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1 16:14: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风险管理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

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全面风险管理也是一种企业日常管理行为,主要通过设定企业战略发展经营目标,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实现全面覆盖企业风险、全员参与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偏好范围内有效管理企业各环节风险的持续过程。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推行全面风险管理,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不同层级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企业可设立专职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推进工作。一般情况下,成熟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包括四个层次,

根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应履行的风险管理责任,应当明确各层级机构的基本职责,如:董事会需要负责审议并确定本企业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了解和掌握本企业面临的各项重大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现状,做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等。

而作为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的关键部门——风险管理专责部门,一般由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如:企管部、办公室或监察部门担任,对董事会负责,主要的职责包括审议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定期组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评估等。

作为日常具体业务流程的运作部门,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具体执行部门。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应接受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提出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等。

三、收集企业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收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项工作。企业在收集初始信息时,按照一般企业推行风险管理的范围,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来收集信息:

1.战略风险方面的信息。主要有涉及本行业的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有关内容;企业的主要客户、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主要竞争对手、标杆企业信息等。

2.财务风险方面的信息。主要财务风险信息有:企业的财务状况,成本费用情况;财务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等。

3.市场风险方面的信息。主要有: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潜在竞争者、竞争者及其主要产品、替代品情况等。

4.运管风险方面的信息。主要有:人力资源情况,市场营销情况、生产制造情况、流程管控情况、质量管理情况等。

5.法律风险方面的信息。主要有:与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与企业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贸易合同;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等。

企业收集的各类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经过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等程序后,如来源可靠、条理清晰、分类恰当、依据充分,可以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确定,定义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

四、进行风险辨识,编制企业风险清单

企业风险辨识前,要进行充足的准备,事先应清晰了解企业设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以明确风险辨识的具体方向,要了解设定目标,确定风险辩识方法,设计风险辩识方法框架,风险辩识技术培训,基础资料收集,同时要注重内部的协调沟通。

风险辨识的具体范围一般应包括外部风险辩识和内部风险辩识。在风险辩识范围内,通过一定风险辩识方法,识别出影响企业实现目标的风险事项(包括外部和内部),及风险事项的诱发因素(包括外部的经济、自然环境、政治、社会与技术因素;内部的机构、人员、流程与技术因素)。最后,风险辨识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风险辩识有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如:经营目标识别法,操作运营研究法,流程图分析法,行业标准对照法,调查问卷法,座谈交流法,风险清单识别法,财务报表分析识别法,个别访谈法,风险评估研讨会。每一类型的风险辨识应选用哪些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风险辨识后,会形成企业的《风险辨识清单》。

五、风险评估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经辨识后,要进行评估管理,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通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标准和可能性判断标准的矩阵来进行评估。

可能性评估的选用标准,指针对各类风险特征,制定可供选择的评价具体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标准,一般按照发生的频率、发生的概率和现状持续时间进行可能性评估,可依据各项风险事件选择适合的标准,但每项风险只能选择一项标准。可能性判断标准,指为每一种可供选用的评估标准设定一定的判断区间,每一区间对应一种可能性。一般设定五个判断区间,即五种可能性:罕见(非常低)、不太可能(低)、有一定可能(中等)、很可能(高)、肯定发生(非常高);对应可能性的分值,为每一种可能性设定一个分值,如对五种可能性设定1-5分五个分值。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已形成的风险事件清单,对照“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评估标准模型”,为风险清单的每一项具体风险事件选定其中一项可能性发生标准。在对企业现状及过去历史情况基础上,根据辩识过程了解到的风险事件的原因及其他情况,确定其所在的某一区间,得出每一个风险的综合评估结果。

六、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固有经营条件,所处行业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以企业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为前提,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确定实施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原则。

一般的风险管理工具有: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风险管理的工具选择,应该以各项风险管理工具的适用范围为依据,结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而确定;要针对某项风险事件选择一项或几项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应对后,能使该风险事项的剩余风险降至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应当注意的是,当选择了风险承担,则不再选择其他风险管理工具;当选择了风险规避,则不再选择风险稀释—对冲工具。

七、制定风险解决方案

制定风险解决方案,应考虑的事项主要包括四项:

1.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可结合企业自身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的可管理性,风险程度,成本效益性四项因素综合确定;

2.风险容忍和偏好,应结合本企业经验教训,历史事件,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体现的应对能力,对董事会、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及本企业的风险容忍水平进行合理分析和客观评估;

