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14: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技管理目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项要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从战略的角度对这些要素进行整合,优化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促进企业发展。企业科技管理要服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但由于科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在企业的战略制订与实施、战略规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报酬制度、资源配置、竞争战略、合作战略等多个环节中也都必须要考虑科技这一因素。
2、创新
科技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创新。失去了创新性的科技就是“伪科技”,就是古董。人类历史上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在今天看来都再通常不过、已经不再具有科技的意义。科技需要在动态中保持创新活力。企业科技管理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通过企业科技管理要让企业科技具有先进性、让整个企业具有创新能力,从而突破传统束缚、打破现状的局限。企业在具有稳定利润的前提下,为了保持现有的利润,经常会遵从保守的原则,让企业的各种要素遵从现有的发展惯性。比如,一些垄断性的、传统型的企业集团经常会这样做。虽然美国可口可乐的配方至今没有人知晓,但是从企业诞生至今一百多年来配方始终没变。可口可乐公司算是一个独特的例子。一般情况下,企业保持技术惯性时间一久,自身的发展就会出现瓶颈。企业科技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不断打造本企业的创新性。在具体实施上,突出表现为“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开展重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主要的项目有: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设备更新、新产品设计,试制新产品等。这些是贯彻科技创新的途径,也是科技创新的表现。
3、效益
从政府的角度来开,公益是科技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对企业来说,效益才是科技管理的最高目标。在企业科技管理中,要按照企业经营规律和科学技术工作自身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科技力量和资源,让科技实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效益越来越明显。在2011年度颁发的北京科技奖中企业占七成,创造的经济效益明显。例如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获得2011年北京科技奖的“面向无线城市信息应用的融合业务平台”项目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2.4亿元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依靠资源消耗型的增张已经行不通,依靠科技进步将是企业取得自身发展和良好效益的根本途径。
4、安全
科技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科技上的失误也是最容易导致生产事故的。特别是在从事尖端科技的企业,企业科技管理必须要到位,确保企业不因技术问题出现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2011年的日本核泄漏事故虽然有天灾的成分在里面,但电力公司在核电站上的技术设计与管理方面也是有诸多不足的。比如,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就是核电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设备老化所致。②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为因素作祟,不重视技术管理,如果能从技术上采取有力措施,好多重大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企业要依靠科技管理手段,制订和执行技术标准、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健全技术操作规程、做好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5、人本
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人是根本。企业的科技进步需要科技人员的努力,企业的科技管理需要懂得现代企业运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双料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说,企业的发展最终是为社会造福,为企业所有员工谋取实际的利益。因而,企业的科技管理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要管理好科技,也要以宏观、全面的视角管理好人,“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3]。知识员工与普通员工的管理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管理应该是服务和引导为主要的手段,让科技的创造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感受到自身在企业里的重要性。知识员工的劳动难以形成流水线,要让知识员工发挥出创造性,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就应该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性。当个人得到个性满足和发展的时候,也正是企业收获最大的时候,企业的科技水平必然也会上一个新台阶。
6.结论
1.1科技管理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空间的概述
科技管理创新主要是指一种可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的新模式,其中主要可分为五种情况,即提出并实施一种经济发展思路,设计并保证一种新型组织机械的有效运转,提出一种新方式方法,设计进行科技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对一项制度进行创新。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一步产生了科技管理创新的空间,在市场活动中,企业作为发生交易活动的主体,始终与企业外部保持着联系并发生能量交换,对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这就使企业的运行程序与科技管理都成为不可确定的程序程式,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科技管理创新空间的产生,而且随着社会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活动较为复杂的要求将企业对内部资源的配置划分为简单与复杂两种趋势。
1.2展开科技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科技管理创新即一种高效率整合资源的新型模式,既可以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全部过程,也可指对单个具体方面细节上进行的科技管理,这样也就决定了科技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对思路、组织、制度、技术、科技以及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创新,所有的内容之间又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2科技管理创新的必然性与其重要作用
2.1科技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面对社会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企业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形势,恰当地做出科技管理上的改革与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满足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要求。
2.2科技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
首先,进行科技管理创新的主要目标在于对企业内固有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通过提高固有资源的配置效率可加快企业资金运转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率并减少其中产生的资源损耗等,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收益的增加。其次,通过对企业科技管理阶层制度的创新,可将一些在企业外的活动实现内部化,进而有效地节省企业交易方面的费用。再次,通过科技管理创新工作的展开,可为企业进行科技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如果企业的市场营销方面能够总进行科技管理创新,对于企业在市场上的拓展与竞争将有很大的帮助。
