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14: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体经济的出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比如,一些运行经年的市场,如广西糖网、无锡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上海我的钢铁网,经过长期洗礼,在大宗市场服务上下游产业客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是实体经济的需求大才催生了形形的交易所。在大宗商品市场创办初期,目的就是了为组织买卖双方更好满足彼此需求,市场的主要收入也来自于交易手续费。
但随着各地以大宗商品为名目开办的交易场所纷纷浮出水面,有些逐渐与实体经济需求相脱节,越来越具有“金融属性”。
在盈利模式上,一些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会员和商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挣手续费,如“借鉴”炒白银的经验,直接要求交易场所“分客损”――客户亏的钱就是会员赚的钱。
市场和赌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前者是植根于服务实体经济的,而后者更多地是一个零和博弈的场所,而“分客损”的恶劣模式,甚至让大宗商品市场不如赌场。
当市场异化至此,引来监管层的重拳清理整顿也就不足为怪。奇怪的是,这样的清理整顿在2011年已经进行过一轮,当时的清理整顿声势不可谓不浩大,阵容不可谓不豪华,但时隔不久,诸般乱象便死灰复燃,改头换面、重张营业的各地交易场所数目有增无减,交易场所运行风险未从根本上化解,一定程度而言仍在积聚。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市场组织者在演绎“暴利面前必有勇夫”,也有监管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绕不开的风险控制与经济效益的冲撞,还有政策本身存在的漏洞和缺憾。
如今,第二轮清理整顿风暴来袭。交易场所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财经国家周刊》对此展开了专门调研,在还原大宗商品市场乱象及由此引发的清理整顿风暴“第二季”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仅仅依靠对大宗商品市场围追堵截,是不可能管好这个市场并从根本上防范风险的。
之前的一系列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金融领域所带来的最深刻启示是: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繁荣发展的根基,离开了实体经济,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就变成了脱线的风筝,继而又会损伤实体经济。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发酵、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确保更多的资金用于实体经济,这不仅是立足当前提振经济信心的有力举措,也是着眼长远夯实金融业发展根基、助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
日前闭幕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这一明确提法,无论是对做好当前金融工作,还是对把握经济发展全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记者就金融导向与发展实体经济的相关问题,专程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
记 者:实体经济投入下降、非实体经济特别是各种金融产品和房地产投资比重越来越大,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这反映了怎样的深层问题?
金 碚:发达国家经济已经越来越具有“金融依赖”性,即实体产业的活力和创新力不足,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刺激”和“宽松”政策,实质是货币本位的腐蚀和财政纪律的松弛,以应对实体产业乏力的窘境。发达国家经济的高度“金融依赖”必然对开放的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经济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金融依赖”的趋势:例如,政府增大流动性供应以保持经济增长、银行和股市向企业输血、企业靠非主营投资,如金融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获得盈利、金融活动的获利性远远高于实体经济活动,而实体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却感觉越来越困难,当陷入严重困境时又不得不依靠金融输送来挽救,而且金融输送必然产生副作用。所以,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产业能够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记 者:当前中国实体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遇到市场需求的制约,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工业发展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将来得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增长?
金 碚: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体经济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中,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仍然是未来至少10至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领域。中国现阶段,无论哪个产业的发展,包括城市化的推进,都首先要依赖于工业的支撑。中国的资源、环境、民生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也都要依靠更发达和强大的工业。而且,中国工业自身的每一个产业都还有很大的升级和精致化发展的空间。
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第二产业仍将以显著高于第三产业的速度增长,而且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将在三个产业中居首。只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第三产业一些领域的价格上涨,而第二产业产品的价格下降,才会在以现价计算的产出比例上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的显著上升。
总之,应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但这必须以更发达的制造业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必须以高技术的工业为物质载体。
记 者:我国实体产业发展应该说一直领先于其他产业,发展至今,似乎已经碰到了天花板,要想进一步突破您觉得出路何在?