3.纳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要流程的事项,在风险管理的排序中应作为优先项目考虑;

4.关键风险要素的存在,关键风险要素包括风险事件、风险原因、损失,企业应针对风险清单中的风险事件所描述的特定事项,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及所承受的后果,制定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风险解决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一定的配套手段,以便减少随意性和对个人的依赖。在人力方面,企业高层要高度重视,选择及培训适合的风险管理人才;在制度方面,要建立和严格执行既定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将风险管理措施融入业务流程中;在机制方面,要建立权责分配机制和双赢激励机制。

八、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风险管理的监督方式,可采用持续监控和专门评价两种方式,结合风险管理的具体情况也可以两者结合。持续监控是指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的情况进行常规、不间断的监督和检查;而专门评价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主要经营活动、关键业务流程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情况下,针对风险管理的某一或某些领域进行的监督检查。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电子商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从事金融业务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则加剧了上述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之后的破坏程度。2004年以来,我国面临的网络仿冒威胁正在逐渐加大,仿冒对象主要是金融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2005年上半年共收到网络安全事件报告65679件,超过2004年全年案件数,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已成为理论与实践中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大体遵循事件驱动(技术和管理脱节)-逐渐标准化(技术和管理逐渐结合)——安全风险管理(引入了风险分析)的发展路径。

(一)以事件驱动的初级阶段时期

19世纪70年代安全主要是指物理设备和环境的安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主要局限在大型计算机上的哑终端,安全问题只涉及能访问终端的少数人。安全管理策略处于初级阶段,由事件驱动,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流程。在此阶段的前期,只重视技术手段。后期开始重视管理手段,但是技术和管理之间脱节。许多组织对信息安全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和制度,但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基本上还处在一种静态、局部、少数人负责、突击式、事后纠正式的管理方式。

(二)标准化时期

企业开始将安全问题作为整体考虑,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安全管理策略,其中包括了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或称运作管理)。几乎所有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安全策略,内容也包括了技术手段、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教育等等,基本上形成体系,技术和管理手段综合统一,但是安全风险分析还存在不足之处。

(三)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时期

随着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安全管理策略也演进到安全风险管理阶段。主要特点如下:

1.安全风险管理成为主流趋势;在安全管理策略的演进过程中,技术和管理手段综合统

一、又融入了风险管理的分析、防范策略,从而安全管理进入了安全风险管理时期。西方商业银行已对安全风险管理形成共识。如安氏公司(is—One),认为信息安全问题最终将归结为风险管理问题,风险管理方法是建立良性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的依据和基础。

2.安全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和各国的规范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国际上关于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英国标准协会制订的BS7799等。各国也日益重视安全风险管理,制定了许多规范。例如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的《电子银行最终规则》、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电子银行服务的安全风险管理》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也于2006年颁布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对国内企业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给出了指导意见。

3.利用外部专业化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安全性评估已成为大部分国家的选择。电子银行面临的安全和技术风险,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的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系统的设计开发水平,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及其供应商的选择等;银行依靠传统的风险管理机制已很难识别、监测、控制和管理相关风险。同样,监管机构也难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进行准确评价和监控。因此,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依靠外部专业化机构定期对电子银行安全性进行评估的办法,加强对电子银行安全性和技术风险的管理和监管。

4.在许多国家信息系统审计(IsAudit)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服务被广泛提供,许多知名的咨询公司都提供类似的信息审计服务。业界的IT风险分析师也成为一种职业,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工作,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风险,充分衡量保持安全的代价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求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用,在风险分析中也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薄弱点

(一)系统管理思想缺乏

目前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在全局上缺乏系统论理论的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多种多样的安全攻击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安全漏洞,无法形成一张全面有序的安全网络。

实践中被采用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以及作为指导意见的规则规范,如《信息安全管理实务准则》(IS017799)、《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B/T18336.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尽管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案,层次上也比较清晰,但是还不足以作为一个风险防范系统。实践中,电子商务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织,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过程也是个复杂的系统。系统论、控制论的思想在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风险分析的模型与方法不成熟,定量分析不足

电子商务模式自身的发展历史也不过20几年,在风险分析的定量技术上并不成熟;如BS7799中推荐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实施风险评估时,往往将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划分为几个级别,将威胁所造成的影响也定性划分为1~5级,实质上是将一些按照概率发生的事件定义为不连续的几个级别,在操作上易行,但造成了度量的不精确。在进行监控和审计之后,也存在无法量化、对比的问题。