3科技管理创新的方法与手段
3.1切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科技管理创新
进行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收益。因此,要进行科技管理创新,就必须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种新型的适合当前企业的科技管理模式,充分调动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有效实施各种措施来达到降低企业生产与经营方面的成本,进而起到对企业经济安全运行与服务的保障作用。
3.2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成果进行科技管理创新
发展企业的科技管理与当代的科学成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要科学的进行科技管理,就应当将科学技术与社会学、心理学等融入到企业的科技管理中,也就是对行为科学的运用,并以此进行对企业科技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改进,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
3.3保证企业科技管理的持续创新
要进行创新,就必须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以提高企业科技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并且保证科技管理创新的效果,这也必须要保证持续的创新,企业才能防范风险的发生。同时,企业要想不断变强也需要保持不断的创新。
3.4推动科技管理创新工程的建设
首先,为了加快对科技管理创新工程的建设,就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与职能,强化对各类科技投入与科技管理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从而促进科技管理创新工程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其次,要全面面向企业,适当地借助外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科技管理创新工程的实施。最后,结合社会市场环境变化,加强企业培训,积极建设科技创新的平台,以有效开展科技管理创新。
4结语
关键词 科技管理;科技成果;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6―0071―01
0 引言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比较低、速度比较慢、科技成果转化比较难的现状,严重影响着高科技成果对传统产业改造的进程。
1 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成果验收(鉴定)、登记、建档、申报、评审、奖励、成果推广等项内容。重视和做好科研成果的目标管理工作,有利于正确评价和肯定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保护其合法权益,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使科技人员在“发展新产业”的科研竞争中固有优势、保持持续发展的后劲,从而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主体。目前,我国科技队伍主力军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科技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而企业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主体,更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执行者。因此,在进一步的改革中,应创新加强对企业这一主体的科技成果管理。首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其次,企业科技经费的投入,应重点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要加大对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最后,积极鼓励科研院所进入企业,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解决产业集成创新中的科技、工程和装备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创新以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成果管理目标。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要以促进成果转化为核心目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建立健全成果管理的规章制度,用法律手段规范登记工作,掌握和提供科技成果信息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建立多种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生产实践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形式得到评价,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是创新科技奖励管理制度。科技奖励是一种手段和措施,其目的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科技管理中科技奖励工作应认真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奖励制度,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2 创新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促进科研工作开展
科技档案是科技生产、试验、管理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它生动载录和说明了整个科学研究过程的全部活动信息和科学事业发展进步历程信息。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科技档案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期基础,是科研成果、技术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科研工作开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创新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科研成果登记数据库。科研成果的登记、存档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科研成果登记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有助于实现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现代化,有助于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同时,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健全成果登记的档案制度,督促所有科研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成果登记工作,引导科研人员积极使用成果登记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充分地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认知度。
其次,加强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提供简单查找利用单一的文字资料,信息的综合利用要形式多样化。因此,进一步开发科技档案资源信息,是服务好科技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者不能局限于就档案工作而做档案工作,应随时关注科学研究发展的动态,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有关工作,全方位了解一个科技研究的全过程,以及该课题在实施发展过程中需借鉴的文献信息和相关资料的利用。了解到最前沿的科技研究发展的动态信息,从而使科技档案工作更好地满足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
最后,重视科技统计工作。科技统计工作的意义和地位在于采集、整理、分析、研究客观、真实的数据,提炼、形成科学的概念,为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提供依据。因此,科技管理应加强科技统计工作,不仅为科技决策者提供数据服务,而且参与科技政策研究,为科技政策制定提供咨询,对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
3 创新科技项目管理,促进科技成果开发
