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基础护理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1 10:16: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篇(1)

    骨科病人的基础护理不同于其它科病人,由于创伤、多发骨折、复合伤、截瘫病人,加之老年病人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因疼痛原因限制,给骨科基础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从2005年2月~2006年3月,从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了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从上年的96.8%上升为99.2%,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骨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高度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1.1基础护理工作是保障临床护理工作安全的基础,最能贴近病人的护理方法,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因此有计划、系统的组织护士学习医学伦理学、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知识,目的是提高全体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高度认识,能够自觉认真的完成好本职工作。

    1.2护士应具备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教育护士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要以护理事业的先驱南丁格尔为榜样,用心去呵护每一个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一切以病人舒适为中心,把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教育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关心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体贴病人、帮助病人,脚踏实地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1.3营造积极的人文关怀氛围。新的护理理念倡导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营造和谐的护理工作环境,和谐的护患关系,倡导“团结协作、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病人”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在这种氛围中,使护士积极愉快的工作,处处为病人着想,病人需求无小事,主动愿意为病人服务。

    2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2.1充分理解和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意义,目的是让每一名护士都能认识到骨科病人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仅是病人清洁、舒适,更重要的是通过基础护理工作,减少危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长期卧床、重大手术后病人的并发症。例如坠极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安排有资历的教师结合临床病人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课、教学查房,促进当班护士认真观察病情,认真完成基础护理工作。

    2.2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纠正护理缺欠。每天早查房护士长都要对新入院病人、术后、危重病人进行全面床头交接,询问病人护士工作情况,通过早查房,进一步提高各班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找出基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在思考以往发生过的一些护理缺欠,吸取教训和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骨科病人基础护理质量。

    2.3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可以调和融洽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了解病人需求,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通过发放住院病人问卷调查反馈表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上一年97%上升到99.7%,整体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加强重危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监控。

    3.1对危重、新开展手术病人,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出严密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力争达到预期目标。

篇(2)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8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10-01

基础护理质量不仅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其中还蕴涵着护士职业道德[1]。为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更新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现结合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谈谈我的认识。

1.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它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患者治疗的效果。基础护理的内容,不论是配合、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处置,还是由护士单独完成的护理,它是护士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做的常规,但是有的护士缺乏应有的工作动力,被动地执行医嘱,认为基础护理多做少做,无所谓或随意简化。认为基础护理就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这是不够全面的。基础护理就是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不仅包括临床护士应该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知识,还应当包括临床护士依据患者的基本需要所提供的护理内容,包含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危重期护理、恢复期护理;基础护理涉及的层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基础护理要求只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护士,才能够担负承担起这项工作。

2.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对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础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充满自然科学的内容,如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药物学等,又渗透着社会科学的内容,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有一定的科学性、主动性、准确性。按基础护理操作常规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应从严要求,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3.做好基础护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一个医院要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欢迎,有较高的医疗护理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对基础护理质量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3.1基础护理工作的服务性。护理服务与其他行业服务有许多不同之处,护理服务有自身特定的科学性、专业性、艺术性和特殊性。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与病情轻重也不相同,要使千差万别的患者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2]。

3.2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加强基础护理,可以协调、融洽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者需求,进行健康教育,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等。护理专业存在高风险,临床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促进人的健康,临床护士每天面从事的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特殊职业。在医疗工作过程中,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要,相信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护理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基础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整体护理中的质量,加强自身学习、三基训练,提高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3]。

总之,做好基础护理,既要有现代护理学的新观念,又要有丰富扎实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真正解决患者的需求,得到患者的认可,从而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全程护理质量,才能使护理工作更完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术云.新形势下基础护理的重要性[J].河北医药,2008,30(4):568.