(三)忽视与原有的传统风险管理策略的结合

本质上,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无非是新兴的商业模式对传统的风险的改变,以及产生的在传统风险控制领域暂时无法明晰的新风险;现有管理策略只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或者从偏重技术的角度看待问题,站在金融领域本身来分析研究较少。这种状况导致了对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无法立足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忽略了风险的整体性,只进行偏信息和技术的研究,导致了现有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与金融机构原有的传统业务风险管理策略存在差距。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传统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与电子商务的技术风险控制,两个方面存在脱节,同样属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存在着不同的管理策略,导致多头管理、资源浪费、机构之间的扯皮,乃至缺位管理。

(四)风险管理策略无法依赖外部的信息安全管理行业

在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审计(IsAudit)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服务被广泛提供,许多知名的咨询公司都提供类似的信息审计服务。IT风险分析师也成为一种职业,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工作。商业银行采用依靠外部专业化机构定期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办法,提高对电子银行安全性和技术风险的管理和监管。而国内初步建立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和引进了一批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法律法规,风险评估工作得到了一定重视,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外部信息安全管理行业仍有很大差距。

(五)风险管理策略中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均建立起统一的风险管理部门;但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能、权限与花旗银行等体制较为先进的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风险控制实质上仍然分散在各个子部门;风险的评估、防范与控制实质上完全依靠商业银行的电子交易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审稽核部门实质上无法控制电子商务安全风险。例如,风险管理部门接受了电子交易部的风险控制报告,表面上履行的内控审核的流程,但审核作用有限,无法完成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的监控与审计环节。

三、商业银行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改进建议

(一)基于系统的思想构建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框架

利用系统理论作为总体的指导思想,将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本身当作一个开放的自适应系统。将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组成循环上升的系统。

在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控制的流程中,经过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资产识别和选择、实施控制降低风险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然后进行监控和审计;尤其重要的是把监控和审计所得到的内容作为新一轮风险分析输入,从而开始新一轮的风险管理过程。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为动态的循环系统。每完成一个循环,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就上一个台阶,商业银行的安全管理水平变得到了提高。新晨

(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定量分析中的改进思路

商业银行可以借鉴成熟的传统金融风险度量中的一些方法来改变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对资产进行粗略的优先级别排序的方法。实践中,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与对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有其相似之处。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的内部计量法中规定,商业银行内部估计风险敞口指标、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巴塞尔委员会制定资本要求的转换系数;在度量损失的分布时,主要利用统计和精算技术。商业银行应通过数据库将威胁发生的频率、威胁所造成的影响等精确记录下来,利用现有的度量方法进行精确的风险定量分析的尝试。

(三)将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纳入商业银行总体风险管理范畴

篇(3)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COSO委员会将全面风险管理定义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开始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到企业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我国也引入了全面风险管理方法,在2006年6月时,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全面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具体来说,全面风险管理相对于传统风险管理而言,有如下特征:

1.就目标而言,传统风险管理仅仅是为了消极地回避风险;而全面风险管理是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利用多种手段管理风险。

2.就管理主体而言,传统风险管理主要是指财务部门的财务风险控制;而全面风险管理强调公司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3.就管理客体而言,传统风险管理仅仅关注单一的风险个体,而全面风险管理从总体上综合考虑一系列风险集合,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二、网络环境下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流程

(一)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目标

任何一个管理方案,都需要首先明确目标。同样,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结合起来,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起点。

一般来说,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损失控制目标,这与传统风险管理无异,主要是涉及保险最基本的经济补偿职能,要实现日常稳定经营;二是价值创造目标,与传统风险管理相区别的是,全面风险管理寻求风险优化,即在充分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公司将资产分配到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领域,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故在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时,需要考虑到公司价值创造的目标。

(二)确立自身的风险偏好

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来说,保险公司除了控制传统的经济补偿风险,还涉及到价值创造的目标,而后者更是区别于传统风险管理的根本特征。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对风险的全面管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确立自身的风险态度。

风险偏好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风险喜好型,保险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适时调整自身的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比如,一个保险公司若是属于风险喜好型,则可能采取较为激进的策略。在设置风险偏好的时候,企业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资产状况、经营目标、经济形势等多种综合因素。