项目管理最初是从开发和生产大型、高费用、进度要求严的复杂系统的需要中发展起来的。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组织、企业开始注重项目管理,将其灵活地运用于科技开发活动的管理中。在科研院所,项目管理主要运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项目监控评价体系。项目监控评价体系应具备健全的科技项目评估与遴选功能。要健全、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其提供咨询建议的作用。同时组建产业布局规划组、宏观政策研究组及盟市、部门、企业的科技管理网络系统,对实施项目进行连续、精确地定量分析,为立项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二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在项目审定、专项资金计划下达之前,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调研,特别是重点项目,要了解查看拟扶持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包括项目的工程建设情况、技术开发能力、资金筹措情况、项目实施配套条件和生产经营状况等。把调研拟扶持项目工作作为项目专项资金审批安排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扶持工作的主动性,使专项资金真正能够用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河南是农业大省,但目前农业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还有很大空间。为提升我省农业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尤其是我省贫困县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建议我省建设“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建设一批基层县科技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基层科技部门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等全程信息化管理,提升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服务水平。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对推动信息化新技术在农业行业的创新应用,提高河南农村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内容和预期目标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设内容和预期目标包括:
(一)构建连接省、市、县的农村科技管理部门的综合业务平台,实现专项管理、科技统计、科技简报、公文传递等业务的网络化、规范化管理,提升农业科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二)搭建农业产业服务平台,面向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创业辅导和重点扶持培育,促进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建设河南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技术创新联盟等的门户网站或业务平台建设,提升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影响力和信息化水平。
三.承担单位及开发团队概况
本平台在河南省科技厅组织领导下,以产学研合作模式,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河南省躬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担。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为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院校,全军5所综合大学之一,科研实力雄厚,在网络信息安全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河南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是由国家密码管理局及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密码管理局授牌的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专门负责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网上身份认证和信息安全服务。河南省躬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企业,是郑州市网络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四.总体技术方案
本平台依据实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综合服务性等原则进行构建,充分集成整合各类农业科技管理、信息和服务资源,以形成“政、科、农、产、学、研”有机互动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和创业服务机制。
4.1 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一)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门户网站(政策、动态、通知、宣传)
主要功能板块包括:通知公告、科技政策、领导讲话、工作动态、工作简报、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种业创新、农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等。
(二)农业科技科技系统、业务平台
主要包括:农业科技管理系统公文传递系统、三区人才在线签署管理平台、科技特派员综合管理平台、农村科技信息在线统计系统(科技扶贫数据、科技特派员数据、三区人才信息数据、等科技统计)、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平台、产学研、科技中介农业科技服务业对接平台(创新创业主题、提供智能化的增值服务、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服务,提供在线科技服务,商务、技术对接系统;信息咨询、技术和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商业模式创新、农村科技金融等服务)。(相关设置:技术需求、科技服务需求、科技人员技术开发、转移需求、科技金融需求、创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相关需求)。
(三)农产品系统和电子交易交流平台
依托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中原农村信息港对接。充分发挥信息港作用,实现交易买卖双方对接交流和支付系统在线交易,买卖双方查看信息,提供农户、合作社、公司、经销商、经纪人登陆身份。
(四)交流论坛、微信、微博、传统媒体等开发、合作、建设。
(五)设置科技服务技术支持热线(客服电话、短信、邮箱、微信、政策及技术咨询在线咨询系统)
(六)设置绩效自查机制,按照更新率、访问点击率、平台评价、平台效益等设置平台绩效评价自查,及时查找平台存在问题和提出解决办法,形成平台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1.1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分支,一番方面是管理理论和技能应用于科技活动的实践;另一方面是科技活动用于管理理论新的概括与总结。换言之,以管理理论来指导科技活动,以科技活动来丰富和发展管理理论,并同时推动科技管理理论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一些学者还从外延和层次上对科技管理的概念进行了描述,他们将科技管理分为了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例如“国家对科技事业的整体管理,包括制定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确定科研体制和布局,制定长远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等,一般称之为宏观管理。对科研单位的具体管理,一般称之为微观管理”,“科技管理是对整个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的总称”,“科技管理,即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管辖、控制与治理,是科技活动过程中,所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功能的统称。”科技管理主要内容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科技预测,根据科技发展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并在对科技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预测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其影响所做出的判断和预见;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它们是科技规划与计划制定的导向标,是对科技资源进行宏观配置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制度保证;科技规划与计划;科技体制,它是指的科学技术研究与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权属关系和管理方式的结构体系;科技项目管理;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科技成果管理与科技统计;科技评估,它是对科技活动及其效果的评价和估计。
1.2科技管理信息化
