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2 09:49: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篇(1)

一、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

1.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全球多个环境问题均与化学学科息息相关,化学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环境教育得到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环境教育则相对较少,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环境课程,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以手工操作实践为主,从事的行业多多少少能改变环境污染的状况,对中职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影响.具体而言,给中职学生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灌输给学生如何保护环境,教导他们遵守环境保护规则,并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实践活动等,从而促使更多的人来保护环境.化学学科与环境的结合点较多,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未开设专门的环境保护课程,因此,教师在化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显得尤为必要.2.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将环境教育渗透到中职化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可以为中职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环境保护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环境污染和危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及使命感.除此之外,在化学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带领其他学科也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为以后专门开展环境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帮助.

二、中职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备课所费精力较多由于中职教育的化学课本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较少,所以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时要进行费时费力的备课,教师不仅要找到环境教育在课本中的切入点,还要考虑环境教育和课本内容的关联,为了有更好的授课效果,教师还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除了考虑如何将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范围,以及尽可能多的找到环境保护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2.中职学校缺乏环境教育的意识相对其他课程来说,化学课中有关环境知识的相对较多,尤其经过新课改后的教材中环境保护的知识相对更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更为注重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培养,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较弱,导致学生接触到的环境知识非常少,再加上部分专业并未开设化学课,致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尤为薄弱.

三、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

篇(2)

在当今的社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公众缺乏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的正确清晰的认识,而且缺乏最基本的环境保护的知识,公众一味的对环境保护持乐观的态度,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认为雾霾问题一定可以解决,而且不用太大的公众参与度,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部门单纯的强调环境优化问题是不足够的,由于人们缺乏基本的知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是非常弱的,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也比较低。因此,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必要的,有利于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中国梦的落实。

2怎样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

2.1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只有美国和英国有专门设立的环境保护教育的机构。所以,中国也要像这些发达国家学习,要努力的建立起环保教育机构。中国的教育部门一直主管这些方面的事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性,所以这样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我国应该努力的建立起环保教育机构,从而促进人们在环保领域的思想意识的提高。2.2自上层对地方进行开展有关环保知识的教育工作,使人人认识到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领导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3.1提高环境方面的教育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强度。资源开发,规划,工程建设等相关的的经济建设活动,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因此必须加强政策关于制定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方面的,让环保意识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使他们可以从环境方面真正这样去做,以解决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地方性政策法规。3.2加强环境保护教育部门的执法。相关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教育执法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力度工作,这样他们就可以真正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便建立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机构中的良好的工作。此外,还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尤其是针对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提高他们的意识和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认识。

4环境保护教育在基层的宣传强度要增加

篇(3)

1.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各类教育中都渗透着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环境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了解环境,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获得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树立正确的思想态度从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素质教育为了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环境教育则是培养人类的保护环境意识.公民良好思想品德的体现是从保护环境开始的,而高中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不断给学生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由此可以看出,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

2.《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生是未来环境保护的实施者和维护者,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不强,对于保护环境不加重视.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做出改革后指出: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生物教材第三册《稳态与环境》中包含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命系统的稳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宗旨,通过环境教育为主线,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的方法

1.结合教材内容,强化环境教育.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立足于实验教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特别是“隐性”环境知识,做到课堂教学和环保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目前世界上植被的覆盖率正在急剧减少,而温室效应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渐渐地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从而告诉学生要保护植物;还有在讲解“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时候,可以把大自然比喻成人体,告诉学生人体一旦内环境失去平衡,那么人就会生病,大自然就像人体内环境,大自然的环境遭到破坏那么自然也会生病.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2.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在讲解教材选修二中《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即人类乱砍滥伐、严重的白色污染、工厂乱排放污水等一系列的反面教材,从这些角度分析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要让学生思考我们破坏环境的行为对地球有什么影响,从中启发学生要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这种循序渐进的启发使学生明白:只有好好保护环境,人类才能赖以生存和发展.