(三)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这一流程涉及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与传统风险管理一样,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绩效评估四大步骤。

1.全面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认清经济单位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确定经济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这个阶段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强调全面性的风险识别,即综合考虑企业当前面临的所有风险,进行全面的认识,列出风险清单。

2.全面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涉及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定性分析要求保险公司认清所面临的风险的本质和内在逻辑联系;定量分析则需要保险公司建立起一套统一的测量模型,该模型需要综合考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内在联系,将多种风险因素都纳入模型测度之中。

3.全面风险管理

这个步骤要求风险管理者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从多种可选的风险管理方案进行研究并选择其中最合理的方案,并加以贯彻实施。这个步骤需要站在全面的高度上综合考虑和度量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价值创造的目标放在首位,实现公司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风险优化的目的,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4.全面风险管理绩效评价

保险公司需要定期对风险管理的绩效进行跟踪评估,并对此进行适时的调整,以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监管要求。

三、保险公司在全面风险管理时代下的对策

(一)完善保险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

按照保监会的要求,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履行风险管理执行职能,对上负责贯彻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决策,制定具体的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对下记录并检测各个业务单位的风险活动,并进行动态调整,使得日常业务操作符合风险管理目标。从而,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储备

目前,保险业的专业性高素质人才还远远跟不上国际水平,而风险管理这项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因此保险业迫切需要建立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此,一方面需要构建专业的内部培养体系,积极招聘和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实施开放的引进人才策略,从外部引进专业的人才,带来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还不成熟,因此需要怀着开放的态度,吸收借鉴国外保险公司先进的保险理念,同时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移植,要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全面风险管理策略,从而促进行业自身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时代,只有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够应对当前错综发杂的金融风险环境,增强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促使保险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基于制度设计与措施选择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08,4.

篇(4)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物资供应

一、引言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国网省物资公司经营不仅面临着各种外部风险,另外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的深入,更面临着业务模式不断变革完善所带来的物资采购等内部风险。在面临内外部风险的环境下,作为省物资公司,努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规避和防范重大风险的发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省物资公司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升物资供应的效率和效益的必然要求。

二、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美国COSO委员会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适用于战略制订和整个组织范围的程序。该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影响该实体的事件,管理风险使之处于其偏好范围之内,并为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该定义为讨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

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中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三、国网省物资公司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

国网省物资公司要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该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建设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1.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

国网省物资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是基于省物资公司在“三集五大”中的定位,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确保将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可控,公司合法合规经营,信息沟通真实可靠,提升物资供应的效率和效益。

2.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要将全面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到业务流程中,必须要有组织体系的保障。建立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公司各级业务部门;第二道防线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第三道防线是公司纪检审计部门。公司应设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委员会主任,下设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办公室,由办公室和各专业部门负责人组成,设置风险管理岗位,配备专门人员,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

3.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要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把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融入所有的业务和管理活动中,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自觉的行为,做到全员参与,把风险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

4.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

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围绕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在公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和业务流程中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体系。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初始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内部控制、监督改进。

(1)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建立风险信息库。公司应以岗位为基础、以业务流程为依托,动态收集风险初始信息,并对初始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分类,开展风险梳理识别工作。通过风险梳理和识别,建立涵盖全部风险的统一的风险信息库,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公司各部门要定期开展对风险信息的收集和辨析工作,及时更新信息库。

(2)风险识别与评估。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和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公司的重大风险。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3)风险管控策略的制定。通过分析公司自身和外部的条件,围绕战略目标,风险承受程度等来选择风险管控策略。公司对风险实施有效地控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

(4)风险管理相应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公司应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解决方案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应对措施和危机状况的处理计划。制定相关的内控措施,如审批制度,明确涉及重大事项的批准程序,重大资金支付的集体决策程序等。通过在公司各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实现风险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

(5)监控与改进。公司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自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并改进,实现闭环管理。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将各部门风险管理工作列入绩效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持续改进和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水平。

四、结语

总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将极大推进企业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的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在国网省物资公司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提升物资供应的效率和效益工作目标的实现,对于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都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风险控制;评价;电网;体系

一、引言

2006年,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业遵照执行。伴随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开展,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评价随即被提上日程。