进行信息化建设是科技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信息化的产出有很多其直接产出有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监管力度、全过程管理、由重前期立项向重全过程管理转变、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提高领导决策的数字化水平,间接产出则包括了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科技成果的产生和转化,从而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终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对科技信息化的投入包括资金、时间、受影响的其他工作、重复投入这四种投入。不管是作为科研项目还是财政拨款,科技行政部门都必须为信息化支出资金。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差别很大,同时根据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不同,其投入也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在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最大的不是直接资金,而是时间的投入。与其它成本相比,进行信息化建设所占用的是各级领导和各种专家的时间,这就使得时间成本特别高。例如如一个科技厅的信息化会涉及到科技厅的政府公务人员50~100人,涉及到相关评审评估专家等100~300人,其中这些投入包括调研时间、方案制作时间、选择信息化提供商的时间、信息化过程管理协调沟通时间、使用学习时间等,从开始调研到信息化成功一般会用1年到3年时间。由此科技这个投入是十分巨大的。
2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虽然在进行信息化时所需要的投入十分的巨大,但同时其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其主要体现在通过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科技管理能力的创新。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科技管理战略思维的一种体现,可以从宏观上对各种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更加合理的利用。通过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可以使得科技管理更加的富有预见性、实时性和公正性,并能够对各种科研活动的各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降低科研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部仅仅是对促进科技管理战略思想创新、目标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同时它还能够推动科技管理创新能力的创新。在对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科技管理队伍必须在观念、能力和素质上与其进行匹配,正因为如此进行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对领导层、管理队伍的创新能力方面产生促进作用。例如预测能力创新、决策能力创新、执行能力创新等。
3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建设内容不应仅仅是只满足科技计划全过程管理,而应建设“多级立体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多级管理这里指的是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建设内容不应是只满足科技计划全过程管理,而应建设“多级立体科技业务管理系统”。立体管理则是指的在上下级单位自己立项的科技项目都通过科技业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后,再把不同的系统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连接,从而使信息可以在不同的业务管理系统间进行受控的、无缝、安全的交互。而本文则主要从信息化步骤确定原则和分步实施建议这两面来对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步骤问题进行讨论。
3.1科技管理信息化步骤的确定原则
对于科技管理信息化步骤的确定原则可以从以下三个反方面进行分析:信息化方式、信息化层次、信息化使用人员。从信息化的实现方式来看,进行信息化建设应该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方式。进行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的利用原有的基础,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也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方式。从信息化的层次来看信息化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是:先操作层信息化、再管理层信息化、最后再决策层信息化。操作层信息化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科技管理的效率,并积累各种有效的数据;管理层信息化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性,并积累各种数据;决策层信息化的主要意义是使得业务实现智能化,在对数据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从信息化使用人员来看,应该先内部信息化、再外延信息化。
3.2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步骤
根据上述的科技管理信息化原则,可以将科技信息化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信息化。这一步是为了实现科技计划项目从申报、受理,到评审、评估、初审、复审、审定、立项、科技计划编制,到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执行情况管理、验收管理、后评估管理等等的信息化。特别是现在,以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让一套软件对所有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管理,从而摆脱以前的那种一个科技计划采用一套专门软件的高成本时代。第二步是将其他的科技业务进行信息化。在该步骤的实现过程中是让其他的科技管理职能实现信息化,这其中包括了成果鉴定、成果奖励、成果奖励、成果转化、成果推广、专利管理、高新企业管理、民营科技企业管理、软件企业管理、工程中心管理、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管理等等。第三步是将专家管理以及专家评审过程实现信息化,从从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选择专家进行网上评审,这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一步却很难一步到位。专家管理的信息化要能够实现以下功能:专家信息管理、专家选取、专家评审历史记录管理、专家信用管理、专家资质管理等等。而评审管理系统需要满足许多种不同的情况,但是必须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还必须保证评审改革的可控、可靠、可信。第四步是实现决策支持信息化。实现决策支持是一种大势所趋,也是很多软件都必须要实现的功能。所以可以通过商业智能软件,对与领导决策有关的要素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通过形式多样的图表进行展示,从而使领导决策具备量化的数据和具体的图表作为参考,实现科学决策。第五步是实现上下级协同的信息化。这一步是从多级管理向立体管理过渡的十分重要的一步。这分两个方面:一是在自身信息化时注意到上下级协同工作的需要,提前做好相关功能、预留相关接口;二是建设数据交换平台,使上下级的业务管理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有序的整体。
关键词:乡镇;农业科技管理;因素
从党的实施,特别是新一轮土地承包制实施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也要看到,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基层农业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业科技系,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从而实现农业的真正现代化。
1 制约乡镇农业科技管理的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农业科技管理是根据农业科技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对农业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以便在时间和经济上达到合理、有效地技术发展目标。我国不少乡镇受制于体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制约,农业科技管理总体水平还不高。
