健康的原则,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现代医学的含义,重视自身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培养和协调统一,加强医学审美修养,以便更好地把医学审美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为维护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2.3 医学临床系统治疗性的要求:从系统论角度讲,人类所面临的疾病的威胁,以及各种不健康、不和谐状态,其原因往往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还有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当人体的完整与层次、结构与功能的有序性,开放与自组织的稳定性因各种综合因素而遭到破坏时,医务工作者可利用医学审美中的艺术形象、医学审美的再创造、审美意识的调谐、指导和咨询功能等,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
3 营造美学素质环境
3.1 提升教师的美学修养,为培养具有一定美学素质的医学生提供环境:首先要求医学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的医德修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热爱本职工作,有很好的教学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以良好的医德、师德,特有的人格魅力影响医学生。医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医务人员自身的美,诸如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职业道德美,乃至医疗技术美在医疗实践中卓有成效地为人体健康和人体美服务,既要言传又要身教。
其次是要求教师要自觉把美学原理贯穿于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医学所特有的预防疾病、维护和增进人类身心健康的美质,要用美的形式来精心设计所有的教学过程,运用美学原理,遵循美学规律,通过现代化教学的实践,形成美的环境,给予美的陶冶,从而激起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奋发向上的情感,同时也激起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使医学生在美的意境中接受教育。
3.2 创设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医学生的高尚性情:医学生进入为之创设的优雅和谐校园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会在触境生情的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可从校园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上进行创设。可根据校园的空间修建医学文化长廊、建筑医家名雕。让医学生身处优美意境中,在典范指点中生活与学习,从而获得一种积极、向上和健康的精神力量。诱发医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激发起心灵美好感情的浪花,提高审美操守。
4 美学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4.1 开设美学课程:根据医学生专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课程内容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美学的基本理论,二是实用医学美学课程。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医学生建立起以维护人类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完满的审美标准,明确医学工作者的审美对象是预防疾病、维护和增进人类的身心建康。促使他们今后在保障人类健康长寿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存在于患者和社会保健人群中的审美需求,并能处理好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人群之间的一系列审美关系。
4.2 在医学各科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医学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真可为有医学就有美学,医学因为美而存在。人体研究在医学与美学之间架起了天然桥梁,因此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和美学教育的双重使命。它要求我们培养的新型医学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能只囿于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应掌握包括美学在内的各方面的知识内容。所以我们就要根据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实际内容来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进行审美教学,以此来提高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树立更好地为维护人类健康服务的理念。
4.3 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欣赏活动:培养医学生的美学素质首当其冲就是开展艺术欣赏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鉴赏来进行美学的熏陶、积淀,使之滴水穿石。它主要应该从名画艺术、名雕艺术、著名建筑艺术、著名音乐舞蹈艺术、著名影艺术视、中外文学名著艺术等系列欣赏。将这些活动有秩有序地穿插在医学生课内课外生活中,而且要选择性地做出品评,记入他们的学习档案。为他们今后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医学成果之美而打下基石。
参考文献
[1] 泮显芳,卢爱金,周忠玲.护理人员的美学素质要求及培养田[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