我国大的电网企业均属于中央企业,且承担着诸多社会责任。它的健康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电网企业开展风险管理评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为此,从2007年开始,山西省电力公司审计部在公司系统率先开展了“风险控制评价”。这主要基于如下考虑:目前国内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刚刚起步,很少有企业全面、系统地开展。电网企业也不例外。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评价,则需要对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进行评价。如果公司并未系统地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则开展此类评价会非常困难。这就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现阶段企业内审部门如何较为科学地开展风险管理评价,才能既对企业控制、防范风险起到作用,推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能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型?笔者认为,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评价并不现实的情况下,可先开展“风险控制评价”;等到条件成熟,再开展纯粹的全面风险管理评价也为时不晚。

二、风险控制评价概述

(一)风险控制评价的涵义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或者说,是风险管理的主体。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管理者对控制的对象有目的地施加作用,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的目的。

首先,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尽量避免或减少负面效果的出现,因此控制的职能尤为突出。可以说,风险管理主要职能是识别、衡量和控制,而识别、衡量是控制的基础,也包括在控制职能之中。其次,国内外不少学者也把风险管理的定义重点放在了控制上。例如,英国学者J.E.Bannister认为,风险管理应对威胁企业资产和收益的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经济地控制。J.C.Cristy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获利能力和资产所作出的一切努力。再者,风险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损失,风险管理的手段也以控制为主。控制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因此,学术界把风险控制也称为狭义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控制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主要手段是控制,侧重点又是控制,因此风险控制突出了风险管理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风险控制评价,属于全面风险管理评价的一部分,是评价主体(如内审部门)根据单位风险损失的高低,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对风险控制是否规范予以评价的过程。

(二)风险控制评价与全面风险管理评价的异同

两者相同点在于:(1)目的相同,都是希望通过评价,达到完善企业管理、降低风险的目的。(2)评价采用的许多方法相同,比如风险测量方法。(3)评价的部分内容相同,比如都需要评价“风险控制的规范性”。

两者的不同点在于:(1)评价范围不同。全面风险管理评价注重“全面”,即对识别出的所有风险因素都予以评价;风险控制评价侧重于“重点”,即评价企业的重要风险因素,对次要风险可不评价或暂缓评价。(2)评价内容不同。全面风险管理评价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评价、风险评估评价、风险应对评价;而风险控制评价的内容主要在风险应对评价方面,不涉及风险识别评价和风险评估评价。

三、电网企业风险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下通过对山西省电力公司风险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阐述,希望对其他企业开展此类评价提供一些借鉴及参考。

(一)确定电网企业风险控制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1)风险实际损失的高低,即评价被审计单位过去因风险控制不力,给单位所造成的实际损失的高低。(2)风险的严重程度,即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主要风险,评价其严重程度,即风险等级的高低。(3)风险控制的规范性,指评价被审计单位对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点(风险因素)是否采取了控制(或处理)策略和措施,策略(风险回避、接受、降低、分担)是否适当,控制措施是否规范、有效。

上述风险控制评价内容中,包括了部分风险管理内容,例如风险等级的确定。这部分本应由企业相关部门先测定,由内审部门“再测定”;考虑到如今电网企业尚未进行系统的风险等级测定,因此内审部门可“暂时”来做这部分工作。

(二)确定电网企业风险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电网企业的特点,设计如下三层次的风险(见下表)。然后编制风险控制评价操作指南,供审计人员现场评价时采用。

(三)确定电网企业风险控制评价程序

1.审计人员首先统计过去因风险控制不到位而给企业造成的各类损失。这些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包括财产损失、人力资源损失;间接损失包括责任损失、收益损失。统计时,应关注这些损失的金额、出现损失的次数、引起损失的主客观因素等等。

2.以过去的风险实际损失作为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影响程度的重要依据。公司给出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的详细标准,然后依据公式“风险=风险发生可能性×发生频率×潜在损失额”来计算各类风险的等级(严重程度)。

每个上一层次风险的等级,均依据下一层次风险的等级来确定。这项工作,通过对所有个体风险设置权重、汇总计算等方式来完成。

3.结合审计部门确定的风险等级,以及被审计单位对各类风险控制的措施,评价被审计单位对业已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如果采取了措施,则评价控制策略(风险回避、风险接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是否适当,是否规范和有效。

4.根据风险控制评价结果,出具风险控制评价报告。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风险进行预警;并对如何采取规范的风险控制策略及措施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四、结束语

迄今为止,风险控制评价已在山西省电力公司得到大规模地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公司系统控制、防范风险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也促进了公司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此种评价在理论体系等方面尚存不足,留待以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金锡万.企业风险控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方红星m王宏.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字:商业银行 利率 风险 管理思路 防范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成因