金 碚:实体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面临成本上升、资源约束和环境标准提高的压力,但是,要应对这些挑战又必须依赖于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改革30多年来,工业率先改革开放,而其他领域改革开放长期滞后,这致使制造业的经营环境相对恶化。当前表现在工业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大多是由于其他方面的改革开放相对滞后所导致。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更大的压力。有些地区发生“去实业”和“去制造业”现象,主要是由于产业间比较利益关系的变化对制造业的不利影响和实业经营环境不善所导致。
所以,保持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是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的路径必须改变工业“单兵突进”的局面。做扎实、做精致实体经济,特别是夯实先进制造业,是现阶段中国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金融体制、财税体制、劳动体制、投资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应加快改革,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记 者:改革要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的确非常重要。您认为改革的方向和步伐应该怎么把握?
内外夹击必须转型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双重压力。“对中国而言,当前受到了内外夹击,如果不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未来就没有出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外部看,美国、欧洲等国家提出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往靠发展虚拟经济、金融业和服务业,但在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最近还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政策支持、资本回流等,这对中国制造业形成了竞争压力,中国若不尽快进行产业升级,很快就会被边缘化,被淘汰。
张茉楠指出,目前中国低端制造业也很难维持,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优势越来越低,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也在发展制造业,对中国形成了一定竞争压力。高端制造业有发达国家堵截、低端制造业有发展中国家追击,在此环境下,中国必须转型升级才能找到出路。
从国内看,也有诸多因素逼迫尽快转型升级。张茉楠认为,当前国内面临人口红利减少、要素成本上升、竞争力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若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的概念早已提出,“十二五”规划将其内涵进一步丰富,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永图分析说,这些转变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经济的增长从更注重数量向更注重质量方向的转变;经济的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到依靠投资、出口和内需,而且以内需为主导的这样一个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当前是转型良好机遇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每次经济艰难之时,都是改革自身问题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称,中国经济大约每隔10年,会有一次体制上的递变,一次结构性改革,令经济破茧而出。
张茉楠认为,全球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家都在变,这其中就蕴涵有机会,谁转型转得快谁就能赶上新一趟世界经济列车。中国企业若不加快创新、研发,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肯定就没有出路了。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研究员巴曙松表示,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转型,为经济增长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是当务之急。在外部市场动荡的环境下,要重点拓展内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将社会资金更多引入到实体经济中,放松一些门槛较高行业的准入管制,为经济增长培育新的增长点。
重点要提升产业链
下一步应如何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提出应从八个方面来应对:第一,坚持扩大内需。第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第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第四,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第五,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七,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第八,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体育经济 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指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在20世纪6O年代随着大众体育和职业体育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如在美国体育产业总值超过千亿;在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产值达到上百亿美元;在我国自20世纪8O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也迅猛发展,被誉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体育经济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而相对的体育产业,指的就是以活动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是体育服务业的总称。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我国目前可堪称世界体育强国,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笔者对其加以具体分析后,认为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定位不准。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一步解放思想,人们虽逐步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但在摸索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常常不能完全脱离十几年的惯性思维。
2.传统体制制肘。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另外,在盈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
3.市场竞争乏力。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4.相关服务不完善。体育产业和所有其他产业一样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服务措施跟不上必将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一味地强调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却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没有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体育指导员,体育中介公司亦严重匮乏。这些因素都延滞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出路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即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如上海市为举办八运会兴建的具有国际标准的场馆耗资56亿元,没要国家一分钱,完全用市场方法运作,堪称气势恢弘的大手笔。我们企业家的思维也应从工业经济的圈子延伸到体育经济领域,考察国外极富商业价值的体育产业,结合我国国情、开拓中国市场。