篇(3)

【关键词】 基础护理;ICU;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是既涵盖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具有操作性的一门技能,护士必须将知识、智慧、技术技能结合并用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基础护理。

ICU收治危重症患者,实行24h特别护理制度,患者病情及护理等级都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医护患间的和谐与融洽。因此ICU高质量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义。

1 高质量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

基础护理质量体现护士职业责任心,护士的职业责任是“保留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在护理工作中需护士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员提供的每一项技能操作都必须谨慎,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本着患者生命高于一切为目标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护士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护士才会无论有人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自愿的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护理,充分体现护士的“慎独”精神。在业余时间虚心好学、刻苦专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重视“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四新(新业务、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供高质量护理,更好为患者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是对护士履行职业责任的客观评价。

2 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树立护士形象

护士在患者及家属心目中形象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完成基础护理的质量,尤其在ICU无陪护的情况下,当护士为患者剃胡须、剪趾甲、洗头、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时,不但增加了护患感情交流,使患者觉的护士“不是亲人,胜是亲人”,做到患者“三短六洁”(头发短、胡须短、指(趾)甲短;头发、口腔、皮肤、指(趾)甲、会阴、床单位清洁),使家属安心、放心,同时树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护士形象的树立正是在优质的基础护理过程中自动体现。【1】

3 高质量基础护理体现丰富科学内涵

基础护理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护理工作,对病人康复、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至关重要的。走向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每位护士,不论学历、职称,基础护理技能为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3.1 基础护理存在技术操作个体化,【1】在不影响病人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如心理护理,因患者的文化层次、身份背景、不同而不同。

3.2 基础护理存在技术操作专职化,【1】护理危重病人的护理责任重大,经过专业培训过护士才能胜任。在英国,政府拨出专款用于培训重症监护护士及其重症护理助手(CCAs),专门为后者建立了2年NVQ培训课程,由SouthBanK大学最终贯彻【1】。

4 高质量基础护理能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4.1 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创作良好医疗氛围,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及家属易出现恐惧、焦虑、易怒,通过高质量基础护理使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心情放松,对护理工作人员充满信赖,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治疗工作开展。

4.2 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ICU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需要护理组织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不断调整服务策略,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高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而这仅靠一、两个护士是远远不够的,需护理人员紧密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发挥团队精神。有对ICU护理人员调查发现,85%护士希望与其他护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1】。

5 高质量基础护理是患者基本需求

5.1 ICU的患者大多为生活无自理能力,需要帮助翻身扣背、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给予营养支持、肢体功能锻炼、生命体征的测量、静脉输液、中心静脉的维护等等,这些都是护理病人的根本,生活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

5.2 基础护理工作是连续性的,不间断的,随时存在的,无论医学科技如何高速发展,患者的低层次需求都永远存在的,需护理人员来帮助满足的。【2】

6 治疗离不开高质量基础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体现了基础护理是治疗的根本,患者治疗过程中许多动态信息需要通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结合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来提供的,如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瞳孔观察,注意“两慢一高”,术后患者24小时生命体征检测,引流液形状、量、颜色观察等等,为医生治疗、诊断、护理提供了依据。昏迷患者营养支持,需注意鼻饲液温度、速度、浓度,进食及营养支持效果观察,并发症防治;各种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离不开基础护理,如果没有掌握熟练的基础护理,则无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会产生不利于患者的严重后果。【3】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与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基础护理质量不仅与患者康复息息相关,而且也体现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因此作为ICU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学习园地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护理科研领域中不断创新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真心、细心、爱心、用心、耐心”,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基础护理。

参考文献

[1]乔晖 王欣然 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研究进展 现代护理 2005,11(17):1397-1398

篇(4)

一、加强护理人员价值观的教育

首先要做好新护士入科教育,使每位护士上岗前均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摒弃重治疗轻护理的思想,其次是通过高年资护士的现身说法,列举基础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典型案例,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三是护士长言传身教,对护理事业执着,对工作负责、热忱、树立良好的形象感染护士,通过以上方法,使护士认识到价值观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护理工作的目的是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让病人感受到实惠,得到病人的认可,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产生持久的工作激情。

二、强化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护士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感悟患者住院期间渴望满足的各种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力争做到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以患者和家属方便、放心、满意作为护理工作目标,帮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病人擦澡、洗头、刮胡子、剪指甲、翻身按摩及各种功能锻炼,让患者在病房中得到最细致、周到的关怀和照顾,感受到最温馨的护理服务。

三、加强护士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

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使每个护士规范地掌握各项护理操作,学习的内容不仅限于基础护理操作,还拓展到专科护理,沟通技巧,职业礼仪、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方面,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只有加强护理队伍人格素质的培养,才会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有了优良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士观察病情的重要途径,是护士对病人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护理人员要站在满足病人健康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为病人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