(一)现状分析

199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利率管理暂行规定》,凸现出利率制度化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脉络,从此,利率管理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重要职能纳入法制化、制度化建设轨道,逐步建设完善的商业银行利率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大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也越来越重要。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测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风险度量方法主要为敏感性缺口及利息收支占营业收支比例。同时,在我国利息收入和资产负债业务仍作为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而非利息收入比例依旧相对不足,中间业务利润也较低,加大了利率风险。二是我国商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依然较低,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而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使得银行资本与资产预防风险的程度,财务实力与控制力不足。

(二)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主要源于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原因。其中内部成因有:资产负债在总量结构上失衡,资产与负债总量之间存在存差和借差缺口,使商业银行承受着持续利率调整的风险。在期限结构上,资产与负债结构配比关系不合理。在利率结构上,同期限的存贷款之间也没有保持合理利差。而外部成因则是指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导向因素,金融市场不健全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匾乏等因素,致使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偏离正轨迹,资产负债的货币循环和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虽然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也提高了其经营效益,但也给其收益、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带来利率风险。

二、基于利率风险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风险,只有将其量化,并根据商业银行不同的承受利率风险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利率风险管理,才能使其得以较好的控制。

(一)概念界定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变动而使商业银行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或收益的风险,在我国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化环境下的利率浮动和金融政策变化的影响。利率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控制利率风险并维持其净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而对资产负债采取的积极管理方式。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利率风险管理应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各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才能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二)识别与衡量标准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根据其成因的不同情况,呈现不同的风险形式,主要有源于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不一致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斜率的变化导致期限不同的两种债券的收益率之间的差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不同程度利率变动引起的利率定价基准风险,以及利率上升或下降客户期权风险。

在正确识别利率风险的基础上,还须运用风险衡量指标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进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控制和防范利率风险。常用的衡量方法有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持续期分析法以及动态模拟分析法。

(三)管理系统与思路

基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我们须制定完整而合理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即以表内管理为主、表外管理为辅的一套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与决策机制。首先建立以实现经营为目标的独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制定与业务性质及复杂程度相适应的管理政策与规程,来规范利率风险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外部监管系统。以稳健的风险管理方式及现场和非现场结合的监管方式核实利率风险管理。三是建立相应的监管报告体系。合理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金融机构经营的透明度。

在以上系统建立的基础上,我们还须明确和理清科学合理的利率风险管理思路:一是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建立合理完善的组织架构,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三是综合运用各种应对策略——业务结构与经营收益多元化的策略,建立高效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等;四是强化以风险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体制;五是拓展内部审计的责权,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监控和人才培养。

(四)防范与控制策略

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践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突出,而资产负债表内防范策略已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利率制定、新产品开发、借入资金、投资组合、贷款组合等策略调整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使其缺口为零,以规避利率风险。以上策略自带一定局限,随着金融创新,利率风险表外防范控制措施也得以拓展,主要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合约、利率互换交易和利率期权交易等金融衍生工具用来规避利率风险,为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还须规范和完善相应的金融交易制度与法规,健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信用担保机制,加强国际合作。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市场利率的波动日益频繁,利率风险正上升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利率风险的防范与管理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首要任务即是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应对市场化挑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风险管理;实施策略;管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是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但是对于计算机软件的管理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尤其风险管理成了学者和管理者争先研究的对象,也是软件工程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下面主要从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进行展开讨论,并对分析风险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在进行软件管理中风险管理策略以及模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合理化的管理办法。

一、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的相关分析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这是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的问题。针对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的这一问题,我们要想实现精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全面的了解其相关的概况,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科学操作。

第一,计算机软件项目中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和普遍的基本特点。对于计算机软件项目来说,因为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一系列不确定性,所以它的管理也就较为复杂,风险的发生往往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在一个计算机软件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它的管理和风险控制必须保持在规定的条件和限度之内,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减少风险的发生,降低其风险发生的频率,甚至做到消除风险。

第二,风险管理室既具有偶然性,与此同时也具有必然性。对于这二者来说,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把握好一系列的可控制因素,同时也要做好预防和测算,尽可能的了解和掌握哪些出现的意外情况。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总结来进行分析和说明,通过以往大量风险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出现的频率进行总结,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发生,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对风险作出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三,风险是具有可变的。对于整个计算机软件项目来说,它是一个整体,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把握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我们知道,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一般也就会随着项目的开展而出现新的情况,做好一个阶段的管理和控制是保证整个项目正常运行的关键,对此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计算机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模型分析