2.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经营。
(1)发展体育品牌经营。①体育用品品牌经营。就是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②体育赛事品牌经营。在中国体育日渐步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把一个体育赛事经营成名牌赛和把一个体育产品经营成品牌产品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品牌效应。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国际田径赛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级马拉松赛的行列。
(2)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很多体育馆由于经营不善, 偌大的场地闲置,体育馆也入不敷出。体育馆可以以体为主,按市场经济规律全力开发体育市场,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产业化道路。譬如,开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厅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优质服务争取体育竞技活动、展览会、学术交流会在场馆举办;开办体育俱乐部,并配合体育活动开办餐饮、住宿、小摊亭等其他经营活动。趁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实行多种经营,让闲置设施活起来,变单调用途为多用途,以馆养馆,反哺体育。
(3)推进协会实体化。协会实体化是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中国足球协会较快、较成功地走完了脱胎换 骨的历程。国家每年300万元的经费只是足协家底儿的二十分之一,足协目前每年已能从社会上赚回6000万元。中国篮球协会一年有3000万元入账。国家体育总局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有11个中心一年可盈利1000万元。国家体育总局一年从社会上拿到4亿元,已不亚于国家的财政拨款。
参考文献:
虚拟经济的特征和它的作用、影响
由于虚拟经济的内在本质与实体经济不同,所以无论是从静态的属性还是从运行的规律来看,都拥有它自己独具的特性。与实体经济相比,这些特性表现如下:其一是虚幻性。虚幻性是虚拟经济最本质的属性,同时也是它有别于实体经济的最显著的特征。其二是依赖性。虚拟经济离不开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最终是以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为目的的,对虚拟经济作用的评价依据也只能是它对于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其三是复杂性。虚拟经济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为交易载体的复杂性、交易主体的复杂性以及交易决策的复杂性。其四是高度的流动性。如前所述,与实体经济主体相比,虚拟经济主体的形态更为虚幻,交易起来更为便捷,有时仅仅是进行虚拟数字的转移;而且,随着电子化交易手段的日益发达,交易速度更是快得惊人,从而使虚拟资本具有了实体经济主体难以比拟的流动性,这客观上大大有利于优化宏观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是虚拟经济的最大优势。其五是不稳定性。由于虚拟资本形态上和交易手段上的虚幻性,使得虚拟经济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像实体经济那样———经济主体价值表现不会背离自身价值太远。由于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并且对外来影响的反应更为敏感,这就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其六是高度的投机性和风险性。虚拟资本的交易离不开投机动机。随着交易手段的现代化,虚拟资本交易可在瞬间完成,促使投机者跨国、跨地区操作投机。由于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幻无常,交易过程成为一种操作难度很高的金融领域专业技术,加之虚拟经济主体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异常敏感,人们的有限理性使得人们的判断力经常出现偏差,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虚拟经济的运作成了为一种风险很高的经济活动。[3]其七是更讲求规范化。鉴于虚拟经济的虚拟性,对之稍有疏漏便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其操作程序要求更为严格。首先,运用的载体必须讲求一致,不能各行其是;其次,游戏规则必须讲求一致,如果有人违背规则,就会出大问题,其危害程度会比实体经济大得多;再者,配套服务必须讲求一致,哪怕是任何一个小环节与总体系统不协调,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运行。虚拟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运行效率。凭借发行股票、债券和企业并购等多种运作方式,虚拟经济可以为企业扩大规模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以资金为纽带的诸如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等类似形式的企业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优化重组,促使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合理调配,促进社会经济协调、有序、高效地发展。第二,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本资源的配置。比如,通过虚拟资本在资本市场上的发行、交易,可以调节社会资金流向,进而能够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形式,能够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第三,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各种高效能的投融资方式,对于企业资金分配、投资方向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第四,充分发挥货币数字化的作用,节省了交易时间,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摆脱了现金形式对于巨额交易造成的不便。第五,虚拟经济的扩张,不仅直接增加了GDP的规模,同时也能够产生财富效应,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可见,它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经济形式。
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也不同。实体经济基本上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虚拟经济则主要是信息时代的宠儿;实体经济的主角大都置身于传统工业行业,虚拟经济的表现舞台主要是现代金融领域。两种经济形态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们之间又具有着难以完全隔断的内在联系,即虚拟经济助推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则为虚拟经济提供现实基础。我们先来看前一个方面,虚拟经济如何助推实体经济。首先,虚拟经济的波动会大大改变宏观经济的形势,进而影响到虚拟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如前所述,虚拟经济的发展和运行状况能够对于宏观的走势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不可避免地会作用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借助于虚拟经济营造一个适宜自身发展的环境氛围,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动力。实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资金方面的支持,无论是从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或是通过金融中介进行间接融资,都是虚拟经济大展身手的天地。