1.1 主体地位不明确 在我国,乡镇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是以各级政府纵向调控和直接领导为主,农业科技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法律上一直没有得到应有尊重;部分农业科技投资主体和收益地位不明晰,产权关系不明确,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没有产生出应有的效益,严重制约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1.2 管理资金匮乏 虽然国家每年都会拨付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同时也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投入部分财政资金支持本地农业经济发展,但由于地方自留可支配财政资金并不多,农业科技投入少之又少,加之农业科技见效期长,因此高新农业缺乏政府财政支持而得不到较快发展。
1.3 宣传不力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要有农民的支持,但是由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农业经营规模小、收益低,对采用高科技的热情商;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基本由政府主导,政府对农业科技宣传缺乏力度,同时由于市场化的农业科技交易体制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
1.4 机械化水平不高 虽然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采取了补贴政策,但是也要看到,受农民收入和传统一家一户耕作制约,农业机械化还处在低水平层面,运严重制约着农业新技术规模效应的发挥。
1.5 缺少科技骨干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农村缺少农业科技骨干,科技致富带头人人数不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意识不强,一般性生产的多,高技能、专业化生产的少,一部分种植、养殖户基本上是简单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的少,缺乏打造精品的意识,大多数产品连商标、名称都没有,不能直接进入市场。
2 完善乡镇农业科技管理体系的举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水平决定了农业产量、农业效益,因此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改革传统的农业科技管理尤为必要,要采取科学措施,完善乡镇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2.1 制订长远战略 每个乡镇有每个乡镇的农业优势和特点,要想实现农业生产的突破,就需要从战略的高度作出长远的部署,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确保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2.2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各乡镇政府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和高校、科研院所做好合作,实施科技联姻,动员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动员龙头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引进,成为创新的主体和技术推广的载体,使其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
2.3 实施人才战略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科学是关键、农业科技人才是核心,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是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载体,因此,有条件的乡镇政府应建立地方人才储备库,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稳定下来,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实施远程教育和各种专业讲座,把各种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到农业地区。
2.4 改革推广机制 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决定农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毋庸置疑,农业发展离不开基层推广站,科学合理的农业推广体系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确保农技推广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从实际出发深层次地发掘地方农业发展潜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帮助农民抵御各种风险从而大幅提高农民收入。
2.5 建立信息平台 农业科技信息平台能够快速合理地利用农业科技资源,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可随时查询利用的农业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农业部门牵头,整合现有资源,采取多媒体信息交流手段,抓好农业基础建设、技术开发和科技服务工作,切实转变观念,合理设置农业管理和服务机构,借鉴先进经验,筹建高水准的农业情报信息体系,组建统一的农业预警机制,实现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的双赢。
2.6 培养科技骨干 致富带头人 各乡镇政府要积极做好农业科技教育,加快新型农民培育,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致富带头人,每个行政村要培养 1-2名懂技术、会管理、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将国家的惠农工程落到实处,选定符合当地生产需要的项目和技术,建立起适应区域农业生产的培训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层层举办培训班,对广大青年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建设的技术支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愈加显现和突出,各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要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把握现代转型农业发展的方向,构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新体系,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科技;管理;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008-02
0引言
科技管理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控制、领导等系列工作,整合并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它关系到科技政策能否得到认真正确贯彻,科研机构和队伍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规划、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办法,旨在提高我国科研管理水平,为自主创新工作提供良好培育土壤,构建创新型国家。然而,受到传统管理理念与方式的制约,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目前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只有逐步探索、研究和解决好科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主创新的科技管理之路,我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健康、稳定的发展基础。
1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定位,自主创新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推动力。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在现有机制下,政府要为自主创新搭建平台,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2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顶层体制设计有待优化
当前我国在科技管理机制上,没有突破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行政色彩浓厚,体制性的障碍仍是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如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仍然存在;没有建立起适应科研和技术开发规律的研发、评价和监管机制;对如何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鼓励创新的环境等探索不够。结果造成科技资源分散、组织动员能力与协调能力不足,甚至影响到科技发展目标和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科技宏观管理体制亟待改革深化。