篇(4)

关键词: 环保教育 环境意识 渗透

人类以其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却给自身带来环境污染的不幸。近代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承认这一事实,并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还在于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2011年12月,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副总理指出:保护环境是关系到当前与长远、国计与民生、和谐与稳定的大事,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环境保护是涉及人人的事业,要深入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引导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

要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是未来的主人,更是当前自发的、最有效的宣传员、监督员。在其融入社会时会自发地宣传环境保护,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影响周围的人群,使全社会的人都能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队伍中来。只要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民众的整体环境保护意识就会得到增强。因此,环境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朋友抓起,从小事抓起,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加强环境教育,在中小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目前环境教育还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因此在现有的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与环境关系密切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责任。

初中化学教学理应与时俱进地担负起环保教育的重任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层次、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小事抓起,以小见大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环境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明白为了自身生存,为了我们的家园,一定要保护环境。

一、利用课堂教学中小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可以把相关知识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空气组成的教学中联系空气污染的问题,向学生介绍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二氧化硫的排放情况;学氧化碳时给学生讲讲温室效应,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破坏力;学习水时向学生讲讲中国水资源的贫乏与分布不均的严重性,告诉大家要节水;在学习化学肥料时与学生谈谈尽管化肥农药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但过度使用也会造成水华等严重后果。这样我们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就可以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从实验中的小处入手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试验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初中化学试验中有毒有害的物质接触不多,但是或多或少地总会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实验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尽量不要外溢,以保护教室内的环境,每次实验都要准备好废弃药品的回收仪器。学生实验虽然危险性不大,但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尽量做微型实验,努力做到用最少的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以减少有废弃物的产生。还可以引导学生改良实验装置,比如:在做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时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许碱液来吸收产物,做用浓氨水验证分子运动实验时可以再密闭的环境中进行。

三、从身边的小事进行

教育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到行动上来,如果我们都能把环境保护的意识落实到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上,那么,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日子就不远了。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引导学生注意环境保护,比如做作业时纸使用双面的,买东西尽量少用塑料袋;上学放学自己骑自行车;及时熄灭教室里的电灯,及时关掉关紧水龙头。我们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环保作业让学生计算一下熄灭一盏长明灯可以节约多少电,少烧多少煤,少排多少碳;计算一下我们每人节约一张纸可以少伐多少树,每天多放出多少氧气,多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篇(5)

关键词:环境保护 化学教学

伴随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失衡的问题,自然环境的恶化也给人类带来了难题和挑战,因此,国家已相继出台政策法规等贯彻并实施环境保护.环保意识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类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衡量国家、民族、甚至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环保意识的背景

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加快,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有现代化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承受了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等危害.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也是利用、改造和破坏自然的过程.人类活动在产生巨大的收益与效果时,我们也看到了自然界的千疮百孔.如臭氧层漏洞、动植物急剧减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两极冰川不断融化等,都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回敬和警示.

2.环境保护已经逐渐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努力,以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据相关统计,污染环境的因素大部分来自化学物质,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环境保护的教育,同时运用化学方法对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理念,有效将环境保护融入化学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提高其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保护的教育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这也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

1.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教师应利用教材中有关环保的课题,将化学教育与环保意识的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同时关注环境保护的课程.化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很多,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方法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这样有利于减少大气和环境污染,也可将环保教育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化学教师作为化学教学的主导,要求其具备自身应有的良好素质外,还应了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等.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将环保意识充分渗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应搜集与化学有关的环境保护的资料与知识等,随时随地贯彻于化学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最后达到学生主动关注化学学习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

3.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并善于发掘教材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可就目前监测部门对大气排尘多至2300多万吨的数据、各城市大气污染状况等方面进行讲解,穿插环境教育的内容,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公益广告的环保宣传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我国是世界上的贫水国家之一,水资源的保护也是环境保护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意义