五、重视培养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抢救技能

认真学习应急风险预案,让护士熟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方法,并通过不定期的演练、模拟及情形训练加深印象。为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护士长每日应参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将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情况作为量化考核的内容之一,每周对护士进行提问,或定期进行书面考核。尤其是危重患者的皮肤、治疗、管道等情况作为考核的重点,每个月坚持护理查房,提高护士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注重强化护士进行危重患者护理技能及抢救中使用cpr技术、呼吸机、监护仪等护理仪器的操作培训。

六、合理分工与合理安排

篇(5)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评判性思维能力;工作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环境日益复杂,护理人员已经成为独立的工作者。评判性思维是护士的基本核心能力,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是护理人员独立进行临床护理决策的基石,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国际护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与举措,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应该将学校教育与临床需求接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本文介绍了我校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评判性思维概念及其重要性

1.1概念

评判性思维也译为批判性思维,由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作为批判理论和思维方式提出来的[1]。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境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进行取舍。从护理的角度来看,评判性思维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的过程[2]。

1.2重要性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思维技巧,其主要组成部分是解决问题和反思性思维,护理人员能迅速进行独立判断,做出决策,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措施,具备评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3]。评判性思维无论是在护理临床实践中,还是在护理教育、科研、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强调以护理程序作为框架的教学模式,此课程将护理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有机融合,突出了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考核形式主要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

3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时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前提是教师已经具备了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灵活培养,并注意反馈效果。

3.1学习相关理论

在护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前提是护理教师首先要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深刻理解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含义、重要性以及掌握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教师应该明确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包括智力因素、认知技能因素、情感态度因素,而情感态度因素又包括自信负责、诚实公正、好奇执着、谦虚谨慎、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只要掌握了有关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才能在教学中找到合理的切入点。

3.2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既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如果永远都是“一言堂”,那么就会让学生的学习特别被动,无法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去启发学生,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和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3营造民主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质疑、反思,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有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巩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耳濡目染、循序渐进地掌握评判性思维能力。

4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但是一定要结合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日积月累,从教学中的许多“点”入手,才能带来真正的“面”的改变。

4.1横向联系,全方位培养

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各科教师、班主任“并肩作战”,对于整个校园的文化环境都有要求。

4.1.1阅读

阅读是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发展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中职学校的学生阅读能力较低,开展读书活动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阅读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水平,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去分析、推理,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取舍,同时也是一个思维加工的过程。

4.1.2学习日记

学生养成记录学习笔记的习惯,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自己情感和态度发生的变化。在记录中学会自我反思,师生可以分享学习日记,共同探讨。

4.2角色扮演法

在护理学基础课程安排上,有很大比例的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模拟一个临床情境,或者设计一个病例,由学生分别扮演护士、病人、病人家属。角色扮演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特定的临床模拟情境中扮演角色,通过换位思考和移情作用,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情感领域更高层次的目标[4]。

4.3学生参与评价

实验教学传统的考核形式都是由教师进行评价,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比如考核静脉输液时,可以为学生准备静脉输液的操作评分标准,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探讨评分细则。在考核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参考评分标准彼此“找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参与了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提高了主人翁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技巧和能力。经过调查显示,学生更加喜欢这种形式,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在评价中不仅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技能的掌握也更加娴熟。

参考文献:

[1]蒋艳,沈宁.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3):196-198.

[2]万衡,李小明,胡柠杉,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方法的培养[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11-413.

[3]董蓓.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护理研究,2010(6):192.