2.2科技管理工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并走进全球化浪潮之中,但相比之下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显滞后。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应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指导性作用,然而,目前科技项目的设置并未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导致项目研究开发与成果应用分离普遍,科技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有“脱节”现象。这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科技成果转化难,“走不出去”,在市场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少;二是科技管理部门作为“智囊团”的作用发挥不够,实业界与科研机构、高校的研发联系不够紧密。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而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还存在许多科技成果“含金量低”、离市场及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等现象.造成了我国有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了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3科技投入低,使用效率不高
根据200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R&D经费支出4616亿元,R&D与GDP的比值为1.54%.这个比值较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距离,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R&D经费强度都在2%以上,以色列甚至超过4%.而且,我国科技投入管理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往往造成重复立项与支持不足同在、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并存。
3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3.1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政府科技管理活动应该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在行政体系、市场体系和社会资源3个维度上考虑定位,对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不同层面上的科研活动分层管理,并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突显地方特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具体来说,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就是要厘清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多方关系,例如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观念转变、科学引导、激励机制等举措,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价值链,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联系紧密的创新体系。
3.2具体措施
3.2.1创新科技管理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科技要创新,科技管理必须创新;科技管理创新,科技管理理念必须首先创新。现有科技管理主要思路仍是决策权与执行权一体,政府科技部门一方面负责科技投入的规划、计划、使用方向,一方面安排项目经费的预算决策,甚至肩负科技投入经费使用的监督职能,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科技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只有转变这种管理思路,才能转变政府职能,应该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方分立的科技投入管理机制。
首先,是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建议参考国外科研体制,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包括经费预算与分配,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项目的审批、管理和组织实施。这样,科技管理部门从日常的繁重的项目管理事务性工作中剥离出来,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实施一线调研,深入思考各领域科技计划和科技投入使用的合理性及效率.同时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咨询机制,让来自政府、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战略专家提供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方面的决策咨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地方创新资源与宏观发展趋势,更科学地设置项目计划,成功引导科研发展方向。
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监督问责机制。应由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项目的评估,并评价与监督项目承担者的信用,依法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再由政府科技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等科研部门共同监督、考核基金管理委员会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促使基金委提高项目的筛选、管理和转化水平。
3.2.2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目前,科研单位对科研人才的评估、考核存在简单量化的倾向,也是导致科研工作脱离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合理、科学的人才评估,切实推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科研管理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双管齐下、奖罚分明,对科研劳动及成果进行奖励和褒贬,从而调节和控制科研人员的行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值得重视的是,虽然科技部门、科研单位正日益重视激励制度的构建,但是容易忽视个体差异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需求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因此一些部门如果没有考虑人才的工作特征和需求的差异性,“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2.3推动精细化管理,倡导成果转化后的“售”后服务
确立全面、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成功实施科技管理的重要前提。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充分重视和抓好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把精细化管理理念体现到制度化的文件中去,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做到因为有制度规定而确保精细化管理不因人员变动而不再精细,并且不断把逐渐形成的好的做法、经验,进行整理、提炼,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制度,从而保证科技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只有关注细节服务、加强细节管理,才能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只有不断从细节中提炼经验、完善制度,才能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个从细节到全盘、再由全盘到细节、再全盘这样一个螺旋式循环往复上升的过程。
4结论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旧制度遗留问题以及制度变迁引起的。但是,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管理体制必须克服体制、理念上的束缚,在新的环境下改革和创新,从管理理念、政府职能、激励机制、人才体制、精细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人才成长提供自由的土壤,形成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形成激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导向,为我国的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帆.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与信息化建设[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