1.化学与环境关系密切.一方面,很多环境污染问题都是因化学污染物及其不恰当处理所导致的;另一方面,化学方法可以解决很多环境问题.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2.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应共同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它是人类生产生活以及文化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人们要想生存,就必须保护自然环境.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化学的应用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化学教学、实验及应用中,都应渗透环保意识,这也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篇(6)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党的十五中全会把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三五规划,又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十三五规划把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这些足以说明环境问题是我国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但是我国目前国民的环境意识还比较淡薄。那么要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则必须开展环境教育,“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适时、适度的渗透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渗透于生物知识之中,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把保护环境看作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苏教版七、八年级的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教育的知识点,所以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采用“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相关环境、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适时、适度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例如:第十三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环境是人类及其所有生物生存的场所,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同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破坏性活动也渐渐超出了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例如“空中死神”酸雨的增加、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的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又如第二十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让学生知道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2012年5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机构共同了《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这是一份地球的“体检报告”,结果显示地球现在很不健康。所以我们要保护生物圈,让生物圈真正成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伟大事业,所以要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每个同学应该从我做起,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二、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多角度的环境教育。

(一)校园树种挂牌行动:每一届七年级新生一进校,我们生物兴趣小组就组织同学们从树木的拉丁名、别名、科属、简介等方面查阅资料,精选内容,制定了样式精美的树木名片牌,为学校的树木制定了“身份证”。通过给树木命名挂牌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又能使全体学生在置身优美校园环境的同时,增强了爱护树木的意识和责任,使绿色校园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结合特殊日子:如“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粮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禁毒日”、“世界无烟日”等,做环保知识讲座,弘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让学生更加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我市环境保护的现状,用生动的例子告诉同学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三)定期举办“环保知识”小论文征文比赛、环保知识手抄报比赛、“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因为在我们的校园中,总是有个别同学往地上乱丢果皮纸屑,有个别同学摘花摇树,有个别同学践踏草坪,有个别同学在墙上乱涂乱画,有个别同学往校园的路上、地上、墙上乱吐口香糖……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深化学校“环境教育”成果,丰富同学们的环保知识和业余生活,学校定期决定举办“环保知识”小论文征文比赛和环保知识手抄报比赛、“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篇(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互相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标的“课程性质”里也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管窥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初中化学的内容标准之一,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和内容。

 

难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环境保护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知识点很多。比如,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物的污染物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观看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了解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新课标教材内容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1)在空气的组成一节中,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空气的污染和防治;(2)结合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污水中的重金属对水的污染;(3)结合同位素的教学,介绍美国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所投下的贫铀炸弹对当地人民所带来的危害;(4)在聚氯乙烯教学中,认识白色污染;(5)结合《硫酸》、《硫酸的制法》和《硝酸的工业制法》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大气中有害气体不断增多,形成酸雨和温室效应,严重影响着生态平衡。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关心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等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保护环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意识形态中的一部分。 通过教学,很多学生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盒用餐了,并且都能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

 

二、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基本理念提倡化学教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据此,笔者根据环境保护教育不但具有知识性,还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了解造纸厂排放的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参观水泥厂、冶炼厂,了解这些厂矿排除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思考。通过教学,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严峻的现实,从而转化为自觉行动,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在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环境的现状,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网上查阅资料,在课上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从而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

 

第一,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对家乡江、河、湖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废水的排放有哪些要求?(2)开展“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调查;(3)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4)水土流失情况调查:水土流失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对水土流失如何防范?当地水保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上述调查,最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活动。

 

第二,设置环境保护宣传栏。粘贴有关环境保护的报刊,简报资料,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等。

 

第三,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比如,利用赶集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主题内容可以是组织学生向社会各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也可以是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绿色卫士,禁止使用塑料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等切合中学生实际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第四,开展化学与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课内有关知识的教学,课外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环境保护教育的思想体现在化学教学中,为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