篇(6)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基础护理学体会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在传统的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注重以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的知识体系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创设良好的体验情境和氛围,把体验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巧妙的结合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性较差。而基础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学科,其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在传统的教学中完全由教师进行讲解为主,告知学生怎么的情境,要怎样处理来帮助患者,这种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内容遗忘快,效果不理想。为此我在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摸索,谈谈的一些想法。

模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

模拟体验是实践体验的基础,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模拟创设良好的体验环境和情感氛围,由教师示教学生回示教师评价学生交流体验心得。如:介绍“肌内注射”这一实训内容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注射方法和注射部位外,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无菌技术”这章内容,在传统教学时,单纯由教师强调,学生往往不能体会其中的重要性。但在创设的模拟情景中,学生自身就能够体会到无菌意识对患者的重要性,再联系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无菌技术贯穿到整个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第1次模拟回示时,会有紧张、想放弃的想法;看到同学难受又终止回示的意图,但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能够坚持完成回示。一旦成功后,对自信心和职业的认同度立刻提升许多。

体会患者角色的学生,通过模拟体验,体会到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尽自己所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

创设情境,为学生体验创造良好环境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并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过程:情境创设学生实践体验教师评价学生交流体验心得教师总结。如:介绍“卧位安置与更换”分别设置情境为,为体重较轻患者、病情较重患者、脊髓术后患者翻身。通过情境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了彼此间相互信任感。

同时还能让学生感觉到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沟通并不是简单地告诉患者护士要做什么,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用心和患者交流,利用沟通的力量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应付临床实践工作。

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学生面对单纯的护理基础知识学习起来较吃力,结合体验式教学方法后,让学生自身的体验融入到学习中,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换位加强了学生的对患者的爱心、关心、责任心等,同时让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准备,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在示教过程中要做到“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参考文献

1吕春艳.体验式教学法让思品课“活”起来[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7.

篇(7)

[关键词]Delphi法;高职;基础护理学;重构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12-03

《基础护理学》是高职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也是高职护理教育的必修课程,其包含了培养护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能力的主要内容[1],其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使用的《基础护理学》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分离,在校所学侧重点与临床工作过程有一定的差距,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高职《基础护理学》教学与临床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所培养的学生临床适应期延长。本项目拟根据目前医院里的临床工作过程对《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操作课与理论课的比例等内容进行调研,使《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一致,培养适应护理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定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专家的选择

德尔菲法是一种经验性研究方法,需要所选专家在该领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较深厚的专业功底,专家的选择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2]因此,本研究应邀专家对护理教育领域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了解,能够对本研究提出正确的评价意见和有价值的判断。本研究小组分工协作,每人根据德尔菲法对专家的要求遴选几位专家,共20位专家参与本研究。参与本次研究的专家均符合以下条件:1.专家来自全国的各大医院和高职高专护理学院;2.从事基础护理教学、临床护理教学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10年以上;3.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自愿参与本研究;5.各位专家就本研究课题互不商讨,并遵守本研究的其他规定。

(二)函询表的制定

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课程标准及整体教学设计,结合国内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形成函询表的雏形。选定10位专家进行预调查,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正函询表。

(三)函询过程

函询表以E-mail的方式送交给20位专家,并将教材邮寄给每位专家。第一轮函询表内容分三部分[3]:第一部分是对专家一般情况的调查,包括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务、职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专业方向、对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并对如何回答问卷做出了说明;第三部分是对课程内容重构的调查,调查表按照本课程实际教学计划制定,征询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应开设的章节、章节内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临床护理的发展及其重要性,并附有备注,供专家写明原因或建议。第二轮将第一轮的专家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形成第二轮函询问卷,主要函询课程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第三轮将前两轮的专家意见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寄发给各位专家,供专家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意见,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结果。[4]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prism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二、 结果

(一)函询专家的一般情况

本课题研究选择的专家涉及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3个领域,专家范围包括浙江、山东和广州地区医院内外10余家单位。专家知识结构层次较高,工作单位是三级甲等医院的占90%,其余10%中一人为二甲医院,一人为高职护理教育教师,在读护理硕士。本科学历占100%,研究生学历占15%,高级职称占25%,中级职称占75%,专业领域工作时间10年以上的专家比例为100%。经过调查所有参与该研究的专家积极性都非常高,都能及时反馈调查信息。

(二) 函询表的回收情况

(三)《基础护理学》教学内容调查情况

课程内容根据重要性等级进行赋分[3],“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分别赋予4分、3分、2分、1分,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各章节的x±s,将统计值≥3分的内容定为重点讲授;将统计值在2分~3分的内容定为一般讲授;将统计值在1分~2分的内容定为自学,统计值为1分的内容删除,统计结果如表2。