另外,虚拟经济的发达程度支撑或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纵览国内外的实业发展史和金融发展史可以发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水平虽然并不总是同步的,但从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来看,两者不会脱离太远,越是接近现代社会越是这样。经济发展水平愈高,虚拟经济就愈加发达,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愈大。接下来让我们再看一看后一个方面,实体经济怎样为虚拟经济提供现实基础。起初,虚拟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基于实体经济的需求与支撑,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基础。然后,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对虚拟经济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是要求金融市场更加发达和国际化水平更高,从而推动虚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不然虚拟经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最后,虚拟经济的作用效果如何,也必须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考察。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动机是为推进实体经济服务。因此,虚拟经济贡献于实体经济进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程度,自然就成了检验虚拟经济成效大小的最终尺度。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机理,可以得出结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二者各有其长,唯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使其相得益彰,各尽其职,从而全面地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早在今年4月团购仍然火爆之时,我就指出,团购领域的过度发达已经超出了中国上网人数的容纳潜力。这就注定了大量团购企业要关停并转,按照我们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描述的经验模型计算,5年内中国单纯的团购网站很可能只剩3至5家。经济的冬天很寒冷,团购的冬天更残酷。”聚海科技首席网络经济分析师罗家庆说道。
民资出路过窄:团购旋生旋灭之因
在罗家庆看来,近三年里中国团购“暴涨骤跌”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民间资本出路过窄。“长期以来,在中国特有的制度、社会环境下,民间资本一直在信贷、融资方面不占优势,只能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接纳全球产业大转移浪潮,靠体外循环带动体内造血。”罗家庆分析道。
然而,随着近年来人力、资源、环境成本节节攀升,加之金融海啸带来的外部需求下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间资本为寻出路,四处出击便成了题中应有之意。于是,便有了席卷各地喧嚣一时的小额贷款中介、形形类似传销的“资本运作”以及五花八门的大宗商品炒作风潮。
而团购作为“成本低、门槛低、产品价格低”的三低新产业,亦很快受到了民资中实力薄弱者的青睐。这也是团购从业者普遍年龄低、经验少、根基浅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在团购祖师爷Groupon都遭遇财务困境的今天,许多中国同行却还能坚持,已经说明了团购的兴起已锻炼了很大一批网络营销人才,使他们在宏观环境和微观运营都困难重重的当下能够挺住。”
网营人才出路:销售型网站建设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全球经济再陷低迷,团购业界走向洗牌的今天,大量拥有营销经验乃至上下游资源的年轻人才将奔赴其他行业。其中最适宜的去向,当属销售型网站建设,这个既老又新的领域。
温州的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好转或得到控制,反有愈演愈烈之势。
温州金改“新12条”,能挽救温州金融机构的潜在风险吗?
继2012年温州首次提出金融改革之后,2015年3月底,温州市金融改革领导小组在温州了金融改革“新12条”。此次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12条意见中,首次提出将设立区域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属地化处置不良资产。这也意味着温州或是首个提出设立“坏账银行”的市级政府。
实体经济之困并无明显好转
三年前,当初国务院批准的12条金改任务已经有11条取得突破。如首家民营银行落地、首个地级市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成立、首个地方金融监管执法类别设立等等。但是从总体来看,与当初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并且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三险”(企业风险、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问题等,这是温州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温州金改的初衷是要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解决“两多两难”问题(小微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但经过三年的改革,这些问题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好转。虽然政府和金融业采取了很多措施,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显著的改善,“两链”(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依然严重困扰企业。
由于成本上升、市场变化及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很多企业甚至有的整个行业陷入困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温州800亿的民间资本也还没有真正找到出路,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运行三年效果不佳,登记的民间资本只占民间资本总量的1/10左右。
金融机构现危机爆发隐忧
温州自2011年开始的区域性金融危机还在继续深化,并且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经过治理,民间借贷形势已经开始好转。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正在不断下降,但仍然远高于危机爆发前。另一方面,与民间借贷案件下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涉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法人的金融案件显现了急剧上升的趋势――2014年温州各级法院受理的此类案件同比上升了64.78%,结案数为13215件。立案、结案数直追民间借贷,而且金额也已远远超过民间借贷。
这表明,在民间借贷危机尚未平息的情况下,涉及金融机构的危机已经爆发,温州的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好转或得到控制,反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良贷款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很低,2011年6月末仅为0.37%,为全国同级城市最低水平,但危机爆发后不良贷款率马上激增,到2013年末增至4.41%,而2014年4月末已升至4.69%,为全国最高水平。
从2014年5月份温州的不良借款率开始下降,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不良贷款余额比去年年初减少16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了0.27个百分点,为4.14%,虽然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但仍未实现4%的目标,为全国商业银行2014年不良贷款率1.29%的3.21倍,温州金融风险的形势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