(一) Barry Boehm的模型

Barry Boehm的模型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理论模型。其中主要依据公式进行分析计算的。

其中,RE表示风险或者风险所造成的影响

P(U0)表示令人不满意的结果所发生的概率

L(U0)表示糟糕的结果会产生的破坏性的程膨

这种模型提出风险管理具备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两大特点,对于风险评估一般分为识别、分析以及设置等三个内容,而风险控制则包括制定计划、解决、监督风险三大内容,而且这种模型的核心思想是10大风险因素列表。主要是依据10大风险因素列表,进行评估软件项目中的风险因素,然后进行分析和设置10大风险因素列表,进而产生新的风险因素。虽然10大风险因素列表一般具有较高的权重和一定的普遍性与实际性的作用,但是同样这种方法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减少了这种模型的使用。

(二) SEI的CRM模型

由于SEI的风险管理具有不断地进行风险评估找出最严重的影响因素和找出最需要处理的因子。CRM模型一般具有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两大块,其中将风险划分为识别、分析、计划、跟踪和控制。而且这一过程都是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是需要对各个风险反复的分析和计划。其中风险的识别主要利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而风险的分析主要根据问题的侧重点进行分析,产生出10大风险因素问题。风险计划主要是将问题文档化,进而制定管理计划。风险的跟踪主要是对当前的影响因素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整体。风险的控制主要是依据风险的计划,进行采取实质性的行动,从而进行实现。其框架模型如下:

(三)基于Leavitt模型

关于Leavitt模型是一种将各种的系统进行组织划分,利用软件开发的各种因素相互结合,而且模型的组成部分都是紧密相连,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异样都会影响整个系统。Leavitt模型主要利用自身划分的组成与软件进行结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面进行风险管理。重点是将软件的风险进行分析,减少从管理层面的控制,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风险模型。

三、计算机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实施策略分析

对于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一般我们是根据风险的模型结构而制定的方法,一般对于风险的实施策略,我们主要从其实施过程中进行分析。

(一)评估方法分析

对于风险管理的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过程,一般采用调查法是目前各大模型中最为有效的获取评估的方法。而且这一过程主要是进行线路的规划,通过量化过程进行主观的分析和管理,进一步产生客观的衡量标准。关于风险的评估调查一般需要按季度进行。将人们的主观思想进行管理分析得出客观的数字,而且这种调查可以进行有效的跟踪进展,并且调查的对象一般都为风险的负责人。凡是通过筛选的人都需要进行调查分析,而且调查过程中可能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调查。

(二)评估风险管理活动分析

一般情况下,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案制定实施之前,一般需要负责人的许可,只有得到负责人的许可之后,才能进行活动的管理和实施,同时还可以进行深入的了解数据,进一步掌握软件项目的特点。根据特点分析,一般做好风险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第一,做好风险管理与软件过程的融合工作。使得软件的项目管理以一定的方向进行发展,使其具有稳定化和规律化,并保证风险管理和软件项目密切结合,相互配合。通过研究和分析,做好软件的风险管理是确保整个项目工程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和具体措施。目前,主要是将风险管理控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之中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从根本程度上进行解决和控制风险管理,也为以后在软件项目工程中的软件风险管理做好研究方向。

第二,改善风险评估的技术。目前市场上对于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中所采取的评估技术还是处于一初级阶段,而且大多数的技术都是借鉴与其它的工程或者一些的主观经验而来,缺少一定的实践性,因此,做好改善风险管理的评估技术是做好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

第三,结合新项目的管理方法。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也会随之有新的突破,因此结合一些新的风险管理策略是为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这些新的管理方法也是重要的参考方向,并总结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制定合理和有效的风险管理。

四、结论

总之,计算机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涉及到管理范围比较强大的一门学科,做好软件项目的管理中风险管理是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主要从计算机软件的项目管理展开分析,分析软件管理中一些问题,并通过分析其中的风险管理的模型,同时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为以后的计算软件项目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潘陈勇.基于生命周期的软件开发动态风险管理[D].杭州:浙江大学,2002

[2]方德英.IT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

[3]张珞玲,李师贤.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方法比较和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3,29(3):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